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浮力翻转改编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调整鱼漂的浮力

如何正确调整鱼漂的浮力

如何正确调整鱼漂的浮力鱼漂是钓鱼过程中重要的装备之一,它可以帮助钓友判断鱼咬钩的动作和力度。

调整鱼漂的浮力是一项关键技巧,正确的浮力能够提高钓鱼的效率和成功率。

下面将介绍如何正确调整鱼漂的浮力。

一、理解鱼漂的构造和原理鱼漂通常由浮体和吊铅组成,浮体是用来浮起来显示鱼咬钩的动作,吊铅则用来控制鱼漂的下沉深度。

在调整鱼漂的浮力时,我们需要根据钓鱼的环境和目标鱼种合理选择适当的鱼漂。

二、选择适合的鱼漂类型根据钓鱼的需求和水域环境来选择鱼漂的类型。

常见的鱼漂类型有圆形鱼漂、横浮鱼漂和竖浮鱼漂等。

圆形鱼漂适用于较深的水域,横浮鱼漂适用于湖泊和河流,竖浮鱼漂适用于浅水区。

选择合适的鱼漂能够更好地掌握钓鱼的状态。

三、调整吊铅的重量吊铅是控制鱼漂下沉深度的重要部分,它的重量需要根据不同的钓鱼环境来调整。

如果水流较急,应该选择较重的吊铅,以便让鱼漂稳定下沉。

而如果水流较缓,吊铅的重量可以适当减轻,以便让鱼漂更敏感地显示鱼咬钩的动作。

四、调整浮体的浮力浮体的浮力是判断鱼咬钩力度的关键,需要根据目标鱼种和钓鱼环境来适当调整。

浮体的浮力过小,将导致鱼漂无法浮起来,无法显示鱼咬钩的动作。

而浮体的浮力过大,则会导致鱼漂过度浮起,影响钓鱼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

五、尝试不同的调整方法在调整鱼漂浮力时,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例如,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浮体或吊铅,也可以在鱼漂上添加适量的草木等重物来调整浮力。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调整,我们能够找到最适合的鱼漂浮力,提高钓鱼的效果。

六、注意观察和学习在钓鱼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观察和学习,通过观察其他钓友的经验和技巧,学习他们如何调整鱼漂的浮力。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钓鱼情况,不断总结和调整。

只有积累经验和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鱼漂的浮力,提高钓鱼的技巧。

总结:正确调整鱼漂的浮力是提高钓鱼效果的重要步骤。

我们需要理解鱼漂的构造和原理,选择适合的鱼漂类型,调整吊铅的重量和浮体的浮力,并尝试不同的调整方法来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第十章浮力实验专题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浮力实验专题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浮力》实验专题练习一、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1.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A物体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对ABC三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2)对比ACD三次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的体积为______m3;(3)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的关系;(4)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kg/m3;(5)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金属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______。

(金属块未接触容器底)A.B.C.D.2.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 的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金属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慢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实验步骤 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 1.7 1.7 1.5(2)分析A、B、C、D四个实验步骤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关;分析_______三个实验步骤可以说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为_________。

(3)小陈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3g/cm 。

(4)实验小组通过讨论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改进装置如图G 所示,他们将装满水的圆柱形溢水杯放在升降台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

①当逐渐调高升降台到金属块触碰溢水杯底前的过程中,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量1F ∆始终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右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加量1F ∆,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调漂调灵与调顿 附调漂口诀

调漂调灵与调顿 附调漂口诀

以前我在其他报刊上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何谓灵敏"、"何谓迟钝"的文章,由于编排及版面关系未能将这问题详细的表达,趁这机会作一补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调目如果调得太高,钓目太低的话,浮漂剩余浮力的预留太大,这种向上走的剩余浮力大于鱼儿吸食鱼饵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没有下沉动作的迟钝。

有些人认为浮漂的调目调得越低越灵敏。

从表面看,这种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将浮漂调成水平的话,只要任意增加轻微的重量在鱼钩上,浮漂都会做出反应向下沉没,但这种表面的灵敏并不能代表浮漂在钓鱼的时候会灵敏。

