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末难点加餐练第二周论述类文本阅读(2)(含解析)

合集下载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专题一第1讲论述类文本第1题__同用“比对法”难度在加大讲义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专题一第1讲论述类文本第1题__同用“比对法”难度在加大讲义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论述类文本第1题——同用“比对法”,难度在加大一、设误方式不变,仍采用8大设误方式进行“变脸”第1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侧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与原文信息对应,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关系混乱”等8种设误方式进行“变脸”,考生要准确定位信息区间并仔细比对、分析、理解来判定选项对错。

设误方式(一) 混淆时态(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混淆)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选项:(2018·天津高考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

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说“已经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设误方式(二) 以偏概全(扩大缩小)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选项:(2017·全国卷ⅡT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

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设误方式(三) 混淆是非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守住乡愁留住根)(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

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含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

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

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

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即“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

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22语用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22语用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

22 语用+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

1846年比拉彗星一分为二,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

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千米却从此失踪了。

无论天文学家如何,进行细致的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爱好者们如何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

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如焰火般盛放。

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

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

天文学家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 )——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

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千米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

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千米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千米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D.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240万千米的彗星却从此失踪了。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该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距离”和“失踪”搭配不当,据此排除A项。

二是定语语序不当。

根据多重定语排序原则,“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应该前置,据此排除C、D两项。

故选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休戚相关B.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息息相关C.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络绎不绝息息相关D.精益求精苦心经营川流不息休戚相关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2论述类文本阅读2 打印带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2论述类文本阅读2 打印带解析版

专题限时集训(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74364003】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做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出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每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2020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6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6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谈人生与我(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五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一单文精练四谈人生与我(含解析)

单文精练四谈人生与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谈人生与我朱光潜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我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痛苦,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

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再比方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

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

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待他们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它们时而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蜇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

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让它们被人类宰割凌虐。

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得出一个经验。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我拿人比禽兽,有人也许目为异端邪说。

其实我如果要援引“经典”,称道孔孟以辩护我的见解,也并不是难事。

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作我的护身符。

然而我觉得这大可不必。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押题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

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而同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

如此下去,为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

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

其后国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无疑极大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

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

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

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

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一一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中。

其温情有三。

一曰,强调情感反哺。

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

然而此时父母皆已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

因此,孝道要求既要尽量保证衣食无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年老体衰之身心更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

国法遂依此意将杀、殴、骂、告父母、供养有阙等行为列为打击对象。

二曰,顾及人伦纽带。

孝慈亲情乃天性秉赋,与生俱来。

《韩非子·八经》明确地说:“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

”为了顾及这种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

三曰,注重精神传递。

父母过世之后,对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

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

国家法律于是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休妻制度加以确认。

然而孝终究为人类朴素情感,应出自血缘亲情之自然流露。

备战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0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含解析)

备战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0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含解析)

考点40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这个新考点在2017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明显体现。

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

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艺术家在曲阜想向路边的老大娘问路,于是先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大娘,您吃饭了吗?”大娘回答说:“食久矣。

”艺术家不禁感慨万分:曲阜真不愧是孔圣人的故乡,连老太太说话都是先秦古汉语!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方言,则为语言的艺术锦上添花。

文康用北京话写的《儿女英雄传》,邹必显用扬州话写的《飞砣子传》,韩子云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都是小说作品中的奇葩。

而江苏昆曲、苏州评弹、安徽黄梅戏、京韵大鼓、闽南南音、客家山歌、陕北民歌、山东梆子、东北二人转……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以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

如果没有方言,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怪乎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言道:“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将成空中楼阁。

”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方言的确日渐式微,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方言资源流失”现象。

【高考语文】2023届江西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江西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江西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论述类文本阅读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特色,将之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

以中国诗和西方诗为例,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

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把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诗的精华便已剥夺大半。

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

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定为爱情诗。

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

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

殊不知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就不同,恋爱在古代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

中国叙人伦的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

许多西方诗人虽亦以交谊著,但他们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多种原因。

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

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

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

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

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

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

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

(全国统考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七)(含解析)

(全国统考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七)(含解析)

学习资料(全国统考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七)(含解析)班级:科目:高考仿真模拟卷(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是青铜器兴盛的时期,很多铜器上铸有文字。

