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复习诗歌鉴赏学案二表达技巧之限时训练以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高三语文:诗歌1.2:表达技巧学案、随堂练习、作业

高三语文:诗歌1.2:表达技巧学案、随堂练习、作业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2017届高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3.熟悉高考新形势下诗歌表达技巧题在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查形式。

【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2.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方式)包括视角与感官变化、点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细节描写(工笔)、正侧面描写、白描、衬托、渲染、象征等。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象征、渲染、用典等。

4.构思立意(结构安排):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第一课时【鉴赏修辞手法】一、自学提升【考点解读】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考查形式】1.选择题中对某句或某联诗修辞格的鉴赏判断。

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记忆常考修辞的用法】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随堂练习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2.(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冷清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纪,强移栖息一枝安。

(1)以下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经过环境的“清”“寒”,衬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觉和心情。

B.诗人过夜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由有政界失落、思乡情浓、战乱未平、出身悲凉。

C.“关塞冷清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仍是没有方法回到洛阳。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想、遣辞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足表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谈论赞美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1) B( 2)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 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永夜的角声倾吐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聆听;中天的明月无穷美好,却无人赏识。

③ 诗人借永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衬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单难耐、沉郁悲忿的复杂心情。

【分析】【剖析】( 1) B 项,“政界失落”错误,应是“孤傲无依”。

应选 B。

(2)此诗的颔联写永夜的角声倾吐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聆听;中天的明月无穷美好,却无人赏识。

答题时注意依据“角声”“月色”归纳孤寂悲凉的氛围,依据“悲自语”“好谁看”剖析孤单难耐、沉郁悲忿的复杂心情。

故答案为:⑴ B;⑵① 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② 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永夜的角声倾吐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聆听;中天的明月无穷美好,却无人赏识。

③ 诗人借永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衬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单难耐、沉郁悲忿的复杂心情。

【谈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诗歌鉴赏2学案答案

诗歌鉴赏2学案答案

名思教育内部资料1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评价)。

题目已经明确的“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

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

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

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

回答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

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两诗分别运用的比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1.(3分)比喻、夸张。

(1分,答出其一即可)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

(2分,只答出1点不给分)2.想像。

(2分)作者想像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1分)以想像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

(1分)3.(4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课时跟踪练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兵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考核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

诗歌表达技巧习题2答案.doc

诗歌表达技巧习题2答案.doc

诗歌表达技巧习题2—、1、①怀古诗。

②韦诗前联中''空〃字用得最妙,有''白白地"'徒劳地〃之意。

③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寂寞地叫着。

一个''空〃字既客观表现了台城如今破败荒凉的景象。

④刘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是'竞〃,有'竞相〃之鼠⑤它用道岀了六代的奢华无比,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

(以上每点各1 分)2、思想内容上:①韦诗重写今日之破败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

②刘诗重写昔日之荒淫无度,暗含对晚唐统治者的讽谏。

(以上每点各1分)表现手法上:①韦诗融情入景。

借细雨、江草、啼鸟和堤柳营造岀如梦似幻的氛围,充满了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

(拟人 ''无情〃柳不管人间兴亡,反衬岀人的追昔抚今的无限伤感。

)②刘诗借古讽今。

指出亡国的原因是陈后主奢侈荒淫,暗含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

(对比,将昔日繁华之景与眼前荒凉破败之象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

)(两首诗能够各答岀一点并都加以分析,即可得4分。

)二、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这首诗考核的是写梅花的手法,所以和抒情方式基本无关,也就是表现手法和修辞,从诗句看,全诗写梅花主要集中在二、三联,内容为''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这两联主要梅花生存的环境,和盛开状况写岀梅花凌寒开放的高洁品质,主要是烘托和渲染。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达技巧)学案 带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表达技巧)学案 带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表达技巧)教学目的:1.针对高考,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规律,在主观题的回答中语言如何简练准确,学会方法2.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一些基本术语,加强知识储备一.高考诗歌的考点要求是什么——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知识梳理——专业术语(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一)、知识梳理1、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抒情类:描写类:其他:3)修辞方法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术语强化理解A.从表达方式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我们先来看些描写抒情的例子,看看这些用了什么手法,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4.、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5、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归纳:A、描写也有很多,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高低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等等;B、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间:90分钟分值:140分)1.(2016·晋城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2)题。

(11分)寄校书七兄李冶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①,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②,莫忘几行书。

【注】①芸(yún)阁(gé)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

②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

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1)首联“蹉跎岁月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诗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兼带些迟暮之感,直逼颔联“寂寞”二字,开启后文相思之意。

★(2)有人赞本诗颈联“盖五言之佳境也”,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想象(或回忆,或虚写)七兄行程。

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下句写陆程,“使车”惟“寒星”相伴,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辛苦等意;整句诗以景写情,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

2.(2016·九江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11分)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方法技巧 (一)随着高考日益临近,高中语文的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在语文复习中,要重点把握诗歌语言鉴赏这一部分,因为这部分占据了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的较大比重。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专项练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一、附参考答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专项练习1.朱自清《背影》1.辞藻之用“午后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背上”,表达出了父亲那温暖的身影,让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父爱的暖和之感。

2.“我怕自己的眼泪会把那矮墙浇塌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用“怕”、“赶紧”说明作者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需要父亲的支持和保护。

3.“他似乎已经知道我要走了,只是没有叫出声来。

”此处运用反语,以表达出父亲的心情。

答案:1. A 2. B 3. C2.陈毅《白日》1.“三斗神仙醉酒,打锣催命来小庐。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愉悦心情。

2.“血流千里,剑舞颓花,忍看断魂交路。

”使用写景描写,通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表达出了作者的激动心情。

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用以写意手法,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宏贵志向。