我认为台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如果我们只追求表面的灵敏,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会出现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里。

鱼儿无法准确的找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钩。

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段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

在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中,我认为领悟了一些道理,试着对我们以前所接触的所谓"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这一直沿用的理论作重新划分。

这理论只是个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与大家共同研究。

在划分之前我还要重提一下调漂的人门方法:在施钓前我们会选用一支认为合适的浮漂使用,有经验的人就可以大约估计使用鱼饵的重量、状态、钩重、鱼情等方面因素决定调几目钓几目。

小学物理中的浮力实验创新教学

小学物理中的浮力实验创新教学

小学物理中的浮力实验创新教学
实验目的:通过创新的浮力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材料:
- 弹簧测力计
- 水
-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铁块、木块、塑料块等)
- 容器
实验步骤:
1. 向学生介绍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并记录下来。

4. 将物体浸入水中,再次测量它们在水中的重力,记录下来。

5. 比较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力差异,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结果:
1. 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2. 物体在水中的重力比在空气中的重力小,差值即为物体受到的浮力。

实验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和水中的重力,直观地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

通过比较物体在空气和水中的重力差异,学生可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被水或物体烫伤。

2. 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质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3.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钓鱼时如何调整鱼漂的浮力

钓鱼时如何调整鱼漂的浮力

钓鱼时如何调整鱼漂的浮力在钓鱼活动中,鱼漂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钓鱼者判断鱼儿是否有上钩。

然而,如果鱼漂的浮力不合适,会导致错失良机,影响钓鱼效果。

因此,调整鱼漂的浮力是钓鱼者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调整鱼漂浮力的方法,帮助钓鱼者提升钓鱼效果。

一、选择适合的鱼漂种类钓鱼者在钓鱼前需要选择适合的鱼漂种类。

一般来说,鱼漂可分为浮漂和沉漂两种。

浮漂适用于一些在水面附近活动的鱼类,如草鱼、鲫鱼等。

而沉漂适用于在水底活动的鱼类,如黑鱼、鲤鱼等。

根据钓鱼者的目标鱼类以及钓点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鱼漂种类,对于调整鱼漂的浮力至关重要。

二、调整鱼漂的浸没度鱼漂的浮力直接关系到鱼漂的浸没度。

钓鱼者可以通过调整鱼漂的浸没度来控制鱼漂的浮力。

一般来说,当鱼漂的浸没度适中时,鱼漂会呈现出稳定的漂浮状态,方便钓鱼者观察鱼漂的变化。

如果鱼漂浸没得太浅,会导致鱼漂频繁晃动,减少观察到鱼咬的几率;而浸没得太深,则会让鱼漂在水下无法被钓鱼者及时察觉。

三、使用沉铅调整鱼漂的浮力钓鱼者可以通过使用沉铅来调整鱼漂的浮力。

将适量的沉铅在钓线上固定,可以起到增加鱼漂浸没度的作用,从而增加鱼漂的浮力。

通常,钓鱼者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减少沉铅的数量,实现对鱼漂浮力的精确调整。

使用沉铅调整鱼漂的浮力需要耐心和经验的积累,需要钓鱼者通过实践来找到最佳的调整方法。

四、选择合适的浮漂材质浮漂的材质也会对浮力的调整产生影响。

常见的浮漂材质有木质、塑料和泡沫等。

一般来说,木质浮漂相对比较重,适合用于稳定浮漂的漂浮状态。

塑料浮漂相对较轻,适合用于接近水面的活动鱼类钓捕。

泡沫浮漂则是一种轻巧的浮漂,适合用于湖泊等水质较平静的钓点。

钓鱼者可以根据钓点的特点和目标鱼类的习性选择合适的浮漂材质,以提升鱼漂的浮力。

总结:调整鱼漂的浮力是钓鱼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通过选择适合的鱼漂种类、调整鱼漂的浸没度、使用沉铅和选择合适的浮漂材质等方法,钓鱼者可以有效地调整鱼漂的浮力,提升钓鱼效果。

