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_书院与会馆建筑的比较研究
浅谈古代建筑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浅谈古代建筑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摘要:文学对建筑的描写与赞美可称为“建筑文学”,其在中国文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名篇名作,在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古代文人把文学和建筑联系在一起,通过写建筑而表达思想感情,使得建筑题材的文学形式独具特色,有些古代建筑因文学的参与而变得流光溢彩,提高了知名度,成为能够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著名旅游景点,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发挥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双重价值。
关键词:建筑文学;文化;艺术审美1、建筑的文化内涵1.1建筑体现民族文化建筑是人类经过历史的变迁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反映一个时期的技术水平,有物质实用功能,以及很强的文化精神功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名片。
雅典神庙是古希腊文化的代表;长城被视为古中国文化的象征;参观巴黎圣母院自然会想到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说,建筑渗透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长期以汉族为主体而多民族共融的格局,使得中华建筑丰富且有民族文化特色:宏伟的故宫和长城是建筑工程学的杰作,也是古代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缩影;旅游景区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不仅让人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也能让人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1.2建筑反映艺术审美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建筑是综合性的艺术。
土、木、砖、瓦、石块、金属、玻璃等材料在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下形成建筑主体,同时融入艺术理念、美术工艺等元素,在建筑主体上或建筑空间内创造出风格明显的艺术造型,给予人们美的视觉效果。
《诗经》和《楚辞》中已涉及对建筑美的描述,如《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描述了西周皇家园林的精美布局,可见3000年前的园林已初具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元素。
1.3建筑表达思想情感建筑富有文化基因,也有表达情感的特质。
建筑给人提供居住和观赏的功能,其本身表达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和感情语言,同时也是文人游览和抒发思想情感的载体,特别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亭台楼阁,在攀登楼阁时让人产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作者远大的抱负和不断进取的价值观;在登临高楼时让发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慨(宋代.晏殊《蝶恋花》),表达作者抑郁的心理。
《古代文人的府邸与园林:雅士的境遇与情趣》
古代文人的府邸与园林:雅士的境遇与情趣一、介绍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的背景和意义在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常常追求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府邸中营造出一个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环境,以满足他们对艺术和美学的追求。
古代文人府邸和园林不仅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更是体现了他们品味、修养和世界观的象征。
二、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设计特点1."小住"理念:古代文人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追求静谧并能够融入自然。
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小型而精致的建筑结构。
2.园林布局:古代文人府邸中常设有演唱厅、藏书楼、雅集处等不同功能区域,并利用水池、假山、亭台等元素来打造富有层次感和景深感的园林布局。
3.意境表达: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通过景色、装饰品、摆设等手法,表达诗意和情趣。
常见的意象有脆李花、竹子、水墨画等。
4.人文氛围:园林中常保留着文人雅士的字画和书法作品,以及他们与友人举办的文艺活动的痕迹。
这些都为府邸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著名的古代文人府邸和园林1.苏州拙政园:由明代词人王献之扩建而成,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其精巧的设计和精致的布局成为了后世私家园林建筑的典范。
2.杨柳青书画社:位于北京的杨柳青书画社是清代著名学者郑板桥在自家府邸中创办的一处艺术圈子。
这里汇聚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书法和绘画大师,成为当时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3.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是古代文人钟嵘和牛希济等多位文学家题咏的地方。
园林内有诗碑、石刻和咏景亭,使整个府邸充满了文学气息。
四、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的影响1.文化传承: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成为了当时艺术、诗词等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他们不仅收藏了大量艺术品和书籍,也促进了友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美学价值:这些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以其雅致的设计和独特的意境,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私家园林都借鉴了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的设计理念。
3.品味教育:通过研究古代文人府邸与园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深入探索古代雅士们追求自然美和心灵净化的精神世界。
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明清以来缘商帮而产生的工商会馆是中国商人面对15世纪以来世界商品经济一体化冲击而自觉进行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商人对自古以来商业经营形式和组织机构的一次大调整,从而保证了中国商人以全新的姿态登上明清之际世界商品经济的舞台,标志着中国商业走上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
现阶段对工商会馆的研究新作廖廖,而会馆的市场操作却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遍地滋生。
现实的急速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构成主客观之间的反差和矛盾,需要我们加强对工商会馆的研究。
(一)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20世纪20年代。
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①为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
三、四十年代以后,窦季良等人开始注重诸如会馆这类社会组织的研究,其《同乡组织之研究》②从乡土观念、组织演化、集体象征、功能分析等方面对包含会馆在内的同乡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堪称会馆史研究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较多地关注会馆问题。
