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表 1 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 例)
出生体质量患儿与早产儿 , 这 些患儿 反复吸痰 、 应 用呼 吸机 、 使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 作 等 , 使 发生 医院感染
的几率 明显增大… 。故探讨新 生儿重症 监护室 医院感 染的高危 因素并有针对性地 实施 护理 干预对减少 新生 儿重症 监 护室 医院感 染 具 有重 要 作用 。现 调查 分 析
征象 , 在治疗过 程 中出现 明显其 他 感染 , 包括肺 炎 、 先 天性感染 、 胎膜早破 > 2 4 h 、 胎粪 吸入综合征 、 出生 羊水
Ⅲ度混浊 以及孕妇产前感染等 J 。 1 . 4 统计 学 处理 采用 S P S S 1 8 . 0软 件进 行统 计分
析, 对计 数资料进行 检验 , 对医院感染 因素进行 多元
关键词 新生儿 ; 重症 监护室 ; 医院感染 ; 因素分析 ; 护理干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1 8 . 0 1 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抢救危 重症患 儿 以及保证 早 产儿存活率方面具有不可 替代 的作用 。但 大部分 危重 症患儿 以及早 产儿 的免疫 功能 尚未 发育 成熟 , 缺 乏抵 抗力 , 对外界适应 性 差 , 容易 引 发 医院感 染 , 特 别是 低
逐步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C t . = 0 . 0 5 。
售 段 重 秀 羔 丽 4 : 女 蚰 沙 市湖 南 省 儿 童 医 院 新 生 儿 四 科 本科 , 护师
,
2 . 2 1 5 1 例患儿医院 感染单因素分析( 表2 ) ~ — r .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源性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新生儿病房来说,医院感染的危害更加明显,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管理。
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制度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病房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等操作规范的讲解。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2.感染监测和上报制度新生儿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状况。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环境和患儿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3.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新生儿病房的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卫生。
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的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4.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注意病房内的垃圾处理,定时清理和更换垃圾桶,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
另外,要加强对病房隔离区的管理,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隔离观察,防止感染的扩散。
5.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应制定相关的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在病房内应设置洗手设施,并要求父母亲和访客在进入病房之前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严禁患儿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并对父母亲和访客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评价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k y o c n r l o o o a n e t n o i c ro n ・n n w o if n s e t o t n s c mil i f c o f d r t o mi g i e b r n a t. o i e n
prm aur n a e t e i fn ̄ i p c al mpo tnt s es e i ly i ra .
i et n rt w ti 1 ~ 3 dy a in cn y df rn rm ta m r ta as ( < 00 ) C n ls n Sr t f o n ci ae i n h as w s s i a t iee tf t oe h n 3 d y gf l i o h P .5 . oc i s uo tc i
