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及传染病相关知识
院感知识问答
院感知识问答标题:院感知识问答引言概述:院感知识对于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了解和掌握院感知识是每位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下面将从院感知识问答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一、院感知识问答1.1 什么是院感感染?院感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由于院内环境、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的感染而导致的感染病例。
1.2 院感感染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院感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这些传播途径的认识,以避免院感感染的发生。
1.3 如何预防院感感染?预防院感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管理,包括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二、院感知识问答2.1 什么是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尖锐物品等。
2.2 医疗废物的分类有哪些?医疗废物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即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尖锐物品和一般废物。
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3 如何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预防院感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物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三、院感知识问答3.1 什么是手卫生?手卫生是指保持双手清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洗手、消毒等。
手卫生是预防院感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3.2 为什么要进行手卫生?手是传播病菌的主要媒介,不洁净的手容易导致院感感染的发生。
进行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菌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
3.3 如何正确进行手卫生?正确的手卫生包括常规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两种方式。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卫生方式,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四、院感知识问答4.1 什么是消毒?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过程。
2024传染病及院感防控相关知识考核试题
2024传染病及院感防控相关知识考核试题一、单选题1.某梅毒感染孕产妇首次进行TRUST检测时,抗体滴度为1:64,经过治疗后现在的滴度下降至4倍,则抗体滴度应该为()A.l:16B.l:8C.l:32DJ:42∙一期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生殖器部位的()A.软下疳B.硬下疳C.扁平湿疣D.赘生物3.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A.共抗艾滋共享健康B.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C.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D.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小时内尽早开始服务抗病毒药物。
()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5 .乙肝感染孕产妇若孕中、晚期血清HBVDNA≥IUZml,建议与感染孕产妇充分沟通,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
()A.2*10~3IU∕mlB.2*10~4IU∕mlC.2*10-5IU∕ml-6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A.3-5周B.8-10周C.3-5年D.8-10年「Q7.《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10005-2023)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后,风管内表面细菌、真菌菌落总数均应小于CFU/平方厘米。
OA.10CFU/平方厘米B.50CFU/平方厘米C.100CFU/平方厘米(D.200CFU/平方厘米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诊断为胎传梅毒?A.儿童的皮肤黏膜损害或组织标本病原学检查阳性。
B.出生时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
,C.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滴度大于等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2个稀释度),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ID.出生时不能诊断为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结果由阴转阳或上升4倍滴度(2个稀释度),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正确答案)2∙以下关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安全助产服务,说法正确的有()A.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孕晚期病毒载量<100。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通常指的是医院感染,以下是一些关于院感的基本知识:
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3. 危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侵入性医疗操作、长期住院、抗生素滥用等。
4. 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患者等。
5. 监测与报告: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医院感染,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消毒、调整抗生素使用等。
7. 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院感基础知识
院感基础知识标题:院感基础知识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了解院感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院感。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1 院感的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
1.2 院感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等;按感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二、院感的危害和影响2.1 危害:院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
2.2 影响:院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还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三、院感的传播途径3.1 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在医院内传播。
3.2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等可导致飞沫传播,传播呼吸道感染。
3.3 接触传播:患者、医护人员、家属等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或表面,传播院感病原体。
四、预防院感的措施4.1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要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2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病房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减少院感传播。
4.3 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院感在医院内传播。
五、加强院感管理的重要性5.1 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5.2 定期开展院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5.3 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完善院感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结语:通过了解院感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努力预防院感,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标题:院感知识培训重点引言概述: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院感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匡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院感管理。
一、院感知识的基础知识培训1.1 院感概念和分类:介绍院感的定义、分类和常见感染病原体。
1.2 院感传播途径:详细介绍院感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1.3 院感预防原则:强调院感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洗手、消毒、隔离等。
二、院感感染控制的重点培训2.1 洗手和手卫生:详细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手卫生要求,强调洗手在院感控制中的重要性。
2.2 感染控制措施:介绍院感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包括隔离、消毒、无菌操作等。
2.3 应急响应和处理:培训医护人员在院感感染爆发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措施、病例报告等。
