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

合集下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插管的患者中,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插管部位,如肘部、手背等。

避免选择肿胀、瘀斑、伤口等部位。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使用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插管部位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要注意消毒时间和方法,确保消毒达到预期效果。

4. 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材,如钢针、蝶针等。

5. 观察插管部位:在插管后,护士应随时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理措施:1. 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袋中的液体应定期更换,避免液体滞留过久导致细菌滋生。

2. 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护士应定期清洁插管部位,保持其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随时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管路内细菌滋生。

5.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感受,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 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插管器材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定期更换输液袋,维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观察输液情况,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它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输液、化疗、血液透析等治疗过程中。

静脉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静脉留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留置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洗手消毒:护士应该正确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在留置静脉通道之前,护士应该检查患者的静脉是否通畅,以确保留置成功。

2. 静脉留置后的护理:- 观察留置部位:护士应该定期观察静脉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 保持留置部位清洁:护士应该保持留置部位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 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道:长期使用同一静脉通道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风险,护士应该合理安排静脉通道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通道。

- 定期更换留置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该定期更换留置通道,避免留置时间过长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该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速度适当,避免输液过快或者过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护士应该定期更换输液器具,避免器具的过期使用导致细菌感染。

- 输液后的观察:输液结束后,护士应该观察患者是否浮现不适症状,如发热、头晕、恶心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二、静脉炎的护理1. 静脉炎的早期护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旦发现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护士应该及时处理,如更换留置通道、赋予局部药物等。

- 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应该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留置部位的红肿程度、疼痛程度等,并及时记录,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 静脉炎的中期护理:- 赋予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护士可以赋予患者静脉抗生素、消炎药物等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穿刺、输液、静脉注射等操作后。

预防和护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应选择清洁、无创伤、无明显静脉炎征象的部位进行穿刺。

避免选择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异常静脉。

2.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将患者的皮肤清洁干净,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和消毒剂的适应症来确定。

3. 使用合适的穿刺器具:选择适合患者的静脉穿刺器具,如针头尺寸、长度、角度等。

过大或过小的针头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4. 注意穿刺技术:穿刺时应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内。

穿刺后要确保针尖在静脉内,避免针尖穿透静脉壁。

5. 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6.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一般每72小时更换一次。

长时间留置的输液管路易滋生细菌,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7. 静脉注射药物的稀释:对于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应适当稀释后再进行静脉注射,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定期观察静脉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穿刺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2. 静脉输液的护理:输液时,应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静脉注射药物的护理:对于静脉注射药物,应按照医嘱进行注射,注意药物的稀释和注射速度。

注射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留置导致细菌感染。

更换管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5. 维持静脉通畅:定期检查静脉通畅情况,如有静脉堵塞应及时处理。

可以通过轻轻按摩、热敷等方法促进静脉通畅。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

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扩散、血栓形成和败血症。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静脉插管、输液、注射等操作中,医护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敷料等,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高浓度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外周静脉插管的次数和机会。

3. 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内壁的细菌附着和感染的风险。

一般建议每7-10天更换一次。

4. 注意导管插入部位的清洁:在插管前,应将插管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污染。

5. 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患者在插管后应避免过度活动,特别是不要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加强患者教育:对于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加强教育,告知他们如何正确护理导管,包括保持导管通畅、注意导管周围的清洁等。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发现静脉炎的征兆,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

2.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导管,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拔除导管后,应及时采取其他途径进行输液或药物治疗。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冷敷或热敷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缓解炎症反应。

4.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5. 炎症控制:静脉炎的处理还包括炎症的控制。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局部激素等药物来缓解炎症反应。

6.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严重并发症。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常见于静脉穿刺、输液、静脉注射等医疗操作中。

它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和组织坏死等。

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PICC。

合理选择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或静脉注射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戴手套、消毒穿刺点等,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规范穿刺技术:穿刺时应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角度,避免多次穿刺和过度插管。

穿刺后,应固定好导管,避免移位和摩擦。

4.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引发感染和血栓形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类型,制定合理的更换计划,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5.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情况,避免导管阻塞。

如果发现导管阻塞,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冲洗导管、更换导管等。

6.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包括如何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以及如何正确保护和清洁穿刺部位。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静脉通路,包括导管插口周围皮肤的情况、导管固定情况以及有无异常症状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感染。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不当容易导致导管移位和摩擦,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法,确保导管固定牢固。

4. 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导管插口周围的皮肤,避免细菌感染。

清洁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注意不要过度摩擦皮肤。

5. 注意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有无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渗液等。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径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炎,常见于静脉穿刺、静脉输液或插管等操作后,如果护理不当或感染,就会引发静脉炎。

