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英创建重庆“民主之家”始末
鲜姓介绍
鲜姓介绍起源多端、愿共同发展、振兴中华。
1、箕子鲜姓:出自子姓,为殷商子孙后裔,以地名为氏。
西周初,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受封于鲜,其后人以鲜为氏。
据《风俗通义》、《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文献记载,出自殷商子孙后裔,得姓始祖是商朝纣王的叔父名叫胥余。
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胥余曾授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称为箕子(箕为地名,子为子爵)。
后箕子对纣王的荒淫无道经常提出劝谏,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监视起来。
周武王在伐灭商纣后,建立周朝,箕子的支庶子孙授封鲜地,遂以地名中的鲜字为姓,乃成“鲜氏”。
2、大禹鲜姓:(渝黔川谱)出自姒姓。
武王赐我鲜姓,本乃夏禹之后裔姒氏,故居山西蒲州,始于安邦定国是也。
3、出自鲜卑族:(台湾网)鲜姓:在康熙字典解说,是鲜卑族演进而来,高市以前有位鲜明先生一户,据说大陆上鲜姓多在东北一带。
鲜卑是由东胡分裂出来的一个部族。
东胡被匈奴击破后,一部分退居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族一带山中),因以得名。
拓拔鲜卑是鲜卑中最著名的一支。
他们世居于大兴安领北段嘎仙洞一带的大鲜卑山,开魏国(史称北魏)基业、是第一个进入中原而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
其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对隋唐影响颇大。
南北朝时期,中国第一次记载了鲜卑语诗歌《敕勒歌》,当时即被人翻译成汉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出自回族:回族中的鲜姓,据康熙年间撰写的陇西《鲜氏家谱》记载,先祖为西域回纥人,宋金以前迁入内地。
其后裔居江浙一带,后迁往甘青宁。
今北京、江苏、甘青宁的鲜姓是同一祖源。
鲜(Xian) (1)出自子姓,以地名为氏,西周初,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受封于朝鲜,其后人以鲜为氏。
(2)复姓鲜于氏,有的简为鲜氏。
郡望:南安郡(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
廉明多诚意公恕有循声上联说明代栖霞人鲜延年,官顺庆知府,廉明而寡欲,治理地方,都出自诚心。
离开后,百姓都怀念他。
下联说宋代灌县人鲜大年,官绵竹县令,办事公允,不畏豪强,凡有弊端,前任不敢动者,他都敢改变,被称为循吏。
“民主之家”牌匾的沧桑岁月
“民主之家”牌匾的沧桑岁月作者:丁英顺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05期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一楼展厅里,展示着一块很普通的枣红色的冯玉祥手书“民主之家”牌匾,牌匾泛白而略显陈旧,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尤其是民主党派人士驻足观赏。
这块“民主之家”牌匾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一段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在20世纪30年代,重庆上清寺嘉陵江畔有一处花园别墅。
它枕山蹬江,矗立在各种各样的花海树林中间,这就是抗战时期闻名遐迩的“民主之家”——特园。
特园的主人叫鲜英,字特生,特园就是根据鲜英的字而命名的。
鲜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生平跨越军、政、商、学各界,结交士、学、军、商四方好友。
他幼时贫困,在亲友资助下,才得以进入私塾读书。
后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后来叱咤四川军政界的刘湘、杨森、潘文华、贺国光等皆为同窗好友。
与精明谨慎的刘湘、喜怒无常的杨森、干练机警的贺国光等人相比,鲜英为人通透豁达,宽厚仁慈,是速成学堂同学们心中的“好好先生”。
因信奉道教且老成持重,鲜英经常被同学唤作“鲜老道”。
鲜英及“民主之家”——特园民国以后,鲜英随张澜进京任职,被袁世凯看重,留在身边任总统府侍卫官。
后见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便以读书深造为名,离职考入陆军大学。
陆大的学习更是大大增广了鲜英的见闻和人际关系,这一期毕业生后来很多都成为国民政府时期的显要人物。
陆大毕业后,鲜英受张澜嘱托,回到重庆创办《新蜀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死水微澜的川渝大地带来一股新风气。
他还聘请了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协助办刊,介绍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甚至还冒险向被重重封锁的陕北苏区运送过亟须的盐和药品。
随后,鲜英接受刘湘邀请,出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兼重庆铜元局局长等职。
