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三点反思

合集下载

新课改条件下,对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思考

新课改条件下,对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思考
新 课 改条 件下 ,对语 文教 师教 学反思内容的 思考
文◎
教 学 反 思 是 一 种 有 益 的 思 维 和 再 学 习 活 动 , 教 师 可 以通 过 教 学 反 思 不 断 地 丰 富 和 完 善 自我 。 叶澜 教 授 说 过 : “ 个 教 师 写 一 辈 一 子 教 案 不 一 定 成 为 名 师 , 如 果 一 个 教 师 写 三 年 反 思 可 能 成 为 名 师 。 ” 当 前 ,部 分 语 文 语 文 教 师 认 为 教 学 活 动 就 是备 课 、上 课 , 把 教
思 , “日复 一 日 , 重 复 昨 天 的 故 事 。 ” 终 身
分配教 学资源 :语 文教师 的教学方法 是否合
适教学 内容和学 生的知识 基础与个性 差异 ;
教育 、终身学 习的时代 ,语 文教师应 该走在
时 代 的前 列 , 学 会 反 思 ,擅 长 反 思 。新 一 轮
课 程 改革 倡 导 语 文 教 师 进 行 教 学 反 思 , 以 提
响。因此每 位语文 教师对 自己的教学 习惯 ,
有 必 要 经 常 性 进 行 深 入 反 思 , 以 克 服 教 学 中
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反思什么昵 ?
的盲 目性 ,促进 自身教学技能 的不断提高和 完 善。 因此 ,在教学 常规中反思 ,择取精华 而创 新 ,是 语文教师进 行教育 改革的一种稳
教师 高 尚的道德 行为会影 响学生 的一生 。为
此 , 语 文 教 师 要 有 良好 的 政 治 思 想 素 质 和 高 尚 的 职 业 道 德 , 有 “事 业 心 ” 、 “ 任 责
从教 ,直接 影响着语文 教师 的形象 、威信 、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关 系 和 对 学 生 的 感 召 力 和 教 育 统 , 就 可 以清 楚 自 己 理 论 上 的误 解 和 偏 执 , 力 , 从 而 也 就 影 响 到 教 育 的 效 果 。 语 文 语 文 增 进 对 教 育 实 践 及 其 复 杂 情 景 的 洞 察 和 见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引发的几点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引发的几点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引发的几点反思我省普通高中自二00九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激发了一大批教师的改革热情,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参加全省组织的课改培训,参加网上的统一培训,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实践中来。

研究、探讨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

现结合新课改在我校实施的实际情况,就新课改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做一个反思,以期引起各位同仁的共同关注,以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教师工作量加大,学生负担加重,与课改理念相违背。

新课改理念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解放教师和学生。

而现在的事实却是:师生每天工作学习六天半,教师理解新课程,学习课改材料,熟悉教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学校上课赶进度、加难度,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学习负担不见其减,日有所增,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

为何?究其原因,还在于担心高考。

在高考指挥棒还存在于高中教学中时,请不要忘记它的神圣作用。

课改后,考什么,怎么考,大家心中无数。

只有加大学习量,加课时,赶进度,加难度,加内容,新法旧法一起上,新老教材一齐用。

所以,新课程考试方案的出台,便是刻不容缓的事实了(从2012年的高考来看,改革力度并不大)。

让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了解本学科的高考命题思路,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的投入到新课程实施中。

尽管如此,但我却认为,不管怎样考,在日常教学中,紧紧抓住课程的基本内容,恰当的把握教学要求与分量,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正道,坚守此道应对考试,或许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不一定高投入就有高产出。

2.难以把握新教材,穿新鞋走老路。

熟练应对新课程,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事实上,由于我校多年的传统以及多方面的客观原因,致使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尽管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学习、去研究,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来不及深入领会,教学行为难免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任教时间长的教师多,大家都按照多年来习惯了的方式思考和工作,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根据高考题目所设的板块图解语文课程。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

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

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东北师大附中张钧尊敬的各位专家、亲爱的各位语文同人:我先请老师们看几个材料:《环球时报》2005年7月27日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说,近期上海复旦大学曾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竟是一支留学生队。

