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信息整理与传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物品等。

3. 记录方式:文字记录、图片拍摄、音视频录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访谈法:引导学生采访家乡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相机、录音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和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访谈,动手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4.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成果,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人和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记录和表达家乡人和物的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文化活动,如剪纸、土陶、民间舞蹈等。

2. 邀请家乡的劳动者和文化名人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经验。

3. 开展家乡文化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能力提高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录的人和物,他们或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热泪盈眶。

本文将介绍《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名师教学设计,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与真实,善于反思,塑造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

一、理论探究1.1 “记录”的重要性“记录”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用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

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也是一种探索人性、表达情感和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价值和不同的生命价值。

1.2 “家乡”的意义“家乡”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符号。

他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底蕴、人文情感和根源情结。

因此,《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构建更加富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实践2.1 教学目标1)通过深刻的思考分享、让学生了解记录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意义。

2)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和技巧。

3)通过简单组织、让学生实际运用相关技术,掌握编写记录文章的基本技巧。

4)让学生通过写作体会到记录带来的情感和价值,展示审美意识和创作才能。

2.2 教学内容1)记录的重要性和家乡的意义在课堂上通过文学、音乐、影像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记录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传承。

2)记录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深入家乡,通过实地调查记录,了解如何获取资料、确定主题、采取什么手段进行记录等技巧。

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用技能。

3)记录文章的基本技巧通过对范文分析和对比,让学生掌握记录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营造氛围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特色手工艺品等。

3. 记录方式: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记录方式和表达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访谈法:鼓励学生采访家乡的老年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4. 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做好观察和采访的准备。

2.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等,搭建分享平台。

3. 教学环境: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学习交流: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和物,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 观察与采访: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采访家乡的人和物,记录下来。

4. 创作展示:学生根据观察和采访的结果,创作出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进行展示。

5. 评价与反思: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共同总结经验教训。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观察、采访、创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指导。

3. 反思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一村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2. 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物产等方面的知识。

3.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倾慕之情。

二、导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家乡的人口分布和民俗风情。

3. 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物产。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家乡的地图,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1. 学生观看一段介绍家乡的视频,了解家乡的人口分布和民俗风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物产,分享各自的见解和体会。

第三步:实践1. 学生分组完成一份家乡的调研报告,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特色物产等内容。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倾慕之情。

第四步:总结学生展示调研报告和作文,互相交流分享家乡的美好和特色,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邀请家乡的尊长或乡邻来学校做客,分享家乡的故事和传统文化。

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家乡文化展,展示家乡的特色物产、传统手工艺品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家乡。

五、课后作业1. 继续收集家乡的资料,完善调研报告。

2. 继续写作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内涵,感受家乡的人和物的独特魅力。

2. 培养观察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学会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提升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相关课文,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内容和特点。

2. 通过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信息。

3. 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信息,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2. 难点:如何抓住家乡的人和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掌握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或教师讲解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相关课文,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内容和特点。

3. 收集信息: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信息。

4. 记录和表达: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

5. 分享与交流: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进行互评和师评。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物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高中语文《记录家乡的人和事》教案材料

高中语文《记录家乡的人和事》教案材料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语文《记录家乡的人和事》优秀教案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英雄模范人物等。

2. 家乡的事:家乡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事,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家乡人和事的认识和感受。

3. 写作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事。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事。

2. 观察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

3. 讨论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对家乡人和事的认识和感受。

4. 写作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教授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事。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事。

2. 观察思考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观察家乡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乡的文化底蕴。

3. 讨论分享教师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讨论,分享对家乡人和事的认识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事。

5. 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家乡的人和事的作文。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的人和事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人和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记录和表达家乡的人和事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程度,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关于家乡的人和事的资料,用于教学参考。

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和研究一个家乡的人或事。

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学生作文和调查成果。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
3.使用多媒体教学媒体,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内容和情感。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学生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教材文章的预习PPT、相关视频和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5.研究性学习:请学生针对家乡的某个特色,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通过在线平台和微信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这有助于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太积极参与,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我对他们的参与方式不够灵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继续采用案例研究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节描写和情感描写等概念。此外,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并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来鼓励他们的参与。我相信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情感描写:情感描写是通过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来打动读者的心灵。情感描写可以包括人物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等方面。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喜悦时,可以描绘他的笑容、眼神、语调等,以传达人物的喜悦情感。
3.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通过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来营造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环境描写可以包括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社会氛围等方面。例如,在描述一个场景时,可以描绘山川河流、季节变化、城市街道等,以展现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记录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人物: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等。