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斑、发热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建议。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学习静脉穿刺技巧: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掌握正确的静脉穿刺技巧是预防静脉炎的首要举措。

使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并确保穿刺针、导管等器械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2.感染控制措施:对于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遵守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包括洗手、戴手套、口罩和无菌操作等,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

3.选择与病情相符的静脉插管位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插管位置,减少静脉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4.定期更换导管: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可以减少导管内细菌的滋生,可以根据导管类型和患者情况确定更换的时间。

5.合理选择静脉插管材料:选择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静脉插管材料,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6.注意静脉插管部位的保护:插管后应尽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多次接触和局部摩擦。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患者的局部静脉插管部位以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如红肿、疼痛、渗出、体温升高等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2.确保导管的完整性:定期检查静脉插管的导管是否完整,并保持导管的通畅性。

3.定期更换敷料:通过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降低感染的风险。

4.静脉插管部位消毒:根据医院相关规范,定期对静脉插管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感染。

5.保持适度活动:适度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预防静脉炎。

6.做好疼痛管理:若患者出现疼痛不适,应根据医生指导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或其他措施,以减轻不适。

总而言之,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都离不开正确的操作技巧、感染控制措施、定期检查以及适当的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综合配合。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操作后。

它是医院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以下是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一、预防措施1.选择适当的静脉插管部位:避免插管部位过于挨近关节、肌腱、皮肤皱褶等易受压迫或者磨擦的区域。

通常选择静脉较粗、表浅、血管通畅的部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前,护士应洗手、戴好手套,并采用无菌巾包扎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注意插管技术:护士在插管时应轻柔、稳定,避免插管过深或者过浅,以免损伤血管壁。

4.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或者相关规定,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感染风险。

6.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教授正确的静脉插管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护理措施1.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发现有阻塞或者血栓形成,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避免导管脱落或者移位,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保持导管的稳定。

3.注意皮肤护理:保持插管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红肿等感染症状。

4.定期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遵循医嘱,定期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避免细菌滋生。

5.观察患者症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发现疼痛、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感,护士应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减轻其痛苦。

7.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反抗力。

8.定期观察血液检查结果:根据医嘱,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炎症指标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9.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治疗静脉炎。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避免频繁更换导管。

3. 导管插入技术要娴熟: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减少插管操作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导管固定要牢固: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稳定不移位,避免摩擦和拉扯导致静脉炎。

5. 输液速度要适中: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

6.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避免污染和导管堵塞。

7. 定期观察导管和插管部位:每日检查导管和插管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9.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

2. 保持导管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及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4.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6.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7.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 导管拔除后的护理:导管拔除后,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式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式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式
1.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
- 注意静脉插管的操作:选择合适的插管位置,保持皮肤清洁,遵循无菌操作。

- 定期更换静脉导管:根据需要及时更换静脉导管,避免导管
滞留时间过长。

- 保持插管部位干燥清洁:定期清洁插管部位,注意防止水分
滞留,减少细菌滋生。

- 观察静脉插管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插管部位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

- 检查并处理导管堵塞:定期检查导管畅通情况,及时处理导
管堵塞。

2. 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 及时拔除静脉导管:如果发现静脉炎迹象明显,应立即拔除
导管,减少炎症扩散。

- 局部冷敷:对于轻度静脉炎,可以使用冷敷缓解炎症和疼痛。

- 炎症控制:对于较严重的静脉炎,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等控制炎症。

- 补液及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补液治疗和营养支持。

- 伤口护理:及时清洁伤口,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促进伤口愈合。

- 预防复发: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复发风险。

以上是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一些常用方法,但请注意,具体的预防和处理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穿刺、输液、输血等操作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护理人员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操作相关的工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使用洗手液或者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彻底清洁手指、掌心、手背、指甲缝及手腕。

2.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

避免选择静脉曲张、感染、血栓形成等异常的静脉。

3. 使用无菌器械: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等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的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处理。

4. 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可以使用含氯己定或者碘酒等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5. 规范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等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避免操作中的污染和错误。

6.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是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管路内的污染物引起感染。

7. 加强患者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预防知识,告知他们如何正确使用静脉导管,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异常,及时就医等。

二、静脉炎的护理方法1. 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的情况,包括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检查输液管路: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患者输液管路的情况,包括是否有渗液、漏液、气泡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并向医生报告。

3. 维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要注意使用无菌的冲洗液,按照正确的冲洗方法进行操作。

4. 保持导管固定: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确保导管不松动、脱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血管内静脉壁发炎的疾病,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输液、化疗等医疗操作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如聚乙烯、聚氨酯等,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和损伤。

