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笔记

中国地理笔记

中国地理笔记
以下是中国地理的一些重要笔记。

中国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中国地理特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复杂多样。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中国水文特点
中国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分布不均。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

中国还有许多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

这些湖泊对调节河流流量、保护生态环
境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自然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这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挑战。

以上是中国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总结中国地形知识点

总结中国地形知识点

总结中国地形知识点中国地形的东部主要是平原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河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沃。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珠江平原则位于广东、广西一带,气候温暖湿润,种植业发达。

这些平原地区适宜农业生产,是中国的粮食产区和人口密集地区。

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地区,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里冰川遍布,是中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

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脉包括横断山脉、秦岭山脉、大巴山脉、武陵山脉、云贵高原等,这些山脉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中国的重要地质资源区。

中国地形的南部主要是高山和丘陵地区,包括南岭山脉、武夷山脉、骆驼山脉、乌蒙山脉等,这些山脉地势崎岖,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总的来说,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生产,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高山和丘陵地区则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因此,中国地形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中国地形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山地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地震、泥石流等方面。

平原地区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因此,中国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利建设方面都加强了监测和防范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挑战。

希望随着发展的进步,中国地形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考研笔记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考研笔记

1.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真题)
2.试述中国海域环境的优势(真题)及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
3.简述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4.简述我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真题) 5.试述我国海湾港址来自缺点及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简述海洋水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12.简述我国林地资源的概况
13.简述我国草地资源的概况
14.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15.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
16.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2010真题)
17.简述我国气候水热条件的特点
18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华中师大地理考研笔记
目 录
中国地理部分 ·························································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2. 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1.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真题)
2.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简述土地的持续利用
3.论述我国大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想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及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
6.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7.简述我国河流含沙量的特征及其影响
8.简述我国河流天然水质的情况
9.简述我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论述我国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真题)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小偏整理了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1.范围和位置该区由湘、鄂、赣、皖、苏、浙、沪六省一市组成,大部分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以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东临东海和黄海.2.地形与重要农业区本区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水热资源充足,号称"鱼米之乡",是我国稻米、棉花、油菜和蚕丝的重要产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3.气候和土壤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生长期长,作物多一年两熟,有利于农业发展.但降雨不稳定;伏旱严重,对农业有影响.梅雨和伏旱问题:梅雨不稳定,易产生旱涝问题.伏旱严重,抗旱任务重.红壤是本区的土壤,铁、铝成分较多,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少,上质粘重,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加以改良.4.亚热带林业资源该区是亚热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重要产区,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经济林以茶叶、油桐、油茶和柑桔为主;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主.5.淮河的治理淮河解放前水患频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淮河上游修建了水库,大别山区的梅山水库、桐柏山区的南湾水库等已发挥了效益.位于安徽的愣史杭灌区是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浙江有新安江水电站、湖南有拓溪水电站.6.矿产和主要工业江四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产铜;江西大余产钨;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南锡矿山产锑;湖南水口山产铅锌.宝山、武汉、马鞍山是重要的钢铁基地.位于长江边上大型的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7.水陆交通发达本区交通运输的主要特色是,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发达的水陆交通占优势地位,南京、武汉、宜昌、长沙、南昌是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是这个地区几个重要港口,是通往华南以及世界各地的门户.8.城市密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河港与海港、综合性工业基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武汉是全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化学、纺织、食品等生产基地,早有"九省通衢"之称.南京是历史名城.杭州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北仑港是宁波港的一部分,现已建成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转运码头.初中地理学习方法精选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中国地理考研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地理考研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 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1.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2.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 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 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 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3.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 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 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 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 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 旅游业。

)②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 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 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 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 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 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 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4.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巫山一雪峰山;中 间一列是长白山一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 高的山峰。

《中国地理》第四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第四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第四章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第一节人口及其问题一、人口过程和发展类型的基本概念(一)人口过程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种过程。

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的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人口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迁入和迁出,变动结果是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变化,发生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改变。

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等。

(二)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一)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