2. 家乡的特色物品: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自然资源等。

3. 记录方法:文字、图片、采访、观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2. 难点:如何生动、具体地描绘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和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环节一:介绍家乡的特色人物1.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人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人物,如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文化名人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特色人物,突出他们的特点和贡献。

3. 教学环节二:介绍家乡的特色物品1. 教师展示家乡特色物品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物品,如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自然资源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特色物品,突出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4. 教学环节三:记录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物品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特色人物或特色物品进行记录。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如文字、图片、采访、观察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5. 教学环节四:分享和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记录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记录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人: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普通劳动者等。

2. 家乡的物:家乡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3. 记录方法:文字描述、图片拍摄、图表制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和物,培养学生记录和展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访谈法:引导学生访谈家乡的老年人、专家等,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带回家乡的人和物的图片或实物,准备记录和展示。

教案示例:第一节:家乡的历史名人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名人。

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选择一位家乡的历史名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就。

4. 作业:用文字描述家乡历史名人的事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后续章节依次介绍家乡的英雄人物、普通劳动者、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每节课都结合实践活动和作业,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展示家乡的人和物。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人和物的了解程度。

2. 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家乡的人和物,进行互动讨论。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或采集数据。

4.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考察结果,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写作方法;2.了解人文地理与家乡文化的关系;3.掌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与效果的方法;4.掌握统观全局、提炼主题的能力与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较正确把握家乡地理、历史、文化风情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兼顾语言文字表达与思维表达;3.提高学生层次结构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4.鼓励学生对家乡和生活的深度思考与记录。

情感目标:1.强化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2.激发对家乡故事、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3.感受个人历史的延续、传承与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教授散文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写作方法;2.了解人文地理与家乡文化的关系。

难点: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与效果的方法;2.掌握统观全局、提炼主题的能力与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阶段自由记忆,让学生以自己所熟知的一些自然景观或地方风情入手,尝试回忆一些自己认为自己熟知的家乡。

再通过同桌交流,向自己不熟悉的其中的一个家乡发问,挖掘出对方记忆中的家乡文化信息。

2.导入阶段呈现《父亲是匠人》二商品读后感,概述散文精神内涵,为引入家乡书写的主题做铺垫。

3.讲授阶段3.1散文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写作的方法和要领。

3.2修辞介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方法、时机和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发挥个人想象和创造力,使用有文采的语言,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启示。

3.3全局把握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生活的深度思考与记录,提高学生层次结构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做到“看见整片森林,不丢失单棵树”,即应该正确认识事物的全貌,同时注意到事物中的细节和矛盾。

4.实践阶段4.1写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家乡记述的写作,鼓励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通过作品框架、语言运用和修辞体现个人文学才能和写作水平。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2.收集家乡的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传统风俗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资料和采访调查。

四、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四人一小组设计一份访谈提纲,并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收集记录的对象并完成提纲。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语生于温州长于温州的你们,在这里有着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那我们了解家乡吗?今天我们一起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请让我们走进《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二)课前访谈任务反馈(展示设备: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仪)1.抽签选择3-5组成员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前期收集的对象和具体的表格内容。

2.让其他组同学积极发表各自不同的补充和改进意见,共同完善和提升。

(三)访谈记录表示例示例:春节习俗的调查研究(四)写作实践各组成员仿照示例将各自的访谈表格进行修改调整,当堂汇总修改意见!(五)课后作业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风物志示例:《西村坊建筑志》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

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

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材分析《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是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中的第一个环节。

要求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教学目标1. 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2.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己设计一份访谈题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大禹治水,绽放美丽的花朵;紫气东来,孕育智慧的硕果。

轩辕铸鼎,播撒文明的薪火,渑池会盟,锦绣历史的烟波;三门峡,三门峡,你是大河涌动的金波,你是天鹅翔集的春色。

三门峡,三门峡,你是崤函古道的长歌,你是青春不老的传说。

三门峡,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是一座因修“大坝”而建的新兴城市,又是一座有着悠久人文底蕴的文化名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的方式走近家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二、写作要领1.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