2. 导管插入:在插入导管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插入导管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并确保插管无阻力,减少对静脉壁的损伤。

3. 导管固定: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导管的移位和摩擦,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4.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5.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6.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7.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导管护理: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阻塞,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

3.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细菌感染。

4. 输液操作:在输液前,检查液体是否清澈,无悬浮物。

输液时,要注意滴速,避免快速输液导致静脉壁受压。

5. 疼痛管理:对于有疼痛感的患者,可采用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冷敷、按摩等。

如疼痛严重,可考虑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6. 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静脉炎的相关知识宣教,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尿量,促进血液循环。

7. 心理护理: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关爱,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等操作过程中。

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或静脉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

一般来说,静脉留置针适用于短期使用,而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长期使用。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有关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等。

避免污染静脉通道,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一般建议每72小时更换一次,或者在有必要时更换。

长时间使用的留置针易导致细菌滋生和感染,及时更换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注意静脉通道的固定: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应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移动或脱落。

固定应牢固而不会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 注意静脉通道的保持通畅:定期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避免血栓形成。

如发现血栓,应及时处理,如使用溶栓药物或更换静脉通道。

6.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

二、护理静脉炎的措施1.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静脉通道周围是否红肿、疼痛、渗出物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保持休息:静脉炎患者通常需要休息,减少活动,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护理人员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患者的休息状态。

3. 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细菌感染。

使用温水和无菌棉球轻轻擦拭,避免摩擦或刺激。

4. 疼痛管理:静脉炎患者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或冷敷等。

5. 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或热敷,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引言概述: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周围炎症和血栓形成。

静脉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至关重要。

一、保持血管通畅1.1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K等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等,有助于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抵抗力。

1.2 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黏稠度,减轻静脉负担。

1.3 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收缩力,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二、注意生活细节2.1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患静脉炎的风险。

2.2 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束缚性过强的衣物会影响血液回流,增加静脉压力,易导致静脉炎。

2.3 定期进行足部按摩: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静脉疲劳,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三、保持皮肤清洁3.1 定期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2 避免皮肤划伤:避免使用过硬的物品擦伤皮肤,避免皮肤破损,减少感染的机会。

3.3 避免过度摩擦:避免过度摩擦或揉搓皮肤,以免刺激血管,增加发炎的可能性。

四、穿着适合的静脉炎预防袜4.1 选择合适的尺码:穿着过紧或过大的预防袜都会影响预防效果,建议根据个人腿部情况选择合适的尺码。

4.2 定期更换:预防袜长时间穿着容易滋生细菌,建议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4.3 注意穿戴方法:穿着预防袜时要注意均匀拉伸,避免过紧或过松,确保有效预防静脉炎。

五、定期体检5.1 定期检查血液指标:通过定期检查血液指标,及时了解自身血液循环情况,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5.2 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检测血管狭窄、血栓等情况,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治疗。

5.3 寻求医生建议:遇到异常情况或不适时,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

结语:静脉炎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保护血管健康。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留置针或输液导管的使用过程中。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一、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通道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静脉情况、病情、预计使用时间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避免选择狭窄、扭曲或血栓形成的静脉。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通道置入前,护士需要进行充分的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避免引入细菌。

3. 规范插管操作:在插管过程中,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包括使用适当大小的导管、正确定位导管、固定导管等。

避免插管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操作,减少对静脉壁的创伤。

4.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72小时更换一次,儿童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 注意导管的保养:在导管留置期间,需要注意导管的保养。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内血液凝结。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导管周围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的情况。

包括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的冲洗液,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冲洗。

同时,注意观察冲洗后是否有血液凝块排出。

3. 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

更换敷料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敷料,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4. 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给患者。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静脉内导管的使用和操作不当。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并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

1. 保持清洁和消毒:在插入静脉导管之前,护士需要仔细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同时,使用消毒剂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

2.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选择尺寸较小的导管,减少对静脉内壁的刺激。

3. 观察导管位置:在插入导管后,护士需要通过透视或X光等方法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正确的导管位置有助于减少静脉内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4.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导管易造成细菌滋生和感染,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导管。

一般建议每7天更换一次导管,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固定要牢固,避免在患者活动时移位,导致静脉内壁的损伤和炎症。

6.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减少血液凝结和感染的风险。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给予足够的液体,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9.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10. 做好手术切口的护理:对于已经存在手术切口的患者,要做好切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11. 教育患者和家属: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如何正确清洁和保养导管等,以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护理工作。

总结起来,预防静脉炎的关键在于保持清洁和消毒、选择适当的导管、观察导管位置、定期更换导管、注意导管的固定、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保持导管通畅、给予足够的液体、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做好手术切口的护理以及教育患者和家属。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长期使用静脉导管的患者,如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

