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护理试题答案
胆道系统护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胆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分泌胆汁B. 储存胆汁C. 排泄胆汁D. 吸收胆汁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胆石形成的原因?A. 胆固醇过高B. 胆汁成分异常C. 胆囊功能减退D. 饮食习惯健康答案:D3. 胆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 链球菌D. 寄生虫答案:B4. 胆道系统疾病患者护理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 鼓励患者多饮水B. 给予低脂肪饮食C. 限制患者活动D. 定期更换卧位答案:C5. 胆道系统疾病术后护理中,护士应特别注意()。
A.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B. 防止术后出血C. 监测生命体征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胆囊炎患者应严格禁食。
()答案:错误2. 胆道系统疾病患者术前不需要特殊准备。
()答案:正确3. 胆道蛔虫症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答案:正确4. 胆道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
()答案:正确5. 胆石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溶解胆石。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胆道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胆道系统主要包括肝脏内的肝管、肝外的胆总管、胆囊和胆囊管。
肝脏产生胆汁,通过肝管流入胆囊储存,需要时再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2. 描述胆道系统疾病患者术前的护理措施。
答:术前护理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解释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空腹和清洁肠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3. 阐述胆道系统疾病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答: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预防感染,管理疼痛,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以及提供合适的饮食指导。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入院,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体温38.5℃,白细胞计数升高。
问题:1. 针对该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和脉搏,提供适当的降温措施;观察和记录呕吐情况,避免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提供清淡、低脂肪的饮食,避免刺激胆囊收缩;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胆道系统影像学
胆道系统影像学
胆系主要疾病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主要为胆固醇 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 本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男女之比约为 1:3。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性别差异减少。
一、临床表现
有症状型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1)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 (2)胆绞痛是其典型表现
肝门胆管癌-MRI
肝门胆管癌-MRCP
血管造影
直接征象:浸润型一般为少血供,结节型 和息肉型可以为富血供,可见肿瘤染色。 一般无增粗的肿瘤血管 间接征象:胆管癌侵袭相应部位的血管管 壁,改变依次出现在相邻部位的静脉、门 静脉和动脉,血管造影出现管壁不规则、 狭窄以至闭塞的改变
CT扫描
CT可以发现肝内肿块影、肝内胆管 扩张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优点:图像质量高,扫描速度快,解 剖细节显示清晰,三维重建 局限性
– 通常不能确定胆管癌的范围 – 对于病变侵袭胆管的范围显示不如直接
造影或MRCP直观、全面
增强扫描可显示肝门部胆管癌对门脉 及动脉的侵袭
肝门部胆管癌的综合影像学诊断
MPR多维多角度重建
临床表现
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脂 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右上腹部和肩 背部隐痛,但较少有畏寒、高热和黄疸。 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和不适感, Murphy征可呈阳性。
CT/MR:
