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浅析《伯兮》、《采薇》的抒情特色
诗经·采薇赏析
诗经·采薇赏析诗经·采薇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采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采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诗经·采薇创作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采薇课文赏析
采薇课文赏析采薇课文赏析《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采薇课文赏析,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
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
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诗经《采薇》赏析
诗经《采薇》赏析诗经《采薇》赏析《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采薇》赏析,欢迎阅读。
采薇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采薇》简介与赏析
《采薇》简介与赏析《采薇》简介与赏析《采薇》的主题是严肃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使其成为了《诗经》中经典篇章之一。
下面是《采薇》简介与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采薇作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简介《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一般小学的话只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采薇的创作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浅析《伯兮》、《采薇》的抒情特色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浅析《伯兮》、《采薇》的抒情特色余英华
【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6)001
【摘要】先秦时期,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个人的情感意志为群体利益所压抑或取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各方面的<诗经>便呈现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等特点.其中<伯兮>、<采薇>两首诗表述了因战争造成的离人思妇之苦,感情婉曲深挚,深得<诗经>"温柔敦厚"之旨.而思亲盼归、保家卫国也成为后世征戍诗的共同主题.【总页数】4页(P84-86,89)
【作者】余英华
【作者单位】宿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安徽,宿州,2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2
【相关文献】
1.从王采薇、黄仲则之诗看"盛世"闺阁、寒士的心境同构 [J], 伏涛
2."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谈古代诗歌中以"征妇之怨"为题材的闺怨诗[J], 吕德强
3.反思《小雅·采薇》"戍役还归"说 [J], 刘伟榕
4.一位戍士的悲情和豪迈——《采薇》主题辩 [J], 涂军
5.论《小雅·采薇》"遣戍役"的仪式功能 [J], 朱昳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薇》文章赏析
《采薇》文章赏析《采薇》是《诗经》中的诗词。
《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另还有一种说法,“比”将为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戎卒返乡诗·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
《戎卒返乡诗·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薇》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薇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采薇》原文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采薇》的边塞诗特色及影响
《采薇》的边塞诗特色及影响《采薇》的边塞诗特色及影响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源头可追溯到《诗经》。
说到边塞诗,大家自然会想到唐代,想到高适、岑参。
其实唐代只是中国边塞诗发展的高峰时期,唐代边塞诗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充分吸收继承前代边塞诗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关于边塞诗的源头有众多说法,这里我采取学界较为统一的《诗经》说,希望能够在分析边塞诗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源头进行一次探析,重点分析一下《采薇》所体现出的边塞诗特色及对我国后代边塞诗的影响。
一、简述边塞诗的特征关于边塞诗的源头学界有这么几种说法:(1)先秦是边塞诗的萌芽时期,《诗经》中的一些战争诗就是代表作。
(2)到汉代形成大一统王朝,边塞明确之后才形成边塞诗,认为第一首边塞诗当是细君公主的《黄鹄歌》。
(3)源于神话传说中的《穆天子传》,认为西王母与周穆王的对话堪称边塞诗之源。
毋庸置疑,这些观点都有其正确性,但具体如何判定,我们需从边塞诗的概念出发去探究核对。
对于边塞诗的概念,应从它的内容方面界定。
一般说来,凡是反映和描写边塞战争、边地风光、民俗风情、诗人游边、送人出塞以及由边塞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的诗歌,都可以视为边塞诗。
