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单元卷】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单元卷】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d59d942e3f5727a4e962b9.png)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质量检测卷(一)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共27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与防控能力,某学校组织了“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其中八年级五个班收集的作品数量(单位:幅)分别为:42,48,45,46,49,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4幅B.45幅C.46幅D.47幅2.某企业复工之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技工比赛,参赛的五名选手在单位时间内加工零件的合格率分别为:94.3%,96.1%,94.3%,91.7%,93.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3.96% B.方差是0C.中位数是93.5% D.众数是94.3%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48,S乙2=0.52,S丙2=0.56,S丁2=0.58,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4.一组数据6,7,9,9,9,0,3,若去掉一个数据9,则下列统计量不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5.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则该班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读书时间6小时及以下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及以上学生人数 6 11 8 8 7A.8,7 B.8,8 C.8.5,8 D.8.5,76.某校射击队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人参加市运会射击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他们10次成绩的平均数及方差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7 9.5 9.5 9.7方差/环2 5.1 4.7 4.5 4.5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选一人参加比赛,最合适的人选是()A.甲B.乙C.丙D.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B.一组数据1,5,3,2,3,4,8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则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2,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8.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9.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救助重灾区.某校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支援灾区,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100,45,100,40,100,60,155.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150;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可以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也一定是100.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10.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ax{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M;max{﹣1,2,3}=3,max若M{4,x2,x+2}=max{4,x2,x+2};则x的值为()A.2或B.2或﹣3 C.2 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若一组数据1,3,x,5,4,6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将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按3:3:4计算,若小红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100分,则小红一学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分.13.男子跳高的10名运动员成绩如表所示:成绩/m 1.50 1.60 1.65 1.70人数 2 4 2 2根据表中信息可以获知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m.14.在一场比赛中,甲、乙两名射击手的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分别记甲、乙两人这场比赛成绩的方差为S甲2,S乙2,则S甲2S乙2(填“>”或“<”).15.某次射击练习,甲、乙二人各射靶5次,命中的环数如表,通过计算可知==7,S=0.8,S=2,所以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射靶环数7 8 6 8 6乙射靶环数9 5 6 7 816.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7.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18.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学习与探究中遇到一些新的数学符号,他们将其中某些材料摘录如下: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9}==4,min{1,2,﹣3}=﹣3,min{3,1,1}=1.请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M{(﹣2)2,22,﹣22}=;(2)若min{3﹣2x,1+3x,﹣5}=﹣5,则x的取值范围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为了增强学生的防疫意识,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防疫知识”考试,考题共10题.考试结束后,学校团委随机抽查了20名考生的考卷,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对题量最少为7题,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20名考生每人答对题数的众数:,中位数:;(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20.某校开展爱“我容城,创卫同行”的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浜江公园参加评选活动,为了了解同学们劳动时间,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劳动的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中位数为.(3)已知全校学生人数为1200人,请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多少人?21.某校七年级甲班、乙班举行一分钟投篮比赛,每班派10名学生参赛,在规定时间内进球数不少于8个为优秀学生.比赛数据的统计图表如下(数据不完整):甲班乙班1分钟投篮测试成绩统计表甲班乙班平均数 6.5 a中位数b 6方差 3.45 4.65优秀率30% c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a,b,c的值.(2)你认为哪个班的比赛成绩要好一些?请简要说明理由.22.为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某初中学校组织全校1200名学生参加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为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学校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调查分析.(1)学校设计了以下三种抽样调查方案:方案一: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指定部分学生成绩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二:从初一、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男生成绩及在初三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女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方案三:从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2)学校根据样本数据,绘制成下表(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及以上为“及格”):样本容量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100 93.5 100% 70% 100 80分数段统计(学生成绩记为x)分数段0≤x<80 80≤x<85 85≤x<90 90≤x<95 95≤x≤100频数0 5 25 30 40 请结合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②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23.某次数学测验中,一道题满分3分,老师评分只给整数,即得分只能为0分,1分,2分,3分.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得分情况和试题的难易情况,对初三(1)班所有学生的试题进行了分析整理,并绘制了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小知识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数,W为试题满分值.《考试说明》指出:L在0.7以上的题为容易题;在0.4﹣0.7之间的题为中档题;L在0.2﹣0.4之间的题为较难题.解答下列问题:(1)m=,n=,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在初三(1)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成绩,求抽中的成绩为得分众数的概率;(3)根据右侧“小知识”,通过计算判断这道题对于该班级来说,属于哪一类难度的试题?24.2019年9月,在祖国母亲7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某校团委组织全校2000名学生参加“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大赛.大赛结束后,为了解本次大赛的成绩,校团委随机抽取了其中200名学生的成绩(成绩x取整数,最低分50分,满分100分)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图和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成绩x(分)频数(人)50≤x<60 1060≤x<70 3070≤x<80 4080≤x<90 n90≤x≤100 50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n=;(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这20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4)若成绩在80分或80分以上为“优”,请你估计该校参加本次比赛的2000名学生中成绩为“优”的学生有多少人?25.我乡某校举行全体学生“定点投篮”比赛,每位学生投40个,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投篮结果,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组别投进个数人数A0≤x<8 10B8≤x<16 15C16≤x<24 30D24≤x<32 mE32≤x<40 n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①本次抽取的学生人数为多少?②统计表中的m=.③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占的百分比;④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⑤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⑥本次比赛中投篮个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一组.⑦已知该校共有900名学生,如投进个数少于24个定为不合格,请你估计该校本次投篮比赛不合格的学生人数.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了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与防控能力,某学校组织了“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其中八年级五个班收集的作品数量(单位:幅)分别为:42,48,45,46,49,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4幅B.45幅C.46幅D.47幅【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42+48+45+46+49)÷5=46(幅).即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6幅.故选:C.【知识点】算术平均数2.某企业复工之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技工比赛,参赛的五名选手在单位时间内加工零件的合格率分别为:94.3%,96.1%,94.3%,91.7%,93.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3.96% B.方差是0C.中位数是93.5% D.众数是94.3%【答案】D【分析】求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再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平均数为:(94.3%+96.1%+94.3%+91.7%+93.5%)=93.98%.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有波动,因此方差不为0,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4.3%,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这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94.3%,所以众数是94.3%,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48,S乙2=0.52,S丙2=0.56,S丁2=0.58,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分析】直接利用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答案.【解答】解:∵S甲2=0.48,S乙2=0.52,S丙2=0.56,S丁2=0.58,∴S甲2<S乙2<S丙2<S丁2,∴成绩最稳定的是甲,故选:A.【知识点】算术平均数、方差4.一组数据6,7,9,9,9,0,3,若去掉一个数据9,则下列统计量不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答案】B【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数据6,7,9,9,9,0,3中,9出现了3次,∴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去了一个9后,这组数据中,9出现了2次,众数仍然是9,∴众数没有变化,平均数,中位数,方差都发生了变化,故选:B.【知识点】算术平均数、统计量的选择、众数、中位数、方差5.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的学生,对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如下表,则该班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读书时间6小时及以下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及以上学生人数 6 11 8 8 7A.8,7 B.8,8 C.8.5,8 D.8.5,7【答案】A【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学生一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出现次数最多的是7小时,因此众数是7;将40名学生的读书时间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8小时,因此中位数是8,故选:A.【知识点】众数、中位数6.某校射击队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人参加市运会射击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他们10次成绩的平均数及方差如下表所示: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7 9.5 9.5 9.7方差/环2 5.1 4.7 4.5 4.5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选一人参加比赛,最合适的人选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S甲2=5.1,S乙2=4.7,S丙2=4.5,S丁2=4.5,∴S甲2>S乙2>S2丁=S2丙,∵丁的平均数大,∴最合适的人选是丁.故选:D.【知识点】方差、算术平均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B.一组数据1,5,3,2,3,4,8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则买100张这种彩票一定会中奖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2,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答案】B【分析】利用概率的意义,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A、为了解长沙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不符合题意;B、一组数据1,5,3,2,3,4,8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符合题意;C、某种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则买100张这种彩票可能会中奖,不符合题意;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2,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概率的意义、方差、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众数、中位数8.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答案】C【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求得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众数为60﹣80元范围,故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60﹣80元范围内,故①错误;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87.6元,故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不在40~60元范围内,故②错误;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约为80元,在60~100元范围内,故③正确;④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若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则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故④正确.故选:C.【知识点】加权平均数、中位数、频数(率)分布直方图9.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救助重灾区.某校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支援灾区,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100,45,100,40,100,60,155.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150;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可以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也一定是100.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③④【答案】B【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解:①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平均数是,错误;②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正确;③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众数是100,正确;④由这7名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100,不能推断该校全体同学所捐的零花钱的中位数一定是100,错误;故选:B.【知识点】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10.对于三个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ax{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例如:M;max{﹣1,2,3}=3,max若M{4,x2,x+2}=max{4,x2,x+2};则x的值为()A.2或B.2或﹣3 C.2 D.﹣3【答案】C【分析】本题直接按照定义计算应该可以求得结果,但是计算较为麻烦,故从选择题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代值验证,并结合排除法来求解.【解答】解:观察选项,发现3个有2,故先令x=2,则M{4,x2,x+2}==4,max{4,x2,x+2}=max{4,4,4}=4故x=2符合题意,排除D;令x=,则M{4,x2,x+2}==<4故x=不符合题意,排除A;令x=﹣3,则M{4,x2,x+2}==4,max{4,x2,x+2}=max{4,9,﹣1}=94<9,故x=﹣3不符合题意,排除B;综上,故选:C.【知识点】算术平均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若一组数据1,3,x,5,4,6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答案】4.5【分析】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解:×(1+3+x+5+4+6)=4,x=5,将这组数据按小到大排列:1,3,4,5,5,6,故中位数=4.5,故答案为4.5.【知识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12.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将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按3:3:4计算,若小红平时、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分别是90分、80分、100分,则小红一学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分.【答案】91【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小红一学期的数学期末总评成绩是=91(分),故答案为:91.【知识点】加权平均数13.男子跳高的10名运动员成绩如表所示:成绩/m 1.50 1.60 1.65 1.70人数 2 4 2 2根据表中信息可以获知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m.【答案】1.61【分析】直接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解答】解: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1.61(m),故答案为:1.61.【知识点】加权平均数14.在一场比赛中,甲、乙两名射击手的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分别记甲、乙两人这场比赛成绩的方差为S甲2,S乙2,则S甲2S乙2(填“>”或“<”).【答案】<【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直观判断即可,【解答】解:从统计图中可以直观得出,射击手甲的成绩比较稳定,离散程度较小,而射击手乙的成绩离散程度较大,不稳定,所有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故答案为:<.【知识点】方差、折线统计图15.某次射击练习,甲、乙二人各射靶5次,命中的环数如表,通过计算可知==7,S=0.8,S=2,所以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射靶环数7 8 6 8 6乙射靶环数9 5 6 7 8【答案】甲【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S甲2<S乙2,∴本题中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故答案为:甲.【知识点】方差、算术平均数16.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到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根据方差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平均数是12,∴这组数据的和=12×7=84,∴被墨汁覆盖三天的数的和=84﹣(11+12+13+12)=36,∵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S2=[(11﹣12)2+(12﹣12)2+(10﹣12)2+(13﹣12)2+(13﹣12)2+(13﹣12)2+(12﹣12)2]=,故答案为:.【知识点】算术平均数、方差、众数17.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答案】【第1空】6.8【第2空】6.5【第3空】6.5【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解答】解: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8,即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t).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t).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5,有=6.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t).故答案为:6.8,6.5,6.5.【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条形统计图18.某中学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学习与探究中遇到一些新的数学符号,他们将其中某些材料摘录如下:对于三个实数a,b,c,用M{a,b,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b,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9}==4,min{1,2,﹣3}=﹣3,min{3,1,1}=1.请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M{(﹣2)2,22,﹣22}=;(2)若min{3﹣2x,1+3x,﹣5}=﹣5,则x的取值范围为.【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M{(﹣2)2,22,﹣22}==;(2)∵min{3﹣2x,1+3x,﹣5}=﹣5,∴,解得﹣2≤x≤4.故x的取值范围为﹣2≤x≤4.故答案为:;﹣2≤x≤4.【知识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数大小比较、算术平均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为了增强学生的防疫意识,某校团委组织了一次“防疫知识”考试,考题共10题.考试结束后,学校团委随机抽查了20名考生的考卷,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所抽查的考卷中答对题量最少为7题,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20名考生每人答对题数的众数:,中位数:;(2)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答案】【第1空】8【第2空】8【分析】(1)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排序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解答】解:(1)“答对10道题”的人数为20﹣4﹣8﹣6=2(人),答对8道题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答对题目的众数是8;将20名学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10、11位的两个数都是8,因此中位数是8,故答案为:8,8;(2)“答对10道题”的人数为2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知识点】条形统计图、众数、中位数20.某校开展爱“我容城,创卫同行”的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浜江公园参加评选活动,为了了解同学们劳动时间,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劳动的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中位数为.(3)已知全校学生人数为1200人,请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多少人?【答案】【第1空】1.5【第2空】1.5【分析】(1)根据学生劳动“1小时”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学生劳动“0.5小时”、“1小时”、“2小时”的人数,得出学生劳动“1.5小时”的人数,从而补全条形图;(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确定出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与中位数即可;(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百分比即可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30÷30%=100(人),∴学生劳动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为100﹣(12+30+18)=4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2)根据题意得: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1.5小时、中位数为1.5小时,故答案为:1.5,1.5;(3)1200×=216,答: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216人.【知识点】中位数、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众数、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1bfe7f111f18582d05a5d.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共7套)第十六章达标检测卷(100分 90分钟)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222.( )3=2.…( )413…( )5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6.当78.a 9.当101112131415.x 16(A )17.若x<y<0………………………()(A)2x(B)2y(C)-2x(D)-2y18.若0<x<1………………………()(A)2x(B)-2x(C)-2x(D)2x19(a<0)得………………………………………………………………()(A(B(C(D20.当a<0,b<0时,-a+b可变形为………………………………………()(A)2(B)-2(C)2(D)2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1.;2223)÷)(a≠b).24五、求值:25.已知x26.当x=六、解答题:(共20分)+…).27.(8分)计算(+1)28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2|=2.【答案】×.2、2).【答案】×.3、=|x -1|,2=x -1(x ≥1).两式相等,必须x ≥1.但等式左边x 可取任何数.【答案】×.4、【提示】13【答案】√.5是最简二次根式.【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6、7、89、x -410、11、12、13、(7-14、【答案】40.0时,x+1=0,y-3=0.15、【提示】∵34,∴_______<8__________.[4,5].由于84与5之间,则其整数部分x=?小数部分y=?[x=4,y=4【答案】5.