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一、引言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计不合理等。
因此,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改进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变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与意义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形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应包含实验基础概念的理解、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形式,如实物实验、虚拟实验和模拟实验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实验教学设计在实验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实验目的的明确和实验步骤的规范性。
此外,实验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教学环境建设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实验教室的布置上,应注意舒适度和安全性,并提供合适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另外,还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六、学生主体参与与实践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应成为主体参与者和实践者。
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实验教学评价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评价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和学生展示等方式进行。
同时,评价应注意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八、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中学物理实验与理论教学应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理论知识可以引导实验,实验可以验证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九、实验教学的创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引入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
教师可以借助新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如虚拟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的。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
1. 静电实验。
实验材料,塑料梳子、小纸片。
实验目的,通过梳子摩擦产生静电,观察小纸片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现象。
2. 弹簧测力实验。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目的,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理解弹簧的伸缩规律。
3. 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材料,玻璃棱镜、光源。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玻璃棱镜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热传导实验。
实验材料,金属棒、蜡烛。
实验目的,通过热传导实验,让学生感受金属的导热性,理解热传导规律。
5. 摩擦力实验。
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物体。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材质物体之间的摩擦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材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实验方法。
1.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演示和讲解。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四、实验评价。
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3. 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促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精神的培养。
五、实验效果。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实验课教案
物理实验课教案1. 引言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物理实验课教案的编写方法和要点。
2. 教学目标首先,教案应明确指定实验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与学生实验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匹配,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又要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例如,当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径和规律,并能够正确应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内容接下来,教案应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内容。
这包括实验的装置、器材、材料清单,以及实验步骤的详细说明。
教师需要确保实验过程中材料和仪器的使用安全,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例如,当教师设计一个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教案应列出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如天平、滑轨、测定长度的尺子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仪器。
4. 实验步骤与要点在实验步骤中,教案应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
此外,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例如,当教师设计一个测量金属线导电性的实验时,教案可以指导学生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再按照指定的电路连接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教案应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计算、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指标。
例如,当教师设计一个比较溶液中溶资的质量浓度的实验时,教案应指导学生准确测量溶液的质量,并用浓度公式计算出浓度的数值。
6. 结果讨论与总结在数据分析完成后,教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从实验结果中寻找规律,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比对和验证。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案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案引言物理实验作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学物理实验的内容与方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更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
一、实验内容分类1.1 基础实验内容基础实验内容主要涵盖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打下坚实的物理知识基础。
1.2 拓展实验内容拓展实验内容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和现象,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例如,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探索光的折射现象等。
1.3 创新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通过自主设计和研究,探索未知领域。
例如,设计新型电路、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2.1 目标与要求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通过实验理解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2.2 实验原理与步骤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实验原理和步骤的详细说明,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背后原理,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3 实验器材与材料列举所需的实验器材与材料清单,并提供选用特定型号或规格的建议。
同时,还要考虑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安全性和易获得性。
2.4 实验记录与分析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2.5 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在实验方案中,应重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实验教学方法3.1 导引式教学导引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薄 弱 环 节 的原 因[. 与 写( 育教 学 J读 】 教
刊 ) 0 9( ) , 0 3. 2
学生提出的一些没有学术价值或者与所
要学习理论大相径庭的 问题 ,不要急着
作者简介 : 吕国忠(9 9 )男 , 16 一 , 内蒙古卓资人 , 工程师 , 研究方向: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随 堂 实 验教 学 法 .