– 胆囊缩小 – 胆囊壁增厚、钙化 –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胆囊钙化:
(钙化性胆囊炎、瓷胆囊、瓷器样胆囊)
CT:
– 胆囊壁增厚 – 内壁强化 – 周围水肿、积液 – 常见结石 – 其他:积气、穿孔、肝脓肿
MR:
胆道系统
人体每日由肝细胞、肝管分泌胆汁共约800~1200毫升,其主要包括胆汁酸(盐)、胆固醇、胆色素和磷脂等。胆汁的分泌受神经、体液、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则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则减少。体液因素中,某些胃肠道激素如促胰液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可促进胆汁分泌;生长抑制素、胰多肽等则抑制胆汁的分泌。某些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胰岛素、硫酸镁可促进胆汁分泌;而雌激素等则抑制胆汁分泌。
Hale Waihona Puke 胆汁生成后,经胆道流入胆囊和十二指肠。胆总管括约肌的活动是影响胆汁流动的重要因素。括约肌强烈收缩时,胆总管的开口关闭,胆汁就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而胆道内压力升高,促进胆汁流入胆囊;与此相反,括约肌舒张,胆总管的出口开放,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胆道内压下降。
胆汁分泌是持续进行的,而胆汁的排放却是随周期进食而断续进行。而消化期间,胆管括约肌松弛,约有一半的胆汁进入胆囊,另一半流入十二指肠对脂肪进行消化,帮助脂肪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消化期间,胆囊平滑肌松弛,胆管括约肌收缩,胆总管的出口关闭,分泌的胆汁就流入胆囊中贮存。据研究,胆囊每日能贮存400~600毫升胆汁,并使胆汁浓缩5~10倍。胆囊炎时,会使浓缩功能减低,并可分泌多量的钙盐,导致胆囊结石形成
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生理学胆囊三角是胆囊与胆道结构的重要解剖区域,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对胆囊三角的名词解释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生理学知识。
1. 胆囊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方的囊状器官,是胆汁的贮存器。
其主要功能是贮存由肝脏产生的胆汁,当食物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会通过胆囊管将胆汁释放到肠道中,以帮助消化与吸收脂肪。
2. 胆道系统胆道系统由胆囊、胆囊管、肝内外胆管等组成。
胆囊管是将胆囊与十二指肠相连接的管道,它起着胆汁传输的作用。
肝内外胆管将胆汁从肝脏中产生、贮存和排出,经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中。
胆囊三角是胆囊与肝内胆管、胆囊管的交接处,它在胆汁排出和胆结石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具体解释如下:胆囊三角是指胆囊底部与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交会处,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在胆囊三角中存在着胆囊管的开口和肝内胆管的开口,这些开口在胆汁排出和胆结石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胆汁排出中,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胆囊管会收缩,从而使胆汁通过胆囊三角的胆囊管开口进入十二指肠。
这一过程是胆汁排放的关键环节,只有胆囊三角正常通畅,胆汁才能流畅地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起到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的作用。
然而,胆囊三角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部位。
当胆囊三角发生痉挛或有胆汁淤积时,胆结石易于在此形成。
胆结石的形成可能导致胆囊炎症以及其他胆道系统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胆道梗阻。
因此,胆囊三角的正常功能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以及胆道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胆囊三角是指胆囊底部与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交接处,它在胆汁排出和胆结石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正常的胆囊三角功能对于维持胆汁排放、消化脂肪以及预防胆结石等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因此,对胆囊三角的解剖和生理学的深入了解对于认识和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胆道系统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之胆道系统一、概述肝外胆道系统是指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这些管道与肝内胆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