解放后,中国学术界对会馆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框架下研究会馆。
主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资料收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中李华先生编著的《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③《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④《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资料》、⑤《上海碑刻资料选编》、⑥《明清佛山碑刻文献资料选辑》⑦等,尤其是彭泽益先生编辑的《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⑧在会馆史料辑录方面影响尤大。
二是研究工作。
在资本主义萌芽框架下,学术界这一时期对会馆的认识停留在“工商行会组织”的传统观点上。
在众多的论述资本主义萌芽的论文中,较多论者干脆把它比附注:研究背景参考王日根《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述评》,见哎文史哲》1994年第3期。
①郑鸿笙:《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国闻周报》1925年第2卷第19期,第19-20页。
中国建筑的类型学讨论
中国建筑的类型学讨论西方建筑史上经常会对建筑类型做很多分析,如公共建筑、神圣建筑、私人建筑、演出建筑等等。
那么中国建筑又是怎么分类的呢?这里举一本中国自己的典籍《古今图书集成·考工总部总论·工典总序》,在这里古人把建筑做了以下分类:一曰宫苑。
朝廷崇高,正名定分。
苑囿之作,以宴以怡。
次二曰官府。
百司有司,大小相承。
各有次舍,以奉其职。
次三曰仓库。
贡赋之入,出纳有恒,慎其盖藏,有司之事。
次四曰城郭。
建邦设都,有御有禁。
都鄙之章,君子是正。
次五曰桥梁。
川陆之通,以利行者。
君子为政,力不虚捐。
次六曰河渠。
四方万国,达于京师。
凿渠通舟,输编克敏。
次七曰郊庙。
辩方正位,以建皇都。
郊庙祠祀,爰奠其所。
次八曰僧寺。
竺乾之祠,为惠为慈。
曰可福民,宁不崇之。
次九曰道宫。
老上清净,流为祷祈。
有观有宫,有坛有祠。
次十曰庐帐。
庐帐之作,比于宫室。
于业于处,禁卫斯殇。
次十一曰兵器。
次十二曰卤簿……从这里看出中国人的分类不是那种很有逻辑的、很清晰的分类,跟现在建筑学的分类有一点拧。
按照这个体系去看,以现在建筑学的分法,中国建筑应该分为以下类别:1、城郭,包括城门、城墙、敌楼、樵楼等设施;2、宫殿、衙署,也就是皇家建筑和官府建筑,带有权威性、居于城市的中心地位;3、皇家陵寝;4、皇家祭祀建筑,比如皇家的坛壝,太庙,天坛,社稷坛等;5、儒家祭祀建筑,如地方的坛壝,各地的孔庙,学校等;6、民间祭祀建筑,如二仙庙、姑子庙等;7、宗教建筑,佛寺和道宫等;8、民居建筑;9、仓廪建筑;10、书院建筑;11、会馆建筑;12、苑囿和园林,这二者不一样,苑囿带有皇家色彩,而园林可以是普通人建造;13、勾栏、瓦肆等商业建筑。
这些建筑类型之间,也有主次之分。
按照古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观点,“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
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
按照这段话,建造土木工程(建筑)的时候,首先应该是建祭祀性的建筑,其次是后勤性的厩库,最后才是宫室。
建筑历史知识:不同文化间建筑的异同比较
建筑历史知识:不同文化间建筑的异同比较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每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
这些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不仅代表了这些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还反映着这些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发展和自然环境。
尤其是在现代,由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建筑影响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因此,对于不同文化间建筑的异同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也有助于推广和继承各个文化的建筑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欧洲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欧洲建筑是世界建筑中最为古老、复杂和丰富多彩的建筑之一。
欧洲的建筑文化起源于中世纪,以哥特式建筑为主要特点,它是一种高大精美的建筑风格,以其高耸的拱形门廊,巨大的窗户和细节繁多的雕刻装饰而闻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流,欧洲建筑逐渐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如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等。
这些新的风格和类型为欧洲传统建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又吸取了其它地区的建筑艺术之长。
在欧洲建筑的历史文化领域,欧洲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最成熟的文化之一。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欧洲文化中总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欧洲的建筑历史悠久,包含了一些最精致、最著名的建筑。
亚洲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亚洲建筑在全世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被誉为现代建筑的一种先驱。
亚洲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
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建筑文化和历史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紧密相连,深深影响着社会和人民。
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以特有的木结构、砖石结构、岩石结构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的建筑以精雕细琢、檐角翘旁、木石结合的传统为基础,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
传统建筑中的书院与学堂
传统建筑中的书院与学堂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书院和学堂更是具有代表性。
书院和学堂都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场所,但二者的历史、结构和功能却各有不同。
一、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校,主要培养士人和官员。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以补充官府教育为主,往往由僧侣或世家子弟自己开设。
宋代以后,它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有时甚至是多位文人合办,不受官府监督。
书院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门房、内院和正堂。
门房一般为紧闭状态,门外放有供奉碑匾和牌楼,表示这里是书院。
内院为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厨房等公共场所,门房和内院之间通常是回廊或者花园,增加了书院的景观性。
正堂作为教学场所,通常为两层或三层的建筑物,外形为中式楼阁,内部则为教室和讲堂。
二、学堂学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更高级的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官员、文人和士人。
学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当时是官府创办的一种学校。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堂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儒家思想成为学堂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讲学者主要是通过经义、注疏和传记等方式来传播和讲解儒学思想。
学堂的结构通常分为四部分:门、堂、院和阁。