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
参 考 文献 :
在实验过程 中设置各种 问题情境 ,指导
学生去积极探究新的物理情境和 已学过 物理知识的问题之所在 。教师应 当仅仅 在旁边充当“ 引导者” 的角色 , 因势利导 , 让学 生明 白怎样 的 问题 是有价 值 的 , 对
给 学生 对 物 理 现 象 的 观察 与猜 想 以科 学 的 引导 。演 示 实验 包 括 以下 四种 形 式 :
中学 物理教师 不要太讲 究 “ 效率 ” 而淡 , 究性实验的设计过于程序化 、 制式化 。 探
究性教学 只不 过是 一种 回归儿童少年天 性和科学发展本性 的教 育追求 ,只要从 这一基本点 出发 ,就没有理 由去神化探 究活 动 ,也就 没有 必要 去死扣一堂课 是 否完整地经 历 了探 究教学 的几个 环节 , 在每 一个 环节中 ,学生是否达到了 自主 探究 的 目的 ,也没有 意义去追求 学生在 程序上 以及形 式上 去重复科 学家的发现
实 验 中 学 生 规 范 地 进 行 实 验 ,培 养 实 验
技能和“ 活化 ” 所学知识 。分组实验教学
主要 有 以下 形 式 :
基本 的组成环节 ,教 师在进行 实验操作 前以及实验操作 过程 中 ,要 注重物理实 验知识 点的适 当设 疑 、解 惑以及知识 点 的融会 贯通 , 给学生 的系统思考 以启发 ,
物理中学力学实验教案
物理中学力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用力矩平衡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用力矩平衡法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及力矩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悬挂系统、质量盘、质量块等。
实验原理:根据力矩平衡条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力矩的合力为零,即ΣM=0,可以得到测量物体质量的公式:m=(F×l)/g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F表示所加力的大小,l表示力臂的长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将悬挂系统固定在台架上,质量盘和质量块挂在悬挂系统上。
2.调整质量盘和质量块的位置,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所加的力。
4.测量力臂的长度。
5.根据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
6.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力时,保持力的方向与力臂的方向垂直。
2.力矩平衡时,质量盘和质量块处于水平位置。
3.测力计读数需稳定后取值,避免抖动。
4.力臂的长度需准确测量,可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计算物体的质量。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实验中的各项条件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因此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1.测量质量时,可以改变所加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测量结果的变化,并总结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探究用力矩平衡法测量质量的原理和应用。
3.比较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测量质量的不同,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应用力矩平衡法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力矩平衡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同时也掌握了测力计和力臂的使用方法。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了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发现力的方向和力臂的方向垂直是测量准确的前提。
这个实验不仅巩固了我们在力学中学到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1.实验教学法:通过做实验来观察现象、收集数据、验证理论,让学
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探究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疑问、启发思考等方式,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教学法: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5.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
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6.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以图像、声音、动画
等形式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能力。
8.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0.PBL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小球的弹性恢复力,探究弹簧的力学性质。
实验器材:小球、弹簧测力计、挂钩、尺子、实验台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并将小球沿竖直方向向下拉开一定距离。
3. 释放小球,让它撞击弹簧测力计上的挂钩。
4. 记录小球被弹簧测力计挡住时的示数,作为受力大小的数据。
5. 使用尺子测量小球下落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上述步骤,通过多次实验获取数据,进行平均处理。
实验注意事项:
1. 小球的下落距离应保持一致,尽量减小误差。
2.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小球误伤人或损坏实验器材。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图,通过拟合计算弹簧的弹性恢复力系数。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小球的弹性恢复力,探究了弹簧的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与其位移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吻合。
实验
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如何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室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测定反射率与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光的反射率与折射率,并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
实验器材:透明平板玻璃、半透明玻璃、直尺、尺子、小角度测量仪。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率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光的折射率是指光沿着光的传播方向由1个介质射入另1个介质时,入射光与透射光的角度之比。
实验步骤:1.观察和讨论:首先,让学生观察透明平板玻璃和半透明玻璃。
问学生这两种玻璃有什么区别,并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反射率和折射率的问题。
2.实验设备准备:将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将半透明玻璃放在直尺上。
以直角及过直角的斜边与水平面平行,将透明平板玻璃放置在半透明玻璃上。
保持透明平板玻璃的高度,以一定角度倾斜。
3.实验测量:使用小角度测量仪测量反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4.实验计算:使用记录的数据计算反射率和折射率,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使用表格记录实验所需的数据,包括倾斜角度、反射角度和折射角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反射率和折射率,可以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使用小角度测量仪可以准确测量反射角和折射角。
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安全提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将玻璃碎片带入眼睛或其他部位。
实验结束后,应注意清理实验台面上的碎片和玻璃。
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测定其他材料的反射率和折射率,并进行实验比较。
通过实践和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光的性质的理解。
实验总结: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及分析。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实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中学物理实验教案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中学物理实验教案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测量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方法。
3.发现并分析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现象。
4.探讨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现象与光的传播规律的关系。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光盒、直角三棱镜、光栅、白纸等。
2.实验材料:光线、墨水、玻璃板等。
3.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导入:1.制作一个光线追踪摆放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给出的光路径进行对应。
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
实验操作:2.实验一:观察光的反射现象a.将直角三棱镜置于白纸上,使光线从一个面射入。
b.观察光线从三棱镜的不同面反射出来的角度,记录下入射角和反射角。
c.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入射角对反射角的影响。
3.实验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a.将玻璃板倾斜放置在白纸上,使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中。
b.观察光线从玻璃板射出时的方向,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
c.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入射角对折射角的影响。
实验总结:4.布置实验总结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板书设计: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实验一: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实验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总结: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光的传播规律教学延伸:5.提示学生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光纤等,并让学生分析这些应用与光的传播规律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6.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和光的传播规律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1.自行寻找相关资料,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深层次原理。