【点评】求二次根式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时,先要对无理数进行估算.在明确了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后,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就不难确定了.(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成立的条件,(A)、(C)不正确是因为只考虑了其中一个算术平方根的意义.17、【提示】∵x<y<0,∴x-y<0,x+y<0.∴|x-y|=y-x.18、19、20、21、【解】原式=2-2=5-3-2=6- 22、【提示】先分别分母有理化,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431.23、【提示】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用乘法分配律展开,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解】原式=(a abmnm ·221a b=21b 1mab+22n ma b =21b -1ab +221a b=2221a ab a b -+. 24、【提示】本题应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分式分别通分,然后分解因式并约分.25、26、∴ x 2=1x.当x=1=-1【点评】本题如果将前两个“分式”分拆成两个“分式”=-1)x1x.六、解答题:(共22分)27、(8分)28、(14分)又∵∴ 原式=x y y x +-y x x y +=2x y 当x =14,y =12时, 原式=21412=2.【点评】解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二次根式的意义求出x 的值,进而求出y 的值.第十七章达标检测卷(120分 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B .14C .7D .7或252.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另一条直角边长的13,斜边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 ) A.10 B.15 C.20 D.303. 如图,已知正方形B 的面积为144,正方形C 的面积为169,那么正方形A 的面积是( ) A.313 B.144 C.169 D.25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c b a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222c b a =+ 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 △ABC 中,90C ︒∠=,所以222c b a =+ D.在Rt △ABC 中,90B ︒∠=,所以222c b a =+5.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 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 ) A.8 cm B.52cm C.5.5 cm D.1 cm6.在Rt △ABC 中,∠C=90°,AC=9,BC=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ABC第3题图A.365B.1225 C.94D.3347. 如图,在△ABC 中,∠C=90°,AC=2,点D 在BC 上, ∠ADC=2∠B ,AD=5,则BC 的长为( ) A.3-1 B.3+1 C.5-1 D.5+18. 如图,一圆柱高8 cm ,底面半径为π6cm ,一只蚂蚁从点爬到点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cm.A.6B.8C.10D.129.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则它的最短边上的高为( ) A.6 B.14C.2D.810.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且D 点落在对角线上D'处.若AB=3,AD=4,则ED 的长为( )A. B.3 C.1 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 在△中,cm ,cm ,⊥于点,则_______.12.在△中,若三边长分别为9、12、15,则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13.如果一梯子底端离建筑物9 m 远,那么15 m 长的梯子可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___m.14.三角形一边长为10,另两边长是方程x 2-14x+48=0的两实根,则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_. 15. 如图,从点A(0,2)发出的一束光,经x 轴反射,过点B(4,3),则这束光从点A 到点B 所经过路径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题,共70分)16. (6分)如图,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米处,已知旗杆原长16米,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17.(8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18.(8分)如图,小丽想知道自家门前小河的宽度,于是她按以下办法测出了如下数据:小丽在河岸边选取点A,在点A的对岸选取一个参照点C,测得∠CAD=30°;小丽沿河岸向前走30 m选取点B,并测得∠CBD=60°.请根据以上数据,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小丽计算小河的宽度.19.(10分)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cm,cm,求:(1)的长;(2)的长.20.(12分)如图,将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砖块ABCD推倒至长方形A'B'C'D'的位置,长方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a,b,AC的长为c.(1)你能用只含a,b的代数式表示S△ABC,S△C'A'D'和S直角梯形A'D'BA吗?能用只含c的代数式表示S△ACA'吗?(2)利用(1)的结论,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21.(12分)如图,要在木里县某林场东西方向的两地之间修一条公路MN,已知点C周围200 m范围内为原始森林保护区,在MN上的点A处测得C在A的北偏东45°方向上,从A向东走600 m到达B处,测得C在点B的北偏西60°方向上.(1)MN是否穿过原始森林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1.732)(2)若修路工程顺利进行,要使修路工程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需将原定的工作效率提高25%,则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2.(14分)如图,将长方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m,0)(m>0),点D(m,1)在BC上,将长方形OABC沿AD折叠压平,使点B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的对应点为点E.(1)当m=3时,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2)随着m的变化,试探索:点E能否恰好落在x轴上?若能,请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1.C2.B3.A4.A5.A6.C7.C8.D9.D10.A二、11.37012.直角;24 分析:解方程得x 1=6,x 2=8.∵2212x x =36+64=100=102,∴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面积.13.43 cm 分析:过点A 作AE ⊥BC 于点E,A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易得△ABE ≌△ADF,所以AE=AF,进一步证明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且正方形AECF 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相等,则AE=24=26(cm),所以AC=2AE=2×26=43(cm).14.略15. 分析:如图,设这一束光与x 轴交于点C,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过B'作B'D ⊥y 轴于点D,连接B'C.易知A,C,B'这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再由轴对称的性质知B'C=BC,则AC+CB=AC+CB'=AB'.由题意得AD=5,B'D=4,由勾股定理,得AB'=.所以AC+CB=.三、16.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C2-CD2.所以AB2-BD2=AC2-CD2.设BD=x,则82-x2=62-(7-x)2,解得x=5.5,即BD=5.5.所以AD==≈5.8.所以S△ABC=·BC·AD≈×7×5.8=20.3≈20.17.解:如图,过B点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60°,∴∠ABC=30°,∴AB=2AC=20,∴BC===10 .∵AB∥CF,∴∠BCM=∠ABC=30°,∴BM=BC=5,∴CM===15.在△EFD中,∵∠F=90°,∠E=45°,∴∠EDF=45°,∴MD=BM=5,∴CD=CM-MD=15-5.18.解:过点C作CE⊥AD于点E,由题意得AB=30m,∠CAD=30°,∠CBD=60°,故可得∠ACB=∠CAB=∠BCE=30°,即可得AB=BC=30 m,∴BE=15 m.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15(m).答:小丽自家门前小河的宽度为15m.19.略20.解:(1)易知△ABC,△C'A'D'和△ACA'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S△ABC=ab,S△C'A'D'=ab,S直角梯形A'D'BA=(a+b)(a+b)= (a+b)2,S△ACA'=c2.(2)由题意可知S△ACA'=S直角梯形-S△ABC-S△C'A'D'=(a+b)2-ab-ab=(a2+b2),而S△ACA'=c2.所以A'D'BAa2+b2=c2.21.解:(1)MN不会穿过原始森林保护区.理由如下:过点C作CH⊥AB于点H.设CH=x m.由题意知∠EAC=45°,∠FBC=60°,则∠CAH=45°,∠CBA=30°.在Rt△ACH中,AH=CH=x m,在Rt△HBC中,BC=2x m.由勾股定理,得HB==x m.∵AH+HB=AB=600 m,∴x+x=600.解得x=≈220>200.∴MN不会穿过原始森林保护区.(2)设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y天,则实际完成这项工程需要(y-5)天.根据题意,得=(1+25%)×.解得y=25.经检验,y=25是原方程的根.∴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5天.22.解:(1)(3,4);(0,1)(2)点E能恰好落在x轴上.理由如下:∵四边形OABC为长方形,∴BC=OA=4,∠AOC=∠DCE=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BD=BC-CD=4-1=3,AE=AB=OC=m.如图,假设点E恰好落在x轴上.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C===2,则有OE=OC-CE=m-2.在Rt△AOE中,OA2+OE2=AE2,即42+(m-2)2=m2,解得m=3.第十八章达标检测卷(120分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A)AB平行且等于CD (B)∠A=∠C,∠B=∠D(C)AB=AD,BC=CD (D)AB=CD,AD=BC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四条边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相等3、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4.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4B.8C.6D.125.如图,□ABCD中,∠C=108°,BE平分∠ABC,则∠ABE等于( )A.18°B.36°C.72°D.108°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6个三角形,则n 的值是()A.6B.7C.8D.98.菱形的周长是它的高的倍,则菱形中较大的一个角是()A.100°B.120°C.135°D.150°9.如图,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的长是()A.20B.15C.10D.510.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已知两底之差是6,两腰之和是12,则△EFG 的周长是()A.8B.9C.10D.12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菱形ABCD的周长为36,其相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此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2020年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平行四边》中考真题提优单元测试(有答案)
![2020年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平行四边》中考真题提优单元测试(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b3b805c850ad02de804164.png)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平行四边》中考真题提优单元测试(有答案)一、选择题(24分)1.(2019.十堰)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平分2.(2018.徐州)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C.D.3.(2018.宿迁)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为边CD的中点,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16,∠BAD=60°,则△OCE的面积是()A. B. 2 C. D. 44.(2019.池河)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BC的中点,点F在DE延长线上,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DFC为平行四边形,则这个条件是()A.∠B=∠F B.∠B=∠BCF C.AC=CF D.AD=CF5.(2018.黔南州)如图在▱ABCD中,已知AC=4cm,若△ACD的周长为13cm,则▱ABCD的周长为()A.26cm B.24cm C.20cm D.18cm6.(2018.宁波)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是边CD的中点,连结OE.若∠ABC=60°,∠BAC=80°,则∠1的度数为()A.50°B.40°C.30°D.20°7.(2018.海南)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的周长为()A.15 B.18 C.21 D.248.(2018.东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AB=BF.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下面四个条件中可选择的是()A.AD=BC B.CD=BF C.∠A=∠C D.∠F=∠CDF二、填空题(30分)1.(2018.十堰)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8,BD=10,AB=5,则△OCD的周长为。
2022-2023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6章 二次根式》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6章 二次根式》单元测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b9f7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0.png)
2022-2023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6章二次根式》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1.化简(﹣)2的结果是()A.﹣5B.5C.±5D.252.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3.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0B.x≥5C.x≥﹣5D.x≤54.二次根式的值等于()A.﹣2B.±2C.2D.4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B.C.D.6.若是最简二次根式,则a的值可能是()A.﹣2B.2C.D.87.的有理化因式是()A.B.C.D.8.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合并的是()A.B.C.D.9.若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A.4B.5C.6D.710.如图,在数轴上所表示的x的取值范围中,有意义的二次根式是()A.B.C.D.11.已知二次根式,则下列各数中能满足条件的a的值是()A.4B.3C.2D.112.如果+有意义,那么代数式|x﹣1|+的值为()A.±8B.8C.与x的值无关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13.化简的值是,把4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是.14.计算:÷=.15.若是整数,则最小正整数n的值为.16.使得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17.化简=.18.如果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x的值为.19.若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20.已知n是正整数,是整数,则n的最小值是.21.已知+=0,则+=.22.小明做数学题时,发现=;=;=;=;…;按此规律,若=(a,b为正整数),则a+b=.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23.已知二次根式.(1)求x的取值范围;(2)求当x=﹣2时,二次根式的值;(3)若二次根式的值为零,求x的值.24.(1)通过计算下列各式的值探究问题:①=;=;=;=.探究:对于任意非负有理数a,=.②=;=;=;=.探究:对于任意负有理数a,=.综上,对于任意有理数a,=.(2)应用(1)所得的结论解决问题: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25.当a取什么值时,代数式取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26.阅读下面解题过程,并回答问题.化简:解:由隐含条件1﹣3x≥0,得x∴1﹣x>0∴原式=(1﹣3x)﹣(1﹣x)=1﹣3x﹣1+x=﹣2x按照上面的解法,试化简:.27.已知+2=b+8.(1)求a的值;(2)求a2﹣b2的平方根.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1.解:(﹣)2=5.故选:B.2.解:A、x<0时,不是二次根式,故此选项错误;B、x<﹣2时,不是二次根式,故此选项错误;C、是二次根式,故此选项正确;D、当x>0时,不是二次根式,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3.解:∵x﹣5≥0,∴x≥5.故选:B.4.解:原式=|﹣2|=2.故选:C.5.解:A、=3,故本选项错误;B、=,故本选项错误;C、=5,故本选项错误;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6.解:∵是最简二次根式,∴a≥0,且a为整数,中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因式,故选项中﹣2,,8都不合题意,∴a的值可能是2.故选:B.7.解:的有理数因式是,故选:A.8.解:A、,不能与合并,错误;B、,能与合并,正确;C、,不能与合并,错误;D、,不能与合并,错误;故选:B.9.解:∵=3,∴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5;故选:B.10.解:从数轴可知:x≥﹣3,A.当﹣3≤x<3时,无意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当x≥﹣3时,有意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当﹣3≤x≤3时,无意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当x=﹣3时,无意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解:由题意可知:1﹣a≥0,解得:a≤1.故选:D.12.解:∵+有意义,∴x﹣1≥0,9﹣x≥0,解得:1≤x≤9,∴|x﹣1|+=x﹣1+9﹣x=8,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13.解:=;4=4×=.故答案是;.14.解:原式===4.故答案为:4.15.解:∵是整数,∴最小正整数n的值是:5.故答案为:5.16.解:∵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17.解:原式===2,故答案为:2.18.解:∵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2x﹣1=5,∴x=3.故答案为:3.19.解:原式=5,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3时,原式是整数.故答案为:3.20.解:==3,∵是整数,∴n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21.解:由题意得,a﹣3=0,2﹣b=0,解得a=3,b=2,所以,+=+=+=.故答案为:.22.解:根据题中的规律得:a=8,b=82+1=65,则a+b=8+65=73.故答案为:73.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4分)23.解:(1)根据题意,得:3﹣x≥0,解得x≤6;(2)当x=﹣2时,===2;(3)∵二次根式的值为零,∴3﹣x=0,解得x=6.24.解:(1)①=4;=16;=0;=.探究:对于任意非负有理数a,=a.故答案为:4,16,0,,a;②=3;=5;=1;=2.探究:对于任意负有理数a,=﹣a.综上,对于任意有理数a,=|a|.故答案为:3,5,1,2,﹣a,|a|;(2)观察数轴可知:﹣2<a<﹣1,0<b<1,a﹣b<0,a+b<0.原式=|a|﹣|b|﹣|a﹣b|+|a+b|=﹣a﹣b+a﹣b﹣a﹣b=﹣a﹣3b.25.解:∵≥0,∴当a=﹣时,有最小值,是0.则+1的最小值是1.26.解:由隐含条件2﹣x≥0,得x≤2,则x﹣3<0,所以原式=|x﹣3|﹣(2﹣x)=﹣(x﹣3)﹣2+x=﹣x+3﹣2+x=1.27.解:(1)由题意知a﹣17≥0,17﹣a≥0,则a﹣17=0,解得:a=17;(2)由(1)可知a=17,则b+8=0,解得:b=﹣8,故a2﹣b2=172﹣(﹣8)2=225,则a2﹣b2的平方根为:±=±15.。
2020-2021学年苏科 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苏科 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a83b5def78a6529657d534b.png)
2020-2021学年苏科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经过矩形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把这个矩形分成两部分,设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不能确定2.下列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两组角相等的四边形B.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C.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无法判定4.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条边长为4,其三条中位线的长度总和为8,则底边长是()A.4B.8C.4或6D.4或85.如图,8×8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EF,MN相交于中心点O,对三角形ABC分别作下列变换:①先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4格、向上平移4格.②先以点O为中心作其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90°.③先以直线MN为轴作其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其中变换后的图形为三角形PQR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按图中所示的排列规律,在空格中应填()A.B.C.D.7.下列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在“几何画板”软件中利用旋转的知识在一个图案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每一个图案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基本图案”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得来的,旋转的角度为()A.30°B.60°C.120°D.180°8.观察下列图形,其中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所示的图案中,能够绕自身的某一点旋转180°后还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的个数是()A.1B.2C.3D.410.有两个内角分别为90°,60°,30°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四边形,其形状不同的有()A.2个B.3个C.4个D.6个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AB=4,AC=2.4,BC=3.6,AD⊥BC于点D,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EF=,DE=,DF=.12.根据两条对角线的关系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或菱形或正方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13.矩形的两邻边分别为8cm和6cm,则其对角线为cm,矩形面积为cm2.14.(1)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为10cm、12cm,则它的面积为cm2.(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5.如图,在▱ABC D中,E是AB上一点,F是AB延长线上一点,则S△CDE S△CDF(在横线上填“<”或“>”或“=”).16.一般来说,反证法有如下三个步骤:(1),(2)(3).17.国旗上的五角星是旋转对称图形,它的最小旋转角是.1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只须补充条件,就可以判定它是一个菱形.19.如果▱ABCD和▱ABE F有公共边AB,那么四边形DCEF是.20.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圆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已知DE,EF是△ABC的两条中位线.求证: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22.怎样将图中的甲图案变成乙图案.23.如图,说出这个图形的旋转中心,它绕旋转中心至少旋转多大角度才能与原来图形重合?24.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BC的中点,DF⊥AE于点F,H为DF的中点,证明:CH⊥DF.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点A,B在x轴上,点D 在y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已知AD⊥BD,AD=4,∠ABD=30°,求A,B,C,D 各点的坐标.26.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7,AE=BF=CG=DH=2(1)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2)求出四边形EFGH的面积;(3)求出四边形EFGH的周长(结果精确到十分位,参考数值:≈1.703,)27.有一组数排成方阵,如图所示,试计算这组数的和.小明想了想,方阵象正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能否利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思想来解决方阵的计算问题呢?小明试了试,竟得到了非常巧妙的方法,你能试试看吗?1234523456345674567856789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矩形ABCD中,AD=BC,AO=BO=CO=DO,∴△AOD≌△BOC(SSS),∵∠ECO=∠FAO,OA=OC,∠EOC=∠FOA,∴△OEC≌△OFA,同理可证,△DEO≌△BFO,∴S1=S2.故选:C.2.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知,A、B、C不能判定为平行四边形.故选:D.3.解:根据菱形的判定: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选:B.4.解:由题意得,周长=2×8=16,①当底边=4时,此时腰长=6,符合题意;②当腰长=4时,此时底边=8,4+4=8,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综上可得,底边长为4.故选:A.5.解:①通过认真的画图可知,此方法可以将△ABC变换成△PQR,故此方法正确,②通过认真的画图可知,此方法可以将△ABC变换成△PQR,故此方法正确,③通过认真的画图可知,此方法可以将△ABC变换成△PQR,故此方法正确,故选:D.6.解: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绕三角形的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故选:A.7.解:第一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它的“基本图案”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90°得到;第二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它的“基本图案”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90°得到;第三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它的“基本图案”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90°得到;第四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它的“基本图案”绕着它的旋转中心旋转90°得到.上述选项中只有180°是90°的整数倍.故选:D.8.解:旋转对称图形是(1),(3),(4);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2).故选:C.9.解:4个图形都符合条件.故选D.10.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可知角分别为,(1)90°,90°,90°90°;(2)120°,60°,120°,60°;(3)150°,30°,150°,30°;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为(4)60°,90°,120°,90°.共4种,故选:C.二.填空题11.解:如图∵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为△ABC的中位线,∴EF=BC=1.8;∵AD⊥BC,E是AB的中点,∴DE=AB=2;同理可得DF=AC=1.2.12.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都具有平分的性质,则根据两条对角线的关系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或菱形或正方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平分.故答案为平分.13.解:矩形的对角线为=10cm,面积S=6×8=48cm2故答案为10,48.14.解:(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为12cm,∴斜边=2×2=24cm,∴它的面积=×24×10=120cm2;(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是180°﹣100°=80°,若80°角是顶角,则顶角为80°,若80°角是底角,则顶角为180°﹣80°×2=20°,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或20°.故答案为:(1)120;(2)80°或20°.15.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和CD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即S△CDE =S△CDF,故答案为:=.16.解:反证法有如下三个步骤:(1)提出反证,(2)推出矛盾,(3)肯定结论.17.解:∵360°÷5=72°,∴该图形绕中心至少旋转72度后能和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故答案为:72°.18.解:补充的条件是AB=BC,理由是:∵AB=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答案为:AB=BC.19.解:由题意可得:AB平行且等于CD,AB平行且等于EF∴CD平行且等于EF,又∵两个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20.解:矩形、圆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答案为:矩形、圆.三.解答题21.证明:∵DE,EF是△ABC的两条中位线.∴DE∥BC,EF∥AB,∴四边形BFED是平行四边形.22.解:步骤:(1)将图甲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使树干与地面垂直.(2)接着将图(1)向右平移至与图乙重合即可.23.解:这个图形的旋转中心为圆心;∵360°÷6=60°,∴该图形绕中心至少旋转60度后能和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24.证明:延长AE、DC交于点P,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E=∠PCE,∵BE=CE,∠AEB=∠PEC,∴△ABE≌△PCE(ASA),∴PC=AB=CD,∵H为DF的中点,∴CH是△PDF的中位线,∴CH∥AE,∵DF⊥AE,∴CH⊥DF.25.解:∵在直角△ABD中,∠ABD=30°,∴AB=2AD=8,又∵直角△ABD中,OD⊥AB,∴∠ADO=∠ABD=30°,在直角△AOD中,AO=AD=2,OD=AD•cos30°=4×=2,则OB=AB﹣0A=8﹣2=6,则A的坐标是(﹣2,0),B的坐标是(6,0),C的坐标是(8,2),D的坐标是(0,2).26.解:(1)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理由是:∵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90°,AB=BC=CD=AD=7,∵AE=BF=CG=DH=2,∴AH=DG=CF=BE=5,∴△AEH≌△DHG≌△CGF≌△BFE(SAS),∴EH=EF=FG=HG,∠AHE=∠DGH,∵∠A=∠D=90°,∴∠DGH+∠DHG=90°,∴∠AHE+∠DHG=90°,∴∠EHG=180°﹣90°=90°,∴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故答案为:正方形.(2)在Rt△AEH中,AE=2,AH=5,由勾股定理得:EH==,∵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EF=FG=GH=EH=,∴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2=29.(3)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4=4≈4×5.39≈21.6.27.解:∵(1+9)+(2+8)+(3+7)+(4+6)+…+(8+2)+(3+7)+(4+6)+(5+5)+(6+4)+5=10×12+5=120+5=125∴这组数和为125.。
