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合集下载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不仅仅可以帮助教师教授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如何从教材中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如何用教材进行教学,是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教材的选择教师在教学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完成其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材应当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且内容应当具有多样化和实用性。

此外,教材的体裁、语言风格也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与教学目标相符合:教师应当选择与自己课程目标相符合的教材,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2. 多样化:教材应当具有多样化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

3. 适合:教材应当适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4. 实用性:教材应当具有实用性和参考性,以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材的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教材:1. 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的拓展除了教材本身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拓展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教材:教师可以推荐或布置一些优秀的相关书籍或网上资源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2. 活动设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活动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让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教材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拓展教材,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最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教材,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不同看音乐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不同看音乐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 教教 材 ” 与 “ 用教 材 ”的 不同 对 音乐 教师 角 色
的转变
( )从 灌输者 到引 导者 的转 变 一
材上 写什 么 ,教 师教什 么 :教师 教什 么 ,学 生学什 么 。教师 很易
“ 教教 材 ”时 音乐 教师 是教 材 的灌 输者 ,学 生是被 动 的接 忽视 学 生 的个 体 差异 ,学 生都千 篇一 律 的接 受相 同的 内容 ,被相 受者 ,教师 把教 材 内容灌输 给 学生 并使 其掌握 。教 师 处于 居高 临 同的标准 所评 判 ,若达 不 到标准 ,便 是差 生 ,若 唱不好 ,便 是五 下的地 位 , “ 讲你 听 ,我 教 你练 ,我教 你学 ”学 生只 能 听任教 音不 全 。这样 极大 的挫 伤 了学生 的 自尊心 与学 习音 乐的 兴趣 。而 我
进 的今天 ,学 生 因成长环 境 的的 不 同而产 生 的个体 差异 是十 分明 舞 ” 。音乐 教师 是最具 引导 性 的教师 , 引导学 生 以一首 乐 曲想到 显 的, 因此学 生之 间 的交流 与合 作也 是对 教材 内容 的构建 、 开发 与之风 格相近 的 乐 曲,引导 学 生创造 性 的处理 作 品,演 奏作 品 , 和扩 展。 引导学 生形成音 乐 的耳 朵 。 ( )从观众 到主 角的转 变 。 二
师的 “ 摆布 ”,毫无 主体性 而 言 。二者 处于不 平等 的地 位 。 “ 用 教材 ”时教 师的 身份 就是 引导 者 ,鼓 励者 。教 师 以教材 为本 ,创 设一 定得教 学情 境 ,营造 问题 意识 ,引 导学 生 自己去讨 论 ,去探 究 ,去学 习。培 养 的是学 生的 合作 意识 ,探究 精神 , 自学 能力 。 而不 是 仅 仅局 限于 教 材上 的一 点 内容 。这 样 的 教师 最 能 唤起 学 生的主 体意 识 , 自学 能力 以及对 音乐 的兴 趣与 爱好 。正 如一 句教 育 名言 所说 “ 教学 的 艺术不 在 于传授 本领 ,而 在于激 励 唤醒 于鼓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一、教师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在学校存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也是绝对的权威,教什么、如何教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这一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伴随着书籍的大量印刷和流通,教育部门开始编制课程方案和教材,为各地的学校配送课本。

相隔千里之外的学生,在教室里拿着相同的课本进行阅读,学习同样的内容,了解同样的信息,用同样的试卷来测试。

这让教师在教室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虽然教师还在教室里上课,但掌控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考试评价的,不再是教师自己,而是统一配送的教材。

课本在无形之中起到了裁定者的角色,如果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与课本不一样,就会引起学生的质疑,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威信。

于是,教教材,成了众多教师自然的选择。

问题是,严格地按照统一的教材来教学,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一是教材自身的问题。

教材的编写者总是非常努力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课本,但由于种种局限,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材漏洞频出,缺点也不少。

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问题。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教师对教材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不能让教师丧失自己的教学个性。

三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一内容的差异已经很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学生的学习差异也是巨大的,让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都学习相同的内容、参加相同点考试,管理起来是方便了,但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没有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质量地开设国家课程,是保证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必须完全一致。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减、重组,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心智的成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