2000年,全国人口12.95亿人。

(二)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二高(高潮期)一低(低谷期)一下降四个阶段。

第1次人口增长高潮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1957年)。

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1 311万人。

主要原因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受“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

1958—1961年,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人民生活困难,出生率18.02‰。

而死亡率却开始回升,1960年高达25.43‰,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6‰。

1962—1973年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2个生育高潮。

人口从6.7亿增到8.9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达到25.6‰,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而1966—1973年人口增长高潮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恶果。

1973年以后,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人口自然增长率进入下降时期,1974—1984年10年中,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9‰。

(三)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严峻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

我国控制人口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所造成的惯性有关。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丘陵)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⒌主要地形:区。

《中国地理》第二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第二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与其评价气候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多因子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影响中国的气候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地形以与大气环流。

一、中国气候的根本特征〔一〕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主要表现:与同是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的北美洲相比,季风现象要明显得多。

就是著称于世界的亚洲季风区中,也是夏季风强而冬季风弱,唯有中国冬夏季风都很显著。

季风在冬季与夏季有明显的风向更替。

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季风气候表现显著,结构复杂。

我国冬季风寒冷枯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和世界其他地区季风相比,无论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很强,这就影响到我国的气温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偏低,夏季偏高,特别是和亚欧大陆西部相比,那么差数更大。

季风在季节上的转换也非常明显,而且影响围很大,我国季风区约占全国领土面积的一半。

其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乌鞘岭一祁连段一巴颜喀拉山一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连线以东以南广区。

在季风的成因类型上,我国东半部近地面层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海陆季风,西部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那么是由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高原季风;高层大气中还有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形成的行星季风,在三者之中,海陆季风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而高原季风和行星季风是次要的,处于从属地位,但它们却加强了海陆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围扩大。

三种季风的集合,相互作用,遂形成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复杂的特征。

降水主要集中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生长。

但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

〔二〕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围广1、陆距海遥远,海洋夏季风难以深入2、枯燥的冬季风势力强大.影响围广阔3、西南青藏高风突起,阻碍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三〕气候类型多样按照气温的不同,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气候区。

中国地理笔记

中国地理笔记

中国地理笔记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

从北方的辽宁渤海沿岸到南方的广东澳门,从西北的新疆沙漠到西南的云南高原,中国的地理景观变化多样,令人惊叹。

本篇地理笔记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五大自然地理区域、主要山脉、主要河流和重要湖泊等。

一、中国的五大自然地理区域中国的地理特征因其广袤的国土而多样。

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可以划分为五大自然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丘陵山地、西北高原和青藏高原。

1. 东部沿海平原:这个区域主要位于长江和黄河的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

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广州都位于这一区域。

2. 华北平原:这个区域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华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古代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这里的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和济南等。

3. 西南丘陵山地:这个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贵高原和川滇高原。

地形复杂多样,山高谷深。

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也是姹紫嫣红的地方。

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均位于此区域。

4. 西北高原:这个区域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干燥,人口分布稀疏。

这里的一些城市如兰州和乌鲁木齐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5. 青藏高原:这个区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和最大的高原湖泊的所在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西藏的拉萨和青海的西宁等城市位于这一地区。

二、主要山脉中国是一个山地区,拥有众多的山脉。

以下是中国的几个主要山脉:1. 长江三角洲周边山脉:这些山脉包括崇明岛、苏州山和黄山等,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2. 华北山脉:包括太行山、吕梁山和燕山等,这些山脉位于华北平原周边,为中国北方的自然屏障。

3. 华南山脉:这个山脉系统包括五岭、南岭和连山等,是华南地区的重要山脉。

4. 牛背山脉: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以其陡峭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2024年中考地理【中国地形和地势】常考知识点

