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牡丹亭惊梦教案1中外戏剧名作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爱。
3、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兴趣。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生平中的重要事件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50-1583)为读书应举阶段。
受业于罗汝芳,拒绝张居正的延揽以致科考坎坷。
第二阶段(1584-1597)为入仕做官阶段。
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五年遂昌知县生涯政绩显赫。
第三阶段(1598-1616)为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阶段。
二、汤显祖的思想1. 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
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杰”。
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 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戏剧欣赏与表演》第二章《古典戏剧的魅力》第三节《牡丹亭游园》,详细内容包括对《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生平简介,《牡丹亭》剧情概述,以及《牡丹亭游园》一折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及其创作背景,理解《牡丹亭》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欣赏能力,感受戏剧中的人物情感和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通过实践体验,深入理解《牡丹亭游园》的剧情和角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牡丹亭游园》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以及对戏剧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汤显祖的创作背景,《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以及《牡丹亭游园》的剧情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戏剧表演道具。
学具:教材,《牡丹亭游园》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典戏剧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作者介绍与剧情概述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概括《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为学生理解戏剧打下基础。
3. 剧本解读详细解读《牡丹亭游园》一折的剧情,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情感。
4. 表演实践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进行《牡丹亭游园》的表演实践。
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牡丹亭游园》中的经典台词,进行解读和赏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台词朗读和表演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牡丹亭游园》2. 内容:作者:汤显祖剧情概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本解读:人物性格、情感分析表演实践:分组表演,现场指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观。
2. 答案:杜丽娘:坚守真爱,勇敢追求,对爱情充满憧憬。
柳梦梅:才子佳人,对爱情忠诚,有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戏剧欣赏与表演》中的《牡丹亭》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牡丹亭》的经典选段,如《惊梦》、《寻梦》、《诊梦》、《圆梦》等,详细分析作者汤显祖的创作背景、剧情结构、人物性格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的剧情,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掌握汤显祖的戏剧创作风格,体会古代戏剧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性格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牡丹亭》的剧情,体会汤显祖戏剧创作的艺术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经典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2. 讲解:详细讲解《牡丹亭》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性格,解读汤显祖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3. 例题讲解:以《惊梦》为例,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阐述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梦》、《诊梦》、《圆梦》等选段的剧情,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戏剧艺术。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教案2. 内容:剧情简介人物性格分析汤显祖戏剧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古代戏剧爱情观念的认识。
2. 答案:分析要点: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古代戏剧中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学生答案示例: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经历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勇敢。
这种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牡丹亭》的剧情、人物和艺术特色。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背后的文化内涵。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欣赏与表演》中《牡丹亭》选段。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爱情篇》中的《牡丹亭·惊梦》。
内容包括对《牡丹亭》背景及作者的介绍,对选段的文字解读、情节分析、角色分析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掌握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通过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分析和表演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选段的情节理解和角色分析,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认识,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戏曲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3. 选段解读(10分钟)引导学生对《牡丹亭·惊梦》选段进行文字解读,分析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选段中的一段台词为例,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
5. 表演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选段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惊梦》2. 内容:(1)作者:汤显祖(2)选段情节概括(3)角色分析(4)戏曲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牡丹亭·惊梦》的情节发展。
(2)分析选段中的主要角色特点。
(3)尝试编写一段《牡丹亭·惊梦》的表演剧本。
2. 答案:(1)情节发展: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惊梦而醒,彼此思念。
高中语文 游园《牡丹亭》选段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2021年整理)
北京市高中语文游园《牡丹亭》选段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高中语文游园《牡丹亭》选段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高中语文游园《牡丹亭》选段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的全部内容。