制母 婴同室新生儿 医院感染 的关键 。 特别是早 产儿 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
[ 关键词 ] 母 婴 同室 ; 生儿 ; 新 医院感染
新生儿 感染 以 呼吸道 、
胃肠 道 、 脐部感染为 主 , 特别 是早产儿 ; 护理上应根据新生 儿感染 的特点 , 强新 生儿 医院感染管理 和消毒 隔离 制度 , 加 这是 控
Re ut T e s ls h
a e a e i fc o a e w s 9 7 % . T e r s iao y t c n e t n to h e d. SH w d b e g sr it si a n e t n a d v r g ne t n r t a . 1 i h e p r t r r t i ci o k t e l a a f o o e y t a ton e t l if c o n h n i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摘要】目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2例,与患儿成熟度、原发病和使用器械有关。
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的学习教育,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隔离及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药物,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72-01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已成为目前住院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院内感染会给就医者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和经济负担,特别施,以达到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306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30d,根据卫生部203年制定的《医院诊断标准》确定为院内感染。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病例中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次调查住院新生儿1306例。
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2.45%。
2.2 医院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12例,占37.50%;胃肠道感染11例,占34.40%;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占15.62%;泌尿道感染2例,占6.25%;脐部感染2例,占6.25%,无感染死亡病例。
2.3医院感染与成熟程度在32例感染病例中。
早产儿24例,占75.00%;足月儿8例,占25.00%。
出生体重≤2500g27例,占84..40%;≥2500g5例,占15.60%。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清等防御机能尚未完全 ,杀菌和灭活病毒能力差,易受病原体侵 袭; 窒息新生儿 口咽 、 鼻等部位因吸人羊水、 黏液、 胎粪等污染物引 起呼吸道阻塞 , 导致缺氧 , 加之在对危重窒息儿的救治过程 中常需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吸痰、 等治疗手段, 易诱发医院感染拉 J 。 3 . 2 呼 吸道是 新 生儿 医 院感染 的主要 部位 : 呼 吸道 、 消化 道 、 眼部 、 患 儿 家庭 带来 不 必要 的损 失 , 严 重者 甚 至 导致 患儿 死亡 , 引发 医 皮肤 等是新 生 儿发生 医院感 染 的主要 部位 。 新 生儿 呼吸道纤 毛 发 疗 纠纷 , 危 害极 大。 因此 , 实施 有 效 的护理 管 理对 预 防和控 制新 生 育 尚不 完全 , 自 净 能 力差 , 黏 液易 阻塞 呼 吸道 , 母婴 同 室进一 步增 儿 医 院感染 有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 】 。本 文 回顾性 分 析 2 0 1 0 年2 加 了新 生儿 上 呼吸道 感染 的发 生率 。此外 , 窒 息儿 在抢 救过程 中 月~ 2 0 1 2年 2月间我院收治的 1 2 5 6例住 院新生儿临床资料 , 观 因所用 器械 消毒 不 规范 或不 注 意无 菌操作 易 导致感 染 , 长 时间 吸 察 分析 发生 医院 感染 患儿 的相 关 因素 , 并 制定 相关 护 理对 策 。现 氧 、 氧 气湿化 瓶 中 的铜氯 假单 胞 菌是 导致 新生 窒息 儿肺 部感染 的 将 分析 结果 总结报 告 如下 。 首要危 险 因素 。 1 资料 与方 法 3 . 3 表皮葡萄球菌是新生儿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表皮葡萄球 1 . 1 一般资料 : 选取 2 0 1 0年 2月一 2 0 1 2年 2月间我院收治的住院 菌、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碱假单胞 新 生儿 1 2 5 6例 , 其 中男 6 9 7 例, 女5 5 9 例, 男 女 比例 为 1 . 2 5 : 1 ; 足 菌是新 生儿 医 院感染 的主要 病原 菌 , 以外 源性 感染 为 主。新生 儿 月儿 1 0 8 7例 ( 8 6 . 5 %) , 早 产儿 1 6 9例 ( 1 3 . 