“放假了,我在外地读大学的那个GG(哥哥),从外地回来了,带来了他的恐龙GF(girlfriend女朋友),这个人不断对我妈妈PMP(拍马屁)……”——摘自广州某中学生作文×××:16日是令尊70岁生日,犬子在此邀请你们过来吃饭。

——2005高考语文全国卷某考生第20题(要求写请柬)的答案老师:我因肚子痛要请假回家。

——高中某生的请假条其实,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就已普遍感觉到,社会的整体语文水平在下降。

即使是在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不少大学生、研究生甚至部分科研人员,在写作、说话的时候,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甚至在严肃的法律条文中也都存在不少语言问题。

老百姓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语文教育开始不满、批评和指责,要求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其实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前行。

“语文新课改究竟应从哪里改起”,这个问题就成了一线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惑。

因为,以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不合乎语文教育规律的弊端?在众多的弊端之中,哪一个又最为严重?2003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尝试回答以上问题。

比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等。

以上可以算作我今天发言的第一部分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借用别人的话,可以这样概括新课改的背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了近百年、但长期处于高耗低效而屡遭诟病的背景下展开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探究无度
生 无 所 适 从 , 从 下 手 , 面 上 获 得 了 自 由 , 际 上 无 表 实 却 是 “ 羊 式 ” 放 任 自流 。因 此 , 使 课 堂 高 效 , 放 的 要 学 生 的“ 自主 ” 定 要 与 教 师 的 “ 导 ” 机 结 合 . 且 一 主 有 而

位 教 师 在 执 教 《 峡 》 , 学 生 提 出 了 如 下 三 时 给
思 考 : 读 是 富 有 个 性 化 的 行 为 , 读 过 程 充 阅 阅 满 了创 造 。阅读 教 学 应 该 依 据 教 材 内容 设 计 开 放 性 的话 题 . 养学 生多 角 度 、 创 意 的个性 阅读 能 力 。 培 有 教 师 在 进 行 开 放 性 教 学 时 要 把 握 一 个 度 , 开 放 要 即 有 利 于 师 生 在 阅 读 实 践 中 与 文 本 发 生 深 层 次 的 有
代 领 导 集 体 是 如 何 关 心 和 重 视 这 一 工 程 的 ?这 4个 问 题 在 师 生 的 互 动 、 流 、 论 中 占 了 整 个 课 堂 的 交 争 23 这 样 的 “ 究 ” 起 来 似 乎 有 “ 度 ” 有 “ 度 ” /。 探 看 深 , 广 ,
三、 教学媒介泛滥
探 究 问 题 : 们 国 家 在 三 峡 地 区 建 设 了 一 个 什 么 工 我 程 ? 你 掌 握 的 资 料 看 , 一 工 程 有 什 么 作 用 ? 一 就 这 这
教 师要具 备在课 堂上 进行 “ 二度备 课 ” 的能力 。
工 程对三峡 地 区的生态 环境有 何影 响?党和 国家 三
( 责任编辑
刘 颖)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思索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思索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思索语文教学一直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在中学语文教改以迅猛之势高速进行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种种困惑。

而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发现:语文教师只有本身具备了良好素质,并多方探索,才能从容面对教改,走出困惑,走向成熟。

一、当学生已经习惯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习惯,该怎么办新学期伊始,第一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先充满热情地对全班学生做了一番自我简介,然后试着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让大家轮流做一个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

结果大部分学生用白开水一般的语言说了两句我叫什么,来自哪里,任我再启发引导就是没有下文。

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读过许多书,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悟与体会,你能表述一下吗?问题刚提完,学生都低下了头,我仿佛置身于无人的旷野,教室里除了空气在流动,就是自己的心跳。

这时教室里没有“对话”,没有“共享”;只有静默,只有冷场。

是的,他们已经习惯了默默聆听,忽然改变,当然会不知所措。

当一种习惯竟可以变成一种学习方式时,我不仅困惑,而且深感无奈。

为了让学生开口,课间我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朋友,跟他们谈天说地,向学生请教问题,了解他们的爱好、志向。

自己不懂的话题就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去了解,然后把这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讨论。