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人物:家乡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

2. 家乡的特色事物:家乡的地理标志、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

3. 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习俗、节日、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人和物,发现家乡的特色。

2. 采访法:让学生采访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讲解:教师讲解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采访和创作,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

2. 视频素材: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采访器材:录音笔、相机等。

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准备关于家乡的特色人物和特色事物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2. 课堂上尽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创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家乡特色展览:让学生将自己记录的家乡人和物制作成展览形式,邀请全校师生参观。

2. 举办一场家乡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

3. 开展一次家乡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家乡的环保、扶贫等志愿活动中,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省份、城市、乡村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处的省份、城市、乡村等。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当地气候、文化等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地图或照片,共同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分析地理位置对当地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名人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发展的过程。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名人等文化特色。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和收集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资料。

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共同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动植物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形、气候、动植物等自然环境特点。

讲解家乡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进行。

第四章:家乡的人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著名人物,包括历史名人、文化名人、英雄人物等。

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物的敬佩和学习的动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著名人物,包括历史名人、文化名人、英雄人物等。

讲解家乡人物的事迹和对家乡的影响。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查和收集家乡人物的资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教案教案设计:家乡文化生活】第一部分:任务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必备知识】一、访谈技巧访谈是一种口头交流方式,通过向被访者提出问题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技巧包括“三要六不要”,即主导场面、控制语速、说清楚谁来执笔,不要过于主动、啰唆、急于下结论,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使用“可能”等字眼,以及说多余的话。

二、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

包括节日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人情世故等。

关键能力】一、访谈技能在访谈中,要善于引导场面,控制语速,说清楚谁来执笔,不要过于主动、啰唆、急于下结论,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使用“可能”等字眼,以及说多余的话。

活动规划】一、活化记忆阅读研究资源《节日与文化》,思考家乡的典型独特民居、节日俗、地方服饰、民间工艺、特色饮食、人情世故有哪些,哪些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哪些需要摒弃。

在访谈中,要重点询问哪个方面的问题。

二、列访谈提纲1.访谈主题:为家乡留下一段记忆。

2.访谈目的:了解家乡的昨天和今天,记录家乡的发展历程。

3.访谈对象:家乡中的长辈。

4.访谈问题:1)本地环境和外观的变化。

2)本地的古迹遗存、风土民俗。

3)本地居民过往的记忆、现有的状况、对未来的设想。

反馈评估】著名作家___先生曾说:“现在人们看待乡村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恨不得马上进去开发,里面的人却想出来,因为生活条件太差。

”请结合本单元的研究,谈谈你的看法。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新农村建设或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拆迁,建起了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区。

虽然这些改造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农民搬上楼后离自己的土地远了,家具没处放了,乡村特色也消失了。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弘扬家乡文化呢?在2019年的上,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___建议建立“村庄历史文化保护活化区”制度。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活动过程
1924年在湖北武昌举行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时,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5个区的体育联 合会代表提出成立一个经常性的全国体育组织的倡议,8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体育代表大 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推选张伯苓为名誉会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主要任务 是:除参与筹办全运会外,还有选拔运动员参加远东运动会、奥运会,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体育活 动等。1928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选派代表宋如海出席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 会。1927年之后,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组织下,又陆续设立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 重、拳击、足球、篮球等 8 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在张伯苓的领导下,中 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嘉奖和认可。1931年,国际奥委会 来函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同时,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还取得了可选派中 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资格。从此,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
活动过程
“志”的写作要点
人物生平 姓名、性别、民族、生卒、出身、籍贯、家庭情况、政治面貌
1.要素齐全
人物志
人物事迹
主要经历、主要活动和事迹,重大贡献和影响等(重点写好传主的事 迹,如品质才能、建树贡献、革命生涯、著作科研等。)
风物志 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
要突出传主的主要事迹,不要对其经历和事迹平均施用笔墨,以免徒增篇幅,使传
三 张伯苓有句名言:“教育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我觉得不 懂体育的,不应该当校长。”
活动过程
他始终把体育放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体育无论在学校与社会,必须 德、智、体、群四育并重,不可偏于求知的智育。”他是体育的行家,又是出色的校长,所以人们 给他取了个外号——“体育校长。”正如著名体育专家郝更生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近五十年来的 体育史,和张先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数十年来,先生提倡体育的热忱,始终不懈,其精神感召 和领导作用,对我国体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我国体育能有今日的基础,先生之功甚大。”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