5 %) ; 住 院时 间 7  ̄ 3 0 d , 由于 缺乏 自理能 力 ,依赖 医护人 员与 新生 儿母 亲 或家 属照顾 , 若 平均 ( 1 0 . 4 1  ̄ 2 . O ) d 。 不严格 执行 消毒 技术 规 范及 流程 , 医护人 员及 其亲 属 的手部 细菌 1 . 2医院 感染 诊 断标 准 :所有 患 儿 均 参 照 2 0 0 1 年 卫 生部 颁 布 的 可传染给新生儿造成交叉感染 , 导致新生儿眼部感染或脓疱疮等 《 医院感染诊 断标准》 , 综合其 临床表现 、 血尿常规 、 病原体、 免疫 的发生 。此外 , 长 期大 量使 用抗 生 素或 激素 导致 的真 菌感染 是 引起新 生儿 鹅 口疮 的重要 原 因 。 学及 x线等检查确定为医院感染。 1 . 3 调查分析方法: 成立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小组 , 小组成员 4 护 理对 策 由儿 科与感 染 管理 科 的 医护 人 员组 成 ,共 计 1 2 名 ,负 责查 阅病 4 . 1 加强 对 护 理人 员 业务 技 能 培 训 : 在培 养 “ 仁 义 为本 ” 护理 理 念 历、 逐 项登 记 、 调查 分析 、 整理 报 告等 工作 。 自制 新生 儿 医 院感染 的同 时 , 定期 组 织护 士 培 训学 习 , 内容 包 括新 生儿 护 理基 本理 论 新 生儿 常用 药 物的 药理 机制 及使 用方 法 、 异常 情况 处理 、 生 情况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感染部位、 致 知 识 、 病 菌种类 , 以及 新生 儿 的 性别 、 是 否早 产 、 是 否 低体 重 、 是 否 羊水 命体征监测及护理文书写作等, 使护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和实践行 污染 、 是 否窒 息 、 是 否重 症 监 护 、 是 否 气 管插 管 及住 院时 间 、 应用 为上统一 。并鼓励 自学, 选派优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 2加强 管理 制度 的落 实 : 根 据 医 院实 际情 况 , 按 照 医 院护 理工 作 抗生素的情况等相关因素,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 4 管理的相关要求 , 不断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如人院 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 4统计学处理 : 所有数据均应用 S P S S 1 3 . 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 须知制度 、 交接班制度 、 核查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 药品管理制度 、 资料 以均数 ± 标准差( i ± s ) 表示 , 结果采用 t 检验 , 计 数 资料 采用 安全警示规范等。同时严格新技术 、 新设备及新仪器使用规程与 x 检验, 以P < O . 0 5为有 统计 学 意义 。 管理 , 并 上 报 备案 , 加强 对 各 种 医疗 设 备 的 检查 、 保养 、 测定 、 调 2 结 果 试, 尽可 能预 防护 理风 险 的发 生 ; 2 . 1 我 院新 生 儿 医院感 染 情 况 : 2 0 1 0年 2月 一 2 0 1 2年 2 月 ,我 院 4 . 3调动护 理人 员 工作 积极 性 :制定 出各班 工作 程序 及新 生儿 护 1 2 5 6 例新 生 儿共 发生 医 院感染 3 4例 ,医 院感 染 发生 率 为 2 . 7 %。 理量 化评 估表 , 将 医院 感染 控 制 纳 人护 理 质量 综 合考 评 中 , 调 动 其 中窒息 儿 l 1 例 ,占 3 2 . 4 %;早 产 儿 7例 ,占 2 0 . 6 %;体 重为 护 理人员 的 工作 积极 性 ,责任 护士 并 要根据 工作 计划 严 格管 理 , 1 0 0 0 ~ 1 5 0 0 g的 患 儿 l 3例 ( 3 8 . 2 %) , 1 5 0 1 ~ 2 5 0 0 g的 患 儿 1 8例 防止 环节 疏漏 。 ( 5 2 . 9 %) 。 2 5 0 % 以上 患儿 3 例( 占8 . 8 %) 。3 4例 医 院感 染 新 生儿 4 . 4 加 强各 级联 动管 理 : 成立 专 门 的医 院感 染控 制小 组 , 将 监督 和 中呼 吸 道 感 染 患儿 最 多 ( 以 肺 部 感 染 最 为 显 著 )共 2 O 例, 占 管理 职能 落实 到 个 人 。小 组 成 员不 定期 检 查 各项 制 度的 落实 情 并将 相关 问题 及 时上报 科 室 。并 将 新生 儿相 关 院 内感 控制 度 5 8 . 8 %, 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共 1 1 例, 占3 2 . 4 %, 其他 如眼部 、 皮肤 况 。 等也是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重要部位 , 约占整体感染率的 8 . 8 %。 及预 防措 施 制成手 册 , 发放 到 医护 人员 及患 者手 中 , 便 于学 习。 2 . 2我 院新生 儿 医 院感 染 的病 原菌 分 布情 况 : 3 4例 医 院感 染 患儿 4 . 5 增 强护 理人 员 的法律 意识 :将法 律 法规 教育 纳人 到护 士继 续 中有 1 9 例 患儿 进 行 了细菌 学检 查 ,送 检 率 为 5 5 . 9 %。通 过 对 1 9 教育 的范 围 中 , 作 为一 项专 门的培 训 内容加 以学 习 。新生 儿护 士 例患儿 的血液、 粪便 、 分泌物等细 菌培养结果 , 共检 出病原菌 1 3 长要加大普法力度 , 通过例会、 专题会等途径强化及巩固护理人 株, 阳性率为 6 8 . 