主持铜元局的经历,为鲜英后来弃政从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时鲜英除兴办实业以外,还在南充聘请了张澜、晏阳初、梁漱溟等学者专家兴办平民教育,甚至还通过各种关系帮助当地进步青年奔赴延安。
中共南方局统战的圣地——重庆特园
中共南方局统战的圣地一^重庆特园◊胡平原说起重庆特园,老一^辈革命家和民主 人士,无人不夸,无人不赞。
中共中央南 方局就矗立在这里,红岩村和曾家岩周公 馆,自然成了领导大后方民主运动的指路 明灯。
民主党派中的中国民主同盟、三民 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 学社也在这里诞生,它是爱国民主人士鲜 英的公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人士和社会名流贤达多会于此,它是 中共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的圣地。
统战圣地民主之家重庆特园是鲜英先生的私人公馆。
鲜 英字特生,故名其园为“特园”,又名其 宅为“鲜宅”。
特园始建于1931年,位于 滔滔嘉陵江畔的南岸,占地面积两亩多,结构严谨,布局典雅,主楼美名曰“达观 楼”,既为主人的斋名,也表达了主人的 性格。
鲜英生于清朝光绪元年,祖籍四川 省西充县太平乡贫农家庭。
光绪末年,四川总督锡良奉旨办新军,在成都创办“弁目学堂”,后改为“陆军速成学校”,为 新军培养基层干部,鲜英考入该校,即参 加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并与后来四川 实权人物刘湘、杨森、唐式遵、潘文华、贺国光等为同学,平时关系密切,交谊深 厚。
抗曰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从南京搬 迁重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知名人士云集,社会活动极为频繁。
恬 静的特园也因为主人广交四海朋友的性格,成了重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场所,很多民主人士和共产党人的身影常常出没 这里,利用各种朋友聚会交流对时局的看 法。
好客的鲜英历来对人们落落大方,性 情豪爽。
重庆特园民主之家来的三朋四友,最先人员不多时只几个人,时逢中午 或者是晚上都是在鲜英的公寓和鲜英一道 用餐。
这些社会贤达名流总是喜欢喝点小 酒,所以鲜英的伙食堂里常常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多,职 教会、抗战文艺习作会、民盟、救国会等 只要有活动便在这里举办,因此这里就更 加热闹了。
鉴于这种情况,特园主人鲜英 专门请了多名厨房工作人员为民主人士开 办伙食,所以长期以来宾朋络绎不绝。
第二篇民主之家的主人--鲜英鲜英的前半生谁似这川北老人
第二篇“民主之家”的主人--鲜英第一章鲜英的前半生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
那管他法西斯帝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张澜第一节鲜英的一家鲜英,字特生。
1885年6月10日,即清光绪11年4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西充县太平乡小木井鲜家沟一个贫农家庭中。
1968年6月8日逝世于北京地安门恭俭胡同一巷二号。
享年83岁。
西充地处川北,地瘠民贫。
俗称西充为“苕县”。
西充竹枝词说:“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又说:“红苕酸菜半年粮,一遇灾荒饿断肠”。
西充出过一位大人物罗纶,字梓青,辛亥革命后担任过四川省副都督,后来又与张澜一同到北京担任众议院议员。
据说,罗纶回家省亲,有一次谈起在成都吃酒席,一桌酒席就要花费八两银子。
罗纶的母亲当时大吃一惊说:“一桌席要花八两银子,究竟吃的是啥子?难道吃的全是净猪油吗?”。
这位儿子当着大官的罗老太太,尚且把“净猪油” 当作最贵的珍羞美味,西充的贫瘠,由此可见。
鲜家家境清寒,鲜英父母早亡,有一兄一姐,都不识字,在乡务农。
兄弟辛劳耕作一年,却不得温饱,偶而甚至断炊。
后来,鲜英教导儿女时常说:“你们没有饿过饭,不知道饿肚子的滋味,饿起来可真不好受。
”西充县虽然穷,民间却很崇尚文化,有所谓“穷不离书”的说法。
穷家即使衣食不周,也要设法筹钱送儿子进学读书。
鲜英进私塾读书时,无力交学费,由于塾师赵仪延先生看到鲜英为人朴实好学,同意鲜英每日以挑水砍柴充抵学费,才能入学读书。
鲜英由于赵老师破例让他得到求学的机会,才有后来的发达,对赵老师十分感激。
旧社会每年祭祖时,供奉的牌位上都写的是“天地君亲师”。
鲜英为了尊重和感激赵老师,后来每值年终祭祖烧纸钱时,都专门封一包纸钱上写赵老师的名字,作为纪念。
正因为入学不易,鲜英读书十分勤奋努力。
1905年张澜在当时的顺庆府,即现在的南充市开办官立的中学堂。
从旧军人身份向实业家的转变
从旧军人身份向实业家的转变【摘要】抗战时期的重庆,云集了一批民族工商业者、实业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有的人实业救国,有的人教育救国,有的人民主救国……在这些人当中,旧军人出身的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鲜英,名声虽不显,却将自己的府邸“特园”作为中共开展统战工作的场所,用自己实业所得之资金支持爱国民主活动。
【关键词】鲜英;特园;实业;民主鲜英,字特生,四川西充人。
1885年出生于四川省西充县太平镇鲜家沟。
青年时代入伍当兵,后进入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同期同学有刘翔、杨森、王瓒绪、潘文华等人。
1913年,鲜英随恩师张澜赴京面见袁世凯,之后留京任总统府侍卫官。
