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方案设计1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引言人员定位解决方案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特定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跟踪的方法。
该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全监控、物流管理、紧急救援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原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原理主要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将定位设备植入到特定人员的身体或者物品中,可以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展示。
三、技术1.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将GPS芯片嵌入到定位设备中,可以实时获取设备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GPS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全球覆盖的特点,可以满足人员定位的精确需求。
2.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挪移通信网络(如2G、3G、4G)或者无线局域网(如Wi-Fi、蓝牙)等技术,可以将定位设备获取的位置信息传输到中心服务器。
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向定位设备发送指令,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配置。
3.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对定位设备传输到中心服务器的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实时的人员定位和轨迹展示。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人员的行为分析、异常检测等功能。
四、应用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安全监控领域,如监狱、重要场所等。
通过对监控区域内的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和跟踪,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物流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物流管理领域,如货物追踪、仓库管理等。
通过对物流人员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和跟踪,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路径规划功能,优化物流运输的路线和时间。
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二合一系统在矿井中的应用

故 障 率低 、 维 护 方便 , 基 道、 掘进 巷 道 、 炸 药库 入 口、 重点 危 险巷 道 、 各 行 人 大 巷 巷 提供 了有利 的保障 。且 运行 可 靠、 满 足 了平 煤 股份 三矿 现代 化矿 井 的要求 。 口和 巷尾 以及 各 个 主要 人 员 必经 的 巷道 口、 车场 , 机 头机 本做 到 免维护 , 5 结语 尾、 变 电所 等人 员集 中区域 各 布 置一 台读 卡器 , 保 证人 员 此 方案 为平 煤股份 三矿 设 计 了 1 0 0 0 M 工业 以太 网平 下 井数 量和 时 间的准确 。
位功 能 无线通 讯基 站共计 5 1台 ,基 站备 用 电源 5 1台 , 信
插 式 插件 的 方式 进行 连 接 , 操作 简 便 快 捷 , 使 系 统 的安 装 进 行扩 展。 灵活性 比较 大 、 控 制功 能可靠 。以及井 2 . 2 . 4 读卡器 布 置原则 。每 个 出入井 口各 设置 一 台读 和 更换 快速 而准确 , 简单 实用 , 易于 掌握 , 人 卡器 用于监 测 出入 井人 员 情况 ,主 要入 井 口增加 一 台 , 并 下 无线 通讯 与调 度 有 线 电话 联 网, 机 界面 友好 。整 个 系统对 出入 矿 井人 员进 行 2 4小 时的 实 对主 要人 员入 井 口增加 一 台显 示牌 , 用于 直观 显示 人 员编 为下 井人 员生 命安 全和 国家 财产 安全 码 信 息。读 卡器 主要 设置在 采 煤工作 面 进 风巷 道 、 回风 巷 时跟 踪 监 测和定 位 ,
4 系统运 行效 果 号覆 盖 十号 井副 井井底 区域 、 各主 要大 巷及采 掘 工作 面。 人 员 定位 及 无 线通 讯二 合 一系统 本着 节 约 投 资、 系统 可 靠 实用 的原 则 , 对 井 下人 员 进行 定 位 管理 , 通 过 信 号 覆 2 _ 2 . 3 地面 无 线基站 布置 。本 次方 案设计 包含 地 面基 采 掘 工作 面 进 行 监 管 , 从 而 实 现 井 下 站无 线信 号 覆盖 设计 , 目前 只在 十号 井上 井 口布 置 一 台基 盖 对井 下 主 要巷 道 、 人 员 区域 的定 位 , 完 成人 员考 勤 的记 录。 系统 设 备通 过 直 站, 系统 已预 留接 口, 根 据平 煤 股份 三矿 今 后需 要 , 可 方便
工厂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工厂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工厂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人员数量日益增加。
在庞大的工厂生产中,如何高效、精准地管理和定位工厂人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工厂开始引入工厂人员定位系统,利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精确地定位和管理工厂人员。
本文将介绍一种工厂人员定位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系统需求分析1. 精准定位: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精确地定位工厂内的人员位置,包括工厂大楼内部和周边区域。
2. 数据管理:系统需要能够管理和存储大量的定位数据,包括人员的实时位置、历史轨迹等信息。
3. 信息传输:系统需要能够通过网络将定位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和终端设备,以实现对工厂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4. 报警功能:系统需要能够根据设定的规则,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管理人员注意异常情况。
5. 统计分析:系统需要能够对定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相关的报表和数据,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二、系统架构设计根据上述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工厂人员定位系统。
1. 定位设备定位设备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获取工厂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
可以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低功耗技术或者GPS等定位技术,将实时位置数据传输到系统服务器。