游园——《牡丹亭》选段学习内容一、相关背景知识二、《牡丹亭》剧情梗概三、诗化的曲词和意境四、浓厚的浪漫色彩五、戏剧冲突和艺术魅力六、相关的文学批评一、相关背景知识1.中国古典戏剧源流(1)正式起源——春秋战国时期(2)正式形成——宋代(3)成熟繁荣-—元代(杂剧)(4)中心南移—-明代(传奇)(5)百年兴盛——明清两代《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2.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若士.(江西)临川人。
代表作:影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沈德符在《顾曲杂言》3.剧本说明出:《牡丹亭》以“出”为单位,全剧共55出。
旦:扮演女主角杜丽娘的角色,也叫闺门旦。
闺门旦一般是美貌多情的少女或少妇。
贴:扮演丫环春香的角色,也叫贴旦.贴旦大多是性格爽朗天真的少女.介:也叫“科介”,是剧本里的舞台说明,规定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演出时的舞台效果。
二、《牡丹亭》剧情梗概请根据老师的讲解,复述剧情梗概.三、诗化的曲词和意境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出剧本中富有诗意的句子,并赏析。
四、浓厚的浪漫色彩《牡丹亭》在戏剧情节上充满离奇的想象和梦幻色彩。
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为主要人物设计了非凡的身世。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教案:牡丹亭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中国古典戏曲名作《牡丹亭》。
教材章节包括第一幕“梦遇”和第二幕“情死”。
具体内容涵盖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唱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
3. 通过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并领悟爱情、生命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其在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地位和影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唱词,深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爱情、生命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牡丹亭》剧本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牡丹亭》的背景和作者汤显祖的情况。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典戏曲的特点是什么?二、故事梗概(10分钟)1. 简要介绍《牡丹亭》的故事情节,重点突出第一幕“梦遇”和第二幕“情死”的主要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等。
三、文本分析(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阅读《牡丹亭》第一幕“梦遇”和第二幕“情死”的剧本,注意其中的对话和唱词。
2. 每组选择一两个重要的片段,进行解读和分析,讨论其中的爱情、生命和人性的内涵。
四、讨论和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爱情、生命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学生选取《牡丹亭》中的一段唱词或对话,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写成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暂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牡丹亭》的剧本,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了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惊梦》教案
惊梦一、教学要求1.了解明代传奇。
2.分析杜丽娘的人物性格。
3.体会作品表达出的以“情”抗“礼”的进步思想。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青春渴望及人性追求;优美精妙的唱词。
2.内容提示本文选自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
《惊梦》是《牡丹亭》中最富有神韵与表现力的一折,主要描写主人公杜丽娘的美貌与娇羞,描写她对美与爱的发现与拥抱。
《惊梦》前的一出《游园》描写大家闺秀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引逗下来到后花园游玩,大自然的美景引发了她对青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
《惊梦》则写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体验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三、作者生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出身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城东文昌里的一户书香之家。
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
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义气”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
青年时代,汤显祖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34岁,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中进士。
但他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之类的闲官。
在职期间,与东林党人邹元标、顾宪成等交往甚密。
建立了二百余年统治的明王朝,进入汤显祖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已是千疮百孔、腐朽不堪。
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遭饥荒之后,又发生大疫,汤显祖目睹朝廷的救灾大员饱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到升迁的事实,便于万历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击朝政,弹劾权臣。
这个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疏》,使汤显祖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被谪贬广东徐闻县典史。
一年后移任浙江遂昌知县。
在任期间,他清廉简朴,体恤民情,下乡劝农,兴办书院,抑制豪强,平反冤狱,驱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与亲人团聚。
高一语文《牡丹亭》传统戏剧文化教案
高一语文《牡丹亭》传统戏剧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传统戏剧《牡丹亭》,使学生了解传统戏剧形式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牡丹亭》的情节和主题;2.掌握《牡丹亭》中的重要人物形象;3.理解并分析《牡丹亭》的戏曲表演形式;4.通过学习《牡丹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理解戏曲表演形式对故事情节的表达效果;2.理解主要人物形象之间的情感关系;3.感受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剧情和人物形象;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和分析剧情;3.观摩学习: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戏曲表演视频,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剧情理解1.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戏剧的兴趣;2.简要介绍《牡丹亭》的创作背景和主题;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牡丹亭》的剧情大纲,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展示讨论成果,逐一梳理剧情。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柳如是、唐伯虎等;2.通过角色扮演或学生演讲形式,展示每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情感关系;3.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如言行举止、服饰等;4.归纳总结人物形象的共性和独特之处。
第三课时:戏曲表演形式解析1.观看相关戏曲表演视频,了解戏曲表演的音乐、唱腔、舞蹈等要素;2.分析不同表演形式对情节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3.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并对比现代流行艺术形式。
第四课时:欣赏与感悟1.观看完整的《牡丹亭》戏曲表演;2.引导学生表达对戏曲的欣赏与感悟;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戏剧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现代审美和内涵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展示;2.观看戏曲表演的感受与理解;3.对《牡丹亭》戏曲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
