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合集下载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比企业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和财务报表编报的标准规范。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是一种财务会计规则的体系,其规定了企业应如何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

这些规则和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财务报表的基础和标准化,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持续改革和发展下,新旧两个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一直存在着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立法依据旧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负责行政机关和财政审核机关责任法》的基础上,旨在保证企业的财政管理及其政策的正确性。

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建立在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

2.制定部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由国务院颁布,但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主要是财政部门。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通过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审等方式确定,参与其中的多为财政部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关方。

3.会计处理方法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重视账面价值和稳健性原则,企业需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计算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在报表中不能直接体现企业的内部效益和潜在风险信息。

而新准则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原则,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以及利润表的可比性,使企业报表更直观、更能反映出企业内部运营,为各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管理信息。

4.会计处理影响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暂停部分的在建工程,通过延长投资周期控制税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税负;将额外的成本或负债计入账面报告,降低企业的信誉度。

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要求企业从更加全面的财务数据中分析其日常运营情况、流程和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在较长时间段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1.会计准则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中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变化。

旧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现金制会计,即只记录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新会计制度则更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

新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即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权利和责任都进行记录和核算。

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金融工具会计、收益确认等方面做出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

2.会计报表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编制附注和其他附属报表,以提供企业的详细财务信息,如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3.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比较灵活,对一些预计损失和资产价值的调整比较宽松,而新会计制度更加强调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和谨慎性。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权益、收入和费用都进行明确和详细地确定和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会计审计要求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进行财务审计,即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5.会计信息披露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公开披露,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对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提高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

总的来说,新旧会计制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审计要求和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要求。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关于企业财务记录和报告的规则和准则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会计制度与旧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满足财务信息的需求和提高企业透明度。

1.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旧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通常由政府主导并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新的会计制度中,通常由独立的专业机构或会计标准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并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采用。

这种改变使得会计准则更加权威和专业,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比较性。

2.会计信息的内容和披露新的会计制度更加注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除了常规的财务报表,新制度还要求披露额外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影响等。

这些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

3.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旧的会计制度通常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如历史成本法和资金积累法。

而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倾向于使用现代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如公允价值计量法和成本概念法。

这些方法和原则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和风险。

4.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旧的会计制度通常依赖政府部门进行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

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较大的风险。

而新的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聘请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

这种改变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5.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旧的会计制度通常是基于国内的经济环境和法律要求制定的。

这就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新的会计制度更加注重国际比较的需要,通常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基准。

这种改变有助于提高国际比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新的会计制度相较于旧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的内容和披露、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审计以及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和更新。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收益处理差异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收益处理差异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投资收益处理差异比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更新和。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投资收益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其进行比较。

一、投资收益的分类新企业会计制度将投资收益与其他综合收益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投资业绩和财务状况。

旧企业会计制度的分类方式相对简单,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投资收益状况。

二、投资收益确认时间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也有所不同。

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投资收益确认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够确定金额的准确性;二是能够收回的概率大于50%。

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更加强调与经济利益的实际发生时间相一致,即只要能够收回相应的经济利益,就可以确认投资收益。

这意味着,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关注投资收益的实际收回情况,避免了因为无法准确确定金额或者收回概率低而不能确认投资收益的情况。

三、投资收益确认重点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投资收益确认的重点也不同。

旧企业会计制度更加注重收入的计量,即通过确定金额来确认投资收益。

而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注重经济利益的实际收回,即只要能够收回相应的经济利益,就可以确认投资收益。

这意味着,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关注实际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而不仅仅是关注具体金额的计量。

四、投资收益的披露要求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投资收益的披露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企业会计制度对投资收益的披露相对简单,仅需披露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的具体金额。

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对投资收益的披露要求更加全面,不仅需要披露投资收益的具体金额,还需要披露与投资收益相关的重要信息。

这意味着,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重视对投资收益信息的披露,更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