门为进出学堂的通道,通常做成五楼式的牌楼或者石坊。
堂是传授儒学思想的主要场所,通常分为东堂和西堂,东堂教授《论语》等经典著作,西堂教授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
院是供学生居住和活动的场所,通常包括学生公寓、饭堂、操场等。
阁则是存放书籍的地方,通常是高脚楼,并设有书库、阅览室等设施。
三、传统建筑中书院和学堂的异同虽然书院和学堂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教育场所,但它们在历史、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有不同之处。
1.历史: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学堂则产生于北宋,后者起初是官府创办的学校。
2.教学内容: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诗词、文学为主,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不深入;而学堂的教学则以儒家思想为重,讲授的内容更加深入和严格。
3.结构:书院通常结构简单,主要由门房、内院和正堂组成;学堂则结构复杂,包含门、堂、院和阁。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
简要说明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是中国建筑历史中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师对当代建筑的理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简要的角度出发,介绍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并分析其深度和广度的特点。
1. 西方学派引入:近代中国建筑的建筑思潮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西方的建筑思想和技术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接触到西方建筑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尤其是从欧洲和美国传入的建筑学说和实践。
西方学派的引入使得中国建筑开始寻求与世界建筑潮流的接轨。
2. 马丁·华尔德与传统主义:马丁·华尔德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华尔德大师”,对中国的建筑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尔德致力于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的建筑传统相结合,提倡传统主义的建筑理念。
他强调建筑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的理念和技术。
3. 转型期的新古典主义: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新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成为转型期中国建筑的思潮之一,它强调借鉴古代建筑的艺术表达方式,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创造。
4.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这也对近代中国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成为建筑思潮中的重要一环,它以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为中心,强调工业化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被兴建,如一些著名的工人文化宫和体育馆等。
5.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也对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带来了新的冲击。
后现代主义开始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实践,强调个体和多样性的表达。
一些具有流线型和立体化特点的建筑作品开始兴起,如鸟巢、水立方等。
建筑知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建筑知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建筑作为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既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对建筑进行探讨。
一、建筑的文化价值1.1历史文化价值建筑是时代的标志,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上。
建筑不仅是建筑物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建筑物所形成的建筑群、街区和城市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记录,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例如,我国的古建筑、园林等,不仅仅具有美学价值,更是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技术和文化精髓。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永乐大钟府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1.2精神文化价值建筑的精神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凝聚力和代表性上。
建筑既是个体的艺术,也是整体景观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通过自身特色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成为城市的精神风景和文化气质的代表。
建筑设计的独特性、特色色彩和空间形式等都有助于增强城市文化的内涵,对形成城市文化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不仅是巴黎最著名的景观之一,更是法国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1.3艺术价值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
它通过对空间、形式、材料、光线等的处理,创造出人们可以体验和感受的艺术效果,达到了美学价值的传达。
艺术价值使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空间构造,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表达。
例如,悉尼歌剧院作为世界级的建筑杰作,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还是一个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二、建筑的社会功能2.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工业建筑和商业建筑中。
工业建筑包括工厂、仓库、车间等,它们的设计和使用都应遵循经济效益、生产流水线等原则;商业建筑包括商场、市场、超市等,它们应该为商业活动提供最佳环境和最好的服务。
2.2居住功能居住功能是建筑最基本的功能,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如住宅、公寓、酒店等。
建筑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安全的空间,满足人类对于居住体验的需求。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有很多种,但大多数都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1. 四合院式:这种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古代书院常见的风格。
四合院式建筑通常由四个建筑块围成一个中心庭院,每个建筑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如讲堂、供奉室、学生宿舍等。
2. 仿古建筑风格:为了追求古典之美,一些古代书院在建筑设计上仿制古代建筑的样式。
这种风格的书院常常具有斗拱门、青瓦砖墙、披山斗门等古代建筑的特点。
3. 宋代风格:在宋代,书院建筑风格逐渐发展成为独特而丰富的风格。
宋代的书院常常以黑瓦、白墙为特点,建筑多为高脚小楼式,带有雕刻精美的木质结构。
4. 唐代风格:古代的书院建筑往往以唐代建筑为参考,唐代的建筑风格注重宏伟与气势。
书院通常有宽敞的庭院和大厅,建筑高宽比较大,采用了大量的砖、木和瓷砖装饰。
5. 秦汉风格:古代的书院建筑同样也受到了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建筑主要特点包括方正、纯朴和坚固。