预防和护理措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保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对于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导管类型,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等。

同时,要确保导管的材质和尺寸适合患者的需要。

2. 导管插入:导管插入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操作区域清洁。

在插入导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插入导管后,要确保导管的固定牢固,避免导管的移位和脱落。

3. 导管护理: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导管类型和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更换计划。

在更换导管时,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感染。

4. 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每日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处理。

5. 注射药物选择:在使用静脉导管进行药物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药物。

一些刺激性药物或浓度较高的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应尽量避免使用。

6. 输液速度控制: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预防静脉炎也非常重要。

过快的输液速度会增加静脉内压力,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7. 静脉炎风险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静脉营养支持患者等,应进行静脉炎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

二、护理措施1. 观察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保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管,防止导管堵塞。

同时,要注意监测导管的滴注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3. 导管固定:保持导管的固定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内插管或者输液过程中。

它可以导致疼痛、红肿、发热、局部感染等不良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血栓形成、败血症等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护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者动脉插管等。

应尽量避免在血管蜿蜒、血管病变或者感染灶附近插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前,护士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佩戴洁净无菌手套。

同时,要确保插管部位的皮肤清洁,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插管过程中要避免插管针头的反复进出,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 规范输液操作:输液前,护士应检查输液装置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确保输液管路的无菌。

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输液装置的通畅性和密封性,并及时更换输液袋、输液管和输液针头等。

4.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为了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输液装置应定期更换。

普通来说,外周静脉输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中心静脉输液每48小时更换一次。

对于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插管,应定期更换插管。

5. 加强患者教育: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包括正确的插管和输液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同时,要教育患者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以便及时处理。

二、静脉炎的护理1. 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局部插管部位的红肿、温度升高、疼痛加重等。

同时,还要观察全身症状的变化,如发热、寒颤、乏力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更换敷料:插管部位的敷料应保持干燥、清洁和完整。

护士应定期更换敷料,同时检查插管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或者感染迹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维持血管通畅:护士应定期冲洗输液管路,保持血管通畅。

同时,要定期检查输液装置的密封性和通畅性,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护理人员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匡助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或者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注意选择静脉粗细适中、血管通畅的部位,避免选择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异常血管。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或者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包括洗手、戴手套、穿戴口罩等,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械的无菌。

3.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输液器具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套器具。

普通建议每72小时更换一次输液器具,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

4. 注意静脉通道的固定:静脉留置针或者输液管道应坚固地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避免磨擦和移位。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者固定带进行固定,确保静脉通道的稳定。

5. 避免过度活动:患者在静脉留置针或者输液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者过度活动,以免造成静脉通道的移位或者断裂。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静脉通道: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静脉通道,注意观察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静脉通道,保持通畅。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防止血液凝结或者药物残留引起的静脉炎。

3. 定期更换输液器具: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器具,避免感染的风险。

同时,应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者过慢。

4. 注意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患者的皮肤,保持干燥清洁。

避免皮肤潮湿和污染,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5. 赋予适当的抗炎治疗:如果患者浮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赋予适当的抗炎治疗。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插管、输液、化疗、血液透析等治疗过程中。

预防和护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等。

在选择静脉通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血管状况、输液需要、治疗目的等因素。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输液和其他静脉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操作者应佩戴洁净手套,并使用无菌消毒剂清洁插管点和周围皮肤。

同时,要注意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避免污染。

3. 规范插管操作:在插管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插管技术和器材。

插管点应选择皮肤完整、血管通畅的部位。

插管时,要轻柔、稳定地插入,避免损伤血管壁。

插管后,要固定好插管,避免移位和摩擦。

4.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是静脉炎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输液管路应按照规定的更换周期进行更换。

常规情况下,每72小时更换一次输液管路,或者根据医嘱进行更换。

5. 注意输液速度和浓度:输液速度和浓度是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输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容易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快或过高。

6. 加强患者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是静脉炎预防的重要参与者。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告知他们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患者应定期清洗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插管部位受潮。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观察症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硬结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护理人员要定期清洗插管部位,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插管点,避免外界污染。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导管插入部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匡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一、预防措施1. 导管选择与插入技术选择合适的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类型和规格的导管,避免过度插管或者插管过大。

在插入导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手套、穿戴无菌衣物等,确保导管插入部位的无菌环境。

2. 皮肤消毒在插入导管前,需要对插入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时要注意插管部位的清洁度,避免污染。

3. 导管固定插入导管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导管的脱落或者移位。

固定导管时,应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并确保固定坚固而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