三、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清洁消毒培训3.1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介绍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医疗设备消毒维护:详细介绍医疗设备的消毒维护方法,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3.3 医疗废物处理:培训医护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防止院感病原体传播。
四、环境卫生管理培训4.1 病房清洁消毒:介绍病房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和频率要求。
4.2 空气净化管理: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维护空气质量。
4.3 床单、衣物处理:详细介绍床单、衣物的清洁消毒方法,防止院感传播。
五、院感监测与报告培训5.1 院感监测指标:介绍院感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包括感染率、细菌培养等。
5.2 院感报告流程:培训医护人员正确填写院感报告表格,及时上报院感病例。
5.3 院感调查与分析:详细介绍院感病例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匡助医疗机构改进院感管理措施。
结论:通过对院感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可以匡助医疗机构提高医护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应知应会
预防医学科应知应会1.传染病疫情报告执行什么基本制度?答: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
2.法定传染病共多少种?包括哪几类,各有多少种?答:法定传染病共40 种,分为甲类2 种、乙类27种和丙类11 种。
3.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分别包括哪些疾病?答: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 禽流感。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之后,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疫情报告?答: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在2 小时内进行报告,发现乙类、丙类、重点监测传染病在24 小时内进行报告。
5.发现法定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什么措施?答: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采取措施包括:(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6.为规范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我院建立有哪些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答:建立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管理制度》、《肺结核病防治管理制度》、《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院感知识
院感知识院感知识是指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传染病传播的基础。
医院感染是指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新感染,可以由医护人员、患者、访客或医疗器械等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防控要点和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并探讨当前的院感管理挑战与应对之策。
院感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医院内部传染病的发生。
首先,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院感的关键。
过度或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随后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遵循临床实践指南的建议。
其次,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对于防控院感十分重要。
正确洗手能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手卫生包括常规手洗、手消毒和穿戴手套等。
医务人员应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技巧,并且要坚持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操作前后、以及进食前后进行手卫生。
此外,有效的环境清洁和消毒也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医疗器械、手术室、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尤其对于常接触患者的医疗器械,如导尿管、呼吸机等,应严格按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
此外,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同样重要。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能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操作结束后及时脱下和处理相应的设备。
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细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等也时常发生。
此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隐球菌等和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感染等也是有时发生的院感病原体。
目前,院感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医院感染容易造成很高的治疗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其次,多重耐药菌的增加使得治疗院感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复杂性也增加了院感管理的复杂程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报告流程:掌握“六步洗手法”,手消毒的步骤按六步洗手法搓揉。
工作时手卫生指征(洗手或手消毒):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两前三后”,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可疑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四、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现场抽查1-2名病人)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1.病人床头卡上挂有蓝色隔离标识。
2、实施接触隔离,设单间隔离、相同感染同室隔离或床边隔离。
3、落实手卫生。
4、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病人用物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专用或每次用后作消毒处理;每天用消毒液拖地两次,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人床栏、床旁桌椅、门把手等,每天用消毒液冲洗卫生间1次。
6、临床医生注意本医院和本科室的细菌耐药情况,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及时采集合格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
7、患者转诊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8、病人做细菌培养结果连续2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h)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对病人单元必须做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
传染病院感工作制度
传染病院感工作制度传染病和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控制院内感染,各个医疗机构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和院感工作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传染病工作制度1.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明确各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建立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制度,要求所有发现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趋势,以便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3.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明确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原则,建立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病房或区域,配备相应的医疗设施和设备,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4.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制定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推广预防性接种和个人防护措施等,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院感监测和报告:建立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医疗机构内的院感事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防止院感的扩散和流行。
2.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制定院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疗器械的交叉感染风险,推行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等,以减少院感的发生。
3.院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院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院感的发生趋势和高危区域,以便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进一步降低院感的发生率。