这种风格的书院多数由几个方形或矩形的建筑组成,外墙通常是黑色的砖石。
这些风格只是古代书院建筑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不同地区和时期的风格,各具特色。
会馆知识点总结
会馆知识点总结会馆是中国传统建筑类型之一,它是供商业、宗教、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场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会馆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会馆中,人们不仅进行了商贸交易,还开展了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动。
本文将对会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建筑特点、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可以给读者们带来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一、会馆的基本概念会馆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社团组织,它是为了满足同乡、同业、同乡商、同乡民等人群的社会和经济交流而建立的一个独特的组织形式。
会馆的性质多种多样,有经济性、民间性、专业性、行业性等。
会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经济交流的场所,还是文化传播的中心。
会馆在中国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社团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会馆的发展历史会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的会馆建设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在明代更是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会馆一直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播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
在中国的社会中,会馆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变迁和发展,它不仅是商业交流的场所,还是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三、会馆的建筑特点会馆的建筑特点非常鲜明,它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上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
会馆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其建筑形式多为横向长条形,建筑整体结构简洁、明快、庄重、典雅。
会馆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是仿古建筑,有的是承载了当地特色,但它们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会馆建筑的装饰通常采用龙、凤、麒麟等传统文化图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道风景线。
四、会馆的功能作用会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商业交流的场所,还是文化传播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在会馆中,人们进行了商贸交易,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画展览、文学讲座等。
同时会馆还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一些地方会馆还兼有为同乡提供宿舍、饮食、丧葬、教育等生活服务的功能。
高二课题研究报告古建筑
高二课题研究报告: 古建筑1. 引言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艺术精华。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不仅具有众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对城市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古建筑的重要性、特点、保护和传承,以期增强人们对古建筑的认识和重视。
2. 古建筑的重要性古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2.1 文化传承古建筑代表了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与技术水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可以让后代了解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城市形象古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元素,能够塑造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形象,成为城市的名片。
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3 生态环境古建筑多以木质、石材等天然材料建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特性。
保护古建筑可以帮助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古建筑的特点古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古建筑得以存世并享有价值的基础。
3.1 建筑材料古建筑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砖瓦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能力。
3.2 建筑结构古建筑的建筑结构经过严谨的设计和精湛的施工技艺,能够承受各种风雨和自然灾害。
3.3 艺术装饰古建筑精美的装饰图案和雕刻细节展示了古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造诣,彰显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3.4 建筑风格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多样,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如中国的宫殿式建筑和欧洲的哥特式建筑等。
4. 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的措施:4.1 立法保护各国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古建筑的保护范围,加强保护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4.2 技术保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三维扫描、数字重建等,保护和记录古建筑的原貌和结构,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浅析岳麓书院建筑特征的探索与研究
Research 研究探讨311 浅析岳麓书院建筑特征的探索与研究张栋伟(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2)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44(2020)04-0311-01摘要: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附近,它是长沙的文化中心,更是湖南的名片,它是北宋创建的,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沧桑,有着“千年学府”的美誉。
岳麓书院经历过多次战火的洗礼,曾被毁坏过7次,又被重建7次。
整体颜色以经典的黑瓦白墙为主,在设计上采用对称的手法,把主要建筑依次放在中轴线上,以多进的院落布置空间,突出了书院教学、藏书、纪念、祭祀、园林的基本格局,满足了书院的基本功能,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书院建筑群。
我国古代书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成为“天下四书院”之一。