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就是这种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教材的重组,不能随性而为,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比如:1、要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改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一直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就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

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新的教材观为什么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由于旧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上的指导思想不同决定的。

旧的教学大纲在指导教材编写时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高标准,是“上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所以我们过去强调教师教学时要“紧扣教学大纲,紧扣课本”,正所谓“教教材”,教师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就不错了。

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确定知识难度时规定了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知识的最低标准,是“下限”,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

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用好教材,还要超出教材,要开发课程资源,要整合课程资源。

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

目前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不重要了,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虚晃一枪,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甚至整堂课都是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时学生连书本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明白,这是误人子弟。

“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刘志 华 齐齐 哈尔职业学 院
【 要 】 教 师 的 职 责 是教 书 育 人 ,教 师应 该 把教 材 看作 是 引导 学 生 认 知 发展 、 生活 学 习、 人 格 建 构 的 一 种 范 例 。教 师 不应 该 “ 教 摘 教 材 ,应 该 在 坚持 教材 价 值取 向的基 础 上 对教 材 进行 加 工 处 理 。也 就 是树 立 正确 的教 材 观 ,吃 透教 材 、重 组教 材 、 以 生为 本、 加 强 学 习, 实 现 从 “ 教材 ” 向 用 教材 教 的转 变 ,促 进 学 生 的成 长 。 教 【 关键 词 】教材 ; 以生为 本 ;教 师 ;教材 观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资料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才会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会学促进学生的创造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读懂吃透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
理论 探 讨
Wk&置ud教 材煮 ‘ "的 转 变
“ 教材 ” , 就 足 教 师 依 据 教 学大 纲 , 教 教师 教 学 要 顺 应 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 用 提 升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忠 实地 讲授 教材 的 教 学 行 为 。 “ 教 材 兴 趣 和 积 极 性 。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体 现 “以 教 ” , 是 教 师 依 据 课 程 标 准 ,根 据 自身 人 为 本 , 以生 为 本 ”。 因 此 ,教 师 必 须 的 实践 与研 究 , 自主 地 领 会 、探 讨 课 程 树 立 正 确 的 教 材 观 ,促 进 学 生 的 成 长 和 与 教 学 , 把 教 材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中 介 ”加 以 利 用 的 教 学 行 为 ] “ 教 材 。 用 全面 发展 。 教 ”观 点认 为 : “ 教 材 ” 只 是强 调 教 教 材 的重 要地 位 , 教 师 要 对 教材 知识 进 行 教 材 的 涵义 “ 滴 水 不 漏 ” 的传 授 , 教 材 的 观 点是 我们 开 始 上 学 的时 候 甚 至 幼 儿 园 就 不 容 置 疑 的 “ 理 ”、 “ 威 ” 。教 材 真 权 有教 材 ,直到 上大 学还 是有 教材 的 教材 是 圣 经 ,是 神 圣 不 可 侵 犯 的 , 学生 必 须 顾名 思义 ,有 的人 说教 材就 是教 科书 ,这 无 条 件 的 接 受 , 教 师 只 是 一 味 地 背 教 种说 法有 一定 的道 理 ,但不 全面 。教材 是 材 ,让 学 生机 械 地 记 忆 , 学 生只 是 知 识 由三 个基 本要 素 ,即信 息 、符号 、媒介 构 的接 收器 。 如 果 学 生 的 答 案 与 教材 的答 成 ,用于 向学 生传 授知 识 、技能和 思想 的 案 不相 符 时 , 一 定 以 教材 的 为准 ,不 会 对 教 材 做 批 判 性 的 结 论 , 严格 遵 循 其 规 材料 。教材 有广 义和狭 义之 分 。 