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讲解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简答题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简答题
【最新版】
目录
1.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2.运动的基本规律
3.运动的作用与意义
正文
一、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标准,运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物运动等。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主要关注生物运动,即生命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
二、运动的基本规律
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也称运动定律,指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3.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的作用与意义
运动对生命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维持生命活动:运动是生命体进行新陈代谢、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促进生长发育:运动能促进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影响生
命体的形态和功能。
3.增强生理功能: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内分泌平衡等,有利于生命体保持健康状态。
4.提高适应能力:运动能使生命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和繁殖能力。
5.塑造美好形态:运动能消耗热量,维持体重,使生命体保持美好形态。
总之,运动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基本规律,对生命体的生存、发展和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简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定律和规则。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如工程学和生物学等提供了基础。
首先,运动的总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
这三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第二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另一物体上。
其次,动量守恒定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之一。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在碰撞或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会改变方向或速度。
另外,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运动的总规律之一。
能量在运动中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释各类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包括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行为,并在许多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运动的总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的运动现象。
考研:马原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研:马原考点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这是它的特点和优点,但也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
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也指明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察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红! 硬! 甜!
苹果=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感觉
知觉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 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 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 性的认识。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 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问题:
掌握认识规律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有 什么好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 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 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 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 的途径。 ——列宁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水果
苹果是水果。
3、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
之间的联系,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 有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应形式。 案情
凶手
二、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 动的飞跃,更重要的 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 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 一个飞跃。
牛顿万有引力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 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思维的细胞, 也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水 果
2、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PT(完整版)
苹果(知觉)= 红+甜+硬 +……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与感觉和知觉不同,感觉和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而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那是一个又大又圆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
表象 这个在记忆中的苹果 形象,就是这个苹果 的表象。
2、理性认识
水果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是从概念发展而来的,它总是表现为概念之间的一 定联系,并以句子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
水果都含有维生素
前提
梨是水果 结论 梨含有维生素。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即在实践 基础上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级。
大学生军营一日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首先,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 前提,离开了感性认识,理 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整个认识运动就无 进行。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v其次,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只 有发展为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才能指导实践。如果认识只停 留在感性阶段,它不仅不能指导实践, 而且很可能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产生错误的认识。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中心论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基本构架(1):实践——认识——实践(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辩证过程的第一步)从实践中获得认识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其中,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又经历了能动的质的飞跃。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从感觉到知觉到表象,包含了认识的三个步骤。
感觉,即实践的主体——人,利用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触觉、听觉、嗅觉等)初步与客观存在的事物建立了联系,即事物为人所感知;知觉,即人意识通过感官的反映对所接触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大脑中勾勒了初步的形象;表象,即人通过自身思维的加工,初步在意识中勾画出了先前反映在大脑中的事物的相对完整的肖像画,形成了自己对该事物浅层的认识。
这两个阶段是实践中介的第二系统——人的感官和大闹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运动的结果。
这是个由个别的特性到完整的形象,由当时感知到的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过程,这里已经包含着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势。
因为尽管我们的感官所能捕捉到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是有限的。
但我们的思维会对来自于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和修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相对较完整的形象反映。
但从整个的认识过程来看,我们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得到的认识却只是事物的浅层以及对事物表像的反映。
例如,我们在初次看到桌子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桌子,我们首先看道的是它有四条腿和一个平面。
在被告知它叫“桌子”之后,我们开始称之为“桌子”。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为什么叫桌子以及桌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它有什么用途等等。
在我们的意识里一开始只有一块板放在四条腿上这个概念而已。