2024年中考地理【中国地形和地势】常考知识点

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主要有三列①北列为:天山—阴山;②中列为:昆仑山—秦岭;③南列为: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多分布在东部,主要有三列①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③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分布在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分布在西南和西北,主要有两条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林地
全国森林面积变化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林地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4-2008年)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耕地 耕地中的水田(约占耕地的25%左右)主要分布在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三角 等地最为集中,少数分布在宁夏平原、辽河平原 旱地分为水浇地和雨养旱地: 水浇地主要在北方各省( 区),以华北平原面积最大 ,其次是汾渭平原、河套地 区、河西走廊、北疆绿洲; 雨养旱地分布较广,以东 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 原和四川盆地面积最大。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牧草地: 26214.38×104 hm2, 林 地: 23574.11×104 hm2, 耕 地: 12208.27×104 hm2, 其他农用地:2553.09×104 hm2; 园 地: 1154.90×104 hm2,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104 hm2; 水利设施用地: 359.87×104 hm2; 交通运输用地: 230.85×104 hm2; 未利用地: 26185.03 ×104 hm2。

中国地理(考研资料)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地理(考研资料)华中师范大学

重要考点: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地域分异规律、气候特征、人口、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城镇化、土地退化、灾害、胡焕庸线、海洋、能源、地理格局、植物土壤、土地利用、空气污染重点区域:青藏高原、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中部、新疆、内蒙古、黄土高原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第一节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1.大地构造格局显著特点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2.中国地势基本特征:地势高,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度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地势高大的地理意义①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②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热障碍③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

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第二节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1.中国气候基本特征:大陆性季风显著①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2.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面积大、高度大、中低纬度。

3.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1)对季风的分支作用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 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分化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第十二章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省市。

面积约89×104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m以下。

河网密度达4.8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原。

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

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

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

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地理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地形复杂多样。

从东部的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中国的地形变化丰富多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中国地形的知识点,包括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其特点。

1. 中国的地理分区中国的地理可以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区域。

东部是以平原为主,西部则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地形复杂,这两个地理分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分布。

2. 中国的平原中国东部的平原地形主要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其中,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3. 中国的高原中国西部的地形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新疆天山、云贵高原等。

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地势崎岖,气候寒冷,植被稀疏,是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生态屏障。

4. 中国的山脉中国境内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包括长江中下游的武陵山、秦岭山脉、祁连山脉、大雪山等。

这些山脉地势陡峭,植被茂盛,属于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区。

5. 中国的河流中国境内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包括黄河、长江、珠江等。

这些河流形成了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包括黄河三角洲、长江三峡等。

这些河流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

这些湖泊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

7. 中国的岛屿中国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岛屿,包括台湾、海南岛、南海诸岛等。

这些岛屿在中国的海洋发展和国防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8. 中国的地质构造中国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有许多著名的构造带,包括太行山-泰山断裂带、秦巴山-大巴山断裂带、红水江断裂带等。

这些构造带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不平,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边界总长度为 2.1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等。

中国的边界线主要由河流、山脉和界河组成,如黄河、长江、边境山脉等。

二、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等。

北方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

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和工业基地。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长江三峡地区。

三、中国的河流水系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黄河和长江是最著名的两条河流。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横贯中国境内,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长江的支流如珠江、淮河等,以及黑龙江、辽河等重要河流。

四、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可以分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地区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以南方地区为例,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而北方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适宜大部分小麦的种植。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是中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包括湖泊和河流水域。

能源资源方面,中国以煤炭和水力发电为主要能源来源,同时也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六、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黄河、长江流域。

同时,中国还有少数民族聚居区,如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七、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许多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中心。

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但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等措施,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支持。

八、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中国地理》第三、六、七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第三、六、七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第三、六、七章(华中师⼤考研笔记)第三章海岸及海域第⼀节海域环境⼀、海域环境我国近海的五⼤海区1、渤海2、黄海3、东海4、南海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海底地貌(⼀)海底地貌的类型1、⼤陆架中国近海海域的⼤陆架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区之⼀,渤海、黄海全部位于⼤陆架上。

东海约有2/3在⼤陆架上,是亚洲东部最宽⼴的⼤陆架。

南海的⼤陆架⾯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公⾥。

2、⼤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

南海的⼤陆坡多呈阶梯状。

3、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海槽。

冲绳海槽是东海⼤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形似新⽉,向东南凸出,总体呈北东⼀南西向,与岛屿平⾏。