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时间不长,课堂气氛明显改观。

二、如何把握课堂的“放”与“收”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解决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又一困惑。

课堂放开之后,学生走得远了,无法收场,我真是既惭愧又困惑。

经过请教同事,调查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

我发现“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是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引导老师做到课堂的收放自如。

具体做法是把课堂分为:自学阶段——课堂讨论、合作、交流、相互影响的阶段——继续探索——最终满意的阶段。

自学阶段就是把比较简单的问题以课前预习的形式教给学生,等学生完成后我再收上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然后根据预习情况设置课堂讨论题。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形式 , 一堂课下来 , 并未 能充分 发挥学生 的独立思 考
能力 , 面上看 热热 闹 闹 , 质上 是流 于形 式 , 表 实 收效甚 微。 究其原 因 , 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 , 未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的关系 。
四 、 导 探 究- 习 , 不 能 无 度 开 放 倡 陛学 但
甚至认 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 、 过时 。平时教学不 重 视, 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 “ 出彩 ” 添头” 的“ 。课 堂 教学热热 闹闹, 形式多样 , 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 , 看 不 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 , 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 欣 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 。没有 了必要 的训练 , 缺少 了必
要的积 累, 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 巴巴。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 决不 能以削弱学生
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 。
二 、 调 自主 性 , 不 能放 任 自流 强 但
于科学 探究 , 但在 操作上 也要讲究科 学性 , 随意探究 只 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 只重视发散 思维 , 不 注重整合 和优化 , 开放无 度 , 天马行空 , 结果 只会远 离
中 学 教 学 参 考
教 学 时 空
新 课 改 下 的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反 思
山 东章丘 市圣 井 中心校 ( 5 2 0 张兴爱 2 02 )
新课程改革 以来 , 语文课堂教学面貌 发生了根本性
独立思考为前提 。
的变化 , 充满 了生机 , 焕发 出活力 , 令人欣喜 , 叫人振奋 。 然而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
以往 的语 文教学 , 把学 生禁锢在 J J 教 室里 , JJ ,, 与世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第1篇】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

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等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

2016年,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重大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些启发和思考。

困惑一:教材更新和教学内容设计混乱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更新频繁,教学内容设计也比较混乱。

尤其是一些辅导资料层出不穷,让学生和教师都面临了巨大的信息冲击。

教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固然是好事,但也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筛选和整合教材,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语文教育内容。

困惑二:评价方式和标准不明确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学生的语文成绩以考试分数为主,而在新课改下,鼓励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这种评价方式和标准并不是很明确,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评价的方向和标准,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困惑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滞后尽管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很多教师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这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滞后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反思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重要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

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语文的美好,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反思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高中语文老师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老师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老师课后反思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为己任。

每天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备课和精心讲解,但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深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

作为语文老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过去,我往往只是机械式地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因此,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课程设计中实践性的要求,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没有充分考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因此,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

再次,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掌控力不够。

在课堂上,我常常是一个发言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者。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所以,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然而,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他们的情感和成长缺乏关注。

