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精确无线人员定位现场应用报告汇报
最新 精确定位与无线通信技术在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精确定位与无线通信技术在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能源的不断消耗,我国的采矿行业逐渐步入了新的开采阶段。
在我国,能源消耗已经越来越快,有限的资源已越来越少,浅层油田的开采已基本接近尾声,将有更多的开采必须深入地下。
井下由于存在的特殊情况,不安全因素较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伴随各类新技术的发展,精确定位与无?通信技术在井下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井下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精确定位;无线通信;井下;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TD65 文献标志码:A 井下作业一直给人们带来一种很不安全的心理感觉,在过去,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机械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井下作业出现事故的概率较高,这严重威胁到了井下作业安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井下作业将不可避免。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开采思路,针对以往井下作业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改进措施,不断增强井下作业的安全性,确保井下作业有序进行。
1 井下安全的特点井下作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立体交叉作业多、作业工序多、参与人员多、机械设备多、物资材料多、施工部位多、战线长、作业过程变化多等诸多不利因素。
如果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极易产生事故隐患,甚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井下作业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作业地点变化多、人员流动性强、特种作业多、工作强度大等特点,井下作业也被列入安全管理中的高危行业。
在井下作业中如果不加强管理很容易发生人身伤害,并且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所以,需要研究井下作业的特点及难点,确保安全施工。
当前,各类新技术在快速地发展,精确定位与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可以在井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井下的安全管理。
2 精确定位技术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技术的关键就是井下操作人员的定位。
当前技术中,采用的通用定位技术具有局限性,只是采用区域化的定位技术,这类技术定位的精度是由定位基站的密度分布决定的,所以基站的定位是关键,这样才能实现人员的精确定位。
井下人员精准定位的应用

井下人员精准定位的应用【摘要】井下人员精准定位技术的应用在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项技术,可以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保障,提高生产效率,监控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并通过数据分析与优化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
这些应用使得矿山和地下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和高效。
井下人员精准定位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将逐渐拓展,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工作环境。
在未来的发展中,井下人员精准定位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下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关键词】井下人员精准定位、安全保障、生产效率、监控、管理、应急救援、数据分析、优化、技术重要性、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1. 引言1.1 井下人员精准定位的应用井下人员精准定位的应用已经成为煤矿等地下工作环境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先进的定位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对于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控和定位,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了安全保障。
井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如地质灾害、瓦斯爆炸等,因此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事故并及时救援。
定位技术还可以监控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保证井下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事故率。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更快速地找到被困人员,并提高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定位数据的分析和优化,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井下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提高生产效率。
井下人员精准定位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监控和管理人员工作状态、以及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为地下工作环境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和效率提升。
2. 正文2.1 井下人员安全保障井下人员安全保障是精准定位技术在矿井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
煤矿人员精确定位应用与研究

煤矿人员精确定位应用与研究摘要: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恶劣且存在不可控因素,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建立精确且完善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来说极其重要。
基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着重论述了占据市场主流以及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发展的方向与愿景。