4 %, 其 中表皮葡萄球菌 6株( 4 6 . 2 %) , 大肠埃希 员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 , 防止护患纠纷。 菌3 株( 2 3 . 1 %) , 肺炎克雷伯 氏菌 2 株( 1 5 . 3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文献 1 株( 7 . 7 %) , 产碱假单胞 1 株( 7 . 7 %) 。 【 1 】 麦菁芸, 董琳 , 等. 新 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J 】 . 中华儿科杂 3 讨 论 志, 2 0 1 1 , 4 9 ( 1 2 ) . 3 . 1 早产儿 、 低体重儿、 窒息儿发生医院感染率高: 新生儿尤其是早 【 2 ] 胡海 珍. 基 层 医院新 生 儿 医 院感 染的 高危 因素分析 及护 理对 策 产儿与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 免疫功能低下 , 皮肤 、 黏膜、 血 『 J ] . 中国实 用护理 杂 �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加强新生儿科病房的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
现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易感因素及对策总结如下。
1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主要易感因素(1)环境因素建筑布局不合理,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2)医护人员因素通过医务人员污染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均是发生感染的途径。
(3)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为微生物侵入机体提供了途径,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 医院感染管理对策2.1 成立专职科室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属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制度,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系统全面监控、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
2.2 病区建筑设计与布局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清洁环境中,形成相对独立区域。
新生儿室设计注意通风、采光、向阳。
室内墙壁天花板无裂缝、地面防滑、便于清洗消毒。
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保持0.5~1 m间距,设普通新生儿室、隔离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新生儿沐浴室、母婴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杂用室、储藏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等。
在区分管理上,非限制区,在最外侧,包括母亲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杂用间。
半限制区,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配奶间。
限制区在最内侧,包括各类新生儿室、新生儿沐浴室。
各区应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3 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措施3.1 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种医疗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红外线抢救台等的消毒规范,凡常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奶具等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消毒方法,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2 加 强 病 室 管 理 , 防 呼 吸 道 感 染 调 查 发 现 , 吸 道 感 染 . 预 呼
占新 生 儿 感 染 的 2 . 5 , 首 位 。 原 因 : 新 生 儿 呼 吸 道 狭 5 4 居 ① 窄 , 膜柔嫩 , 管丰富 , 毛运 动差 , 肺 巨噬 细胞 功能不 足 , 黏 血 纤 且
中 图分 类 号 : 437 R 7.2
d i l . 9 9ji n 10 —6 9 . 0 9 0 . 3 o : O 3 6 /.s . 0 9 4 3 2 0 . 5 0 0 s
文章 编 号 :0 9 4 3 2 0 ) B一0 2 —0 1 0 —6 9 (0 9 2 48 2
室 的 医 院管 理 、 毒 隔 离 、 洁 等 制 度 及 质 量 控 制 方 案 , 明 确 消 保 并 分 工 , 任 到 人 。对 新 生 儿 病 房 进 行 改 建 , 房 设 置 单 独 的 出人 责 病
11 一般资料 .