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在当时异常贵重,因此铜器上的书写就需有特殊价值。

早期的一些标记性铭文,如主人名称等,铸造在很不显眼的位置,恐怕是为了避免影响外观.但后世的铭文篇幅很长,而且出现在显眼位置,说明它已具备特殊的功能与价值。

铭文的这种功能应与书写者的创作意图密切相关.铭文最初依附于铜器,比如要说明铜器的主人、用途等,用“某甲作某乙宝尊彝”表示这是器主某甲制作的用于祭祀某乙的铜器.但从商晚期开始,这类内容所占篇幅减少,有时候还可省略。

再后来,铭文重心便可完全集中到叙事上。

如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它详细叙述了周成王初迁成周之后,对包括器主“何”在内的“宗小子"进行了一场训诰,器主聆听训诰后又受到赏赐,于是制作了祭祀父亲的铜器。

这一事件当然可以说是制作铜器的原因,但其真正意图显然不在于此。

器主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如此清楚,一是为了铭记周王的训诫,二是为了显耀自身的恩宠。

显然,在此类创作意图下,与其说铭文是铜器的附庸,毋宁说铜器是铭文的副产品。

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

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强的叙事独立性,内容已大大丰富.这种变化给铭文书写带来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样式,包括可以融入复杂的书写技巧或丰富的情感。

如著名的虢季子白盘铭文,其内容不过是叙述器主因战功而受赏,但铭文却用倒叙手法,先交代结果,然后才把自己为何要做宝盘、究竟有何功劳、王如何封赏等细节娓娓道来。

这种叙事技巧,到传世文献《左传》才被广泛应用。

随着铭文的不断发展成熟,创作者开始探索更多书写的美感。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掘金系列 金脉0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把握文章论点分析论证手法(含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掘金系列 金脉04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把握文章论点分析论证手法(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把握文章论点分析论证手法【考点掘金】考点展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掘金:金脉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金脉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金脉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金脉4:把握文章的论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金脉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金脉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金脉分布】【考情预测】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17年课标以及其他自主命题省份,还是16年课标,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各省市必考的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考核的重点是概念的含义、信息的筛选、内容中心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

特别是17年相比16年增加了对结构思路和论点论证的考查,这绝对是一个崭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

由此可以预知,18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仍是必考的考点,平时要注意多练习,提高信息筛选和信息的辨析能力,注重传统重点考向,也就是重点金脉。

同时,要加强对结构思路和论点论证考点的复习。

在复习中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命题技巧,找到应对的措施。

论述文论点和论证方法的考查,是今年课标卷的一大亮点,也是全面贯彻考试大纲的一次尝试。

甚至挤占了筛选、整合信息考点。

明年是否还考?可能性是很大的。

【高考金脉】【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 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 盾、交叉或包含。
2.论 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 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道理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3.论 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 的问题,论据解决“ 用什么 来证明” 的问题,而论证解决“ 怎样证明” 的问题。 论证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服力。 ( 四) 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
������������������������������������������������������������������������������������������������������������������������������������������������������������������������������������������������������������������������������������������������������������������������
第二部分
专题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专题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清单 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
(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概念 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特点的一种文体。 它往往 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 社会科学领域。 这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具 有较强的综合性。 高考题选用的材料新颖,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 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人们对社会 热点的评价和看法。 这些材料一般淡化了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 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天天练:第一周 周(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打印带解析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天天练:第一周 周(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打印带解析版

论述类文本阅读(限时:1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论述类文本文阅读讲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论述类文本文阅读讲案(含解析)

【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0 论述类文本文阅读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切实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

2.切实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做题原则和方法。

考点详析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重要句子的含义【高考真题】(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9分,每小题3分)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2)时间:60分钟满分: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将面世,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据悉,英文版《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以三部、九卷的形式陆续出版。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传入我国后亦常被冠以“侠”的称号——《三个火枪手》变成《侠隐记》,《巴黎圣母院》变成《钟楼驼侠》……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认为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比如信守承诺、舍己救困、出生入死却不自我夸耀。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天山上的剑客是侠,而勇猛的聂政、慷慨的荆轲都不能算是侠。

D.武侠小说里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的人并不是“侠”,江湖门派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解析:B项,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是作者的看法。

C项,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

D项,过于绝对,原文信息为“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只是“很少”。

答案: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金庸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引出“侠”这一话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