综上所述,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投资收益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企业会计制度将投资收益与其他综合收益相结合,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投资业绩和财务状况;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强调与经济利益的实际发生时间相一致,只要能够收回相应的经济利益,就可以确认投资收益;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注重实际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而不仅仅是关注具体金额的计量;新企业会计制度更加重视对投资收益信息的披露,更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是会计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新旧会计准则指的是会计准则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被新的会计准则所取代的旧的会计准则。

而企业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会计规定和制度。

在中国,旧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制度》,它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主要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而新的会计准则则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它于2024年实施,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

1.理论依据:旧的会计准则主要以“货币计量”和“事项计量”为基础,强调资产负债表平衡和利润表真实性;而新的会计准则则主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强调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计量方法:旧的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原价,即历史成本来计量资产,而新的会计准则则允许根据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

例如,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而旧的会计准则则按原价计量。

3.会计确认与计提:旧的会计准则将重点放在产生交易的发生时间,即交易确认,而新的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和会计过程,强调经济活动的实际发生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4.补充报表与披露要求:新的会计准则对补充报表和披露要求有更为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披露与业务相关的重大会计政策、业务风险、估计不确定性、关联交易等信息,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

尽管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差异,但其目标都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企业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时,需要进行内外部的培训和沟通,确保全面理解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做好制度和流程的调整,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

同时,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监督和指导,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确保企业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一、框架结构的变化:旧会计制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为核心,通过分工明确的三个部分来规定会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而新会计制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国际会计准则”为核心,将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入到了各个部分中,更加注重实现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及时共享。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制度采用的是“现金基础”和“权责发生制”,即以现金的实际收支为核心进行会计核算。

而新会计制度采用了“收入确认制”和“费用确认制”,即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时间为核心进行会计核算,更加关注经济事项在会计期间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计价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制度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即以购买或生产资产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计价,而新会计制度则主要采用“公允价值法”,即以市场价格或公正价格为基础进行计价。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四、核算项目的变化:旧会计制度的核算项目比较简单,注重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方面的核算,而新会计制度则增加了大量的核算项目,如无形资产、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准备等,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

五、报表格式的变化:旧会计制度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而新会计制度则在这些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报表,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表等,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会计信息,便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和评估。

六、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变化:旧会计制度的会计信息披露比较简单,主要以财务报表为主,而新会计制度则在报表披露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其他信息的披露要求,如财务数据附注、业绩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等,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可信的会计信息,便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解和监督。

七、审计要求的变化:旧会计制度对审计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的审计,而新会计制度则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数据附注、业绩报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计要求,以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问题思考摘要: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就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异及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做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变化问题对策1、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概述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2005年起在工业企业全面实施。

和原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这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总体原则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特殊业务的核算办法进行规范(如工交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商品购销存核算办法、进出口业务核算办法、房地产商品开发核算办法等)。

(2)兼顾小规模企业不对外直接筹资的特点,制定小规模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3)考虑到金融性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性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因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将由《企业会计制度》、《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三大部分组成,同时将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行业特殊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对一些行业的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结构上由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编制说明、主要会计业务事项举例等几个部分组成。

2、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将对我国会计实习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所规定的会计标准,与已经发布并实施的会计准则和1992年的行业会计制度、1998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区别:2.1 适用范围不同新企业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会总。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会计制度是指国家或政府规定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原则、规则和制度。

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制度就是新旧会计制度。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制度进行比较,阐述其特点和优缺点。

一、历史背景旧会计制度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国家财政部颁布实施的。

它是解决国民经济中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属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随着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旧会计制度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新会计制度是在1992年颁布和实施的。

它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迎接市场经济冲击的需要,是基于市场经济体系而产生的新一代会计制度。

二、会计核算对象旧会计制度的核算对象主要是企业,而不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核算的影响。

采用分部分项核算方法,企业当期收入、成本、费用等都必须以分部分项为基础进行核算。

新会计制度则通过广泛的企业披露,把企业与其它利益相关方进行透明沟通,更加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透明。