2.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3.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关于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应用,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强调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
这种认识对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以其许多独特的功能制约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中学实验能力、实验素质的考查。
许多地区中考中增设了物理实验加试,高中增加了实验汇考,把实验提到考试高度。
这使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实验对说明现象、讲清原理、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形成物理图景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实验思想、实验习惯有着直接影响。
一、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物理课堂演示一般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
通过课堂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对演示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获得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演示实验的新颖性、启发性、知识性、可操作性,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使课堂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
我认为在教学中演示实验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演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验准备阶段,首先要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原理、步骤等,对于如何提出问题、何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什么现象等等有充分的准备,对于有些探索性实验还要准备些科学家当年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让学生去体会科学家的艰辛,感悟科学家的毅力,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器材齐全的实验,我在课前都要亲手认真做几遍,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操作技巧,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就连对仪器放置我都认真设计,以确保实验精确、成功;对实验中缺少的器材,则广泛查阅资料,寻找替代品。
2、提高演示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
学生要理解掌握演示实验所揭示的物理规律,首先要对实验的操作方法、步骤及实验现象进行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地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范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范文【导语】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说课教案,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说课教案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德育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3、情感目标: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目标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以往教学实践中证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部分比较难学的部分,学生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以至于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面对这一现象在这一节教学中突破重点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1)首先在引题上创设情境,以毛主席诗词“坐地是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开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复习运动现象,故而知新,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2)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启发诱导/A:做课本中小车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使学生找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不变:同一小车、同一斜面、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变化: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渗透比较,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引导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思考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B:其次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C: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3:在教学突出重点中,对定律中关键词语进行说明,各种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生活观念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的确良外推,它只是一种基础假设,由于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这条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在于它推得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形成对比知道知识的发展过程由错误正确完善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点和关键.投影牛顿第一定律一、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错误)二、运动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正确)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完善)环节五:难点突破牛顿第一定律虽已建立,但学生对其建立过程仍比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形成难点针对此现象采取了,实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直观实验与抽象受力分析相结合的起来,这样做到了使其难点先简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决方法,使其难点被逐步得以解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二程序安排本节课在程序安排上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1、引题,创新情境,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形成新旧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2、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3、重视各种变成恰当的应用,对其定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使牛顿第一定律得以巩固,理解定义、特定的含义.4、在此引导说明,对其进行加深,从而形成深刻印象,通过不同层次联系,加强基础与习题的配备,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认知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加经改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作用.5、归纳总结.由学生回忆本节学到了什么为主线,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经过这一回顾,让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设计.6、定量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学习困难的同学加深对本节特点及基础知识理解认识,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行如下设计.(1)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在复习运动和力基础上)(2)新旧联系,指引注意.(3)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实物、小车实验)(4)讨论分析形成结论.如果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让学生思考,讲座得出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5)反馈强化,通过对定律本身说明及习题配备,使定律得以巩固和深化.确定教学目标导入课题提供感性材料分析推理形成定律反馈强化巩固应用小结综合初中物理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说课教案.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3070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是学生研究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研究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具体工作计划: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
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具体实验安排: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进度表周次。
实验课题。
主要器材备注一。
长度测量。
秒表、刻度尺二。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米尺、电子停表三。
声的产生。
音叉、共鸣箱、方座支架、泡沫塑料小球、细线四。
真空铃实验。
演示五。
声的传播。
演示六。
乐音的三个特征。
演示七。
光的直线传播。
物理实验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教案高中
教学目标:
1. 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和弹性系数的概念。
2. 掌握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方法。
3. 学会使用实验数据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弹簧、定标尺、支架、吊钩、载物槽、载物砝码等。