七、拓展延伸1.学生可自行了解其他经典传统戏曲,进行对比和欣赏;2.研究相关的传统戏曲文化和艺术形式;3.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如编写剧本、表演或设计舞美等。
大学语文牡丹亭惊梦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理解《惊梦》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特质和情感表达。
3. 分析《惊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
2. 《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主题的作用。
3. 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杜丽娘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 感悟《惊梦》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的文学背景。
2. 引导学生欣赏《牡丹亭》选段,初步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讲解1. 杜丽娘形象:- 分析杜丽娘的出身、性格和遭遇。
- 阐述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
- 感悟杜丽娘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 《惊梦》一出:- 分析杜丽娘在梦中的情感变化。
- 探讨《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主题的作用。
- 欣赏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3. 文化价值:- 分析《惊梦》所蕴含的生死观念、爱情观念和女性意识。
- 探讨《牡丹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
2. 分析《惊梦》一出对表现《牡丹亭》主题的作用。
3. 交流对戏曲语言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惊梦》的赏析文章。
2. 选择一段《牡丹亭》选段进行朗读和表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惊梦》一出中的情节和人物。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朗读和表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创意。
3. 赏析文章质量:评价学生对《惊梦》的赏析深度和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牡丹亭·惊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提高古典戏曲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牡丹亭》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牡丹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 - 理解《牡丹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 正确认识《牡丹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 掌握《牡丹亭》的基本语言表现技巧 - 增强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 培养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 课程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课《牡丹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第二课《牡丹亭》的主要情节第三课《牡丹亭》的主题和文化价值第四课《牡丹亭》的语言表现技巧第五课《牡丹亭》的鉴赏与欣赏第六课《牡丹亭》的写作实践和创作要点2. 课程内容第一课:《牡丹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1.1 课时内容 - 介绍《牡丹亭》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 - 了解《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经历1.2 教学目标 - 理解《牡丹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背景 -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1.3 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第二课:《牡丹亭》的主要情节2.1 课时内容 - 讲解《牡丹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分析《牡丹亭》的主要情节线索和发展趋势2.2 教学目标 - 掌握《牡丹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关系 - 分析《牡丹亭》的故事特点和情感表现2.3 教学方法 - 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第三课:《牡丹亭》的主题和文化价值3.1 课时内容 - 分析《牡丹亭》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 探究《牡丹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3.2 教学目标 - 正确认识《牡丹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 - 加深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领悟3.3 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第四课:《牡丹亭》的语言表现技巧4.1 课时内容 - 介绍《牡丹亭》的表现技巧和修辞手法 - 分析《牡丹亭》的语言特色和表现风格4.2 教学目标 - 掌握《牡丹亭》的基本语言表现技巧 - 加强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4.3 教学方法 -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第五课:《牡丹亭》的鉴赏与欣赏5.1 课时内容 - 分析《牡丹亭》中的经典语句和名句 - 学习欣赏《牡丹亭》的相关音乐和文化作品5.2 教学目标 - 增强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 培养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热爱5.3 教学方法 - 欣赏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第六课:《牡丹亭》的写作实践和创作要点6.1 课时内容 - 分析《牡丹亭》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创作和写作实践6.2 教学目标 - 掌握《牡丹亭》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 提高自身的文学创作水平和素养6.3 教学方法 - 授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取了讲授、讨论、实践和欣赏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多元化课程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牡丹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牡丹亭·惊梦教案设计
牡丹亭·惊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汤显祖以及《牡丹亭》,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以此作为进一步鉴赏的基础。
2.品味戏曲语言,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六支曲子的语言中,体味揣摩人物思想感情以及心理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阶段。
1.掌握双基要点参考中本课字词成语的音形义,每人认真朗读课文两遍。
2.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搜集、整理与《牡丹亭》相关的文本和影音资料。
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曲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每人准备一份5分钟的发言稿。
二、课堂教学。
1.检查预习情况。
用二十分钟时间展示预习成果(本着择要,不重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补充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明清传奇的相关知识。
(可与学生预习成果相结合)关于作者:汤显祖,明代戏剧家。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
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关于作品:《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
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
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