所以,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引导他们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深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以及关心学生的情感和成长。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长 久 以来 , 一 直 以为 只要 认 真研 究 教 材 , 真研 究 学 我 认
的氛 围 中感 受 师 生关 系 的融 洽 。 有 时 尽 管 是 一 个 小 小 的 动 生 。 教学 就 能 获 得 成 功 。一 遍 遍 地看 教 材 和教 参 , 一 次 次 也
作 , 个 小 小 的 眼神 都 能 给学 生 信 心 , 发 起 他 们思 维 的火 地 修 改 教案 。 复琢 磨 , 是 , 还是 上 得 呆 板 , 然 没 有灵 一 激 反 可 课 全 光 因 花。 在课 堂上 只要 我 放下 当老 师 的 架 子 和 小 朋 友一 起 讨 论 、 气 。现 在 细细 想 来 . 看 教 材 和 教参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为 阅 将造 成 知 识 的缺 陷 和思 想 的浅 薄 , 在 的 表 现 外 猜 测 问题 ,他 们 就会 觉 得 老 师 和 他 们 是朋 友 ,不再 畏 惧 我 读 面 的 狭 窄 , 就 是 教 学 的无 创 意 和 无 激 情 。 了 , 维 也 就更 活 跃 了 , 自 己也 发 现 只要 我 在 课 堂 里脸 一 思 我 板 , 生 马上 察 觉 到 了 , 们 也 会 马 上 正 襟 危 坐 , 然 课 堂 学 他 虽 纪 律是 好 了点 . 憾 的 是就 再 也 听 不 到 精 彩 的发 言 了 。 以 遗 所 样 . 有 可 能有 更 多 、 精 彩 的课 呈 现 出来 。 才 更 二 、 何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如
语 文教 学 实 践 中 .如 果 你 能 把语 文学 科 和 其 他课 程 整 合 起
看 录像 上 的 名 师 做 观 摩课 。 令 我 一 唱 三 叹, 案 叫绝 。 常 拍 开讲时“ 一语 天然 万 古 新 ” 导入 处 “ 成 曲 调 先有 情 ” 点拨 。 未 。 讲座或公开课时 , 让人难忘和钦佩的 , 是媒体幻灯 , 最 不 而 是 讲 课 人 令 人 叹 服 的 渊 博 知 识 和 让 人 豁 然 开 朗 的 巧 妙 点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矛盾与反思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矛盾与反思

新课 改在大家的关注 目光下 已轰轰烈 烈进行 了两 个 学期 , 作为一线 的语文教 师 , 我在 教学活动 中明显感 受到 , 新课改对进一步提高教 学质量 , 改善课 堂氛围等 方 面有着十分积极 的现实意 义 ,但 仍然存在着 一些 问 题 和矛盾 ,笔者结合 自己的语文教 学实践对其 中存在 的几 点矛盾 略作分析 与反思 。 首先是教 学 ( 主要指 教材 的变化 ) 与考试 的矛 盾 。 期 中考试卷子发下来后 ,同事们都 不 由 自主地舒 了一
托是理想的选择 ; 过实践 丰富了综合试验 的内容 。 通 从 自考开始实施就延伸到农村 的实际情况 出发 ,最终确 定 了以建立 乡镇 自考联 络站为主线 , 依靠 乡镇政府 , 依 托农村 成校 , 行基地 、 进 助学 、 专业 、 政策 、 宣传 等五方
例如为 了实施新课标 中“ 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 , 学

环境 ,将严重影响助学工作 的开展和 自学者 的学 习积 极性和质量。 师资 队伍 的建设 要强调认得政治素质 。 热 心 自考事业 , 爱护学 生。专业水平 的专 、 、 精 高。还要强 化德育工作 , 主意抓学生 的素质培养 。 端正 自学者的学 习 目的 , 择业观 念 , 价值 观 , 之成 为适合新 世纪农 村 使
发展的人才 。 关于农村考试专业 的设置 , 要根据 当地的 实 际情 况而制定 , 比如说可 以开设种植 业 , 养殖业 , 加 工业 , 电工程类或管理类 等。切忌搞空头理论 。 机 因此 , 突破 自考 现有 的专业设置模 式 , 必须 以培养 农村 实用型人才为 目标 , 重新设计专业 , 行多方面 并进 探索。总之 , 自学考试 向农 村延伸 , 既是一项具有战 略 意义的重大举措 , 又是一项长期 而艰 巨的任务 , 只有 从 实 际出发 , 采取切 实可行 的对策 , 并锲 而不舍 , 常抓 不 懈, 才会卓有成效。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实践反思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实践反思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反思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人文关怀意识。

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良好的品行,更要有人文关怀意识。

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以上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强化教材意识,培养人文精神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是强化教材意识。

教师应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探究教材,对教学材料要有所取舍、有所增删。

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渠道,如选用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

教材的信息尽管丰富,却是静态的。

由于教材隐含信息的丰富性与隐秘性,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材信息的开发都具有能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与学双方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独立钻研与处理教材的能力,重视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与开发;要善于总结研究开发教材信息的方法,并通过由浅入深的适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从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要重视并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从而最大程度地汲取书本营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文教学多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知识性,而忽略了它的欣赏价值。

