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在孔子之后的近2 500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美字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赏美文杏坛圣梦先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圣;后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明。

——南怀瑾天下最大的讲坛莫过于孔子的杏坛了,它的视野直达世界。

当“三十而立”的孔子和弟子在讲坛旁栽下银杏树时,他也把自己的信念一同栽下了。

银杏多果,象征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象征着师生正直、伟岸的人格;杏仁可食用,可入药,象征着弟子们学成后利国益民。

当杏树参天成林,那不正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辉煌吗?被康熙冠以“万世师表”的孔子对教育的第一贡献,就是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仅仅限于贵族子弟的传统,开创了平民办学的先河。

人的胸襟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小小杏坛,为中华民族的教育开辟了一个多么广阔的天地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有教无类”才使贫寒好学的颜回、率直鲁莽的子路、富庶聪明的子贡共修德业。

撇开一切,只把人放在人的位置上,人格面前人人平等,使人活得像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多么人本、人文的教育理念啊!“有教无类”是一种恢宏的胸襟,是一份生命的尊重。

一个教师,首先需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去尊重,这种基本的职业素养,不正是当今倡导的“生命教育”的根本吗?杏坛,是一座人本、人文的丰碑。

出身贫寒的孔子生性好学,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且“学而不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今全球提倡的终身性学习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身体力行了。

孔子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最快乐最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这样的学不高谈心性,不急功近利,而是回归到成就完美人格,自然呈现博雅、恢宏的大气。

高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原文与译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原文与译文

《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②。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

”【注释】①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②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③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④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2.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

长沮曰:“夫执舆④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⑥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⑦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⑧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①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③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④执舆:即执辔(pi)。

⑤之:与。

⑥辟:同“避”。

⑦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⑧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论语》选读 一 -天下有道

《论语》选读 一 -天下有道

本课结束
《论语》选读 一 -天下有道.
答案
接舆的话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对“往者”和“今之从政者”都 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 样一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
2.你觉得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3.你是如何理解子路“不仕无义”的思想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样 的现实意义?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 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 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 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 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 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 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 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
(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_就__是__那__位__明__知__做__不__到__却__还__要__去__做__的__人__吗__?__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论语》选读 一 -天下有道.
要点突破
1.文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 简要分析。
内容索引预读先学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精读研析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释文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

论语选读 一

论语选读  一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 道来从事改革了。 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 己任, 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 为之的坚韧品质。 为之的坚韧品质。
【原文】 原文】
仪封人(1)请见 请见(xiàn),曰: 仪封人 请见 , 君子之至于斯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 见也。 从者见之(2)。出曰: 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 “二三子何患于丧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 夫子为木铎( 夫子为木铎(duó)(4)。” ) 。
【译文 译文】 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 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 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 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 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 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 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注释】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 仪封人: 仪封人 仪为地名, 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 (xiàn):引见 :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 君子之至于斯也。 定语后置标志。
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从者见之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丧 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木铎:木舌的铜铃。 (5)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 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原文及解释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原文及解释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原文及解释名句: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摘自:《论语·泰伯篇》解释: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泰伯篇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阶 段
1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
阶 段
2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请见.(xiàn) 桀溺.(nì) 耰.(yōu) 芸.(yún)
木铎.(duó) 耦.(ǒu) 怃.(wǔ)然 黍.(shǔ)
长沮.(jù) 执舆.(yú) 荷.(hè)蓧.(diào) 食.(sì)之
表疑问语气。
与易:参与变革。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曰:“凤兮
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
凤兮! 何 德 之 衰? 往者不可谏, 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过去的不能挽回、改正了,
来 者犹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罢了,罢了!现在参与政治事务
者 殆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凤:这里 的人很危险啊!”比孔子。谏:匡正,挽回。追:改变。
2.当子路告诉孔子长沮、桀溺的话后,孔子发表了一番感慨,其中提到“鸟 兽不可与同群”,那么“鸟兽”是否就是指长沮、桀溺?如何理解孔子的这番 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义古:_代__对___老__年___男__子___的__尊___称_
今义:指妻子的父亲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躲避。

D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请求) 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项,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B.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D.遇丈人..,以杖荷蓧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D项,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4.下列对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论语选读原文与译文一

论语选读原文与译文一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j)、桀(ji)溺(n)(1)耦(ǒu)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之(5)?且而与其从辟(6)(b)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yōu)而不辍(chu)。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翻译)

