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精编版
武家政治—— 幕府时代
室町幕府— 战国时代
德川幕府 —
幕藩体制、等级制度
闭关锁国
课堂检测
• 1.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 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重大。这里的“作用 重大”包括( )
• ①主张实施变革 ② 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进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史九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富士山
学习目标
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其影响; 3.了解日本幕府时代及其特征 。 4.对比大化改新和德川幕府“锁国”对日本的
影响,培养学生开放、宽容的心态。
5.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使日本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目目标标导导学学三三::幕幕府府时时代代(武家政治)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 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 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Hale Waihona Puke 幕府时代: 时 间:12世纪晚期——19世纪 幕府::镰仓幕府
独立完成知识框架(5分钟后展示)
大和 日本
???? 公家政治
背景 时间: 人物: 特点: 内容: 影响:
镰仓幕府——
主要特征?
—— 武家政治—— ??时代
——
目标导学一:大和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共28页PPT)
(三)、战国时代(公元1467~1573年)
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指应仁之乱后到江户幕府 崛起之间时代
日本战 国时代 群雄割 据略图
战国时代,各大封建武士集团互争雄长,纷壤 不息,给日本社会造成极大的
織田信長 豐臣秀吉 德川家康
(四)、江戶时代(1603~1867年)
1、建立: 1603年德川 家康在江户 (今东京) 建立幕府
•
6.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 适应当 时的社 会现实 ,出现 敢于直 面现实 ,揭露 社会黑 暗和丑 恶现象 的文学 家。资 本主义 社会中 的道德 观念和 文化价 值观念 发生了 深刻的 变化。
•
7.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 公共事 务和国 家治理 ,承担 公共责 任,维 护公共 利益, 践行公 共精神 的意愿 与能力 。
• 优雅 美丽 的和 服是 根据 唐王 朝的 妇女 服饰 改良 而来
(一)、镰仓幕府
的建立
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 赖朝打败了平氏,在关东的镰 仓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 幕府。1192年源赖朝从天皇处 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正式 成立幕府,即镰仓幕府,从此 开始了日本幕府统治时期:镰 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
江户东京博物馆
位于日本东京墨田区横网的一所博物馆, 于国技馆相邻位置。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 团管理及营运。为收集、保存及展示遗失 的江户、东京之歴史及文化相关资料,于 平成5年(1993年)3月28日开馆。
•
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 一步发 展。
•
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 府的“ 授田” 外,还 将荒地 和部分 官田授 给无地 或少地 的农民 。百姓 每年向 国家缴 纳一定 数量的 租税, 还要服 徭役和 兵役, 隋唐时 ,规定 可以纳 绢代役 。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拔高训练九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拔高训练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以下四幅图片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A、奴隶制度B、封建制度C、等级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2世纪晚期,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开启幕府统治的是( )A、德川家康B、孝德天皇C、源赖朝D、德川庆喜【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社会过渡的事件是( )A、庄园的出现B、武士阶层的出现C、大化改新D、幕府统治的建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共和制、大化改新、法兰克王国的封君封臣制构成了古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在雅典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吏B、罗马共和国的实权由元老院所掌握C、法兰克王国的封君封臣制确立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D、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幕府统治开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日本“大化改新”得名的原因是( )A、这次改新是一次重大改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B、这一次的改新是以大化天皇为核心进行的C、改革仿照的是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D、进行改革的天皇的年号是“大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改革中,哪些改革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①大化改新②商鞅变法③伯利克里改革④查理·马特改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于公元6世纪中期B、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改革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D、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伯利克里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7世纪中期,通过大化改新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是“汉化”和“欧化”。
【基础练习】《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历史华师大版九上) -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2.有学者认为, 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 正确的是()B.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倡导文明开化, 大力发展教育4.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A.伯利克里改革B.大化改新C.查理•马特改革D.梭伦改革A. 5.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B.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6.日本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伯里克利改革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A.7.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 共同之处在于()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8.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又善于创新的民族。
其迈入封建文明发展时代的标志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宫廷政变D.幕府统治的形成A.9.大化改革是一场以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学习的是()B.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朝制度D.中国明清制度A.10.“在世界历史上, 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的是()B.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的扩张二、 C.大化改革 D.马可. 波罗来华三、材料分析11.阅读材料:简表时间 7世纪中期主要内容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向他们收取赋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贵族世袭制, 以才选官。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知识点练习七十九
B、查理·马特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按时间先后顺序为下列大事排序,正确的是( )①大化改新②西欧城市重新兴起③查理·马特改革④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答案】:
【解析】:
列出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日本是个擅于向外学习的民族,在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发动的“大化改新”,学习的就是( )
A、罗马共和国体制
B、希腊的民主政治
C、中国的隋唐制度
D、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
【解析】:
“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
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拿来”外部才干是指孝德天皇在位时进行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同是天涯沦落人"。
