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二章 秦汉 第七节 秦汉文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 地动仪 可以要测到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1700多年 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 多年
第二章 秦汉 第七节 秦汉文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
医学
华佗(东汉) 华佗(东汉) 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 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 麻沸散(麻醉药) 麻沸散(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 比西方早1600多年 比西方早 多年
第二章 秦汉 第七节 秦汉文化
文学
赋和乐府诗 赋特点:讲究排比、 ①赋特点:讲究排比、散文韵文 并用 缺点: 缺点:辞藻华丽 西汉:篇幅长、 ㈠西汉:篇幅长、气势恢宏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 》《 赋》 东汉:篇幅短, ㈡东汉:篇幅短,现实感强 班固《两都赋》 班固《两都赋》 诗歌:形式朴实自然、 ②诗歌: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 富多彩、 富多彩、语言通俗 陌上桑》《东门行》《 》《东门行》《战城 《陌上桑》《东门行》《战城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行》 南》《十五从军行》
第二章 秦汉 第七节 秦汉文化
秦汉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 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统一与多样性有机结合 二、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三、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造纸术 《九章算术》
第二章 秦汉 第七节 秦汉文化
秦汉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 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统一与多样性有机结合 二、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三、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四、气势恢宏 长城 兵马俑 《史记》
主讲人: 主讲人:钟振林 二班) (2009级历史学二班) 级历史学二班
西汉两司马
高三历史:2.7《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2)(旧人教版)
历史:2.7《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2)(旧人教版高三)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基本特点;董仲舒及其思想与著作;王充的思想及其著作;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早期道教的经典及早期道教的活动。
司马迁与《史记》;《汉书》。
赋与汉赋的代表作;乐府诗。
秦汉陶塑艺术及其精品;秦汉铸铜艺术及其代表作;秦汉绘画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1.秦汉大一统,社会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发展,促成了文化发达昌明。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又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立体观察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2.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情况较为复杂,其影响又是多方面的。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较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各自的思维特质,教师宜尽力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同时,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纳入科学的轨道。
3.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思想活跃,许多作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文学艺术的精品,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文艺鉴赏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中国在世界上最先跨入封建时代,秦汉时期又迅速进入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高峰。
这是秦汉文化气势宏大、辉煌灿烂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昌盛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秦汉文化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人物、事件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的开通。
2.难点:分析秦汉时期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秦汉时期的疆域变化。
2.秦始皇统一六国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其历史意义。
分析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案例讲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4.汉武帝大一统讲述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分析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强调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5.丝绸之路的开通讲述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展示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强调其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6.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分享讨论成果。
7.课后作业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3.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4.针对性问题: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教学延伸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
2.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3.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重难点补充:1.秦始皇统一六国讲解过程中穿插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吗?”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互动讨论: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央集权制度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享意见后,教师引导:“其实,我们现在国家的行政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范文总汇大全
第一章:秦汉文化的昌盛背景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盛世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中国曾经实现统一和大一统,这种统一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统一,更在于文化上的统一。
此时,秦汉文化达到了其辉煌的巅峰,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
对于秦汉文化的昌盛,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秦朝统一整个中国,消除了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状态,加强了中央政治权力。
在秦朝时期,始皇帝执行了多项改革,推动社会向更为稳定和发达的方向发展。
汉朝时期继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并加以改进,如中央集权、皇帝统治等,从而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和有序。
第二章:秦汉文化的具体表现1.兵马俑:兵马俑是秦朝皇帝秦始皇为自己建造的陪葬墓中出土的兵马雕像。
这些雕像大小不一,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秦时代中国军事强大的一面。
2.文字繁荣:秦朝时期制定的《小篆》成为了中国的正式书写文字,汉朝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文字——隶书。
这两种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中国文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铜器制作:秦汉时期的铜器工艺和水平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特别是洛阳的“双鱼花瓶”,一度成为了中国古代铜器工艺的代表。
4.文化弘扬:秦汉时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期。
汉武帝时期,他废黜了相对封闭的思想,开闢了鑄版印刷,刺字術,造福古人,开門立派,为后世集大成精华;同时,汉武帝还修建学校,建立了国子监、太学等一系列的学府,为广大人民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汉文化的昌盛不仅仅是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巨大的影响,更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未来。
秦汉时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让后来的中国文化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
1.统一思想:秦汉时期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使得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状态,奠定了后来中国文化统一发展的基础。
2.士人文化的繁荣:秦汉时期,“士人文化”开始崛起,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随着文化的繁荣和士人阶层的形成,中国的文化传统被创造出来并继续流传至今。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建立和汉朝的发展。