20 0 3年 1月 1日一 2 o 年 5月 3 日出 院 的新 07
生 儿 共 10 3例 , 中男 5 6例 , 4 7 ; 产 儿 12例 , 月 8 其 9 女 8 例 早 6 足
儿 9 1 , 中 新 生 儿 窒 息 2 9例 ; 龄 出 生 1 n至 2 , 2例 其 3 年 0mi 8d 平 均 住 院 目 9 1d . 。 12 监 测 方 法 及 标 准 . 参 照 卫 生 部 2 0 年 颁 发 的 《 院 感 染 01 医 诊 断 标 准 》试 行 ) 由 感 染 管 理 科 制 定 医 院 感 染 监 测 汇 总 表 , ( , 根 据 监 测 项 目, 月 汇 总 各 科 监 测 表 并 存 档 , 每 由住 院 医 师填 写 医 院
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方法收集我科新生儿220例进行分析总结,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有21例,对于此组院内感染的部位,相关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查找关于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针对性的实施相关护理对策。
结果此组患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9.5%。
新生儿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口腔粘膜、皮肤等各部位感染;对于护理因素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房环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技术不到位、易感病原切断不彻底以及护理操作等因素造成。
结论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易感部位为呼吸道系统,因此加强做好相关新生儿的病房管理,护理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新生儿的保护,对控制和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因素;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787-0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各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机体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处于最低下的时期,此时期的患儿的抵抗力最差,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一般病情均较重,加之患儿本身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因此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1]。
由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护理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笔者现将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22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18例,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1例,均符合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
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中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9例,出生时间平均为3.45±0.9d。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机应急处理方案背景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医院感染在新生儿病房中尤为危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制定一份应急处理方案对于保护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应急处理方案1. 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工作区域和医疗设备。
- 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
- 医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隔离衣,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 建立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确保安全处理感染性废物。
2. 感染监测和报告- 设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 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任何可疑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 建立感染病例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情况。
3.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控制的最佳实践和相关政策。
-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消毒、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新员工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在入职前签署相关承诺书。
4. 访客和家长管理- 制定访客和家长管理政策,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
- 所有访客和家长应接受手卫生教育,并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规定。
- 对于有感染症状或近期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访客和家长,应禁止其进入新生儿病房。
5. 隔离和防护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阻止感染的传播。
- 对于已感染的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进行必要的治疗,确保其他婴儿的安全。
- 医护人员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隔离和防护措施。
6. 感染调查和改进- 发生感染事件后,应进行详细的感染调查,确定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
-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的感染事件再次发生。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探讨及干预对策
Wa g Hu Li h n e n i uZ e f n A s a t0be t e An lz st en wb r o ptl ne t n c reain d n e o sfco n h tr e t n c u t r a u e Meh d : h o g b t c : jci : ay e h e o nh s i fci o rlt a g r u t r dt ei ev n i o n eme s r . to s T r u h r v ai o o a a n o
fo M a 2 0 4 8 e a l n h s ia e o n h s ia n e to ih a mist a , 01 a h iu to o t e Yu i is o p t 1 Re u t : r m y, 0 6 1 2 x mp e i o p t l wb r o p t li f c i n wh c d t o M y 2 0 h s t e st a i n t h l fr th s ia . s ls n n Thene o n p te th s ia n e t n p r e t g r m r wb r a i n o p t l f c i e c n a e fo fom a 2 0 o M a 2 0 . 0 , r p o f o M a , 0 8 t a 2 1 . 9 . o c u i o M y, 0 6 t y, 0 8 3 2 d o st r m y 2 0 o M y, 0 0 1 9 C n l - s o Ea h ki d o o p t li f c i n c r e a i n d n e ou a t r t ke h o r s o i g i e v n o o n e me s r f e hen wb r o m d c 1 i n: c n f h s ia n e to o r l t a g r sf c o a s t ec r e p nd n nt r e t n c u t r a u e a t rt e o n r o me ia o i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管理
生素的使用率达100%。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 使用,且疗程长、剂量大,从而极易造成正常菌 群紊乱、耐药菌株增长、细菌变异、二重感染的 发生,导致院内感染率发生的增加。 (三)医源性交叉感染 • 1、侵入性操作增加 • 如呼吸机和胃肠外营养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 改变了呼吸环境、增加了感染机会,各种留置通 路的建立也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容易造成软组 织的感染。 • 2、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 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有重要作用,不重 视洗手清洁消毒会使感染率增大。此外,对喂奶
• (3)管理新生儿病区的物品:新生儿被服、
小毛巾消毒后才可使用,并每天更换;新生儿的 听诊器等诊疗用具、 喂奶用具和沐浴用具均一人 一用—消毒。 新生儿使用的恒温箱、蓝光箱、复 苏器具、呼吸机管、新生儿红外线抢救台等要定 期用电子消毒杀菌器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1 小 时,也可用 1∶200的含氯溶液擦洗消毒。新生儿 出院后所用过的物品及床单全部更换消毒。 3、加强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脐部、眼睛、口腔和呼 吸道的护理。① 口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2次。② 皮肤:病情允许情况下每日淋浴1次,并 采用爽身粉扑皮肤皱折处,预防感染。③ 脐部: 脐带未脱落前,每天浴后脐部残端用:3%双氧 水擦洗-2%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并注意 保持脐部的干燥。④ 眼睛:保持清洁, 如有分泌