第九章 机械和功+单元测试试卷++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单元测试试卷++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e59c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8.png)
第九章机械和功素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机械的目的是省功B.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C.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D.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2.(2022北京西城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坪上沿水平方向向前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B.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C.人背着书包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中,人对书包做了功D.举重运动员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 s的过程中,人对杠铃做了功3.(2022辽宁鞍山中考)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A BC D4.(2022四川乐山中考)周末,爸爸领着小梅玩跷跷板,当两人双脚离地后最有可能让跷跷板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的是()A BC D5.(2021山东烟台中考)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最费力的是()A BC D6.(2022湖南怀化中考)(多选)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100 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40 N,在10 s内物体上升1 m,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动滑轮重为10 NB.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2 W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D.若增大重物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7.(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位置平衡最便于测力臂。
如图所示,杠杆已经平衡,如果在右侧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杠杆将失去平衡,由此可以猜想:杠杆平衡可能与力的有关。
8.(2022辽宁营口育才中学月考)某同学用10 N的水平推力,10 s内使重力为5 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匀速移动了3 m,则该同学推力做功为J,功率为W,重力做功为。
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自由转动,用细线将15 N的重物挂在A处,小林同学在B处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OB与OA长度之比是3∶5,此时拉力大小为N,杠杆属于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若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仅拉力方向变为图中虚线所示方向,则拉力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第六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第六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ed94034b73f242336c5fb9.png)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代数式2151--+t t 的值不小于-3,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不等式03≤-k x 的正数解是1,2,3,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若0)3)(2(>-+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若b a <,用“<”或“>”号填空:2a______b a +,33ab -_____. 5.若11|1|-=--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如果不等式组⎩⎨⎧><m x x 5有解,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7.若不等式组⎩⎨⎧>-<-3212b x a x 的解集为11<<-x ,那么)3)(3(+-b a 的值等于_______.8.函数2151+-=x y ,1212+=x y ,使21y y <的最小整数是________. 9.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5)1(+<-a x a 和42<x 的解集相同,则a 的值为________. 10.一次测验共出5道题,做对一题得一分,已知26人的平均分不少于4.8分,最低的得3分,至少有3人得4分,则得5分的有_______人.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当21-=x 时,多项式12-+kx x 的值小于0,那么k 的值为 [ ]. A .23-<k B .23<k C .23->k D .23>k2.同时满足不等式2124xx -<-和3316-≥-x x 的整数x 是 [ ].A .1,2,3B .0,1,2,3C .1,2,3,4D .0,1,2,3,43.若三个连续正奇数的和不大于27,则这样的奇数组有 [ ]. A .3组 B .4组 C .5组 D .6组 4.如果0>>a b ,那么 [ ]. A .b a 11->-B .b a 11<C .ba 11-<- D .a b ->-5.某数的2倍加上5不大于这个数的3倍减去4,那么该数的范围是 [ ].A .9>xB .9≥xC .9<xD .9≤x 6.不等式组⎩⎨⎧<>+72013x x 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7.关于x 的不等式组⎪⎩⎪⎨⎧+>++-<a x x x x 4231)3(32有四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5411-≤<-a B .25411-<≤-a C .25411-≤≤-a D .25411-<<-a 8.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53<≤x ,则a b的值为 [ ].A .-2B .21-C .-4D .41- 9.不等式组⎩⎨⎧>-<+-mx x x 62的解集是4>x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mB .4≤mC .4<mD .4=m10.现用 甲、乙两种运输车将46吨抗旱物资运往灾区,甲种运输车载重5吨,乙种运输车载重4吨,安排车辆不超过10辆,则甲种运输车至少应安排 [ ].A .4辆B .5辆C .6辆D .7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0分) 1.(本题8分)解下列不等式(组): (1)1312523-+≥-x x ;(2)⎪⎩⎪⎨⎧<--+->++-.,021331215)1(2)5(7x x x x2.(本题8分)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135y x my x 的解为非负数,求整数m 的值.3.(本题6分)若关于x 的方程52)4(3+=+a x 的解大于关于x 的方程3)43(4)14(-=+x a x a 的解,求a 的取值范围.4.(本题8分)有人问一位老师,他所教的班有多少学生,老师说:“一半的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念外语,还剩下不足6位同学在操场踢足球”.试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位学生?5.(本题10分)某食品厂生产的一种巧克力糖每千克成本为24元,其销售方案有如下两种:方案一:若直接给本厂设在武汉的门市部销售,则每千克售价为32元,但门市部每月需上缴有关费用2400元;方案二:若直接批发给本地超市销售,则出厂价为每千克28元.若每月只能按一种方案销售,且每种方案都能按月销售完当月产品,设该厂每月的销售量为xkg.(1)你若是厂长,应如何选择销售方案,可使工厂当月所获利润更大?(2)厂长看到会计送来的第一季度销售量与利润关系的报表后(下表),发现该表填写的销售量...与实际有不符之处,请找出不符之处,并计算第一季度的实际销量总量.四、探索题(每小题10,共20分)1.甲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a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b元,后来他又以每条2ba元的价格把鱼全部卖给了乙,请问甲会赚钱还是赔钱?并说明原因.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某市中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越来越多.王伟同学在本市丁牌公司实习时,计划发展部给了他一份实习作业:在下述条件下规划出下月的产量.假如公司生产部有工人200名,每个工人每2小时可生产一件丁牌产品,每个工人的月劳动时间不超过192小时,本月将剩余原料60吨,下个月准备购进300吨,每件丁牌产品需原料20千克.经市场调查,预计下个月市场对丁牌产品需求量为16000件,公司准备充分保证市场需求.请你和王伟同学一起规划出下个月产量范围.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337≤t 2.129<≤k提示:不等式03≤-k x 的解集为 3k x ≤.因为不等式03≤-k x 的正数解是1,2,3,所以 433<≤k.所以129<≤k . 3.3>x 或2-<x 提示:由题意,得 ⎩⎨⎧>->+0302x x 或⎩⎨⎧<-<+0302x x前一个不等式的解集为3>x ,后一个不等式的解集为2-<x 4.<,> 5.1<x 6.5<m 7.-2提示:不等式组⎩⎨⎧>-<-3212b x a x 的解集为 2123+<<+a x b ,由题意,得⎪⎩⎪⎨⎧=+-=+121123a b 解得 ⎩⎨⎧-==21b a 所以2)32()31()3)(3(-=+-⨯-=+-b a . 8.0 9.7 10.22提示:设得5分的有x 人,若最低得3分的有1人,得4分的有3人,则22≤x ,且8.4284)25(35⨯≥⨯-++x x ,解得 8.21≥x .应取最小整数解,得 x=22.二、选择题 1.C2.B 3.B提示:设三个连续奇数中间的一个为x ,则 27)2()2(≤+++-x x x . 解得 9≤x .所以72≤-x .所以 2-x 只能取1,3,5,7. 4.C 5.B 6.C 7.B提示:不等式组⎪⎩⎪⎨⎧+>++-<a x x x x 4231)3(32的解集为a x 428-<<.因为不等式组⎪⎩⎪⎨⎧+>++-<a x x x x 4231)3(32有四个整数解,所以134212≤-<a .解得25411-<≤-a . 8.A提示:不等式组⎩⎨⎧+<-≥-1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212++<≤+b a x b a .由题意,得⎪⎩⎪⎨⎧=++=+52123b a b a 解得⎩⎨⎧=-=63b a .则2163-=-=a b . 9.B 10.C 三、解答题1.解:(1)去分母,得 15)12(5)23(3-+≥-x x . 去括号,得1551069-+≥-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4-≥-x . 两边都除以-1,得4≤x .(2)⎪⎩⎪⎨⎧<--+->++-.,021331215)1(2)5(7x x x x解不等式①,得 2>x . 解不等式②,得25>x .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5>x . 2.解:解方程组⎩⎨⎧=+=+3135y x m y x 得⎪⎪⎩⎪⎪⎨⎧-=-=23152331m y m x .由题意,得⎪⎪⎩⎪⎪⎨⎧≥-≥-0231502331m m解得 331531≤≤m . 因为m 为整数,所以m 只能为7,8,9,10.3.解:因为方程52)4(3+=+a x 的解为372-=a x ,方程3)43(4)14(-=+x a x a 的解为a x 316-=.由题意,得a a 316372->-.解得 187>a . 4.解:设该班共有x 位同学,则 6)742(<++-x x x x .∴6283<x .∴56<x .又∵x ,2x ,4x ,7x都是正整数,则x 是2,4,7的最小公倍数.∴28=x .故该班共有学生28人. 5.解:(1)设利润为y 元.方案1:240082400)2432(1-=--=x x y , 方案2:x x y 4)2428(2=-=. 当x x 424008>-时,600>x ; 当x x 424008=-时,600=x ; 当x x 424008<-时,600<x . 即当600>x 时,选择方案1; 当600=x 时,任选一个方案均可; 当600<x 时,选择方案2.① ②(2)由(1)可知当600=x 时,利润为2400元.一月份利润2000<2400,则600<x ,由4x=2000,得 x=500,故一月份不符. 三月份利润5600>2400,则600>x ,由560024008=-x ,得 x=1000,故三月份不符.二月份600=x 符合实际.故第一季度的实际销售量=500+600+1000=2100(kg ). 四、探索题1.解:买5条鱼所花的钱为:b a 23+,卖掉5条鱼所得的钱为:2)(525b a b a +=+⨯.则2)23(2)(5ab b a b a -=+-+. 当b a >时,02<-ab ,所以甲会赔钱. 当b a <时,02>-ab ,所以甲会赚钱. 当b a =时,02=-ab ,所以甲不赔不赚. 2.解:设下个月生产量为x 件,根据题意,得⎪⎩⎪⎨⎧≥⨯+≤⨯≤.,,160001000)30060(202001922x x x 解得 1800016000≤≤x .即下个月生产量不少于16000件,不多于18000件.第二章因式分解单元测试AB 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精心选一选(每题4分,总共32分)1.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分解因式的是( ).A.2(1)a a b a ab a +-=+-B.22(1)2a a a a --=--C.2249(23)(23)a b a b a b -+=-++D.121(2)x x x+=+2.把多项式-8a 2b 3c +16a 2b 2c 2-24a 3bc 3分解因式,应提的公因式是( ), A.-8a 2bc B. 2a 2b 2c 3C.-4abcD. 24a 3b 3c 33. 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A .22()()x y x y x y -=+-B .2269(3)x x x ++=+C .2()x xy x x y +=+D .222()x y x y +=+4.下列多项式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x 2+1 B.-x 2+1 C.x 2-2 D.-x 2-1 5.把-6(x -y)2-3y(y -x)2分解因式,结果是( ). A.-3(x -y)2(2+y) B. -(x -y)2(6-3y) C.3(x -y)2(y +2)D. 3(x -y)2(y -2)6.下列各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4x 2-2x +1 B.4x 2+4x -1 C.x 2-xy +y 2 D .x 2-x +127.把代数式269mx mx m -+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2(3)m x +B .(3)(3)m x x +-8.式分解公式( ). A.))((22b a b a b a -+=-B.(a +C.2222)(b ab a b a +-=- D.)(2b a a ab a -=- 二、耐心填一填(每空4分,总共32分)1.2a 2b -6ab 2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2.-x -1=-(____________).3. 因式分解:=-822a .4.多项式92-x 与962++x x 的公因式是 . 5.若a +b=2011,a -b=1,z 则a 2-b 2=_________________. 6.因式分解:1+4a 2-4a=____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2916a -(43a >),若一边长为34a +,则另一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8.如果a 2+ma +12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________或_______. 三、用心算一算(共36分) 1.(20分)因式分解:(1)4x 2-16y 2; (2)()()()()a b x y b a x y ----+(3)x 2-10x +25; (4)()22241x x -+2.(5分)利用因式分解进行计算:(1)0.746×136+0.54×13.6+27.2;3.(满分5分)若2m n -=-,求m n n m -+222的值?4.(6分)3221-可以被10和20之间某两个数整除,求这两个数.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整章水平测试(B )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精心选一选(每题4分,总共32分)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A.bx ax b a x -=-)(B.222)1)(1(1y x x y x ++-=+-C.)1)(1(12-+=-x x xD.c b a x c bx ax ++=++)( 2.下列多项式,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42+-m B.22y x -- C.122-y x D.412-x 3.若4x 2-mxy +9y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为( ) A.6 B.±6 C.12 D.±12 4.下列多项式分解结果为()()y x y x -+-22的是( )A.224y x +B.224y x -C.224y x +-D.224y x -- 5.对于任何整数m ,多项式2(45)9m +-都能( )A.被8整除B.被m 整除C.被(m -1)整除D.被(2m -1)整除6.要在二次三项式x 2+□x-6的□中填上一个整数,使它能按x 2+(a +b )x +ab 型分解为(x +a )(x +b )的形式,那么这些数只能是 ( )A .1,-1;B .5,-5;C .1,-1,5,-5;D .以上答案都不对7.已知a=2012x+2009,b=2012x+2010,c=2012x+2011,则多项式a 2+b 2+c 2-ab-bc-ca 的值为( )A.0B.1C.2D.38.满足m 2+n 2+2m -6n +10=0的是( )A.m=1, n=3B.m=1,n=-3C.m=-1,n=-3D.m=-1,n=3 二、耐心填一填(每空4分,总共36分)1.分解因式a 2b 2-b 2= .2.分解因式2x 2-2x +21=______________ 3.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269y xy x ++ (0x >,0y >),利用分解因式,写出表示该正方形的边长的代数式 . 4.若x 2+mx +16=(x -4)2,那么m =___________________.5.若x -y=2,xy=3则-x 2y +xy 2的值为________ . 6.学习了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后,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时,小明将一道题记错了一个符号,他记成了-4x 2-9y 2,请你帮小明想一想,老师布置的原题可能是________. 7.如果多项式142+x 加上一个单项式以后,将成为一个整式完全平方式,那么加上的单项式是 .8.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来分解.你编写的三项式是________,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__. 三、用心算一算(共44分)1.(16分)分解因式(1)-x 3+2x 2-x (2) a 2-b 2+2b -12.(8分) 利用分解因式计算:20112010201020082010220102323-+-⨯-3.(10分)在三个整式2222,2,x xy y xy x ++中,请你任意选出两个进行加(或减)运算,使所得整式可以因式分解,并进行因式分解4.(10分)若3-=+b a ,1=ab ,求32232121ab b a b a ++的值四、拓广探索(共28分)1. (14分)阅读下题的解题过程: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222244a cb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222244a cbc a b -=- (A )∴ 2222222()()()c a b a b a b -=+- (B ) ∴ 222c a b =+ (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D )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 (2)错误的原因为 ;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一、1.C 2.A 3.D 4.B 5.A 6.D 7.D 8.A二、1. 2ab 2. x +1 3. 2(a +2)(a -2) 4. x +3 5. 2011 6. (2a-1)27. 3a-4 8.22 、-22三、1.(1)解原式=4(x 2-4y 2)=4(x +2y)(x -2y) (2)解原式=(a -b)(x -y +x +y)=2x(a -b)(3)解原式=(x -5)2(4)解原式=(x 2+1+2x)(x 2+1-2x)=(x +1)2(x -1)22.解原式=13.6(7.46+0.54+2)13.6×10=1363.解当m -n=-2时,原式=22)2(2)(222222=-=-=+-n m n mn m 4.因为()()()()()161616882121212121+-=++-,()()()()1684421212121=+++-,又因为42117+=,42115-=,所以3221-可以被10和20之间的15,17两个数整除.四、1.长为a +2b ,宽为a +b2. 解:(1)原式=x 2-4x +4-1=(x -2)2-1=(x -2+1)(x -2-1)=(x -1)(x -3)(2) 原式=x 2+2x +1+1=(x +1)2+1 因为(x +1)2≥0 所以原式有最小值,此时,x=-1参考答案:一、1.C 2.B 3.D 4.C 5.A 6.C 7.D 8.D 二、1.b2(a +1)(a -1) 2. 2(x -21)23. 3x +y4. -85.-66. -4x 2+9y 2或4x 2-9y 27. -4x 2、4x 、-4x 、4x 4、-18.答案不唯一如:a 2x -2ax +x x(a -1)2三、1.解原式=-x(x 2-2x +1)=-x(x -1)22. 解原式=a 2-(b 2-2b +1)=a 2-(b -1)2=(a +b -1)(a -b +1)3.解:222(2)222();x xy x x xy x x y ++=+=+ 或222(2)();y xy x x y ++=+或2222(2)(2)()();x xy y xy x y x y x y +-+=-=+- 或2222(2)(2)()().y xy x xy y x y x y x +-+=-=+- 4.解:当a +b=-3,ab=1时, 原式=21ab(a 2+2ab +b 2)=21ab(a +b)2=21×1×(-3)2=29 四、 1. (1)(C )(2)()22a b -可以为零(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由第(B )步2222222()()()c a b a b a b -=+-可得:()()222220a bca b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第三章分式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下列各式mam x x b a x x a ,),1()3(,43,2,3222--÷++π中,是分式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要使分式733-x x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x=37B.x>37C.x<37D.x ≠=373.若分式4242--x x 的值为零,则x 等于( )A.2B.-2C.2±D.0 4.如果分式x+16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x 的值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5.有游客m 人,若果每n 个人住一个房间,结果还有一个人无房住,这客房的间数为( )A.n m 1- B.1-n m C.n m 1+ D.1+nm6.把a 千克盐溶于b 千克水中,得到一种盐水,若有这种盐水x 千克,则其中含盐( )A.b a ax +千克 B.b a bx +千克 C.b a x a ++千克 D.b ax 千克 7.计算)1(1x x x x -÷-所得的正确结论wei ( ) A.11-x B.1 C.11+x D.-1 8.把分式2222-+-+-x x x x 化简的正确结果为( ) A.482--x x B.482+-x x C.482-x x D.48222-+x x 9.当x=33时,代数式)23(232x x x x x -+÷--的值是( ) A.213- B.213+ C.313- D.313+ 10.某工地调来72人参加挖土和运土,已知3人挖出的土1人恰好能全部运走。
【数学】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一课一练(有答案)
![【数学】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一课一练(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a07a6416fc700aba68fc04.png)
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一课一练(有答案)【基础巩固】1.(基础题)小红排队时她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这一队共有()人。
2.(基础题)妈妈昨天买了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芹菜。
今天买了香菜、芹菜、冬瓜、豆角、油菜、黄瓜、萝卜、白菜、苦瓜。
(1)昨天买了()种蔬菜。
(2)今天买了()种蔬菜。
(3)两天都买的蔬菜有:()。
(4)两天一共买了()种蔬菜。
3.(重点题)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李华都排在第8个。
这一排共有多少名同学?4.(难点题)现有一个柄长80厘米的扫把,一根150厘米长的竹竿,接头处至少接30厘米才牢固,那么接起来的长柄扫把柄长最长可达多少厘米?【提升培优】5.(难点题)三(1)班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7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没有两种都不参加的。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6.(重点题)三(2)班参加美术比赛的有24人,参加声乐比赛的有1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3人,两项都没参加的有10人,三(2)班一共有多少人?【思维创新】7.(竞赛题)三(4)班排成每列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校运动会,梅梅这一列她的位置从前面数是第6个,从后面数是第5个,这一列从左面数、从右面数都是第3列。
