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 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2【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 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 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 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 小雅》。 jǐng 高山,人们仰望;宽广的大道,人们沿着它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 háng 伸引的方向前进。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xí ng 然心向往之。” 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 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玄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 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 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 解释为语助词。
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民国柳怡徵说:“孔子者 ,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 则无中国文化。”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 斯说:“(苏格拉底、佛陀、 孔子和耶稣)四大圣人,在历 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 。”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 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 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 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 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 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 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 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 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 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革 了。”
《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 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 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有 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 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论lún:编纂。)
1.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 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 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
翻译: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 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 边疆的官。 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 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 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 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 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 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 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正面描写
2.长沮(jù)、桀(jié)溺(nì ) (1)耦(ǒu)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 (yú) (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 “是鲁孔丘与(yú,同“欤”)?”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 ) 之(5)?且而与其从辟(6) (bì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 世之士哉?”耰(7) (yōu)而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 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 与易也。”
3.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ài)而!”孔子下,欲 与之言。趋而辟(bì )之,不得与之言。
孔子并没有落入下风,他考虑的是天下众生, 境界实际上更高远。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 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 孔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1)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自己只会跟世间众生在 一起。——告诉长沮、桀溺那样的避世之士,蕴 含着对众生的深切关怀。 (2)自己之所以改变这个世界,是因为天下没有德 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或者天下有德政,我就不 会投身到变革天下的活动中去了。——告诉长沮、 桀溺,天下越是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因为 自己有改变这种混乱局面的责任。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 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 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 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 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 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 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 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