• (3) T 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少: 机体产生单核 • • • •
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 白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 (4)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低下:淋巴结发育不全, 缺乏吞噬细胞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在局 部的淋巴结内;巨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 由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免疫功能均低下,新生 儿很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局限, 易发生败 血症而全身扩散。且早产儿尤甚。 (二)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新生儿病房尤其是NICU内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 症儿,常需使用抗生素,有研究报道新生儿病房抗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护新生儿的健康,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院感的措施。
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建立和完善院感制度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院感的重要性、院感防控措施、院感监测与报告、院感培训与宣教以及院感评估与改进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新生儿院感制度。
一、预防院感的重要性:1.1 新生儿抵抗力较弱,易受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功能较弱,容易感染各类病原体,尤其是细菌和病毒。
1.2 院感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院感病原体的传播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肺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3 预防院感是保障新生儿安全的重要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院感制度,能够有效预防院感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二、院感防控措施:2.1 感染源控制:对医护人员、家属和环境进行感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包括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消毒清洁等。
2.2 隔离措施: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防护等。
2.3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病例,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院感的传播。
三、院感监测与报告:3.1 监测指标的确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率、感染病例分布、感染病原体等。
3.2 监测方法与频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等,并确定监测频率,及时获取院感的相关数据。
3.3 报告与分析:建立院感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和趋势,为院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四、院感培训与宣教:4.1 培训医护人员:定期组织院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培训。
4.2 宣教患者家属: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家属普及院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院感的传播风险。
4.3 宣传公众: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院感防控知识,增强社会对新生儿院感的关注和支持。
新生儿院感管理的对策
新生儿院感管理的对策由于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风险高,而发生医院感染以及医院感染暴发后果极其严重,影响巨大,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环境管理1、病房分区: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新生儿病室、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必须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备。
3、无陪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90公分。
4、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为55-6 5%。
5、有陪护病房应一患一房,且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6、门、门把手、窗台、墙、桌椅、台面清水擦净,消毒液擦抹,每日1次:如有污染,随时擦洗。
物表非致病性细菌总数≤5cfu/cm 2。
7、婴儿床、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每日清洁,如有污染,随时擦洗;用毕终末消毒,清洁保存备用。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听诊器、雾化器每个患儿专用一个,患儿出院消毒后备用。
9、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II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2次、每次30分钟,开窗换气2-4次,每次15-20分钟。
10、地面保持清洁,每日消毒湿拖2次,拖布一次擦地不超过2 0米,或一房一拖布。
如有病人分泌物等用消毒液湿拖2次清水擦净,不同病区使用不同拖布。
最好以不同颜色区分,如清洁区用蓝色,污染区用红色,抹布也可以这样分开。
用后清洁、消毒、晾干、保存。
11、墙面、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12、雾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气面罩,体温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二)工作人员管理1、新生儿病房设缓冲区、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至少每年健康检查1次,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工作人员进入病房需更换专门工作服、换拖鞋、戴帽子,如离开病房需换鞋、更衣或在工作服外加穿白大褂、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定时更换清洗,如有污染,随脏随换。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比较脆弱,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很容易感染病菌。
尤其是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感染风险。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感染率比欧美国家高出了1倍以上,儿童医院感染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保持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对于减少新生儿医院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新生儿产生的黄疸时更为常见。
常见细菌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化脓链球菌等。
2. 真菌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虽然不常见,但其危害性很高。
真菌感染往往出现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后,而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血液中毒和败血症等危重状况。
3. 病毒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并不是常见,但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往往在医院的呼吸道感染期间引起新生儿感染。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1. 医院内设施污染医院内设施如门把手、尘垢、电话等表面常常都藏有大量病原体。
如果没有及时彻底清洁消毒,就有可能在感染控制方面引发问题。
2. 新生儿体质特殊新生儿的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展,特别是早产儿受到的保护更少,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病菌。
3. 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从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从卫生手消毒、换药等每个环节去减少感染的错误发生。
三、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对策1. 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的基础。
医院日常的卫生保洁工作应该增加密度,确保医院维护干净、整洁、卫生的状态。