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答案:1.112.(1)7(2)9(3)豆角、黄瓜、芹菜(4)133.8+8- 1=15(名)4.80+150- 30=200(厘米)5.(1)17+11- 20=8(人) (2)17- 8=9(人)(3)11- 8=3(人)6.24+18- 3+10=49(人)7.6+5- 1=10(人)3+3- 1=5(列)10×5=50(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看线段图列式,正确的是()A.40×B.40÷C.40×D.40÷2.(2分)我们班男生可能有()人.A.23B.10C.113.(2分)想一想,哪一行与其他三行不一样?()A.B.C.D.4.(2分)和数量一样的是()A.〇〇〇〇〇B.〇〇〇〇〇〇C.〇〇〇〇〇〇〇5.(2分)本题列出的算式是()A.240×3×5B.240×3÷5C.240÷3×56.(2分)从图可以看出,3÷的商是()A.B.1C.3D.4 7.(2分)对合团人数不正确的说法是()A.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倍B.合唱团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倍C.女生人数比男生多得多D.合叫团人数不到2008.(2分)李老师要买图中的水彩笔30盒,应付()元钱.A.750B.500C.2509.(2分)下面图中,()幅图的答案是米.A.B.C.10.(2分)参加游泳训练的女生有16人,男生有40人,下列图()没有正确反映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A.B.C.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17分)11.(2分)三种饼干的售价如图.其中最贵的是号饼干,最便宜的是号饼干.12.(3分)看图填写数量关系.13.(4分)(1)每盘有5个桃,3盘一共有多少个桃?用加法算:(个)用乘法算:(个)(2)有15个桃,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盘)(3)有15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个)14.(1分)只15.(1分)列式计算:.16.(1分)按要求数一数,再填空.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人.17.(1分)先猜一猜有多少个苹果,再用最快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个苹果.18.(3分)看图回答问题.面向左边的有几只?;面向右边的有几只?;上边的比下边的少几只?.19.(1分)把一些规则大小相同的杯子叠起来,四个杯子叠起来高20厘米,6个杯子叠起来高26厘米,20个杯子叠起来有厘米.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20.(5分)看图列式计算.21.(5分)看图列式计算四.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1分)22.(5分)(1)妈妈买一副手套和一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多找回多少元?(2)爸爸买3副手套,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23.(6分)学校准备购买5个篮球、7个足球和25个羽毛球.(1)每个羽毛球多少元?每个足球多少元?(2)学校买这些体育用品共多少元?24.(5分)看图列算式.算式:算式:25.(5分)华英文具店周年店庆,所有文体用品降价促销.(1)牛牛有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剩下的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根跳绳吗?(2)买一个毽子和一根跳绳,一共可以便宜多少钱?五.操作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26.(5分)学校西边40米处有一家新华书店,东边20米处有一所幼儿园.(1)请用“•”分别标出幼儿园和新华书店的位置.(2)幼儿园到新华书店有多少米?27.(5分)按要求画一画.(1)画〇,使〇是△的6倍.(2)画□,使〇是□的9倍.△:△△△〇:;□:.六.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2分)28.(6分)(1)张老师买1张成人票和6张儿童票,一共要用多少元?(2)李老师带了100元,买点心用去2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张儿童票?29.(6分)三种文具的价格如图:(1)三种文具中,最贵的是,最便宜的是,它们相差元.(2)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支钢笔,一共要用元.(3)小红想买上面三种文具各一件,带20元够吗?(先写出思考或计算过程,再选择)30.(5分)学校要买20包练习本,三种都买,最少花多少钱?最多呢?31.(5分)下面是李奶奶在某超市的购物小票,她不小心撕了一部分,请你算一算,李奶奶买了多少根火腿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解:40÷÷=60÷=80(人)答:三年级有80人.故选:D.2.解:我们班男生比25人少一些,可能有23人.故选:A.3.解:A:香蕉有4组,每组都是1根;B:桃子有4堆,数量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依次增加1个;C:苹果有4堆,数量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依次增加1个;D:梨有4堆,数量分别是:3个,4个,5个,6个,依次增加1个;只有香蕉的个数每份都一样,所以A与其他三行不一样.故选:A.4.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只有选项A中圆形的个数是5,与已知的图形个数相同.故选:A.5.解:如图本题列出的算式是:240÷3×5.故选:C.6.解:由图可知:3=4故选:D.7.解:根据图意,应用排除法,A: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倍,正确;B:合唱团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倍,140+35=175人,175÷35=5倍,故此项错误,C:女生人数比男生多得多,正确;D:合叫团人数不到200,正确,故选:B.8.解:30÷3×25=10×25=250(元)答:应付250元.故选:C.9.解:A选项:表示将2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2×=(米),正确;B选项:表示将2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2×=(米),错误;C选项:表示将2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是2×=1(米),错误;故选:A.10.解:40﹣16×2,=40﹣32,=8(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还多8人,选项A符合这一数量关系;16×3﹣40,=48﹣40,=8(人);男生比女生的3倍还少8人,选项C符合这一数量关系.只有B表示的是男生比女生的2倍还少8人,不符合数量关系.故选:B.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17分)11.解:13.4元>12.8元>8.9元答:其中最贵的是②号饼干,最便宜的是③号饼干.故答案为:②,③.12.解:(1)38+8+38=46+38=74(朵)答:红花和黄花一共84朵.(2)46+(46﹣20)=46+26=72(朵)答:红花和黄花一共72朵.(3)15×4﹣15=60﹣15=45(朵)答:紫花比红花少45朵.13.解:如图(1)每盘有5个桃,3盘一共有多少个桃?用加法算:5+5+5=15(个)用乘法算:5×3=15(个)(2)有15个桃,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15÷5=3(盘)(3)有15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15÷3=5(个).故答案为:5+5+5=15,5×3=15,15÷5,3,15÷5,3.14.解:135+45+135=180+135=315(只)答:一共有315只.故答案为:135.15.解:根据题意可知:÷2=(米)答:要求的长度是米.故答案为:÷2=(米).16.解:5×4=20(人)答:一共有20人.故答案为:20.17.解:我猜大约有15个苹果,实际有:2+5+4+6=17(个)答:一共有17个苹果.故答案为:17.18.解:6﹣4=2(只)答:面向左边的有4只;面向右边的有6只;上边的比下边的少2只.故答案为:面向左边的有4只;面向右边的有6只;上边的比下边的少2只.19.解:(26﹣20)÷(6﹣4)=6÷2=3(cm)20+3×(20﹣4)=20+3×16=20+48=68(cm)答:20个杯子叠起来有68厘米.故答案为:68.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20.解:(1)++=+=(米)答:一共长米.(2)1﹣(+)=1﹣=(块)答:第三部分是块.21.解:75×(1+)=75×=125(朵)答:玫瑰的数量有125朵.四.应用题(共4小题,满分21分)22.解:(1)16+28=44(元)100﹣44=56(元)答:最多找回56元.(2)100﹣24×3=100﹣72=28(元)答:最少找回28元.23.解:(1)108÷9÷3=12÷3=4(元)15×4﹣8=60﹣8=52(元)答:每个羽毛球4元,每个足球52元.(2)108×5+52×7+4×25=540+364+100=1004(元)答:学校买这些体育用品共1004元.24.解:(1)算式是:150×=90(千克)(2)算式是:120÷=144(千克)故答案为:150×=90(千克),120÷=144(千克).25.解:(1)50﹣32.9=17.1(元)9.9+5.8=15.7(元)17.1元>15.7元答:剩下的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根跳绳.(2)5.2﹣4.8+(7.5﹣5.8)=0.4+1.7=2.1(元)答:一共可以便宜2.1元.五.操作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26.解:(1)新华书店和幼儿园的位置如图:(2)40+20=60(米)答:幼儿园到新华书店有60米.27.解:3×6=18(个)18÷9=2(个)所以〇:△△△△△△△△△△△△△△△△△△□:□□.故答案为:△△△△△△△△△△△△△△△△△△;□□.六.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2分)28.解:(1)4×6+8=24+8=32(元)答:一共要用32元.(2)(100﹣20)÷4=80÷4=20(张)答:剩下的钱可以买20张儿童票.29.解:(1)7.4>7.2>5.87.4﹣5.8=1.6(元)答:最贵的是钢笔,最便宜的是笔记本,它们相差1.6元.(2)7.4+7.2=14.6(元)答:一共要用14.6元.(3)7.4+5.8+7.2=20.4(元)20.4>20答:带20元不够.故答案为:钢笔,笔记本,1.6,14.6.30.解:58×1+48×1+38×(20﹣1﹣1)=58+48+684=790(元)38×1+48×1+58×(20﹣1﹣1)=38+48+1044=1130(元)答:最少需要790元;最多需要1130元.31.解:(36.8﹣5.6)÷7.8=31.2÷7.8=4(根)答:李奶奶买了4根火腿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
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cdeaf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f.png)
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第16章二次根式单元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若式子$\sqrt{x-1}-\sqrt{1-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
C。
$x\geq 1$。
D。
$x\leq 1$2.计算$\sqrt{2}-\sqrt{8}+\sqrt{32}=$(。
)。
A。
$2$。
B。
$-2$。
C。
$2\sqrt{2}$。
D。
$-2\sqrt{2}$3.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sqrt{3}+\sqrt{3}=2\sqrt{3}$。
B。
$\sqrt{3}\div\sqrt{3}=3$C。
$\sqrt{3}+\sqrt{5}$。
D。
$\sqrt{3}-\sqrt{5}$4.计算:$\dfrac{\sqrt{2}+\sqrt{3}}{\sqrt{2}-\sqrt{3}}$的值为(。
)。
A。
$\dfrac{\sqrt{6}+\sqrt{2}}{5}$。
B。
$\dfrac{-\sqrt{6}+\sqrt{2}}{5}$C。
$\dfrac{\sqrt{6}-\sqrt{2}}{5}$。
D。
$\dfrac{-\sqrt{6}-\sqrt{2}}{5}$5.计算:$5-\dfrac{1}{\sqrt{3}-1}$的值为(。
)。
A。
$-2\sqrt{3}+7$。
B。
$2\sqrt{3}+7$C。
$-2\sqrt{3}-7$。
D。
$2\sqrt{3}-7$6.设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sqrt{a^2+b^2-2ab}+\sqrt{a^2+b^2+2ab}$的结果是(。
)。
A。
$2a+b$。
B。
$-2a+b$C。
$-b$。
D。
$2a+2b$7.已知$a+b=2\sqrt{2}$,$ab=2$,则$(a+1)(b-1)$的值为(。
)。
A。
$-2$。
B。
$3$C。
$3-2\sqrt{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00c8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8.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 下列图象中,不是的函数的是( )A. B.C. D.2. 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 且B.C.D.3. 关于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B.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C. 当时,D. 随的增大而增大4.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 )A. B. C. D.5. 点和都在直线上,则与的关系是( )A. B. C. D.6. 如图,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C. D.7.一次函数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象是( )A. B.C. D.8. 给出下列说法: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是;一次函数,若,,那么它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函数是一次函数,且随增大而减小;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平行,且过点,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直线必经过点.其中正确的有( )A. 个B. 个C. 个D. 个9.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负半轴相交,且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10. 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升,如果每小时耗油升,则油箱内余油量升与行驶时间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 )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11. 写一个图像经过原点且在第二.四象限的函数解析式______.12. 直线平行于直线,且过点,则其解析式为______.13. 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14. 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在轴的下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5.如图,已知函数和的图象交于点,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16. 分如图,直线经过和两点.求.的值;求不等式的解集.17. 分"十一"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升,当行驶千米时,发现油箱余油量为升假设行驶过程中汽车的耗油量是均匀的.求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并写出行驶路程千米与剩余油量升的关系式;当时,求剩余油量的值;当油箱中剩余油量低于升时,汽车将自动报警,如果往返途中不加油,他们能否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请说明理由.18. 9分一个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分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分内既进水又出水,每分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都是常数.容器内的水量单位:升与时间单位: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容器内的水量大于升时,求时间的取值范围.19. 9分旅客乘车按规定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购行李票,设行李费元是行李重量千克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20. 分某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了两种手机上网计费方式:方式以每分钟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除收月基费元外,再以每分钟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假设顾客甲一个月手机上网的时间共有分钟,上网费用为元.分别写出顾客甲按.两种方式计费的上网费元与上网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的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何选择计费方式能使甲上网费更合算?21. 10分某地出租车计费方法如图,表示行驶里程,元表示车费,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该地出租车的起步价是______元;当时,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2.10分求直线的解析式.求的面积.当的面积是的面积的时,求出这时点的坐标.23.11分雅美服装厂现有种布料,种布料,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两种型号的时装共套.已知做一套型号的时装需用种布料,种布料,可获利润元;做一套型号的时装需用种布料,种布料,可获利润元.若设生产型号的时装套数为,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得的总利润为元.请帮雅美服装厂设计出生产方案;求元与套的函数关系,利用一次函数性质,选出中哪个方案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和解析1.【答案】解:自变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取一个值,因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叫的函数,A..均满足取一个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是的函数,而中,对一个的值,与之对应的有两个的值,故不是的函数,2.【答案】解:由题意得,且,解得且,.3.【答案】解:.当时,,故图象不经过点,故此选项错误;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此选项错误;C.由与轴交点为,当时,,故此选项正确;D.随的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4.【答案】解: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得,解得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为,5.【答案】解:根据题意,得,即,;,.6.【答案】解:当时,,即不等式的解集为.7.【答案】解:当,时,,一次函数的图象过一.二.三象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无符合项;当,时,,一次函数的图象过一.三.四象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二.四象限,选项符合;当,时,,一次函数的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一.三象限,无符合项;当,时,,一次函数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二.四象限,无符合项.8【答案】解:联立,解得,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是,故正确;一次函数,若,,它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故错误;函数是一次函数,且随增大而减小,故正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平行,可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一次函数经过点,,,一次函数解析式为,故错误;直线的解析式为,即,直线必经过点,故正确;正确的有,故选:.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由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负半轴相交且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可得出.,解之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找出.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负半轴相交,且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故选A.10.【答案】解:由题意得函数解析式为:,结合解析式可得出图象.故选:.由已知列出函数解析式,再画出函数图象,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中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决定图象的画法.11.【答案】略解:根据题意得:且,解得:且.故答案为且.12.【答案】解:直线平行于直线,,直线的解析式为,把点代入得,,解得,,该直线的解析式是故答案为.13.【答案】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增大,不等式的解集是.14.【答案】且解:一次函数中,令,解得:,与轴的交点在轴的下方,则有,解得:.故答案为:且.15.【答案】解:因为函数和的图象交于点,所以方程组的解是.16..【答案】解:将和代入得:,解得:,.不等式的解集是:.将与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的值即可;由图象可知:直线从左往右逐渐下降,即随的增大而减小,又当时,,右侧即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17.【答案】解: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为升千米,行驶路程千米与剩余油量升的关系式为;当时,升.答:当千米时,剩余油量的值为升.千米,,18.【答案】解:时,设,则,解得,所以,,时,设,函数图象经过点,,,解得,所以,,当时,由得,,由得,,所以,当容器内的水量大于升时,时间的取值范围是.19.【答案】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如图所示,有解得,.由知,当时,有.故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千克.20.【答案】解:方式:,方式:,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解方程组,得,两图象交于点.由图象可知: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分时,选择方式省钱;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等于分时,选择方式.方式一样;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多于分时,选择方式省钱.21.【答案】解:;设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为,代入.得解得与的函数关系式为;把代入函数关系式为得.答:这位乘客需付出租车车费元.22.【答案】解:设直线的解析式是,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的解析式是:;在中,令,解得:,;设的解析式是,则,解得:,则直线的解析式是:,当的面积是的面积的时,的横坐标是,在中,当时,,则的坐标是;在中,则,则的坐标是.则的坐标是:或.23.【答案】解:设生产型号的时装套数为,则生产型号的时装为,由题意,得,解得:.为整数,取,,,,.有种方案:方案:型号套,型号套;方案:型号套,型号套;方案:型号套,型号套;方案:型号套,型号套;方案:型号套,型号套;由题意,得.,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元.选择方案所获利润最大.。
八年级最新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初二数学下册章节练习题带图文答案解析全部100篇下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最新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初二数学下册章节练习题带图文答案解析全部100篇下学期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796fbd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5.png)
八年级数学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下学期期末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 如果2(21)a =1−2a ,则( )A. a <12B. a ≤12C. a >12D. a ≥122. 某次器乐比赛设置了6个获奖名额,共有ll 名选手参加,他们的比赛得分均不相同。
若知道某位选手的得分。
要判断他能否获奖,在下列ll 名选手成绩的统计量中,只需知道( )A. 平均数B. 众数C. 中位数D. 无法判断 3. 计算(2-1)(2+1)2的结果是( ) A. 2+1 B. 3(2-1) C. 1D. -1 4. 如图,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OA 在数轴上,以原点O 为圆心,对角线O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A. 1B.2 C. 1.5 D. 2 5. 一条直线y =kx +b ,其中k +b =-5、kb =6,那么该直线经过( ) A. 第二、四象限B. 第一、二、三象限C. 第一、三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6. 你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美国休斯敦火箭队为了能够重塑昔日辉煌,在这个夏天的转会市场上引爆了一个“重磅炸弹”,他们用弗朗西斯交换来两届得分王麦格雷迪,下表为休斯球龄(年)1 2 3 6 7 9 10 12 13 人数 41 2 3 1 1 2 2 1 A. 1,6 B. 6,1 C. 1,1 D. 6,3*7. 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的解为( )A. x >-1B. x <-1C. x <-2D. 无法确定*8.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 ′处,点A 对应点为A ′,且B ′C =3,则AM 的长是( )A. 1.5B. 2C. 2.25D. 2.5**9. 把直线y =-x +3向上平移m 个单位后,与直线y =2x +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m <7 B. 3<m <4 C. m >1 D. m <4**10.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在对角线BD 上,且∠BAE =22.5°,EF ⊥AB ,垂足为F ,则EF 的长为( )A. 1B. 2C. 4-22D. 32-4二、填空题 11. 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3,3,4,x ,5,5,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45d885770bf78a652954da.png)
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BC中,CD⊥AB于D,且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A.5B.6C.7D.82.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B.26C.8.5D.6.53.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3cm,4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A.4.5cm B.18cm C.9cm D.36cm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D=5,AB=3,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则EC 等于()A.1B.2C.3D.45.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 B.AB∥CD,AD=BCC.AB∥CD,AB=CD D.AB∥CD,AD∥BC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形内一点,PD∥AB,PE∥BC,PF∥AC,若△ABC 的周长为18,则PD+PE+PF=()A.18B.9C.6D.条件不够,不能确定7.下面的图形中必须由“基本图形”既平移又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是()A.B.C.D.8.如图,将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绕点A旋转,得点B,A,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旋转角∠BAB′的度数是()A.60°B.90°C.120°D.150°9.下列图形中,绕着它的中心点旋转60°后,可以和原图形重合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10.如图所示,已知△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过O任作直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下面的结论:①点E和点F,点B和点D是关于中心O对称点;②直线BD必经过点O;③四边形DEOC与四边形BFOA的面积必相等;④△AOE与△COF成中心对称.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B.2C.3D.411.观察如图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4.如图,△ABC中,AC、BC上的中线交于点O,且BE⊥AD.若BD=10,BO=8,则AO的长为.15.如图,▱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若AC=6,BD=10,AB=4,则▱ABCD 面积等于.16.如图,用9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按图拼成一个几何图案,从该图案中可以找出个平行四边形.17.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min,经过20min,分针旋转了.18.如图,△ABC是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D是BC的中点,E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19.正方形至少旋转度才能与自身重合.20.如图,点O是矩形纸片ABCD的对称中心,E是BC上一点,将纸片沿A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E=3,则折痕AE的长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21.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求画图并写出已知、求证以及证明过程)22.如图,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1)求证:AD与EF互相平分.(2)若∠BAC=90°,试说明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简要说明理由.2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1=∠2,求证:(1)BE=DF;(2)AF∥CE.24.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E⊥BD于E,CF⊥BD于F,AE=CF,BF=DE,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5.将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A摆放,斜边AB分别交CD、CE于M、N 点,(1)如果把图A中的△BC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连接FM,如图B,求证:△CMF≌△CMN:(2)将△CED绕点C旋转:①当点M、N在AB上(不与A、B重合)时,线段AM、MN、NB之间有一个不变的关系式,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②当点M在AB上,点N在AB的延长线上(如图C)时,①中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26.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已知A,D1,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4),(0,3),(0,2).(1)求对称中心的坐标.(2)写出顶点B,C,B1,C1的坐标.27.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上的中点,已知AC=4,BC=6,(1)画出△BCD关于点D的中心对称图形;(2)根据图形说明线段CD长的取值范围.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3,3),点B(4,0),点C(0,﹣1).(1)以点C为中心,把△ABC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A′B′C;(2)在(1)中的条件下,①点A经过的路径的长为(结果保留π);②写出点B′的坐标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ABC中,CD⊥AB于D,且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A.5B.6C.7D.8【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C中,CD⊥AB于D,∴∠ADC=90°.∵E是AC的中点,DE=5,∴AC=2DE=10.∵AD=6,∴CD===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B.26C.8.5D.6.5【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3,所以,斜边上的中线长=×13=6.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3cm,4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A.4.5cm B.18cm C.9cm D.36cm【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求得三条边的长度,然后由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知原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3cm,4cm,∴原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cm×2=4cm,3cm×2=6cm,4cm×2=8cm,∴原三角形的周长为:4cm+6cm+8cm=18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D=5,AB=3,AE平分∠BAD交BC边于点E,则EC 等于()A.1B.2C.3D.4【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推导出等角,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推得AB=BE,根据AD、AB的值,求出EC的值.【解答】解:∵AD∥BC,∴∠DAE=∠BEA∵AE平分∠BAD∴∠BAE=∠DAE∴∠BAE=∠BEA∴BE=AB=3∵BC=AD=5∴EC=BC﹣BE=5﹣3=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平行四边形中,当出现角平分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5.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 B.AB∥CD,AD=BCC.AB∥CD,AB=CD D.AB∥CD,AD∥BC【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AB=CD,AD=BC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AD=CB,AB∥DC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AB=CD,AB∥CD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D,AD∥BC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形内一点,PD∥AB,PE∥BC,PF∥AC,若△ABC 的周长为18,则PD+PE+PF=()A.18B.9C.6D.条件不够,不能确定【分析】因为要求证明PD+PE+PF的值,而PD、PE、PF并不在同一直线上,构造平行四边形,求出等于AB,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AB即可.【解答】解:延长EP交AB于点G,延长DP交AC与点H,∵PD∥AB,PE∥BC,PF∥AC,∴四边形AFPH、四边形PDBG均为平行四边形,∴PD=BG,PH=AF.又∵△ABC为等边三角形,∴△FGP和△HPE也是等边三角形,∴PE=PH=AF,PF=GF,∴PE+PD+PF=AF+BG+FG=AB==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呼应,每种方法都对应着一种性质,在应用时应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7.下面的图形中必须由“基本图形”既平移又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是()A.B.C.D.【分析】根据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结合选项中图形的性质进行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只要平移即可得到,故错误;B、只能旋转就可得到,故错误;C、只有两个基本图形旋转得到,故错误;D、既要平移,又要旋转后才能得到,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要熟练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概念.