但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疆界不同,边防要塞也就不同,所以有人认为只有明确的边塞一词产生以后才有真正的边塞诗。
但众所周知,中国古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单音词居多。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边塞”的连用,根据记载得到了汉代《汉书・晁错传》中的“守边防塞”,而在这以前,都是以“边”或“塞”或“鄙”、“封”的单字出现,但这“边”毫无疑问就是指国的四周与邻国接壤的地区,“塞”指边地中显要的地方,所谓边防要塞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边塞概念基本相同,所以我认为对边塞诗的界定主要看其所描写的风物、战争是否为边塞地区,而不同的边塞地区的界定得具体分析,就拿战争诗来说,得是对外的战争而不能是内部平定叛乱的战争;就闺怨诗来说,必须是由边塞行役而引发的征夫的哀思,思妇的幽怨,而非普通的游子思妇的浅歌低吟,显然后者不能算作边塞诗,所以关键点就在于是否是有关边塞,在我看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政权机构,有一定疆域,对内对外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明确边防态度的独立国家政权,它的对外战争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为内容的诗作都可算作边塞诗。
采薇的中心思想与艺术特色
采薇的中心思想与艺术特色采薇的中心思想与艺术特色《采薇》描述了战士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采薇的中心思想与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薇中心思想这是一首描写戍边战士的诗,它形象地揭示了异族统治者侵扰和掠夺的严重现实,揭露了敌人的侵扰给人民和兵士带来的苦难的罪恶,赞美了兵士们英勇抗击敌人的爱国精神和对侵扰者无比仇恨的正义行为。
全诗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意境深邃,情感颇具艺术感染力。
如诗的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人把抒情融化到景物的描绘中,把征夫久役将归的又悲又喜的思想感情表现得那么生动真切。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艰苦的生活和内心的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采薇艺术特色“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
1、比兴手法写军旅之苦。
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
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2、重章迭句《采薇》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3、细节描写采薇》十分重视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是这些细节恰恰让读者想像战争的残酷。
4、情景交融《采薇》末章已成为抒情作品的典范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1)借景抒情。
诗中含有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
对《采薇》的多维度审美解读
对《采薇》的多维度审美解读作者:彭英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20年第10期彭英彭英,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教师。
《采薇》是《诗经·小雅》的一篇。
描写了这样一幅图景:寒冬时节,雨雪霏霏,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风尘仆仆,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时,他抚今追昔,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残酷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梦回家园,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诗歌表达的感情深沉复杂,意蕴丰富,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对这首诗进行审美解读。
抒情视角:戎马征战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自豪、思乡念亲的忧虑统一在一起《采薇》一诗,是以外出征战异族(猃狁)战士的视角来抒发感情的。
出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诗经·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长期以来,对本诗的解读,多数都从主题上进行解读。
不管是《毛诗序》还是以后的王夫之、方玉润等。
对主题的解读,也不是完全没有必要,但对于这首诗来说,要把复杂的感情都统一在一个主题下,那就很不容易概括到贴切的主题,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偏离了诗歌的本意。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是诗的四种基本功能。
我们用这个原理去理解这首诗,首先就是这首诗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述: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
《采薇》创作背景与赏析
《采薇》创作背景与赏析《采薇》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采薇》创作背景与赏析,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创作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 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