由于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昭然若示,鲜英便辞职考入陆军大学。
毕业后,他选择了回川做贡献,先后任钟体道师支队长、刘翔部10师师长、重庆铜元局局长、南充第11区行政督察专员等职。
官场到实业的转变鲜英是四川旧军人出身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他不避艰险,向往光明和真理。
他的公馆“特园”被誉为“民主之家”,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也是民盟活动的大本营,更是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东北停战协定亦在鲜宅签字”。
[1]旧军人出身的鲜英,最终走向人民阵营,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乎是独树一帜的。
从他的履历来看,鲜英“横跨军、政、商界;从身份上看,他做过封建军阀的幕僚,做过主持乡村改造的地方官员,但他还是一名经营实业支持民主的爱国民主人士。
”鲜英为人宽容,脾气温和,在就读于四川速成学堂的时候,年仅23岁的鲜英常被同学们叫做“好好先生”,由于鲜英信奉道教又老成持重,同学们戏称其“鲜老道”。
[2]就是这样一位好好先生,加入过同盟会,当过袁世凯的总统府侍卫官,参加过讨袁护国运动,也为刘湘当过幕僚。
虽然这一时期的鲜英在为旧中国封建军阀势力做事,但他也利用现有资源办了不少利民兴业的好事。
五四时期,鲜英在恩师张澜的鼓励下重庆筹资兴办《新蜀报》,仿《晨报》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
重庆红色人物故事
重庆红色人物故事(最新版4篇)目录(篇1)I.引言II.重庆红色人物故事概述III.详细内容IV.结论正文(篇1)重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城市。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里,有许多英勇无畏的红色人物,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重庆红色人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1.赵世炎:革命先驱,英勇牺牲赵世炎是重庆巴南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曾留学法国,学习政治经济学。
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组织发动工人罢工,开展武装起义。
1927年,他在上海龙华地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
2.贺龙:红军之父,重庆起义领导者贺龙是湖南桑植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
他曾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师长、军长等职务。
1935年,他在四川酉阳县领导了著名的“酉阳县起义”,创建了川东游击队。
后来,他率领部队参加了长征,成为了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3.江竹筠:革命烈士,英勇不屈江竹筠是重庆巴南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她曾担任重庆地下党重庆市委组织部长、重庆市委副书记等职务。
1948年6月14日,她在重庆歌乐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9岁。
她的牺牲标志着重庆地下党斗争的失败和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王若飞:中共要员,铁骨铮铮王若飞是贵州安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曾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务。
在长征途中,他曾被国民党飞机炸伤,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完了长征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八路军办事处驻重庆,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目录(篇2)I.引言II.重庆红色人物故事概述III.详细内容IV.结论正文(篇2)重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这些红色人物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以下是一些重庆红色人物故事:1.卢德铭:卢德铭是八路军的一位将领,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課程論文: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学院:文学院班级:2013级汉语言文学4班姓名:王筠浩学号:22013308011133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所谓平民教育,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教育。
它注重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