①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②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两组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旋转中心.8.如图,将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绕点A旋转,得点B,A,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旋转角∠BAB′的度数是()A.60°B.90°C.120°D.150°【分析】根据旋转角的定义,两对应边的夹角就是旋转角,即可求解.【解答】解:旋转角是∠BAB′=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掌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图形中,绕着它的中心点旋转60°后,可以和原图形重合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分析】求出各图的中心角,度数为60°的即为正确答案.【解答】解:选项中的几个图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A、正三角形的旋转最小角是=120°,故此选项错误;B、正方形的旋转最小角是=90°,故此选项错误;C、正五边形的旋转最小角是=72°,故此选项错误;D、正六边形旋转的最小角度是=60°,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旋转的最小的度数的计算方法.考查图形的旋转与重合,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10.如图所示,已知△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过O任作直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下面的结论:①点E和点F,点B和点D是关于中心O对称点;②直线BD必经过点O;③四边形DEOC与四边形BFOA的面积必相等;④△AOE与△COF成中心对称.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B.2C.3D.4【分析】由于△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那么可得到AB=CD、AD=BC,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于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据此对各结论进行判断.【解答】解:△ABC与△CDA关于点O对称,则AB=CD、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点O就是▱ABCD的对称中心,则有:(1)点E和点F,B和D是关于中心O的对称点,正确;(2)直线BD必经过点O,正确;(3)四边形DEOC与四边形BFOA的面积必相等,正确;(5)△AOE与△COF成中心对称,正确;其中正确的个数为4个,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11.观察如图的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第一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则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3个.故选:C.【点评】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12.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A.B.C.D.【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点A与点D、B与E 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解答.【解答】解:∵△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作图正确是C选项图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熟记旋转的性质,判断出对应点关于点O对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2.5.【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求出CD=AB即可.【解答】解:∵∠ACB=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AB==5,∵CD是△ABC中线,∴CD=AB=×5=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推出CD=AB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ABC中,AC、BC上的中线交于点O,且BE⊥AD.若BD=10,BO=8,则AO的长为12.【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D的长,再根据重心的性质即可得到AO的长.【解答】解:∵BE⊥AD,BD=10,BO=8,∴OD==6,∵AC、BC上的中线交于点O,∴AO=2OD=1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重心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各边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出是解题关键.15.如图,▱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若AC=6,BD=10,AB=4,则▱ABCD 面积等于24.【分析】由▱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若AC=6,BD=10,AB=4,易求得OA与OB的长,又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得AC⊥AB,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C=6,BD=10,AB=4,∴OA=OC=AC=3,OB=OD=5,∴OA2+AB2=OB2,∴△OAB是直角三角形,且∠BAO=90°,即AC⊥AB,∴▱ABCD面积为:AB•AC=4×6=24.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6.如图,用9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按图拼成一个几何图案,从该图案中可以找出15个平行四边形.【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找出现15个平行四边形.【解答】解: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以一边为对角线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样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又可组成较大的平行四边形,从该图案中可以找出15个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和读图能力,注意找图过程中,要做到不重不漏.17.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min,经过20min,分针旋转了120°.【分析】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分针旋转了360°;求经过20分,分针的旋转度数,列出算式,解答出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60°=120°.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明确分针旋转一周,分针旋转了36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ABC是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D是BC的中点,E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3.【分析】取线段AC的中点G,连接E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计算即可得出CD=CG以及∠FCD=∠ECG,由旋转的性质可得出EC=FC,由此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出△FCD≌△ECG,进而即可得出DF=GE,再根据点G为AC的中点,即可得出EG的最小值,此题得解.【解答】解:取线段AC的中点G,连接EG,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为△ABC的对称轴,∴CD=CG=AB=6,∠ACD=60°,∵∠ECF=60°,∴∠FCD=∠ECG.在△FCD和△ECG中,,∴△FCD≌△ECG(SAS),∴DF=GE.当EG∥BC时,EG最小,∵点G为AC的中点,∴此时EG=DF=CD=B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F=GE.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边是关键.19.正方形至少旋转90度才能与自身重合.【分析】正方形可以被其对角线平分成4个全等的部分,则旋转的角度即可确定.【解答】解:正方形可以被其对角线平分成4个全等的部分,则旋转至少360÷4=90度,能够与本身重合.故答案为:90.【点评】本题考查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注意基础概念的熟练掌握.20.如图,点O是矩形纸片ABCD的对称中心,E是BC上一点,将纸片沿A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E=3,则折痕AE的长为6.【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得到OE垂直平分AC,得到AE=EC,根据AB为AC的一半确定出∠ACE=30°,进而得到OE等于EC的一半,求出EC的长,即为AE 的长.【解答】解:由题意得:AB=AO=CO,即AC=2AB,且OE垂直平分AC,∴AE=CE,设AB=AO=OC=x,则有AC=2x,∠ACB=30°,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x,在Rt△OEC中,∠OCE=30°,∴OE=EC,即BE=EC,∵BE=3,∴OE=3,EC=6,则AE=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矩形的性质,以及翻折变换,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21.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求画图并写出已知、求证以及证明过程)【分析】作出图形,然后写出已知,求证,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AE、BE,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出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四边形AEBC是矩形,然后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可得CD=AB.【解答】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证明:如图,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AE、BE,∵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AD=BD,∴四边形AEBC是平行四边形,∵∠ACB=90°,∴四边形AEBC是矩形,∴AD=BD=CD=DE,∴CD=A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证明,作辅助线,构造出矩形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1)求证:AD与EF互相平分.(2)若∠BAC=90°,试说明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简要说明理由.【分析】(1)如图,连接DE、DF.欲证明AD与EF互相平分,只需证得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2)由“有一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得四边形ADEF为矩形.【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DE、DF.∵D、F分别是BC,AC的中点,∴DF∥AB,同理,DE∥AC∴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AD与EF互相平分;(2)由(1)得四边形AEDF为平行四边形.∵∠BAC=90°∴四边形ADEF为矩形.【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需要用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等.2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1=∠2,求证:(1)BE=DF;(2)AF∥CE.【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BE≌△CDF,则可证得BE=DF;(2)由(1)可求得AE=CF,则可证得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可证得AF∥CE.【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且AB=CD,∴∠ABE=∠CDF,∵∠1=∠2,∴∠AEB=∠CFD,在△ABE和CDF中∴△ABE≌△CDF(AAS),∴BE=DF;(2)由(1)可知△ABE≌△CDF,∴AE=CF,∵∠1=∠2,∴AE∥CF,∴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AF∥C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E⊥BD于E,CF⊥BD于F,AE=CF,BF=DE,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分析】由SAS证得△ADE≌△CBF,得出AD=BC,∠ADE=∠CBF,证得AD∥BC,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AE⊥BD于E,CF⊥BD于F,∴∠AED=∠CFB=90°,在△ADE和△CBF中,∴△ADE≌△CBF(SAS),∴AD=BC,∠ADE=∠CBF,∴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将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A摆放,斜边AB分别交CD、CE于M、N 点,(1)如果把图A中的△BC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连接FM,如图B,求证:△CMF≌△CMN:(2)将△CED绕点C旋转:①当点M、N在AB上(不与A、B重合)时,线段AM、MN、NB之间有一个不变的关系式,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②当点M在AB上,点N在AB的延长线上(如图C)时,①中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N,∠ACF=∠BCN,再求出∠ACM+∠BCN =45°,从而求出∠MCF=45°,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CMF和△CMN全等即可;(2)①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FM=MN,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F=BN,∠CAF=∠B=45°,从而求出∠BAF=90°,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即可得解;②把△BC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F=BN,CF=CN,∠BCN=∠ACF,再求出∠MCF=∠MCN,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CMF和△CMN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MF=MN,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即可得解.【解答】解:(1)∵△BC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CF=CN,∠ACF=∠BCN,∵∠DCE=45°,∴∠ACM+∠BCN=45°,∴∠ACM+∠ACF=45°,即∠MCF=45°,∴∠MCF=∠MCN,在△CMF和△CMN中,,∴△CMF≌△CMN(SAS);(2)①∵△CMF≌△CMN,∴FM=MN,又∵∠CAF=∠B=45°,∴∠FAM=∠CAF+∠BAC=45°+45°=90°,∴AM2+AF2=FM2,∴AM2+BN2=MN2;②如图,把△BCN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F,则AF=BN,CF=CN,∠BCN=∠ACF,∵∠MCF=∠ACB﹣∠MCB﹣∠ACF=90°﹣(45°﹣∠BCN)﹣∠ACF=45°+∠BCN ﹣∠ACF=45°,∴∠MCF=∠MCN,在△CMF和△CMN中,,∴△CMF≌△CMN(SAS),∴FM=MN,∵∠ABC=45°,∴∠CAF=∠CBN=135°,又∵∠BAC=45°,∴∠FAM=∠CAF﹣∠BAC=135°﹣45°=90°,∴AM2+AF2=FM2,∴AM2+BN2=MN2.【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类题目根据相同的思路确定出全等的三角形,然后找出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已知A,D1,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4),(0,3),(0,2).(1)求对称中心的坐标.(2)写出顶点B,C,B1,C1的坐标.【分析】(1)根据对称中心的性质,可得对称中心的坐标是D1D的中点,据此解答即可.(2)首先根据A,D的坐标分别是(0,4),(0,2),求出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是多少,然后根据A,D1,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4),(0,3),(0,2),判断出顶点B,C,B1,C1的坐标各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根据对称中心的性质,可得对称中心的坐标是D1D的中点,∵D1,D的坐标分别是(0,3),(0,2),∴对称中心的坐标是(0,2.5).(2)∵A,D的坐标分别是(0,4),(0,2),∴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都是:4﹣2=2,∴B,C的坐标分别是(﹣2,4),(﹣2,2),∵A1D1=2,D1的坐标是(0,3),∴A1的坐标是(0,1),∴B1,C1的坐标分别是(2,1),(2,3),综上,可得顶点B,C,B1,C1的坐标分别是(﹣2,4),(﹣2,2),(2,1),(2,3).【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此题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27.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上的中点,已知AC=4,BC=6,(1)画出△BCD关于点D的中心对称图形;(2)根据图形说明线段CD长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找出各顶点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解即可.【解答】解:(1)所画图形如下所示:△ADE就是所作的图形.(2)由(1)知:△ADE≌△BDC,则CD=DE,AE=BC,∴AE﹣AC<2CD<AE+AC,即BC﹣AC<2CD<BC+AC,∴2<2CD<10,解得:1<CD<5.【点评】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难度适中,解答第(2)问的关键是通过△ADE≌△BDC,将2CD放在△ACE中求解.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3,3),点B(4,0),点C(0,﹣1).(1)以点C为中心,把△ABC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A′B′C;(2)在(1)中的条件下,①点A经过的路径的长为(结果保留π);②写出点B′的坐标为(﹣1,3).【分析】(1)根据旋转的定义作出点A、B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可得;(2)①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②根据(1)中所作图形可得.【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①∵AC==5,∠ACA′=90°,∴点A经过的路径的长为=,故答案为:;②由图知点B′的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旋转变换的定义作出对应点及弧长公式.。
精品解析2022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精品解析2022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b73f1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1.pn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笔直的海岸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港口,甲船从A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C港口,1小时后乙船从B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A港口,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甲、乙两船与B港口的距离y(km)与甲船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A,B港口相距400km;②B,C港口相距300km;③甲船的速度为100km/h;④乙船出发4h时,两船相距220km,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2、在某火车站托运物品时,不超过3kg的物品需付1.5元,以后每增加1kg(不足1kg按1kg计)需增加托运费0.5元,则下列图象能表示出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是()A.B.C.D.3、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点A(1,y1),B(3,y2)在该函数图象上,则()A.y1>y2B.y1≥y2C.y1<y2D.y1≤y24、下列函数中,为一次函数的是()A.12yx=B.2y x C.1y=D.1y x=-+5、如果函数y=(2﹣k)x+5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且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k≠0B.k<2 C.k>2 D.k≠26、下列各图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7、已知两个一次函数y1=ax+b与y2=bx+a,它们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A.B.C.D.8、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随x的增大而减小B.k<0,b<0C.当x>4时,y<0x的图象D.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y=﹣129、如图,图中的函数图象描述了甲乙两人越野登山比赛.(x表示甲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甲表示甲的路程,y乙表示乙的路程).下列4个说法:①越野登山比赛的全程为1000米;②甲比乙晚出发40分钟;③甲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0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个A.1 B.2 C.3 D.410、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A车从甲地到乙地,B车从乙地到甲地,A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B 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A,B两车同时出发.设A车的行驶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路程为y (千米),则能大致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已知直线23y x =-+,则它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2、甲、乙两施工队分别从两端修一段长度为380米的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乙队曾因技术改进而停工一天,之后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与甲队共同按期完成任务.下表根据每天工程进度绘制而成的.下列结论:①甲队每天修路20米;②乙队第一天修路15米;③乙队技术改进后每天修路35米;④前7天甲、乙两队修路长度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填序号).3、一次函数y =kx +b (k ≠0)中两个变量x 、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那么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1的解集是________.4、华氏温标与摄氏温标是两大国际主流的计量温度的标准.德国的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作为测温物质,他令水的沸点为212度,纯水的冰点为32度,这套记温体系就是华氏温标.瑞典的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将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规定为100摄氏度,这套记温体系就是摄氏温标.两套记温体系之间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部分温度对应表如下:(1)m =______;(2)若华氏温度为a,摄氏温度为b,则把摄氏温度转化为华氏温度的公式为_______.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如果高为h(cm)时,体积为V(cm3),则V与h的关系为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y+4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点C在线段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43OB上,将△AOB沿AC翻折,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直线DC交AB于点E.(1)求点C的坐标;(2)若点P在直线DC上,点Q是y轴上一点(不与点B重合),当△CPQ和△CBE全等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不包括这两个三角形重合的情况).2、如图,已知△ABC中,∠C=90°,AC=5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开始沿AC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C开始沿CB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2秒时,求PQ的长;(2)求运动时间为几秒时,△PQC是等腰三角形?(3)P、Q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含t(0<t<5)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PQB的面积.3、某通讯公司推出①、②两种通讯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①有月租费,②无月租费,两种收费方式的通讯时间x(分钟)与收费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均为直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通讯时间为500分钟时,①方式收费元,②方式收费元;(2)②收费方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3)如果某用户每月的通讯时间少于200分钟,那么此用户应该选择收费方式是(填①或②).4、已知一次函数y=−2y−6.(1)画出函数图象.(2)不等式−2y−6>0的解集是_______;不等式−2y−6<0的解集是_______.(3)求出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x+4的图象相交于点A.5、如图,函数y=2x和y=-23(1)求点A的坐标;x+4的解集.(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2x≥-23---------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A、B港口相距400km,从而可以判断①;根据甲船从A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C港,1小时后乙船从B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A港,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可以计算出B、C港口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判断②;根据图象可知甲船4个小时行驶了400km,可以求得甲船的速度,从而可以判断③;根据题意和图象可以计算出乙出发4h时两船相距的距离,从而可以判断④.【详解】解:由题意和图象可知,A、B港口相距400km,故①正确;∵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乙船的速度为:100÷1.25=80(km/h),∵乙船的速度为80km/h,S)÷100-1,∴400÷80=(400+BCS=200km,故②错误;解得:BC∵甲船4个小时行驶了400km,∴甲船的速度为:400÷4=100(km/h),故③正确;乙出发4h时两船相距的距离是:4×80+(4+1-4)×100=420(km),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图像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0<3x≤时, 1.5y=,∵物品重量每增加1kg(不足1kg按1kg计)需增加托运费0.5元,∴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分析出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3、A【解析】【分析】先根据图象在平面坐标系内的位置确定m、n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函数的增减性,最后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解答即可.【详解】解:∵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m<0,n>0∴y随x增大而减小,∵1<3,∴y1>y2.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 、b 的关系、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等知识点,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确定m 、n 的取值范围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4、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 A.12y x=不是一次函数, B.2y x 不是一次函数, C.1y =不是一次函数,D.1y x =-+是一次函数故选D .【点睛】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 (k ,b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 即y=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5、C【解析】【分析】由题意()25y x 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自变量系数小于0,进而可得k 的范围.【详解】解:∵关于x 的一次函数()25y x k =-+的函数值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k2故选C.【点睛】k>,y随x的增大而增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在y kx b=+中,0k<,y随x的增大而减小.大,06、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A、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有时有两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先由一次函数y1=ax+b图象得到字母系数的符号,再与一次函数y2=bx+a的图象相比较看是否一致.