同时也体现出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合理性,采用的是整体核算方法,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成本、费用等都必须以整体为基础进行核算。

三、会计语言旧会计制度关注的是政府部门规定的统一语言和标准,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

详细细则极多,主动性较差。

同时,企业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因为规划没有为比较做好铺垫。

新会计制度注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即使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对财务报表进行比较时,也可以比较准确、较为精确地了解企业之间的差异。

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为会计信息披露和分析打通了更广阔的平台。

四、会计科目设置旧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非常繁琐,达到了数以万计的数量,即使只是小规模企业,所需设置的会计科目也是很多的。

新会计制度则建立了一个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科目明细表等财务报表,科目数量大幅减少。

这样可以极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也使公司的内部流程更加有效。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制度整体和主要容比较第一节新旧制度整体比较一、新旧制度正文容比较二、新旧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比较主要比较结论:新旧制度整体上的结构和容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新制度自成体系,而旧制度不能单独运用。

新制度由《企业会计制度》正文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构成。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如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的会计处理也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同时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容及编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

这样,在实际上,新制度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规体系。

而旧制度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并不涉及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一般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容,因而必须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规体系,不能自成体系。

在其他方面,则在结构和主要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新旧制度整体结构和容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体系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体系和会计准则规体系。

三、新旧制度适用围比较 主要比较结论:新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企业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汇总。

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或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乃至会计报表格式和容及编制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差异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我国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第二节新旧制度主要容比较一、会计基本要素定义的比较说明:旧制度中并未对会计基本要素给出定义。

新旧会计制度区别

新旧会计制度区别

请问下有没有知道,新企业会计制度与旧企业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区别{改变}大吗?变革1:会计基本原则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变革2:会计要素的计量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

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变革3:存货管理办法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

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变革4: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

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

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变革5:债务重组方法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首先,新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上进行了调整。

旧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而新会计制度则区分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适用新会计制度,非上市公司可以自行选择是适用新会计制度还是继续使用旧会计制度。

其次,在会计要素定义方面,新会计制度对部分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例如,在新会计制度中,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被修改为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

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增加了非金融资产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新旧会计制度在计量基础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制度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即资产按照其获得成本计量,而新会计制度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即资产按照其在市场上的价格计量。

这使得新会计制度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情况。

第四,新旧会计制度在报告格式上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使用多个财务报表来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而新会计制度则将这些报表进行合并,形成了一个综合报表,更加简化了报告格式。

最后,新会计制度对披露要求进行了细化。

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提供如对外担保、持有的用于交易的资产和负债、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等信息进行披露。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会计要素定义、计量基础、报告格式和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新会计制度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情况,提高了报告格式的简洁性,同时增加了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使得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准确、透明和可比性。

这为投资者、分析师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可靠的财务信息基础,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会计准则是规定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的原则和规则,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会计准则逐渐取代了旧的会计准则。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对照比较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新旧会计准则差异的分析对照。

一、资产计价差异1.固定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折旧后的剩余价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已减值后的净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

2.无形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购置或建造成本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取得成本进行计价。

二、收入确认差异1.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交货时点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2.服务收入的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服务收入一般按照实际完成或传输服务的进度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服务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三、成本计量差异1.存货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或生产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可变现净值。

2.金融工具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公允价值。

四、财务报表展示差异1.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一般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更加细致,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等项目。

2.财务报表格式的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一般较为传统,呈现形式相对固定;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或有负债的差异
内容差异
新制度对或有负债的分类和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同时删 除了原制度中的或有事项科目。
计量差异
新制度对或有负债的计量方法也进行了调整,例如对预计负债的金额进行了重新计量,改变了原制度 以最佳估计数计量的做法。
04
新旧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差 异
2023
《新旧会计制度差异比较 》
目 录
• 新旧会计制度总述 • 新旧会计制度在资产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负债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收入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费用方面的差异 • 新旧会计制度在利润方面的差异
01
新旧会计制度总述
新会计制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差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条件
新制度规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应满足五个条件,而旧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实际操作 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计量
新制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进行计量,而旧制度采用历史成本 原则。
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
新制度对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的核算更加明确和规范,而旧制度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
存货的差异
存货跌价准备的差异
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新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发出计价的差异
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 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 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无形资产摊销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之前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1992年制定的,当时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2001年我国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会计改革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行,这套企业会计准则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

