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时 间 的 推 移 、 龄 的增 长 , 样 的 一代 人 渐 渐 成 为 社 会 的 中 坚 力 年 这 量 。 们 出 现 在 国家 建设 的各 个 领域 并 逐 渐 发挥 重 要 的 作 用 。 振 他 “
想 、政 治 和 品德 教 育 ” 《 国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德 育 大 纲 ( 行 ) , (中 试 》 19 9 5年 ) 如今 , 育 _ 涵盖 了对 学 生进 行 政 治 、 想 、 德 和心 。 德 T作 思 道
展 的一 个 代 名 词 。在 我 国 。0后 通 常被 代 指 国 家依 法 执 行 计 划 生 8 育 后 所 出生 的一 代 人 . 因为 没 有 兄 弟 姐妹 之 间 的爱 护 和 潜 在 竞 争 而 . 常 认 为 他 们 较 前 代 人 更 自我 膨 胀 , 自我 为 中心 。 由 于 8 通 更 O 后 所 经 历 的 特 殊 历 史 背 景 .他 们 在人 们 眼 中一 度 没 有 很 好 的 印 象 . 些 年 网络 等 媒体 上 到 处 是 “ 视 ”0后 的 现象 , 早 歧 8 如被 称 为 “ 最 没 责 任心 的一 代 ” “ 自私 的一 代 ” “ 叛 逆 的 一 代 ” 然 而 随 着 ,最 ,最 。
学 德 育 工作 的通 知 ) 9 8年 ) 后 又 提 出“ 育 即思 想政 治 和 品德 18 ; 德 教 育 ” 《 国教 育 改 革和 发 展 纲 要》 9 3年 ) 其 后 申明 “ 育 即思 (中 19 ; 德
1德育 主体 之新 :8 “ O后 ” 的教师 与“o后” 9 的学生
( )8 1 “ 0后 ” 的教 师 。 0后一 词 来 源 于社 会 学 家 们讨 论 社 会 发 8
而 作 为 承 担 重 要 教 育任 务 的大 学 ,须 更加 重视 德 育 工 作 , 注 意 到教 育 对 象 的 新 变 化 。 了解 这 部 分 教 育 对 象 的新 特 点 , 出有 做 针对 性 的引 导 , 改变 单 纯 的说 教 和 单一 的教 育 模 式 。 苏 霍姆 林 斯 基 说 过 :只 有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去 进 行 自我 教 育 的 教 育 才 是 真 正 的 “ 教 育 ” 而在 德 育 工 作 中发 现 学 生之 新 , 针 对性 的进 行 教 育 , 有

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国 家 , 能 抵 御 外 来 的 干 扰 和 破 坏 , 能击 败 外 来 敌 才 才 对 势 力 的制 裁 和 颠 覆 , 华 民 族 才 能 屹 立 于 世 界 民 中
族之林 。
2 加 强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是 应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 界 . 世

体 化 的 需 要 。 当 代 大 学 生 往 往 只 看 到 世 界 经 济 繁
维普资讯
育 视 野
新 时期 加 强 高校 德 育 工作 的 思考
崔 建 良 孙 秀 芳
( 北水 电学 院 邯郸 校区 , 华 河北 邯郸 062 ) 5 0 1
[ 要 ] 在中共中 公民 摘 央《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颁布之际, 作者针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对
来 才 能 在 世 界 国 际 组 织 、 际 机 构 中工 作 , 变 过 去 国 改
由外 国 人 包 揽 、 纵 这 些 组 织 的状 况 。 操
3 加 强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是 应 对 现 代 高 科 技 迅 速 发 . 展 的需 要 。攀 登 科 学 技 术 高 峰 , 十 分 艰 苦 、 贡 献 是 要 毕 生 精 力 的劳 动 。高 校 德 育 就 是 要 激 励 学 生 的 责 任
生 是 攀 登 科 学 文 化 高 峰 的 国 家 队 队 员 , 不 完 全 属 已 于 家庭 和 个 人 , 是 属 于 国 家 的 , 为 国家 的 利 益 而 而 要
努 力 学 习 , 而 不 舍 。面 临 强 大 的 西 方 文 化 思 潮 的 锲
攻 势 , 们 必 须 加 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力 度 和 有 效 性 。 我 高校 德 育 要 努 力 提 高 青 年 学 生 的 马 列 主 义 理 论 修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师德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校园贪污腐败、学术抄袭剽窃、教师品行败坏等现象的出现,迫切要求高校审视和加强师德建设。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师德建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高校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育和培养专业人才。