胆囊管比胆囊颈稍细,长约3~4cm,直径0.2~0.3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其左侧的肝总管汇合,延续为胆总管。
胆囊内面被有黏膜,其中底和体部的黏膜呈蜂窝状,而衬于颈和管部分的黏膜呈螺旋状突入腔内,形成螺旋襞。
螺旋襞可控制胆汁的流入和流出。
有时较大的结石,也常由于螺旋襞的阻碍而嵌顿于此。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Calot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三、肝管与肝总管肝左、右管分别由左、右半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渐汇合而成,出肝门后即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长约3cm,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并在韧带内与胆囊管以锐角结合成胆总管。
四、胆总管胆总管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的长度取决于两者汇合部位的高低,一般长约4~8cm,直径0.6~0.8cm,若超过1.0cm,可视为病理状态。
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或称Vater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少数情况,胆总管未与胰管汇合而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腔。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此外,在胆总管末段及胰管末段周围亦有少量平滑肌包绕。
以上三部分括约肌统称为Oddi括约肌。
Oddi括约肌平时保持收缩状态,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
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胆总管与胰管的开口类型:①胆总管与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道系统解剖
胆道系统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外胆管、胆囊和胆总管末端及Oddi括约肌,起始于肝内毛细胆管,终止于十二指肠乳头。
左、右肝管和肝总管左、右肝管为一级分支,左内、外叶,右前、后叶胆管为二级分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分支。
左肝管较细长(2~4cm),右肝管略为短粗(1~3cm)。
左、右肝管出肝门后在肝门部会合形成肝总管(长2~4cm,直径0.4~0.6cm),其下端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囊管长约3cm,粗约0.3cm。
胆囊管大多呈锐角开口于胆总管之右侧,但常有变异,可开口于肝总管前方和后方或左侧壁;甚至于与肝总管并行向下开口于十二指肠后段或直接单独开口在十二指肠;胆囊管也可很短或缺如。
胆囊管内的粘膜有5~7个螺旋状的皱襞,称为Heister 瓣,有节制胆汁出入的功能,可使胆汁贮藏在胆囊内被浓缩,胆囊不至于胀满或过于萎缩。
胆总管长7~9cm,直径0.6~0.8cm,当胆总管下端有阻塞现象时,其直径可有明显的扩张,慢性炎症者偶尔也可变得异常狭窄。
胆总管在解剖上可以分为四段:1.十二指肠上段起自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止于十二指肠上缘。
其后方为门静脉,左侧是肝固有动脉。
2.十二指肠后段紧贴十二指肠球部的后面下行。
其后方为腔静脉,左侧为门静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3.胰腺段起自十二指肠球部下缘,止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
此段胆总管在2/3的人体中是贯穿在胰腺头部的组织中通过,另1/3则在胰头部后面的沟内下行。
4.十二指肠壁内段–是胆总管在肠壁内斜行向下的部分,长约2cm,其中部扩大称为乏特(Vater)壶腹,出口处的括约肌称为奥狄(Oddi)括约肌。
Oddi括约肌是调节胆、胰管开放及内压的总括约肌。
出口处直径约0.6cm,周围粘膜隆起呈乳头状,称为乏特(Vater)乳头,距幽门约10cm。
约70%~85%的胆总管壶腹部是与胰管汇合在一起,共同出口入肠管。
但15%~30%主胰管单独注入十二指肠。
控制胆、胰管开放及其内压的括约肌可分三部分:①胆总管括约肌,为胆总管穿过十二肠壁的部分,有时向十二指肠外还延伸2mm。
胆道系统分级
胆道系统分级
摘要:
一、胆道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1.胆道系统的定义
2.胆道系统的组成
二、胆道系统的分级
1.胆囊
2.肝内胆管
3.肝外胆管
三、各级胆道系统的主要功能
1.胆囊的功能
2.肝内胆管的功能
3.肝外胆管的功能
四、胆道系统分级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1.胆囊疾病的诊断
2.肝内胆管疾病的诊断
3.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
正文:
胆道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它负责对胆汁的产生、储存和排泄。
根据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可以将其分为胆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三个级别。
首先,胆囊是胆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胆汁的储存。