因此,近两年中国对已有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建立起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与原有的准则相比,新准则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它实现了与国际相关准则的趋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先在股份公司执行,2002年在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国有企业执行,到2005年底之前,国资委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全面执行会计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针对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又发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这样,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从原来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成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

目前我国采纳国际惯例制定会计准则,形成准则与制度并存的格局。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予以制定,都属于同一层次的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的基本目的也是一致的,即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不致造成执行过程中对两者的无所适从。

但从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发现,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基本内容上显然仍然有其不一致之处。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word版

新旧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处理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1.会计处理对象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对象上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主要关注资金流量及货币资金的支配权,而新会计准则更注重于账面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匹配。

这使得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2.计量基础不同新旧会计准则中计量基础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交易发生时的成本记录在账簿中。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即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产与负债的真实价值。

3.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发生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也存在不同。

旧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比较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限制,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4.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不同新旧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也存在差异。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加细化,提出了更多的披露项目,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与此相比,旧会计准则则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相对简单。

三、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1.财务报表准确性提高新会计准则要求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财务报表。

通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和更为细化的会计政策要求,新准则使企业财务报表更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内部控制要求增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有所增加。

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会计人员技能要求提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会计人员需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以适应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4.财务分析方法需调整由于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表现形式和计量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也需要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新旧准则差异比较

企业会计新旧准则差异比较
10.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 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11.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2.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 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3.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 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 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3、规范了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的会计事项 4、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原有的表外项目纳入表内核算
例如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 5、体现了重要的特殊行业有关的准则
金融、保险行业、油气开采、农业等 6、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控制,防范利润调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存货”、“金融工具”准则并不适用该条款 7、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具体
3、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原准则: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 ,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的 标准。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 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 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 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 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调整的,调整留存收益。新准则以取得被投资方所 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为投资的初始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投资方在购 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负债以及发行的权 益证券的公允价值,即以付出的资产等公允价值。 (3)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基本一致,也是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比较第一节新旧制度整体比较新旧制度正文内容比较、新旧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比较主要比较结论:新旧制度整体上的结构和内容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新制度自成体系,而旧制度不能单独运用。

新制度由《企业会计制度》正文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构成。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如会计调整、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的会计处理也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同时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

这样,在实际上,新制度本身可以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规范体系。

而旧制度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作出了详细具体规定,并不涉及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一般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内容,因而必须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会计准则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规范体系,不能自成体系。

在其他方面,则在结构和主要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新旧制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的差异可以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和会计准则规范体系。

三、新旧制度适用范围比较主要比较结论:新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之间企业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汇总。

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或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乃至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及编制要求方面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差异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我国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第二节新旧制度主要内容比较会计基本要素定义的比较说明:旧制度中并未对会计基本要素给出定义。

这里引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定义。

主要结论:新制度对资产、负债、收入等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采用了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是一个显著进步,既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定义保持了一致,又与经济事实相符,并导致新制度对这些内容的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待处理财产损溢、不能使企业受益的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可在较大程度上防止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

新制度在会计基本要素定义上体现出:一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二是更重视经济业务的实质;三是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差异在会计基本要素定义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二、主要内容方面的比较新制度与旧制度比较,除了包括后者的全部内容外,增加了较多内容。

增加内容主要是将经过实践认为比较成熟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纳入了会计制度规范之中,体现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和整合。

这些内容主要是: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债务重组等。

这些新增加的内容在股会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或多或少有涉及。

另外,新制度对原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如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对换入资产的计价不再运用公允价值的概念,改用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价,与新修订的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新制度已将稍后修订发布和新发布的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八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吸收纳入其中,保证了《企业会计制度》内容的先进性。