如何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提高教师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部分教师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道德滑坡,荒废教书育人的正业而到处谋求自己的私利等。

1.价值观念出现偏差缺乏理想信念,只盯着名利地位、个人的荣辱得失;放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的关系商品化。

2.敬业精神不强部分教师过分地看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热衷于第二职业,无心钻研教学。

3.道德品行不端缺乏求实的科学精神,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严重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育人观念淡薄,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加强自身道德建设认知不清、动力不足。

4.师表意识弱化有些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自由散漫,有的甚至随意旷课、调课;在学生面前仪表不整,举止不雅;治学不严,送“感情分”、“礼物分”,甚至有意泄露考题。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

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了部分教师的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是师德建设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重师能、轻师德,导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对广大教职工缺乏有效而必须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第一 、 德育是中华 民族全面复兴的基础 。 下个世 纪 , 中华 民族全面复兴 的世纪 , 是 民族 要复兴 , 必须 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 , 而教育是科技 的基础 , 德育又
是教育的首位 , 因此 , 从这 个意 义上说 , 德育是关系 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只有从这个基 点 上, 我们才能更加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 第二、 德育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的重 要 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 “

重视对青年学 生的德育 , 是马克思主义教 育的 基 本 思想 , 是我 们 党 的优 良传统 。 小 平 同志 曾指 也 邓
出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 “ 位 。《 ”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 出:必须重视 指 “ 德育, 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 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首 位。 因此 , 会主义高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德育首位 ” 社 的重要地位。 面向新的世纪 , 我们对此还应有更成熟
可 见 ,心 理 教 育是 人 格教 育 的基 础 。心 理 教育 一 定 “
德育工作是一项基础工 程 , 必须坚持服务 的原 则 。德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 从长远看 , 德育就要服 务于中华民族 的振兴 。德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
基础 , 也就是要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 进而服务于物 质文明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 。德育还是培养社会主
行机制 。
关键词 : 育; 德 科学文化教 育; 思想道德教 育 ;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德” 理想教育 ; “ ; 人格
教 育; 民主 法 制教 育 。
高等学校担 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双重任务 , 科学文化教育是本 , 思 想道德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 。江泽 民同志在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 “ 主义 , 必须着 力提高全 民族 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 文化 素质 ,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 的 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 。[面 向知识经济的新世纪 , ”1 高 校 既 要 加强 科 学文 化 教 育 , 时 更 要 加 强 思 想 道 同 德教育 , 两手都要抓 , 两手都要硬 。新世纪里高校如 何加强德育工作 , 迫切需要我们深入探索 。 正确认识德育的重要地位

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且 吃 不 了苦 、 不 了挫 折 , 当 遇 到 困难 不 受 每 是 选 择 放 弃 就是 向 父 母和 身边 的人 寻 求 帮
助 , 不 是 通 过 自身 的 努 力加 以克 服 。 也 而 这 心 理发 展 滞 后 ” 现 象 。 大 学 这 个 小 社 会 的 在 里 , 么 样 的 人 都 有 、 么样 的 事 都 可能 遇 什 什
也 就 造 成 了 他 们 沉 迷 于 网 络 与享 乐 。 且 作 并
() 络的 冲击。 3网 网德 缺 失 是 一 个 新 的
尤 就 社 个 了远大 的 目标 , 习 没 了动 力 , 学 生活 乏 味 , 这 与 人 交 往 、 业 焦 虑 、 交 恐 惧 、 人 情 感 词 汇 , 其 以 当代 大 学 生 表 现 的 最为 明显 , 和 强 迫 症 等 正成 为 困扰 当 代大 学 生 的 普 遍 很 多 大 学 生 在 网络 上 没 有 丝 毫 思 想 道 德 ,
问题 。
为 一个 当代 大学 生 , 对中 国共 产 党 的先 进 知 识 也 没 有深 刻 的 理 解 , 产 主 义 理 想 淡 化 , 共
口无 遮 拦 , 么 话 都 敢 说 , 么 事 都 敢 做 , 什 什
严 重 影 响 了当 代 大 学 生 的 形 象 。 且 网络 并
还 呈现 出信 仰 多 元 化 的趋 向 。 ( ) 值取 向功 利 化 , 乐 主 义 盛 行 。 2价 享 社
经 在 考场 上 做 过 弊 , 且 每 年 还 有 学 生 因 并 的 水 分 较 重 , 能 准 确 的 评 价 学 生 对 知 识 不
力。
的 很 不 成 熟 , 乏 道 德 意 识 和 自我 控 制 能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掌 握 扎 实 的 专 业 知 识 的 缺 ( ) 会 环 境 的 变 化 。 着 改 革 开 放 和 观 的关 键 阶 段 , 2社 随 此时 加 强 学生 的 思想 道 德 素