胆囊呈囊状,位于肝脏下方,与肝脏的胆管相连。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在进食后储存胆汁,以备在消化过程中需要时排放。
其次,肝内胆管是胆道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胆汁的产生和排泄。
肝内胆管分为两个部分:肝细胞性胆管和肝内胆管。
肝细胞性胆管负责胆汁的产生,而肝内胆管则负责胆汁的排泄。
胆汁由肝细胞产生,经过肝内胆管进入肝外胆管。
最后,肝外胆管是胆道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它负责胆汁的排泄。
肝外胆管分为胆总管和胆囊管两部分,它们将胆汁输送到胆囊或肠道,以帮助消化。
胆道系统的分级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胆囊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查胆囊的状况来进行;肝内胆管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查肝内胆管的状况来进行;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查胆总管和胆囊管的状况来进行。
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一)胆道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外胆管、胆囊及奥迪(Oddi)括约肌等部分。
肝内肝管起始于肝内毛细血管,其末端与胰腺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其外有Oddi括约肌围绕。
肝总管与胆囊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7~9em,胆总管直径0.6~0.8era,大于1cm为病理性。
肝管是接受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送人胆囊。
胆囊为梨形囊性器官,其功能为储存、浓缩与输送胆汁。
(二)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1.胆汁分泌成分和功能成人每天由肝细胞、胆管分泌胆汁约800~1200ml。
胆汁中97%是水分,其他成分是胆汁酸、胆盐、胆固醇、磷脂酰胆碱(卵磷脂)、胆色素、脂肪酸、氨基酸、酶类、无机盐、刺激因子等,胆汁呈中性或弱碱性。
2.胆汁的生理功能(1)乳化脂肪,胆盐随胆汁进入肠道后与食物中的脂肪结合使之形成能溶于水的脂肪微粒而被肠粘膜吸收,并能刺激胰脂肪酶的分泌和激活,水解脂类,促使脂肪、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2)胆盐有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的作用。
(3)刺激肠蠕动。
(4)中和胃酸。
3.胆汁分泌的调节(1)胆汁分泌的调节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2)促胰液素、促胃液素、胰高血糖素、肠血管活性肽可促进胆汁分泌,促胰液素促进作用最强。
(3)生长抑素、胰多肽等抑制胆汁分泌。
(4)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可促进促胰液素和促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三)胆囊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Oddi括约肌压力高于胆囊内压力,胆汁只能储存在胆囊内,当进食时,Oddi括约肌松弛,胆汁排人十二指肠。
胆囊的功能有:1.浓缩胆汁24小时胆囊可接受500ml胆汁,胆囊容积40~60ml,胆囊粘膜可吸收胆汁中的水、钠、氯,使胆汁浓缩5~10倍,胆囊中的胆汁胆盐、胆色素、胆固醇浓度高于肝胆汁5~10倍。
2.排出胆汁胆汁的分泌是持续性的,胆汁的排出随进食而间断性排出,排出量与进食量和内容有关,一般可剩余15%。
胆结石(胆石症)
胆石症(胆结石)一、什么叫胆道系统?(一)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胆道就像一棵树,树干状的胆管构成肝外胆道,树枝样分布在肝内的胆管构成肝内胆管,胆囊像个大梨长在树干上。
胆囊是一梨状的肌膜袋,长约4~12厘米,宽约3~5厘米,容积约40~60毫升,内压约为2.94Kpa(30cmH2O)。
医学上将左、右肝管结合部以上称为肝内胆道系统,它是由肝内毛细胆管汇集成区域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左右肝管。
由左右肝管结合部一下组成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以及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区形成的胆总管。
胆总管下段通向十二指肠,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处。
十二指肠乳头处也是胆总管和胰腺管的共同开口,进餐后乳头肌处括约肌舒张,胆汁和胰液便可顺利排入肠道。
(二)胆囊和胆汁的功能1、胆囊主要有两大功能:1)储存和浓缩胆汁:储存胆汁是胆囊的主要功能,它就像“水库”一样,空腹时,胆囊舒张,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壁吸收所储存胆汁中的胆汁分泌与排泄水分和氯化物,可使胆汁浓缩6~10倍。
2)排泄胆汁:胆囊中储存这大量的胆汁,在进食3~5分钟后,由于食物刺激小肠产生一种叫做胆囊收缩素的激素,而产生较强的胆囊排空作用,在胆囊和oddi括约肌的相互协调作用下,胆囊便会排泄胆汁。
另外,胆囊每天分泌20毫升的粘液,以起到润滑和保护胆囊粘膜的作用。