为何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中日这次相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在日本弱于他国时,他们默不出声地“拿来”外部才干,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然后自己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对外来技术改造和进化,直到超越。------摘自《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回首过去中日关系: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知识点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查理·马特改革D、梭伦改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A、建立了天皇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在日本沿用世袭贵族统治制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7世界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孝德天皇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其内容之一是( )A、国家分给公民的土地,公民可终生使用B、将部民收归国有C、国家将土地分给贵族D、允许土地买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日本是个擅于向外学习的民族,在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发动的“大化改新” ,学习的就是( )A、罗马共和国体制B、希腊的民主政治C、中国的隋唐制度D、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______是位于东北亚的岛国,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它的文明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某校九年级学生以“历史人物大家谈”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知识梳理。
①伯利克里: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领导雅典推行改革,创立并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请分别写出当时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民主权利享有者的名称,说明其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②孝德天皇:7世纪领导日本推行改革,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知识点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时期(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
《田令》中有“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这材料中反映了改革中哪项举措( )A、实行贵族世袭制B、颁行“班田收授法”C、田地可以自由买卖D、受田者死后,不用归还国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是“汉化”和“欧化”。
“汉化”是指(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确立天皇制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明治维新D、战后改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646年,发布改新诏书的日本天皇是( )A、开化天皇B、明治天皇C、孝德天皇D、龟山天皇【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日本古代就拥有自己的文字。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基础练习华东师大版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2.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4.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A.伯利克里改革B.大化改新C.查理•马特改革D.梭伦改革5.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6.日本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伯里克利改革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7.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8.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又善于创新的民族。
其迈入封建文明发展时代的标志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宫廷政变D.幕府统治的形成9.大化改革是一场以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学习的是()A.中国秦朝制度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朝制度D.中国明清制度10.“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的扩张C.大化改革D.马可.波罗来华二、材料分析11.阅读材料:简表时间7世纪中期主要内容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回来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当时的日本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B、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C、当时的日本正由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D、当时的日本土地已经归国家所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指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奴隶主民主政治C、明治维新D、大化改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仿效欧美政治经济体制B、建立天皇制的中央集权C、以才选官提高行政效率D、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①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②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改革。
③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明明今年暑假到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旅游,不但带回一些风光秀美的照片,还了解了很多这座历史名城的历史。
比如:曾经辉煌的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的都城就定在这里,当时叫君士坦丁堡,最后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这座城也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共19张PPT)
公元 646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
三、幕府时代
1、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
1192年源赖迫使 天皇册封其为“征 夷大将军”,在镰 仓设立将军幕府, 建立家族式军事集 权统治,开创了幕 府时代。
源赖朝(1147---1199)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由 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六年一班。 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 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C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知识点练习三十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知识点练习三十第1题【单选题】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仿照( )A、中国秦朝制度B、中国汉朝制度C、中国隋唐制度D、中国明清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2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A、天皇、将军、武士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虚君C、天皇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建立法西斯专政D、战后社会改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
公元7世纪,在模仿中国的隋唐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进行的改革,其意义是( )A、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C、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D、有助于打破氏族界限,统一日本【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A、废藩置县B、推翻幕府统治C、实行征兵制D、文明开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华,相关课题研究(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C、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2世纪晚期,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
2018年秋季部编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西华县北大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总计第 10 课时 主备人 第 11 课 冯爱华 9 月 11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教学目标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型新授型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性质、内容及意义。 2. 了解幕府时代。