这些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于漪老师在谈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

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对语文学科的完整性千万不能阉割。

”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新课改下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几点反思

新课改下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几点反思

所 以一下子很多学生便高高起 了小手 , 性 急的还“ 老师 ! 我!我!” 喊了起来。刚才结巴读书的孩子一下子趴在了桌 子上 。老 师又 指名 一个 学 生 , 这个 学 生 不但 读得 流 利 , 而 且 很 有感 情 。 老 师又 说 : “ 你读 得真好 , 谁还 能 比他读 得更 好 ? ” 这下 只见 两个 同学 犹犹 豫豫 地举 起 了小手 。
摘要: 一 堂语 文课 下来 , 总 有些 老 师在说 , 孩子 不够 配合 , 孩 子 不够 积极 , 却 没 想 过到 底是 孩 子做 得 不 好还 是 老 师做 得 不 够. 课 堂上孩子是随教师而动的, 有些老师只是追求发言热闹的场面, 孩子发言后 , 老师的大脑却是 空白的 , 我们有没有认真
新课 程标 准提 出要 充 分激 发 学生 的 主动 意识 和 进取 精 神, 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方式 。“ 还 有 谁 比他读 得 更 好” 从表面上看似乎引发 了学生的竞争心 , 调动了他们的积 极性 , 实质上并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 , 我们和学生沟通时 应该 选用 个性 化 的语 言 , 对 学生 言行 评 价 , 尤 其是 表 扬要 做 到具体 、 真诚 , 让教师的每一次言行都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案例3 : 一位老师在执教识字公开课 。当问到你有什么 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时 ,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 一个学生 说: “ 我是这样记住 ‘ 晴’ 字的, 月亮下山了, 太 阳出来 了 , 天 晴了。” 于是学生个个编谜语 、 编故事、 做动作 , 反而最简单 的加一加 、 减一减、 换一换这样的识字方法没有人用。 反思: 识字 方 法应该 是越 快越 简单 越 好。 其 实在 第 七 课 《 胖乎 乎 的小 手 》 就 学 了“ 情” 字, 完全 可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通过经验总结和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

以下是我对自己教学反思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设计和准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我会过于依赖课本,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

这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和固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我还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过于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成绩,忽略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学习水平和兴趣特长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于我的教学,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另外,我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有时候我在讲解知识点和阐述观点时,表达不够清晰和准确,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和误导。

我需要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提高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

此外,我还需要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学习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样重要。

我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综合素质。

最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我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研究成果。

我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经验和教学心得。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教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

总之,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通过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努力提高和改进。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_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_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不断反思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突出人文性也要强化工具性,强调学生自主性,也要树立教师主导性,鼓励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把握好整合学习,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改形势;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十多个年头,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力推进了语文课堂教学向新的领域中发展。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1突出人文性,但不能轻“语”由于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

对语文课的性质有了最新认识,认识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作到条化分解,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语文课上失去思想碰撞、心灵触动、情感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青睐。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轻“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承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2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虚化”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几点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几点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几点反思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伴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而开始的,应该说它是对语文教学起引领作用的纲领性文件。

它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基本结构几个方面对语文课程进行了定位。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

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

一位有名的语文教师说:“成功的语文教育,根本依赖与教育者丰富的内在涵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过硬的基本功,杰出的语文教师正是凭借着这些,才深入到言语作品的内蕴,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才把语文课上得出神入化,令听者荡气回肠。

假如没有这些东西垫底,做根基,所谓课型、方法不过是花拳秀腿。

”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如同“金字塔”,基厚而塔尖。

语文教师应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经史典籍,诸子百家,时代思潮,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天文地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身体力行,为生表率。

只有教师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大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才能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样,能让学生感兴趣也算是好老师,有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起来。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学生对语文存在着轻视或者不在乎的心理,不感兴趣,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形同鸡肋是学生的普遍感觉。