《浮力》实验的改进

《浮力》实验的改进

改进实验: 实验一:测量塑料盒受到的浮力 原理: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测量空气中重力 测量水中重力
实验二:测量塑料盒不同部分在水 中受到的浮力
塑料盒在空气中的重力:(

塑料盒三分之 塑料盒三分之 塑料盒全部在
一在水中
二在水中
水中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实验三: 测量大小不同的塑料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
《浮力》实验方法的改进
青山铺镇中心小学 李军辉
实验一: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二: 测量泡沫塑料块不同部分 在水中的拉力
实验三: 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全 部侵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一: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在杯子底部装上一个小 滑轮,再利用一根线穿过小滑轮, 一端与泡沫块相连,一端与弹簧 测力计相连,就可以测量出泡沫 块受到的拉力了。
全部侵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小塑料盒中塑料盒源自大塑料盒实验改进优点:
1、操作方便; 2、误差较小; 3、计算更方便; 4、容易理解。
总结:从数据中得出规律物体浸入
水中体积越大,受到浮力也越大。
总结:从数据中得出规律物体浸入水
中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浮力也越大。
通过实验学生能用弹簧测 力计测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块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能运用浮 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沉 浮的现象。
原理;物体浸入水中体积
(排开的水量)越 大,受到浮力也越大。
实验存在的不足:
1、橡皮泥与容器底部接触不紧密, 很难固定。且橡皮泥拉起时容易让 水变浑浊,影响实验观察。
2、盛水装置很难选择,装置大了水位 上升不明显,读数难;装置小了橡皮泥 和小滑轮不好安装,操作难度大。

漂浮的物体翻转教案

漂浮的物体翻转教案

漂浮的物体翻转教案教案标题:漂浮的物体翻转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漂浮的物体在液体中的翻转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漂浮物体的翻转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漂浮物体的翻转原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漂浮物体的概念,例如:船在水中漂浮的原因。

2.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翻转的情况?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观察:1. 准备实验材料:一盆水,一块小木块。

2. 让学生观察小木块在水面上的漂浮情况,并描述其状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改变小木块的形状或者重量,会对翻转情况有什么影响?实验设计:1. 分组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形状或重量的物体在液体中的翻转情况。

2.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小木块、小塑料瓶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变量的控制,例如:只改变形状或重量,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4. 学生记录实验设计和预测结果。

实验操作与观察: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际观察结果。

2. 学生可以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实验过程,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回答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 学生可以制作图表或图像展示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展示。

扩展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液体的密度改变,会对漂浮物体的翻转情况有什么影响?2. 学生可以设计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不同密度液体对漂浮物体翻转的影响。

总结:1. 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漂浮物体翻转的原理和规律。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记录的准确性,评估他们对漂浮物体翻转原理的理解。

2.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与漂浮物体相关的现象或实验,例如:浮力、浮力平衡等。

2. 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潜水、潜艇等。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教研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教研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教研课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理念:1、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团队精神。

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判断物体的浮沉和计算浮力的大小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

3、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上网查找资料和交流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浮力的知识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演示用具:三支量筒、三支小试管、水槽、钩码、测力计学生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桔子、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请大家认真听。

(课件:文彦博树洞取球的动画)师:文彦博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因为水有浮力)好!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2024年【新课改】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浮力》

2024年【新课改】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浮力》

2024年【新课改】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改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浮力》。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力计算器、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塑料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浮力演示仪、浮力计算器、物体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一个小船在水中漂浮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船能在水中漂浮?从而引出浮力概念。

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定义,通过浮力演示仪展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讲解浮力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浮力。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计算浮力。

4. 知识拓展(1)介绍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形状、液体密度等。

(2)讲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浮力计算公式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浮力的概念。

(3)举例说明浮力的应用。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浮力=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重力加速度=1000kg/m³×0.5m³×9.8m/s²=4900N。

(3)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热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浮力大小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探究浮力大小实验改进与创新