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诗经小雅采薇》复杂情感表现探析
《诗经小雅采薇》复杂情感表现探析概要:《采薇》末章表达了征战沙场多年的战士复杂的情感:他思念故乡,牵挂亲人,但“长路漫浩浩”,想当初“杨柳依依”,执子之手愿与其白头偕老,轻轻挥别,希望在父母床前尽孝,本以为胜利近在眼前,可以荣归故里那份喜悦与自豪之情,难以掩饰,而今,山水相隔,“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途中的艰难悲伤痛楚又有谁能知道啊,结尾处的直抒胸臆“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语倒出了战士多年来所有的愁情,他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直接把一个真实而充满质朴人性光辉的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首诗所真实深刻地刻画的人性美。
实在是令人惊讶和感叹!《采薇》全篇以一位普普通通的戍边战士的口吻叙写了戎马生涯的艰苦,战斗场面的激烈以及久戍归家时的情形,整个诗篇处处流淌、倾泻着一位九死一生的战士复杂的情感,而他那无奈的感叹和万千的思绪也在广阔寂寥的历史时空中飘飞,引发后人无限的感触和深思。
边塞征战,生活艰苦。
且不说当地恶劣的环境足以让久别不归的将士在边角声中戚戚怆怆的惦念家人,光说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开头的以采薇起兴便可窥见一斑,将士们常年征战“一月三捷”,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抵御外敌之上,他们“忧心烈烈”,不敢定居,食不果腹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正直春暖花开,采摘薇菜这一活动就成为频繁应对战事外让将士们可以暂得一时放松的活动,而它更实在的意义莫过于成为尘土满面,衣衫褴褛的将士们难得的佳肴。
以采薇开篇,自然而信手拈来,不仅点题,同时也巧妙、鲜明、深刻地说明久戍在外的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
诗歌更具特色的是,不仅以采薇开头,而且重章叠唱,以薇菜由柔嫩到茎叶变老的生长过程来喻指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这种兴中兼赋的写法,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戍边战士们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苦痛和隐隐透露出的年华老去而未实现个人心愿的痛楚,或许我们可以追忆到从军出征时,将士们风华正茂,春光旖旎的清晨,那个“她”在依依的柳枝下含情脉脉地送行……美好的回忆瞬间从采薇菜的手心划过,就在这怦然心动之际,刺耳的冲锋号角划破了长空,更撕破了战士内心对和平、甜蜜生活的无限向往。
《诗经采薇》的情感分析
《诗经采薇》的情感分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通过戍边士兵在归途中对战争生活的追忆,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其中有思乡之情,有战斗激情,也有对生命的感伤,既突出了对国家的责任,也肯定了个人情感,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
采薇朝代:先秦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的情感分析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作者以戍边士兵的身份描述了因天子之命而守卫边疆的紧张而艰辛的生活。
狁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和传统的反战题材的.诗歌不一样,《采薇》是通过戍边士兵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作者的爱国情怀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的真实思想,反映了戍边士兵的爱国情怀和坚强作风以及艰辛的作战条件。
诗的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然,诗歌也多少流露出戍边士兵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
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会差;而士兵们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色,骨立形销。
《采薇》赏析
《采薇》的赏析一.诗的结构、内容《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诵,渐次深入,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主要描写军旅的劳苦生活,把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薇菜”的“作—柔—刚”,即从春到秋的由嫩而老的变化,表达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至,何时能归家的心情。
第二部分是第四、五章,写戍边生活及战事,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侧面反映了前面说的“忧心烈烈”的原因,也使“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更是通过描写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与戍卒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激起他们的怀乡思归的情感。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章,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描写的是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