《 国 百 科 大 全 书 》对 教材 的一 种 定 的教 法 , 不敢 越 雷 池 一 步 。这 阻碍 了 中 解释是:教材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编 选 和 组 织 具 有 一 定 范 围 和 深度 的 知 识 人 ,教 师 只 是 引 导者 和 合 作者 ,教 师 要 和 技 能 的 体 系 。 它 一 般 以敦 科 书 的 形 式 把 研 究 的重 心 由教材 转 移 到 学生 身 上 。 来 具 体 反 映 。 显 然 ,这 是 专 指 叫 科 学 , “ 教 材 ” 的观 点认 为 : “ 教 材 教 用 是 狭 义 的 教 材 。 另 一 种 解释 是 : 教材 是 教 ”不 符合 学 生 的 认 知规 律 ,过 分 地 对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学 习 的 一 切 教 学 材 料 。 它 教 材 进 行 加 工 、 处理 , 如 果不 能对 之 加 包 括 教 科 书 、 讲 义 、 讲 授提 纲 、 参考 书 : 、处 理 ,就 不 足 以 体现 “ ” 。轻 描 1 = 用 刊 、 辅 导 材 料 以及 教 学 辅 助 材 料 ( 图 淡 写 的 说一 下 教 材 内 容 ,就 完 全 按 照 自 如 表 、 教 学 影 片 、 唱 片 、 录音 、录 像 磁 带 己 的个 人 理 解 甚 至 偏激 的话 语 来 解 说 内 等 ) 凡 是 有 利 于学 习 者 增 长 知 识 或 发 容 ;或 者 在 毫 不 理解 教材 编 辑 意 图 的情 , 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国外 比 况 下 ,率 由 旧章 ,把 过 去 自己认 为 正 确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学 者 杜威 认 为 : “ 谓 教 的一 套 拿 出来 说 事 。用 教材 教 , 的确 是 所 材 , 就 是 在 一 个 有 目的 的情 境 的 发展 过 种 理 想 的境 界 ,就 如像 “ 养 学 生 的 培 程 中 所 观 察 的 、 回 忆 的 、 阅 读 的 和 谈 自学 能 力 ”一 样 ,但 是只 是注 重 了学 生 论 的 种 种 事 实 , 以及 所 提 出 的 种 种 观 的兴 趣 、学 生 的积 极 性 ,而 忘 记 了学 生 念 。 ” [ 这 也 足 以 说 明 ,教 材 不 单 单 是 要 学 知识 的 。 ] 其 实 , “ 教 材 ”和 “ 教 材 教 ” 教 用 是 指 教科 书 , 教科 书 只 是教 材 的 一种 材 是 针 对 “ 学 目标 ”而 言 的 , 是把 教 学 教 料 ,教 材 是 范例 。 作 为 一 名 教 育 者 , 不 仅 仅 是 向 学 目标 单 一 地 定位 于 “ 知识 ”上 ,还 是 兼 生 传 授 知 识 , 更 重 要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顾 科 学 教 学 的三 维 目标 、把 科 学教 学 的 能 力 ,让 学 生 适应 社会 ,在 社会 有所 发 三 维 目标 有 机 地 结合 起 来 进 行教 学 。 展 , 实现 “ 生我 才 必有 用 。 ”这 就 要 天 求 教 育者 必 须树 立 正确 的 教材 观 ,去 激 三 、 “ 教 材 ” 向 “ 教 材 教 ”的 教 用 发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 变 “ 学 生学 ” 要 转 变 为 “ 生要学”。 学 教 材 是 教 师 教 的 材 料 , 同 时 也 是 学 生 学 的材 料 , 教科 书有 自身 的知 识 体 二 、两 种 不 同 的教材 观 系 ,教 师 对 教 材 的把 握 离 不 开 教科 书 。 “ 教 材 ” 与 “ 教 材 教 ” 是 针 教 科 书 是 教 材 的 重要 依据 ,但 不 是 唯一 教 用 对教 材使 用 问题 而提 出的两 种观 点 。 依 据 。教 材 是教 学 的 载 体 , 是教 学 的资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教材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目标要求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的引言和目录,了解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组织结构,然后再深入分析每个单元的主题、课文和练习,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材是为学生设计的,而学生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会影响到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和有兴趣。

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教材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教材虽然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检测性任务或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成绩。

教师要善于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通过研究和分析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样化的教学和及时的反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感悟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感悟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感悟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在内容设计和呈现形式上注重了弹性和开放性,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为其搭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平台,有着足够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原来“教教材”的观念,主动确立“用教材教”的新理念。