《一__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乡的人和物,认识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谈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闻名的人和事物。

2. 导入问题:你觉得家乡的人和物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个人或物?二、进修重点1. 进修家乡的历史和文化2. 认识家乡的名人和特产3. 探讨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三、进修内容1. 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同砚们可以了解家乡的建筑、传统节日、历史事件等,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家乡的奇特魅力。

2. 家乡的名人和特产家乡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名人和特产,他们代表着家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

同砚们可以选择一个家乡的名人或特产进行介绍,分享给同砚们。

3. 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温暖和密切。

同砚们可以讲述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分享给同砚们。

四、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同砚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了解,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乡的人和物,交流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2. 教室展示:同砚们可以选择一个家乡的名人或特产进行介绍,展示给全班同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家乡的人和物,认识了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了解家乡,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安置1. 选择一个家乡的名人或特产进行介绍,写一篇小短文。

2. 调查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七、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家乡的长者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 可以组织同砚们进行家乡文化展示活动,展示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通过这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成为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

了解家乡文化,记录家乡人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人、物、文化、习俗等。

2.学习做访谈、调查并撰写报告,学习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3.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访问家乡人物,学习访谈的方法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人物、历史、习俗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记录家乡文化,参与文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参与家乡人和物的调查,培养参与能力,锻炼社交能力,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家乡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三、学习背景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是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总要依托。

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活动内容:家乡的人物、多样的精致和独特的习俗承载这我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我们去寻访和探究,发掘其内在的价值、活动要点:开展访谈活动,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

根据访谈记录,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

活动目的:选取家乡最具特色的的人物、多样的精致和独特的习俗进行访谈,记录人和物,发掘其内在的价值。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

访谈: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

“访”有调查、探寻之意。

访谈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向被访谈人提出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谈的人的回答来获取事实材料的过程。

访谈过程需要巧妙周全的构建,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观察等方法,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相关信息。

4.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文化特色简介2. 采访技巧与方法3. 调查与观察4. 创作与表达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相关信息,并进行创作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采访技巧等内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采访、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创作与表达任务。

4. 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讲解:教师讲解采访技巧、调查与观察方法,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采访、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收集家乡的人和物相关信息。

4. 创作与表达: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创作与表达,可以是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的提高。

2. 学生在采访、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创作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作品质量的提高。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关于家乡文化特色的素材。

2. 采访工具,如录音笔、摄像机等。

3. 调查表、观察记录表等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4. 创作与表达所需的纸张、画笔、电脑等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1《记录家乡的人和事》
教学设计
《记录家乡的人和事》是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之一。

要求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2.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己设计一分访谈题纲。

记录家乡的人和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
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请让们走进《记录家乡的人和事。

二、写作要领
1.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

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

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

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2.访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

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

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3.访谈技巧:“三要六不要”
三要:主导场面,要善于引导;语速要控制好;谁来执笔要说清楚。

六不要:不要过于主动;不要啰唆;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一开始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类的;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随时可以问我”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

4.制定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

5.拟订访谈提纲
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

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二是调查纲目。

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6.风物采访提纲样板
听说家乡有一批汉代古墓,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

调查纲目(问题):
①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
②汉墓的具体年代?墓主是谁?什么身份?
③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有什么价值?
④和其他地方的汉墓相比,有什么异同?
⑤家乡汉墓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⑥其他补充性的考古专业知识。

7.历史名人采访提纲样板
在报刊杂志看到有关某某人物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

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

调查纲目(问题):
①您知道他的生平资料?
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
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8.撰写“志”。

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

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

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

“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

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

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

三、写作示例
示例:对家乡某古老建筑访谈
1.独立思考家乡的古老建筑有哪几类,哪些是需要保护、发展或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

2.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个方面的问题。

3.采谈对象:家乡中的长辈。

4.访谈问题:家乡建筑的类别;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特点;本地的古迹遗存;哪些值得保存下来;与这些建筑相关的人文价值;有关部门对未来的设想。

5.访谈准备:划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准备好提问提纲。

6.采访过程。

7.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