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
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
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
有情人终成伴侣。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
最新《牡丹亭》教案设计(1)
最新《牡丹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戏曲欣赏》第四章《明代传奇》,详细内容为《牡丹亭》第一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牡丹亭》第一折的基本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学习,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情感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牡丹亭》第一折的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牡丹亭》经典唱段,激发学生对古典戏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汤显祖及其创作《牡丹亭》的背景,为学生理解作品奠定基础。
3.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牡丹亭》第一折,了解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第一折中的经典唱段,解读作品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唱段进行朗读,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6. 分组讨论:针对作品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第一折2. 情节:梦梅、相遇、相爱3. 人物关系:杜丽娘、柳梦梅、春香4. 艺术特色:唱词优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第一折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美好爱情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牡丹亭》其他折子,了解整个剧本的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获奖公开课《牡丹亭》教案
高中语文获奖公开课《牡丹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牡丹亭》,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念;2. 培养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水平;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牡丹亭》中的爱情观念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 研究识别和解读文学作品的关键要素;3. 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牡丹亭》概述与背景介绍1. 引入:介绍《牡丹亭》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解读:讲解《牡丹亭》的情节梗概,引导学生对于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的理解;3. 分析:分析《牡丹亭》中的爱情观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二课时:《牡丹亭》主要人物介绍和角色分析1. 复:回顾前一课时的内容,确保学生对《牡丹亭》的情节和背景有基本了解;2. 分组阅读:分组让学生阅读剧本中与关键人物相关的部分,并就人物特点和角色进行讨论;3.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物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发展。
第三课时:《牡丹亭》的艺术表现形式1. 引入:介绍《牡丹亭》剧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舞台布置、音乐和舞蹈等;2. 观摩演出:观看精选的《牡丹亭》演出视频,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3. 分析:分析演出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赏析和评价。
第四课时:《牡丹亭》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反思1.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牡丹亭》中的爱情观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并探讨其原因;2. 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于《牡丹亭》故事的理解和对于现代社会爱情观念的看法;3. 展示与总结: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课堂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听课态度;2. 研究笔记:收集学生对于《牡丹亭》的阅读和思考笔记;3. 写作评价:对学生的短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牡丹亭》全本剧本;2. 《牡丹亭》演出视频;3. 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资料。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选读《牡丹亭》课件
正如汤显祖在谈到《牡丹亭》时所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
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 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 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 人世之事,非人事所可进。自非通人,恒 以理相隔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 必有耶!”
汤显祖与《牡丹亭》这种以情抗理的精神,
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原欲”的天然合 理性来对抗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有某种类似。 只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初期,原欲以赤裸裸 的面貌出现,直到莎士比亚时期,才升华 为美的情感。而在以汤显祖为高峰的中国 明代戏曲中间,经过文人的精心修饰,肉 体享乐已经得到升华,带上了一种超出肉 体、超出功利的哲理色彩。
内容提要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老师 陈最良讲授《诗经》时的情景。描写了杜 丽娘心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于礼节上 的尊重,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弄那个宣扬 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向往着高 墙大院外面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 教育的抵制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春香 的形象,机智、勇敢、泼辣、活泼,和杜 丽娘端庄、含蓄、矜持的形象相映成趣。
中国的戏曲是市井生活的产物,起初只是
一些抒情诗词的唱段,而后逐渐发展成故 事的片断,尔后,由于文人的介入,故事 越加完整,抒情段落越加精致。在这个逐 渐完善的过程中,抒情段落始终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相对而言,戏剧的总体布局、 故事的起伏跌宕显得不那么重要。为某些 精彩的抒情唱段而牺牲剧情的紧张性,是 中国戏曲中常有的事。
三年后,一个名叫柳梦梅的青年赴京
赶考路过南安,他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 庵。柳生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 画像,产生爱慕之情,遂与其魂魄相恋。 在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魂灵接触中得知真情, 遂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 为夫妇并同赴临安。
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惊梦》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惊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惊梦》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掌握《惊梦》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角色关系;3.分析《惊梦》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点;4.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和魅力;5.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2. 教材分析《惊梦》是中国古典戏曲名著之一,曲式为评话,主要描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