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开发教材,挖掘教学资源。

将生活气息引进课堂,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从教材的知识追求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心理和道德震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为正义高歌》中”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知识点时,就引入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四个场景:“(1)小鲁符合优秀班干部的条件,可是我们刚刚闹了矛盾,我该不该投他一票呢?我……(2)上学要迟到了,偏偏又遇到了红灯,附近正好又没有警察,我……(3)我的好哥们小李被三班的人给打了,小李放学后要我帮他复仇,我……(4)在晚自习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两个社会青年正拦住一个七年级的同学好像在威胁着什么,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在学生们集思广益的时候,我给予点拨:做一个正义感的人一定要为人正直,无私无畏;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尤其不能伤害他人的身体和生命,讲哥们义气不是正义感的表现;我们要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鄙视和制止那些非正义的行为。

以学生为本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从算式到方程》同课异构后的反思

以学生为本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从算式到方程》同课异构后的反思
同学却迟迟不 愿动手 , 我的一再要求 下 , 不情愿 的拿起 笔. 在 才
值2 , 吩 丙邮票面值是甲邮票面值的le , Oa 则甲邮票面值多少分?  ̄ 我先请 同学们列方程求解 ,由于有 刚才 的问题 1 作基础 , 同 学们很快正确的列 出方程. 接着再请 同学们列算式求解 , 然后 比 较两种方 法哪个简便一 些. 这个时刻 , 学生们不再感觉到列算式
开课 , 旨在锻 炼 、 提升 自我. 题为苏科 版 课
王家庄
l 0 0:0

图 1





1 :o 3o
1 :o 50
学生们异 口同声地 回答 : 列算式简便.
紧接着 , 我将问题 1 稍作变动 , 出问题2 给 .
问题2 有 甲乙丙三枚邮票 , 面值共计1 8 , 0 分 其中乙邮票面
可是 当我 清同学们再利用方程 的方法来求解此题时 ,许多
我 马上接着问 : 你还有其他方法来求 解此题吗 ?
由于这个 问题十分简单 , 学生们有一些方程的基础 , 因此也
很快 的给出回答 : 设甲邮票 的面值为 , 分 得方7 x 2 + 0 1 8 f +0 8=0.  ̄
为后 面 列 较 难 的 方 程 打 基 础 , 进 一 步追 问 : 列 出 这 个 方 我 你
学生们 比较系统的学习方程 的开始. 在此之前 , 学生们 已经对方 程有初步的认识 : 会解最简单的方程 ,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 中
的数量关系. 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 , 但 学生还是 习惯 于用他们
比较熟悉 的算式法 来解 决 , 不善于运用方程. 因此人教版教材编
写者在编写这一部分时 , 弓导学 生认识 到方程是更方便 、 把“ l 更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知识的桥梁。

从教教材是指教师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

在中文学科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下面从教材的选择和教材的使用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中文教学。

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石,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

教师还应该关注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只有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是一种工具,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活动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材只是一种工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语言简单、内容生动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较为复杂、思维较为深入的教材,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教材、多做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外部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和善于使用教材,通过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探究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探究

传授给学 生 , 反 而 忽 略 了学 生 的 内心 需 求 4 时事政治教学 的改革 互 协作交 流解决 问题 , 学 生 用 自 己 的 方 法 和 生 活 体 验 , 这 就 使 得 原 本 可 以 上 得 生 动 对 于时事 政治教 学 , 普 遍 存 在 的 现 象