”这里,诗人以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间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哀情。
全诗结构分明,内容深刻,采用间接的方法表达出诗人的情感以及突显主题。
二.诗的主题以及表达的技巧对于本诗的主题,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其主旨是很严肃的,认为诗人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也有人认为是表现了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我觉得最突出的是“思归”。
首先,用比兴的手法,以“采薇”引出乡愁,由薇菜随季节的变化来体现乡愁的日益加深。
以重章叠句的手法,内容上通过反复更加深刻地表达戍卒远离家乡、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戍边士兵的心路历程——《诗经·采薇》赏析
戍边士兵的心路历程——《诗经·采薇》赏析戍边士兵的心路历程——《诗经·采薇》赏析川雪如果要溯源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边塞诗,那么《采薇》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当时北方有个叫做“玁狁”的少数民族时常侵扰周朝边境,周宣王即命出征,打退玁狁。
战事是长期的,生活是艰苦的,长期有家难归的心情是痛苦的,这首诗就是一个戍边的士兵久历艰苦,在还家的路上又饱受饥寒,痛定思痛后悲伤心情的真实写照。
诗一开篇写“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意思是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苗才刚出土。
这里的采薇好像跟戍守征战没有什么联系,这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即以采薇起兴,引起所咏戍边士兵思念家乡的内容。
但这里的“兴”并非完全与戍边没有联系,它还以薇苗的生长过程揭示了戍边时间的长久。
前三章都以采薇开头,第一章是“薇亦作止”,是说薇苗刚出土;第二章是“薇亦柔止”,是说薇菜的叶子嫩油油的;第三章是“薇亦刚止”,是说薇菜的茎叶很壮实,快要老了。
写出了薇菜的发芽、长叶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年复一年地出现在戍边士兵的眼中,这就很形象地写出了士兵戍边时间的长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会引起思归的热念。
由此可见,前三章中的以“采薇”起兴,为下文写思归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是直接写士兵的思归心情。
第一章是“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意思是“说要回去,说要回去,可是到年底了,还是没回去。
”第二章是“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意思是“说要回去,说要回去,不能回家,心里很忧伤”;第三章是“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意思是“说要回家,说要回家,又快到初冬了,还是不能回家”。
这三章反复咏唱,逐层深入地诉说着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语虽简短,却把士兵口里念叨着要回家、数着日子盼回家的心态表现得极为真切自然。
然而,戍守边疆是保家卫国的大事,是父老乡亲赖于过安宁生活的保障,这些士兵是懂得这一点的。
于是,虽然他们无室无家,不能和家人团聚;虽然他们忧心如焚,忍饥受渴,连与家人通个音讯也不可得,但是,为了抵御玁狁的侵犯,为了君王的大事,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卫在边防线上,把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隐藏在心里,在长久的忧伤中煎熬着思归的期盼。
《采薇》鉴赏范文
《采薇》鉴赏范文《采薇》是《诗经》中的诗词。
《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下面为你带来《采薇》鉴赏!《采薇》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表现了戍役某某某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某某某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
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另还有一种说法,“比”将为比作戍边战士,暗喻战士生命的流逝。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诗歌《采薇》的赏析
诗歌《采薇》的赏析诗歌《采薇》的赏析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礹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
所以面对《采薇》,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
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
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我们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文言文《采薇》赏析
文言文《采薇》赏析文言文《采薇》赏析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采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
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再者,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