与其相对的是精英教育,它考虑的是培养少数拔尖者,其结果是少数人获益。
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对平民教育应该会有更深的感触。
越来越多的人在平民教育这条道路上探索着、努力着,政府也已意识到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方面的改革。
可是,谁能想象,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知识分子们都在忙于文学革命而著书立说创建阳春白雪的时候,已有一位先驱在积贫积弱的中国意识到了平民教育的重要性,他就是我国最早的平民教育家之一——晏阳初博士。
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但是却没有投入到文学的洪流中,而是积极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且他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却不像鲁迅、李大钊般打算在思想高度上唤醒广大中国民众,因为他明白阳春白雪只适用于知识分子,而救国开化仅靠知识分子是远远不够的,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大部分中国民众是只知劳动而不懂文学的,甚至他们大都连斗大的字都不认识,如何希望他们能够领略到那么先进的西洋思想。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从最广大人民入手,从最艰难的角度入手,他选择了开天下民智,强中国之魂。
于是他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巨的下里巴人式的知识救国之路。
这注定了他无法成为文豪,但他之价值却远胜于文豪!晏阳初博士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可以说是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平民教育这一项事业上,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在中国,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据1980年代的统计,定州(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另外1970年代普遍中华农村的“赤脚医生”以及相关的培养计划,皆承袭自晏阳初在定县的实验内容,1990年代后期在中国大陆部分农村推行的村官直选等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也无不是在重复当年的定县经验。
抗战时期的鲜英及其“民主之家”
生” 。鲜英 少 时信 奉 道教 , 在年 轻 好动 的同学 面前 显 得 老 成 持重 , 开玩 笑 的 同学 干 脆 呼其“ 爱 鲜老 道 ” 以 示 亲密 。
、
民国成立后, 张澜 出任 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 , 鲜英与刘湘、 杨森等作为护卫 队陪侍左右。 张澜带领 着 这帮 学生 军破 除陋 习 、 办恶 霸 、 惩 安抚 民心 ,在 职 “ 年 余 ,ll大 治 ” 9 3年 , 澜 当选 国会 众 议 院议 / ̄ lt 。11 张 员, 携鲜英 进 京赴任 。在北 京 , 鲜英 随张 澜 求见 袁 世 凯。 袁对 张澜 身边 这个 老练 稳重 、 口成 章 的学 生颇 出 为 赏识 , 邀鲜 英 任 总统 府侍 卫 官 。11 袁世 凯 便 94年 解散 国会 , 张澜 负气 返 乡 , 英 也 以读 书 深造 为 名辞 鲜 职, 以旁 听生 资格保 送入 陆军 大学 正则班 第 4期 。 该 期 陆军大 学毕业 学 员人 数最 多 , 发展 面较 广 , 多人 很 都后来 都 成为 国 民政 府 时期 的风云 人物 。 袁 世 凯 与 日本 签 订“ 十 一条 ” 国条 约后 , 二 卖 张 澜在 南充 响应 蔡锷讨 袁 ,鲜 英也 南 下广 州参 与护 国 战争。 讨袁结束后, 鲜英正式入幕 。 五四时期 , 张澜在 北京主持 《 晨报》 回乡奔丧 , , 见蜀地 了无生气 , 便鼓 励鲜英办报启智 。 鲜英遂在重庆筹资兴办 《 新蜀报》 , 并依 张澜 的建 议 聘 陈愚 生 为 社长 , 《 报》 传 新 仿 晨 宣 文化和新思想。约 蜀报》 输入新文化 , 以“ 交流新知 识 ” 宗 旨, 为 社会批 评 和文 化 反叛 色彩 非 常浓 厚 。在 鲜英支持下, 该报还聘请恽代英、 肖楚女等共产党人
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作者:暂无来源:《公民导刊》 2021年第4期文化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921 年7 月,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的“红船”正式起航。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
作为一座拥有光荣历史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重庆从来没有缺席,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里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让我们顺着历史长河,回望、致敬那段历史,以及所孕育的伟大红岩精神。
