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天下有道(jing)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删诗书,订 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自西汉以后,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 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 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 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 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 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言论。
2、解释下面加黑的实词 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担忧) (丢失官位) ② 使子路问津焉 (渡口) ③天下有道,丘不与也 (参与) ④往者不可谏 (匡正,挽回) ⑤今之从政者殆而 (危险) ⑥不仕无义 (出来做官) ⑦封人请见 (引见) ⑧杀鸡为黍而食之 (拿东 西给人吃 ) ⑨以杖荷蓧 (担,背负) ⑩趋而辟之 (快 步走) ⑪天下无道久矣 (仁政,德政) ⑫而谁以易之 (改变)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第一、二、三、 四则,找出直接(或间接)反映当 时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当时社 会的特点。 明确: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今之 从政者殆而! (4)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相关链接: (1)今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 之与人相 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 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墨子· 兼爱》 (2)《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 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 故也,其渐久矣。 ——《史记· 太史公自序》
4、 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孔子的为人和人生态 度。 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 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 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 护思想的核心"礼"。 孔子的人生态度:积极 入世;勇于担当;以天下为 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5、面对无道动荡、礼崩乐坏的社会, 孔子勇担道义,投身社会变革,不但不被 人理解,反遭人嘲讽挖苦。此情此景,孔 子内心会如何感想?请你试作合理地推断 和想象。
背景剖析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 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 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 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 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 一方面教授各国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 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说:“苟有用我 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他最初做中 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先是用外交 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的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 少正卯。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 至如归。
3、认真阅读课文每一则,从言行处找出长沮、桀 溺等人对孔子处世态度评价的语句,并概括其态 度特点? 明确:尊重,嘲讽,挖苦,逃避,劝诫。 相关链接: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 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 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léi léi不 得志貌)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 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 哉!然哉!” ——《史记· 孔子世家》
4、掌握下列通假字。 是鲁孔丘与 :(“ 与 ” )通 ( “欤” ) 桀溺:( “桀” )通( “杰” ) 而谁以易之:( “而” )通 ( “尔” ) 趋而辟之: ( “辟” )通( “避” 植其杖而芸: ( “芸” )通 ( “耘” ) 使子路反见之:( “反” )通 ( “返” )

5、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活用情况。 耰而不辍: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 子路从而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 面)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保持清白) 孔子下:(名词做动词,下车 )
基础积累
1、为下面加黑的字注音。 ①木铎(duó ) ②桀溺(nì ) ③长沮 ( jù ) ④执舆(yú ) ⑤荷蓧( hè) (diào ) ⑥黍 ( shǔ ) ⑦ 怃然(wǔ ) ⑧殆 (dài ) ⑨八佾(yì ) ⑩见其二子(xiàn ) ⑪耦 而耕(ǒu ) ⑫耰而不辍( yōu) ( chuò )
孔子的一生,总的来说,是郁郁不得 志的。这是因为那个动荡的时代,诸侯崇 尚武力,大国君主希望通过武力建立霸业, 而一些弱小的国家要想自存,也不得不重 视武力,这样诸侯之间的战争就在所难免 了。而孔子提倡的“礼治”、“文教”, 则未免太过温和了,他提倡大家遵守周礼, 自己“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 只能使人感觉很滑稽,不符合时代潮流。 理想与现实这样格格不入,他的失败和挫 折是难免的了。
7、答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子路曰:“为孔丘。” (判断 句 ) (2)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 句) (3)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介宾短语后 置句) (4)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省略 句) (5)晨门曰:“奚自?” (宾语前置句) (6)子路宿于石门。 (介宾短语后置句)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 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翻译: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 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 孔子来宣扬大道。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翻译: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 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 果天下政治清明、有德政,我孔丘就不会 参与到变革中了。
明确:内心孤独但意志坚定,理想
抱负决不动摇。
相关链接4: (1)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 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2)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 后方生。 (3)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 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 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 为他们写作。 ——尼采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翻译:过去的不能挽回、改正了,将来的还 可以赶得上。 (4)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 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译: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 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君臣的 义又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 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行为准则。君子做官,目 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至于道术不能推行,我们 已经知道了。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翻译: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 吗?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 读书。”(《论语新解》) 林语堂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是一套道 德的教训。”(《孔子的智慧》) 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 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 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2、面对无道动荡的社会,孔子和长沮、桀溺 等人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处世态度?(用第 二则中原文作答) 明确:(1)与易:孔子。 (2)辟世:长沮、桀溺,楚狂接 舆,荷蓧丈人,晨门。
相关链接: (1)隐士是士的另类。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 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 事的人。所谓“不做事”,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耕 田、种菜、砍柴、钓鱼之类,还是要做的,否则他 们吃什么?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 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 “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 叫“隐士”。 ——易中天 (2)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 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 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白居易《中隐》
【课文小结】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个栩栩如生的孔子从历史中走来,和 我们那样的近。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的伟岸, 听到了他的心跳。当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 之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明知不可为 而为的人,我们民族的航船才冲过一道道 险关,才有今天国家的繁荣和昌盛。灵魂 纯洁高尚的孔子忧国忧民、积极进取、勇 于担当。他的文化人格是我们乃至世界的 榜样,它曾经激励了无数代的仁人志士, 它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如何把握人生,真的是一个大题目, 相信同学们学过本课后,对此一定会有深 刻领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制作人:景德威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 代最伟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1)孔子钻研宗周的典籍和文物制度,想要 恢复宗周的制度,他为了恢复周礼,贯彻“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主张,提出了一 个改造社会的办法,便是“仁” 的思想。他对 “仁”赋予各种不同的解释。如“克己复礼为 仁”,是要奴隶主克制自己的贪欲,恢复周礼, 达到“仁”的境地。“仁者爱人”、“泛爱众, 而亲仁”是要用“仁”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要人们互相尊重,互 相支持。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希望在周 王的统治下达到天下统一。
(2)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 张一个人生下来性虽一样,但可以通过学习,增 长知识,改变思想。提倡“人能弘道,非能弘 人”,注意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磨而 不磷,涅而不淄”,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轻易动 摇,但又把“中庸”思想推崇为人类最高的美德。 (3)在教育方面,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 优则仕”;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勤学、 博学,还要虚心地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认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首创私人讲 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强调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人学道则易使也”。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 十二人。
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 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鲁 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孔子见自己 抱负难以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 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 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但都不受重用。 最后只得返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 《礼》《乐》,教授弟子。鲁哀公16年(前 479年),孔子卒。
3、解释下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是: 是孔丘与? (动词“是”) 是知津矣这(这人,这个 人)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样)
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参与) 是鲁孔丘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介词,同) 之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助词,主谓之间) 趋而辟之 (代词,他)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结构助词,的)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助词,主谓之间)
而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 ) 植其杖而芸 (表承接)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表转 折)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表假设) 子路拱而立 (表修饰 )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表因果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目的)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通“尔) 已而,已而! (句末词气词,相当于“罢了”)
6、解释下列加黑字的古今意 义 。 ①遇丈人 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 称。 今义:岳 父。
②子见夫子乎 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 呼。 今义:是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③明日,子路行以告 古义:第二 天 今义:明天 (4)不仕无义 古义:违背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 则。 今义:没有义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