C.文章指出中国人有“侠”情,并选取外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在我国有“侠”缘的情形进行论证。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与西方之侠风头正劲对比,流露出遗憾并揭示了写作目的。

解析: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只是文章的一个内容,不能以此推断这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既非身份,亦非职业;而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这决定侠与它们没有共同之处。

B.是否武艺高强,是否有“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的梦想,是否要求付出与回报对等并不是作者衡量侠的标准。

C.蝙蝠侠、蜘蛛侠等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让观众应接不暇,这类影片的冲击可能影响中国武侠电影的市场份额。

D.人们希望善打败恶、正义主宰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中外表现侠义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互相交流的思想基础。

解析:两者“没有共同之处”的推断有误。

第二自然段中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断他们之间应有共同之处。

答案: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兼容岳双喜阿里巴巴金融对小微企业实行贷款,目前已有了几十万家用户借助这个平台完成了贷款。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不断蚕食,传统金融行业如果不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将会很快被时代所抛弃。

实际上,信用模型的建立并非偶然,它受到技术、资金、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其中最易被忽略、但却最关键的因素则是社会关系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

成功企业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诚信资本原始积累,腾讯微信从一开始的大量用户的社会关系的诚信资本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渐发展,先是社交平台后来发展到支付平台,最后是理财,最终涉足金融领域,这些都和社会资本初步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这种社会诚信资本,才会有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集,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分析。

针对金融服务领域,社会关系的诚信资本能够提升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有效降低违约率,降低交易成本等,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它需要被银行所重视。

虽然小微企业的年均银行贷款金额的攀升速度比较快,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满意度仍然很低。

对于信贷来讲,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有着较大差距,惠普信贷重视社会性和公益性,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等的融资难问题,而传统金融则注重盈利性。

中小企业贷款,由于抵押担保的信用程度比较低,信息出现了极大的不对称,贷款机构的风险成本相对而言较高。

此外,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一般较小,因此,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金融,显然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政府为了推动惠普金融的发展采取了多种奖励措施,但是仍旧不能有效弥补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

营业点数量少、业务经理人数有限是国有银行推行普惠金融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但是互联网的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为惠普金融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机遇。

近几年,银行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缺乏主动性,加上完全脱离了银行支付形式的支付宝等新的、操作更为便捷的支付形式的出现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急需借助互联网来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应对互联网金融下几何级增多的客户量。

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同时紧跟互联网潮流开设了各自的银行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开放与连接。

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难点就是信息成本较高,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该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在不断壮大,其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使得供应链金融可以得到高效发展。

供应链金融脱离了仅仅针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通过深化和核心企业的合作,结合贸易背景实行真实的审查,在中小企业交易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基础上,提供配套金融业务。

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基础上可以极大解决融资流程中原始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和担保困难等问题。

(选自《互联网金融之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在与未来》,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金融行业由于没有利用大规模的电商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模型,受到互联网金融不断蚕食,即将被时代所抛弃。

B.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均旨在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传统金融以盈利性为主,而惠普信贷则以社会性、公益性为主。

C.传统的商业银行应紧跟潮流,借助网络实现操作业务平台的扩展,开办网络银行办理业务的同时,还可开设银行微信公众号。

D.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和双赢的互接平台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所有难点问题。

解析:A项,原文中只是一种假设,传统金融行业虽然受到互联网金融不断蚕食,但并非真的即将被时代所抛弃;B项,根据原文“惠普信贷重视社会性和公益性,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等的融资难问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是惠普信贷,而非传统金融;D项,“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中的所有难点问题”说法太绝对,与文章本意不一致。

答案:C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二两段,以腾讯微信的发展为例,论证了诚信资本的原始积累无论对互联网金融还是对传统金融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B.文章第三段,对比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的差距,论证了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较大。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优势,论证了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兼容的必要性。

D.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论述了传统金融存在的弱点,是为了阐明现代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

解析:B项,对比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的内涵的差距,并不是为了论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而出现的风险和效率损失较大,而是为了论证传统金融的弱点和不足。

答案:B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聚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建立社会诚信资本,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借贷的成功概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B.政府采用多种办法来推行惠普金融的发展,虽然传统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考虑到贷款存在的风险与损失,还是处于不情愿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