高等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及其思考

高等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及其思考

基本 原则的同时 , 应根据 国内 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 教育 的重要职责。要坚持 和巩 固马克思 段 的改进 。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 、
研究 出现的新问题 、 新情况 , 力求做到用富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 外形势 的变化发展 ,
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 用 有 时代特色的问题来 阐明基本观点 ,让课程 内容与时俱进 。要 如多媒体 、 网络教学等 , 坚持启发式、 探 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 20 年 中宣部联合教育部 又下发 了《 ”04 关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 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 策教 育的通知》 ,明确 了 讨式 的教学方式 , 把课堂讲解、 小组讨论 、 社会实践 、 参观调查等 “ 形势与政策教 育是 高等学校 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的重要 内容 。 多种形 式运用到教学 环节中 , 积极贴近学生 、 融进社会 , 这样才 形势与政策课 是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对学 能 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的生命力 。与此 同时 ,要充分重视学 是 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的主渠道 、 主阵地 , 每个学生 的必修课 生 的主观能动性 , 是 将德育认识实践履行 变为内心体验 , 从而将德
快 这 三 门课 程 的 构 建 , 以此 来提 高德 育 工作 实效 。
关键 词 : 高校 ; 育课 程 ; 设 德 建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 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大 “
中共 中央 、 国务院联合颁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反 映出来的知识 ” 。 基于以上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刻不容缓 。首
桦 (99 )女 , 17一 , 江苏海 门人 , 文学硕士 , 苏州科技学院助教 , 研究方 向: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

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
主义 事 业 的 建设 者 和 接 班 人 的阵 地 。 育 是培 养 社 会 主 义 德
接班 人 、 建设者 的重要保证 , 是高校坚 持社会 主义 办学方
述 三个方面 ,是 当前 加强和改 进高校 德育 工作 的基本原
则。


坚 持 育 人 为 本 : 大 学 生 的 身 心发 展 和 全 面 建 设 从
念, 使广大 学生树立为人 民服务是最高的价值追求 和道德
追 求的思想 ; 三是 党 的 观 念 , 广 大 学 生 懂 得 中 国 共 产 党 使 是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事 业 领 导 核 心 的 深 刻道 理 . 立 听 党 树 的话 , 党 走 的思 想 ; 跟 四是 社 会 主 义 观 念 , 广 大 学 生 懂 得 使
使 命 感 和 紧 迫 感
思想政治教育规 律 , 加强和改进 高校德 育。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作为 一种特 殊的实践活动 , 必然有其 自身 的规律 。因
此 , 强 和 改 进 高 校 德 育 , 须 遵 循 大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规 律 加 必 和 思 想政 治教 育 规律 。 先 , 循 大 学 生 成 长 成 才规 律 , 首 遵 为
维普资讯
坚 持 加 强 和 改 进 高 校 德 育

( 应学院 嘉
Hale Waihona Puke 伟 54 1) 10 5
广东梅州
[ 摘
要 ] 高等 学 校 必 须 坚持 育人 为本 、 育首 位 、 员 育人 , 人 才培 养 作 为 根 本 任 务 , 思 想政 治教 育 摆 在 各项 工作 的 首要 住 德 全 把 把
际 . 强 和 改 进 高校德 育 。我 们 要 从 确 保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后 加