2.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工厂人员的个人设备,用于接收和显示定位数据。
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手持终端或者腕表等设备,通过Wi-Fi或者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与定位设备进行连接,并获取实时位置数据。
3. 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据。
它可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定位数据,并提供接口供监控中心和终端设备进行访问。
4.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工厂人员定位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实时监控和管理工厂人员。
它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系统服务器,接收定位数据并显示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报警规则和监控区域,以监控工厂人员的活动。
基于WiFi的人员定位系统(RTLS无线定位)方案

基于WiFi的人员定位系统(RTLS无线定位)方案一、RTLS系统概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外勤人员定位管理及移动资产跟踪定位管理的应用,移动考勤系统与资产跟踪定位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计算机技术、RFID技术的不断突破给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系统开始向自动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从而实现使企业综合信息网络化、过程控制自动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生产集约高效化,实现信息与业务之间完全融合、信息共享,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更高追求。
苏州新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无线网络Wi-Fi的实时定位系统(RTLS)是业界最精确、最简便可行、最具成本效益的WiFi资产和人员跟踪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医院系统、化工与危险品跟踪、采矿业、游乐场所、政府和军队等行业。
新慧物联的RTLS系统解决方案使得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寻找资产设备和提高服务效率, 使管理者减少因寻找资产设备设备而浪费的时间。
对必须定时进行预防性维修保养的资产设备提供快速的定位寻找提高服务反应. 还可以对特定人员如外勤、保安、仓管等进行定位跟踪,以便在任何角落快速找到目标。
遇到紧急情况,携带有RFID射频标签的人员可以按下警报按钮发送信号到监控部门寻求帮助。
这可减少搜索目标人员的时间,得到更快的响应。
当有带有WiFi标签但未经授权人员进入限制区时,系统会发出信息给监控部门示警,这可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意外发生,增强安全管理级别。
通过实时定位跟踪资产和人员的位置,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显著价值的相关信息,能使各种致力于追求提高反应速度、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企业受惠。
二、RTLS系统工作原理新慧物联科技基于WiFi的实时定位技术是完全建立在软件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实时监控无线网络WiFi覆盖区域内的资产和人员,并实现精确定位跟踪。
使用者可以在一定范围的网络上通过应用软件或者应用程序界面来接受RTLS系统实时传送的信息,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与跟踪管理,以提高安全性和工作流程;同时,能够在设施之间对设备进行精确有效地定位、管理和重新部署,优化了资产的能见度,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人员定位成为了许多领域中重要的需求,如安全监控、应急救援、物流管理等。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标准格式。
二、解决方案概述本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基于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通过使用定位设备和相关软件系统,实现对人员的实时定位、监控和管理。
该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
1. 硬件设备(1)定位设备:采用先进的GPS定位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
定位设备小巧轻便,可随身携带,方便实用。
(2)通信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蜂窝网络、蓝牙等,确保定位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
(3)电源设备:定位设备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保证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
2. 软件系统(1)监控中心软件:提供实时监控和管理功能,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定位设备的定位信息,并将其显示在地图上。
监控中心软件支持多种地图显示方式,如二维地图、三维地图等,方便用户查看和管理人员位置信息。
(2)报警系统:监控中心软件能够根据设定的规则进行报警,如人员越界、人员离开指定区域等。
一旦触发报警,系统将立即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数据分析系统:监控中心软件能够对历史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为用户提供有关人员活动轨迹、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数据支持,帮助用户优化管理和决策。
三、解决方案特点本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精度定位:采用先进的GPS定位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误差在几米以内。
2. 实时监控:监控中心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和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用户可以随时了解人员的实时位置。
3. 多种报警方式:系统支持多种报警方式,如声音报警、短信报警、邮件报警等,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得报警信息。
4. 数据分析功能:监控中心软件提供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对历史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帮助用户优化管理和决策。
5. 灵活可扩展:本解决方案支持多种定位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接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扩展。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