4.院感培训和教育:开展院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遵守相关制度和规范,减少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起来,传染病工作制度和院感工作制度都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控制院内感染而制定的相关制度。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以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重视传染病和院感工作,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院感手卫生知识与传染病预防
院感手卫生知识与传染病预防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一类因病原体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院感的主要途径是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等。
其中,手是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院感手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 手是院感传播的重要媒介手的重要性在院感中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手是与多种病原体接触最频繁的部位,也是最容易感染的部位。
医务人员、患者、访客等在接触病人、接触污染环境后,如果没有正确的手卫生操作,病原体就会停留在手上,随后通过触摸皮肤、鼻腔、口腔等传至新的感染者,造成传播。
2. 院感手卫生的重要性院感手卫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患者不感染,二是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人群不被感染。
通过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几率,并且降低院感的发生率。
3. 院感手卫生的操作要点(1)洗手:洗手是院感手卫生的基本操作,也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洗手时应使用洗手液或香皂,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并搓揉至少15秒,特别要注意清洗指缝和指甲。
(2)消毒:洗手是常规操作,但在某些场景下,如接触患者的体液、处理废弃物等情况下,还需要进行手消毒。
手消毒可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应充分湿润双手,摩擦手掌、指背、手指间等各个部位,至少要搓揉20-30秒,直到双手干燥。
(3)佩戴手套:在接触有可能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场合,医护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手套。
手套的选用要适合任务需求,佩戴前要清洁双手,佩戴后要避免触摸其他被污染的物品,佩戴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
(4)注意个人卫生:不仅仅要正确执行手卫生操作,还要注意个人卫生的其他方面。
如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黏膜,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清洁,避免戴手表、戒指等首饰,以及保持衣物的清洁和整洁。
4. 院感手卫生在实际中的应用院感手卫生知识在医疗机构中需要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
针对不同的场景和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手卫生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同时建立起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基本知识1.什么是院感?院感是医院内发生的各种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统称,包括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之间的传染病。
1.1 医院感染的类型1.1.1 交叉感染:通过患者、医务人员或设备等传播的感染。
1.1.2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医院环境和附属器械等,感染患者并导致疾病的感染。
1.1.3 寄生虫感染: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医院感染。
1.1.4 血源性感染: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1.1.5 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如肺炎等。
2.医院感染防控措施2.1 手卫生2.1.1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剂或手消毒液。
2.1.2 手套应适当使用,并及时更换。
2.1.3 不要将手放在口腔、鼻孔等易感染部位上。
2.2 器械与设备消毒和灭菌2.2.1 使用完的一次性器械应正确丢弃。
2.2.2 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2.2.3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灭菌器等。
2.3 空气感染防控2.3.1 确保医院空气流通和消毒设备的正常工作。
2.3.2 对有空气传播风险的病房进行隔离,实施有效的通风措施。
2.3.3 医务人员和访客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2.4.1 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病房。
2.4.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与工艺对病房、隔离区和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3.1 医院感染监测3.1.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3.1.2 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分析,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2 医院感染报告3.2.1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2.2 报告内容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菌种、感染人员等详细信息。
4.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是中国发布的管理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院感)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大全
医院感染(院感)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大全导读医院感染防控一直以来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以下是院感防控与管理76个问题与回答,看看你是否已经掌握这些知识。
目录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二、手卫生三、消毒灭菌四、隔离的知识五、职业暴露与防护六、重点部位的预防控制措施七、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八、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九、医疗废物知识要点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传染病知识复习内容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传染病知识复习内容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3、医院感染爆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6、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7、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
8、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9、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10、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1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1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3、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14、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
15、目标性监测:是指医院感染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受性监测等。
16、多重耐药菌: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数应≤10 cfu/cm2。
(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数应≤5 cfu/cm2。
19、卫生洗手的6步骤: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院感知识:传染病防治必看考点(题库版)
院感知识:传染病防治必看考点(题库版)1、单选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置中,学校、托幼机构停课时间一般为()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
A、7B、10C、14D、20正确答案:A2、单(江南博哥)选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的机构是()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B、辖区人民政府C、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卫生行政部门内设卫生应急工作机构正确答案:D3、单选依法宣布甲类传染病由哪个部门决定?()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C、省政府D、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正确答案:A4、单选各级人民政府领导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A、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各级卫生行政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正确答案:B5、单选不具备网上直报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由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为进行网上直报。