关键词:社会文化环境;发展历程;整体设计;功能划分1 岳麓书院前世今生的探索与研究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一般是由古代的富商、官府或者官民同建的,主要是用于讲学、是研究学问的重要场所,和现在的学校比较接近。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朝,原来由有钱人或者学者自己筹钱所建,一般建于环境幽静的山林中,后来朝廷赐匾额、赐书籍、赐田、赐钱并委派教官等,慢慢就变成了官民同建,到清朝由于政府的重视,慢慢的制度化,一般为官学性质。
根据史料的记载,中国古代书院拥有七千余所,但是绝大部分书院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岳麓书院以山的名字命名,取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的岳麓山为名,主要由自然风光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构建了一幅由山、水、洲城组成的一副名 画,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了辉煌的湖湘文化特色,营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成了湖南的名片,有着千年学府的美誉。
2 岳麓书院选址及风水的探索与研究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背靠岳麓山,前面湘江。
会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
会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会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之一,起源于宋朝后期,盛行于明清时期。
会馆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商业、文化、宗教交流的场所,还是官方对外交流、社会组织和政府管理的重要机构。
本文将从会馆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馆的起源和发展会馆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商业繁华地区,最初是由商人自发组织而成的商会。
随着宋朝后期商业的繁荣,商人们开始设立会馆,以便彼此交流、合作和互助。
最早的会馆建筑多为一些建筑群,包括大厅、礼堂、会议室、客房等,以满足商人们的各种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馆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标志性建筑的组织。
明清时期,会馆的建筑规模更加庞大,高大的门楼、宏伟的大厅和花园等元素都被加入其中,以外在的雄伟气势显示会馆的权威和影响力。
二、会馆的影响2.文化传承:会馆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馆内有丰富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艺术陈列、文化展览等,给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会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展览、音乐会等,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3.社会组织与政府管理:会馆作为商业组织和社群组织的重要机构,发挥了社会组织和政府管理的作用。
会馆除了商业交流外,还负责调解纠纷、保护商家权益、维持社会秩序等。
同时,政府也会通过会馆来管理商业活动,对商人们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4.对外交流:会馆也是中国与外国进行文化、商业交流的窗口。
会馆会举办宴会和庆典活动,邀请外国使节、商人等参加,增进了中外交流与友好关系。
会馆不仅是商业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会馆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会馆在功能和建筑形式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近代以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馆在城市中的地位逐渐衰落。
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商人们渐渐开始加入商会和商业协会,以求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同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直接掌控商业活动的能力增强,会馆的功能逐渐被政府机构所取代。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
5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体育学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 基于增加值率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陆海统筹战略研究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研究 中国稀土交易定价机制改革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中国家庭金融数据库建设及家庭金融行为研究 微电网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市场交易规制研究 基于国家金属资源安全视角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研究 信息网络技术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界调整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 升路径研究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 我国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生态价值补偿标准与环境会计方法研究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置机制研究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 采煤深陷区“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演化规律及 调控机制研究 3D打印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研究 涉信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 医保费用分配及监控的大数据研究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新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沿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研究 重大灾害时空规律及灾备资源布局的统计学研究 突发事件语义案例库建设与临机决策模式研究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公示名单(171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课题名称 毛泽东1949年以前著作版本的搜集、校勘与研究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与研究 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 中国老学通史 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 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 朱子门人后学研究 《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 藏族哲学通史 《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 当代知识论的系列研究 八卷本《中国逻辑史》 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 信息交互的逻辑及其应用研究 信息互动的逻辑、认知与计算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研究 欧洲生命哲学的新发展研究 西方科学思想多语种经典文献编目与研究 《莱布尼茨文集》翻译与研究 《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 实用主义研究 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 首席专家 萧延中 何萍 李景林 刘固盛 乔清举 李清良 陈延斌 杨柱才 彭林 刘俊哲 李景源 陈嘉明 翟锦程 杜国平 刘虎 何向东 吴国盛 高宣扬 安维复 段德智 杨大春 陈亚军 常建华 责任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湖南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清华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中山大学 西南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古代建筑史——宋代建筑