些, 深刻一些的课堂变成空洞的说教。 其 是 考 前 由老 师 划 重 点 , 然 后让 学 生 去 记 , 记
2 0 1 3 N0. 2 7
课 改 论 坛
Chi n a E du cat l On — I nn ov a ti o — n H er al d
试 论 新 课 改下 初 中政 治 教 学 南省柘 城 县张 桥 乡第一初 级 中学 河南商 丘
4 7 6 2 0 0 )
次, 有 些 教 师 明显 缺 乏 整 合 教 材 的能 力 , 在 完参 加 考 试 , 题 目大 都 是单 选题 , 这 种 形 式
处理教材 时往往会 避重就轻 , 不能 够 很 好 完 全 是 根 据 考 试 需 要 而 为 , 考 试 一 过 学 生
1 因人而异 。 提高学生的积极 主动性 的 整 合 教 材 上 的 材 料 板 块 , 在 处 理 某 些 教 就 将 这 些 时 事 忘 得 一 千 二净 。 这 种 平 时 不
息。 教 师和 学 生不应 是被 动 的服从 关 系 , 应 当是 和 谐的 , 互 助的协 作关 系 , 由 学 生 提 出问 题 , 通过 师 生之 间 、 生 生 之 间 的 相 来理 解教 师存 置的任务 , 这 体 现 了 人 与 人 之 间的 合作精 神 。
不 知 道 自 己 在 课 堂 中 要 扮 演 什 么 样 的 角 介入 , 为学 生 进 行适 时 的 引导 。 色, 只 是 把 一 些 课 本 上 所 规 定 的 基 本 知 识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作者:李晓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2期甘肃灵台县第二中学(744404)李晓明在新课程实施中,常常有教师将新课程单纯视为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教材调整,认为只要把新的知识结构教给学生也就完成了新课程赋予的使命,这些都是对课改的偏见。

数学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注重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从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因此,对教者而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才是课改最根本的转变。

一、教教材注重知识目标,用教材教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首先,教教材者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侧重于直观的知识目标,往往会忽视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定位。

由于一直停留在教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元素缺少挖掘,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从而导致所有的教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而丢了内在和灵魂。

毋庸质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生活基础和现实基础,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数字的研究上,是枯燥的,也是空洞的,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其次,教教材,目标是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用教材教目标是让学生借助于教材,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启迪心智、训练思维、培养兴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

高考并不是学习的全部,但学习将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用教材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三,教教材完成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用教材教的任务是通过完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课改的追求。

新课改就是要从源头上、从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把素质教育真正推向深入,要求每一个教师把教书、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新审视高分低能现象,让教育回归理性和常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换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换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换内容一、个人与家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家庭关系。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培养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社会与国家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我们将学习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法治与权利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学习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了解法律在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精神和参与法治建设。

四、道德与责任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也是个人的内在品质。

我们将学习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如诚实、公正、尊重和责任等。

通过学习道德理论和实践,我们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们将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我们将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和集体如何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六、公民素养与公共参与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和建设美好社会。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公民的基本素养和权利,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和途径。

通过学习公民参与和社会服务等内容,我们将增强自己的公共意识和参与能力。

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滋养。

我们将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文化的创新,了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

八、安全与自我保护安全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将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了解个人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议思想品德新教材有效使用论文

议思想品德新教材有效使用论文

议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有效使用【摘要】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已使用了,这套教材是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它是一套以人为本,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好教材。

同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都进行了改革。

它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师生面前,收到普遍赞许。

【关键词】新教材能力系统性一、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本教材依照课程标准规定,以九年级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结合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发展实际,设定学习内容理,理清逻辑线索。

每一课时以简短导语引出,再根据内容的层次,分层若干个活动的板块,活动的主题也是内容的主题。

新教材改变以往那种观点——论述——事例论证——问题思考的呈现方式,而是活动在前,在探究问题中悟出道理,每个活动都是以生活的材料为情境,引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然后再出现相关知识短文。

教材内容相对少,学生互助活动多,教材改被动为主动,迫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

二、减少层次,降低难度过去的教材注重系统性、完整性内容多且偏深偏难,脱离了学生实际,造成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有意识运用学习策略的学生不多。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很科学,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很先进,内容丰富多彩,素材贴近生活,时代气息浓厚。

新教材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删繁就简,降低难度,注重体验。

例如第一课在探究个人与社会关系时,首先行文提供了两则典型事例,接着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再思考知识链接的内容,最后开展感悟活动。

这样,不必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死记书本上理论知识,而有充足的时间去领悟理论知识,学生理解深刻。

三、注重参与,培养能力、体验情感以前的教材虽然也提出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要求,但不具体,很笼统,教师难以施教,很难达到目的。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提供了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只是简单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教师需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灵活运用。