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是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文言文《采薇》赏析
文言文《采薇》赏析 《采薇 》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 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 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 五章, 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 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 尾照应, 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 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 历久不归的 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采薇即采集野生的 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
诗歌 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 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 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 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 屈指计算着返家的 日期值得注意的是, 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 但是作者在 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
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 薇, 薇亦作止, 这是写春天, 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 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 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再者,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
比如, 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 居,狁之故,是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 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 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小阳春 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 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
一曲征歌写华章——《采薇》抒情性浅析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采薇采薇……曰归曰归……”,《采薇》一诗开篇即借用起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地反复咏唱,展开了一个征归的士卒在返家途中对一段戍边经历的回念。
西周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猃狁入侵边境,成年男子不得不离开家园入列行伍,投身到对抗猃狁的战争中。
在外征战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就连最基本的温饱也得不到保障。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句诗说士卒们只能靠野生的薇菜勉强充饥,说回家呀说回家,可到年底也没能实现。
战事紧急,他们饿着肚子还要时时准备对抗猃狁的攻击,终日坐立不安,在这种情形下,士卒们怎么能不想念自己的家园,想念家中的亲人呢?我们可以看出士卒们对猃狁怀着极度的怨恨,他们思念家乡,更热爱国家,不战胜猃狁怎么能归家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薇菜长得越来越丰茂,茎叶柔嫩,正是鲜美可口的时候,但远远不能让士卒们果腹。
饥渴交加之时思乡的情愫又折磨着他们的心,因为狁难未平复,所以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帮忙打听家中的情况,此时,士卒们渴望归家的心已经非常焦虑了。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薇菜老硬难以食用,说回家呀说回家,可是到了阳月仍未实现。
征役没有休止,士卒们总是遑遑度日,归期无定,无限的乡愁与思归之情令他们苦不堪言。
此刻读者可以感受到士卒们的忧虑之心与日俱增,并与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秋日路边的海棠花开得鲜艳美丽,不禁让人联想到道路上将帅们乘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的高大。
诗中多处描写了战马的高大雄壮,如:“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以及“象弥鱼服”一句,全面地描述出军中军事装备的精良,渲染出了士卒们战斗士气的高昂。
抗狁军队居无定所,日夜警戒,“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写行军时将帅和士卒们都以战车为掩护,足见战斗的艰险,经过一场场殊死搏斗,“一月三捷”,打败了凶残的猃狁,平定了战乱。
在这里,诗歌将战争的严酷场面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士卒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我心 , 为你心 , 始知相忆深