【详解】解:A、∵一次函数y1=a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a>0,b>0;由一次函数y2=bx+a图象可知,b<0,a>0,两结论矛盾,故错误;B、∵一次函数y1=ax+b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a>0,b<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不矛盾,故正确;C、∵一次函数y1=a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a<0,b>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矛盾,故错误;D、∵一次函数y1=a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a<0,b>0;由y2的图象可知,a<0,b=0,两结论相矛盾,故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y kx 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时,函数y kx b=+经过一、三、四象限;③当=+经过一、二、三象限;②当k>0,b<0时,函数y kx bk<0,b>0时,函数y kx b=+经过二、三、四象=+经过一、二、四象限;④当k<0,b<0时,函数y kx b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8、B【解析】【分析】由一次函数的图象的走势结合一次函数与y 轴交于正半轴,可判断A ,B ,由图象可得:当x >4时,函数图象在x 轴的下方,可判断C ,先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可判断D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从左往右下降,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A 不符合题意; 一次函数y =kx +b ,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与y 轴交于正半轴,所以0,0,k b 故B 符合题意; 由图象可得:当x >4时,函数图象在x 轴的下方,所以y <0,故C 不符合题意;由函数图象经过0,2,4,0,240b k b ,解得:1,22k b 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2,2y x 把122y x =-+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12y x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平移,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9、C【解析】【分析】根据终点距离起点1000米即可判断①;根据甲、乙图像的起点可以判断②;根据AB 段为甲休息的时间即可判断③;设乙需要t 分钟追上甲,10006001006006040t t -=+-,求出t 即可判断④. 【详解】解:由图像可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1000米,故①正确;根据图像可知甲出发40分钟之后,乙才出发,故乙比甲晚出发40分钟,故②错误;在AB 段时,甲的路程没有增加,即此时甲在休息,休息的时间为40-30=10分钟,故③正确; ∵乙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为10分钟,∴乙的速度为1000÷10=100米/分钟,设乙需要t 分钟追上甲,10006001006006040t t -=+-, 解得t =7.5,∴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100=750米,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10、C【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两车相遇、B 车到达甲地、A 车到达乙地时间,分0≤x ≤45、45<x ≤43、43<x ≤2三段求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得到当x =43时,y =80,结合函数图象即可求解.【详解】解:当两车相遇时,所用时间为120÷(60+90)=45小时,B 车到达甲地时间为120÷90=43小时,A 车到达乙地时间为120÷60=2小时,∴当0≤x≤45时,y=120-60x-90x=-150x+120;当45<x≤43时,y=60(x-45)+90(x-45)=150x-120;当43<x≤2是,y=60x;由函数解析式的当x=43时,y=150×43-120=8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确定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02⎛⎫⎪⎝⎭94【解析】【分析】先令y=0即可求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再令x=0及可求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令x=0,则y=3,令y=0,则x=32,∴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32,0);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2×32×3=94.故答案为:3,02⎛⎫⎪⎝⎭;9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准确分析分析计算即可;【详解】由表格可以看出乙队是第五天停工的,所以甲队每天修路:16014020-=(米),故①正确;乙队第一天修路352015-=(米),故②正确;乙队技术改进之后修路:2151602035--=(米),故③正确;前7天,甲队修路:207140⨯=(米),乙队修路:270140130-=,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故答案是:①②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x≤1【解析】【分析】由表格得到函数的增减性后,再得出1y=-时,对应的x的值即可.【详解】解:当1x =时,1y =-,根据表可以知道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不等式1kx b +≥-的解集是1x ≤.故答案为:1x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认真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 100 a =32+1.8b【解析】【分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2)由表格数据规律,得到华氏温度=摄氏温度95⨯+32,据此解题.【详解】解:(1)设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满足的一次函数关系为:(0)y kx b k =+≠代入(10,50)(20,68)得10502068k b k b +=⎧⎨+=⎩ 9532k b ⎧=⎪⎨⎪=⎩ 9325y x ∴=+ 当212y =时,9322125m +=100m ∴=故答案为:100;(2)由(1)得,华氏温度=摄氏温度95⨯+32,若华氏温度为a ,摄氏温度为b ,则把摄氏温度转化为华氏温度的公式为:a = 95b +32,故答案为:a =32+1.8b .【点睛】本题考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5、V =100h【解析】【分析】根据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进行填空即可.【详解】解:V 与h 的关系为V =100h ;故答案为:V =100h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题目比较简单.三、解答题1、(1)C (0,32);(2)(﹣2,0)或(2,3)或(﹣65,35)【解析】【分析】(1)首先求出A (3,0),B (0,4),得出AB =5,设OC =x ,则BC =4﹣x ,在Rt △OCD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22=(4﹣x )2,解方程即可;(2)首先可证∠BEC =∠COD =90°,分当点D 与P 重合,当CQ =BC =52时,当PC =BE =2,yy =yy =32,∠yyy =∠yyy =90°时,再分别根据图形性质求出点P 的坐标即可.【详解】解:(1)∵ y =−43y +4,令y =0, 则y =4, 令y =0, 则y =3,∴ A (3,0),B (0,4),∴OA =3,OB =4,∵∠AOB =90°,由勾股定理得,AB =√yy 2+yy 2=5,∵将△AOB 沿AC 翻折,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AD =AB =5,∴OD =2,设OC =x ,则yy =yy =4−y ,在Rt △OCD 中,由勾股定理得:x 2+22=(4﹣x )2,解得x =32,∴C (0,32);(2)设yy 为y =yy +y ,∴{−2y +y =0y =32解得:{y =34y =32所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4y +32,∵将△AOB 沿AC 翻折,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ABO =∠CDO ,∵∠BCE =∠DCO ,∴∠BEC =∠COD =90°,①当点D 与P 重合时,OP =2,OC =32,yy =4−32=52, CP =√22+(32)2=52, 而∠yyy =∠yyy ,∠yyy =∠yyy , 则△CPQ ≌△CBE ,此时y ,y 重合,∴P (﹣2,0);yy =yy =yy =2,yy =yy =yy =32,②当CQ =BC =52时,则点Q 的纵坐标为﹣1时,如图,当△CPQ ≌△CEB 时,∴yy =yy =32,yy =yy =2,∠yyy =∠yyy =90°,∴12×(−y y)×52=12×32×2,解得:y y=−65,∴y y=34×(−65)+32=35,∴y(−65,35 );③当PQ=BE=2,yy=yy=32,∠yyy=∠yyy=90°时,如图,△yyy≌△yyy,∴y y=2,y y=34×2+32=3,∴点P(2,3),综上,点P的坐标为(﹣2,0)或(2,3)或(−65,3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清晰的分类讨论是解(2)的关键.2、(1)PQ=5cm;(2)t=53;(3)S四边形APQB=30﹣5t+t2.【解析】【分析】(1)先分别求出CQ和CP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得即可;(2)由∠C=90°可知,当△PCQ是等腰三角形时,CP=CQ,由此求解即可;(3)由S四边形APQB=S△ACB﹣S△PCQ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P=t,PC=5﹣t,CQ=2t,∵∠C=90°,∴PQ=√yy2+yy2=√(5−y)2+(2y)2,∵t=2,∴PQ=√32+42=5cm,(2)∵∠C=90°,∴当CP=CQ时,△PCQ是等腰三角形,∴5﹣t=2t,解得:t=53,∴t=53秒时,△PCQ是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S四边形APQB=S△ACB﹣S△PCQ=12yy⋅yy−12yy⋅yy=12×5×12−12×(5−y)×2y=30﹣5t+t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3、(1)80,100;(2)y 2=0.2x ;(3)②【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函数图象就可以得出①②收费;(2)根据题意设②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y 2=k 2x ,由待定系数法求出k 2值即可;(3)根据题意设①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y 1=k 1x +b ,再讨论当y 1>y 2,y 1=y 2,y 1<y 2时求出x 的取值就可以得出结论.【详解】解:(1)由函数图象,得:①方式收费80元,②方式收费100元,故答案为:80,100;(2)设②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y 2=k 2x ,由题意,得100=500k 2,∴k =0.2,∴函数解析式为:y 2=0.2x ;(3)设①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y 1=k 1x +b ,由函数图象,得:{y =30500y 1+y =80, 解得:{y 1=0.1y =30 , ∴y 1=0.1x +30,当y 1>y 2时,0.1x +30>0.2x ,解得:x<300,当y1=y2时,0.1x+30=0.2x,解得:x=300,当y1<y2时,0.1x+30<0.2x,x>300,∵200<300,∴方式②省钱.故答案为:②.【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设计方案的运用,解答时认真分析函数图象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4、(1)见解析;(2)x<-3;x>-3;(3)BC=3√5.【解析】【分析】(1)分别将x=0、y=0代入一次函数y=-2x-6,求出与之相对应的y、x值,由此即可得出点A、B的坐标,连点成线即可画出函数图象;(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上下位置关系,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3)由点A、B的坐标即可得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或者直接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也可求出结论)【详解】(1)当x=0时,y=-2x-6=-6,∴一次函数y=-2x-6与y轴交点C的坐标为(0,-6);当y=-2x-6=0时,解得:x=-3,∴一次函数y =-2x -6与x 轴交点B 的坐标为(-3,0).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2)观察图象可知:当x <-3时,一次函数y =-2x -6的图象在x 轴上方;当x >-3时,一次函数y =-2x -6的图象在x 轴下方.∴不等式-2x -6>0的解集是x <-3;不等式-2x -6<0的解集是x >-3.故答案是:x <-3,x >-3;(3)∵B (-3,0),C (0,-6),∴OB =3,OC =6,∴BC =√yy 2+yy 2=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图象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找出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上下位置关系找出不等式的解集;(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5、 (1) (32,3);(2) x ≥32.【解析】【分析】(1)联立两直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点A 的坐标;(2)根据图形,找出点A 右边的部分的x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1)由题意得{y =2y ,y =−23y +4,解得{y =32,y =3.∴点A 的坐标为(32,3);(2)由图象得不等式2x ≥-23x +4的解集为x ≥3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关系,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图,确定出两函数图象的对应的函数值的大小.。
八年级数学下册《代数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下册《代数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ed3d6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7.png)
八年级数学下册《代数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1.已知两块边长都为a厘米的大正方形,两块边长都为b厘米的小正方形和五块长、宽分别是a厘米、b 厘米的小长方形(a>b),按如图的方式正好不重叠地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若已知拼成的大长方形周长为78厘米,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42平方厘米,则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A.11平方厘米B.12平方厘米C.24平方厘米D.48平方厘米2.若不论k取什么实数,关于x的方程(m,n是常数)的解总是x=1,则m+n的值为()A.B.C.D.﹣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A.3 B.0 C.﹣1 D.﹣34.小亮仿照探究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方法,课后尝试探究了一元三次方程x3+12x2﹣15x﹣1=0的解,列表如表:x0 0.5 1 1.5 2 x3+12x2﹣15x﹣1 ﹣1 ﹣5.375 ﹣3 6.875 25据此可知,方程x3+12x2﹣15x﹣1=0的一个解x的取值范围是()A.0<x<0.5 B.0.5<x<1 C.1<x<1.5 D.1.5<x<25.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一定有实数根的是()A.x+3=0 B.x2+3=0 C.=0 D. +3=06.如图,一块长为am,宽为bm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为18m,面积为14m2,现将该长方形土地的长、宽都增加2m,则扩建后的长方形土地的面积为()A .32m 2B .36m 2C .27m 2D .38m 27.罗定博物馆是广东省山区县(市)中规模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3350多件,藏品以青铜器、陶瓷、钱币著名.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某校组织学生去距学校10km 的罗定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 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 /h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 B .C .D .8.某物美超市同时卖出了两个进价不同的冰墩墩A 和B ,售价均为90元,按成本计算,超市人员发现冰墩墩A 盈利了50%,而冰墩墩B 却亏损了40%,则这次超市是( ) A .不赚不赔B .赚了C .赔了D .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9.为满足市场对莲花清瘟胶囊的需求,某大型药品生产企业更新技术后,加快了生产速度,现在平均每天比更新技术前多生产3万份莲花清瘟胶囊,现在生产350万份莲花清瘟胶囊所需的时间与更新技术前生产250万份莲花清瘟胶囊所需时间相同,设更新技术前每天生产x 万份,依据题意列出方程: . 10.如果是方程mx 2+y 2=xy 的一个解,那么m = .11.关于x 的分式方程有增根x =2,那么k = .12.关于x 的方程=0的解是 .13.目前以5G 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某市2019年底有5G 用户2万户,计划到2021年底全市5G 用户数累计达到3.38万户.设全市5G 用户数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x 的值为 ;预计按此平均增长率,到今年(2022)底全市5G 用户数累计达到 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4.已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2bx +c =0有两个实根x 1、x 2,且a >b >c ,a +b +c =0,若则d =|x 1﹣x 2|的取值范围为 .15.若方程组(m 是已知数)有两组不相等的实数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6.成成和昊昊分别解答完成了20道数学试题,若答对了一题可以加上一个两位数的分数,答错了一题则要减去另一个两位数的分数,最终,成成得了333分,昊昊得了46分,那么,答错一题时应减去的分数为 分.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2分)17.阅读与理解: 阅读材料:像x +=3这样,根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我们称之为无理方程. 解法如下:移项:=3﹣x ;两边平方:x ﹣1=9﹣6x +x 2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x 1=2,x 2=5检验所得到的两个根,只有 是原无理方程的根. 理解应用:解无理方程x ﹣=2. 18.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若方程的增根为x =1,求a 的值; (2)若方程有增根,求a 的值; (3)若方程无解,求a 的值.19.科学规范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疫情期间琪琪家购买N 95口罩花费了200元,购买医用外科口罩花费了100元.已知一只N 95口罩比一只医用外科口罩贵1.5元,并且购买的医用外科口罩的数量是N 95口罩数量的2倍,一只医用外科口罩多少元?20.阅读理解材料一:若p ,q ,m 为整数,且三次方程x 3+px 2+qx +m =0有整数解t ,则将t 代入方程得t 3+pt 2+qt +m =0,移项得m =﹣t 3﹣pt 2﹣qt ,即有m =t (﹣t 2﹣pt ﹣q ),由于﹣t 2﹣pt ﹣q 与t 及m 都为整数,因此t 是m 的因数.所以,对整数系数方程x 3+px 2+qx +m =0的整数解只可能是m 的因数. 材料二:类比多位数的竖式除法,可以利用竖式除法进行多项式的除法. 例解方程x 3﹣x 2﹣2x +2=0.解:∵2的因数有±1,±2,将它们分别代入原方程,当x =﹣2时,x 3﹣x 2﹣2x +2=(﹣2)3﹣(﹣2)2﹣2×(﹣2)+2≠0; 当x =﹣1时,x 3﹣x 2﹣2x +2=(﹣1)3﹣(﹣1)2﹣2×(﹣1)+2≠0; 当x =1时,x 3﹣x 2﹣2x +2=13﹣12﹣2×1+2=0; 当x =2时,x 3﹣x 2﹣2x +2=23﹣22﹣2×2+2≠0. ∴x =1是方程x 3﹣x 2﹣2x +2=0的整数解. ∴x 3﹣x 2﹣2x +2有因式x ﹣1.利用竖式除法,可得:∴x3﹣x2﹣2x+2=(x﹣1)(x2﹣2).∴原方程化为(x﹣1)(x2﹣2)=0.∴x﹣1=0或x2﹣2=0.∴原方程的解为x1=1,x2=,x3=﹣.根据以上的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方程x3﹣2x2﹣4x+3=0的整数解可能有哪些?并求出它的整数解;(2)把多项式x3﹣2x2﹣4x+3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3)解方程x3﹣x2﹣7x﹣2=0.21.我区在一项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从投标书中得知:每施工一天,甲工程队要1.1万元,乙工程队要0.8万元,工程小组根据甲、乙两队标书的测算,有三种方案:(A)甲队单独完成这个工程,刚好如期完成;(B)乙队单独完成这个工程要比规定时间多用5天;(C)**********,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方案C中“星号”部分被损毁了.已知,一个同学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请将方案(C)中“星号”部分补充出来;(2)你认为哪个方案节省工程款,请说明你的理由.22.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据统计某市今年第一批自愿者为10万人次,第三批自愿者为12.1万人次.(1)如果第二批、第三批自愿者人次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2)如果按照(1)中的增长率,预计第四批自愿者数将达到多少万人次?23.我国向邻国孟加拉国赠送新冠状疫苗,首批270万支将于近期起运.经与某物流公司联系,得知用A 型飞机若干架刚好装完,用B型飞机不仅可少用1架,而且有一架还差30万支才刚好装满,已知每辆A型飞机所装数量是B型飞机的,求A、B两种型号的飞机各能装疫苗多少万支?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1.解:依题意,得:,整理,得:,(①2﹣②)÷2,得:ab=24.故选:C.2.解:把x=1代入方程=2+,得:=2+,去分母,得:4k+2m=12+1﹣nk,即(n+4)k+2m﹣13=0,由无论k为何值时,方程=2+的解总是x=1,得到n+4=0,即n=﹣4,2m﹣13=0,即m=,则m+n=+(﹣4)=.故选:A.3.解:,去分母得,2﹣(x+m)=x﹣3,解整式方程得,.∵分式方程有增根,∴x=3,即,解得m=﹣1.故选:C.4.解:∵x=1时,x3+12x2﹣15x﹣1<0,x=1.5时,x3+12x2﹣15x﹣1<0,∴x3+12x2﹣15x﹣1=0的一个解在1<x<1.5之间,故选:C.5.解:∵x+3=0,∴x=﹣3.故方程A一定有实数根;方程x2+3=0,移项得x2=﹣3.∵x2≥0,故方程B没有实数根;方程=0,∵1除以任何实数都不得0,故方程C没有实数根;方程+3=0,移项得=﹣3.∵≥0,故方程D没有实数根.故选:A.6.解:根据题意得:,解得:(负值已舍去),∴扩建后的长方形土地的面积为(a+2)(b+2)=(7+2)×(2+2)=9×4=36m2,故选:B.7.解:根据题意,得,即.故选:C.8.解:设冰墩墩A的成本为x元,依题意得:,解得:x=60,经检验:x=60是原方程的根,设冰墩墩B的成本为y元,依题意得:,解得:y=150,经检验:y=150是原方程的解,90﹣60+(90﹣150)=﹣30(元),故这次超市赔了.故选:C.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9.解:∵更新技术后每天比更新技术前多生产3万份莲花清瘟胶囊,且更新技术前每天生产x万份,∴更新技术后每天生产(x+3)万份.根据题意得:=.故答案为:=.10.解: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mx2+y2=xy,可得4m+1=﹣2,∴4m=﹣3,解得m=﹣,故答案为:﹣.11.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2)(x﹣2),可得:(x﹣2)﹣k(x+2)=4,∵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x=2,∴把x=2代入(x﹣2)﹣k(x+2)=4,可得:﹣4k=4,解得:k=﹣1.故答案为:﹣1.12.解:∵=0,∴=0或=0,方程两边平方得:x﹣2=0或x+3=0,解得:x=2或x=﹣3,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解,x=﹣3不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2,故答案为:x=2.13.解:设该市5G用户数年平均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2(1+x)2=3.38,即(1+x)2=1.69,解得:x1=0.3,x2=﹣2.3(舍去),所以增长率为0.3=30%,3.38×(1+30%)=4394=4.394×104.故答案为:30%;4.394×104.14.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2bx +c =0有两个实根x 1、x 2, ∴x 1+x 2=﹣,x 1•x 2=,∴d 2=|x 1﹣x 2|2=(x 1+x 2)2﹣4x 1•x 2=(﹣)2﹣===4[()2++1]=4[(+)2+] ∵a >b >c ,a +b +c =0, ∴a >0,c <0,a >﹣a ﹣c >c , 解得:﹣2<<﹣,∵f ()=4[()2++1]的对称轴为:=﹣, ∴当﹣2<<﹣时,f ()=4[()2++1]是减函数, ∴3<d 2<12, ∴<d <2,即<|x 1﹣x 2|<2.15.解:,由①得:x =y +1③,把③代入②得:(y +1)2﹣4y 2+8m =0, ﹣3y 2+2y +1+8m =0,∵方程组有两组不相等的实数解, ∴Δ=4﹣4×(﹣3)×(1+8m )>0, 解得:m >﹣,∴m 的取值范围是m >﹣且m ≠0. 故答案为:m >﹣且m ≠0.16.解:设成成答对了x 道,昊昊答对y 道,答对加a 分,答错减b 分,由题意得ax ﹣b (20﹣x )=333(1), ay ﹣b (20﹣y )=46(2),(1)﹣(2)得,(a +b )(x ﹣y )=287=41×7, ∵x ﹣y ≤20, ∴a +b =41,x ﹣y =7,代入(2)得41y ﹣20b =46,(3) ∴20b =41y ﹣46,∵b ,y 都是整数,41y ,46的末位数相同. ∴y =6,16(当y =16时,x =36,舍去) ∴x =13,y =6将它们代入(3)得b =10, 故答错一题时应减去的分数为10, 故答案为:10.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2分) 17.解:阅读材料:经检验x =2是原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x =2; 理解应用:移项:x ﹣2=;两边平方:x 2﹣4x +4=(x ﹣1), 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x 1=,x 2=,经检验原无理方程的根为x =.18.解:(1)去分母并整理,得(a +2)x =3.因为x =1是原方程的增根,所以(a +2)×1=3,解得a =1.(2)因为原分式方程有增根,所以x (x ﹣1)=0,解得x =0或x =1. 因为x =0不可能是整式方程(a +2)x =3的根,所以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为x =1,所以(a +2)×1=3.解得a =1. (3)去分母并整理,得(a +2)x =3.①当a +2=0时,该整式方程无解,此时a =﹣2.②当a +2≠0时,要使原方程无解,则x (x ﹣1)=0,解得x =0或x =1,把x =0代入整式方程,a 的值不存在;把x =1代入整式方程,得a =1. 综合①②得a =﹣2或1.19.解:设一只普通医用外科口罩x 元,则一只N 95口罩为(x +1.5)元, 根据题意,得:,解得:x=0.5,经检验,x=0.5是方程的解.答:一只普通医用外科口罩0.5元.20.解:(1)∵3的因数有±1,±3,将它们分别代入原方程,当x=﹣3时,x3﹣2x2﹣4x+3=(﹣3)3﹣2×(﹣3)2﹣4×(﹣3)+3≠0;当x=﹣1时,x3﹣2x2﹣4x+3=(﹣1)3﹣2×(﹣1)2﹣4×(﹣1)+3≠0;当x=1时,x3﹣2x2﹣4x+3=13﹣2×12﹣4×(﹣1)+3≠0;当x=3时,x3﹣2x2﹣4x+3=33﹣2×32﹣4×3+3=0;∴x=3是方程x3﹣2x2﹣4x+3=0的整数解,∴x3﹣2x2﹣4x+3有因式x﹣3,∴x3﹣2x2﹣4x+3=(x﹣3)(x2+x﹣1)=0,∴方程的整数解为x=3;(2)由(1)知,x3﹣2x2﹣4x+3=(x﹣3)(x2+x﹣1);(3)x3﹣x2﹣7x﹣2=(x+2)(x2﹣3x﹣1)=0,∴x=﹣2或x2﹣3x﹣1=0,解得x=﹣2或x=或x=.21.解:(1)根据题意及所列的方程可知被损毁的部分为:甲、乙两队合作4天;故答案为:甲、乙两队合作4天;(2)设规定的工期为x天,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三种施工方案需要的工程款为:(A)1.1×20=22(万元);(B)0.8×(20+5)=20(万元);(C)4×1.1+20×0.8=20.4(万元).综上所述,B方案可以节省工程款.22.解:(1)设这个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10(1+x)2=12.1,解得:x1=0.1=10%,x2=﹣2.1(舍去),答:这个增长率为10%;(2)12.1×(1+10%)=13.31万人,答:预计第四批自愿者数将达到13.31万人次.23.解:每辆B型号的飞机能装疫苗x万支,y辆A型号的飞机刚好能装270万支疫苗,则每辆A型飞机所装数量x万支,根据题意得:,解得:,∴x=45.答:每辆B型号的飞机能装疫苗60万支,每辆A型飞机所装数量45万支.第11页共11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22b04516fc700abb68fc65.png)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银行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 .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但不互相垂直平分D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对角线相等”的性质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136EPF ∠=︒,则EFP ∠的度数是( )A .68︒B .34︒C .22︒D .44︒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8,AD =6,过点D 作直线m∥AC ,点E 、F 是直线m 上两个动点,在运动过程中EF∥AC 且EF =AC ,四边形ACFE 的面积是( )A .48B .40C .24D .305.如图,四边形ABCD 中,90DAB CBA ∠=∠=︒,将C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至DE ,连接AE ,若6AD =,10BC =,则ADE ∆的面积是( )A .272B .12C .9D .86.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H 为AD 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则OH 的长等于( ) A .3.5 B .4 C .7 D .14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M 、N 为边BC 和CD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45MAN ∠=︒.下列三个结论:∥当MN =时,则22.5BAM ∠=︒;∥290AMN MNC ∠-∠=︒;∥MNC ∆的周长不变,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8.如图,在∥ABC 中,AB=3,AC=4,BC=5,P 为边 BC 上一动点,PE∥AB 于 E ,PF∥AC 于 F ,M 为 EF 中点,则 AM 的最小值为( )A .1B .1.3C .1.2D .1.59.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4,BD =E 为AB 的中点,点P 为线段AC 上的动点,则EP+BP 的最小值为( )A .4B .C .D .810.如图,在∥ABC中,∥ACB=90o,∥B=30o,AC=1,AB=2,AC在直线l上,将∥ABC绕点A顺时针转到位置∥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可得到点P2,此时AP2=2+∥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可得到点P3,此时AP3,按此顺序继续旋转,得到点P2016,则AP2016=( )A.B.C.D.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BAC=6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连接C'C.若C'C∥AB,则∥BAB'=_____°.1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交BC于点E,AD于点F,若AB=5cm,AC=13 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13.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2,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________.1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的大小为_____ .15.如图,在∥ABC中,∥ACB=90°,AC=BC=4,O是BC的中点,P是射线AO上的一个动点,则当∥BPC=90°时,AP的长为______.16.已知,点(,1)A a 和点(3,)B b 关于原点O 对称,则+a b 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ABC 中,AB=AC ,BE∥AC ,D 为AB 中点,若DE=5,BE=8.则EC=______.18.如图,在∥ABC 中,CD∥AB 于点D ,BE∥AC 于点E ,F 为BC 的中点,DE =5,BC =8,则∥DEF 的周长是______.19.如图,在ABC V 中,3AB =,4AC =,5BC =,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的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20.