2. 遵守操作规程在医院操作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医院规程。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从细节处抓好操作规程的执行。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特殊注意医院感染的监测和防控。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1.1 确定监测指标:根据新生儿病房特点,确定适合的感染监测指标,如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等。
1.2 设立监测标准:制定明确的感染监测标准,包括感染定义、诊断标准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3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感染源的控制2.1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等。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新生儿病房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如消毒操作、无菌手套使用等。
2.3 控制感染源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空气净化、隔离患儿、控制访客数量等,以减少感染源的传播。
三、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3.1 制定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2 定期检测器械的消毒效果:建立定期检测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机制,确保消毒和灭菌的有效性。
3.3 做好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如定期检修、更换老化器械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四、加强患儿个体化护理4.1 个体化感染控制计划:根据每一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感染控制计划,包括预防措施、护理要点等。
4.2 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加强患儿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如定期洗手、佩戴口罩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4.3 定期评估感染风险:定期评估患儿的感染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治疗、药物预防等,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五、加强感染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5.1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的趋势和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来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五个部份,包括感染预防、消毒与清洁、医护人员培训、病房空气质量管理和感染监测与报告。
一、感染预防:1.1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新生儿先后,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者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2 新生儿父母的教育:医院应向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感染预防的教育,包括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方法,以及避免带有传染性的疾病接触。
1.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实施隔离措施,避免感染传播给其他新生儿。
二、消毒与清洁:2.1 定期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病房内的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无菌环境。
2.2 床上用品的清洁:床单、毛巾等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确保干净卫生。
2.3 病房的清洁: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和其他表面的清洁,以及垃圾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三、医护人员培训:3.1 感染控制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消毒和清洁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3.2 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病例的报告和处理培训,学习如何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感染病例,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3.3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医护人员应接受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包括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四、病房空气质量管理:4.1 空气消毒: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设备和方法,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
4.2 通风管理:医院应保证病房的通风良好,避免空气污染和积聚。
4.3 空气质量监测:医院应定期对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5.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原因等。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环境,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建立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1.1 严格的手卫生要求:医护人员应时常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特殊是在接触新生儿先后。
1.2 有效的消毒措施:病房内的各种设备、器械和表面应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1.3 空气质量管理: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设备,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传播。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2.1 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2 强化感染控制意识: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
2.3 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感染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规范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管理3.1 定期进行病房清洁:病房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床铺等各个角落。
3.2 确保设备和用品的清洁和消毒:各种设备和用品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采集、处理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4.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4.2 加强感染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和记录感染事件,对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4.3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评估:定期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结语: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规范病房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病房内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医院新生儿病房实施了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
以下是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措施:
1. 严格消毒措施
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医院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的空气消毒、物品消毒和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必须洗手消毒,患者家属也需要佩戴口罩和消毒双手。
医院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 个人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要求定期健康体检,确保不会成为病源传播者。
患者家属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风险。
3. 隔离管理
医院针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隔离管理,确保感染不会蔓延。