无论何种战争 , 都有其残酷性、 破坏性。 而它首先破坏的 是军人 自身的家庭生活。一旦他们踏上征程 , 留守家中的妻 子便立即被抛入无边的孤独与恐惧之中, 那种怀恋与思念永 远充满着深切的不安和优虑 , 等候丈夫归来便成为她们精神 生活的全部。《 卫风》 等八首《 伯兮 》 便唱出了无数思妇的心 声: 伯兮锅兮 , 邦之莱兮。伯也执受 , 为王前驱 。 自伯之东 , 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 谁遭为容 ! 其雨其雨 , 果呆出日。愿言思伯 , 甘心首疾。 焉得援草, 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 使我心疼 a 这首诗歌以思妇内心独白的方式 , 倾吐了对从军丈夫痛 切的思念, 其情持久炽烈, 感人至深. 孔颖达《 毛诗正义》 释其 题旨为“ 卫宣公之时, 蔡人、 卫人、 陈人, 从王伐郑伯也。为王 前驱久 , 故家人思之。 ” 年轻的女主人公依恋英俊又勇武的丈 夫, 而他却一去经年 , 归期遥遥 , 怎不令人愁思百结, 牵肠挂
到“ 柔” 至“ 刚” ; 或更一句 , 如“ 心亦优止” — “ 优心烈烈” 进 而“ 优心孔疚” , 层层推进 , 展示着久戍给征人心灵造成的 日 益深重的痛苦。 而这其中又交织着为国赴难的责任感。 这和 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只是在不同的章节各有侧重。 四、 五章追述征夫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 壮, 戎备之严 。 情感由前三章的低徊沉郁一变而为昂扬高亢 , 全诗的气势为之一振。 这两章四句一意, 可分四层。 诗人先是 自问自答 , 以“ 维常之华” 兴起“ 君子之车” , 流露出身为军人 的自 豪感。 接着围绕战车用烘云托月之法描写了威武的军容 和高昂的士气 : “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 用驾车战马的高大健壮现出将士们饱满的战斗热情和每战 必胜的信念。紧接着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 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战斗场面 : “ 驾彼四牡, 四牡驳 联。 君子所依 , 小人所排” 。 既而写到将士的装备, “ 四牡翼翼, 象饵鱼服” 。 诗人始终没有直面刀光剑影的厮杀场面, 而是通 过武器装备的精 良、 戍卒们夜不解衣来侧面烘托出“ 岂不 日 戒, 撞犹孔棘” 的边关形势 , 也再次点明了久戍难归的原 因。
摘要 : 先秦时期 , 由于人类生存的雷要 , 个人的情感意志为群体利益所压抑或取代。 反映 了当时社会生活各各方面的 《 诗经》 便呈现 出“ 哀而不伤” 、 “ 怨而不怒” 等特点。 其中《 伯兮》 、 《 采筱》 两首诗表达 T 因战争造成的离人思妇之苦, 感 情碗 曲深挚, 深得《 诗经)" A 柔软厚” 之 旨。而忍亲盼归、 保家卫国也成为后世征成诗的共同主题 。 关键词 : 战争, 离人思妇 ; 讽谏 ; 温柔软厚
肚呢 !
思念是从丈夫离家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 自伯之东 , 首如 飞蓬。 ” 昔 日娇媚的女子渐 已蓬头垢面, 一个“ 自” 字, 暗示了 别离已久, 女子无心梳洗如云的青丝、 任其零乱成一蓬野草。 “ 岂无膏沐 , 谁遭为容 ! ” 语气 由首章的平缓叙述一变而为激 切的反问。 是啊, 美丽是展示给“ 悦己者” 欣赏的, 而今 , “ 悦己 者” 已经离去, 还有何心境 , 又有何必要去梳洗整妆呢 J 主人 公因思恋丈夫 , 忠于爱情而徽于梳妆成为后世情诗最典型的 表达方法。如 : 自君之出矣, 明镜暗不治。( 徐干《 室思》 ) 自从别君来 , 不复着续罗。 画眉不注口, 施朱当奈何。 (晋 乐府诗《 清商曲辞 攀杨柳 》 ) 而太原女子的《 寄欧阳瞻》 则变化方式 , 意念实一 : “ 自从
第 16 卷第 1 期 ’2 0 0 1 年 3 月
宿 州 师 专 学 报 Journal of Suzhou Teachers College
V ol. 16 , N o . 1
M ar . 2 0 0 1
关 山征戍远
闺阁别离难
— 浅析《 伯兮》 、 《 采薇》 的抒情特色 余英华
(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中文系, 安徽 宿州 23400)
中图分类号 :122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 041X(2001)01一0084- 03 娜州的家室是“ 妻子衣百结” 、 “ 垢腻脚不袜” (《 北征》 ), 而他
笔下的妻子却是“ 香雾云类湿 , 清晖玉臂寒 。 ” 后人评曰“ 语丽
而情悲” 。
“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当我们的祖先建立起 自己的部 族家邦时, 战争便如影随形般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不管人 的愈愿如何 , 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 , 中国文学的光辉 起点— 古朴的《 诗经》 中便有了征人深沉的叹息、 有了思妇 不干的清泪 , 从而奏响了几千年历久弥新的相思序曲。
深重了。
诗篇的末章继续抒发相思之苦, 但故作缓和语, “ 焉得谈 草, 言树之背” , 语气中少了激切。 久思不至, 思妇希望用忘优 草来解脱相思之痛 , 终究不过幻想而已。“ 愿言思伯 , 使我心 疮” , 重聚之期难待 , 相思亦绵延不绝。诗文的后三章以波栩
起伏之势展现了思念带给女主人公由形而心的伤痛。 方玉润 在《 诗经原始》 中评曰“ 此诗室家之怨切矣。 始则 ‘ 首如飞蓬’ , 发已 乱矣, 然犹未至龄病也。继则 ‘ 甘心首疾’ , 头己痛矣, 而 心尚无恙也 . 至于 ‘ 使我心疼’ , 则心更病矣, 其优思之苦何如 哉! 使非为王从征, 胡以至是 ?” 对思妇遭受的痛苦寄予了深 切的同情。 古往今来, 由于战争使得无数家庭破裂, 女子们情 感无所归依, 苦于相思, 和着辛酸血泪谱写着一篇又一篇闺 中 怨曲: 有的向夫君发出“ 君子于役 , 苟无饥渴” 的询间 ; 有的 惦念丈夫“ 苦战应憔悴, 寒衣不要宽, ( 白居易《 ’ 闺怨词》 ) ;更 有才女执笔直抒思夫之痛 : “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优 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 全唐诗 寄夫》 陈 玉兰) 无论是华堂贵夫人还是村野农妇, 对于丈夫的思念都 是同样深挚痛切, 念其苦, 优其寒, 更恐其不还, 流淌于诗行 中, 便以其哀怨缠绵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战争使思妇们独守空闺, 望穿秋水, 而前方的征人更是 思亲盼归 , 优心如焚 。 