三、会计报告体系的比较主要结论:新制度在会计报告体系上更完整、全面,内容更详细、具体,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报告目标的转变,重视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四、在制定指导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比较新制度除了制定指导思想上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通用的企业会计制度外,还注重制度的原则性和具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分析和判断。

体现得较为明显的内容是:(1)涉及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如资产的定义、计提减值准备、确认条件等;(2)涉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如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及计量等;(3)涉及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如收入的确认条件及计量等;(4)涉及会计调整、或有事项、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关系、债务重组等的会计处理;(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均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全面的专业分析和判断等等。

这一思想和精神实质在股会制度中有较好的体现,但不及新制度深入和广泛;在工会制度中有所体现,但不是非常明显。

此外,新旧制度在对其他一些会计概念的界定上、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详见以后各章的具体会计处理比较。

由于新制度对成本和费用、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与旧制度的规定区别很小,本书对此不作比较。

五、新旧制度整体比较小结通过对新旧制度的整体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重要结论:1 •从新制度整体结构和内容上来看,新制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反映出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近期发展趋势是:我国仍将保持以企业会计制度形式为主的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或者说是将呈现出双重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即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体系和会计准则规范体系。

2 •新制度是适用于除不对外筹资、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其他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现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是要建立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3 •新制度进一步强调会计专业分析和判断,注重会计核算的全面谨慎性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性,力求从制度规范上使会计信息更接近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

4 •新制度在会计基本要素定义和核算内容上既重视经济业务的实质,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在会计报告体系上更完整、全面,内容更详细、具体,体现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报告目标的转变,重视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5.新制度将经过实践认为比较成熟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纳入了会计制度规范之中,并与新修订和新发 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内容保持一致, 体现出《企业会计制度》 的先进性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和整合。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及其比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假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 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新旧制度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完全相同;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相 同之处,但也有差别。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比较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 项。

新制度对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没有变动,与旧制度完全一致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

新制度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 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站在本企业的立场,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 其是投资者、关联方企业区分开来,只核算本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 生产经营活动。

二、持续经营假设 这一假设又称连续性、继续经营、非清算性假设等。

其涵义是:除非存在明显的“反证” ,否则,都将假 设一个主体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下去的。

而所谓的“反证” ,就是那些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将会中止的证据, 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企业资不抵债已被宣告破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停业清算等。

新制度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实际上是针对持续经营做出的 规定,对企业会计的正常活动做出时间的规定。

但当会计主体需要停业清算或破产清算时,会计信息系统 就要相应地进行立足点的转变——从立足于持续经营向停业、清算(破产)转变。

当然,前提的变化必然 导致相应的会计原则和方法的转变,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应让位于收付实现制、可变现净值等 原则。

三、会计分期假设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等距离的时间“间隔” ,以便 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分期作为一项假设,它实际上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持 续经营把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延续不断的“长河” ,会计分期则把这连续的“长河” 以测定其流量。

新制度第七条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货币计量假设是会 计核算计量尺度的假设,它有两层涵义:一是在诸多计量单位中假设货币是计量经济活动中的最好单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经济活动是价值运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综合性最强。

二是假设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但在发生恶 性通货膨胀时,通常应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处理。

新制度第八条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 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种货币作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 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比较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十三条。

新旧制度在基本原则方面主要是相同的,除新制度解释更为具 体详细外,主要差别体现在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上:(l )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改变了相关性 原则的提法;(3)对历史成本原则作了修正; ( 4)加强了谨慎性原则的贯彻实施; (5)强调了重要性原则。

其余部分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动。

,人为地“隔断” ,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一、新旧制度相同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新制度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即企业不得虚构、歪曲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它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

如虚构经济业务并进行会计处理,即“假账真算” ;隐瞒已实现的收入,不纳入企业对外会计中进行核算,而是另立账册进行反映,即所谓的“小金库” 、“账外账”等,均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