关键词:煤矿;人员精准定位;RFID;ZigBee;GIS;MESH;WiFi;PHS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Coal Mine Personnel PrecisePositioningAbstract: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underground coal mine isharsh and there are many uncontrollable factors existing, which are easy to cause safety accidents. As a result,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n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personnel positioning system in coal mines for safe production and emergency rescue.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of undergroundcoal mine personnel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the paper analyzes,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cuses on themarket mainstream and the emer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and vi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coal mine personnel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Key words: coal min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personnel; RFID; ZigBee; GIS; MESH; WiFi; PHS引言煤炭在我国的能源资源组成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矿开采业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
井下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规定[5篇范文]
![井下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规定[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74672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c.png)
井下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规定[5篇范文]第一篇:井下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规定井下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管理规定为切实做好井下无线通讯、人员定位考勤两大系统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特做如下规定,望各单位严格执行。
一、井下无线通讯1、做好小灵通的使用维护工作,如果因使用不当造成小灵通损坏的,按每部800元进行考核。
2、机关部室及区队值班、跟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编定的号码使用手机并携带,区队值班人员在矿值班时须随身携带,出现调度台调度不接现象,每次考核相关责任人50元。
3、严禁人为故意损坏通讯系统在井上、下安装的相关设备,一经发现,按开除矿籍处理相关责任人。
4、我公司小灵通与调度电话实现了互联互通,小灵通、调度电话之间可以直接拨号。
小灵通调度指挥平台号码为6998、6999。
二、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1、做好人员定位卡的随身携带及使用,如因使用不当损坏,按每卡100元考核相关责任人。
2、系统投入运行后,人员定位卡将作为今后下井人员的井下考勤、个人信息采集的主要原件,如有丢失应及时到主管单位进行补卡,在新卡未到而需要下井时,必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生产班子主要领导签字后,方可对其下井进行考勤,否则不予考勤。
3、各单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上下井,下井必须携带人员定位发射器,凡下井时间不足人员一律取消当日出勤,只有下井陪检人员除外,但必须由调度室开具陪检单证明。
个人下井时间按月进行统计,月底按下井总时间除以公司规定的每天下井时间,得出实际下井天数,公司根据实际下井天数支付员工下井费,下井陪检人员必须根据调度室开具的陪检单考勤,下井天数为实际下井天数与陪检天数之和。
4、各单位需及时将本单位人员工种及班次变动情况汇报主管单位,由主管单位统一对考勤时间进行修改。
若因汇报不及时影响员工考勤的,由各单位自行承担责任。
5、严禁将人员定位发射器交由他人携带下井,一经发现,给予双方当事人各1000元罚款,挂罚单位正职领导100元。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能够对出入矿井的人员进行24小时跟踪和定位,通过该系统地面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每个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并且具备语音通话功能。
本文通过介绍该系统的系统结构,阐述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分析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效果,对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人员定位无线通讯以太环网基站定位卡对于平煤股份三矿,井下巷道长、作业点分散、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并且人员活动轨迹难以确定,安全生产信息在矿井上下之间难以及时传递,在一定程度上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通过建立和完善人员管理系统,加快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产能,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结构本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地面管理中心。
主要设备包括:管理主机、管理软件、机房配套设备。
在地面通过设置管理主机,对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实现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语音监听和录音,强拆等。
第二部分:数据传输部分。
该部分由以太环网、防爆电源、无线通信基站等构成。
第三部分:数据终端。
主要设备包括本安手机等终端设备,其作用是实现无线信号的全覆盖和通讯。
在系统中,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基站进行传输,同时无线通信基站又作为无线信号覆盖的终端设备,实现有线和无线相互转换的重要设备。
2 系统方案设计2.1 工业以太网平台设计2.1.1 井下交换机布置地面监控中心布置一台支持三层动态路由功能的核心交换机,用于连接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平台环网交换机。