教材是经过专门设计和编写的,是有一定框架和内容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在教授一个新词汇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例句和图片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需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活动。

教材中通常有一些教学活动,可以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技能。

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挥创造性,通过一些变化和创新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等,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不仅仅是使用教材的工具,更是教材的创作者和运用者。

只有将教材与教学融为一体,将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纳入教学的考虑范围,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

关于“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探索

关于“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探索
( 责任编辑 袁 妮)
支架式教学建立 在最 近发展 区理论 的基础 上 , 因此 首先要对学 生 的最 近发 展 区进行 准确 判断 。教师 在判 断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 情感 态度 、 学 习风 格 、 能力 水平 的
问 的度 , 对教 师是 一个挑 战 , 也 对 教 师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总之 , 教是为 了不教 , 支架 式 教学 的灵 魂在 于强 调 学生 自主学习 , 教师为学生搭建 支架是 为了培养学 生 自 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支架 的引领下 , 随着学生 自主 意识越来 越 强 , 认 知策 略越 来越 优化 , 学 习风 格渐趋 成 熟, 最终 没有 了支架 他们也 能 自主学 习 , 这才 是教 师搭 建 支架 的出发点和归宿 。
反, 产生无效支架或负 面支架 。
3 . 发 挥教 师 作 用
下 问题 : ( 1 ) 依法治 国的含义是 什么? ( 2 ) 依法 治 国的本 质是什 么?( 3 ) 依 法治 国的基 本 要求 是什 么 ?( 4 ) 依 法 治 国有什 么重要 意义 ?
教师通过这 些简 明 、 集 中、 富有 启 发性 的逐层 深 入 的一系列 小 问题 , 引导 学生 从 一 个 台 阶走 向另 一个 台 阶, 顺理成章地弄清 了依法 治 国的相关知识 。
比如九年 级“ 认 识依法治 国” , 这一 内容涉 及 的知 识 点很多 , 学生 不易理解 , 还容易 混淆 , 教 师就可 以设计 如
性鲜 明 , 支 架 的提 供要 坚持个 性化原 则 , 应 考虑 不 同学 生 的需求 、 爱好 、 兴 趣 和能力 等 。否则 学生 对 支架 的反 应可 能很平 淡 , 难 以实 现教师 的预期 , 甚 至还会适 得其

说说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两种教学效果

说说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两种教学效果

说说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两种教学效果老弓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为核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实现使教学内容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实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教育观念,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参与教学研究。

课例研究已成为我校校本科研的重要方式,积极参加课例研究,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标准和“用教材教”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提升,通过《我们关心天气》一课的课例研究,使我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这一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有了新的诠释,只有亲身经历了不同呈现方式下的两种教学效果,才能深深体会到教师创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的情感,更好落实“三维”目标,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变教师的我要教,自然地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

《我们关心天气》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中的第一课。

这是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注意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会相当感兴趣,会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这对教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同时这也是一个较不容易操作的单元,因为本单元中必须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甚至于每周必须进行督促和检查,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记录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更要利用柱形图等作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单元的七个内容,都反映了科学概念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说实在的,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可对小学的学习来说,要做到为时一个月的每天坚持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更可谓难上加难!那么第一课的教学是不是能把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至关重要,本课的教学效果将对这一单元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第一次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开始,然后再进入教学第二次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作者:姚向芹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11期江苏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221000)姚向芹[摘要]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教师教学认知的重要变革。

教教材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需要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淡化、消除、打破教教材的唯知性、被动性、局限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强化用教材生成的领悟性,挖掘用教材训练的潜力性,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自然过渡。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教材用教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1-034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要拓展学生的学习域度,实现语文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

一、淡化教教材的唯知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淡化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过分强调文本自身的工具性,对字词、语句运用倾注更多精力,却忽视文本之外的知识延伸,也轻视文本情感因素的挖掘。

教师应该明确利用教材的作用,它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如果过度依赖,自然窄化学习域度,降低学习效度。

这当然与新课改精神相背离。

因此,教师要注重教材使用方式,让它成为学生渡河的船,而不是禁锢的绳索。

在学习《变色龙》时,教师设置以下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等;④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从教学目标设置情况来看,有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用教材教的意识比较突出。

