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湖心亭看雪》,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古文解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湖心亭看雪》,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湖心亭看雪》是清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教学重点重点解析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理解课文内容。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剖析课文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湖心亭看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型。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要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
5.2 图片湖心亭看雪的相关图片。
5.3 网络资源关于《湖心亭看雪》的相关解读和评论。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七章:教学实施7.1 课堂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湖心亭看雪(市优)》原创课件 2021年公开课获奖课件
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巧妙地表现出作状者元成才路 有抱负、
孤高冷寂的品格。
1. 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 “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 了,这是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 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 孤独。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 了中国战士。他愉快的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 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带橡皮手套。切开头颅 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 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 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 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 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 占有了。他总是得意的说:“又是一片!要是戴 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 难受的啊!”但是却不知,伤员伤口里的细菌,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余住西湖(省略介词“于”,应为“余住
(于)西湖”)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更有似相公痴者”)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定语后置,“一痕”“一点”“一 介”“两三粒”分别是“长堤”“湖心亭”“余 舟”“舟中人” 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提前)
状元成才路
三大状元成杯才路 酒。古人
客居此地。
罚酒时用的酒杯。
状元成才路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公开课课件(公开课)
痴情
(雅趣)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自然
痴人
痴迷于天人合一 的山水之乐,醉 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文字简练,不加装饰)
展示预学——正音诵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是日/更( )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 (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沆( )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 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 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湖 心 亭 看 雪
痴行
痴景
(奇景) (白描)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曾经学过的关于西湖的古诗词。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本文是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三、走进课文1、老师范读2、同学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 客此: 在此地客居。
•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3)通假字 • 余挐一小舟
挐”通“桡”,撑、划
(4)古今异义
古人罚酒用的酒杯,文中指酒杯 古义: 白 今义: 古义: 竭力,尽力
强
今义: 我 古义: 余 今义:剩下的
(5)一词多义
①是日更定 这
是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①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
全,都。 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 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气弥漫的样子。 • 沆砀: • 一白: 全白。 • 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船极其微小。 •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
(2)文言实词。
• 而已: 罢了。 • 焉得:哪能。 • 更: 还。 • 焉得更有此人: 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景物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解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湖心亭看雪》的相关资料,包括原文、译文、赏析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湖心亭看雪》。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难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2)分析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表现景物的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白描手法自然美景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ppt课件
比较阅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 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 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 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孤独感。
. 酒炉正沸。见余,大 得正沸。(他们)见到我,
喜曰:“湖中焉得更 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
有此人?”拉余同饮。 怎么还能碰到像你这样
. 余问强 其饮 姓三氏大,白是而金别 陵。 人, ((饮随有了即闲三)情大拉雅杯我趣,共) 然饮的 后。人 告我呢 别痛? 。”
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他们说是
金陵人,客居这里。
借写西湖雪景,叙述湖心亭奇遇表达自己痴 迷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和作者心 中淡淡的愁绪。
7. 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 抒情之间的关系的?
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 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 的诗意。
巩固拓展
1、背诵课文 2、比较本文与《江雪》一文的异同? (从写法、表达感情两方面)
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
惊喜、愉悦、
板块二:感悟雪景,体味白描
4. 找出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请你 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 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样运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学习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和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同读、同议、同写、同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未若柳絮因风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飘洒洒的雪花,无时无刻不在激动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着热烈、静穆、自由。
我们可以堆雪人、滚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错哦!虽然我们这里雪未下,但我可以带你们去西湖感受一下雪的情趣哦。
多媒体显示“雪景”,导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读感知1、教师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提示学生注意几个字音: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 一芥(jiè)2、学生个读,学生点评,学生分组读。
3、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⑴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⑵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解难。
⑶集中释疑。
后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
三、品读体味1、多媒体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学意译,学生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8《湖心亭看雪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
翻译课文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船后,船夫自言自语地说:“不要 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 啊。”
知人入情
• 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 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 在“更定”(晚上八点)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 亭看雪”。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因为他认为舟子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 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舟子的观念。 • 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 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 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时近年关(崇 祯五年十二月),却客居此地。
28.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西湖美景欣赏(春、夏、秋、冬)
西湖美景欣赏(朝、暮)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 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学家。清兵 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 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 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 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 趣,风格独特。
试译文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拥毳衣炉火,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
(2)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湖心亭看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品味:(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景物描写。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湖心亭雪景的感受。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湖心亭雪景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湖心亭雪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是否深刻?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湖心亭雪景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3、搜集有关“西湖”“冬雪”旳诗歌。
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住
这里。
翻译课文
及下.船,舟
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下船后,船 夫自言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痴, 还有像我们相公 一样痴旳人啊。”
六、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写谁张岱,午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 人”。)
七、合作探究:
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旳句子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旳文字简洁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洁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 白描,体会本文所用旳白描手法。
(文中旳白描能够抓住景物旳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旳写意山水, 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旳形与神。)
九、小结:
湖 痴行 (叙事)
大雪独行
心 痴景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亭 (写景) (白描) 一芥、两三粒
看 痴情 喜—知己之乐
雪 (抒情) 痴—醉情自然
痴人
痴迷于天人合 一旳山水之乐, 醉情于世俗之 外旳闲情雅致。 同步天涯遇知 音旳喜悦又化 解了作者心中 淡淡旳愁绪。
十、结束课文:
《红楼梦》中有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3.为何用明朝年号?又为何要天寒地冻时 独自看雪?他笔下旳景色又能够看出其怎 样旳内心情况?