这是一种“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直接性是其突出特点。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本知识梳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本知识梳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基本知识梳理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改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运动知识常常被忽视,导致运动时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意外伤害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认识运动,并合理地进行锻炼,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于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为您梳理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运动,从而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和健康状态。
一、身体适应规律1.1.刺激与适应身体适应是指身体对于运动刺激做出的反应。
当我们进行某项运动时,身体会受到刺激,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肌肉收缩等。
适应是指随着运动的进行,身体会逐渐适应刺激,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刺激的反应。
1.2.SAID原则SAID原则是身体适应规律的重要原则,代表了Specific Adaptationto Imposed Demands,即“特定适应于强加的要求”。
根据这个原则,身体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刺激会产生特定的适应。
比如,长跑会提升心肺功能,力量训练会增加肌肉力量。
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目标来选择特定的运动方式。
1.3.适应期适应期是指身体在受到运动刺激后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恢复的过程。
适应期的长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刺激越大,适应期就越长。
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每个训练周期和适应期,以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损伤和疲劳。
二、运动强度控制2.1.心率控制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心率区间对应不同的训练效果。
比如,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主要靠脂肪作为能源,适合减脂和增加心肺功能;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以提高代谢和耐力;高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心率,调整运动的强度,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2.2.负荷控制负荷是指运动时对身体的负担,包括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3、社会基本规律 2、新陈代谢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 造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 的联系。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苹果落地
2、水往低处流
4、万有引力规律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 的、现象的联系,而是 本质的联系。
(1)世界观:自然界是______,人类社会的产 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客观物质性 __________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 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它的物质性 就在于___________ 。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
物质的
会的客观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
谐理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框
小故事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 “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 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 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 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 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 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 空的美丽吧!”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78 81 85 88 91 95 19 19 19 19 19 19 19
300670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都是运动 和变化的 运动是物 质的固有 属性和存 在方式
79553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年 05 20 20 08 年
年 98 20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认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规律。
通过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预测未来的运动状态,并且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天体物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实体。
3. 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坐标表示。
4. 时间: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5. 运动状态: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状态。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三、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四、运动规律的应用1. 运动的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运动的动量守恒: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3.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圆周运动的规律:物体在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五、运动规律的实验验证1. 自由落体实验: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和位移,验证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斜面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验证物体在倾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验证物体在弹簧振动中的运动规律。
总结:通过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并且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说仅仅经过在 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 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反复,是不能达到的。这是 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 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 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 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理论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一般性的东西,而实践是具 体的。因此,理论要从实际出 发,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 直接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即 一定的目的、计划、方案,才 能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例如, 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化为党 的一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具 体观念时,才能直接指导无产 阶级革命的实践,付诸实现; 经济管理理论,只有具体化为 经济政策,对人、财、物管理 的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计划, 才能直接指导经济活动,付诸 实施。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 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 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 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讲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时, 曾用蜘蛛、蚂蚁和蜜蜂做比喻,既反对忽视理性的狭隘经 验主义,又反对轻视经验的理性主义。在他看来,理性主 义就像蜘蛛,只会从自己肚子里拉出丝来纺织知识之网, 狭隘的经验主义就像蚂蚁,只会碰到东西就把它统统搬到 洞穴,习惯于堆积事实材料,而不会加工制作。培根不赞 成这两种态度,他认为真正的科学家、哲学家应当象蜜蜂。 工蜂从花园里和田野里采集百花,将甜汁带回蜂房里,然 后酿蜜的蜂经过近一、二百次的交互吞吐,反复加工,才 酿出蜜来。他的比喻对我们很有启发,在认识过程中,要 象蜜蜂那样收集感性材料,并用头脑的思维对其改造制作, 才能使认识发生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 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 • 意识能动性:想(认识)、精神状态 • 2、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③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 (5)小结: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 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C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1)什么是运动?
•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2)什么是静止?