人员定位解决方案一、概述人员定位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定位系统,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实时监控和管理人员的位置信息。
通过该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准确追踪和定位特定人员的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场景。
二、原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将定位设备植入人员携带的物品或穿戴在身上,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
定位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手表、身份证、胸卡等,具备定位功能和通信能力。
这些设备通过与基站或卫星进行通信,将位置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进行处理和展示。
三、技术1. 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GPS技术是人员定位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
2.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2G/3G/4G)、WLAN和蓝牙等。
通过与基站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定位设备可以实时传输位置数据。
3. 数据处理算法:对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计算得出人员的准确位置。
常用的算法包括三角定位算法、加权最小二乘法等。
四、应用场景1. 室内定位: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实现人员的精确定位。
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置基站或使用蓝牙信标,可以实时追踪人员的位置,提供室内导航和安全监控等功能。
该技术在医院、商场、机场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2. 安全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实现对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性。
例如,在工地上,通过给工人佩戴定位设备,可以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 物流管理: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与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实现对物流人员的实时调度和跟踪。
通过定位设备,物流公司可以监控送货人员的位置,提高配送效率,减少延误和丢失的情况。
4. 应急救援:在灾难或紧急情况下,人员定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例如,在地震灾区,通过佩戴定位设备,被困人员的位置可以准确传递给救援人员,缩短搜救时间。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对人员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一种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植入于人员身上的定位设备,通过卫星通信等方式,将个人位置信息上传到系统服务器,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对人员位置进行可视化和管理分析,在安防、物资管理、生产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需求分析在确定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初步方案之前,需要对其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
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应用场景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工矿企业、物流仓储、安防领域、医疗院所、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因此,在制定系统设计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精细化设计,以满足对人员定位监控的具体需求。
2、技术要求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
其中,卫星定位技术是实现系统位置跟踪与监控的核心技术,需要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无线通信技术要求具有高速、高稳定性和宽带等特性,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错或者丢失。
数据传输技术要求能够支持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同时还需要具备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等功能。
3、功能需求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实时监控和定位:通过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人员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
数据采集和存储:对员工上传的位置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并支持快速查询和分析。
报警和预警: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预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多维度分析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员工位置进行多维度分析和管理,支持简单搜索和统计分析等。
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系统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能够对用户数据进行多层加密处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二、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模块人员定位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模块:硬件:位置追踪设备、无线通讯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
软件:位置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等。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1、总体设计思想:为保证矿井生产调度的可靠性,设置煤矿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系统, 通过对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和智能身份识别,并可以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煤矿监控系统平台资源联网运行,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区域定位跟踪和考勤的自动化管理。