2、胆汁在体内的作用:胆道内流动的胆汁主要成分为97%的水,其余3%包括胆盐、胆固醇、少量脂肪、胆红素及卵磷脂的等。
其作用有:1)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胆盐可将我们吃进的大块脂肪分解成较小的、易消化的脂肪球,而且可以和脂肪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微粒,促进脂肪吸收。
此外,胆盐可以激活胰脂肪酶,加速胰脂肪酶的分解。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肠道缺乏胆汁时就会导致体内这一类维生素缺乏)。
3)胆汁可促进铁和钙在肠道的吸收,有助于预防胆汁缺乏性贫血。
4)维持胆汁酸和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例,使胆汁成分处于溶解状态,可防止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胆道系统的总结
胆道系统的总结1. 胆道系统的概述胆道系统是指由肝脏、胆囊和胆管所组成的一系列器官和管道,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胆总管等组成部分。
2. 肝内胆管肝内胆管是指位于肝脏内部,与肝细胞相连的一系列细小的管道,其作用是将肝脏合成的胆汁收集起来并传输至肝外胆管。
肝内胆管的汇合形成肝总管。
3. 肝外胆管肝外胆管是指从肝脏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管道,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为左肝管和右肝管。
它们汇合形成胆总管,将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
4. 胆囊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表面的囊状器官,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内膜有许多微绒毛状的皱褶,可以增加其表面积,帮助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会收缩,将浓缩的胆汁释放至胆总管,进而进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和吸收脂肪。
5. 胆总管胆总管是肝外胆管和胆囊输送胆汁的主要通道,其直径通常约为6-8mm。
在十二指肠附近,胆总管与胰腺的胰管汇合,形成壶腹部,最终与十二指肠开口相连。
通过胆总管,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与胰液混合,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6.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汁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黄绿色液体,其中含有胆色素、胆酸、胆固醇、溶解脂肪的酶等物质。
胆汁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然后通过胆管输送至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
当食物摄入后,胆囊收缩排出浓缩的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胆汁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肠道内的细菌感染。
胆汁中的胆酸可以促进脂肪的乳化作用,使其更易于被脂肪酶消化并被小肠吸收。
7. 与胆道系统相关的疾病胆道系统可能会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常见的疾病包括:•胆结石: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结石,可能引起胆绞痛、黄疸等症状。
•胆囊炎:胆囊发炎,常见症状为右上腹痛、发热等。
•胆管炎:胆管发炎,常见症状为黄疸、腹痛等。
•胆管扩张:胆管的狭窄或堵塞导致胆管扩张,可能引起黄疸、腹痛等。
医学影像学胆及胆系
胆系结石症(图)
肝内胆管结石
胆系结石症(图)
胆囊石合并胆总管石
MRI:
结石在T1WI,T2WI均为无信号或低信号灶, 在T2WI高信号的胆囊内见低信号充盈缺损,
MRCP可观察到结石部位大小,形态数目, 及胆管扩张程度; “倒杯口”状充盈缺损为 胆总管结石典型表现
胆系结石症(图)
MRI:T1WI和T2WI均呈低或无信号
▲ 急性坏疽性:胆囊内充满脓液,胆囊壁缺 血、坏死,易穿孔
【影像学表现】
X线 急性胆囊炎X线平片多数阴性 CT
◆ 胆囊增大,直径大于5cm ◆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3mm ◆ 增厚的胆囊壁常呈分层增强,内层强化明
显,外层无强化为胆囊周围水肿层; ◆ 胆囊周围可有液体渗出 ◆ 胆囊坏死、穿孔,可见胆囊壁连续性中断;
代,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钙化;常与结石并 存.
【影像学表现】
X线 同时存在的阳性结石和少数胆
CT和MRI ◆ 胆囊壁均匀或不均匀性增厚(>3mm)是主要 表现 ◆ 胆囊壁的钙化是典型表现 ◆ 胆囊萎缩致胆囊缩小 ◆ 胆囊积水致胆囊增大
增强检查 增厚的胆囊壁出现均匀强化. 合并 胆囊结石;囊壁钙化
MRI
◆ 局部扩张的肝外胆管呈类圆形或梭形T1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图)
(二)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临床与病理】 ◆ 先天性染色体缺陷 ◆ 单纯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胆管炎和结石,无