强化高校教师德育职能的思考

强化高校教师德育职能的思考
对学 生的感情 , 对事业的热忱有着 巨大的感染力 。 有时教师结
合教学讲一句话或做一件事 , 比开一次思想教育会效果好。 远 教育理论 研究表 明 , 传授 知识 、 在 发展技 能的过程 中 , 进
行思想 政治教育 , 把德育和智育统一起来 , 是教育学 的一 条重 要规律 。 当注意到 , 应 在高校教 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德育 和智
学生心 目中 占有 特殊的地 位。苏霍姆林 斯基认 为 : 教师不仅 “ 是 自己学科的教员 , 而且是学生 的教 育者 , 生活的指 导者和道 德的引路人。 教 师不但在知识传授 、 ” 治学态度 、 培养能力等方 面直接影响学生 , 而且他们 的思想 品德 、 精神境界也对 学生产 生潜移 默化的影 响。实践证 明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表现 出来 的
任 务繁重 ,整天忙于上课 和科 研 ,无暇钻研教材 内在 的思想
育结合 起来 , 就是违 背教育 规律 , 其结果 既削弱 了德育 , 削 也 弱 了智育 , 其实质就是教 育工作的失策 , 是教师 的失职 。教 师 不仅是 知识 的传授者 ,更应该是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 。韩愈 的
“ 传道 、 业 、 ” 授 解惑 正是 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 。
定 高校都是在教学过程 中认真履行 德育职能 , 把德育和智育统一起来 不仅 是可能 的,
而且是必要 的有 效的 , 是广 大教师应尽 的责任 。 这既是教学 的 教育性所致 , 也是我 国高等学校培 养高素质人才所决定 的 。 高
试教育影 响较深 , 只注重 知识的传授 , 而忽视文化素质 和思 想 品德 的培 养 。因此 , 他们虽 然拥有丰富 的科学文 化知识 , 对 却 知识性 和思 想性 的统一认识不足 ,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 理 论水平不高 , 对认真履行教 师的德育职能重视程度 不够 , 甚至

浅议加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议加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迎接新挑战,解决新课题,新时期,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思路,使广大青年学生养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控制,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个人素质,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关于新时期加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国家要发展,改革是必须的;学校要发展,教育要进步,改革也是必须的。德育教育只有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打破传统的说教,积极探索新的,更加使用于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1、改革“两课”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把大学德育的要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充分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对各种社会热点、疑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时大学生又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渴望自己的见解可看法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关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学习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2、高校德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高校则是大学生“精英”云集的地方,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校德育教育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应当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不变颜色,才能保障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T 学生
好氛 围和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要 理论联系实 际 ,围绕学校 的改革发展稳定 ,密切结合教学、 科 研、 管理 、 服务等各项工作 , 定期分析师生员工 的思
想动态 , 注重 人文 关 怀 和心 理 疏导 , 分 别 不 同层 次 ,
\ 政一 学 生处一 生 管科 一 辅导 员 教 务处 一 教研 室 教 师
用, 努力 拓 展 新形 势 下 大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有 效 途径 , 形 成 全 员育 人 、 全 过 程育 人 、 全 方 位 育人 的 良
二、 高 校德 育 工作 的传统 模 式
下图是传统高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结构图:
党一 团 一 学 生 会 一 班 级
德育



次 ,但 有 的家 长 和考 生认 为 高 职仅 比职 高好 一 点 ,
淡漠 , 违纪事件时有发生 。第四, 事业观上“ 重索取 、
轻奉 趋 于
高考“ 落榜生” 才去读高职。第二 , 高职生 录取分数 落差大( 有部分 考生是 降分 录取 的、 有的甚 至是免
这种 直线 职 能 式 结 构 模 式 的长 处 在 于 组 织 集 权 重 于分 权 , 项 目执 行 的 效 率 较 高 ; 短 处 在 于 部 门
采取 多种方式 ,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 的针对性 、 时效
性 。’ 翻
之 间的交叉 沟通很少 , 信息 沟通 的成本很高 , 交 流
的时效 较 差 , 尤 其 不 利 于在 形 势 变化 加 剧 的情 况 下
对 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 目 标及就业前途产生怀疑 , 甚至认为学不学无所谓 。第二 , 社会观上 “ 重个人 、 轻集体” 。有的学生不愿接受集体 的约束 , 对集体活 动和公益劳动缺乏热情 , 缺少集体荣誉感 。第三 , 生

