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2孔子
【最新】一章孔子哲学69ppt课件

高” 2021/2/2
26
❖ 的孩子之所以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主 要在于他们受到了科学家积极的心理暗 示——我是“天才”的影响,因而在日 后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让 自己不断地朝更高的方向努力。而那些 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则没 有向更高的方向努力,于是在日后的生 活中,也就真的成了“平凡的人”。
9
周游列国
❖ 孔子仕鲁,齐人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 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后,三日 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 回、子路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 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是年55岁。
❖ 孔子一行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 受到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时, 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又返回卫。后卫国发生 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 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60 岁。
2021/2/2
3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 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 颜徵在。时叔梁纥66岁,颜徵在19岁,二人 野合而生孔子。
❖ 孔子3岁时,叔梁纥卒。孔母颜徵在只好携 孔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 孔母颜徵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 为妻,一年后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 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遂给儿子取名为 孔鲤,字伯鱼,享年50岁。孔鲤生子孔及, 字子思,享年62岁,著有《中庸》,成为儒 家经典之一。
2021/2/2
28
❖ 什么是自由?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指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外部对象的改造。恩 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 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 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 的服务。”
❖ 孔子对人生自由的体验是:“吾十有
孔子上课 ppt课件

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
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
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
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
① 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
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尊并首尊保先主:持是要低尊就内贱君是容者。把对人:尊区尊贵别尊者为与的许亲尊多亲崇等。级,维的则制和护等君森级主严 原
亲亲:就是对亲族的爱,包括父 维持以血
慈子孝兄友弟恭。
缘纽带为
特征和基
础的宗法 ppt课件 等级制度
情景探究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 说: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
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
一手拿算盘。通过《论语》来
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
提高商人的道德,
来影响别人。
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 。
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ppt课件
3
知识梳理
1.孔子,春秋时期___人,__岁丧父,勤学不倦.___ 岁收徒授课.__岁从政,___岁周游列国,__岁回到 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与文献整理.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2孔子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季氏》
人不议。
孔子生活旳春秋时代,是一种社会极为混乱
旳时代。旧旳秩序已经被破坏,新旳秩序还未
建立起来。孔子一生旳志向就是建立一种理想
旳秩序。
2.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证,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 乎?(《子路》)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Have A Break!
三. 仁
1.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孔子在这里首先阐明仁旳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约束自己旳行为 使其符合于礼旳规范,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天下旳人都会公认他做到了 仁。其次阐明仁旳一种特点,这就是求仁完全是自觉旳,是由自己决定 旳,并不依托别人。最终进一步阐明求仁旳详细条目,也就是仁旳另一 种特点,这就是要到达仁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方面地符合礼, 这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全方面旳道德行为。
四.中庸
1.中与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 也》)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
2.过与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 为也。”(《子路》)
4. 孔子与儒家
孔子与儒 六经与儒家 孔子对后世旳影响
二. 秩序与礼
1. 礼坏乐崩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
孔子的仁学思想PPT课件

孔子还指出,尊重父母并不 是对父母绝对服从;子女应该 “事父母几谏”,即对父母的 过错委婉规劝,使其改正
44
“悌”则指弟妹对兄长的 敬爱之情。无论是“孝” 还是“悌”,都不是单方 面的,“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双方都有 义务和责任。
45
除上述的“忠恕”之外,孔子 还提出“恭、宽、信、敏、惠” 的道德条目。
36
• 为“仁道”而牺牲自我则是“克己” 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 为了实现“仁道”,不能贪生怕死, 必要时应该勇敢献身。孔子的这一 道德要求,对于后世的志士仁人具 有极强的感召力。
37
• “克己复礼为仁”揭示了孔子关于 仁、礼关系的中心命题。礼制可以 通过仁爱、德治的教化的手段来加 以实施。仁与礼之间是一种相互发 明的关系。礼是客观规范,仁是主 观意识,礼与仁的关系是相互统一 而有表里内外轻重层次之别的:
40
(2)“仁”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仁”是一种道德的精神境 界,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它贯彻在具体的实践之中,在随处 指点“为仁”的过程中,就形成为 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
41
• 依据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孔子的 道德规范区分为三类:
①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 道德规范。
孔子十分重视“孝悌”的作用。孔 子所理解的“孝”,包含了子女对 父母的赡养,但又不仅仅是赡养; 与赡养相比,子女对父母的尊重 (“敬”)更为重要。
20
(3)“仁”的族群本位性。
“仁”之为“仁”其本身又是在自我 与他人、个人与族群的良好关系中 证成的。这表明,在孔子的人学思 想中,个人的本质是被放置在族群 关系中予以定位的.
北大思想史002孔子

5/14/2019
北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 也。”(《季氏》)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述而》)
圣人是孔子追求得最高理想。在他看来,圣人是天生的,连 孔子自己都不敢以圣人自居,说明圣人的神圣性。圣人虽为生而 知之,但非不可实现。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 的,这个基础就是孝。
5/14/2019
北大思想史
3.为仁之方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里仁》)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5/14/2019
北大思想史
四.中庸
1.中与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 也》)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
5/14/2019
北大思想史
2.过与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止则止,可以仕则仕,孔子 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5/14/2019
北大思想史
五.天命
1.天与命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
孔子的哲学思想ppt课件

1.孔子
2柏拉图
3亚里士多德
4哥白尼
5牛顿
6达尔文
7培根、
8阿奎拿、
9伏尔泰、
10康德
.
1
孔子的名片 孔夫子(公元前551-479),
名丘,字仲尼,别称尼父。 英文名:Confucius 春秋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主要作品:《六经》、《春秋》 主要成就:开创儒学,创办私学;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尊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周游列国之前(共计十八年);
•这期间,孔子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
有停止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
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
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
•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
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
19
仁极低
好仁者无以尚之,有能一 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 见力不足者。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苟志于仁矣,无恶矣。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 仁至矣。
仁极高
孟武伯问其弟子子路、冉 有、公孙华仁否,孔子均答 以不知其仁。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 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 弟子不能学也。
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
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24
孔子的教育生涯
第三阶段:自六十八岁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 去世,共五年时间;
•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 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 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 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 •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 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 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 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_中国哲学史课件

第一讲:导论●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与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历史一.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的历史●1.哲学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惊讶●闲暇●(精神)自由2.中国哲学的特点●(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传·系辞》(2).中国哲学的特点:●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3.中国哲学的历史:●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两汉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清代朴学二.哲学与哲学史●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哲学就是哲学史三.中国哲学史的历史●谢无量《中国哲学史》●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任继愈《中国哲学史》1.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第一部中国人写的《中国哲学史》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中国哲学史》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统的研究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寅恪●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哲学史》5.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四.思考●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第二讲:孔子孔子与儒家●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一.孔子与儒家孔子其人●孔子与周公●孔子与六艺●孔子与儒家1. 孔子其人●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中国哲学北师大精品课程2.ppt

义与命之区分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 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 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 人之之表现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尽 心上》)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 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 而喻。”
“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告子上》)
“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尽心上》)
向善为人心必然的指向
《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 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 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 其性亦犹是也。”
2、四端说
在情上言性善: 《告子上》:“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
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 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 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 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 才之罪也。”
第二节.孟子
一.性善论 二.尽心、知性、知天 三.养浩然之气
生平与志业
“圣之时者。”(见《孟子·万章下》)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 “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荀列传》)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
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 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滕文公 下》) “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同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