肝硬化 ◆ 部分合并小胆管增生纤维化致肝硬化和门脉
高压,可恶变
★ 【影像学表现】
X线
至胆总管中段的肿瘤 –下段胆管癌:为胆总管下段、胰腺段和十
二指肠壁内段的肿瘤 –上段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50%
胆道系统的解剖 (3)
胆道系统的解剖
胆道系统指的是胆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的结构。
它起
到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1. 胆囊(Gallbladder):位于肝右叶的下表面,形状像梨,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囊与肝内胆管通过胆囊管
相连。
2. 肝内胆管(Intrahepatic bile ducts):这些管道位于肝脏内部,将肝细胞产生的胆汁从肝脏输送到肝外胆管。
肝
内胆管最终汇集成肝总管。
3. 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该管道是肝内胆管的汇集部分,由肝内胆管和肝囊管的结合组成。
4. 肝囊管(Cystic duct):肝囊管是连接胆囊和肝总管的管道,它负责将储存在胆囊中的胆汁输送到肝总管。
5. 肝外胆管(Extrahepatic bile ducts):肝总管与胰腺的胰管在胰头处相遇,形成主胆管。
主胆管经过胆囊下方的壁射孔时,将胆汁进一步输送到十二指肠。
6. 十二指肠(Duodenum):主胆管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的Vater乳头。
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独特而复杂,其中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工作以完成胆汁的储存、浓缩和排泄。
胆道系统解剖与生理特点
胆道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怎样?(1)胆道: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管起始于肝脏汇管区的胆小管,它们相互汇合,逐渐形成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图8-1)。
(1)胆囊:通常位于右锁骨中线和第九肋软骨交叉处,借结缔组织连接,附着于肝脏的胆囊窝内,长7-9CM,宽2.5-3.5cm,容量约35-40ml,可分为底、体和颈三部。
底部突出在肝脏下缘,通常指向前下方,贴近十二指肠和横结肠,与前腹壁相连接。
体部呈漏斗状,紧贴在肝脏的胆囊窝内。
颈部在胆囊窝的最深处,常呈s状弯曲,与胆囊管相接处有一囊状凸出,称为哈德门氏袋,通常胆囊结石多藏在于此。
胆囊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均有较大的变异,并且与胆囊内胆汁充盈情况和体位的改变有关。
(2)胆管:肝内胆管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组成。
左肝管平均长1.6cm,右肝管平均长0.8cm。
左、右肝管直径为2毫M,肝内胆管在肝脏内呈树枝状分布,与相应门静脉伴行。
肝外胆管分为以下几部分:•肝总管在门静脉右支起始部之前上方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长3-4cm,直径0.4-0.6cm。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其左为肝动脉,左后方为门静脉。
•胆囊管由胆囊颈向左后下延续而成,长2.5-4cm直径0.2-0.3cm.胆囊管内的粘膜有螺旋式粘膜皱壁有节制胆汁的出入功能。
•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7-9cm,直径o.6-0.8cm,管壁内含大量的弹力纤维,有一定的舒缩能力,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位于门静脉之前,肝动脉之右侧,下段位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和胰腺头部之后,约2/3的人贯穿胰腺头部,其余1/3在胰腺头部后面的沟内,末端到达十二指肠第二段的后内侧,在肠壁内扩大形成胆道口进入肠腔。
约70%胆总管壶腹部和胰管互相汇合,构成同一出口,出口处有括约肌围绕,谓之胆道口括约肌,出口的口径约0.9cm.166.B超胆道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1)胆道感染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胆囊积液)。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一、胆道系统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了肝内胆管和肝外胆道两大部分,肝内胆管包括毛细胆管、终末小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左右管;肝外胆道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壶腹部。
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发生、发展是一复杂过程,所以带来许多解剖上的畸形。
从肝内的胆小管开始,最终到胆总管末端的十二指肠乳头,成为一条主要功能为输送肝胆汁的管道,但它并非仅仅是一条输送管道,胆管上皮细胞一一胆管细胞虽仅占肝脏细胞总量的3%〜5%,但它却制造出每日排出胆汁的40%o应当重新审视胆道系统的功能,它对胆汁的生成、调节与胆汁酸的相互作用、内分泌、旁分泌和免疫作用均十分重要。
需加深对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病理学认识,并据此改变对胆道疾病的诊治概念。
