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南昌县三江小学徐艳我自参加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的课题研究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互相学习、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认为,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景创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的魅力。
可以用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
在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当学生有了探究和实验现象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如我在教学《方程的意义》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相等的等量关系,我为学生创设“拔河”的场面。
师生聊天似的谈话,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师: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如果你是一名裁判,左边上场10人,右边上场9人,行吗?为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眼前呈现出激烈的拔河画面,绳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最后停在中间,绳子动态的移动,使学生思维产生左右两边力量的不相等到相等,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中的相等和不相等……这样的引入,学生感觉很亲切,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的问题情景化,探究目标明确,为后面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一、引言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双重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在交流讨论中思维碰撞,启发和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1.确定小组成员。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相对均衡,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等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设定探究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适合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探究活动。
任务可以是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一个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讨论,并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3.提供合作指导。
在小组合作探究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合作探究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等。
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一些合作指导。
4.创建合作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积极、和谐的合作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展开合作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鼓励合作、尊重他人意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来营造这样的合作氛围。
5.引导分享成果。
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收获和体会,并且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定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的形式,以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导向,通过交流、合作、共享知识和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探究、相互促进,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团队为学习单位,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相结合为特点,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 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2.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参与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度。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与他人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促进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 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注重学生成果的分享,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解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
1. 优势:(1)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共同的任务中发现快乐。
(2)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的深化: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学生学习目标不一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学生个体差异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方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案。
一、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小组合作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习更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方案为了探究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案:1.目标确定:明确研究的目标,例如探究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或者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效果等。
2.样本选择:选择适当的小学数学班级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实验设计: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人学习教学方法。
两组进行相同的数学课程学习,但实验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4.数据收集: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学习成绩等数据。
5.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差异。
6.结论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对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性的结论,并进行总结。
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进行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性探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样本选择问题: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选择样本。
2.控制变量问题: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的变量,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背景等。
小学数学教案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合作探究方法;2.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解决问题;2. 如何有效沟通合作。
【教学准备】:1. 数学课本;2. 小组合作学习指南;3. 讨论问题列表;4. 讨论问题解决流程图;5. 讨论问题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每人有3支铅笔,问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二、合作探究(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2. 指导学生建立讨论问题解决流程图,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互相协作、交流和互助。
三、讨论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思考和评价。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作探究的过程,分析合作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延伸】:1. 可以通过其他数学问题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 可以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运用合作探究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方式
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方式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们接触数学学科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究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课堂互动方式,以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自由探索互动方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自由探索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或游戏,并鼓励学生们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加法概念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物,如木块或计算器,让他们通过组合、拆分等方式来理解加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得到相同的数目,从而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直观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合作学习互动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效果。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授减法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些带有减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们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从彼此的思维中吸取启发,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对减法概念的理解。
三、游戏化互动方式游戏化互动方式可以增加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将数学概念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字比较大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拍手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手指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通过比较手指的数量,学生们可以锻炼数字的感知能力和比较大小的技巧,同时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概念。
四、情景模拟互动方式情景模拟互动方式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一)教学情境多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与数学世界接触的第一扇门,更是学生对于数学世界最初的窥视,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可以使教学情境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调动起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愿望,还能使学生通过情境化小学数学学习,了解小学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摆正学习心态和进一步深化自主记忆水平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个完成独创性学习的过程,这里的独创性学习并不是指学生单独学习,而是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有的学习进程,而是愿意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了解如何分析某一数学概念或定理,并且能够探索新的知识。
这样做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利用旧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和其他同学共同配合解决问题,这对于解答数学难题来说将有很好的引导意义,而且学生也会有更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铺垫,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育界得到格外的注重。
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对应的授课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急需探索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引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对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3 目的和意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数学学习体验。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一、合作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1. 合作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运用等多种方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实践,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探究。
1. 创设合作学习情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实践。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游戏、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实践探究,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他们可以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的潜能。
2. 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讨论、思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四、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践的展望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 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推动合作学习教学,我们需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合作学习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2. 建设合作学习资源平台为了更好地支持合作学习教学,我们需要建设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资源与工具支持。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是每位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研究。
一、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一项繁琐的任务,数学知识牵涉到抽象和实际问题,必须采用全面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以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应始终将“以学生为中心”放在首位,用学生感兴趣、喜欢的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问题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和原理,更好地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提倡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探究来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教学应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例如在数学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推理、反证等思维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强化数学应用数学教学应当强调数学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面积测量、路程计算等。