探究浮力大小实验改进与创新
口 胡 世 月
江 苏省 苏州 市吴 中区长 桥 中学 2 1 5 1 2 8
摘 要 按 教 材提 供 的探 究 浮 力 大 小 实验 方案 开展 分 组 实验 , 在此基础上 , 让 学 生 分 析 该 实验 方 案 存 在 的 不 足 , 进 而 开 展 改
进与创新 , 设 计 出更 完 善 的 实 验 方 案 。 关 键 词 物 理 实验探 究 浮 力 大 小
位置。
过程 1 : 先用教材 提供 的实 验方 案 , 开展学 生分 组实验 , 让学生总结出该实验 方案存在 以下不 足 : ① 烧杯 突 出 的 嘴太 短 , 溢 出 的水 容 易 沿 杯 壁 下流 , 致使 溢 出 的水 不 能完 全进 入 小桶 内 , 增 大 了
实 验误 差 。
在一 线 教师 面前 不容 忽视 的课题 。
本 文是 北京 教 育 学院 “ 整 体 把 握 和 实 施 观 念
建 构的 化 学教 学研 究” 骨 干研修 工作 室 成果 。

感 谢北 京教 育 学院何 彩 霞老 师在课 题研 究和
本文 写作过 程 中的悉心 指导 ! 参 考文 献
图 1
教 学 的重点 应放 在 “ 探究 浮 力 大小 ” 的 实验 过 程 , 而非实 验 的结果 。对 于 这个 实 验 , ( 苏科 版 物 理 )
教 材给 出 了如 图 1 所示 的实验方 案 , 并建 议 : 条件
许可 时 , 应 尽可 能让 学生 开展 分组 实验 , 自主探究
相 同价 态物质 问 的转 化 属 于 非 氧化 还 原 反 应 , 不 同价态 物质 问 的转化属 于 氧化还 原 反应 。实 验探
3 王磊 .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 ( 高 中) [ M] . 北京 : 高 等 教 育

浮力4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4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4知识点归纳总结浮力的原理可以通过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

阿基米德原理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浮体的定理》中提出的一个物理定理,它规定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方向向上。

这一定理为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提供了基础。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ρVg,其中F为浮力大小,ρ为液体或气体的密度,V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浮力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分为四个方面对浮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浮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的体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即物体的体积越大,其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原理中的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的关系所决定的。

2、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即密度越大,浮力也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中得出。

3、重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也与重力的大小有关。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地点,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二、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物体将会浮起。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会处于悬浮状态。

3、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会下沉。

三、浮力的应用1、船只的浮力:船只在水中浮起的原理就是浮力的应用。

一艘船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从而能够支撑起更大的重量。

这就是为什么大型货轮或游轮可以在水中浮起的原因。

2、气球的浮力:气球中充满了轻气体,比如氢气或者氦气。

轻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气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飘在空中。

3、潜水艇的浮力控制:潜水艇通过控制其浮力大小来进行上浮或者下潜的操作。

当潜水艇需要上浮时,会释放一部分水从而减小其受到的浮力,从而上浮;当潜水艇需要下潜时,会吸入一部分水增加其受到的浮力,从而下潜。

四、浮力的实验1、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关系的实验:在实验室里可以用不同大小的物体来测量其所受的浮力大小,从而验证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020中考物理浮力原创或者改编题(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浮力原创或者改编题(含答案)

2020中考物理与浮力有关的原创或者改编题1.小曹冲称象所运用的智慧就是体现了物理科学方法。

如图所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象石头A.前后两次水面正对记号说明了前后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B.要推出“象重等于石头重”的结论,必须附上的关键推理依据是物体漂浮的条件即浮力等于重力C.曹冲称象用到了等效法D.曹冲称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答案:ABC2.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g=10N/kg,ρ=1.0×103kg/ m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石料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500NB.石料的体积是0.05 m3C.石料的密度是2.8×103kg/ m3D. 石料的重力是14000N答案:D3.如图是一厕所自动冲水装置,圆柱体浮筒A与阀门C通过杆B连接,浮筒A的质量为1kg,高为0.22m,B杆长为0.2m,阀门C的上表面积为25cm2,B和C的质量、厚度、体积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当A露出0.02m时,C恰好被A拉开,实现了自动冲水(g取10N/k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刚拉开阀门C时,C受到水的压强为4000Pa,B.刚拉开阀门C时,C受到水压力为10N;C.此刚拉开阀门C时,浮筒A受到的浮力为20N;D.浮筒A的密度为455kg/m3.答案:ABCD4.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g取l0N/k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分析图甲、乙、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B.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甲、丙、丁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C.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4N,圆柱体的体积是4×10﹣4m3.D.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答案:ACD5.如图所示,a、b 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 a、b 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浮力的转变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浮力的转变教学设计