(一)胆道系统胚胎学和常见先天性畸形胆道系统和肝脏均自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4周时,前肠末端的腹侧上皮增生,并突出形成一憩室样囊状突起,称肝憩室,这是肝、胆囊和胆管的共同胚胎原基,后来生长延伸进入原始横膈内,下端扩大分为头尾两支。
头支较尾支大,后发育为肝实质、肝内胆管和肝管;尾支开始为实心的细胞索,最早形成胆总管,胆囊管次之,最后出现胆囊,胆囊在第8周时才形成囊腔。
胆总管开始是开口于十二指肠腹侧壁,但十二指肠转位和右侧壁发育快于左侧壁,胆总管开口就渐向十二指肠内背侧移位,最终与胰腺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不全或重建受阻,即可发生各种先天性畸形疾病。
1胆管闭锁正常情况下,肝内、外胆管有一个管腔暂时闭合和重新管腔化的过程,如管腔化重建受阻,就可能发生肝内或肝外胆管闭锁,肝外闭锁较多见。
2.胆总管囊肿这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胆总管与胰腺管交汇处的连接异常,致使胰液反流至胆总管,破坏其上皮而产生各种形状的囊肿。
其他如胆总管管壁薄弱和管内压力增加也可致病。
3.胆囊先天性畸形①胆囊憩室:可发生在颈体和底部;②胆囊管异常:如胆囊管缺如、异常开口、走行异常等;③双胆囊:同时有两条胆囊管,分别开口于胆总管;④胆囊缺如:可无胆囊、无胆囊管或实体胆囊等。
胆囊和胆道系统解剖课件
对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可能 需要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
石等手术。
内镜治疗
对于胆道结石,可采用内镜下取石 术,如ERCP取石。
放射介入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可 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支架置入等方 法减轻黄疸等症状。
THANKS
胆囊壁薄,黏膜层光滑无皱襞。
胆囊的壁结构
胆囊壁由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
肌层包括三层平滑肌,能舒缩以调节胆 汁的储存与排放。
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能分 泌黏液。
浆膜层为腹膜的脏层,覆盖在胆囊表面 。
胆囊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胆囊动脉供应胆囊血液,通 常来自肝右动脉。
胆囊静脉汇入门静脉,回流 至肝脏。
更精确地显示胆囊和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 及病变。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有创检查,可直接观察胆道系统内部情况 ,用于诊断胆道结石、肿瘤等。
在X线透视下显示胆道系统,常用于了解胆 道梗阻部位及原因。
胆囊和胆道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炎症、感染等可采用抗生素、 消炎利胆等药物进行治疗。
胆囊和胆道系统解剖课件
目录
• 胆囊和胆道系统的概述 • 胆囊的解剖 • 胆道的解剖 • 胆囊和胆道系统的疾病 • 胆囊和胆道系统的临床意义
01
胆囊和胆道系统的概述
胆囊和胆道系统的定义
01
胆囊
位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囊状器官 ,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
由胆囊、肝内胆管、肝外胆管和 胆总管组成,主要作用是输送胆
胆总管结石的症状主要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严 重时可引起休克、败血症等并发症。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取石和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X线表现
正常X线解剖 1、肝内胆管 (1)左肝管长约1.6cm,右肝管长约0.8cm (2)左肝管分布区偏前,右肝管分布区偏后 (3)肝管宽约0.3cm (4)左右肝管在肝门下3-4cm处连接
2、总胆管=肝总管+胆总管 长 3-4cm 7-8 cm 宽0.4-0.6 cm 0.5-0.8 cm 总胆管分段: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十二指肠下段 十二指肠内段
十二指肠乳头癌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乳突部充盈缺损,范 围1.5-3cm,肠弯不大 直接胆管造影(PTC为主): ①胆总管末端偏心性充盈缺损,或浅杯口 状,鸟嘴状、平削状完全性梗阻 ②梗阻以上胆管(胆囊)扩张,无移位, 肝内胆管软藤状 ③ERCP往往失败,若显示胰管则表现为普 遍性扩张
2.胆囊钙化
(钙化性胆囊炎、瓷胆囊、瓷器样胆囊) X线表现: 致密梨状包壳 分散的条状钙化 部分钙化
3.石灰样胆汁
X线表现: 平片上见胆囊造影样改变, 即立位可见液平面,胆汁位于上 方,钙胆汁位于下方,可合并结石。
4.胆管结石
临床表现:胆道常见病,表现为阻塞性黄疸。 X线表现: ①占阻黄51.75%。 ②90-95%以上为阴性结石。 (直接胆道造影) ③多发性结石占83%,单发占17%。 ④造影表现为圆形、多边形、石榴子形、串珠状、 铸型以及泥沙样充盈缺损。 ⑤常合并胆管炎症、囊肿、狭窄、蛔虫等 ⑥CT可见胆管、胆道内钙化影像,其远侧胆管扩 张。
CT、血管造影均有其局限性 • CT对钙化敏感、但对软组织密度差别不 敏感 • 对水样密度较敏感,胆管扩张、囊肿、 脓肿、积水等 • 需要增强及较薄层面扫描(5mm),针对 肿瘤 • 较为严格的检查前准备 • 血管造影主要针对恶性肿瘤