教学重点、难点 课时数 教学准备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性质、内容及意义。 难点:幕府时代。
2.“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 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下列能够成为这一观点 的史实依据的是 【 A.日本大化改新 C.《查士丁尼法典》 】 B.西欧庄园制度 D.亚历山大东征
3. “6 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 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 这里“作用更为重大”包括【 ①学习中国文化 ③进行大化改新 A.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
1 课时
备课、制作 PPT、收集资料。
教 教学过程设计
学
过
程 个性化设计
图片导入(把富士山图放置在 PPT 上导入本课) 一、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58—61 页, 边读边思 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 1.大化改新的背景、学习对象、时间、人物、内 容、性质及作用各是什么? 2.幕府的基本内容。 二、合作、交流、确定答案。 生生、师生合作,交流。 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最后确定答案。 三、用 PPT 补充、拓展“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 义、大化改新的启示、日本民族的特点” 。 (拓展 的资料抄写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四、质疑。 (教师答疑) 五、五分钟速记。 六、PPT 展示课堂训练。 (学生做,教师巡,找 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 七、作业布置: 通读课文 3 遍,背诵知识点。
最新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八十六篇
最新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八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在日本沿用世袭贵族统治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以下对欧亚封建社会发展的概括中,符合史实的是( )A、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完成社会转型B、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西欧国家帝王控制下的教皇和教会是维护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D、10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彻底瓦解了封建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有关的是(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②实行“班田收授法” ③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④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片冈敬司执导的某历史剧宣传海报。
下列关于该剧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剧中天皇废除贵族世袭制B、剧中天皇实行“文明开化”C、剧中天皇实行“废藩置县”D、剧中变革推动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
这次改革标志着日本( )A、幕府统治的建立B、天皇制度的建立C、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7世纪中期,通过大化改新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田令》规定:“凡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上述的内容应该出自( )A、日本孝德天皇时期B、日本明治天皇时期C、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时期D、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永恒主题。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首领: 地位: 影响:
大将军 凌驾于天皇之上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
日
本
内容: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
武 士
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
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
实质:
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改革前夜——血溅宫廷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孝德天皇
一 .大化改新
1.背景
2.概况:646年 孝德天皇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3.内容: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 役制度,并废除了职官世袭制度,建 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体制。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日本经 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5.影响: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一 .大化改新
1.背景
2.概况:646年 孝德天皇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3.内容:p59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日本经 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5.影响: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幕府时代 1、镰仓幕府 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开创了幕府时代 2、室町幕府 足利尊式 战国时代 3、德川幕府 幕藩体制 锁国体制 影响P61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古代日本形势图
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有100多个 小国
3世纪中期,大和兴起 5世纪,统一日本列岛
北海道
本
世纪,日本出现统治危机
在我国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 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 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 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 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金榜 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中古日本
2020/8/21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 权及其社会结构; 2.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 容及影响; 3.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幕府统治的 发展、幕府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1、日本的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 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 :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大王依靠中央和 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二、日本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3、幕府统治: 全国居民分为四个等级: 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4、幕府统治局限性: 德川幕府1633年,颁布《锁国令》,禁止 与外国贸易,各国商人和教士等都被驱逐 。使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严重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
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
最高统治者称为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催化因素 )
2、目的
缓解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3、时间: 日本 646年
4、在位天皇
孝德天皇
:5、特点 :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
6、性质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
7、内容 :废除职官世袭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 有,成为公地公民。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完整版ppt
9
5.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6.大化改新的意义: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7.大化改新的启示:
2.室町幕府: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将 军幕府,史称“室町幕府”。
3.江户幕府:1603年, 德川家康 建立江户幕府, 通过 幕藩体制实施统治。在幕府统治下, 全国居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即武士、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完整版ppt
20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奴隶。
从社会性质上看,这时期的日 本属于哪种社会?