2. 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等。
3.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包括《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以及汉赋和乐府诗的代表作。
4. 掌握秦汉时期的宗教哲学发展,包括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
5. 了解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包括陶塑艺术、铸铜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1.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2.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
3. 秦汉时期的宗教哲学发展。
4. 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秦汉时期宗教哲学的复杂性。
2.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 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艺术品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提问:你们对秦汉时期有什么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是谁?二、科技成就(15分钟)1. 讲解太初历的背景和意义。
2. 介绍张衡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等。
3. 讲解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及其意义。
4. 引导学生讨论秦汉时期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三、文学艺术(15分钟)1. 讲解《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2. 介绍汉赋和乐府诗的代表作,如《长歌行》、《短歌行》等。
3. 引导学生欣赏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体会其风格和特点。
四、宗教哲学发展(10分钟)1. 讲解儒学在秦汉时期的改造和发展。
2. 介绍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时间,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讲解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哲学对秦汉时期社会的影响。
五、艺术成就(10分钟)1. 讲解秦汉时期的陶塑艺术,如兵马俑等。
2. 介绍秦汉时期的铸铜艺术,如四羊方尊等。
3. 讲解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如马王堆帛画等。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对秦汉文化进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深入理解和分析;(2)秦汉时期对后世影响的评价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3. 课堂讲解:(1)讲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天文、地理、医学等;(2)讲解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诗歌、书法、绘画等;(3)讲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
4. 案例分析:(1)分析具体的秦汉时期文化成就案例,如《史记》、《汉书》等;(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秦汉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2)强调秦汉时期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3. 参加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包括主要的思想流派、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等。
o学生能够掌握秦汉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如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张衡等。
o学生能够识记秦汉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如长城、兵马俑、汉赋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分析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能力。
o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历史项目研究和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o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o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文学艺术(汉赋、乐府诗)、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的前奏、天文历法)。
-难点内容:秦汉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与现代文化的联系,如何理解秦汉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秦汉时期的基本背景和文化概况。
-讨论法: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秦汉文化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相关纪录片、历史动画短片。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组长负责记录和协调。
-维持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采用奖励和惩罚机制,保持课堂秩序。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即时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评估学生的深入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完整word版)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赵冰071000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a. 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b. 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c •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a. 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b. 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c. 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 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 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历史教案-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历史教案-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2.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对于秦汉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社会背景的介绍;2.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3.秦汉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秦汉文化的特点分析;2.秦汉文化的代表作品介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实例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你们知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时期呢?秦汉时期的文化有哪些特点呢?二、讲授(15分钟)1.秦汉时期社会背景的介绍教师简单介绍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包括秦朝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制度,汉朝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
同时也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教师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科技和艺术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例,重点介绍秦汉文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三、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秦汉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等。
同时介绍秦汉时期的名人和学派,如司马迁、司马相如、刘向等。
四、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作品的价值。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并且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讨论。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加强对秦汉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文化特点的小论文,或者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介绍。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范文总汇大全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范文总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3)了解秦朝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4)掌握汉朝的建立和刘邦、项羽的争霸。
(5)了解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程。
(2)分析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思考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秦朝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4)探讨汉朝的建立过程,了解刘邦、项羽的争霸背景。
(5)分析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反抗暴政的意义。
