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制图10透视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制图透视投影

建筑工程制图透视投影

直线A与画面V交
V
于迹点NA,因NA在V
上,其透视为本身;
S
且因为直线旳透视必 A
经过直线上各点旳透
NA
视,故A0必经过NA。
4.画面相交线旳透视特征
(2)灭点—画面相交线上无限远点旳透视,称为灭点
直线A上无限远处一点
旳视线与直线A之间旳夹
角φ=0,即:SF∥A。直
线旳灭点,为平行于该直
V
FB FA
分析:H面垂直线平行于画 x’ 面V,透视A0a0仍为一条竖直 线。引连线sa,与ox相交于ax0, x 由之作连系线,则A0a0必在其 上。
h
o’
a
o
s
(b)已知条件
h
(3)基面垂直线直线旳透视画法
在右图中,过a任作辅助线旳H面投影aa,与 ox交于点a,由a作出高度h,得到A。
H面上,作sf∥aa,与ox旳交于点f,
A0
a0
b0
bn
ax0 bx0
(a)空间情况 H
h
h
x’
S
O
x
s
h
o’
a b o
s (b)已知条件
基面平行线旳作图环节
(2)求迹点和真高线 左图中, AB与V面交迹点N;ab与OX交迹点n,也是N旳 H面投影;则Nn⊥OX,Nn=h, Nn称为AB旳真高线。
h h
A
V hF a
Xf
B B0 N
A0
A0 h
h
连系线A0a0 、B0b0
a X
a0
b0
b
ax0 bx0
(a)空间情况 H
分别为平行于V面旳、
S 竖直方向旳投射线
O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件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件

3)常用光线
产生建筑阴影的光线,主要为阳光,而太 阳距地球非常遥远,其光线可视为平行光 线。因此,在建筑物的投影图上作阴影, 光源设定在无限远处,光线是相互平行的。
为便于作图,对光线L的方向作如下规定 (见下图)。
2、点的落影
空间点在某承影面上的落影,实际为过该点的光线与该承影面的交 点。过空间点的光线可看作一条直线,而承影面可以是处于特殊位置 或一般位置的平面或曲面。因此,求一空间点的落影,实质上就可归 结为求过空间点的直线与平面或曲面相交的问题,其交点即为该空间 点在承影面上的落影点。
4、平面的落影
1)求平面落影的方法
平面多边形较常见,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这类平面多边 形在投影面或其它承影平面上的落影,实际上就是求其轮廓线的落影, 此落影可通过求出平面多边形各顶点的落影,依次相连而得。
2)平面与投影面平行
如果平面与投影面平行,则此平面在该投影面上的落影反映平面实 形。如果平面与投影面不平行,则此平面在该投影面上的落影不反映 平面实形,在与光线平行时为一直线段。
室外的建筑物时,实际上在玻璃窗上准确形象地留下了
建筑物的立体图形,这个图形,就是建筑物的透视投影
图,简称透视。透视图是用中心投影法将形体透射在单
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样,所以中心投影
又称为透视投影。
透视图的特点:
01
在一个投影图中能同时 02
这些特点与人们观察物
反映形体的长、宽、高
体的视觉特点相一致。
3)平面与投影面垂直
此种情况下,平面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沿光线投射方向(即45°方向) 落影。
8.2.2 平面立体的阴影
1、基本规律
求作平面立体的阴影,一般分为两 个步骤:

建筑透视图画法解析

建筑透视图画法解析
P s
G
视线迹点法的原理(图)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1.
点的透视Aº:是通过该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2.
点的基透视aº:是通过该点的基点所引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3.
Aºaº⊥基线
4.
位于画面上的点
5.
透视与本身重合;基透视在基线上。
a’
四、求点透视的基本作图方法作法 H
P
A
a’ A0
s’
H
g
a0
a
H
aP
基点
H
a
基线
g 基面
画面 P
H 心点
视平线
Aº s’ aº
视平面 g
中心视线 S 视点
视高
s
站点
aº:A点的基透视
G
视距
2、透视术语
基面G:人所站立的水平面
画面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线
视点S:人眼所在位置
站点s:视点的H面投影
视高:的距离(人眼的高度)
心点s’(主点s0):视点的V面投影
b
s
gt G
迹点的基透视在基线上
4、灭点F ∞
A F

f

a aº
HB
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的点, 其透视称为灭点
P H
直线的灭点F是平行于该直线的视线与画面的交 点
直线的透视必通过直线的灭点
直线的基灭点f是平行于直线水平投影的视线与 画面的交点
f∈, ⊥
g S
b
s
g
G
画面相交线与画面平行线
s’
C0
c0
cgdgeg
d0
e0 c d