以实现全矿井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调度、指挥、管理。
2、系统满足环境条件:1)安装场所:井上及井下2)环境温度:上限+40℃,下限-1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0℃;3)相对湿度:+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较大的相对湿度,如+20℃为90%,但应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可能产生凝露的影响;3、项目开发所遵循的原则:厂家提供的所有设备、器件都应符合下列规程规范要求: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2)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3)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4)设备的分项及系统均应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安证。
5)AQ 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6)AQ 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7)《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4、项目总体设计4.1系统技术要求:1) 系统所有设备均为本质安全型;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有效覆盖范围:大于20M;3) 允许被测对象最大移动速度:大于10m/s;4) 用单个分站能自动识别被测对象的运动方向;5) 设备外接端口都有保护电路,控制电缆可热插拔工作;6) 系统尽量利用井下工业以太网传输;7) 具备考勤功能;8) 能够分区显示井下人员数量;9)系统应满足联网和集成的要求:与集团公司联网,数据可上传集团公司(满足集团公司《阳煤集团跟班人员稽核系统》的要求)和省煤管局。
4.2系统的功能4.2.1矿井考勤系统的功能及与工资核算系统数据共享1) 识别分站设置本着入井从地面考勤,升井从井下考勤的原则;2) 系统具备卡唯一性识别功能,有效防止人员带多卡下井;3)考勤传输系统具有防雷、避雷装置;4) 考勤方式采取通过自动读取式,同时显示考勤人员的信息;5) 考勤传输主机存储的数据具有二次传输功能,以防止数据传输时出现特殊情况,数据丢失能及时恢复;6) 考勤系统中的各种报表可以通过通用接口直接提取,满足对系统集成的要求;7) 显示屏上同时可显示从上位机上发布的各种信息;8) 记录统计能实现分层次处理,按矿井的实际组织机构录入对应处理;9) 在上位机可查询本矿所有人员的入井相关信息;10)要求定位考勤系统,以员工养老保险号作为人员识别的唯一代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工程方案设计某设计研究院2015.2目录1工程概况 (3)1.1 工程名称 (3)1.2工程概况 (3)2方案设计 (3)2.1设计依据 (3)2.2基本原则 (4)2.3方案概述 (4)3系统组成 (6)4系统功能 (7)5人员定位系统功能 (7)6无线通讯系统功能 (8)7系统网络及设备 (9)7.1系统网络及设备 (9)7.2主要设备描述 (9)8主要设备布置 (13)8.1布置设计原则 (13)8.2井下人员识别卡设置 (15)8.3井下系统网络设置 (15)1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某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工程。
1.2工程概况某铁矿井下设有100米分段、120米分段、130米分段、140米中段、150米中段及采区斜坡道,为了准确的监控井下人员数量及其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实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出入井人员除在地表井口登记外,设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人员监控。
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01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 2036-2001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矿山将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为此设计井下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二合一系统。
2方案设计2.1设计依据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11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4 、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 2036-2001以及中冶京城(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关于河北钢铁集团黑山铁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资料。
2.2基本原则1、井下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方案充分考虑现场的安装环境和实际特点,合理设置井下分站,既要保证分站的代表性,又要体现其特殊性,系统要能有效、准确地反映井下工作人员活动情况,实现无线通讯全覆盖。
2、井下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要兼顾投资经济性。
3、井下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系统要具有及时发现活动异常人员的能力,同时在突发事件时提供及时的救援信息。
4 、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前提下,积极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
2.3方案概述根据某铁矿实际需要,在井下区域和巷道中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比如井下主要巷道、交叉道口、必经之路等重要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矿用分站。
典型情况下每隔200米放一台分站,可保证网络覆盖范围内无线手机移动通话。
而在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可适当缩短分站之间的距离,使两分站的通信距离与通信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下井人员佩带一个矿用定位卡,当井下人员进入井下以后,只要在井下网络覆盖范围内,在任何时刻任意一点,分站都可以感应到信号,并上传到信息工作站,经过软件处理,得出各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同时可把它动态显示(实时)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或电脑上,并作好备份。
井上人员可随时了解井下人员的状态。
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查看某一区域,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