地面监控中心交换机选用PT-7828-F-HV型核心交换机。
井下环网交换机选用三台KJJ137防爆千兆交换机,布置于平煤股份三矿己组中央变电所、己组采区变电所和戊组采区变电所三个地点。
设计8芯矿用阻燃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2.1.2 平台性能在传输速度、带宽容量、传输距离、抗干扰方面该平台独具优势。
在带宽方面,为传输数据、视频、语音提供了足够的带宽;整个网管系统具备自动报警功能,能够对全部综合自动化的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

其中接线柱各接线端的详细接线图如图2-7所示,此图仅显示接线关系,现场接线时,每个接线端对应的信号线还是以具体产品为准。(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GND
12VDC
RS232
1
RS232
3
RS232
9
CANH
CANL
GND
12VDC
RS232
1
RS232
3
RS232
9
CANH
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本系统的移动识别装置,可在事故现场10米范围内探测到是否有人存在,便于救护工作的及时展开。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6.2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6.3
高度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检测井下坑道工人经过该监测点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
首先在井下需要进行人员跟踪的区域和巷道中根据现场具体需要放置一定数量的F1读卡分站,通常情况下一个地点只需要放置一个,即可跟踪此地点进出人员情况。将F1读卡分站通过传输总线与地面计算机连接,,,同时与KJ536-F读卡分站连接,插上工作电源。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由井上电脑通过电缆连接井下阅读器的系统架设。
2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依赖于煤矿井下工业以太环网,主要由管理计算机、防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F读卡分站、通信总站和识别卡组成。
其中管理计算机、防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F读卡分站和通信总站的拓扑图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 CAN总线结构图
图2-2: CAN环形结构图
下面,分别介绍F读卡分站、F1读卡分站、管理计算机的安装,最后介绍整个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浅谈无线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无线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1. 引言1.1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井下工作环境复杂、危险程度高,通常存在着气体泄漏、火灾、塌方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井下人员将面临生命安全的威胁。
实时监测和定位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成为保障他们安全的重要手段。
井下作业环境狭小、光线不足,人工定位井下人员的难度较大,传统的手动定位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误差,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准确、实时监测,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还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分析,帮助管理者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方面,也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决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无线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中的作用无线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矿井深度和规模的不断增加,井下工作者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人员定位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或者RFID技术实现,但这些技术在井下环境中存在诸多限制,如信号覆盖范围狭窄,易受干扰等。
而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测和定位,通过部署在矿井各个位置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精准定位,及时发现并应对危险情况。
基于无线信号的定位算法可以通过对信号的强度和延迟等参数进行分析,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准确识别。
无线网络技术也可以用于井下通讯,实现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无线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无线网络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矿井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人员的安全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于无线通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应用

基于无线通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应用摘要:我国的煤矿大多属于井工煤矿,处于地下几百米的巷道地形复杂、空间狭小、环境多变,恶劣的空间环境对网络通信及实时定位造成了极大干扰。
通过井下实时通信与定位可以随时监测井下作业人员位置信息,更能在事故发生时精确营救。
采用已有的定位算法,监测结果位置信息偏差太大、精度太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尤为不利。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无线通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无线通讯;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应用引言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可以实时地将井下人员位置信息在地面监测系统上显示并提供人员历史行走轨迹查询,不仅能为煤矿井下人员考勤提供依据,而且在井下发生矿难或紧急情况时为人员搜寻和科学救援提供有效参考,能够极大提升应急救援工作效率,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管理强度不断加大,对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受煤矿井下特殊条件影响,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穿透性、抗干扰性、传输距离及监测距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文结合煤业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精确位置监测系统并在该矿进行了应用。