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 中,AB=4,BC=8,点E ,F 分别在AD ,BC 上,将纸片ABCD 沿直线EF 折叠,点C 落在AD 上的一点H 处,点D 落在点G 处,有以下四个结论:∥四边形CFHE是菱形;∥EC平分∥DCH;∥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当点H与点A重合时,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填序号)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EF经过点O,且与AB交于E,与CD 交于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CE∥DB.求证:四边形OBEC是矩形.23.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画出∥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的∥A′B′C′.(2)求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24.如图,在ABCD Y 中,对角线BD 平分ABC ∠,过点A 作AE BD P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BC 延长线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452ABC BC ∠︒=,=,求EF 的长.25.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DE AC P ,CE BD P .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26.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DE=BF ,AC∥E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27.如图,在ABCD Y 中,AE BC ⊥于点E 点,延长BC 至F 点使=CF BE ,连接AF ,DE ,DF .(1)求证:四边形AEFD 是矩形;(2)若6AB =,8DE =,10BF =,求AE 的长.28.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4).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向点O运动;点Q从点O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规定点P到达点O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BP,过P点作BP的垂线,与过点Q平行于y轴的直线l相交于点D.BD与y轴交于点E,连接P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1)∥PBD的度数为,点D的坐标为(用t表示);(2)当t为何值时,∥PBE为等腰三角形?29.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FG∥CE,FG=CE,分别连接DB、DG(如图3),求∥BDG的度数.30.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若设AP=x,则PC=,QC=;(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当∥BQD=30°时,求AP的长;(∥)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C 2.B 3.C 4.A 5.B6.A 7.D 8.C 9.C 10.B二、填空题11.50 12.15cm2 13.14.45° 15.±216.4-17.4 18.13 19.1.2 20.∥∥∥三、解答题21.证明见解析.【分析】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只要求证OE=OF,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证,依据∥AOE∥∥COF即可证明OE=OF.【详解】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OAE=∥OCF,又∥OA=OC,∥COF=∥AOE,∥∥AOE∥∥COF(ASA),∥OE=OF,又∥OA=O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2.证明见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性质求出∥AOB=90°,根据矩形的判定推出即可.【详解】∥BE∥AC ,CE∥DB ,∥四边形OBEC 是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AC 、BD 是对角线,∥AC∥BD ,∥∥BOC =90°,∥平行四边形OBEC 是矩形.23.(1)画图见解析;(2)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 【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性质画出点A 、B 、C 的对应点A′、B′、C′,从而得到∥A′B′C′;(2)先计算出OB 的长,然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的路径长.【详解】(1)如图,∥A′B′C′为所作;(2)OB =,点B 绕点O 旋转到点B′的路径长=90180π⨯⨯π.24.(1)见解析;(2)(1)证明ADB ABD ∠∠=,得出AB AD =,即可得出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出2AB CD BC ===,证明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45ECF ABC ∠∠︒==,得出24AB DE CE CD DE +==,==,在Rt CEF △中,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 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AB CD ∴P P ,=,,ADB CBD ∴∠∠=,, ∥BD 平分ABC ∠,ABD CBD ∴∠∠=,, ADB ABD ∴∠∠=,, AB AD ∴=,, ABCD ∴Y 是菱形;(2)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2AB CD BC ∴===,AB CD AE BD Q P P ,,∥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45ECF ABC ∠∠︒==,2AB DE ∴==,4CE CD DE ∴+==,45EF BC ECF ⊥∠︒Q ,=,C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EF CF ∴=== 25.见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两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OC=OD ,即可利用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出结论.【详解】证明:∥DE AC P ,CE BD P ,∥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OA OC =,OB OD =,∥OC OD =,∥四边形OCED 是菱形.26.见解析.【分析】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证明【详解】证明:Q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DE BF =Q ,AE CF ∴=,//AE CF Q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AC EF ⊥Q ,∴四边形AECF 是菱形.27.(1)见解析;(2)245【解析】试题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EF=90°即可.(2)证明∥ABF 是直角三角形,由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AE 的长.试题解析:(1)证明:∥CF=BE ,∥CF+EC=BE+EC .即 EF=BC .∥在∥ABCD 中,AD∥BC 且AD=BC ,∥AD∥EF 且AD=EF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AE∥BC,∥∥AEF=90°.∥四边形AEFD是矩形;(2)∥四边形AEFD是矩形,DE=8,∥AF=DE=8.∥AB=6,BF=10,∥AB2+AF2=62+82=100=BF2.∥∥BAF=90°.∥AE∥BF,∥∥ABF的面积=12AB•AF=12BF•AE.∥AE=•6824105 AB AFBF⨯==.28.(1)45°(t,t);(2)t=4秒或(-4)秒【分析】(1)易证∥BAP∥∥PQD,从而得到DQ=AP=t,从而可以求出∥PBD的度数和点D的坐标.(2)由于∥EBP=45°,故图1是以正方形为背景的一个基本图形,容易得到EP=AP+CE.由于∥PBE底边不定,故分三种情况讨论,借助于三角形全等及勾股定理进行求解,然后结合条件进行取舍,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t值.【详解】(1)如图1,由题可得:AP=OQ=1×t=t(秒)∥AO=PQ .∥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AO=AB=BC=OC ,∥BAO=∥AOC=∥OCB=∥ABC=90°.∥DP∥BP ,∥∥BPD=90°.∥∥BPA=90°-∥DPQ=∥PDQ .∥AO=PQ ,AO=AB ,∥AB=PQ .在∥BAP 和∥PQD 中,BAP PQD BPA PDQ AB PQ ∠∠∠∠⎧⎪⎨⎪⎩===∥∥BAP∥∥PQD (AAS ).∥AP=QD ,BP=PD .∥∥BPD=90°,BP=PD ,∥∥PBD=∥PDB=45°.∥AP=t ,∥DQ=t .∥点D 坐标为(t ,t ).故答案为:45°,(t ,t ).(2)∥若PB=PE ,则t=0(舍去),∥若EB=EP ,则∥PBE=∥BPE=45°.∥∥BEP=90°.∥∥PEO=90°-∥BEC=∥EBC .在∥POE 和∥ECB 中,PEO EBC POE ECB EP BE ∠∠∠∠⎧⎪⎨⎪⎩===∥∥POE∥∥ECB (AAS ).∥OE=CB=OC .∥点E 与点C 重合(EC=0).∥点P 与点O 重合(PO=0).∥点B (-4,4),∥AO=CO=4.此时t=AP=AO=4.∥若BP=BE ,在Rt∥BAP 和Rt∥BCE 中,BA BC BP BE ⎧⎨⎩== ∥Rt∥BAP∥Rt∥BCE (HL ).∥AP=CE .∥AP=t ,∥CE=t .∥PO=EO=4-t .∥∥POE=90°,4-t ).延长OA 到点F ,使得AF=CE ,连接BF ,如图2所示.在∥FAB 和∥ECB 中,90AB CB BAF BCE AF CE ⎧⎪⎨⎪∠∠⎩︒====∥∥FAB∥∥ECB .∥FB=EB ,∥FBA=∥EBC .∥∥EBP=45°,∥ABC=90°,∥∥ABP+∥EBC=45°.∥∥FBP=∥FBA+∥ABP=∥EBC+∥ABP=45°.∥∥FBP=∥EBP .在∥FBP 和∥EBP 中,BF BE FBP EBP BP BP ⎪∠⎪⎩∠⎧⎨===∥∥FBP∥∥EBP (SAS ).∥FP=EP .∥EP=FP=FA+AP=CE+AP .∥EP=t+t=2t .(4-t )=2t .解得:-4∥当t 为4秒或(-4)秒时,∥PBE 为等腰三角形.29.(1)见解析;(2)45°;(3)见解析.【分析】(1)根据AF 平分∥BAD ,可得∥BAF=∥DAF ,利用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CEF=∥F 即可;(2)根据∥ABC=90°,G 是EF 的中点可直接求得;(3)分别连接GB 、GC ,求证四边形CEGF 是平行四边形,再求证∥ECG 是等边三角形,由AD∥BC 及AF 平分∥BAD 可得∥BAE=∥AEB ,求证∥BEG∥∥DCG ,然后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证明:如图1,∥AF 平分∥BAD ,∥∥BAF=∥DA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BC ,AB∥CD ,∥∥DAF=∥CEF ,∥BAF=∥F ,∥∥CEF=∥F .∥CE=CF .(2)解:连接GC 、BG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90°,∥四边形ABCD 为矩形,∥AF 平分∥BAD ,∥∥DAF=∥BAF=45°,∥∥DCB=90°,DF∥AB ,∥∥DFA=45°,∥ECF=90°∥∥E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 为EF 中点,∥EG=CG=FG ,CG∥EF ,∥∥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C ,∥BE=DC ,∥∥CEF=∥GCF=45°,∥∥BEG=∥DCG=135°在∥BEG 与∥DCG 中,∥EG CG BEG DCG BE DC =⎧⎪∠=∠⎨⎪=⎩,∥∥BEG∥∥DCG ,∥BG=DG ,∥CG∥EF ,∥∥DGC+∥DGA=90°,又∥∥DGC=∥BGA ,∥∥BGA+∥DGA=90°,∥∥DG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G=45°.(3)解:延长AB、FG交于H,连接HD.∥AD∥GF,AB∥DF,∥四边形AHFD为平行四边形∥∥ABC=120°,AF平分∥BAD∥∥DAF=30°,∥ADC=120°,∥DFA=30°∥∥DAF为等腰三角形∥AD=DF,∥CE=CF,∥平行四边形AHFD为菱形∥∥ADH,∥DHF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DH=DF,∥BHD=∥GFD=60°∥FG=CE,CE=CF,CF=BH,∥BH=GF在∥BHD与∥GFD中,∥DH DFBHD GFD BH GF=⎧⎪∠=∠⎨⎪=⎩,∥∥BHD∥∥GFD,∥∥BDH=∥GDF∥∥BDG=∥BDH+∥HDG=∥GDF+∥HDG=60°.30.(∥)6﹣x,6+x;(∥)2;(∥)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DE=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BC=AC=6,然后根据题意解答即可;(2)在(1)的基础上,再利用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解答即可.(3) 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QE,PF;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E∥∥BQF(AAS),进一步说明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最后说明DE=AB,即可说明DE的长度不变.【详解】解:(∥)∥∥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 =BC =AC =6,设AP =x ,则PC =6﹣x ,QB =x ,∥QC =QB +BC =6+x ,故答案为:6﹣x ,6+x ;(∥)∥在Rt∥QCP 中,∥BQD =30°,∥PC =12QC ,即6﹣x =12(6+x ),解得x =2, ∥AP =2;(∥)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作QF ∥AB ,交直线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QE ,PF , 又∥PE ∥AB 于E ,∥∥DFQ =∥AEP =90°,∥点P 、Q 速度相同,∥AP =BQ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ABC =∥FBQ =60°,在∥APE 和∥BQF 中,∥∥AEP =∥BFQ =90°,∥∥APE =∥BQF ,∥在∥APE 和∥BQF 中,AEP BFQ A FBQ AP BQ ∠=∠⎧⎪∠=∠⎨⎪=⎩,∥∥APE∥∥BQF(AAS),∥AE=BF,PE=QF且PE∥QF,∥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DE=12 EF,∥EB+AE=BE+BF=AB,∥DE=12 AB,又∥等边∥ABC的边长为6,∥DE=3,∥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95de23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7.png)
第16章 二次根式 单元测试试卷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1. 下列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2--xB .xC .22+xD .22-x 2.若b b -=-3)3(2,则【 】A .b >3B .b <3C .b ≥3D .b ≤3 3.若13-m 有意义,则m 能取的最小整数值是【 】A .0=mB .1=mC .2=mD .3=m4.若x <0,则xx x 2-的结果是【 】A .0B .2-C .0或2-D .2 5.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4 B .48 C .baD .44+a 6.如果)6(6-=-•x x x x ,那么【 】A .x ≥0B .x ≥6C .0≤x ≤6D .x 为一切实数 7.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①24416a a =;②a a a 25105=⨯;③a aa a a =•=112; ④a a a =-23.做错的题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8.化简3121+的结果为【 】 A .630 B .306 C .65 D .569.若最简二次根式a a 241-+与的被开方数相同,则a 的值为【 】 A .43-=a B .34=a C .1=a D .1-=a 10.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4,高是6的长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爬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A .9B .10C .24D .172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18分)11.若1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2.比较大小:13.=•y xy 82 ,=•2712 ;第10题图B14.已知a 、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则a b += ;15.当=x 时,二次根式1+x 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16,则这个三角形的 周长为 ;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共52分)17.(每小题3分,共12分)直接写出使下列各式有意义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1)43-x (2)a 831- (3)42+m (4)x1-; ; ; 18.(每小题3分,共12分)化简: (1))169()144(-⨯- (2)2531- (3)512821⨯- (4)n m 21819.(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1)2232⎪⎪⎭⎫ ⎝⎛- (4)⎪⎭⎫ ⎝⎛-⎪⎪⎭⎫ ⎝⎛-12212713(3)2484554+-+ (4)2332326--20.(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244(2)24x x x x -+⋅+-,其中x =21.(本题8分)观察下列等式: ①12)12)(12(12121-=-+-=+;②23)23)(23(23231-=-+-=+;③34)34)(34(34341-=-+-=+;……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你观察到的规律,化简:12322+(2)计算:1111 (12233299100)++++++++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1、如图,在Rt △ABC 中,∠B =90°,BC =15,AC =17,以AB 为直径作半圆,则此半圆的面积为( ).A .16πB .12πC .10πD .8π2、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B .7+7C .12或7+7D .以上都不对 3、如图,梯子AB 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为2m ,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m ,现将梯子的底端A 向外移动到A ′, 使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等于3m .同时梯子的顶端B 下降 至B ′,那么BB ′( ).A .小于1mB .大于1mC .等于1mD .小于或等于1m 4、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 ,则h 的取 值范围是( ).A .h ≤17cmB .h ≥8cmC .15cm ≤h ≤16cmD .7cm ≤h ≤16cm 5、在Rt △ABC 中,∠C =90°,且2a =3b ,c =213,则a =_____,b =_____. 6、如图,矩形零件上两孔中心A 、B 的距离是_____(精确到个位).7、如图,△ABC 中,AC =6,AB =BC =5,则BC 边上的高AD =______.8、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元.9、如图,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1)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1=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 2,a 3,a 4,……,a n ,请求出a 2,a 3,a 4的值;150o20米30米(2)根据以上规律写出a n的表达式.10、如图,某公园内有一棵大树,为测量树高,小明C处用侧角仪测得树顶端A的仰角为30°,已知侧角仪高DC=1.4m,BC=30米,请帮助小明计算出树高AB.(3取1.732,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1、如图,甲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航行,乙船在同时同地向西南方向航行,已知他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到达B、A两点,且知AB=30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12、去年某省将地处A 、B 两地的两所大学合并成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了方便A 、B 两地师生的交往,学校准备在相距2.732km 的A 、 B 两地之间修筑一条笔直公路(即图中的线段AB ),经测量,在A 地 的北偏东60°方向、B 地的西偏北45°方向C 处有一个半径为0.7km的公园,问计划修筑的这条公路会不会穿过公园?为什么?(3≈1.732)参考答案与提示1、D (提示:在Rt △ABC 中,AB 2=AC 2-BC 2=172-152=82,∴AB =8.∴S 半圆=21πR 2=21π×(28)2=8π.故选D ); 2、C (提示:因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明确,结合勾股定理可求得第三边的长为5或7,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4+5=12或3+4+7=7+7,故选C );3、A (提示:移动前后梯子的长度不变,即Rt △AOB 和Rt △A ′OB ′的斜边相等.由勾股定理,得32+B ′O 2=22+72,B ′O =44,6<B ′O <7,则O <BB ′<1.故应选A );4、D (提示:筷子在杯中的最大长度为22815+=17cm ,最短长度为8cm ,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24-17≤h ≤24-8,即7cm ≤h ≤16cm ,故选D ). 5.a =b ,b =4(提示:设a =3k ,b =2k ,由勾股定理,有(3k )2+(2k )2=(213)2,解得a =b ,b =4.);6.43(提示:做矩形两边的垂线,构造Rt △ABC ,利用勾股定理,AB 2=AC 2+BC 2=192+392=1882,AB ≈43);7.3.6(提示:设DC =x ,则BD =5-x .在Rt △ABD 中,AD 2=52-(5-x )2,在Rt △ADC 中,AD 2=62-x 2,∴52-(5-x )2=62-x 2,x =3.6.故AD =226.36-=4.8); 8、150a .9、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长.(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1,∠B =90°.∴在Rt △ABC 中,AC =22BC AB +=2211+=2.同理:AE =2,EH =22,…,即a 2=2,a 3=2,a 4=22.(2)a n =12-n (n 为正整数).10、解析: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得.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则ED =BC =30米,EB =DC =1.4米.设AE =x 米,在Rt △ADE 中,∠ADE =30°,则AD =2x .由勾股定理得:AE 2+ED 2=AD 2,即x 2+302=(2x )2,解得x =103≈17.32.∴AB =AE +EB ≈17.32+1.4≈18.7(米). 答:树高AB 约为18.7米.11、解析:本题要注意判断角的大小,根据题意知:∠1=∠2=45°,从而证明△ABC 为直角三角形,这是解题的前提,然后可运用勾股定理求解.B 在O 的东南方向,A 在O 的西南方向,所以∠1=∠2=45°,所以∠AOB =90°,即△AOB 为Rt △.BO =16×23=24(海里),AB =30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AO 2=AB 2-BO 2=302-242=182,所以AO =18.所以乙船的速度=18÷23=18×32=12(海里/时).答:乙船每小时航行12海里. 12、解 如图所示,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点D ,由题意可得∠CAB =30°,∠CBA =45°,在Rt △CDB 中,∠BCD =45°,∴∠CBA =∠BCD ,∴BD =CD .在Rt △ACD 中,∠CAB =30°,∴AC =2CD .设CD =DB =x ,∴AC =2x .由勾股定理 得AD =22CD AC -=224x x -=3x .∵AD +DB =2.732,∴3x +x =2.732,∴x ≈1.即CD ≈1>0.7, ∴计划修筑的这条公路不会穿过公园.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单元考试卷(完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 座号姓名: 成绩: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4分,共3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选项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其对角线长是【】4cmA.8cm B.16cm C.32cm D.22.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平分对角3.关于四边形ABCD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AC和BD相等;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在等腰梯形中,下列说法:①两腰相等;②两底平行;③对角线相等;④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必定是【】A.菱形B.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C.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6.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A.B.C.D.7.如图,在△ABC 中,∠ACB=90°,B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且BE=BF ,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 为正方形的是【 】A .BC=ACB .CF ⊥BFC .BD=DFD .AC=BF8.如图,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 且∠ADE :∠EDC=3:2,则∠BDE 的度 数为【 】A .36°B .9°C .27°D .18°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4分,共24分)9.平行四边形ABCD 中,∠A=500,AB=30cm ,则∠B=____ ,DC=___ _ cm 。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e8c4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0.png)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点D是边AC上的一动点,连接BD,以BD为斜边向上作等腰Rt BDE△,连接AE,则AE的最小值为()A.1 B2C.2 D.2212.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9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24cm,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则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15cm B.17cm C.18cm D.20cm3.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b=43,c=53B.a=5,b=12,c=13 C.a=1,b=3,10D.a=1,b=1,c=24.如图,x轴、y轴上分别有两点A(3,0)、B(0,2),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A.(﹣1,0) B.(250) C.133,0) D.(313-0)5.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和n.若mn=32,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2B .4C .6D .86.如图,已知ABC 中,45ABC ∠=,F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5AC =2BD =,则线段DF 的长度为( )A .22B .2C 3D .17.如图,在△ABC 中,∠BAC =90°,BC =5,以AB ,AC 为边作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 )A .5B .9C .16D .258.如图所示,ABCD 是长方形地面,长20AB =,宽10AD =,中间整有一堵砖墙高2MN =,一只蚂蚁从A 点爬到C 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至少要走( )A .20B .24C .25D .269.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BC 为0.7m ,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C 为2.4m .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 D '为1.5m ,则小巷的宽为( ).A .2.4mB .2.5mC .2.6mD .2.7m10.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有( ) 33 4 和 5 之间;③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分别是 3 和 4,则第三条边长为 5;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⑤16 的平方根是±4 16±4 ;⑥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2 个.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二、填空题11.风景秀丽的永嘉境内分布着许多国家级旅游景点,北斗卫星拍摄到永嘉小若岩风景区与埭头古村以及两条相互垂直的乡间公路的位置如图所示,A 点的坐标为()2,4,B 点的坐标为()6,1.现要在两条乡间公路上各建一个便民服务点C ,D ,形成一条便民服务通道.试求四边形ABCD 的最小周长______.12.如图,分别以等腰Rt △ACD 的边AD ,AC ,CD 为直径画半圆,AD =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13.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 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 的位置,此时绳子CD 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__米.14.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 和C 为圆心,以大于12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N ;②作直线MN 交边AB 于点E .若5AC =,4BE =,45B ∠=︒,则AB 的长为_________.15.已知长方形ABCD 的长为5,宽为4,点E ,F 分别位于AB ,AD 上,且3AE AF ,点G 是长方形ABCD上一点,EFG 是直角三角形,则Rt EFG 的斜边长为______.三、解答题16.课间,小明拿着王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三角板不小心掉到墙缝中.我们知道两堵墙都是与地面垂直的,如图.王老师没有批评他,但要求他完成如下两个问题:△≌△;(1)试说明ADC CEB(2)从三角板的刻度知AC=25cm,算算一块砖的厚度.(每块砖的厚度均相等)小明先将问题所给条件做了如下整理:如图,ABC中,CA=CB,∠ACB=90°,AD⊥DE于D,BE⊥DE于E.请你帮他完成上述问题.17.如图所示,长方形纸片ABCD的长AD=8cm,宽AB=4cm,将其沿着折痕EF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1)求证:BE=BF;(2)求折叠后△BEF的面积.18.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60°,∠C=45°.(1)求∠BAC的度数.(2)若AC=2,求AD的长.19.小明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摆放在一起,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其他各边的长.若已知3AB的长.20.我们知道,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我们可以引入如下新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1)如图1,点P 在线段BC 上,∠ABP =∠APD =∠PCD =90°,BP =CD .