其实语文课本身是很有趣的。

尤其是按新课标编排的课本都非常强调人文性。

何谓人文?与人有关的皆可归结到这个范畴之列。

高中阶段所有课程中,外延最大的也应该就是语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怎么可能是枯燥的呢?给学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也只能归结到教学和教师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三点反思
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还颇有限,但我认为无论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以最快速度适合新课改教学,要时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反思自己每天到底在“教什么”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离开知识的更新谈理念更新,只能是空谈。

语文课程改革,其根本应该是知识的除旧纳新。

在所谓新理念、新名词持续涌现的同时,如果不填充进相对应的准确合理的新知识,那么,所谓的新课程改革也必将难以有大的成绩。

所以,我以为改革的重心不是“怎样教”(教学法),而应该是“教什么”(教学内容)。

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但当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标准的实施。

实施,意味着获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志,是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何达成目标,关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他又很焦急的说到:“因为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工作的重心放在目标的研制和新理念的提倡上,客观上对新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一时难以兼顾;也因为存有着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理解,导致对语文知识纳新工作的有意忽视乃至回避。

”同时他有清楚的看到:“这种处置方式(指将选文处置为“样本”,并采用孤零零选文或略加指引的编撰策略:引者注),实际上是使语文课程内容直接融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什么’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现场产生,‘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水平。

……任何听过几堂语文课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由教师苦思冥想所‘成就’的‘教什么’的‘内容’。

”同时面对新课改的现实状况,他又热切的企盼:“既然已经越俎代庖,既然现在还不能不越俎代庖,那么对自己持之以‘庖’的要求,就应该自觉而严格。


已有很多的包括王荣生教授在内的专家多次说到语文教学要首先注重“教什么”的选择上,并从学理上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在这里作为后辈后学的我没必要再鹦鹉学舌,教师们能够去找相关的书来看。

我只想说:“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每天在课堂上总要、总在“教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所教的那些是否准确、是否合适都不去作学理上的反思,那我们只能是一个浑浑噩噩“混饭吃”的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

二、反思自己想教的与所教的与学生实际所学到的是否一致
上课前教师当然要备课,备课时自然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走进课堂上课,上完课后我们似乎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目的达到了。

正如一位教师上完课后说课时所说的那样:“本来备课时我还安排了另外一个学生活动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临时放弃了。

”是的,我们常常更多的注重“目标是否完成了”,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目的是否真正达到”。

不过一考试后发现,当初自己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好多学生还是不懂,然后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啊……”王荣生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修辞从小学学到高中,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
但是,与我们很多教师想当然的以为自己一节课下来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已经落到实处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我们每天都在备课,而备课主要、首先应该是“备学生”,但实际上我们主要是在“备教材”,“备教参”,所谓的备课,常常是“按教参的意图去理解课文,按教参的意图去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教参的意图去“传道、授业、解惑”。

在“当前语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尚存有模糊”的情况下,教师这样做常常也是迫不得已而不该作过多指责的。

但是就算如此,我们也应该这样的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我确定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在上课时是不是全都体现出来了?我所教的这个班级、这个组甚至“这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我教的那些?王荣生教授曾多次建议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隔一天找几个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前面所讲的那些学生们是都还明白。

他这样建议就是在提醒每一位教师要经常反思:一节课你想要教的,和你实际在教的,和学生实际所学到的是否一致。

我想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工作的重心放在目标的研制和新理念的提倡上”这个现状下,只要我们自觉的注重以上三者是否一致,哪怕我们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尚缺乏科学的理据,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一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反思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当前改革突破口主要着力于两块:一是语文教材形态与《标准》分离,标志着《标准》权威的确立以及语文教材市场化的开端;二是在语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按照《标准》的导向,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努力,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对话的关系,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教学。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 。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实行着最广义的对话。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也是王尚文先生的一个重要发现。

他所说的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发、
(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

年,93 页)王尚文先生还说:“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水平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水平。

”(同上,第 1 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倡导:“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行。


如对话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丁·布佰所认为的那样,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我——你”关系,“你”是绝对存有者,是世界,“我”要以“我”的整个存有来接近“你”,从而建立“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对话”关系。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代言人,课堂独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沟通与合作。

课堂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保证,所以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对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前面的路还很长,提出这样的三种反思和同行们互相勉励,互相提醒,为自己,更为语文教学的美好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