4课《浮力的转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大体成立了“浮力是如何的力”和“浮力对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会产生影响”的熟悉基础之上,通过开展“浮力的转变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活动,进一步熟悉了解“浮力”,构建“浮力”概念的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物体下沉进程中测力计反映出的浮力转变,分析并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那个结论。

将学生引向“液体产生浮力”的熟悉方向,为成立更为科学的浮力概念打基础。

同时为后续探讨内容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前三课,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物体沉浮与力的关系的感性熟悉。

同时,对浮力和重力也已经成立了方向、大小等大体的概念。

可是对于浮力的产生仍然存在模糊熟悉,比如相当多的学生以为物体是不是空心,物体重量决定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他们的关注点没有聚焦到液体——水的上面。

另外,对于浮力之前的熟悉是相对静态的,概念化的。

浮力是一个可转变的力,浮力的转变受必然条件影响,学生有可能在前面的实验中有所感受,可是没有达到明确的熟悉。

因此,本节课将为学生打开一个新的熟悉浮力的窗口。

同时,也将使学生对浮力的研究从静态的,转为动态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⒊体会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进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难点: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五、教学预备分组材料:有刻度容器(1个)、烧杯(1个)、橡皮泥(50g)、木块(1块)、压拉式测力计(1台)、50g钩码(1个)、自制简易悬挂式天平。

六、教学进程:⒈出示实验记录:这是同窗们上节课的实验记录。

咱们发觉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

⒉学生演示⒊小结:咱们读数是在物体完全没入水中时进行的(在实验记录上注释:“完全浸入水中”)。

而且,三次的读数完全一样,你们有无注意到测力计的指针读数有转变?(引导问题:什么时刻出现转变?如何转变?)⒋各小组试一试,并观察: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的进程里,测力计指针发生的转变。

钓鱼技巧掌握正确的浮标调整方式

钓鱼技巧掌握正确的浮标调整方式

钓鱼技巧掌握正确的浮标调整方式钓鱼作为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吸引了无数人参与其中。

在钓鱼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浮标调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钓鱼的效果和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钓鱼技巧,帮助钓鱼爱好者正确地调整浮标,以期获得更好的钓鱼体验。

一、选择适合的浮标类型不同的钓鱼方式和鱼种,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浮标。

常见的浮标有漂母浮、插底浮和船钓浮等。

漂母浮适合于静水垂钓,插底浮适合于水流较快的情况,而船钓浮则适合于船钓活动。

选择适合的浮标类型是正确调整浮标的第一步。

二、浮标置于合适的位置浮标的位置直接影响到诱鱼的效果。

一般来说,钓鱼者可以根据水深和鱼的活动习惯来确定浮标的置放位置。

如果是静水钓鱼,建议将浮标置于水底偏上的位置,使饵料能够在水中悬浮,更容易吸引鱼儿注意。

而在水流较快的情况下,浮标应该置于水底偏下的位置,以保持鱼钩在水底附近,增加触发鱼儿觅食的机会。

三、调整浮标的浮力浮标的浮力大小直接决定了鱼钩的下沉深度。

调整浮标的浮力需要注意鱼的活动习性和当天的天气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鱼儿比较活跃,可以适当增加浮标的浮力,使饵料悬浮在水中,更容易吸引到鱼儿。

而如果鱼儿比较慵懒或是温度较低,适当减小浮标的浮力,将饵料置于水底附近,增加钓鱼的成功率。

四、根据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在钓鱼过程中,浮标的变化能够提供有关鱼儿活动状况的重要信息。