寻访红色足迹,一建筑一故事之周贡植故居记者宋婷婷如果读过这段历史,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何谓“前仆后继”。
从大革命失败之后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在中共重庆地方党史的悲壮一页上,中共在重庆地区相继有三届四川省委(包括临时省委)、一届川东特委、两届江东中心县委遭到破坏,多位领导人及基层干部、党员被捕牺牲。
走进周贡植故居、了解兴隆巷事件……那些被还原的历史场景、用鲜血书写的英勇事迹,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那些涌动在革命先烈心中的豪情。
周贡植故居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陡石塔村,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落,青瓦白墙,端庄大气——这就是周贡植故居。
2009年,周家大院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九龙坡区对周家大院部分遗址进行了修复;2017年启动周贡植故居整体修复保护,并于2019年4月完工。
2019年5月5日,为纪念周贡植烈士诞辰120周年,此地修复开放。
来此缅怀先烈的人们会看到,修葺一新的房屋主体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由中、东、西三院组成,分别为初心堂、忠心堂、赤心堂。
在初心堂旁的一间侧室里,陈列着一组真人大小的蜡像。
蜡像中有男有女,围桌而坐,似乎正热烈讨论着什么。
而方桌一侧,端坐正中的年轻人便是周贡植。
只见他面有喜色,眼神清澈又坚定。
这些蜡像就是还原了1928年2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在周贡植家成立时的场景。
为何周贡植的家会成为中共四川省委的诞生地?原来,重庆开埠之后,各种西方思想学说和现代文明一起涌入广袤的大西南,引得无数有识之士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寻找民族复兴的路径,周贡植也在其中。
红岩英烈陶敬之的革命足迹
红岩英烈陶敬之的革命足迹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0年第05期以笔作枪陶敬之,字叔琪,1913年11月出生在重庆一店员家庭。
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北平求学的他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
1935年7月6日,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和平津两市的大部主权,北平时局骤然紧张。
是年秋,陶敬之离开北平,回到重庆。
不久,经同学温田丰(温嗣翔)介绍,他进入《商务日报》任记者,并在《商务日报·副刊》编辑《国际时事周刊》。
后来,他又在《商务日报》本市版编辑《公共园地》(服务版),宣传抗日救亡。
12月24日,为响应“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成立。
随后,重庆学联开展爱国运动,震撼山城。
1936年2月初,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各校:“应停止学生一切救国工作,整顿学风,校内团体不得煽动罢课,地方政府应加制裁。
”但重庆学联并未理会,仍然开展宣传活动。
温田丰和陶敬之还先后在《商务日报》副刊上发表《关于救国运动》《阻止和反对》《反对阻止救国运动的教育者》等文章。
接着,陶敬之采访了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并在《商务日报》上发表《敬质胡庶华先生》一文,驳斥胡庶华反对学运的种种言论。
由于文章未送国民党重庆行辕新闻检查所检查,编采人员因此遭到质问、训斥,《商务日报》也被迫停刊三天。
1936年6月上旬,重庆救国会在漆鲁鱼寓所秘密成立,漆鲁鱼任总务干事,陶敬之为干事。
是月,日本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在成都设立领事馆。
日方不顾四川人民的强烈反对,派领事岩井英一于8月11日途经重庆,西上成都。
重庆救国会立即让陶敬之以《商务日报》记者兼社会版编辑的身份,公开出面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江巴各界民众反对日本非法在蓉设领大会”。
会后,他们分六个组向有关当局请愿,强烈反对日本在成都设立领事馆。
陶敬之的行为引起反动当局的嫉恨,受到特务跟踪。
政治家首富牟其中 http
政治家首富牟其中/ 2010年01月23日09:57 中国经营报彭戈八个“八大王”,抵不过一个牟其中,想象力永远是这个“超级倒爷”最感性的武器。
现在这个70岁的老人坚持每天跑4000米,读书不缀,不吃肉也不喝酒,只为健康身心,有朝一日重振南德帝国,在他看来,南德集团仍有30亿净资产。
“由政而商”1940年6月,牟其中出生在川东万县(现重庆万州区)的一个生意人家庭。
川东一带素以民风强悍、敢作敢为、江湖义气深重的“袍哥文化”著称。
“牟其中没有考上大学,但是酷爱看书。
马列主义、哲学、历史……什么都看。
”在刘忠智的回忆中,30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牟其中是一个极具激情和创造力的人,虽然那时他只是万县玻璃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但其卓越的演讲能力以及不断涌现的惊人想法,使其展现出与同龄人极大的不同。
在万县当地,牟其中在年轻人中间拥有很高的声望。