求证:点P 是△APD 的准外心;(2)如图2,在Rt △ABC 中,∠BAC =90°,BC =5,AB =3,△ABC 的准外心P 在△ABC 的直角边上,试求AP 的长.21.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BD CD =,延长BC 至E ,使得CE CA =,连接AE .(1)求证:B ACB ∠=∠;(2)若5AB =,4=AD ,求ABE 的周长和面积.参考答案:1.B2.A3.D4.D5.C6.D7.D8.D9.D10.A11.8912.113.9.14.715.32252616.(1)如图:∵AD⊥DE,BE⊥DE,∴∠ADC=∠BEC=90°,∴∠1+∠2=90°,∵∠ACB=90°,∴∠2+∠3=180°﹣90°=90°,∵∠ADC=∠BEC=90°,∴∠1=∠3,由∠ADC=∠BEC=90°,∠1=∠3,CA=CB,∴△ADC≌△CEB;(2)设每块砖厚度为xcm,由①得,DC=BE=3xcm,AD=4xcm,∵∠ADC=90°,∴AD2+CD2=AC2,即(4x)2+(3x)2=252,解得x=5,(x=﹣5舍去),∴每块砖厚度为5cm.17.(1)由折叠的性质得:∠BEF=∠DEF,∵AD//BC,∴∠BFE=∠DEF,∴∠BFE=∠BEF,∴BE=BF;(2)设AE=x,则BE=DE=8﹣x,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BE=BF=5,∴△BEF的面积=12×BF×AB=12×5×4=10.18.(1)∠BAC=75°;(2)AD219220.(1)证明:∵∠ABP=∠APD=∠PCD=90°,∴∠APB+∠PAB=90°,∠APB+∠DPC=90°,∴∠PAB =∠DPC ,在△ABP 和△PCD 中,PAB DPC ABP PCD BP CD ∠=∠⎧⎪∠=∠⎨⎪=⎩,∴△ABP ≌△PCD (AAS ),∴AP =PD ,∴点P 是△APD 的准外心;(2)解:∵∠BAC =90°,BC =5,AB =3, ∴AC 2253-=4,当P 点在AB 上,PA =PB ,则AP 12=AB 32=; 当P 点在AC 上,PA =PC ,则AP 12=AC =2, 当P 点在AC 上,PB =PC ,如图2, 设AP =t ,则PC =PB =4﹣x ,在Rt △ABP 中,32+t 2=(4﹣t )2,解得t 78=, 即此时AP 78=, 综上所述,AP 的长为32或2或78.21.(1)证明:AD BC ⊥,90ADB ADC ∴∠=∠=︒,在ABD △和ACD 中,AD AD ADB ADC BD CD =⎧⎪∠=∠⎨⎪=⎩,()ABD ACD SAS ∴≅,B ACB ∴∠=∠;(2)ABD ACD ≅,5AB =, 5AB AC ∴==,CE CA =,5CE∴=,5,4,AB AD AD BC==⊥,223BD AB AD∴=-,BD CD=,3CD∴=,11,8BE BD CD CE DE CD CE∴=++==+=,2245AE AD DE∴+则ABE的周长为511451645AB BE AE++=++=+ABE的面积为1111422 22BE AD⋅=⨯⨯=.。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dc3d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2.png)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中第九章第六题是: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你读懂题意了吗?请回答水深______尺,葭长_____尺.解:根据题意,设水深OB=x尺,则葭长OA'=(x+1)尺.可列方程正确的是()A.x2+52 =(x+1)2B.x2+52 =(x﹣1)2C.x2+(x+1)2 =102D.x2+(x﹣1)2=522.如图,Rt△ABC中,∠BAC=90°,AB=AC,D、E为BC边上两点,∠DAE=45°,过A 点作AF⊥AE,且AF=AE,连接DF、BF.下列结论:①△ABF≌△ACE,②AD平分∠EDF;③若BD=4,CE=3,则AB=6√2;④若AB=BE,S△ABD=12S△ADE,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在△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AD=8,则△ABC的面积为()A.72B.84C.36或84D.72或844.如图,在△ABC中,△C=9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作射线AO,交BC于点E.已知CE=3,BE=5,则AC的长为()A.8B.7C.6D.55.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10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为6m,某钓鱼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为8m,则BB′的长为()A.1m B.2m C.3m D.4m6.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斜边,向外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向外各作一个正方形,称为第一次“生长”(如图1);再分别以这两个正方形的边为斜边,向外各自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分别以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边,向外各作一个正方形,称为第二次“生长”(如图2)……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A.1B.2020C.2021D.20227.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正方形A、C的边长分别为4和6,则正方形B的面积为()A.26B.49C.52D.648.要焊接一个如图所示的钢架,需要的钢材长度是()A.(3√5+7)m B.(5√3+7)m C.(7√5+3)m D.(3√7+5)m9.如图,某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在超市门口离地高4.5m的墙上,装有一个由传感器控制的门铃A,如①图所示,人只要移至该门铃5m及5m以内时,门铃就会自动发出语音“欢迎光临”.如②图所示,一个身高1.5m的学生走到D处,门铃恰好自动响起,则BD的长为()A.3米B.4米C.5米D.7米10.如图,在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1,在点B的右侧作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BACD,将对角线BC 绕点B逆时针转动,使对角线的另一端落在数轴负半轴的点M处,则点M表示的数是()A.√2B.√2+1C.1﹣√2D.﹣√2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A=90°,AB=AC,点D为AB中点,过点B作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BE=2,CD=5,则DE=.12.如图,在Rt△ABC中,AB=BC=4,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使点D与点C在AB同侧,连接CD,则CD=.13.如图,已知Rt△ABC,△C=90°,BD是角平分线,BD=5,BC=4,则D点到AB的距离是。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dcd4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3.png)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的是()C2.如图,图象(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B.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C.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D.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3.在函数12y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2x≠B.2x-≤C.2x≠-D.2x-≥4.如果函数y=ax+b(a<0,b<O)和y=kx(k>0)的图象交于点P,那么点P应该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已知一次函数(1)y a x b=-+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1B、a<1C、a>0D、a<06.函数y=x-2+31-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3 C.x<2且x≠3 D.x≤2且x≠3 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分O xy解析式为( )A .2--=x yB .6--=x yC .10+-=x yD .1--=x y 8.下列四个点中,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这条直线上的点是( ) A .(31)--,B .(11),C .(32),D .(43),9.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 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 A .0k >,0b >B .0k >,0b <C .0k <,0b >D .0k <,0b <10. 2007年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一列火车由甲市匀速驶往相距600千米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千米/小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 (单位:千米)随行驶时间t (单位:小时)变化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1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2)A -,,(10)B ,,则b = ,k = . 12.函数34x 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3.某函数的图象经过(1、-1),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的值增大而增大,请你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14.若正比例函数kx y =(k ≠0)经过点(1-,2),则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__ _____。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7a275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3.png)
青岛版⼋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青岛版⼋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6章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如图,在平⾏四边形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则△的周长是()A.6B.8C.9D.102.如图,已知□的周长是,△ABC 的周长是,则的长为() A.B.C.D.3.如图,在□ABCD 中,AD =2AB ,CE 平分∠BCD 交AD 边于点E ,且AE =3,则AB 的长为( ) A.4B.3C.52D.24.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线BD 折叠,使点C 与点C ′重合.若AB =2,则C ′D 的长为() A.1B.2C.3D.45.如图,在矩形中,分别为边的中点.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积为()B.4C.6D.86.如图为菱形与△重叠的情形,其中在上.若,,,则()A.8B.9C.11D.12第2题图第1题图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对⾓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②两组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③⼀组对边平⾏,另⼀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A.3B.2C.1D.08.如图,在□ABCD中,下列结论⼀定正确的是()A.AC⊥BDB.∠A+∠B=180°C.AB=ADD.∠A≠∠C9.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形的是()A.BC=ACB.CF⊥BFC.BD=DFD.AC=BF10.如图,⼩贤为了体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四根⽊条⽤钉⼦钉成⼀个矩形框架ABCD,B与D两点之间⽤⼀根橡⽪筋拉直固定,然后向右扭动框架,观察所得四边形的变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四边形ABCD由矩形变为平⾏四边形B. BD的长度增⼤C.四边形ABCD的⾯积不变D.四边形ABCD的周长不变⼆、填空题(每⼩题3分,共8⼩题,共24分)1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50,AB=20,∠B=60°,则AD=_______.第11题图12.如图,在□中,分别为边的中点,则图中共有个平⾏四边形.13.已知菱形的边长为5,⼀条对⾓线长为8,则另⼀条对⾓线长为_________. 1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6,∠ABC=60°,则对⾓线AC 的长是 .第14题图 15.已知菱形的边长为,⼀条对⾓线的长为,则菱形的最⼤内⾓是_______.16.若四边形的两条对⾓线相等,则顺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线与相交于点O ,且,则BD 的长为________cm ,BC 的长为_______cm.18.如图,□ABCD 的周长为36,对⾓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CD 的中点,BD =12,则△DOE 的周长为_______. 三、解答题(共7⼩题,共46分) 19.(6分)已知□的周长为40 cm ,,求和的长.20.(6分)已知,在□中,∠的平分线分成和两条线段,求□的周长.21. (6分)嘉淇同学要证明命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是正确的,她先⽤尺规作出了如图的四边形ABCD ,并写出了如下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D第17题图(1)在⽅框中填空,以补全已知和求证;(2)按嘉淇的想法写出证明;(3)⽤⽂字叙述所证命题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1题图22.(6分)如图,在矩形中,相交于点,平分交于点.若,求∠的度数.23.(6分)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形ABCD 中,E 是边CD 的中点,将△ADE 沿AE 对折⾄△AFE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接AG . (1)求证:△ABG ≌△AFG ;(2)求BG 的长.第23题图24.(7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对⾓线BD 平分∠ABC ,P 是BD 上⼀点,过点P 作PM ⊥AD ,PN ⊥CD ,垂⾜分别为M ,N . (1)求证:∠ADB =∠CDB ;(2)若∠ADC =90°,求证:四边形MPND 是正⽅形.25.(9分)已知:如图,四边形是菱形,过的中点作的垂线,交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1)求证:.的周长.第25题图B参考答案⼀、1.B 解析:2.D 解析:因为□的周长是28 cm,所以.因为△的周长是,所以.3.B 解析:∵CE平分∠BCD,∴∠BCE=∠DCE.∵四边形ABCD是平⾏四边形,∴AD∥BC.∴∠DEC=∠BCE.∴∠DCE=∠DEC.∴CD=DE. ∴AD=2AB=2CD=2DE. ∴DE=AE=3.∴AB=CD=DE=3.4.B 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CD=AB=2.由于沿BD折叠后点C与点C′重合,所以C′D=CD=2.5.B 解析:因为矩形ABCD的⾯积为2×4=8,S △BEH=12×1×2=1,所以阴影部分的⾯积为,故选B.6.D 解析:连接,设交于点.因为四边形为菱形,所以,且.在△中,因为,所以.在△中,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故选D.7. B解析:因为对⾓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所以①正确;因为两组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所以②正确;因为⼀组对边平⾏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四边形,所以③错误.故正确的是①②.8.B 解析:平⾏四边形的对⾓线互相平分但不⼀定垂直,所以选项A错误;平⾏四边形的邻⾓互补,所以选项B正确;平⾏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但邻边不⼀定相等,所以选项C错误;平⾏四边形的对⾓相等,所以∠A=∠C,所以选项D错误.9.D 解析:因为EF垂直平分BC,所以BE=EC,BF=FC.⼜BE=BF,所以BE=EC=CF=FB,所以四边形BECF 为菱形.如果BC=AC,那么∠ABC=90°÷2=45°,则∠EBF=90°,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形.如果CF⊥BF,那么∠BFC=90°,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形.如果BD=DF,那么BC=EF,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形.当AC=BF时,可得AC=BE=EC=AE,此时∠ABC=30°,则∠EBF=60°,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形.10. C 解析:在向右扭动框架的过程中,AB与BC不再垂直,但始终有AD=BC,AB=CD,所以四边形ABCD会由矩形变为平⾏四边形,BD的长度会增⼤.因为四边形的边长不变,所以四边形周长不变.BC的长不变,但四边形的⾼将逐渐变⼩,所以四边形的⾯积将会变⼩.⼆、11. 30 解析:如图,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因为AD∥BC,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四边形,所以AD=BE,DE=AB.因为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所以AB=DC.所以DE=DC.因为DE∥AB,所以∠DEC=∠B=60°,所以△DEC为等边三⾓形,所以EC=DC=20.因为BC=50,所以AD=BE=30. 第11题答图12.4 解析:因为在□ABCD中,E、F分别为边AB、DC的中点,所以.⼜因为AB∥CD,所以四边形AEFD,CFEB,DFBE都是平⾏四边形,再加上□ABCD本⾝,共有4个平⾏四边形,故答案为4.13.6 解析:因为菱形的两条对⾓线互相垂直平分,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另⼀条对⾓线的⼀半为3,则另⼀条对⾓线长为6.14. 6 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BC=6.⼜因为∠ABC=60°,所以△ABC是等边三⾓形,所以AC=AB=BC=6..15.120°解析:已知菱形的边长为5 cm,⼀条对⾓线的长为5 cm,则菱形的相邻两条边与它的⼀条对⾓线构成的三⾓形是等边三⾓形,即长为5 cm的对⾓线所对的⾓是60°,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菱形的另⼀个内⾓是120°,即菱形的最⼤内⾓是120°.16.菱形解析:由四边形的两条对⾓线相等,知顺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即所得四边形是菱形.17.4解析:因为cm ,所以 cm.⼜因为,所以cm.,所以(cm ). 18.15 解析:∵ E,O 分别是CD ,BD 的中点,∴ OE 是△DBC 的⼀条中位线,∴ OE =12BC ,∴△DOE 的周长为OE +DE +OD =12BC +12CD +12BD =12 (BC +CD )+6=14□ABCD 的周长+6=15. 三、19.解:因为四边形是平⾏四边形,所以,.设cm ,⼜因为平⾏四边形的周长为40 cm ,所以,解得,所以,.20.解:设∠的平分线交于点,如图.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①当时,,□的周长为;②当时,□的周长为.所以□的周长为或.21. 解:(1)CD 平⾏(2)证明:连接BD . 在△ABD 和△CDB 中,∵ AB =CD ,AD =CB ,BD =DB ,∴△ABD ≌△CDB . 第21题答图∴∠1=∠2,∠3=∠4. ∴ AB ∥CD ,AD ∥CB . ∴四边形ABCD 是平⾏四边形. (3)平⾏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第20题答图22.解:因为平分,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为等边三⾓形,所以所以△为等腰直⾓三⾓形,所以.所以,,,此时.23.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形,∴∠B=∠D=90°,AD=AB.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D=AF,∠AFE=∠D=90°,∴∠AFG=90°,AB=AF,∴∠AFG=∠B=90°.⼜∵AG=AG,∴△ABG≌△AFG(HL).(2)解:∵△ABG≌△AFG,∴BG=FG.设BG=FG=x,则GC=6-x.∵E为CD的中点,∴CE=DE=EF=3,∴EG=x+3.在Rt△ECG中,,即,解得x=2.∴BG的长为2.24.证明:(1)∵BD平分∠ABC,∴∠ABD=∠CBD.⼜∵BA=BC,BD=BD,∴△ABD≌△CBD.∴∠ADB=∠CDB.(2)∵PM⊥AD,PN⊥CD,∴∠PMD=∠PND=90°.⼜∵∠ADC=90°,∴四边形MPND是矩形.由(1)知∠ADB=∠CDB,⼜∵PM⊥AD,PN⊥CD,∴PM=PN.∴四边形MPND是正⽅形.25.(1)证明:因为四边形是菱形,所以.⼜因为,所以是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因为,所以.(2)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是等腰三⾓形,所以,所以,所以菱形的周长是.第7章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的平⽅根是3-B.9的平⽅根是3C.9的算术平⽅根是3±D.9的算术平⽅根是3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6)6(2-=--B.9)3(2=-C.16)16(2±=-25162=???? ?--3.2)9(-的平⽅根是x , 64的⽴⽅根是y ,则y x +的值为() A.3 B.7 C.3或7 D.1或7 4.若1k k <+ (k 是整数),则k =() A. 6 B. 7 C.8 D. 9 5.下列关于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理数都是有限⼩数 B. ⽆限⼩数都是⽆理数 C. ⽆理数都是⽆限⼩数 D. 有限⼩数是⽆理数 6.如图,在Rt △中,∠°, cm , cm ,则其斜边上的⾼为()A.6 cmB.8.5 cmC.1360cmD.1330cm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图A.已知c b a ,,是三⾓形的三边,则222c b a =+ B.在直⾓三⾓形中,任两边的平⽅和等于第三边的平⽅ C.在Rt △中,∠°,所以222c b a =+ D.在Rt △中,∠°,所以222c b a =+8.在0,2,,5中,最⼤的数是( )A.0B.2D. 59.在实数,,,,中,⽆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 10.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CD.⼆、填空题(每⼩题3分,共8⼩题,共24分) 11. 4的平⽅根是_________;4的算术平⽅根是_________. 12.⽐较⼤⼩:14.在中,________是⽆理数.15.有⼀组勾股数,知道其中的两个数分别是17和8,则第三个数是 . 16.若的平⽅根为,则.17.计算:|-3= .18.在△ABC 中,AB =13 cm ,AC =20 cm ,BC 边上的⾼为12 cm ,则△ABC 的⾯积为 .三、解答题(共7⼩题,共46分) 19.(6分)⽐较下列各组数的⼤⼩:(1)与;(2)与 .20.(6分)⽐较下列各组数的⼤⼩:(1)与323-;(2)253-与85.21.(6分)若△三边满⾜下列条件,判断△是不是直⾓三⾓形,并说明哪个⾓是直⾓:(1)1,45,43===AC AB BC ; (2))1(1,2,122>+==-=n n c n b n a .22.(6分)求下列各数的平⽅根和算术平⽅根:.1615289169,23.(6分)计算:(-1)3+-12 ×2-2.24.(8分)如图,折叠长⽅形,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cm ,cm ,求:(1)的长;(2)的长.25.(8分)如图,在长⽅体中,,,⼀只蚂蚁从点出发,沿长⽅体表⾯爬到点,求蚂蚁怎样⾛最短,最短距离是多少?参考答案⼀、1.D 解析:根据平⽅根和算术平⽅根的定义来判断. 2.A 解析:选项B 中,错误;选项C 中,错误;选项D 中251625162-=???? ?--,错误.只有A 是正确的. 3.D 解析:因为2)9(-,9的平⽅根是,所以.⼜因为64的⽴⽅根是4,所以.所以.4. D 解析:∵ 81<90<100,∴,即910,∴ k =9.5.C 解析:⽆理数是指⽆限不循环⼩数,也就是说⽆理数都是⽆限⼩数.6. C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知cm ,再由三⾓形的⾯积公式,有21,得1360=?AB BC AC . 7.C 解析:A.不确定三⾓形是直⾓三⾓形,且是否为斜边,故A 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为斜边,故B 选项错误;C.因为∠,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C 选项正确;D.∠,所以,故D 选项错误. 8. B 解析:因为=1,所以在0,2,,-5中,根据正数⼤于0,0⼤于负数得,2最⼤,所以B 选项正确. 9.A 解析:因为所以在实数,,,,中,有理数,,,,只有是⽆理数.10.C 解析:是指求的算术平⽅根,故,故选项A 错误;,故选项B 错误;,故选项C 正确;负数没有算术平⽅根,故选项D 错误. ⼆、11. 2± 2 解析:()2224,24,=-=∴4的平⽅根是2±,4的算术平⽅根是2.12. <解析:为黄⾦数,约等于0.618,=0.625,显然前者⼩于后者.13.8 解析:由5-a +3+b ,得,所以.14.解析:因为所以在中,是⽆理数.15. 15 解析:设第三个数是,①若为最长边,则,不是正整数,不符合题意;②若17为最长边,则15,三边是整数,能构成勾股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5.16.81 解析:因为,所以,即.17.1 解析:|-3|=3-2=1.18.66或126 解析:(1)如图(1),在锐⾓△ABC中,AB=13,AC=20,BC边上⾼AD=12,(1)(2)第18题答图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25,∴BD=5.在Rt△ACD中,AC=20,AD=12,由勾股定理得=256,∴CD=16,∴BC的长为BD+DC=5+16=21,△ABC的⾯积=×BC×AD=×21×12=126.(2)如图(2),在钝⾓△ABC中,AB=13,AC=20,BC边上⾼AD=12,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25,∴BD=5.在Rt△ACD中,AC=20,AD=12,由勾股定理得=256,∴CD=16.∴BC=DC-BD=16-5=11.△ABC的⾯积=×BC×AD=×11×12=66.综上,△ABC的⾯积是66 或126 .三、19.解:(1)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观察下列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
2.下列性质中,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A .四条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3.如果菱形的边长是α,一个内角是60度,那么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等于 ( )
A .1
2α B a C .a D 4.如图,将其中一个角为60度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沿一中位线剪开,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 )
A .邻边不等的矩形
B .等腰梯形
C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
D .正方形
5.平行四边形一边的长是10 cm ,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 )
A .4 cm ,6 cm
B .6 cm ,8 cm
C .8 cm ,12 cm
D .20 cm ,30 cm
6.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ABCD绕对角线的交点O旋转到得到正方形OA’B’C’,如图,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A.100 cm2B.75 cm2C.50 cm2 D.25 cm2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6,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EG2+FH2的值为( )
A.9 B.18 C.36 D.48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 cm,AD=12 cm,点P在AD
边上以每秒1 cm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点Q在BC边
上,以每秒4 cm的速度从点C出发,在CB间往返
..运动,两
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D时停止(同时点Q也停止),
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多少次平行于AB?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已知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AC=6 cm,DB=8 cm,则菱形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10.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⁰,一条对角线与较短边的和为15,则较长边的长为.
11.如图,在周长为20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AC与BD交于点O,OE⊥BD,交AD于点E,则△ABE的周长为.
12.一块矩形场地,长为101米,宽为70米,从中留出如图所示的宽为1米的小道,其余部分种草,则草坪的面积为m2.
13.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AD上的点,且CE=DF,AE、BF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AO⊥OE;④S△AOE=S四边形DEOF,其中正确的
是(填序号).
14.如图,矩形ABCD中,E 是BC中点,矩形ABCD的周长是20 cm,AE=5 cm,则AB 的长为cm.
15.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若AB=5,AD=12,则四边形ABOM的周长为.
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顺次连正方形ABCD四边的中点得到第一个正方形A1B1C1D1,由顺次连接正方形A1B1C1D1。
四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A2B2 C2 D2……以此类推,则第六个正方形A6B6C6D6周长是.
17.如图,矩形ABCD中,AB=4,BC=3,边CD在直线L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L作无滑动翻滚,当点A第一次翻滚到点A,位置时,则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
三、解答题(共56分)
18.(本题8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F.试判断AEDF是何图形,并说明理由.
19.(本题8分)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G是CD上一点,延长BC到E,使CE=CG,连接BG并延长交DE于F.
(1)求证:△BCG≌DCE;
(2)将△DCE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0.(本题7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M,ME⊥AB,MF⊥BC,垂足分别为E、F.
求证:四边形EBFM是正方形.
21.(本题10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P是直线BC上一点,连接PA,将线段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在直线BA上取点F,使BF=BP,且点F与点E在BC 同侧,连接EF、CF.
(1)如图①,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求证:四边形PCFE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四边形PCFE是否还是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
22.(本题12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 于点F,连接DF.
(1)证明:∠BAC=∠DAC,∠AFD=∠CFE;
(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EFD=∠BCD,并说明理由.
23.(本题共11分)如图,已知点A从点(1,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正方向运动,以0、A为顶点作菱形0ABC,使点B、C在第一象限内,且∠AOC=60°;
点P的坐标为(0,3),设点A运动了t秒,求:
(1)点C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分)
(2)点A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使得△OCP为等腰三角形.(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