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其标志性建筑“圣母殿”创建
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
筑。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泥塑)、老枝纵横的周柏(齐年柏)、
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并称“晋祠三绝”。 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
水池,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
一些宗教建筑中,室内作神灵居住的“天宫楼阁”,把虚幻中的佛国 净土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墓葬建筑中,望想将生活中美的感受 永远保存下来,于是出现了墓主观戏、墓主夫妻饮宴、墓主出行和回归 之类题材的壁画或雕刻。工匠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刀功绘笔掌握熟练。 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上,力图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理想。这些壁画和雕
形桥面,就是飞梁。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
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在中国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它对于
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价值。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九分。
中国古代建筑史
建筑装饰
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
都和唐 宋代建筑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 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 要着力细致处理。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 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 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点 四十九分。
中国古代建筑史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卢沟桥附近 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 海清寺塔置于山门内殿前, 平面布置如洛阳伽兰记所载的永宁寺,与唐宋以后佛寺以殿为主的配置 方法不同,而海清寺塔建于北宋,其位置虽不在山门殿前,仍对正中的 轴线,不失为中国古寺建筑史上佛寺嬗变中的一例。 塔为八边形, 九级八面高40.58米,正门向南,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券门。塔身纯 砖结构,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檐、卷刹均为砖砌而成。塔二层以上 各层的其余四面均隐出直棂窗形。塔的底层是迭式腰檐,二至九层均是 平座迭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外壁内绕以走廊,中砌八边形塔心柱,内 设梯级。第一层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层在南首,第三层在西北首,第四 层在东北首。再上梯形各级形成十字交叉形至第九层无砖柱,无走廊, 内部易为八边形室。上置八角形藻顶。 海清寺塔继承了宋《营造法 式》中的优良传统,巧作精构。塔址和塔基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处理, 虽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和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大小小的十八次地震考验, 至今仍未见不均匀的下沉和倾斜现象,岿然屹立,正应了塔门楣上的碑 文:“根深固蒂”。
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的选址以及布局
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的选址以及布局书院是继先秦私学、两汉精舍之后的又一种私学组织,它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又汲取佛教寺庙和官办学校的长处,在建设和管理上都自成一格。
儒家士人将书院视为独立研究学问的场所,从萌芽之日起,就与士人“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
书院建筑选址非常讲究,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
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因此书院一般建在偏僻、静谧、优美的名胜之地。
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
例如长沙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人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横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书院的基本制度外化为建筑,大致对应讲堂、祭祠、书楼书库、斋舍仓廪等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空间,这些建筑通过相互之间的组合形成极具人文特色的书院建筑群。
书院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保存较好,现存建筑基本上能反映出当时的建筑规模和文化氛围。
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
平时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
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
讲课的内谷也比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
宋代文风渐起,书院建设十分兴盛,士子们求学愿望强烈。
一些名人学士和地方官吏开始私自筹办教授开馆的建筑。
于是书院这一封建社会的学府因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一经兴起就得到迅速发展。
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那么是哪四大呢?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
古代书院建筑风格古代书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术中心和知识传承的场所,其建筑风格独特而精致。
古代书院建筑既注重功能性,又融入了中国的审美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一、整体布局古代书院一般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由四个独立的建筑群体围合而成。
这种布局形式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封闭而又互相联系的空间,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私密性。
四合院中心一般有一个庭院,庭院周围是教室和学生宿舍,院落外围则是书库、会议厅等功能建筑。
二、建筑风格1. 屋顶:古代书院的屋顶多采用青瓦覆盖,屋顶的形状通常是斗拱形,有时还会使用垂脊和鸟头装饰,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2. 结构:古代书院的建筑结构以木材为主,采用悬山式、支撑式等传统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在保证建筑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木构技艺。