2. 实验原理:弹簧的弹性系数定义为单位长度弹簧所受弹簧力的大小。
3. 实验步骤:测量弹簧在不同载物下的伸长长度,并绘制载荷与伸长长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
1. 组装实验装置,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并在下端悬挂一个载物槽。
2. 用定标尺测量弹簧的原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往载物槽中逐渐加入载物砝码,记录下不同载荷下弹簧的伸长长度。
4.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载荷与伸长长度的图表,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5.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弹簧的弹性特性及弹性系数与弹簧材质、弹簧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弹簧弹射伤人。
2.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并及时处理。
3. 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拓展实验:
1. 测量不同形状、材质弹簧的弹性系数,并比较它们的弹性特性。
2. 探究弹簧的破坏强度与弹性系数的关系。
3. 设计实验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课程探究
文化建设 Culture c onstruction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课程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物理实验不仅 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现行专科学校的物 理师范专业,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作为《中学物理教学法》 课程一个组成部分,约占总课时的1/3。但是,从一般学校看,为 了实现教学目标,都将其作为一门课程独立开设。本文就目前该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并提出 一种四阶段教学模式。
□文/ 付淑英 孔青荣 ( 2) 第二阶段: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室可展出三种类型的仪 器:一是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中的通用仪 器,如各种电源、变阻器、电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仪器等;二是物 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万用表、测电笔、气压计、湿度计等;三是 常用的检修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可采用开放实验室的 方法,让学生在一周内通过观察、操作、简单使用实验仪器完成表 格式实验报告,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调节要领,使之在后续实验 和今后教学岗位上能拿来就用。 ( 3) 第三阶段:基础实验的讲解与操作。实验室展出初中物理 中的基本实验,如气、液、固体惯性的演示,滚动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展出实验的操作,对实验报告 的要求可依据实验内容而确定重点,如有的实验要求认清教学内 容的作用,有的实验要求回答实验技能训练的作用,有的实验要求 设计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程序;并用抽签的方式,抽取一部分 实验,进行教案的编写讲练。 ( 4) 第四阶段:难点实验的教学与研究。这部分教学内容可采 用分组教学方式,精选初中物理中的几个难点实验,如静电系列实 验、萘的熔解实验、光学组合实验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研 究,写成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各章节教案
初中物理各章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各种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2.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时间的准确测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2. 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4. 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精确测量,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巧,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等。
讲解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停表、秒表、钟表等。
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3. 实验: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巧,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长度和时间测量。
3.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4. 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团队协作能力强。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与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与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物理教学中对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实验可以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物理规律提供参考资料和实践依据。
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概念、规律、教学的手段或方法,也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它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1 实验分类要想做好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首先应该对实验本身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通常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大体分为如下几类:(1)演示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3)课内小实验。
将上述各种实验与一定的教学手段配合就可以组成各种实验教学课型。
教师应根据物理教学的整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最恰当的实验教学课型。
下面,将分别对上述四种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与作用分别做一下详细介绍:1.1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性实验。
它的目的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习、观察、思考。
其中常常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
通过演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
它的主要作用如下:(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实验来引入课题,它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的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者是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并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演示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1、 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完善演示实验,不断 提高研究水平 2、 演示要恰如其分,防止走过场 程 3、 正确对待演示中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
四、演示实验设计与过程的原则:
1、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要 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 2、 演示实验要保持本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演示实验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第二节:演示实验教学
一、作用: 1、 展现物理事物发展过程,弥补学生认识不足,教师 语言无法描述内容
22、 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33、 对学生观察、操作能力科学态度培养有重要作用 44、 调解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关系中的基本要求: 1、 明确演示目的,突出重点和关键 2、 演示现象应清晰,装置力求简明 3、 演示要与讲解配合,启发学生思考 4、 遵守操作规程,起好示范作用 5、 认真做好准备,确保演示成功 6、 仪器摆放要正确,充分考虑学生
三、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与要求: 教学:准备——实验——总结 、 学生:预习——操作——报告 1、 准备阶段及要求: 要求教师事先布置实验题目, 画出表格 2、 实验阶段及要求: 3、 总结阶段及要求: 教师应明确产生较大误差原因。
第三节: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一、教学目的和内容分类: 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 测定性实验; 训练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
二、实验技能训练教学目的:
1、 逐步学会自学,阅读实验内容; 2、 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仪器、量具、仪表的 习惯 3、 逐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进行正确的操作 4、 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5、 要学会正确测量读数、处理数据。
第九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第一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演示实验教学 第三节: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第一节: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地位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 1、 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基础 2、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3、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4、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实验教学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与能力 3、 创设学习情境 4、 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5、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