钓鱼者应经常观察浮标的移动和摆动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如果浮标频繁上下摆动,表明鱼儿较为活跃,此时可以适当增加饵料的数量或是调整浮标的浮力;而如果浮标长时间没有变化,可能表示鱼儿不太活跃,此时可以尝试减小饵料的数量或是调整浮标的位置。

及时根据浮标的变化作出调整,将会提高钓鱼的效果。

五、不同水域不同技巧钓鱼的水域也会对浮标的调整方式产生影响。

对于湖水、河流和大海等不同水域,钓鱼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在湖水中钓鱼时,通常较为平静,建议将浮标调整至较高位置,以便更好地吸引鱼儿的注意;而在河流中钓鱼时,水流较快,浮标应适当调低位置,保持饵料在水底附近,提高成功率。

一种AUV的浮力调节方法

一种AUV的浮力调节方法

一种AUV的浮力调节方法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是一种能够自主进行水下任务的无人潜水器。

浮力调节是AUV在水下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使AUV 在水下保持平衡,实现自由浮度控制以及深度调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浮力调节的AUV浮力控制方法。

一种常见的AUV浮力调节方法是利用球形用来储存压缩空气的浮力调节单元。

AUV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浮力调节单元中的空气容量,以控制AUV的浮力。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进行浮力平衡计算。

在进行浮力调节之前,需要先对AUV的浮力进行平衡计算。

浮力平衡计算包括计算AUV的重力和浮力的平衡关系,以及在不同深度下所需的浮力值。

通过浮力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浮力调节单元所需调整的空气容量范围。

第二步,调节浮力调节单元。

根据浮力平衡计算的结果,调节浮力调节单元中的空气容量。

通常,AUV会携带多个浮力调节单元,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浮力调节单元中的空气容量来实现浮力的调节。

在这一步,需要注意浮力调节单元的阀门状态,确保空气无法进入或泄漏出来。

第三步,进行浮力调节测试。

在调节完浮力调节单元后,需要进行浮力调节测试,以确保AUV的浮力调节效果。

测试可以通过在不同深度下观测AUV的浮力和下沉速度,以及通过传感器来监测AUV的姿态。

如果AUV的浮力不稳定或者无法保持稳定的水平姿态,可能需要重新调节浮力调节单元。

第四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调整。

根据浮力调节测试的结果,可以进行优化调整。

如果AUV在某一深度下浮力不足或者过剩,可以进一步调整浮力调节单元中的空气容量,以达到所需的浮力调节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浮力调节,如调节AUV的球astatic部分的浮力。

球astatic是AUV的一个部分,其中包含有浮力调节单元以及一些锂电池等设备。

可以通过添加或者移除浮力调节单元,调整AUV的球astatic部分的浮力,以达到浮力调节的目的。

《浮力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沪教版》

《浮力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沪教版》

《浮力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浮力的钻研》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浮力的观点、原理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作业内容:1. 理论进修:学生将进修浮力的基本观点、浮力原理、浮力的计算公式等相关知识,并了解浮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设计:学生将设计一个浮力实验,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并分析实验数据。

3. 实验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三、作业步骤:1.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浮力的观点和原理。

2. 学生设计浮力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浮力大小,并撰写实验报告。

5.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

四、作业评判:1. 实验设计:评判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完备性。

2. 数据分析:评判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性和逻辑性。

4. 实验结果:评判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结论的合理性。

五、作业时间:本次作业将在两周内完成,包括理论进修、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

六、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实验报告。

2. 学生需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 学生需认真对待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浮力的观点和原理,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修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浮力的方向小实验的设计

浮力的方向小实验的设计

浮力的方向小实验的设计
当学习浮力的方向时,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实验直观显示,学生虽能理解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但理解“总是竖直向的”就有一定的困难。

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
实验设计:巧用乒乓球化解浮力教学中的难点实验:将一条软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乒乓球上, 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去了底的可乐瓶口( 口用瓶塞塞好), 往可乐瓶中灌水, 乒乓球浮在水中, 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 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将可乐瓶倾斜, 系乒乓球的线仍然是竖直的, 说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竖直向上的。