而刘忠智就是当年与牟其中交往甚深,后来共同组建了“马列主义研究会”的朋友。
其时文革尚未结束,牟其中也与同时代的诸多代表性人物一样,表现出巨大的政治热情。
这种热情后来甚至成为一种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商业生涯的始终。
在和刘忠智们一次次长达数小时对于时局和国家命运的探讨后,1974年春天,牟其中和朋友合作写下了万字文《中国向何处去》。
在这篇文章里,牟其中批判文化大革命,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体系”。
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异端邪说”注定会带来灾难。
牟其中锒铛入狱,并被内定判处死刑,先后两度差点儿执行。
在监狱里被关押4年多后,牟其中在1979年的最后一天被释放。
沉寂两年之后,牟其中踏入商海。
1982年4月,牟其中与人合办了国内第一个股份制私人企业——“万县市中德商店”。
牟其中的经商天赋开始显现,由东方明、肖蓉发表于《大地》杂志的《万县人评说牟其中》一文,曾如此描述过牟其中当年的经商经历:“当时的万县,商品销售尚无‘三包’之说,可牟其中率先在用户中推行了‘包换卡’,凡在中德商店购买的黑白电视机和别的一些电器,城区顾客可在三天内调换,农村顾客则限定在一周之内调换。
晏阳初其人其事其功
晏阳初其人其事其功作者: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01期晏阳初:(1890—1900年)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巴中人。
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1918年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总干事。
1926年至1936年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并任院长。
1943年在美国被评选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50移居美国。
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晏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倡“义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
在中国长沙、定县、重庆北碚以及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等地推进平民教育。
其在渝所创之乡村建设学院,后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晏先生世界驰名,被誉为“最具有革命贡献的十大伟人”。
主要论著:《平民教育概论》(1928年)、《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年)、《十年来的中国》(1937年)等。
晏阳初博士1990年岁初在纽约寓所辞世。
新闻媒介谥之为“蜚声中外的平民教育家”。
博士以演说雄辩和组织事功擅长,是实践型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平未尝着意著书立说。
国内出版界1989年相继推出《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第一卷)。
既慰前贤,又益后人,功德无量。
唯不知博士生前已及见到否?1890年—1990年,博士的生命长河,汩汩淙淙,浪花水沫,流走几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风尘。
寿终正寝,尽其天年,自是人生一幸。
由是而念及他留居大陆的最小的儿子晏福民却英年早逝,于十年动乱中含恨以终,便漾起几分怅惘。
中国民主党派介绍
大爱无垠——记沈钧儒老人的几件事沈钧儒老人的一生是播撒大爱的一生,沈老的大爱是无私的“爱”。
无论是在当上海大律师时,还是救国会期间,以及在重庆组时期,沈老对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无数次无私的帮助,不求回报,用行动影响许多人走上革命的道路。
关于这一点许多人的回忆中都提到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现仅从他亲属的角度,通过回忆沈老对亲属中的二三件事,佐证沈老用深情地无私大爱,教育、引导亲属走好人生的道路。
沈钧儒老人是我爷爷沈炳儒(字蔚文)的亲兄弟,排行老二,我们都称他为二(上海话:ni)公公。
由于我们都住在北京,又是至亲,两家经常走动。
父亲生前给我讲过的沈老对亲友的几件事,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一件就是抗战期间救助我爷爷的事。
1937年父亲(沈譔)清华大学毕业,1938年正值日本大肆侵略中国,他和当年的热血青年一样,放弃了好不容易在土壤研究所找到的工作,投笔从戎参加了“学兵队”。
(学兵队是当年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侵略者毒气战和细菌战,紧急召回在美国留学的李忍涛博士成立的“防化兵”部队。
)父亲经过在几个战区对士兵进行防毒防化培训和组建防化基层连队工作后,被调到重庆防空司令部防毒处工作。
此时沈老也正在重庆。
由于父亲从军流动性大,我爷爷一家只好独自生活在沦陷区“孤岛”——上海。
当时,由于沈老与我爷爷兄弟二人天各一方,一个在重庆,一个在上海,相互之间十分思念。
爷爷怕信在路上遇到检查,每次都寄自画的一幅画来报平安。
沈老在1939年曾赋诗一首《三弟画折枝见寄》,表达他们兄弟的思念之情。