完整版ppt
6
大化改新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 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地方豪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一 庄园主开始蓄养 争相蓄养武士。
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 二
重要的作用。
这些打手不再 种地,专职练
武成为了职业
军人,后来就
慢慢地就形成
了日本武士。
一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 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二
建立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影响。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 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 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 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 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别名 东瀛、东洋、扶桑
国旗 日之丸、日出之国
国徽
圆形,绘有16瓣黄 色的菊花瓣图案
私有民
奴隶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私有领地 生活其中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书纪》
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根本因素)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
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 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 抗不断。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大化改新后
新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
政治 倾朝野。
天皇制中央集权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国有,征收赋
土地和劳动者
税,发展迅速。
大化改新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欧亚地区的中古文明 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提高练习 华东师大版-华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和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有()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2.646年正月,日本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C.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3.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C.建立法西斯专政D.战后社会改革4. 日本是个善于模仿的民族,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A.欧美工业文明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倾。
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622 年)武德田令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的这次改革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4)你从日本的这次改革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和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2.【答案】D【解析】日本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这一改革并没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3.【答案】A【解析】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拔高训练九十三
最新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华师大版拔高训练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土地分封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
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人类文明的开端B、改革促进社会进步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D、亚欧封建社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日本社会的发展从“汉化”到“欧化”,不断模仿和创新。
其“汉化”使日本( )A、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B、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C、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亚历山大东征②罗马共和国建立③日本大化改新④查理·马特改革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④②①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学习他国先进经验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D、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大化改新发生在( )A、公元前646年B、622年C、公元前622年D、646年【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玄理、留学僧僧旻(mín)、灵云、惠云等人,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 (二)、室町时代(公元1336~1573年 )
1.公元1336年足利尊氏率兵反叛,于京都建立室 町幕府 足利高氏,镰仓时代 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 武将,室町幕府的第 一代征夷大将军镰仓 幕府灭亡后,由后醍 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 优雅 美丽 的和 服是 根据 唐王 朝的 妇女 服饰 改良 而来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一)、镰仓幕府 的建立
1185年,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 赖朝打败了平氏,在关东的镰 仓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 幕府。1192年源赖朝从天皇处 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正式 成立幕府,即镰仓幕府,从此 开始了日本幕府统治时期:镰 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2.由于室町幕府是聚 集了各有力大名(诸 侯)而建立的,因此 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 薄弱,1467年爆发了 「应仁之乱」,室町 式微,进入战国时代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6、大化革新有何历史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的国家体制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 辟了道路;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7、改革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8、启示:正视自身落后,认真学习先进, 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三)、战国时代(公元1467~1573年)
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指应仁之乱后到江户幕府 崛起之间时代
日本战 国时代 群雄割 据略图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战国时代,各大封建武士集团互争雄长,纷壤 不息,给日本社会造成极大的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1、大化改新原因:
统治阶级内讧(领导层矛盾) 内因: (根本原因)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2、推行者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 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 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 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 天皇,改元大化。
3、改革时间
646年1月1日,孝德 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进行改革。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甚 至 有 些 日 本 天 皇 本 身 就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日本地理教科书一段课文
思考:日本的文字、古代服饰与我国 日本奈良时代服饰 文字、服饰是否有相似之处?
3世纪中叶,大和国家兴起于本州中部,5世纪初, 实力强大的大和国家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岛第一 个统一国家政权。大和国家又名倭国,大化改新后天 皇执政,大和时期结束。在考古学上称为古坟时代。
一、大化改新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华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大化改新与中 古日本p 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4、改革目的:缓和社会危机,摆脱困境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以才
选官,废除贵族世袭。 天皇
弹正台 太政官 神袛官
宫 大 刑 兵 民 治 式中 内 藏 部 部 部 部 部务 省 省 省 省 省 省 省省
国(国司) 郡(郡司) 里(里长)
②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
天皇
中国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皇帝
弹正台 太政官 神袛官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宫 大 刑 兵 民 治 式 中 (决策) (执行) (审议)
内 藏 部 部 部 部 部务
省
省省
省
省省
省省 工
刑
兵礼
户吏
国(国司)
部 部 部 部 部部
郡(郡司)
郡
里(里长)
县
6、特点: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
大宝律令是日本大宝元年(公 元701年)编成的法典,故名。次 年颁行实施。在总结以往日本律 令的基础上,仿照中国唐朝时期 的封建法律制度制定。律即刑法。 令是国家行政制度和户籍、田制、 税制、兵制及司法制度等规定, 其中包括天皇的职权、官制、学 制及等级制度法典肯定了公元645 年进行的大化革新的改革成果, 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养老二年 (公元718年)重新修订,主要部 分集中在公元757年颁布的《养老 律令》中,但原文已大部分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