答案:1. C 2. C 3. A3.纳兰性德《长恨歌》1.“万安醉了觉醒时,独抱浓愁,几许泪痕。

”用景物描写手法,刻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情厚爱。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使用对比与反衬手法,表达出了诗人的苦痛和无助。

3.“月照扶桑,鸟啼莺梭,日出江天,旗影沉沉。

”用以口吐芬芳手法,并配以反复,增加了句子的节奏感。

答案:1. A 2. B 3. B二、方法和技巧1.认真阅读,了解诗歌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修饰语等。

2.要发现诗歌中有特别鲜明的意象、形象细节、比喻和典故等语言现象,后面附的注释也可对理解诗句有参考价值。

3.注意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意图,以及用词、修辞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4.需要大量阅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语感和文学修养,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语言鉴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杜牧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释】①中朝:朝廷。

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

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

④借与:即借绯。

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 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 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 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

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

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

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

【解析】【分析】(1)C项,“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朱绂”是以系印章的丝带来代指官职,而“久”则说明身处该官职的时间之长,“借与”则暗示官职不高,为官时间之久与官位之低形成反差,这里要表达的是对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

故选C。

(2)颈联“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意思是要知道仕途是难以轻易进入,(我仕途不顺)难道是朝廷的大门没有打开吗?表面看来诗人认为朝廷的大门大开,而自己却仕途难进,实际上却是借这样的反嘲来表达自己不得重用的抑郁和不满;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意思是朝廷上有很多官员都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们能够身在高位一定是身怀其材,表面看来是夸赞友人的才华,而实际上借写友人的得志来展示自己的不得志,借以表露自己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不满。

诗歌鉴赏练习(表达技巧)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表达技巧)参考答案
4.⑴反衬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新来的感慨。(2分)⑵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诗歌鉴赏练习(表达技巧)参考答案
1.(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2.① “悲”是想起昔日游乐,觉当前处境之可悲;直接点明情感,统摄全篇。
“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倍的;宦情凄凄加羁思凄凄,因而其分量是加倍沉重的,强化了情感。
②杜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前两句以昔日园游对照今春边愁,更突显今日的悲凉;后两句是以京国逐客南窜对照湘江逝水北流,表达对京国的怀念。柳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山城花尽叶落,莺鸟乱啼,以凄凉烦乱的之境,烘托诗人凄迷伤感之情。
3、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答出1点记2分,答出2点记满分5分)
6.(1)在上阕中,作者抓住春天景象的特征,(1分)通过微风、轻云、碧水、晴空和争泥春燕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3分)

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包头回中2016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方式和步骤。

一、考点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

(能力层级E)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储备: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双关、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之漫长。

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陈与义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

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

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

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技巧点拨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技巧点拨1、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2、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3、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诗歌导学案表达技巧(生) (2) (1)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诗歌导学案表达技巧(生) (2) (1)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诗歌导学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和能力: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表达技巧类题解题技巧。

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考纲要求: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D: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也是热点。

常考题型:(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方式课堂导学案高考导航(2015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问: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例2:“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例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课中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案:(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

B. 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

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

C.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

D. 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手法相同,都是双关。

(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C(2)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解析】【分析】(1)C项,“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情感解读错误,“夕阳满山”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故选C。

(2)颈联中“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故衣”指莲花败叶。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这一联的描写像一副图画,画面描写的是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好一幅金秋美景图。

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高洁的隐逸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此句即为力证。

故答案为:⑴C;⑵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

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

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事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可以看出这首词表现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E.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夜潮(清)吴锡麟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注】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

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观潮的时间、地点。

楼髙方能极目,江宽才有大潮到来的壮阔恢弘。

首联平平而起为后文做好铺垫。

B.颔联,“如山涌到雪千盘”,正面写大潮初来时的形象,潮水如山,如盘中之雪,化动为静,有声有色。

C.颈联,“鱼龙”状潮之形,“卷地”现潮之力,“星斗摇天”写出大潮的声威。

D.此诗“待”写出对大潮的期盼,“忽”表现了潮来时的惊喜,额联表现了观潮人心怀壮阔,景中有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战训练(9-3-2)
1、(13年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2、(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散曲中
3、(2015东北三省三校二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入黄溪闻猿①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

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8.请简要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

(5分)
9.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4、(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年高考模拟)古代诗歌阅读(11分)完成8~9题。

从军行陈羽
海畔①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土天山雪。

武威遇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庆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②西,角声一动钥天晓。

注:①海哗:湖边②太白:即金星。

古时认为太白星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惰现下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两首诗都写了从军将士所处的环境的极为严酷,其严酷各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

(5
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答案:用典抒情,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

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

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3.①触景生情(1分):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2分)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生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

(2分)②视听结合(1分):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2分)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

(2分)(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2).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

(2分)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4分)(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第二问作答时言之成理即可)
4(1)陈诗写的是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给行军带来困难。

(2分)岑诗写的是在盛夏五月时火焰山炎威赫赫,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而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必经此地,自然极其困难。

(2分)两者一极冷一极热,环境严酷有别。

(1分)
(2)(1)陈诗“红旗直上天山雪”运用借代的方法。

(1分)“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冰天雪地中行军,队伍不乱,勇猛直上,(1分)画面生机勃然,展现的是唐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1分)
(2)岑诗“角声一动胡天晓”运用象征的手法,(1分)号角将胡天惊晓,实则意味着只要一声号令,唐军便可决胜,一扫黑暗,使西域重见光明。

(1分)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征抵抗取得胜利的美好祝愿。

(1分)(如答比喻、夸张手法的,且分析的对,情感也对的给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