1井下通信系统概述井下通信系统存在的最主要目的是使矿井的生产管理保持安全状态。
通常从通信种类情况来看,涵盖有线和无线对讲以及泄漏通信等多方面系统模式。
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可发现有线通讯是在某些固定的地点所涉及到的通讯方式。
而泄露通信涉及到的距离较短,需要再单独组建网络的情况下完成通讯重点用于机车调度等。
小灵通和无线通讯两项涉及到的设备更加繁琐复杂,同时在进入到采掘工面时,不能使用这种方式。
所以本文在充分了解到系统情况后,从更深层次解决问题,充分分析某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构建更符合煤矿井下环境的4G通信系统。
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在计算机和无线电子技术的支持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可以实现多功能的井下无线通信活动,利用无线电编码通讯来进行数字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工作,相应的数字信号经由井下人员个人终端、摄像头以及相应的定位芯片上传至无线通讯基站,而后采取有线信号传输的方式由井下交换机将信号送至以太环网,最后再经过地面交换机由地面服务器和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位置及一些其他相关信息显示给地面管理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吴庄铁矿
基于全无线矿山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现场应用报告
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十一月
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吴庄铁矿
基于全无线矿山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现场应用报告
一、矿井基本情况
项目成果应用单位为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吴庄铁矿。
吴庄铁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北38 km,座落在铜山区利国镇境内。
吴庄铁矿属于接触交代型,中型富铁矿床,矿石产于侵入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复合构造中,产状和形态多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矿体埋藏在地表下300~500 m间。
矿体总走向为130°~140°,倾向北东、倾角43°~15°。
自西向东倾角逐渐变缓。
矿体上盘倾角较陡,下盘平缓。
主矿体控制长度850 m,宽50~480 m。
钻孔见矿厚度1.87~86.7 m,平均32.22 m,铁矿石地质储量1500万吨。
设计年产量 50万吨,2010年实现达产,职工总数806名。
二、系统布置情况
1、系统由无线网络硬件与软件组成。
(1)无线网关布置:共布置5台套。
其中:地面井口1台;井下-330、-380、-430、-480四个中段下口各布置1台。
(2)无线固定节点布置;采用 KIOT-I型(交流220V)、 KIOT-II 型(交流36V)无线固定节点。
共布置187台套(KIOT-I型98台、KIOT-II 型89 台),各布置在地面、-330、-380、-430、-480m中段及工作面,无线固定节点布置距离:直巷道按50m~80m,巷道转弯处按20m~30m、斜坡道按30m~40m布置,另据现场情况作了适当调整。
基本实现井下全覆盖。
(3)无线个人终端配置70多台。
(4)针对该系统开发了相关软件,包括精确定位、设备检测、发送短信、井下考勤、三维GIS,预留环境监测系统等功能。
2、安装方式:无线网关和无线固定节点采用钢丝绳吊挂在巷道顶部,供电利用井下照明线路充电方式,采用三芯(KIOT-I型)或两芯(KIOT-II 型)航空插头,安装十分方便。
3、系统自2011年5月在井下开始安装,至6月份完成井下布置,个人信息终端经过反复修改与完善,于2011年8月投入井下使用。
三、系统特色
1、系统建立在矿山复杂环境下实现无线网络传输,网络具有全无线信息交流功能。
可实现井上、井下人员和设备运行信息互通。
2、实现井下人员实时精确定位,定位精度达2~5m。
具有人员行动轨迹存储回放,工作绩效考核, 井下环境监测部分功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3、采用无线网络休眠技术,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可实时查看无线网络设备工作状况,通过无线网络可实现无线远程升级。
4、系统研发及安装投入费用约200万元,进行批量生产后,将进一步降低费用,有利于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5、系统投入试运行期间,显现出经济效益及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压风系统改造,实现了压风系统无人值守,减少值班人员9名,降低了电耗,同时提升集团技术管理水平,每年节约工资支出约36万元。
下一步计划对井下排水系统及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实现无人值守,减少值班人员25名,可降低电耗及每年节约工资支出约100万元。
四、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自主研发“基于全无线矿山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无线网关、无线节点、无线个人信息终端及软件系统),系统实现全无线,达到定位精度2~5m。
系统在总体架构、设备供电、防水、外观设计等方面,做到了性能稳定、安装简单方便;经多项测试在定位精度和软件功能等方面使用可靠,软件操作方便,能满足矿山生产要求。
无线网关和无线固定节点在不通电情况下,能连续使用7到10天。
系统设备能实现无线在线升级,无线个人终端能做到休眠省电。
具有信息互通、精确定位、应急照明等功能。
五、结论与建议
自2011年5月在吴庄铁矿布置应用了“基于全无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以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软件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优化及完善,在设备供电、产品防水及外观设计等方面,做了修正和完善等大量工作,系统自8月使用至今总体性能能满足现场需求,设备运行可靠、系统性能稳定、布设简单、操作方便,在矿山生产中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可在井下通讯、人员定位、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矿山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非煤矿山推广和应用前景广阔。
建议:进一步研究扩展无线人员定位系统功能,配全井下个人信息终端,完善井下环境监测功能,以全面建成吴庄铁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
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