故国情怀,展示其遗世独立旳情怀和不 随流俗旳生活方式,宁静中旳漂泊无依,茫 然无奈旳伤感。
4、“痴”旳背后隐藏着怎样旳内心世界?
公开课-湖心亭看雪 一等奖 -完整PPT课件
白描手法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 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 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请运用白描的手法说说自己的同桌。
游踪: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
痴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 踪。“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 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间如“苍海 一粟”, 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这段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 法就是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 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 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 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 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 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 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 生动形象。
还
比……
更……
整体感知
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地点是哪里? 崇祯五年十二月 更定矣 余住西湖。
2. 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听觉)
3.写湖心夜景如何(原文回答)?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人) 5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拉余同) 饮
《湖心亭看雪》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PPT
相关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 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 世界影响力的言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 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 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 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 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 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 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 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 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见余大惊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非常 大
二、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三、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义: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细读感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点明看雪的年月、地点、环境。 第二段:①看雪的具体时间,描写所见西 湖雪景;②亭中会客经过;③借舟子之口, 抒发感慨。
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及 作者的感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 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 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 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 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 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 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 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的诗句,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湖心亭看雪》并理解其含义。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湖心亭看雪》,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词语的含义。
3.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等。
4.2 理解与运用评估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运用,包括诗句背诵和意义解释等。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5.2 文化探索学生进一步了解张岱的其他作品,探索其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确保学生有《湖心亭看雪》的文本,以及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或参考书。
6.2 课件准备制作包含诗文、作者介绍、相关图片和图表的课件,以辅助教学。
6.3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视频、音频或网络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7.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感受和理解诗文的情境。
7.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现诗中的美和哲理。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白描的手法。
2.才能目的: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的: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化理解写景特点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湖风光画面)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是啊诗人心中假设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的笔下就春意盎然:假如诗人心中寒冰一片,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怎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的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2、有感情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兴趣昂然。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①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完毕。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语文八年级上册多媒体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像您同样痴的人呢!”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 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一、品读 心灵探密 1.大雪过后的严寒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 雪,他当时会有如何的心情呢?
3.最后一部分中舟子小声说作者寒夜独舟看雪 的行为是“痴”,谈谈你的见解。
阐明了张岱痴迷于天水合一的山水之乐,似 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予以必 定和赞赏,也必定了作者的品位、人格。
二、赏景 写景技法
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本文写景的办法是什么?折射出 人物如何的情感?
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白描的办法:此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 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 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 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故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 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 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 生活方式,当他一种人面对沉寂广漠的雪景时,应 当是孤单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孤单,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 特审美倾向。
2.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 两位客居西湖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与自己相似的 经历。异乡遇知音,暗示这引发了他对故国的 怀念。本觉得自己的怀恋之情 ,隐逸之趣是无 人理解的,但碰到知己时的欢欣只有自己明白。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山水描写技巧。
学生能够解释“湖心亭看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学生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张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
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和哀愁,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张岱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阐述《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典故。
2.3 课文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关于诗歌的问题,如主题、情感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心亭和雪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如诗歌的主题、情感等。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
学生通过写作,运用所学到的描写技巧,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描写技巧和想象力等。
4.3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包括注解和译文。
5.2 相关文献提供张岱的生平介绍和相关研究文献,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都 消失 晚上八时左右 撑 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这天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裹、围
鸟兽的细毛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 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 雪。
❖ 这一节文字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事件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白描:
这一段写景笔调简洁,没有色彩繁杂的渲染, 这种用简单朴素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法, 叫白描。
话痴人:作者痴迷于什么呢?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这样一个痴人,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前半生一直过着优游的生活。明 亡以后,仍以明人自居,消极避居浙江剡 (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西湖的四季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湖心亭看雪
更定 gēng 拏 ná 毳衣 cuì 雾凇 sōng
沆砀 hàng dàng 一芥 jiè 铺毡 zhān
沆瀣一气 hàng xiè
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赏奇景:比较赏读三“与”之妙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更能营造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意境。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赏奇景:还原赏读量词之妙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道痕迹 长堤、湖心亭、小舟、舟
形
形 中人如同山水画中的那
物
“一痕”“一点”“一
量
芥”“两三粒”,这样的 描写给你怎样的感觉?
❖ 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环境万籁俱寂、天寒地冻的特点, 奠定了清冷孤寂的情感基调。
白气弥漫的样子
全、都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就、总是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 ,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 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独往” ——孤独心境子烧酒炉正沸
哪能 还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尽力 酒杯,代指酒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等到
船夫
痴迷 还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 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 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 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 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