当他历尽艰险终能解 甲生还时, 遥望乡 关, 回首边塞, 那艰苦的军旅生活, 激烈的战斗场面, 无数次 引颈盼归的急切, 怎不令其有感于心而诉之于外呢? 《 采薇》 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 全诗六章 , 分三层。前三章为一层 , 均以“ 采薇” 开头 , 以 重章叠词 申意 , 反复吟咏, 循序渐进 , 突出了“ 出戍之时, 采薇 以食, 而念归期之远 。 ( 朱熹《 ’ , 诗集传 》 ) 首章以“ 采薇采薇 , 薇 亦作止” 开篇 , “ 采薇” 既是起兴, 又是征夫战地生活的实况。 薇 : 野豌豆苗, 一说巢菜 。 多年生草本植物。 冬天发芽 , 春天长 大. “ 多年生” 暗示着这场战争 已历时多年, 薇菜已不知几度 由青而黄 , 又黄而返青。在广漠荒瘩的边塞 , 冷峭的寒风中, 士兵们在经历了生死拼杀后的间隙, 为填饱肚子 , 蹲在野地 里揪着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菜, 怎能不怀念温暖的家呢? 这缺 衣少食、 孤独清苦的戍边生活何时才能结束啊。“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 总是说快是 回去了, 转眼又是年残岁底 , 依然在 这里采薇充饥 。面对无穷止的乡思苦痛 , 士兵们不禁要去寻 找这苦痛的症结所在— “ 靡室靡家 , 狡犹之故 ; 不逢启居 , 狡犹之故” 。 《 汉书 匈奴传》 中记载“ (周) 游王之时, 王室遂 衰, 戎狄交侵, 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 诗人始作, 疾而歌之曰 ‘ 靡室靡家, 狡犹之故 . 岂不日 戒, 狡犹孔棘” 。 戍卒们远征他 乡、 是因狡犹之患 ; 戍地不定, 是因战事频仍。 为国而战, 士兵 们劳而无怨, 但是那无处不在无所不至的乡愁却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 日趋强烈。 看着春风中摇曳的薇菜, 想到家中的老弱妇孺在地里手 拉肩推、 勉强耕耘, 亦或已经是“ 伊威在室, 蟒 峭在户. 叮幢 鹿场, 熠耀宵行” 的荒凉 , 每念及此 , 怎不让征人“ 优心烈烈, ! ’ 因 为战事频繁, 戍地不定, 无法给家人捎一声深情的间候 . 后 方妻儿老小衣食无依 , 前方征人更是生死难料 , 在思家无可 抗拒的穿透力面前, 士兵们肝肠寸断 . 又是一年小阳春的时 候了, “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 思乡之痛、 出征之苦和战事之 多, 全都压在了征人的身上, 所以才会有那一声振人心魄的 悲叹“ 优心孔疚、 我行不来” — 我优伤得心都要病了, 看来 这次出征我是无法活着回去了 ! 忍饥挨饿、 辗转迁徙 , 时时有 生命之虞的戍卒们想家想得郁结成病却无法向回乡的路迈 开一步, 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 诗文的前三章以复沓的形式, 或动一字, 如薇菜 由“ 作”
诗中所表现的征夫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既感到征战的艰苦,
又有着思家的忧愁 , 同时还有服从王命的忠心 , 抵御外侮的 爱国心。 为国、 为己两种意识矛盾交织着 , 在其内心又构成了
新的痛苦 。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当征夫侥幸生 还, 终于踏上了无数次梦牵魂绕的返乡之路时, 抚今追昔, 如 何不令人百感交集 ! “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 霏” . 征人忆起当初和家人挥泪话别 , 正是春意和暖、 柳絮飞 扬的时节, 而今解 甲还乡却是寒风呼啸、 雪花纷飞 , 归心似箭 的人儿在泥泞的道路上踊踊独行。 是喜? 是悲? 亦或更多的 是涩涩的酸楚 ? 正如方玉润所评“ 言归途景物 , 并忆来时风 光, 不禁黯然神伤 。 ” 征人长途跋涉、 又饥又渴— “ 行道迟 迟, 载渴载饥” , 而“ 迟迟” 似乎还包含着他对父母妻小的担 优, 一别经年 , 生死存亡两不可知、 必然会有“ 近乡情更怯 , 不 敢问来人, ( 宋之问《 ’ 渡汉江》 ) 的心理。此时的征人既有往事 不堪回首之苦, 又有前途难以预料之悲。种种优伤在这雨雪 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安慰, — “ 我心伤悲, 莫知我 哀” 。 全诗便在这孤独无助的叹息中收束。 这个归乡的戍卒。 没有凯旋的荣耀、 更没有衣锦还乡的欢畅, 有的是含蕴于诗 行间沉沉的优思。未章“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四句成为历代 诗评家公认的佳句。刘招在《 文心雕龙》 中说“ ‘ 依依’ 尽杨柳 之貌” , “ 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 将何易夺。 ” “ 杨柳依依” 的意象一经创造出来便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 它既 生动地描幕出柳枝婀娜之姿, 又似含有不舍之情。 所以用“ 翩 翩” “ 飘飘” 都无法达到“ 依依” 这种风神俱佳的效果, 以柳来 表惜别之意便成为后世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 袅袅古堤边, 青 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 , 留取系郎船” “江边柳》 雍裕之) “ 城 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 日西时。 长空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 管别离” ( 刘禹锡《 杨柳枝词》 ) 李商隐更是以爱柳咏柳闻名于 诗坛。 千条柳丝轻盈飞舞, 且柳与“ 留” 协音, 牵动着诗人的离 愁别绪 , 自然就赋予其缠绵多情、 惜惜依人的涵蕴。“ 昔我往 矣, 杨柳依依” 四句诗不仅写景状物, 生动形象, 更重要的是 它创造了“ 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气王夫之《 姜斋诗话》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