对地方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思考

对地方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思考

对地方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思考摘要: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受原管理模式的影响,符合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或还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地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摆正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二是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再认识,加强和改进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三是重视德育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领导和管理;四是推行德育工作全员化;五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形式;六是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七是学校德育工作要防止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加强措施;改进措施地方高职院校大多数为中专学校单独或合并升格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对象和学制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或“3+2制”和少数高中毕业生三年制。

由于受原体制的影响,符合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体制还未完全建立或还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德育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视,在新时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

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值得深思。

一、摆正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贯穿于一切学校工作之中。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曾多次下发文件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指导意见。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的专门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规划纲要》中工作方针、战略主题的要求。

高校大学生德育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德育的思考

面、 专业的学生指导, 因此设置专门的指导组织和专业的指导团队以适应学生发展的广阔需要势在必行。 通 过 专门的组织 , 专业 的团 队 , 实现培 养大学生道德 品质 的 目标 。 { ) 二 提高教 师的指 导意识 和责任 通过 严格执行 管理规 章制 度可 以迅 速解决学生 存在 的问题 , 种管理一 蹴而就 , 这 效果立 竿见影 。但很 多问题 , 别是学 生思想意 识 问题 , 时候 仅靠制度 约束 , 们不一 定能真正 理解其 中的道理 , 特 有 他 以至于不知 如 何去做 , 还有可 能继续犯 错 , 因此 , 需要 老师针对 出现 的问题 对大 学生进行语 重心长 的指导 , 从思想 上解
Ab t a t Mo a sr c : r lEdu a in i i e ste h u d b o r h n iey c n tu td i n y .Ex c y s e k c t n Un v riis s o l e c mp e e sv l o sr ce n ma y wa s o a t p a — l
关键 词 : 高校 ; 学生 ; 育 大 德
中图分类 号 : 6 1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8 7 (0 1 0 0 9 17 7 2 2 1 ) 3— 0 3—0 3
Re e to s o o a u a i n i i e ste l f c i n n M r lEd c to n Un v r i s i
t o d a t i e o u e n te pupo e o r le u a in.a d t e o c e t n n u nt l e v r n n o o h l c i t s f c s d o h r s fmo a d c to vi n h n t r ae a if e i n io me t fr l a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于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意 见 》 明确规 定 了学 校 教育 的科 学 观 念 : 学 校 教 育 , “
不高 , 至不 同程 度地存 在着 厌学 情绪 。因此 , 甚 必须
改进 和完善德 育理 论教 学 , 德育课 教学有 感染 力 、 使 吸引力 和说 服力 。 1 明确 德 育 目标 。 王仕 民认 为 : 德 育 目标 是 . “ 德 育活 动 的 出发 点 和归 宿 ” 3 。德 育 目标 是 否 符 _ J
要 坚持 育人 为本 , 育 为先 , 人才 培养作 为根 本任 德 把 务 , 思想 政 治教 育摆 在 首要 位 置 。 … 这是 德 育工 把 ” 作 取得 实效 的前提 。 1育 人为本 。首先 , 等学 校 的专业设 置 、 科 . 高 学
建 设 、 学层 次和 规模 、 资 队伍 建 设 、 理 等方 面 办 师 管
强 德 育 工 作 队 伍 建 设 , 极 拓 展 多 种 德 育 途 径 , 须 完 善 德 育 管 理 、反 馈 、保 障 考 评 机 制 ,开 创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的 新 积 必
[ 键 词 ]高校 德 育 ; 关 实效 性 ; 策 对 [ 图分 类 号 ]G 4 中 6 1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编 号 ]1 0 文 0 8—6 8 ( 01 1 2 5 2 0) 2—0 8 0 5—0 4
第2 2卷 第 l 2期 (0 0年 1 21 2月 )
山西 高等 学校 社会科 学学报
S C AL S I NC S J O I C E E OURN F U V S T E N S AL O NI ER I I S I HANXI
VO . 2 No. 2 12 1