(3)欣赏汉朝的文景之治,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汉朝的建立和刘邦、项羽的争霸。
(4)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昌盛的秦汉文化。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朝的建立和刘邦、项羽的争霸。
3. 课堂讲解:(1)讲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过程。
(2)分析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3)讲述秦朝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4)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了解刘邦、项羽的争霸背景。
(5)分析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课程编号:051009英文名称: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学时学分:180/8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开设学期:1-2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从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尤其是炎黄以来中华民族5千年历史的基本演进,阐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其历史时段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包括每个历史时期或朝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重要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
教学大纲:导言(2课时)一、祖国优良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
二、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和学习祖国历史的意义。
三、教学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先秦时期 (28课时)第一节原始社会(8课时)一、从原始群到氏族制(2课时)旧石器时代初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及其文化(重点),金牛山人;旧石器时代中期:大荔人、许家窑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及其文化。
二、氏族公社及其繁荣 (2课时)旧石器时代晚期:河套人、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及其文化(重点)。
沙苑文化遗址、磁山裴李岗文化遗址及其他发现;仰韶文化的发现,分布及类型(重点);河姆渡文化(重点)。
三、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2课时)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重点、难点);齐家文化及其他发现。
四、有关历史起源的传说和神话(2课时)女娲、盘古,太古无君、知母不知父;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炎帝与蚩尤,少昊与太昊;尧、舜、禹禅让、大同小康(重点、难点)。
第二节奴隶社会(20课时)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2课时)大禹治水河流与文明、洪水、“尽力乎沟洫”;国家的形成传子制与甘之战、九州与贡法、禹刑、九鼎(难点);夷夏之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文化问题历史上的夏代,夏族活动的地区,二里头文化(难点)。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4课时)商族的兴起和灭夏建国玄鸟生商,相土与王亥,汤放桀,盘庚迁殷(重点、难点);商代的考古发现郑州等地的旱商文化,甲骨文与甲骨学(重点、难点);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农业和畜牧,手工业和商业,百姓,小人,众人,仆妾。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了解秦汉文化的产生背景与特点,掌握秦汉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典籍。
3.了解汉武帝时期的重大政治改革,并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与文化开放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学习秦汉文化的主要内容,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2.通过秦汉文化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源流,增强自身文化底蕴。
3.探究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与人物故事,进行个性化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探究秦汉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传统的良好情感。
2.通过学习秦汉文化,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借鉴秦汉文化,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与未来发展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与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秦汉文化的特点、重要代表和典籍。
难点:了解秦汉文化背后的思想、艺术与哲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引入秦汉文化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受秦汉文化的历史价值与人文内涵,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点讲授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 秦汉文化的产生背景、特点,以及秦汉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典籍。
3) 汉武帝时期的重大政治改革、对外战争与文化开放的重要性。
3.分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1-2位代表,分享各自的理解与见解,将知识点进行深度解析。
4.案例分析针对秦汉文化中的各种名人事迹、文化典故等进行集中讲解,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与判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综合运用通过设计一些掩盖在知识点后的压轴问题,引导学生对秦汉文化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教学,增强知识的视觉与听觉感受。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使国家进入大一统局面。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教材还包括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识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的开通。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秦汉时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兴趣。
初二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
初二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3. 理解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变革;2. 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贡献;3.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引入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唤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变革a. 秦朝的集权统治和中央集权制度;b. 民族政策和郡县制度的推行;c. 汉朝的官僚制度和丞相制度的建立。
2. 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贡献a.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水利工程的发展;b. 造纸术的发明和普及;c. 医药学的发展和《黄帝内经》的成书。
3.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特点a. 班固的《汉书》和司马迁的《史记》;b.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流传,如《楚辞》和《古诗十九首》;c. 石刻艺术和陶器艺术的繁荣。
(三)学生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知识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并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四、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重要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掌握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进一步理解了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并写一篇关于秦汉文化的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3. 理解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变革;2. 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和贡献;3.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需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书本内容。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某一文化成就的小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文化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一份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并注明各成就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从生平、贡献、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4.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思考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秦汉时期其他方面的文化成就,如科技、艺术、建筑等,拓宽知识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作为讨论主题。