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多是南海扩张⽽产⽣的裂⾕。

(⼆)海底地貌分布规律1、由近海向外海倾斜,坡度由⼩到⼤,海⽔由浅到深,地貌由简单到复杂。

2、各海区地貌的差异黄、渤海只具有单⼀⼤陆架,东海主要是⼤陆架,有部分⼤陆坡与海槽。

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区类型复杂多样。

三、海洋⽔⽂(⼀)海⽔温度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复杂。

海域⽔温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

(⼆)海⽔盐度海⽔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河川径流量的⼤⼩、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和降⽔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南逐渐升⾼,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

(三)海流(四)潮汐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引潮⼒形成的独⽴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总的趋势是东海最⼤,渤、黄海次之,南海最⼩。

(五)海域环境评价1、海域环境优势(1)区位优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经济繁荣期,经济发展速度⾼出世界平均⽔平,全球经济重⼼逐步向东亚转移。

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区域地理

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区域地理

(5)中国区域地理——2023届中考地理考前知识速记清单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大体为东西走向,淮河自西向东流。

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差异1月平均气温小于0℃大于0℃干湿区半湿润地区为主湿润地区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越往北结冰期越长)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人文差异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水稻主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苹果甘蔗、油菜、柑橘传统运输方式陆运为主水运是重要的运输方式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传统运动项目溜冰游泳、龙舟竞赛主食面食为主大米为主2.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青藏高原边缘。

(2)北方地区①区域概况与自然环境位置与范围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面积、人口面积约占全国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等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

②北方地区长城南北两侧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农作物类型耕地类型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旱地分界线:长城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③矿产、工业、人文旅游资源a.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前的年份,专业课《中国地理》的考试,每年区域部分都是考试重点。

而它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无外乎把前面第七八章节讲的区划、分区的基础知识放在我国各个区域的实地特点中去研究,一般先介绍区域自然基础,之后是分析在自然基础之上的经济、人文社会发展状况,或者好的或者出现问题,第三是根据自然、人文经济发展现状来分析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发展自身优势。

要学习好区域地理,必须把七八章节的内容弄懂,再根据它所涉及的框架来学习各个区域,这是区域学习的基本思路。

每年的真题分析来看,华师的《中国地理》区域问题必然与国家相关热点相联系,06-09年多次考察东北区,这是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相关的,而长江中下游区和中部地区个几年便会出现,这是与中部崛起这一热点相关的,而2011年出现的广州湾与北部湾的比较一题是与2010年深圳特区30周年以及北部湾开发这两个热点相组合而出的题目,2012年的高铁“四纵四横”网络系统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12年简述我国东部的主要文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题目其实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所要求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我总结了相关热点、区域热点,分析了他们的问题,罗列了他们的优势,以及相关发展思路,供大家参考。

同时广大考生应该注意,每年的真题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可以通过分析真题而得出参考书籍的重点之所在,同时华师出题有个特点是每年都会围绕接近的重点反复出题,多年真题可以看到原题的影子,看看2012年真题就最少涉及100分左右的原题,我们不应忽视。

13的专业目录稍有变动,考试科目没有变化,只是专业课中国地理的指定参考书变为王静爱的《中国地理教程》,和之前的赵济《中国地理》教材相比,主要内容差别不大,但内容更新一些,教材体系也新一些,用这本教材复习更能跟上时代。

大家尽快在网上把教材买到,熟悉一下内容,再把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理解记忆,同时做些课外拓展,关注十八大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m以下。河网
83(二)水资源特征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954×10m,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水资源的
特征为:(1)水资源丰富。(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4)水旱灾害。
四、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一)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夹有少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本区针叶林分布在北部或 1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省市。面积约8942×10m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梅雨是本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五站的统计,梅雨期的降水各占该站6、7两月降水总量的70%。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对本区旱涝影响极大。
三、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一)河流的特点
(1)水量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续到10月。5个湖群 a两湖平原湖群。b赣皖湖群。c苏皖湖群。d太湖湖群。e江淮湖群。
2密度达4.8km/km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
原。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