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观引领

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观引领

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高校德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而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价值观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价值观引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价值观是我们评判社会行为优劣的标准,也是判断一个人人格的基本依据。

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价值观引领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高校对于学生的课堂教育、社团活动、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都应该推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其次,价值观引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

在高等教育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有很大部分是由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使得他们在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都能够合理把握自己的位置和选择。

同时,价值观引领也是高校内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标准,使得学生的行为都可以被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准则上,以避免不健康行为的发生。

最后,价值观引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推动力。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的成长必须与校园文化和价值观紧密相连,而高校德育工作是引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课堂教育、道德讲座和规范管理,还应该在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实践其内涵,以营造良好的学生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在推广价值观引领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

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往往是彼此相关的,因此对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依靠行为规范,更需要深刻的思想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思考

高校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思考

高校德育教育渗透途径的探析与思考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道德的要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贯穿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是高校的基本责任,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校教职员工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为己任,全方位、多渠道、创新性开展有效的德育渗透工作,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并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高校德育教育渗透途径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大学的使命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四书》之首的《大学》开宗明义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说明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培养学生光明的德行。

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要教学生怎样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

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要务,既要培养求知问真,追求卓越的技术型人才,也应成为培养修身悟道、引领社会文明发展的人才高地。

换言之,高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对于大众的文化自觉、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美丽中国的建设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人的思想是受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渐次形成的。

高等学校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高等学校德育的渗透性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线,发挥教学、管理、服务等多种载体的辅助功能,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渗透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

一、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德育的专职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学生从社会、历史和伦理学的角度去学习,激发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他们是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直接教育者、引导者。

他们除了会对大学生实施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要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去感染、影响和教化学生,同时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授课内容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更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例如,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方式,讨论的主题能够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让更多的同学课下思考,课上发言,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们的成长。

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茜. 力构 建高校和谐德 育体 系[. 续 余 努 7继 1
教 育研 究 ,06 ( ) 2 0 ,1 .
[ 杨 秀丽. 网络时代 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 教 育【. 3 】 论 『武汉理 1 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 工程版 )2 0 ,2 . ,0 2 ( )
二、 当代 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 3 德育教育主体单一 ’
高校 、 社会 、 家庭三方 对大学生 品德 教育均负有 不 可推卸的责任 , 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但是 当前 高 校 的德育工作 主要依靠高校 自身及其专 职德 育工作者 来承担 , 脱离社会 , 脱离家庭 , 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 存在学校教育 的价值准则与社会奉行 的实用主义 、 利益 至上等观念背道而驰 , 导致 大学生初涉社会之后 的价值 准则茫然 。 三、 改进 高校德 育教 育现状的对策 现 代大学生 的 自主 、 渴望平 等的意识都很 强 , 高校 的教育工作者对学 生的管理要始终坚 持 以“ ” 人 为本的 教育思想 , 始终坚持“ 民主 、 平等 ” 的管理方法 。 对道德的 教育不能硬性灌输 , 要晓之 以理 , 动之 以情 , 教师与学生 要相互沟通 , 达到道德 与情感相融合 。 充分运用广播 、 报刊 、 网络等渠道开展德育教育。 如 建立 具有鲜 明时代特 色的 、 明确指导 思想 的网站 , 正 来 确 引导大学生上 网行 为 ,充分发挥 学校德育 的育人 功 能; 通过多媒体教学 , 使德 育更直接 , 效果更明显 。从 而 使大学生 能 自觉地接受教育 , 提高思想认识 ; 使学校德 育摆脱 了过 去的单一形式 , 通过更便捷 、 实用 的方法 更 使德 育工作更有效 。
四 、 结 总
当代社会 正处于一个变革 的时代 , 改革开放 以来 , 由社会 变革而引发 的道德 观念 、 价值观念 的转变 , 刻 深 影响着各个时期 的大学生 。面对经济全球化 、 科技现代 化、 文化多样化 、 信息多元化的形式 , 社会对 当代高校德 育工作提 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 求。与此 同时 , 高校德育 所 面临的挑战也更为艰 巨。 需要 高校教育者透视变化 这 发展 的现实 , 把握历史 的脉络 , 总结经验 , 宽视野 , 拓 拓 展思路 。