MRC(P) • 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 无创 • 胆道内外均可显示——获得信息最为全 面 • 软组织的不同序列存在信号差别 • 细节稍差 • 伪影
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要点
────────────────────────────── 良性黄疸 恶性黄疸 ────────────────────────────── 肝内胆管扩张程度 轻、枯树枝征 重、软藤征 肝外胆管扩张程度 较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与肝内胆管扩张一致 或较轻
梗阻端形态
X线诊断
分布:肝外37%,肝内42%,肝内外21% ①肝外胆管结石(总胆管-肝总管,胆总管)
胆管内类圆形充盈缺损 造成梗阻:深杯口,改变体位可勾画出结石影 不全梗阻:梗阻下方胆管亦扩张 梗阻以上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比肝内胆管扩 张明显,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 可合并胆囊结石、乳突部狭窄等
2.慢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尔后 有厌油脂食、腹胀、嗳气等症状,出现右 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胆囊区轻压痛和不 适感,Murphy征可阳性。 X线表现: ①平片:阳性结石、混和性结石、胆囊壁 钙化和石灰样胆汁等改变。
②造影表现:
口服:胆囊不显影 胆囊显影淡、延迟 胆囊增大、缩小或轮廓不光整 收缩小于1/2 显示阴性结石 静脉:不显影,胆管正常 显影延迟、淡,轮廓毛糙 脂餐2小时后收缩不到1/2 显示阴性结石
胆道系统
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影像系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郑力
检查方法
X线平片 造影法 • 间接引入——口服、静脉胆囊造影 • 直接引入——PTC、ERC、术中与术后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CT MRCP 血管造影
X线平片 • 造影前参照片 • 钙化的初步判断 造影法 • 间接法临床很少使用——超声检查的优 势 • 直接法必不可少,指导外科及介入治疗 • 胃肠检查——一种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常见病 1.胆囊结石
①检查常用平片、口服法、静脉法。 以口服法为主。 ②阳性结石占胆系结石的5-20% 占胆囊结石的10-20% ③平片:圆形、多边形、石榴子样阳性结石影。 ④造影:胆囊内多数成堆充盈缺损,呈圆形或多 边形。位置可随体位改变。 ⑤CT:胆囊内可见单个或多个高密度影,常呈环 状或多层状,位置可随体位改变。
2、
静脉胆道造影 胆管15-60分显影,胆囊60-120分显影
3、
直接胆道造影
疾病诊断
胆囊炎 1.急性胆囊炎
临床表现:胆绞痛、发热、畏寒、恶心和呕吐。右上腹扪 及肿大的胆囊、肌紧张并有压痛。 X线检查方法:平片;造影检查有一定限度,可做静脉胆 道造影 X线表现: ①平片:胆囊周围肠道反射性肠郁张 ②造影:静脉胆道造影时,如2小时胆囊不显影则提示 胆囊管阻塞,可诊断;如总胆管、胆囊均显示良好,则可 排除急性胆囊炎。 ③CT:胆囊壁增厚;周围水肿、积液 ④气肿性胆囊炎:可见气体集聚在胆囊腔、胆壁和周围 组织。
②肝内胆管结石
多发、泥沙样、铸型充盈缺损
③肝内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大、数量少 肝内胆管结石小、数量多
先天性胆管囊肿
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间接征象:肠弯扩大,边缘光滑 直接征象:囊状、球状、梭形
②肝内胆管先天性囊状扩张症(Caroli病) 肝内胆管囊状、节段性扩张呈串珠状
③CT:胆囊壁增厚;萎缩;壁内可见钙化。
胆石症 临床表现:右上腹痛和黄疸。 病理:可分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和复合 结石。胆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和胆固醇,有时含 有钙盐。 X线特点: ①阴性结石(胆固醇)占80-90%,造影为主 ②胆管结石占55-86%,胆囊结石占25-50% ③圆形、多边形、石榴子形为特征 ④常合并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狭窄等
常为杯口状,轮廓光滑 浅杯口状、鸟嘴状、圆 管壁光滑柔软 钝状,局部管壁僵硬 不完全性多见 常为完全性
梗阻程度
梗阻以下胆管 常扩张 不扩张 ──────────────────────────────
胆道蛔虫症
十二指肠造影 胆管造影 长条状透亮影,多位于肝外胆管及左肝管, 位于胆囊者少。
肝外胆管癌
临床表现:进行性黄疸伴腹痛,食欲不振,消瘦。 腺癌最多见。病变部位无特征性,肝总管癌肿多 见。 X线表现: ①胆管内偏侧性不规则充盈缺损,位置不变。 ②胆管局限性向心性狭窄或梗阻,无移位。 ③梗阻或狭窄以上胆管扩张,肝内胆管呈软藤状。 ④梗阻或狭窄以下胆管若显影不扩张。 ⑤ERCP可见病变处笔尖状或完全性梗阻。
3、 胆囊管:长约3-4 cm,宽0.2-0.3 cm, 螺旋状 4、 胆囊: 7~10cm*3~5cm,壁厚不超过 2~3mm 5、 胰管 6、 胆总管、胰管关系 7、 十二指肠
胆道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
1、 口服胆道造影X线表现 口服碘番酸3g后,14小时及16小时各摄 一张片以观察胆囊的浓缩情况。若胆囊显 影良好,可服脂肪餐,服餐后30分钟、60 分钟分别摄片,主要了解胆囊收缩及胆管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