具体来说,朗读训练,可以提升朗读能力;学习文本的写作顺序,可以服务于习作;学习观察方法,掌握观察技巧,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维度;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情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内容延伸的重要体现。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
习 旧课 过 渡 到 新 课 , 为学 生 学 习新 课 奠 定 基 础 。 无论 哪种形式 ,都应把学生的情绪调到 “ 优势兴奋 中心 区” , 为新课 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 二) 合 作 探 究—— 体 验
教材是教 学内容 的载体 , 是教 与学 的文本 , 是教 与学的主要依据 。 教学是教学 内容的生成过程 , 是教 材的再创造 。在教学实践 中,我们应该提高解 读教 材、 分析教材 、 整合教材 、 驾驭教材 的能力 , 根据教学 需要 合理 、 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 ; 既要充分使 用教 材, 发 挥教材 的功能 , 又不 能简单地重复教材 , 而要 发挥 自己的创造性 , 超越 教材 。 新教材每一框 内容活 动不少 , 设 计的 问题很 多 , 很容 易触发学生 的思维 、 激发 学生体验 、 引导学生学习 , 但并不是所 有的内容 都适合我们 的学生 ,有时我们可 以找到更适合 学生 的活动情境 ,因此 ,对于教材 中活动我们 要精 选巧 用, 选 准切 入点 , 灵 活处理 这些活 动 , 切 忌“ 照本 宣 科” , 真正做到 “ 用教 材教 ” , 而不是 “ 教教材” 。
三、 对 活动 化 教 学 的 反 思 ( 一) 要 学会 创 造 性 地 处 理教 材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主要是为学 生 即将进行 的新课学 习做好心理准备 ,为新课 的学 习选准切人点 。 导人新课 中, 我们可 以创设与学生生 活 实际密切联 系的情 景或来一段充 满激情 的讲 演 , 激发学生 的情感 , 引起学 生的共鸣 ; 也可以提出学生 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 以解决的问题 , 引发思考 , 激发 学生求知 的欲望 ; 还 可以从新 旧课 的联系入手 , 从 复
新 课 教 学 适 应 新 课 改 的 客 观 要 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7
Email :
jiaoyuluntan@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贵州省黄平县苗陇九年制学校 吴才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关于教材观、教学观的变革问题也被广泛讨论,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就中学思想品德课而言,它是对中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要在此过程中确立“用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就要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掌握一些具体策略和方法,恰当地处理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等一系列关系。

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含义
“教教材”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地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的梳理,到位的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教材的观点就是“真理”“权威”。

“用教材教”就是依据新课标,借助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全面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

“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教材也不能完全成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它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多样性、地域性、时效性等特点,融合了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机重组。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的现状和问题
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一致,导致“用教材教”呈现出不平衡性。

第二,虽然在部分地区强调采用新的教材观,用新的教学方法,但
仍有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用教材教”的内涵。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的途径(一)实现思想品德课转变过程中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

学生所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但语言抽象简单,由语言、文字、图表等汇集成的书本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弄清楚。

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书本知识的学习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思想品德课所提出的观点。

2.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

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入对概念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

采用情感教育法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与教学相整合,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使学生进入情景,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且枯燥乏味。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要处理好的关系
1.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系。

教材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等印刷材料,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他多媒体教材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而非“教”
教材,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它们的开发都是以教材的开发为载体,如果教材尚未开发出来,课程实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课程资源的提出也导致了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解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所以,无论是课程管理、教材编制、课程评价,还是教学方式的变革,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教师和教材的关系。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强的指导性,但各地区的发展不一样,特别是城乡之间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这就出现了“不同地区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会对教材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这是‘用教材教’理念的一种正常表现。

”所以,教师应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根据地域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

3.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

教学中主张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品德课中,应看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和行为养成等方面全面关注,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观。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情感交融,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价值和育人功能。

教材观的转变从根本上颠覆了师生传统的教学生活,把教师和学生从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其主体生命价值的回归。

当然,“圣经式”的教材观不会很快淡出,“材料式”的教材观要成为教师的选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