2.让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等资料,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繁盛与发展;
2. 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 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 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
1. 秦汉时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2. 秦汉时期文化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笔记和讲义;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引入了解秦汉时期出现的文化繁盛的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对秦汉文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集中、统一、宏大;
2. 秦汉时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和成就:长安城的建设、兵马俑、《汉书》、《史记》等。
三、学生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秦汉时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和成就,然后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代表发表意见。
四、课堂示范(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从代表性作品和成就中选择几个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汉文化的精髓。
五、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进一步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果和贡献,并以小组形式做一个关于秦汉时期文化的展示。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教案是现在学习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类文体,教案是现在每一门课程之前都要制定好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探究秦汉文化的教案设计
探究秦汉文化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习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情况。
2.探究秦汉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成就,例如秦朝的铸币、统一度量衡和长城建设,汉朝的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和水利工程建设。
3.培养学生分析、阐述、比较和评价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2.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3.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1.《中华文化史》等教科书。
2.网络资源,例如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可以让学生观看展览和文物。
3.幻灯片和视频,介绍有关秦汉文化的背景、成就和遗产。
四、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归纳总结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并列举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成就。
2.在班级内展开课堂竞赛,分成小组对秦汉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这些小组可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视频、举行辩论会或撰写论文的方式,阐述他们对秦汉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博物馆网站,观察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历程和文化遗产。
4.通过解读历史文本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分析秦汉文化的内在特点与传统价值观。
五、课堂评价1.考察学生的学习笔记,评估他们对于秦汉时期历史、政治、文化方面的理解。
2.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质量,包括讨论能力、文献研究能力和组织团队能力。
3.回收学生的辩论和论文,对他们的文化分析和比较比较作出评价。
特别关注能否透彻分析秦汉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4.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或小考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秦汉文化;(2)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楚辞》、汉代乐府等);3. 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汉代壁画等);4.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天文历法等);5. 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物、文献等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事例解析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3. 采用比较法,分析秦汉时期与前后时期的差异;4.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分析秦汉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楚辞》、汉代乐府等,引导学生感受秦汉文学的魅力;(3)介绍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汉代壁画等,引导学生欣赏秦汉艺术的独特风格;(4)探讨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地动仪、天文历法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汉科技的发展水平;(5)总结秦汉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范文大
初中历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推行郡县制等历史事实;(2)掌握汉朝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等历史知识;(3)认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就,如造纸术的发明、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析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2)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的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汉朝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3)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就。
2. 教学难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推行;(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3)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2)学生分享事先查阅的关于秦汉时期的资料,加深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秦朝的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知识;(2)学生通过历史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3)学生分析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秦朝的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事实;(2)教师讲解汉朝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等历史知识;(3)教师分析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其特点和意义。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给予评价、补充;5.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秦汉时期的历史时间线,巩固重要历史事件;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成果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ulture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统一发展时期,在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发展异常繁荣,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文化现象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关,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文化问题也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历史材料。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a.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时间、人物、成就等历史事实b.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历史结论c.学习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a.通过列表总结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b.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相关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c.通过秦汉文化的特点、发展原因、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
a.通过分层次认识问题的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过程。
b.通过列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字材料、图片、讨论分析问题、形成文字或口头表达,使学生掌握分类、归纳、比较、分析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秦汉科技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b.通过自主归纳、展示成果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展现的积极态度。