“半枝红艳数心梅,千里家书寄得来。
一纸岂殊万金值,凭江展看雾为开。
”父亲那时还是独身又和沈老是亲叔侄关系,所以每到周末必去沈老住处探望。
重庆国民党部队中有许多像父亲一样矜矜业业为抗战的热血青年,但也有不少借抗战之名大发国难财的蛀虫。
文明创建铸就民生大宴——璧山县璧泉街道成功创建市级文明街道
考 核 指 标 到 工 作 部 门 、 位 和 责 任 人 , 成 一 级 抓 一 岗 形 级 , 级 对 一 级 负 责 的 工 作 责 任 机 制 。 创 建 工 作 中 一 在 实 行 严 格 的 责 任 倒 查 机 制 ,凡 在 文 明 创 建 中 没 有 按 要 求 完 成 任 务 的 科 室 和 个 人 ,一 律 按 照 相 应 的规 定 给 予 相 应 的 责 任 追 究 ,极 大 的 提 高 了大 家 创 建 的 积
一
于 文 明 创 建 和 城 市 环 境 综 合 整 治 。 重 点 放 在 市 容 市
貌 的 改 善 、 街 小 巷 环 境 的 整 治 、 区 文 明创 建 和 环 背 社
境 整 治 工 作 、 乡 结 合 处 的 道 路 建 设 等 , 于 资 金 的 城 由 保 障 , 文 明 创 建 工 作 和 环 境 整 治 工 作 取 得 了 显 工 作 重 点 及 要 求 , 力 意 阶 大
宣 传 创 建 活 动 涌 现 出 的 先 进 经 验 ,广 泛 吸 引 群 众 参
与 , 民创 建 意 识 不 断 增 强 。 导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的 意 居 引
山 、 了 水 、 了 路 , 谐 了 人 际 关 系 , 升 了 城 市 品 绿 畅 和 提 味 。 因为 始终秉 承 “ 创建 促发 展 、 发展促 创 建” 正 以 用 的 理 念 ,璧 泉 街 道 才 实 现 了文 明 创 建 与 经 济 社 会 发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也 有 力 的 促 进 了各 项 工 作 的 全 面 快
重庆红色人物故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红色人物故事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文理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陈伯钧参加反帝和“驱肖”运动被反动当局开除。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为给重庆“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1921年2月1日,陈愚生在鲜英的支持下,在白象街创办的报刊是()。
参考答案:《新蜀报》2.1920年底,陈愚生接受川东道尹叶炳臣邀请,到重庆川东道尹公署任教育科科长一职,开始了他从地方上改造中国的实践。
()参考答案:对3.1922年上半年,归国留法勤工俭学生陈毅、周钦岳先后被聘为该报编辑,陈毅和周钦岳均于当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周钦岳还是重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重庆团地委”)的书记。
()参考答案:对4.1923年6月,被誉为“四川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启蒙运动旗手”的萧楚女(1891-1927)从万县来到重庆,担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同时兼任《新蜀报》主笔。
()参考答案:对5.1921年,陈愚生向时任泸州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科长的卢作孚,推荐进步青年(),担任泸州川南师范教务主任一职。
参考答案:恽代英第二章测试1.罗世文牺牲的时间是()参考答案:1946年8月18日2.杨闇公的出生地是()参考答案:潼南双江镇3.中国共产党最早独立领导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参考答案:顺泸起义4.杨闇公被捕时间是()参考答案:1927年4月4日5.1927年,童庸生到()留学参考答案:苏联第三章测试1.1920年5月,赵世炎远赴法勤工俭学。
他深入社会生活,“从冷静处窥探人生,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先后同李立三等任共同发起创建劳动学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组织工人才能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组织华工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华工的核心,在华工中建立消费合作社、工余读书会等组织,主办《华工周报》,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参考答案:对2.陈伯钧于()年进入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
董必武的革命人生与精神风范
风
“三打维支”系英语音译,意为“面包
范
夹火腿”。
董 必 武 的 精 神 风 范
董
关于担当大任的才干
必
董必武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
武
中,总是承担着繁难艰巨的工作 重任。抗战时期的统战工作,建
的
国初期的政法工作,他都做得非
精
常出色。这是同他具有杰出的才 华和非凡的工作能力分不开的。
神