3. 空间布局:古代书院的空间布局以对称和协调为原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书院常常位于山水之间,利用周围的山水环境进行景观的布置,形成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感。
4. 建筑装饰:古代书院的建筑装饰以雕刻和彩绘为主,常常在门楼、栏杆、梁柱等部位进行装饰。
装饰形式多样,有的是风景人物、有的是花草鸟兽,这些装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体现书院文化的内涵。
三、影响和延续古代书院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种风格不仅仅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设计,还对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院是学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能够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种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共生的追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至今,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影响仍然存在。
许多新建的学校和知名大学的校园设计都会采用古代书院的元素,并融入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结起来,古代书院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整体布局、屋顶形状、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三三六评价法评价滕王阁
对滕王阁旅游资源评价“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这是补誉为初唐四杰之首的才子王勃,一千多年前在滕王阁的一次盛会上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得这江南名胜蜚声天下,名贯古今。
滕王阁是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流连的常地比如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题滕王阁》等等。
所以这次作业我们想对滕王阁进行详细的评价。
一、三大价值评估。
众所周知,三大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在重建之后,采用宋朝式样,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滕王阁主体建筑9层,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净高57.5米,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体建筑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门窗剔透,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如一只展翅俗飞的大鲲鹏。
历代名士王勃、文天祥、周弼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题记中的诗歌仅仅只是众多文人骚客中的一首。
所以滕王阁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厚,艺术观赏价值有文化韵味。
同时由于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所以其中科考价值很大,比如通过观察几次重修的外形可以断当时的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楼阁内的装饰来了解当时的文化。
二、、卢云亭教授中的三大效益是指经济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滕王阁为江南历史名楼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迎来了不少中外游客的青睐。
50元一张的门票加上里面众多附加的旅游文化商品出售,在每年的旅游旺季的时候可以为南昌市财政收入创收不少,因而经济效益颇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会馆的建设中。 总之,从选址来看,书院主要反映自然
与 人 文 要 素 的 组 合 ,体 现“ 天 人 合 一 ”的 追 求,突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而会馆则更
音、财神等神仙为主,也有拜诸葛亮、关羽、 张飞等神化了的人,祈求神灵护佑,稳定内 部秩序,追求诚、信、义、仁的取利思想。
书院空间内敛,布局松紧适宜,结合自
到布局,从单体到细部都作严格规定,遵循 曲直,适意配置松、竹、梅、兰等比德植物,
固定模式,呈现很强的共性。
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因地因院而异,不拘
书院建筑群体布局严谨,总体分四大部 一格。透出文人的风雅情趣和修养品位,严
分:教学、祭祀、景园和生活辅助。中轴线上 谨而飘逸,奔放而稳重,可以说书院是礼乐
(图 2),融入社会、市井和人群,将封建的商品 利,遵从诚信无欺、和气生财、平易近人等商 经济、宗族制度以及地方俗文化合为一体。 德。而商人的流动性,又使长期在外的个体
到见贤思齐,规范行为之效应,但崇拜的对 象不同。书院礼拜孔孟等圣贤,建筑遵循严
会馆常位于闹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四周环以 繁华街市,既能聚人气,又能体现自身的实
图 4 江西赣县濂溪书院图板
书院同时强调人文环境的营建,选址结 与建设,深受其影响。
钟、鼓楼、配殿等对称布置于轴线两侧,形成
合历史文化古迹,圣贤之迹、名人遗踪,以便 “踵名贤之迹,兴尚友之思”[5],附教化于人文 环境之中。当然,相地择址离不开传统的风 水 观 ,与 书 院 的 士 风 、文 气 、人 脉 联 系 在 一
傅 燕 张 勃 叶 浩 FU Ya n ZHANG Bo YE Ha o
摘 要:书院与会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具 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对比研究两种建筑的异 同,透过建筑表象,折射出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不同的 人文内涵。士人修身养性,融于自然,追求雅趣;商人重 义取利,融于社会,追求财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 向,诱发不同的建筑观和审美情趣,渗透到建筑,使其蕴 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校区文物 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书院;会馆;传统建筑;士文化;商文化
Ab s t r a c t :Acade m ie s and guild halls w e re tw o diffe re nt kinds of Chine s e traditional archite c- ture s . The y not only had comm onne s s of tradi- tional archite cture , but als o had vivid individuali- ty. This pape r s tudie s the s imilaritie s and diffe r- e nce s be tw e e n the tw o kinds . Pe ne trate d through the archite cture s upe rficie s , the re w e re diffe re nt culture me aning hiding in e lite archi- te cture s and m e rchant archite cture s . Elite s cul- tivate d know le dge and m orality in nature and as pire d afte r e le gance s pice . Me rchants paid atte ntion to profit and virtue in s ocie ty and as - pire d afte r riche s . Diffe re nt culture background and value tropis m had diffe re nt archite ctural ide a and ae s the tic s e ntime nt, w hich w e re pe r- m e ate d through w hole archite cture s . All of the s e made Chine s e traditional archite cture s contain abundance culture m e aning and s how cons e que ntially various s tyle and fe ature .