先秦诸子百家第一单元《论语》选读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文翻译】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子来宣传大道。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尔)谁以易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和谁来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从躲避与自己志趣不同的人(指孔子),怎么比得上跟从出世隐居的人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和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啊,孔子!德行怎么这么衰弱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还可以改变,罢了,罢了,如今的从政者危险啊!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他)拄着拐杖背负着农具。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君臣之间的政教伦理原则。

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但君臣的道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高洁,但是使君臣的行为准则乱了。

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主张。

道术不能推行,我们已经知道了。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欤)这是知道不能做到但是去做的那个人吗2.当仁,不让于师【课文翻译】1.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样做没有用。

孔子是不能够诋毁的。

他人的才德像是丘陵,还是可以超越的;孔子的才德像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有人即使想要自行断绝和他的关系,那对日月有什么关系呢仅仅是体现出他不知道高低轻重罢了。

2.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言行
精品课件
孔子: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学者。 1、孔子的生平经历:先祖是宋贵族,父叔梁 纥是奴隶主的下层。 “少也贱”。当过“乘田”“委吏”,“博学多能”。一生困厄, 致力于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孔子的影响:
韩国:尊孔崇儒基地有232座 日本:尊孔子为“先儒孔宣父” 越学【习原第文四】则名:作动,落在后面
荷,背负。蓧,除草的农具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
子路问通曰“:耘”“,子除见夫子乎?”
名作动,拄着
草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
子?”植其杖而芸。 做黍米饭 拿东西给人吃 子路拱而立。
通“现”,介绍,引 见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 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精品课件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
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
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
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
先秦诸子选 读
《论语》 选 读
精品课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半部《论语》治天下”
精品课件
《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 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 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天下,让天下重归于有秩序状态的人。也就是
孔子与众弟子虽然流亡,但在流亡的过程中,

《论语》选读之《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

《论语》选读之《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

【评析】
子路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 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 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
神。
5.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孟子在《孟子· 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 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 这种差别? 提示: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 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 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 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 追求更为执着。
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
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 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
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
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2.长沮(jù)、桀(jié)溺(nì )耦(ǒu)而耕。孔子过 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yú)者为 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 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 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 是也,而谁以易(yì )之?且而与其从辟 (bì )人之 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 (yōu)而不辍 (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
一、天下有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丘不与易也

论语选读1(1)

论语选读1(1)
山顶,滚落,再推,决不屈服……
愚公、精卫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勇于担 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对真理 的坚决捍卫、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对不 平现实的勇敢抗争。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面对困 难敢于知难而进的积极进取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不抛弃、 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二、讨论思考: 你是如何评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⑴在“礼乐崩坏”、秩序紊乱的春秋末期, 孔子提出“仁、礼”的主张,想恢复西周的 “礼制”是不现实的。 ⑵孔子周游列国,大力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 张,使儒家学派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一 个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光照千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 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 反应。
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
←仪封人:崇敬
2、(正反对比)பைடு நூலகம்避嘲讽,积极入世
←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3、(正反对比)不避讽劝,积极入世
←接舆:婉劝
4、(正反对比)批评隐士:不仕无义
知 其 不 可 而 为 之
⑴ 人生道路
西西弗斯 愚公 精卫
⑵ 科学发展:布鲁诺 文天祥 史可法 谭嗣同
⑶ 社会进步
归类—挖掘—整理
四、思考: 作为一位中学生,如何培 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关心国家大事(风声、雨声、读书 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 3、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 4、从身边小事做起(尊敬长辈、孝敬 父母、关心同学)
孔子周游列国所遇到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由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情境导入:风雨飘摇,苍茫……
二、朗读、阅读课文,疏通文句,整理文言知识,翻译难句(见《新课程新练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五则材料的主旨,概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高二集体备课材料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
主备人:申丽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主张
2、能力目标:孔子形象的塑造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探究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归纳整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的不同侧重点:
文天祥、史可法、布鲁诺、西西弗斯
七、思考:作为一位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补充:湖北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
今天,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
九、课后探究:
1、孔子贫且贱。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3、孔子遂适卫,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4、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阅读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备课札记
备课札记
备课札记
备课札记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7、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
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仪封人:崇敬
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接舆:婉劝
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丈人:不满
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晨门:不解
(明确衬托手法及孔子精神的伟大)
五、出示幻灯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所遇到的困难,加深学生对孔子精神理解(选讲5、7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