管理者能实时的观察到井下工作人员的即时位置,实现井下人员定位。
另外一旦井下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定位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以便帮助营救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
一旦井下发生突发情况,井下人员可通过所携带的定位仪(识别卡)发出警报。
井下人员只要按定位仪上的报警按钮即可发出报警。
在井上监控室的动态显示界面会立即弹出红色报警信号。
为需要人员(如班组长、维修人员等)佩备一部矿用手机,当人员进入井下以后,只要在井下网络覆盖范围内,就可方便地实现井下无线手机通话功能。
该系统将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跟踪及考勤管理功能合二为一,既方便管理又可以降低系统成本。
3系统组成系统由井上部分和井下部分两大部分组成。
井上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由电视墙、语音服务器、定位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及UPS电源组成,主要负责整个网络的综合管理和监控,以及地面办公区部分的网络通信;井下部分设备由井下二合一人员定位分站、移动手机、人员识别卡及光纤传输网络组成,主要负责整个矿井下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信号覆盖。
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4系统功能系统整体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图4-1 系统整体功能结构5人员定位系统功能(1)实时监控井下地图显示,生动再现井下全貌,监控人员可实时观测到所有人员车辆的真实分布情况,所见即所得。
(2)精确定位每个井下人员和机车上携有一张定位卡,该卡不断地自动向地面监控中心发送信息,系统据此可准确判断出其当前位置,发生事故时可迅速锁定人员遇难地点,为救援赢得时间。
(3)轨迹回放可对人员和机车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回放,掌握其详细工作路线和时间,在进行救援或事故分析时可提供有效的线索或证明。
(4)井下报警井下的人员或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时,可通过定位卡向系统发出报警求救信号,地面监控界面立即显示出报警提示,对警报发出人和所在地点一目了然。
(5)紧急撤离地面人员掌握到异常情况,需要指挥井下人员迅速撤离时,可通过系统向所有人员发出紧急指令,并可动态掌握撤离进行情况。
(6)考勤统计系统详尽记录了所有井下人员的工作时间,由此可方便地对个人、班组、部门进行考勤统计,或根据工种、职务等进行统计。
(7)远程管理可通过互联网对系统进行操作,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管理人员出差在外也可随时查看井下实况,特别是发生事故时不在现场也可及时掌握第一手情况,进行救援指挥。
(8)大屏显示地面监控终端可连接大型屏幕,更加醒目地动态显示井下人车实况,便于监控中心和井口的监控人员掌握井下情况。
6无线通讯系统功能(1)无线通话井下手机之间可以互相通话,也可井上、井下的固定电话或井上手机通话。
(2)通话监控以不同的图标表示手机的使用状态,并可掌握谁与谁在通话以及通话时长、通话地点。
(3)通话查询可对系统内所有通话记录进行查询、统计,包括通话双方号码、使用者姓名、通话时间、通话时长,并可打印为报表。
在进行救援或事故分析时,通话查询可提供有效的线索或证明。
(4)收发短信监控中心可通过电脑终端向井下手机单发或群发短信,手机与手机之间也可以相互发送。
(5)短信查询所有的短信发送记录都保留在系统中。
可通过手机号查询谁向谁发过短信,发送时间以及短信内容。
(6)调度管理强拆/强插。
监控中心可切断手机之间的通话或者插入与双方一起通话。
多方通话。
监控中心可与多部手机同时通话。
7系统网络及设备7.1系统网络及设备系统网络及设备示意图如图所示。
7.2主要设备描述(1)定位通信分站KT112-F通信分站安装在巷道或工作面,用来接收定定位卡/手机的无线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至网络系统,也将来自系统的的信息发送至定位卡/手机上。
基本性能1)工作电压:DC 12~18V;2)功率7.5W;3)基站本体外形尺寸: 410mm(L)*375mm(W)*73mm(H)4)重量: 约4.5Kg5)防护等级 IP64.6)防爆等级 ExibI 本质安全型.7)网管型网络交换机.无线接入1)无线接入数量:共2个;2)无线工作频率:2400MHz~2483MHz;3)无线通信协议:IEEE 802.11b/g;4)基站之间支持WDS无线级联;5)无线通信距离:基站之间1km;基站与手机之间最大500m;基站与定位卡之间最大500m;6)天线接口:共4个(每个无线接入点有主、副2支天线),可选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
有线接入1)接口数量:4,内置百兆交换功能;2)传输方式:单模光纤,1310nm;3)传输速率:100Mbps;4)光纤和电源均采用即插式接口,施工时无需井下开盖熔接和焊接;5)基站的电源和光纤线缆可以通过JB系列矿用本安型通信接线盒接续。
网络性能1)支持VLAN;2)支持QoS;3)支持STP,可组成环网;4)支持SNMP;5)支持Web形式和远程集中管理两种管理模式;(2)矿用定位卡KJ530-K定位卡相当于“井下身份证”,所有下井人员和机车各携一张,该卡不断地自动向通信分站发送信号,遇异常情况时可发送报警信号,也可接收撤离通知。
物理特性外形尺寸:62mm*40mm*17mm重量:约35g防爆型式:矿用本安型;防爆标志:ExibI;型式:便携式;防护等级:IP65。
电气性能工作频率:2400MHz~2483 MHz/125KHz (低频接收)无线工作协议:IEEE 802.11b;发射功率:+19dBm;通信距离:≤500米(与KT112-F 连接);工作时间:≥1年;电池:3.6V锂亚柱式1/2AA;(一次性电池);功能通过定位服务器实现定位;通过标识卡上的按键向定位服务器发出信息(可用于报警);定位时间间隔:125ms ~ 32s可调;定位精度:30米(直线大巷,信号覆盖好的情况下);可通过内置低频无线电路实现精确近程定位(5米以内),此功能需要额外增加近程定位器可以实现防撞功能,此功能需要在机车上安装ImPact VIP设备(车载无线数据收发器)图 KJ530-K矿用本安型定位标识卡、精确定位器和车载无线设备(3)矿用手机KT112-S矿用手机是专门为矿井设计的无线通话终端设备。
通过该手机可方便实现井下与井下、井下与井上通话。
该手机具有便捷、可移动性、使用方便等特点。
物理参数外形尺寸: 153mm(L)*68mm(W)*28mm(H);重量: 约220g;防爆型式: 矿用本质安全型; ExiaI;防护等级:IP54;电气性能;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通信协议:IEEE 802.11b/g;工作频率: 2400MHz~2483 MHz;待机时间:≥72小时;连续通话时间≥5小时;(在ImPact (KT112/KJ530)网络系统中);无线通信距离≥ 500米(与KT112/KJ530-F连接);电池:锂聚合物电池 3.7V/1350mAh;显示屏:320×240 TFT LCD音量:最大85分贝(适合高噪音现场)耳麦设备应能承受的最恶劣的贮运条件:高温:+60℃;低温:-40℃;平均相对湿度:95%(25℃);振动:20m/s2;冲击:500m/s2。
软件功能:与系统内其它手机通话功能,可通过系统内的语音网关等设备实现拨打外线;具有发送、接收短消息功能;一键告警:通过按下告警键强制向网络内的终端发送告警语音;分组对讲:类似对讲机功能;电话本,通话记录等;定位和搜索;定位服务器可以定位手机(等同于定位卡);可通过手机程序实时查询人员或设备,设备和系统的信息手机和手机之间可实现点对点方式通信(在无基站情况下应急使用);支持本地设置和远程集中管理两种管理模式;可无线升级程序和参数(电话本等);通话协议:SIP2.0标准;语音编码:G.711u﹑G.711a﹑G.729;手机在基站之间可自动切换,切换时间≤50ms (KT112-F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