祭神灵,同欢庆,聚人气,为同乡同行提供庇 护所,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领地感。到明、清 时代,会馆类建筑开始盛行[3]。
由此可见,书院和会馆是在古代社会特定 的体制制度、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下产生 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体系,存在范围极广,表 现出与其它官式、民间建筑不同的风采。
2 选址择地
书院选址非常讲求环境的选择和建设, 尤其重视教育氛围的营建。书院一般多选在 远离尘俗的清幽秀美的自然山水间(图 1),环 境优美宁静,利于清心静修,以便“远尘俗之 嚣,聆听幽之胜”[4]。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 中记述: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 所”,道出士人对书院环境选择的独到之处。 自然山水常被比拟为道德品行和知识素养的 象征,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被作 为情感活动的触媒剂,如祝允明曰: “身与事 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性生。”身临其境可获 得精神上的感应与共鸣。将君子比德思想融 入环境,寓于教化,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
K e y w o r d s :acade my; guild hall; traditional ar- chite cture; e lite culture; m e rchant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422(2008)05- 0088- 03
施与建筑的规范和定式,采用中轴对称的院 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都安排在轴线上,相关
障,藏精聚气,钟灵汇秀,人才辈出”,将文化 “贱商”观念抗争。随着财富的积累,商人开 附属建筑对称分布两侧,围合成不同院落,
与自然融会。
始追求社会价值,将商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接 重点突出,功能分区明确。祭祀建筑都位居
与书院不同,会馆多建于喧嚣的城镇中 轨,塑造良贾形象,提倡重利尚义、义中取 轴线上,突显地位的尊贵,表达一种信仰,起
“士农工商”的地位等级伦序,突显士阶 层的优越,商阶层则处于社会的边缘并为主 流意识所排斥。商阶层渴求社会的认同,通 过建筑的宏大规模与豪华铺陈展示实力和
多进院落(图 5)。由于会馆多处闹市区,受地 形限制,院落除纵向发展外,亦多横向形成 跨院,提供居住用房。
由空间布局可见,两者都遵守礼制制度
起,吸收山之灵、沉淀地之蕴、兼收水之秀, 影响,模仿官僚的奢侈生活,高堂大厦,僭越 容天地于内,利于人材辈出,所谓“山屏水 礼制,对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一定冲击 [6],与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 占统治地位的皇家贵族阶层、文人士大夫阶 层、宗教阶层以及平民百姓阶层,使中国传
统文化呈现出官文化、士文化、宗教文化和 俗文化等多元结构。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 对应也出现官式建筑、文人建筑、宗教建筑 和民间建筑等多元体系,具有不可取代的独 特价值,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中 国传统建筑体系。书院和会馆是两种不同的 体系,分别受到士文化和俗文化的影响。本 文对比两类建筑在产生、选址、空间布局、造 型风格以及装饰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对 其形式背后的人文内涵进行了剖析。
可分的从商理论,使会馆建筑的选址常与官 多反映社会与人文要素的组合,体现人与社 然地形,依山就势,将严谨的礼制建筑与其
府公署毗邻,可取得更多便利条件,还可求 得官府的庇护。与书院一样,会馆的选址也 离不开传统风水观,但更侧重生财、旺财、聚 财。
不难看出,商人融于市井,聚集财富,士 人融于自然,陶冶身心,不同的追求和价值 取向,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
—— —书院与会馆建筑的比较研究 Unscram bling the Literator Architecture and Merchant Architecture
— ——Co m p a ra t ive S t u d y o n Aca d e m y a n d Gu ild Arch it e ct u re
图 1 位于湖南岳麓山的岳麓书院
作者简介:傅燕(1968-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张勃,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叶浩,陕西省汉 中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88
图 2 位于河南社旗县的赊旗镇闹市区的社旗山陕会馆
图 3 四进式书院平面图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内外环境的影响,形成 商人特殊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相应地也融
格的礼制规范;而会馆祭拜的神灵因院而 异,体现地方信仰特色,主要以拜如来、观
力,形成区域中心和标志;有的靠近港口、码 头,方便经营管理;也有与寺庙道观结合,以 宗教的信念强化内部秩序,加强凝聚力,并 祈求神灵保佑生意兴隆,大吉大利;官商不
《说文》: “馆,客舍也。”从食、从官,为宾 客 食 宿 之 处 ,会 馆 属 古 代“ 馆 ”式 建 筑 的 一 类,其产生同科举制度、商业经济的繁盛、以 及大批量移民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逐渐发 展为同籍贯或同行业者在各地设机构建馆 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据适用对象 不同,分为“同籍贯的”和“同行业的”两类, 也可结合设置,可通商情、叙乡谊,安旅故,
按顺序依次布置大门、讲堂、祭殿和藏书楼 思想的完美结合,是士人追求伦理稳定,社
等重要建筑(图 3,4),斋舍与其它附属用房 会和谐处世观的最好佐证。
分别对称置于轴线两旁,与主体建筑形成多
会馆多采用故乡风格,营造“宾至如归”
进围合的院落空间,突出书院以讲学为主, 的乡土氛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糅
会环境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