医护人员将疑似感染病例隔离在特定区域,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医院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单独管理,确保感染不会传播。
4. 定期培训
医院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鼓励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5. 感染监测
医院设立感染监测小组,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院制定感染监测指标,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通过以上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新生儿病房成功保障了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放心的医疗环境。
医院将继续不懈努力,提升感染管理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752例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主要因素积极加强预防措施。
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9.71%。
感染部位以皮肤、呼吸道为主;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低体重和Apgar评分、置暖箱、ICU、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非母乳喂养。
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完善管理措施、加强新生儿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医院感染; 新生儿; 护理对策
新生儿本身各系统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弱,抵抗力低,特别是难产儿、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存在内在感染因素,易发生医院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威胁生命,对生存质量和预后有直接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1]。
本文通过对住院新生儿的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75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医院感染73例,男41例,女32例。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
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25例新生儿有7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71%,其中早产儿340例,发生感染45例,感染率为1
3.24%;足月儿412例,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为6.80%,其中感染2次者15例,三次者6例。
2.2 感染部位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31例,占42.47%、眼部感染7例占9.60%、皮肤感染3例占4.11%、胃肠道20例,占27.40%、脐部12例占16.44%。
而且足月儿比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低。
2.3 出生天数与医院感染发生时间的关系:医院感染新生儿中,在出生1~3 d 内发病的占79.46%。
2.4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7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获得病原学依据者64例,其中呼吸道感染者以表皮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消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眼部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5 医院相关感染因素:低体重和Apgar、置暖箱、ICU、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非母乳喂养。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住院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医院感染仍高达12.5%,本文医院感染率9.71%,原因为新生儿长期处于宫内无菌环境,缺少各种微生物抗原的刺激,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处在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对很多微生物缺乏抗定植能力而易发感染;同时新生儿无自理能力,完全依赖医护人员及家属,消毒隔离不严格、手部污染是间接感染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发现医院感染相关因素[2]:①低体重、Apgar低评分。
原因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抵抗力差;②置暖箱、应用侵入性操作。
暖箱内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③住院时间长。
交叉感染机会增多;重症监护的新生儿有较严重的基础病,抵抗力低,医院感染易发生;④母乳喂养医院感染发生率低,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等,且母乳无污染的危险;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长期使用抗生素反而使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增加格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机会。
⑥新生儿淋浴室的交叉感染;⑦光疗护理不当:光疗时过多的汗液留于皮内,发生痱子,如皮肤不卫生或进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即易引起皮肤感染,再通过光疗暖箱、沐浴等新生儿之间传播;⑧工作人员手的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等过程中不按规范严格洗手,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手而传播给新生儿;⑨空气污染:由于母婴同室病房探视率比较高,探视者大多有触摸新生儿的习惯,调查显示,探视者洗手前手致病菌的附着率为53.33%,会把大量细菌带给新生儿,同时探视人员多,还会影响病室的空气质量。
3.2 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3.2.1 完善管理措施制定相关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严格无菌观念,进入新生儿室应洗手、戴口罩、帽子,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及接触患儿前后均应用消毒洗手液认真洗手。
3.2.2 加强病房管理根据患儿病种、体质量、胎龄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Pgar 低新生儿及低体重儿的监护;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 min;病室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5%~65%;限制陪护,谢绝探视;有专职人员负责室内的消毒工作,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物表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抹布擦拭一次;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
3.2.3 基础护理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根据口腔黏膜情况选择清洗液;每日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注意观察脐轮周围有无红肿、异常分泌物等;排便后,擦拭由前到后,以免污染尿道口,及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预防红臀;提倡母乳喂养,使新生儿及早获得抵抗多种感染的能力;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率:母亲喂奶前,必须认真洗手、清洗乳头,母亲内衣每日更换,奶瓶严格消毒,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的消毒工作;鼻饲的注射器每日更换,鼻饲管每日更换;注意对暖箱、蓝光箱、复苏器具、呼吸机管道等消毒,使用中每天用消毒液擦洗,避免残留血液、奶液、分泌物等异物,每周更换恒温箱一次,并对原温箱进行彻底消毒。
3.2.4 加强对早产儿、低体质量儿、使用多种抗生素、住院时间过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袭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的护理,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3]。
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护士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尽量减少侵袭性造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杜绝医护人员连续性操作,实施侵袭性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黏膜的损伤,同时要严格消毒;各种导管要高压灭菌后使用;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
参考文献
[1]耿秀娟,张金华.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对策.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2).
[2]杨菊香,李少莲,刘年生,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635.
[3]蔡幸生,卢道奋,陈声琼,等,儿科医院感染性肠炎防治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