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育 , 助 和 引 导 他 们 树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生 观 和 价 帮 人 值 观 , 立 坚 定 正 确 的政 治 方 向 , 定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树 坚
信 仰 , 高 他 们 的思 想 政 治 觉 悟 , 高 等 学 校一 切 工 提 是 作 的 出发 点 和 归 宿 , 是 由 高等 学 校 本 身 的 性 质 、 这 任 务 和 特 点 以及 学 生 的 思 想 道 德 现 状 所 决 定 的 。 高 等 学 校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的过 程 中 ,可 以通
营造 出和谐 、 定 的社会 环境 , 设有 中国特 色 的 稳 建
社 会 主义 伟 大 事 业 才 会 蓬 勃 发 展 。高 等 学 校 是 社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的 重要 基 地 , 负 着 为 社 会 主义 肩 现 代 化 建 设 培 养 “ 有 ”新 人 的 重 任 。 我 们 必 须 清 四

中 国分类号 :6 1 G 4
文 献标识 码 0 0 — 0 4 0 171515(0 2)5 0 9 — 3
《 民 道 德 建 设 实 施 纲 要 》的 颁 布 , 分 体 现 公 充
了 我 党 对 道 德 建 设 的 高 度 重 视 , 于 全 面 加 强 公 民 对 道 德建 设 , 一 步推 进 以德 治 国 , 应 社 会 主义现 进 适
学 校 不 是 孤 立 于社 会 而存 在 的 ,它 必 定 会 受 到 来 自
社 会 各 方 面 的影 响 , 方 面 , 一 改革 开 放 和社 会 主 义 现
希 望 ,是 新 世 纪 我 国 社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希 望 , 是 新 世 纪 我 国 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主 力 军 , 负 肩 着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 复兴 的历 史 使 命 , 们 的 素 质 他 尤 其 是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如何 , 接 关 系 到 国家 和 民族 直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基本思路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基本思路

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及基本思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高校教育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新形式,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法创新基本思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受到巨大的冲击。

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所接受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要求高校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了解社会变革方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1]。

一、大学生德育素质提升的途径(一)推进道德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作为德育体系的核心,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要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

同时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创新改革,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造、甘愿奉献,成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新人。

要不断推进德育手段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注意研究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工作。

创新高校德育方法,使德育工作增强吸引力和渗透力,开辟新领域,创建新阵地,积极打造网络阵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课堂,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新空间和新渠道[2]。

将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进行结合,更深层次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要摒弃德育工作靠课程的单一传授方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整合的德育系统,三方加强联系,优化德育过程。

(二)德育教育要进行文化渗透在培养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渗透,如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和哲学思维,努力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高等学校德育的困境
( ) 值观, 一 价 道德 观 的 多元 化增 加 了高校 德 育 难度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 , 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阶段 , 社会转型
导致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多元化 。 改革开放 以后 , 随着社会转型 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大一统的社会文化开始为多元 文化所取 同时并立。同时, 社会也变得更为宽容 , 允许选择 和拥有不同 的道德观 , 甚至并存 多种不同的道德观。 这种充分 自由和多元