4. 导管护理导管护理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每日对导管插入部位进行清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护理时要注意手卫生,戴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更换导管连接器和输液管,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5. 患者教育对于插管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和护理要点。

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的插管部位清洁方法、导管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通过患者教育,患者能够主动参预护理,提高预防静脉炎的效果。

二、护理措施1. 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发热、寒颤、头痛、乏力等。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饮食护理静脉炎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

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 预防性护理
1.1 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1],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有研究表明,老年病人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血管管径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出现置管反应的时间也越早。

特别是管径<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
时,69.9%的病人置管时间不超过3d,有的只保留1d,4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2]。

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尽量选用管径≥3.0mm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1.2.1 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3]。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

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4]。

1.2.2 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期间,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d,30min/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通过对9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无1例发生静脉炎[5]。

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1.2.3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6]。

与郝建红等[7]研究相似,而且延长了套管针留置时间,但个别对乙醇过敏者禁
用。

1.3 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药物的护理
1.3.1 静脉快速滴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8]。

同时,加温至(28±1)℃呈恒温的甘露醇输入,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9],可减少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另外,有研究表明,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有关[10]。

因此,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使血管在使用后得以恢复,以提高血管使用率。

1.3.2 化疗药物诺维本(NVB)对人体细胞毒性强,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发生静脉反应[11]。

赵建琴等[12]研究表明:在推注NVB前,将1%地卡因纱布1块(5cm×6cm)外敷于穿刺点近心端的周围皮肤,纱布以浸湿不滴水为宜,至静脉输液结束后取下。

在推注NVB后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或利多卡因25mg+生理盐水20ml)。

对预防NVB所致的静脉反应及疼痛取得满意效果。

1.3.3 药膏外敷。

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麝香壮骨膏,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穿刺静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静脉损伤的发生,延长了静脉留置时间[13]。

同样,伤湿止痛膏也能迅速渗透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用来防治β-七叶皂甙钠等药物浓度高所致静脉损伤具有显著疗效[14]。

方法:将伤湿止痛膏剪成
2.5cm×7.5cm大小,常规穿刺,固定后在穿刺点上方0.5~1.0cm处沿血管方向贴敷1条。

输液结束拔针时去
掉。

每日贴敷,不重复使用。

2 治疗及护理
2.1 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15];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16],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氢钠、
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2.2 硫酸镁联合应用法
2.2.1 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愈时间(2.27±0.58)d,比硫酸镁单独湿敷治愈时间(5.03±1.65)d明显缩短[18],而且只需更
换1次/d。

2.2.2 将50%葡萄糖20ml,25%硫酸镁10ml和维生素B12500μg混合液,外敷治疗各种化疗药物皮肤渗漏30例,疗程2d,总有效率达96%[19],且明显缩短疼痛、肿
胀消退时间。

2.3 药物封闭法
2.3.1 不管任何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色或坏死,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外敷药物[15]。

常用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隔日1次,同时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一般3~5次即可痊愈。

通过临床观察多巴胺渗漏用酚妥拉明封闭最好。

对化疗药物渗漏用普鲁卡因、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效果肯定。

2.3.2 发现化疗药物渗漏立即停止输入,将稀释的透明质酸酶(150U/2~3ml),半量经原针注入,半量于渗漏处行静脉周围浸润注射,然后用0.25%利多卡因5~20ml行局部浸润封闭;再实施干热敷,温度50~60℃,4~6次/d,15~20min/次,连续3~5d,有
效率100%[17]。

2.4 中药外敷法
2.4.1 红归酊外敷。

在炎症的血管外用红归酊湿敷1h,4次/d或定期外擦,每2~4h1次,4~7d可治愈,治疗各种静脉炎,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疗效好,总有效率
100%[20]。

2.4.2 龙珠软膏外敷。

清洗局部皮肤,待干,将药膏均匀涂抹患处及周围皮肤,2~3次/
d,疗程1~3d,治疗浅表静脉炎13例,总有效率达92%[23]。

2.4.3 桐油石膏外敷。

将30%生桐油与70%生石膏混合拌成油膏,调匀后涂于4层纱布上(厚度0.2~0.4cm),将涂药纱布敷贴于病变部位,面积大于红肿边缘,1次/d,治疗
静脉炎30例,有效率达100%[22]。

2.4.4鲜芦荟汁外敷。

将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均匀敷于炎症部位,4~6次/d,严重者抬高患肢,在外敷芦荟汁的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15min,2~6d可治愈,治疗静脉炎56例,
治愈率达100%[21]。

综上所述,主要收集了临床上取材方便、价格低廉、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多种防治静脉炎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积极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延长血管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