他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又经过
必
写诗赞颂劳动群众
武
徐大妈
的
举国闻名徐大妈,一心革命世堪夸。 妇联以彼为旗帜,试验田兼五好家。
精
徐大妈名徐正修,紫云乡叶家畈村人,她在革命战争年代
是送子参军的模范,当时年过七旬,仍参加农业社劳动。
神
王老汉
风
草莱已辟山松种,昔日荒芜今变青。
范
七二老人闲不得,工分两百慰秃龄。
王老汉名王启新,七里坪人,老赤卫队员,当时72岁,
。国 的 的
董必武
(1886—1975)
董
董必武的人生道路
必
武 清末秀才 的
旧民主革命者
(同盟会员、中华革命党人)
革 中国共产党
命
创建人
共产主义战士
人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
生
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张澜(1872— 1955),四川南充 人,1897年中秀才,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1949年9月当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沈钧儒(1875— 1963),浙江嘉 兴人,清末进士, 中国民主同盟主 席,建国后任最 高人民法院院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陈叔通(1876— 1966),浙江杭 州人,清末进士、 翰林,建国后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中华 全国工商联合会 第一、二、三届 主任委员。
重庆掌故(典藏本)
水间
古道:古代商贸大
通道
城堡:抗蒙御敌,
上帝折鞭
长江三峡:自然与
人文的瑰丽画卷
3
大足石刻:石
窟艺术最后的
丰碑
红色胜地:被
鲜血染红的地
方
双桂堂:酒肉
和尚的侠与义
1
4
老君洞:川东
道教第一观
2
5
若瑟堂:穿越
世纪的钟声
黄山陪都遗址:中国
抗战决策中心
万州大瀑布:亚洲第
一瀑
长寿湖:西南最大的
人工湖
读性极强,涵盖“巴源流长、璀璨星空、巴山夜语、大案奇录、雾罩山水、巴风民俗、美食江湖、重庆言子、过
客打望”共九卷。全书以讲故事、摆龙门阵的方式,述说重庆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神话传说、风云人物、民
俗风物、俚语言子、美食特色、俊秀山川,等等。《重庆掌故》精巧地将史实、传说、人物、美食、山水、言子
等与故事糅合为一体,每个故事都娓娓动听且极具可读性,比如:很难用故事表达的川菜美食“回锅肉”、重庆
老茶馆:一杯清茶,一种生活
吊脚楼:三面临江悬吊吊
杀年猪:吃刨汤,过肥年
滑竿:国共两部长,合作抬校长
山城棒棒军:一根竹棒挑起生活
走马故事:驿站上的故事之乡
东泉裸浴:顺乎天性,顺应自然
端午会:激情澎湃划龙舟
华岩寺腊八节:十万人排队喝粥
鬼城庙会:阎罗天子大婚之日
土家赶年:纪念白杆兵出征
清源宫川主会:为大老爷菩萨贺寿
巴渝灵异传说
2
5
《巴县志》官
师列传选
《巴县志》
“清天”刘
衡
重庆言子小
传
总兵杀手邓玘
杨应龙反叛案
武功高人罗思举
他是面粉大王鲜伯良
2012年8月3日星期五39主编仇峥责编黎伟图编姚波美编王玲责校周懿CHONGQING MORNINGPOST渝商史话历史不仅记录过去,同样联系当下,并关照未来。
源于码头的渝商并未简单地“跑码头”,这一群体与时代和社会从来都密不可分。
知过往晓去向鲜伯良是典型的国字脸,这几乎也成为他在重庆政商界的识别符号。
民盟创始人张澜是鲜伯良良师益友,他在提起鲜的时候最喜欢做一个手势,就是用双手在自己脸上比划出一个正方形。
因为外表看上去孔武有力,鲜伯良还因此得到一个“鲜毛子”的诨号。
但他恰恰是粗中有细,不仅在与军阀政界的交游里获得商机,还能够在商界运用谋略奠定行业地位。
因为他与范绍增关系匪浅,这两个人都以超出其外貌的智慧闻名,坊间称之为“范傻儿不傻,鲜毛子不毛”。
广交朋友积累发迹本钱鲜伯良1903年出生于四川西充太平乡鲜家沟,他的堂兄鲜英也出生于此。
1907年,鲜伯良4岁的时候,时年22岁的鲜英在南充中学堂师从张澜,并开始了其一生的追随。
1908年,鲜英投考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在陆军速成学堂,贺国光、潘文华、杨森、刘湘等成为鲜英同窗好友,而这些人后来叱咤四川军政界,被后人称为“四川速成系”。
那一年,鲜伯良5岁,家中世代务农。
鲜伯良的少年成长轨迹没有什么亮点。
鲜伯良的外甥罗洪生回忆说,鲜对自己少年时的评价是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只读过高小的鲜没有能够考取中学,对农活又不感兴趣,十几岁的他最大的爱好是赶场天去集市和人打几圈麻将。
鲜的婚姻也称得上传奇。
虽然游手好闲,但鲜伯良自视甚高,使得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娶亲。
而其后来的岳父在牌桌上见其反应机敏,竟决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次婚姻的来由刺激了鲜伯良,使他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
于是在1921年,他去西充参加了速成师范班。
而这一年,刘湘以川军总司令据守重庆,鲜英被委任为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兼重庆铜元局局长。
师范速成班毕业之后的鲜伯良仍觉得出头无门,于是想到重庆投奔亲戚。
他的另一位堂兄鲜俊生当时正在铜元局码头当会计,鲜伯良经鲜俊生介绍,在铜元局当上工人,随后又经人介绍到刘湘统领的川军十师第四混成旅一个营部作司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