A、2小时内B、12小时内C、24小时内D、以最快通讯方式正确答案:D6、单选相对危险度(RR)小于1时,说明暴露因素是?()A、危险因素B、保护因素C、既不是危险因素也不是保护因素D、无关因素正确答案:B7、单选生物恐怖袭击事件中,关于标本采集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采样:应选在施放中心下风向空气流动不畅的位置采集B、水样标本:采集水样标本量为50-100ml,放入灭菌过的广口瓶中送检,瓶中应留有50-100ml的空气C、土壤标本:如土壤被严重污染时,按梅花点或均匀三角形或矩形布点采集表层土壤10-20克,装入灭菌过的小瓶或塑料袋中送检D、病人标本:根据初步临床诊断,使用经消毒的一次性采样器材采取血液、脑脊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采样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本题正确答案:B8、单选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描述正确的是?()A、老人与鸡易感B、小孩与鸭易感C、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D、兽医易感正确答案:C9、单选车船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可能感染检疫传染病病人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时,下列哪项不是驾驶员或者船长应当依法采取的临时措施()A、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和始发客运站报告B、对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可能感染检疫传染病病人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重大传染病病人、疑似重大传染病病人、可能感染重大传染病病人及与其密切接触者实施紧急卫生处理和临时隔离C、封闭已被污染或者可能被污染的区域,禁止向外排放污物D、返回始发地正确答案:D10、单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流感样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核实后,如达到报告标准,应当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院感科文件传染病基本知识学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施,包括(1)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和(2) 消灭传播媒介(杀虫措施)。除四害(老鼠、 臭虫、苍蝇、蚊子)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3 3、保护易感人群:针对性注射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包括主动或被动特异 性免疫力。
常见的 传染病
• 流感
流感的特点
● 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原导致的疾病,一种最易传播、 最难控制的疾病
https://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30)丝34)风疹(3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除霍 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7.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38)黑热病
https://
鼠疫、结核(450万)等古老传染病继续危害, 流行在全球仍未控制
0 2 WHO报告,全球48种常见疾病中,40种是传
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 ○ 传染病仍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 ○ 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流行现状: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病人数居世 界第二位。现有结核病人450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 每年新发病人145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13万,75%的 肺结核病人年龄在15-54岁。结核病疫情具有“四高一低” 的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疫 情递减速度低。
院感(护士必背)
院感(护士必背)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护士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从院感的定义、院感的危害、院感的预防措施、院感的处理方法和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院感的定义1.1 院感是指在医院或者其他卫生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1.2 院感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链。
1.3 院感包括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等多种类型,严重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二、院感的危害2.1 院感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2.2 院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对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2.3 院感还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和生理压力,增加工作负担,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护士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等基本感染控制措施。
3.2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3.3 医院要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保持医院内部的清洁卫生。
四、院感的处理方法4.1 一旦发现院感事件,医院应即将启动院感应急预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和检测。
4.2 医院要对院感事件进行溯源调查,找出感染源头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3 医院要对院感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完善感染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5.1 护士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参预院感培训和教育,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5.2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事件,配合医院进行院感控制工作。
5.3 护士要保护好自己,遵守感染控制规范,防止院感事件在医院内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结语院感是医院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护士来说更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积极参预院感防控工作,为医院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院感基础知识讲座
院感基础知识讲座标题:院感基础知识讲座引言概述:院感是指医院感染,是医院内的一种特殊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易感性。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院感的基础知识。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1 院感的定义:院感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两种。
1.2 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伤口感染等;按感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2.2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如手术器械、被污染的环境等。
2.3 食物、水传播:通过食物、水传播引起的感染,如食源性疾病。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3.1 洗手:医护人员和患者要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液。
3.2 消毒:对医疗器械、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3 隔离: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止院感的传播。
四、院感的治疗方法4.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2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痛等。
4.3 提高免疫力:通过合理的营养、锻炼等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五、院感的监测和报告5.1 监测: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5.2 报告:发现院感情况应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院感的扩散。
5.3 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水平。
结论:通过学习院感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监测报告等内容,从而提高医院内院感的防控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够增强大家对院感防控的重视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
1.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2.多重耐药: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3.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5.医源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一部分,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治疗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
三.简单题
1、我院院感检测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有哪些?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2、选择吸收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如何发现MDROs?简述MDROs的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