向不同方向倾斜可乐瓶, 会看到线总是竖直的,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设计意图: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的开展不仅适应了新教材的课改理念, 也弥补了一些学校仪器的不足, 更将使学生学以致用, 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到实践中, 既巩固了知识, 又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效果: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调浮力翻转改编
题型一
为1.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
1
为13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
2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
B.液体的密度为0.8x103kg/m3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x103Pa
2如图所示,一实心正方体铝块浸没在密度为0.9×103kg/m3的油中,其质量为2.7kg,上表面与液面相平行,上、下表面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且2h1=h2=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g取10N/kg)()
A.铝块上表面处液体压强为900Pa
B.铝块受到浮力为9N
C.若使铝块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应使其在竖直方向还受到向上的力18N
D.若图中铝块处于悬浮状态,则铝为空心;且空心部分体积是总体积的1/3
3.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如图),计算可得出()
A.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0N
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94N
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化了6N
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
题型二
1下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

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

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资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2.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爱动脑筋的同学用水、圆柱形合金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按图中abcd顺序进行实验会导致测量浮力的大小测量结果偏小
B.从步骤a到步骤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
C.实验中合金块的密度为4g/cm3
D.利用上面图中实验器材和小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至少还需要用3次弹簧测力计
3.取一根长为15cm、内部横截面积为1cm2的直简塑料管,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后,称得它们的总质量为2g。

向管内倒入10g酒精,将它放入水中静置后,如图所示,观察
到橡皮膜恰好变平。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装有酒精的塑料管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1N
B.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大小为800Pa
C.管内液面比管外水面高2.5cm
D.将放入水中的塑料管继续向下压时,橡皮膜会向外凸
4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水平桌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将两只完全相同的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乙、丙烧杯中,待
密度计静止后,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B.密度计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C.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D.甲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力于小于乙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力
题型三
1、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将空的饮料罐慢慢向下按,我们发现向下按的力越来越大。

根据以上的实验过程,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A.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B.物体排开液体越多,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向下按的力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2.在“想想做做”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用橡皮泥进行“造船”比赛活动。

如图所示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块质量为70g,密度为2.5×103kg/m3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然后把图钉或者螺母,沙粒等当做“货物”装进去,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最后是洛基同学造的小船以装载了300g的“货物”获胜。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这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0.7N
B.洛基造的小船装载300g货物时受到的浮力最大
C.当把“货物”从小船取出时,小船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变小
D.用钢铁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就用到了这种“空心”的方法
3如图所示,将重为5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体积为400cm3
B.小球的密度为1.25g/Cm3
C.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1N
D.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5N
题型四
1.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托盘秤的盘子里,再把空的饮料罐缓缓按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
A.托盘秤的示数在增大
B.托盘秤的示数保持不变
C.烧杯底部对托盘的压力在减小
D.烧杯内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在増大
2如题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杯的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300cm3的长方体实心
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的厚度忽略
不计,杯内水没有溢出,g=10N/kg)。

则:
(1)物体A的密度是g/cm3,
(2)当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后,如图,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Pa。

(3).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N,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N,
(4)台秤的示数为N,此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强为
Pa.
3.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
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
的是()
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
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
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
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4.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盛水的烧杯,一个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块且
金属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

现将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刚离开水面的过程
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减小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
C、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拉力的功率增大
D、台秤的示数逐渐增大
5.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
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
溢出)。

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6.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 2,里面装有一定量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 出,示数是18N;
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 的中点C 处,示数是23N(不计物
体带出的水).g 取10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的质量是2.8kg;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 3;
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N;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面的压强减小
了260Pa
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7.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栓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
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 2,ρ铝=2.7g/cm 3,
g 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 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 38.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为2.5g/cm 3,体积为40cm 3的物体M 用一细绳提起,使物体M 的体积刚好有一半露出液面且保持静止时,磅砰示数为70g,如图甲所示。

接下来将物体M 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磅秤的示数将发生变化。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物体M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0.2N
B.两次台秤示数的变化等于物体M 两次所受浮力的变化
C.图乙中物体M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0.6N
D.图乙中磅秤的示数为150g 甲___________M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