建筑快题透视画法

建筑快题透视画法

如何把握好透视基础——汉恩动画提供1.1透视原理透视学是绘画透视技法理论的统称。

是卡通艺术的基础技法之一。

通过透明的平面观察研究所看到的物体的形态。

亦可将其设想成是通过透明的二维平面来表现、观察、研究三维空间物体的形态。

透视现象——由于距离和位置不同,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现象将这种现象用几何作图方法准确的表现出来——透视图透视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增加空间纵深感的方法,能更逼真地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a.透视的基本概念视点视平线距点地平线消失点视域b.镜头画面透视——在影视动画中,人眼的视点转变成为摄像机镜头,影视空间的透视关系也就转换成了镜头画面透视。

c.透视角度与镜头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散点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水平位置的直角六面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主点)的画面特点:层次分明,场景深远、稳定、对称、整齐二点透视——成角透视当水平置放的直角六面体与画面成一定角度,两侧面的线条向左右两个消失点集中如果在绘画时,消失点离画面太远,画起来不太方便,可通过辅助线的方法解决。

特点:画面效果比较自由,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

有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及丰富多彩的人物活动。

三点透视——斜角透视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定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

在动漫设计中,三点透视多用于表现高层建筑和空间场景的俯瞰图或仰视图,有时也用来表现夸的角色形体透视。

散点透视——动点透视or变点透视特点:不受视点及视域的限制,画面成平面空间,没有统一的视点,形象没有近大远小的变化,散点透视对表现滑稽,幽默的大场面具有特殊效果。

作画时容易忽视的透视问题:A.物体的平面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一边B.各种物体消失点不统一C.各种物体的消失点不在一条视平线上1.2透视与画面的关系a.平视——视平线在画面人物的头部或胸部位置的称为平视。

特点:身临其境的亲切感,画面形象前后容易重叠,近大远小对比强烈,因而纵深感强。

工学章透视作图辅助方法

工学章透视作图辅助方法
图13-8 铅垂面矩形透视的任意分割
第10页/共53页
§13.l 建筑细部透视图的简洁画法
矩形的分割与倍增 1.铅垂面矩形透视的分割 须注意,对角线的方向与分割后比值相关。例如,若对角线是3D°,则将该矩形水平分割为2∶4∶3的3个矩形的透视(图13-8c)。
图13-11 不等矩形透视的延伸
第15页/共53页
§13.l 建筑细部透视图的简洁画法
矩形的分割与倍增 3.矩形的倍增和延续—不等矩形透视的延伸 图13-11(b)表示了不等距连续矩形透视的延续作图。从图中可见,均是利用对角线来作图的。其中J°Fy线上的点N°、K°、1°、2°、3°、4°均是该处竖直线透视的中点,所以,只要任取两个中点并连线,就可以作图,就是说即便没有灭点Fy,同样可以完成作图。
图13-6b 一般行线透视的分割
第8页/共53页
§13.l 建筑细部透视图的简洁画法
矩形的分割与倍增 矩形的透视不再是矩形。在透视作图中经常会遇到对其进行分割或延伸、倍增的作图问题,下面介绍不同情况下作图方法。 1.铅垂面矩形透视的分割 图13-7是铅垂面矩形ABCD的透视,画出对角线,得交点K°,过K°竖向画线,即可将该矩形分割为左右方向两个全等的矩形。 要将该矩形的透视等分为上下两个全等的部分,可作出矩形透视图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再过交点与灭点F连线,进而与A°C°交于点3°、与B°D°交于点4°,即实现上下等分。3°、4°两点也可以利用定比关系确定。
图13-6a 一般行线透视的分割
第7页/共53页
§13.l 建筑细部透视图的简洁画法
§直线透视的分割与延伸 3.一般位置直线 方法二:可对线段的透视直接进行分段。这时,线段的透视必须有明确的灭点。如图13—6(b)所示,一般位置线段的透视 A°B°有确定的灭点F1,过此灭点任作一直线 F1 F2,作为直线AB所在平面的灭线。自点 A°引直线A°B1,令其平行于灭线F1 F2,这就是该平面上一条画面平行线的透视,在A°B1上定一点K,使A°K与K B1之比等于所要求两分段长度之比,连接B1B°并延长,与F1 F2交于M点,则KM与A°B°的交点K°即为所求的分点。