3、注重数学语言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语言的运用,学生在初学数学时由于对数学知识点非常陌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引导,为学生建立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在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现途径1、将课堂转向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精神,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是指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一、分组策略1.同能异补:将能力相对均衡但在某个方面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帮助、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能力分层: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相对接近,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内得到充分的发展,避免了过大的差异,提高小组的学习效果。
二、探究活动设计1.挖掘前知识:通过提问、观察、实验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前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探究活动作好铺垫。
2.探究任务设计:将一个数学问题或一个数学情境作为探究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结果分享讨论: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发现、解决过程和答案进行分享和讨论,找出问题的不同解法与策略,并由全体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师的角色1.引导者: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通过提问、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者:教师组织或设定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活动顺利进行。
3.评价者: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探究的结果。
四、学生的角色1.合作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尊重并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2.探索者: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
3.分享者:学生要将自己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与小组成员分享,与全班分享,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1. 分组策略:小组组成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平衡。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组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建立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2. 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给学生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规律和合作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3. 信息共享: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
4. 规划和组织:在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任务的目标和步骤,并告诉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任务。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组织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5. 引导和激励:在小组实施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赞扬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6. 总结和评价:在合作探究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和学习体会,并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时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的探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的探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摘要: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兴趣。
所以,人们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加强师生协作则至关重要。
教师在师生协作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保障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从而为课堂提供良好服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协作;平行四边形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协作不仅能有机调整教师教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关系,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师生协作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能多方面地思考:如何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如何教?从而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谈谈我的几点做法:1巧设导入部分,促进师生和谐探究1.1巧设导入目标,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在备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知识的前后融会贯通,在旧知中找出与新知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等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确认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已经学习的初步探究图形的相关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意在发挥师生的双边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在课的开始阶段我结合教学目标,巧妙地预设了导入目标:应用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学习。
直接运用快板回顾旧知的方式,如“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经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及它们面积计算的方法,再紧紧的延续着学生的思路,设疑带领学生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巧设的导入目标,带领学生快速进入课题的探究,达到了预估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小学生数学课堂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一、合作探究的定义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通过相互交流、合作讨论、互相帮助,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探究性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交流和合作,从而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拓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彼此合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交流和合作,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能够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共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合作探究的培养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学生组成,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在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角色,例如小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通过角色的分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合作评价: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给出合适的奖励或鼓励。
这样能够激励学生,促进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
4.教师引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杨晓宏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效教学,不是死记硬背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基于一系列学习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课程的理解。
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1 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实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维课堂教学,特别是教学课堂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长时间的观察下,可以看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计划。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合作、探究的意义,学会设定目标。
学生有自己的总体目标,他们会设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肯定会比被动学习好很多。
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部分来自于自己。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完成集体合作学习探究的总体目标。
通常情况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
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坏了,很少有小学生能有团队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实施此类方法时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聚观念。
或许在这种方法的实施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会得到锻炼。
自主合作探究是指教师指派学习组成员到每个学习组进行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符合关键素养塑造的意识。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精神,可以塑造小学生团结的精神本质。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1. 分组策略: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
之间的默契度高、协作能力强。
2. 课前准备:在授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探究题目或问题,确保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
知水平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 合作探究任务分配:将探究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角色
和任务,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员等,激发每个成员的主动性。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
和方法,一起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
5. 提供资源和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如教材、模型、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6. 规定时间和报告形式:规定每个小组的探究时间,并要求每个小组以报告的形式
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和解决方法,鼓励他们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
7. 讨论和评价:在小组成员提出报告后,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讨论和提问,鼓励他
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其他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8. 汇总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让学生们分享彼此的学习
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对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探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分享和反思的教学方式。
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体现。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交流、互相帮助,并通过互动形式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能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互相合作、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交提供基础。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提出创新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为了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
1.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并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分工合作,例如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思考等。
这样可以鼓励每个学生的参与,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成果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可以将小组成果展示给全班,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和反馈。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已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一堂课下来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
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和点拨作用。
例如,把“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转变为“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把“告诉老师你的想法”转变为“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等等。
二、合作与探究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买书需要10元钱,有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可以怎样拿?”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于是多种多样的方法便产生了。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了解了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
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时,整堂课都是学生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总结,教学效果也不好。
2.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一言堂”为“群堂言”,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实现,教师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讲六册“摆一摆”一课时,首
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组织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的成果,教师及时做了总结和归纳。
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合作与探究的实施策略
1.选拔并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有的学生盲目行动,表面上看挺热闹的,但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收获。
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
其次,老师要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2.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在
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提高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一次听公开课“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很有秩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员”,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虽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
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场面真不可想象。
3.教师应该参与学生合作与探究并作出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引导,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及时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
等。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学生的合作才会更得法,交流也才会更有效。
就合作与探究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