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教育中主知倾向的影 响,过分注重 了认知能力在道德发展中 的作用 ,直接的道德教学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 的道德教育形
德育工作具有坚持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全面贯彻教
德育事实上成为道德知识传递 的过程 , 甚至成为教给学生 育方针的导 向作用, 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促进学生全 式 , 面发展的育人作用 。 近年来 , 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 有关道德知识或道德观念课 ,单方面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 只
高校现有的德育模式忽视教育本质的主体性 ,一味强调
教师的主导作用 , 而忽视 了学生道德实践的主体地位 , 学生在
教育过程 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失 去了建设 自身道德 的内
在热情和主动精神 , 失去 了学生 主体 道德知, 意, 情, 行的实践 过程 , 致使道德教育难 于转换成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 , 学生主 体性 的缺失是学校品德教育实效性差 的主要原因 ,在师生关 系中教师总是有意无 意地把 自我设定为他人 道德的设计者,
2 0 4 月 01 年
Apr201 . 0
文 艺 理 论
LI R A RY T H Eo RY TE
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陈牡 丹
( 中南民族 大学 公共管理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7 ) 3 04
摘 要 : 学生德育工作 一直都受到学校和社会 的关注, 高校 它是 高等 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 它对 大学生健康成
( ) 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 者的基本素质 二 提 对于德育教师来说, 应具备 良好 的思想道德素质 , 因在 原 于: 一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通过学生的“ 人格直
德育对于学生的价值追求具有引导作用 ,即推动学生品 德发展 ,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的功能 , 个体的品德结构包括道德 认识, 道德情感 , 意志, 道德 道德行 为习惯 等因素。学生 的品德 发展是这些因素综 合作用 , 共同发展 的结果。然而 , 由于道德
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 ; 如何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 , 基本 路线 、 基本 纲领教育 , I 弓 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 的世 界观 、 人生 观和价值观 , 培养 良好的道德 品质 ;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 自力更 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如何指导学生在观 念、 知识 、 能力 、 心理素质 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 , 等等。所有 这些都表明 , 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非常必要 的。
化 的选择往往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 困惑 , 充满 矛盾, 这
种状况大大增加 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
( ) 育 内容 脱 离实 际 二 德
高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改变德育理念滞后的现状 。面对社 会风气蜕变 、 价值取向扭 曲 、 秀民族道 德传统的丧失 、 优 道德 滑坡等社会深层 次问题 ; 面对高等学校学生道德 信念灰 色, 道
绩 。但是, 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提 出, 如何坚持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三 个 代 表 ” 要 思 邓 “ 重
会导致言行不一和普遍 的虚假 ,不仅不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 道德认识 , 而且使学生的道德情感 , 道德意志 , 道德信念 , 道德 行为等 的培养也成为空谈 , 自然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功效 。 ( ) 四 德育主体的迷失
由于内容陈 旧, 脱离实际 , 而不能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元 的价值现实 , 难以回答学生道德价值 的冲突问题 , 不能教给学
生 正确 处 理 市场 经 济 情 况 下 的 各 种 复 杂 的人 际 利 益 关 系 等学校德育研究显得不足 、 我 信
息相对 封闭, 许多新信息 、 新动 态 、 新趋 势难以纳入教学 过程 之 中, 形成德育工作低效 、 无力 、 目和缺乏科学指导 的局面 。 盲 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 德育工作 ,把建设现代化社会文化价
仲裁者 , 从而以道德 的优越者, 高位者 的姿态把 自己的理想的
道德图景理直气壮地加之他人 ,与此相应德育的方式是一种
的。
代, 道德观呈现出多元化 。传统的道德观 , 市场经济的道德观 控制性说服。这种道德教育 ,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 至负效果
三、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 ) 一 高校 德 育 工作 首先 要 更 新观 念
值观念 、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作为高等学生德育工作 的重要内
容,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师生头脑 , 加强思想 与观念教育。 因此 , 我 国高等学校要建立与时俱进 的新理念,保证 德育理论 的先
进性。
学生不知道德育课能给他什 么,他真正想 要的能否在课堂上
得到。 ( ) 育智 育 化倾 向 三 德
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 的道德智 慧和能力。目前 , 高校道德教育课堂上,德育 的内容 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 丑恶现象 , 只呈现给学生美好, 良, 真实的一面 , 堂上的 善 非 课
内容 对 于 现 实 生活 中 的人 际 困 扰 , 德 冲突 没 有 多 大 的帮 助 , 道
长和 学校工作具有 导向、 保证 的作 用, 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进社会全 面进步具有重要 意义。 促
本文通过对 当前高等学校 学生德育工作 必要性和 困境分析, 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 。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育工作 ; 德 必要性 ; 新思路
中图分类 号 : 4 — 1 . G 0 0 29 文 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5 5 1 《0 00 — 0 4 0 A 1 0 — 3 22 1 )7 0 8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