建筑透视初级知识点总结

建筑透视初级知识点总结

建筑透视初级知识点总结建筑透视是指通过绘画或摄影手法表现建筑物在横平竖直的立体感。

它是建筑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技巧,能够更好地展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建筑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指用于表示空间三维形体相互关系的绘画方法。

在建筑绘画中,通过透视技巧可以更好地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是建筑设计和绘画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因此对于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来说,掌握透视技巧非常重要。

二、透视的类型1.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简单的透视类型,也是最常用的透视方法之一。

在单点透视中,建筑物的所有边缘都会汇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透视点。

单点透视适用于面向观者的建筑物,例如正面照片或绘画。

在单点透视中,建筑物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汇聚到一个点上,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建筑物在空间中的立体感。

2.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是在单点透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透视方法。

在双点透视中,建筑物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分别汇聚到两个点上,这两个点分别位于画面的左右两侧。

双点透视适用于侧面观察的建筑物,例如侧面照片或绘画。

通过双点透视可以更好地表现建筑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空间感。

3.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最复杂的透视类型,也是最难掌握的透视方法之一。

在三点透视中,建筑物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分别汇聚到两个点上,同时还有一个额外的汇聚点用于表现建筑物在空间中的高度。

三点透视适用于高层建筑或观察角度较高的建筑物,例如俯视照片或绘画。

通过三点透视可以更好地表现建筑物的高度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透视的基本原理1. 近大远小:透视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近大远小。

在透视中,距离观察者近的物体会显得更大,而距离观察者远的物体会显得更小。

这是因为远离观察者的物体在视觉上会受到远近程度的影响,因此会显得更小。

因此在透视时需要根据物体的距离远近来确定其大小。

2. 平行线收敛:透视的基本原理之二是平行线收敛。

在透视中,水平线和垂直线都会收敛到一个或多个透视点上。

建筑透视构图技巧

建筑透视构图技巧

建筑透视构图技巧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而透视则是表现建筑空间的重要手段。

透视构图的原理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感知特性,通过透视关系将三维空间表现在二维画面上。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构图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透视构图的技巧和方法。

一、透视基础知识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是指在视野中,物体由于远近关系与角度的不同,造成物体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透视分线性透视和点透视两种类型,其中点透视又称为圆柱透视或对角透视,是实现建筑空间感的关键。

在透视构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视点:即观察者的位置,确定视点后,才能绘制透视线。

2.绘制透视线:透视线按照规则方向绘制,一般为平行于画布的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水平线为地平线,垂直线为垂直于地平线的竖直线,斜线为与地平线不平行的倾斜线。

3.透视点的作用:透视点是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的关键,它决定了透视图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二、1.透视的角度:建筑透视的角度一般为45度或30度。

通常情况下,45度的透视角度更为常见,而30度的透视角度更能表现低矮的建筑物。

2.视点的选择:视点的选择要根据所描绘的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视点,保证画面的美观和真实感。

3.透视线的确定:透视线的确立是透视构图的关键。

在绘制透视线时必须要注意线的质感,比如墙壁和天花板的交界处,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材质。

4.建筑物的比例和大小:建筑物的比例和大小是画面真实感的关键。

建筑物的比例应当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保持各个元素的比例和大小的适度,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

5.光影的运用:光影的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高光和阴影的处理可以使建筑物立体感更强,让整个画面更加动态。

6.颜色的运用:颜色的运用可以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合理运用不同颜色能够突出建筑物的特点和个性,甚至可以调节画面的情绪。

三、建筑透视构图的实践1.建筑外立面透视图:建筑外立面透视图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建筑透视构图形式。

建筑手绘技法-构图透视方法

建筑手绘技法-构图透视方法

第 02 章 构图透视方法目录/Contents2.1 构图2.2 透视2.3 本章练习2.1 构图在建筑效果图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

构图要坚持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法则,也就是要掌握对比和均衡。

均衡与对称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

稳定是长期观察自然中的事物而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4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相比均衡和对称而言,巧妙的对比,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地反映和升华主题。

在所有画中国画的构图是最精彩的。

在绘画中构图的方法与手段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构图的任务要将画家所思所想的“语义”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就得对符号进行组织。