•
静止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
•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 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 2008年8月5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 目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 一定会越来越高。珠峰未来的高度取决于珠峰隆升 的速度和风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如果风化快过隆升, 则珠峰无疑就会变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过风化过 程,则世界第一高峰还会长高。这说明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3.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发 展 理解人和规律的关系,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要求 说明 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论)
力实 践 主 体 的 能
自然能力
理论知识 知识性能 力
精神能力 非知识性能 力 情感 意志 经验知识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溪,不 知地之厚也。
(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 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实践的三要素:主体、客体、中介
主 体 中 介 客 体 — —
2、主体、客体、中介
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 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 物,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 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感觉是对事物表象的直接感受,如视觉、听觉、触觉
等。 知觉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联系的整体反映。如将色、 香、味结合起来,形成对苹果的整体知觉。
苹果(知觉)=红+甜+硬+……
表象是知觉在人脑中的记忆与重现。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
2、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联系的过程。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概念:即下定义,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 括和反映。 判断:即评判是非对错,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 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即由判断推出判断,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 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这个原理主要强调人的认识并不是抽象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践水平下的对事物的认识,强调我们的认识是历史、具体的认识,要随着实践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方法论意义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举个例子,水往低处流这一现象,本质是万
有引力定律。从看到现象到追究规律,是人
们认识的不同层面的一个提升,是理性认识
到感性认识的一个跨越。
一、理性知识依赖于感性知识 二、感性知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知识 三、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
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
节,包括确定实践目的、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
案、进行中间试验、运用科学的实践方法等。
组长:
组员:
论文撰写: PPT制作: 资料查找: PPT展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有决
定性作用。认识运动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
形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
识回到实践的过程。了解认识运动的发展
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认识发展的规律。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 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一 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知觉: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现象。 举个例子,对于一个苹果,你可以说,它甜,它红, 它硬,它圆,这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人的 一种感觉。但如果你说它又甜又圆或者又甜又红又 硬又圆,那这就是你的知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 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物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质的 运动有没有规律可循?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重点) 3.理解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重难点) 4.能够分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
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思考:运动和静止有什么关系呢? 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2、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还是所有的领域都有?
大雁南飞北返
保 10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持 80 百 60 分 40 数 20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 2 3 4 5 6天 7数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特征一:自然界、人
封建社会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运动都有规律,即规律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 动也。”
◆课堂探究: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没有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
物一质天,起例就如没,动某过世些,物大界体雁上从塔出在一现西切的安第,事物都处在运 故宫在北京动就变是化如此中。,请你没分有析一不运动的物质 下,这句话,错因在而哪里运? 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的绝和对永性。恒大的。
结论:自然界是运动的
论述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
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指人类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思考问题时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些规律包括:
1.目的性原则:人类认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人类认识活动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
义。
2.经验原则: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是经验,因此人类认识活动应该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
上。
3.科学原则:人类认识活动应该遵循科学方法,即客观、查证、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
4.发展原则:人类认识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人类认识活动应该具有发展性。
掌握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掌握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增强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进而提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稿)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课稿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源于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怎样来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并从中把握其规律,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首先,一起来看《实践论》中的一段话:“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事实上,的这句话就揭示了认识运动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不断循环往复就构成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认识事物外部特征和现象逐渐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
主要涉与两个概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负责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理性认识负责把握事物本质。
那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关系以与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口鼻手(触)。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比如天气很暖和,是你的触觉感觉到的;外面的房屋很高则是视觉发挥的作用。
因为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所以它是认识运动的起始环节。
知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反映。
从这个含义中,可以看出知觉和感觉的不同:认识从个别到全面。
有哪位同学去过海边?能不能分享一下对大海的认识。
用感觉器官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感认的第二种形式——知觉。
事实上,刚刚这个过程并不是知觉,而是表象,是感性认识的第三种形式。
表象:人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再现。
通过理解“表象的含义”,就能知道刚刚我们对大海的认识是表象而不是知觉。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ppt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3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1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结论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什么是规律呢?
思考1 思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2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 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 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
1
2
3
4
5
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 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天 数
规律具有客观性——特征一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具有普遍性——特征二
(2)规律的特征:(规律的普遍性和
客观性原理)
① 客观性
含义: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自然界:水 往低处流 万 有 引 力 规 律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保 持 百 分 数
100 80 60 40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