c.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为集体、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秦汉文化发展的成就、特点、原因、影响。
难点:哲学与宗教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指导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通过指导自学,使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依靠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分析问题。
通过对学生进行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讲授法是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我将采用问题中心式讲解法,通过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回答问题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我将采用“群体互补”式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特点、发展原因、影响,实现智力互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靠文字材料、相关图片等媒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使其感受依据材料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分析本节课力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点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和学会历史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给他们发挥和展现才能的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列举学生熟知的一些文化内容。
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天龙八部》、《无间道》吗,其中都包涵了佛教思想,有谁知道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生回答: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有佛教传入,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成果。
师:那么秦汉时期都有哪些文化成果,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对古今中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2、分层次学习本节内容步骤一:列表归纳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过程:①由全班同学集体构思、讨论形成表格结构②每位同学结合教材填写学生设计出来的表可能不同,可以进行比较,让他们选出最合理的。
目标体现:①通过表格的设计,培养学生多维度思维问题的能力,既要考虑到文化的分类,又要考虑到时间的划分(举设计会考登记表时的例子),类似于数学中的坐标轴。
②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填写表格,对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表现形成最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讲解秦汉时期文化发展成就过程及目标的体现:①先进科学技术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a.提出问题:先秦时期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呢?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说出答案。
目标:通过与先秦文化联系,培养“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展示与某些科技成果相关的史书记载的原文,适当补充对某些科技成果的解释。
学生可能不容易看懂,适当做出解释。
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
c.提出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学生会从多个方面回答问题,对合理答案充分肯定,并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目标:突出科技的先进性及中华文化对全人类进步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情感价值的目标培养,在回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依据材料把握重点的能力。
d.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取得先进科技成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经济发展角度回答,但不够系统,指导其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各角度认识。
目标:使学生体会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过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②在哲学与宗教的讲解中要实现的目标:关于这一问题的总体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可操作性问题的设置,一步一步将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练习起来。
a.结合教材解释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内容,包括“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含义。
目标: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董仲舒将儒学的神化与政治化。
b.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有什么特点?吸收了什么新的思想?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会提出相关的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目标:通过对董仲舒思想的内容的讲解、董仲舒思想与孔子、孟子思想的比较使学生对董仲舒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
c.提出问题:董仲舒思想为什么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会从政治方面去考虑。
目标:通过董仲舒思想在当时治国方面现实价值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认识文化服务与政治、阶级的联系,从而最终突破难点。
d.先秦和秦汉时都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可能会随意、缺乏条理,应指导他们从形成背景、内容、作用方面去考虑。
目标:提高学生联系问题的意识,比较问题的能力。
e.请同学们谈一谈对道教、佛教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可能会从寺庙、服装、电影、电视等方面抒发自己的意见。
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f.提出问题:他们产生、发展和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有关系吗?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将之与统治需要、阶级斗争相联系。
目标:通过佛教、道教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讲解,使学生从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
③史学巨大成就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a.解释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目标:对史书体例有一个基本了解。
b.司马迁的《史记》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相关段落归纳出来。
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
④文学的新成果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展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及班固《两都赋》、乐府诗《陌上桑》的节选,或由学生背诵一些段落。
目标:体会其特点的差异。
⑤雕塑与绘画的讲解及要实现的目标展示相关图片。
目标:中国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文字上,增加图片可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
步骤三:分组讨论秦汉文化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过程:①集体讨论总结的方法并做出指导a.特点的总结要做到史论结合。
b.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几个方面考虑。
c.影响需要从历史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去考虑。
②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a.写成文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
b.汇总形成合理的答案。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学生会有很多想法,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肯定其合理部分。
目标体现:①通过对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
③通过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巩固练习由学生回顾本节知识体系,对本节内容进行反思,形成完整系统。
通过选择、材料、问答题进行反馈,并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准确、精炼、有条理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五、教学板书内容一、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二、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1、统一与多样2、中外交流3、世界领先4、气势恢宏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原因1、经济条件2、政治条件3、文化条件4、民族关系5、对外关系四、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影响1、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2、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此设计力图体现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