01 由建筑的高度决定横竖构图。

02 构图需要留边框, 上下左右留2~3cm 的宽度。

03 建筑体不宜画得太大或者太小。

04 一般情况下构图要天大地小。

地面再小也必须保证能把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表达清楚。

鸟瞰图中,地面有侧重表现,如广场。

05 避免出现不同物体的线条重合,干扰形体的表达。

06 一般情况下,避免出现建筑轮廓线与纸边线平行。

07 配景不能与建筑同高。

08 避免较长的直线贯穿整张画面。

09 画面要表达重点—主要刻画想表达的部分,其余虚化。

重点描写区域应具有足够的细节、足够的对比度。

对比可以衬托物体,不一定非要黑才能凸显出来。

10 配景与建筑应产生对比,以突出建筑。

可采用建筑横向-配景竖向,且不能太整齐,也可采用建筑竖向-配景横向,建筑规整, 配景生动。

除上述所讲的构图方式以外,还有一种不规则构图,掌握不好的话,很容易弄乱画面。

不规则构图其本身存在着多样的属性,如杂乱的、抽象的、理性的和神秘的等。

单一不规则线段也存在着视觉指引性,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奇特的画面效果。

如果将杂乱的不规则的线充满整个画面,这时再把简洁的主体形态安排在画面适当的位置上,可出现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会呈现出抽象的、神秘的画面气氛。

2.2 透视透视是决定一幅效果图是否精彩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x b d 1 e g 4 c
3
2 fx bp 1p D° 2p 3p 4p cp n fy

G° Fy
Fx

B° 1° b° 2°


C° 4° 3° A° c°
a
n
三、纪念碑的二点透视
c
m d e b
fx mp cp C° Fx c° M° bp B° a ep fy
n
N1

Fy E° n1
§2-2 用灭点法作建筑形体透视图 §2-3 透视平面图
§2-4 灭点的一般通则
§2-5 建筑细部的透视图
§2-1 灭点的概念与作法
一、直线灭点的基本概念
二、水平线的灭点
三、用灭点法求水平线的透视 四、用灭点法求矩形平面的透视
一、直线灭点的基本概念
F f
F
f F
二、水平线的灭点
F
F N
f
n
三、用灭点法求水平线AB的透视
立面图
a'
c'
g'
d'(e')
g'
a
透视图
s
五、求两坡顶房屋的两点透视
a' e
a' c d
j
k j e l 2 jp ep kp lp a bp cp b 1 fy P
d
fx
P
k
a
b
c
s s E° H g' B°

Ⅱ J° K°L°
Fx j° k° l° 2
A
C° Fy c° H

1
g'
四、建筑形体的一点的透视
h1
VX1

s2 ●
VY1

h1
h2
VX2

VY2

h2
视角
应充分体现物体的特征
p1 p2
p1
p2

s2
s1

h1 x1
h1 o1
h2 x2
h2 o2
(a)
(b)
图 面 位 置
视距、视角一定,图面变动只影响透视图的大小
透视类型
二 透视图的画法——举例
用cad演示
灭点法作建筑透视图
§2-1 灭点的概念与作法
建筑制图
• 透视图
10
视高的确定
x3 o3
平视:一般按人的身高1.5~1.8米 确定。
x1
o1
x2
o2
视距
视距是物体3倍高 度左右时,透视效 果较好
同一建筑物不同视距的透视
视角
视角
p vx2

vx1
vy1
● ●
vy2

p
保证视角大小适宜, 一般取
1 s1 2

≈28°~37°。
记30°
d° b°
A
m° n
a
四、求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 g
f 2 b 1 c d 3
e
P a'(g')
a bp fp
g p cp dp ep
P
平面图
a' 1' b' 2' H g'
d'(e')
c'
d' G° C° D° E°
3' H
b' B° b° f° g°c° c' s' e° d° d' g' H
n
ap
bp
f
s
N A° B° F L b° a° n
四、用灭点法求矩形平面的透视
fx n
bp
dp
fy
Fx
Fy
C° B° N A D°
一、求长方体的两点透视
c(c) x y b(b) d(d)
P fx
bp a(a)
dp
fy
P
H
Fx C°
s
Fy D°Leabharlann HB°A L

a
d° g'
g'
二、求组合长方体的两点透视
c b e a
d
P dp ap bp cp ep P
平面图

E° s'
H C°
H


g'


g'
侧立面图
透视平面图
s
六、利用透视平面图作建筑形体的一点透视


B°C° A°
1

c1 b1 a1 d1 e1 11
作业
13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