该剧长达二十四个本子,充满了悲壮、豪迈、激情和对时代的思考。
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大纲,其价值和意义显而易见。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题和角色分析,表现形式欣赏。
教学难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思想性质的把握。
4.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分析和欣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逐步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本节课将会讲一讲中国经典名著《惊梦》的故事。
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戏曲,你们对戏曲文化有什么了解?2. 学习过程第一阶段:了解剧情和主题1.教师简单介绍《惊梦》的情节和主题,强调剧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观点,引导同学们开始了解戏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分成小组,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总结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角色关系;3.教师点名让同学们一一发表自己的分析,然后进行纠正和补充。
第二阶段:分析意义和思想1.教师指导同学们从历史和社会背景出发,分析《惊梦》中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思想观点;2.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探讨不同时代和文化对《惊梦》的理解和欣赏;3.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感悟到文化多样性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欣赏和评价1.分别从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欣赏《惊梦》的经典场景和经典曲目;2.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评价剧中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是否生动,剧情是否紧凑合理等。
3. 课堂总结教师进行小结,重温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点明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精选》第四章《明清戏剧》,详细内容为汤显祖的《牡丹亭》第一折至第三折。
主要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掌握作品中的生僻字、词、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的生僻字、词、句的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经典唱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牡丹亭》第一折至第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解释生僻字、词、句。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牡丹亭》中的经典句子,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等,讲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牡丹亭》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教案2. 内容:(1)故事情节: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2)人物关系: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母等(3)艺术特色:生僻字、词、句;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其中杜丽娘是一位典型的大家闺秀,她聪明、美丽、善良,对爱情充满向往。
柳梦梅则是一位才子,他对杜丽娘的爱情真挚而执着。
杜母则是一位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她对杜丽娘的管教严厉,但也是出于对女儿的关爱。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6.《牡丹亭·惊梦》教案
牡丹亭·惊梦【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一、疑难字词句的解析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文化意义三、艺术特点【思考题】1.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惊梦》一出对表现该剧的主题有何作用?【导入语】《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
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剧欣赏与表演》第三单元《古典戏剧欣赏》中的《牡丹亭》。
详细内容为第一折“游园惊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背景知识,掌握戏剧的基本结构和表演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戏剧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戏剧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戏剧的结构、表演形式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牡丹亭》的背景知识,讲解戏剧的结构和表演形式。
3. 分析:对第一折“游园惊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角色、情节、对白等。
a. 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戏剧语言的美。
b. 讲解戏剧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c. 分析主要角色(如杜丽娘、柳梦梅)的性格特点。
4.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
5. 例题讲解:分析“游园惊梦”中的关键情节,解释戏剧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分析,对其他折子进行简要解读。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第一折“游园惊梦”2. 人物: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等3. 戏剧结构:起、承、转、合4. 戏剧冲突:梦境与现实、生与死、爱情与礼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第二折“寻梦”,结合角色情感,阐述你对“梦”的理解。
2. 答案:要点包括:角色情感的变化、戏剧冲突的体现、对“梦”的深层含义的挖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西厢记》、《桃花扇》等其他古典戏剧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戏剧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深入理解这段唱腔的内在含义。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教学时数:一大节。
一、正反两方的矛盾冲突:
提问:
1、正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丫环春香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性格如何?
2、反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各自代表哪些阶级?各有些什么言论?
二、《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提问:
1、《牡丹亭》是悲剧吗?杜丽娘的悲剧意蕴何在?
2、《牡丹亭》诞生于16世纪末,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特殊的文化意义?
明确:
1、以情反理,反对程朱理学,提倡情感价值。
2、以梦反理,反对禁欲主义,崇尚人性解放。
3、以柳反理,反对封建道德,鼓舞青春理想。
小结:
《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
一体的复合戏。
“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则有泪;叹者真叹,叹则有气。
”――――王思任
《牡丹亭》的悲剧意味也着实令人伤感:
原来做官是要以六亲不认、牺牲情感作为起码代价的!
三、《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之比较:
1、作者生平汤显祖――――莎士比亚
(1550—1616)(1564—1616)
2、时代背景中国明朝———英国文艺复兴
3、人物性格杜丽娘――――哈姆莱特
不同点:杜敢说敢做,敢爱敢恨
(重于行动)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哈苦闷矛盾,犹豫不决
(重于思考)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