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报、预测及预警中英文词义辨析
地震预报、预测及预警中英文词义辨析作者:胡静张井飞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13期摘要地震不僅是广大地震学家研究的课题,也广泛出现在各类科普文章、新闻报道或者文学作品当中,是公众领域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诸多专业文章和公众领域中,对未来地震的提前预知,是讨论的焦点。
与之相关的“地震预报”“地震预测”和“地震预警”及其对应的英文词汇出现频率较高,甚至出现不加区别地混用现象。
本文分别辨析了其中英文词义,及三个词的异同,以期提高对这三个术语含义异同的认识,在今后使用时加以区别。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预测地震预警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1.13.012Discrimination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Meaning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ecast and WarningHU Jing[1], ZHANG Jingfei[2]([1]Editorial Office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Hubei Earthquake Agency, Wuhan,Hubei 430071[2]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AbstractEarthquake is not only the subject of the seismologists, but also widely appears in all kinds of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news reports or literary works. It is a hot topic in the public field. In many professional articles and public domain,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earthquakes i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The related words "earthquake forecast","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warning"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nglish words are frequently, sometimes mixed indiscriminately us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respectively, and clarif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hree wor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hree terms, and to use them correctly in the future.Keywordsearthquake forecast;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rthquake warning0引言地震是一种全球性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区别摘要地震预警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以及地震P波与S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地震预警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以及地震P波与S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发出预警的时候,有害的地震波(S波、L波、R波)往往还未到达地表,因此,人们仍然有时间采取紧急措施。
虽然地震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秒、十几秒或数十秒,但是如此短的时间仍然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减少很多损失。
在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行地震预警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
地震预警地震学家把地震预测(prediction)定义为"同时给出未来地震的位置、大小、时间和概率四种参数"的研究,并且每种参数的误差(不确定的范围)应小于、等于下列数值:①位置:±1/2破裂长度;②大小:±1/2破裂长度或±0.5级;③时间:±20%复发时间;④概率:预测正确次数/(预测正确次数+预测失误次数)。
地震预测通常分为长期(10年以上)、中期(1~10年)、短期(1天至数百天以下)预测,短期预测又细分为短期(十天至数百天)和临震(一天至十天以下)预测。
在国际上,有地震学家把不符合上述定义的"预测"等统称为"预报"(forecasting),例如对在一段长时期内的某一不确定的时间发生地震的概率做出估计就应叫作地震预报。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前副主席吉布森(Gibson,2004)认为,预报指可能发生(probably),而预测则指肯定发生(definitely)。
在我国,也有科学家把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发布的有关未来地震的警报称作地震预报。
几年前,很多科学家认为,对地震来说,预报和预测都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主流观点认为预报还是可能的,但预测非常困难。
全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全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初中组试题一、百花齐放环节必答题第一轮判断题1.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都是对未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报。
()错误。
地震预报是政府向社会公告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向预警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或避免预警地区的灾害损失。
2.地震波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
()错误。
地震波包括地震体波和地震面波。
地震体波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
正确。
3.2009年5月12日是我国的第一个“防震减灾日”。
()错误。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 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4.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震灾预防、紧急救援、地震监测预报和台网建设。
()错误。
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和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5.震后救人时,为防止粉尘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洒水息尘。
()正确。
6.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大约500万余次地震。
()正确7.根据历史地震数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6级以上地震20 余次。
()错误。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6级以上地震约120次。
8.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和较快速的运动两类。
()正确。
9.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水平错动300余千米,均隐伏在地下。
()错误。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水平错动300余千米,且出露地表。
10.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正确11.震级越高,破坏性越强。
()错误。
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
但地震造成的破坏还与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等因素相关。
第二轮填空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指出要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什么是地震预警?
什么是地震预警?作者:来源:《大众科学》2019年第06期据央视报道,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6.0地震发生后,成都城区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
那么,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一回事吗?“地震预警”是指在大地震发生以后,请注意是“地震发生以后”,在发生地震附近的地震监测台站检测到地震,马上发出警报:“我这里地震了!”,从而使距离地震较远的地方在破坏性地震波还没有到达之前可以避险和逃生。
地震是地壳岩石断裂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结果,这种巨大的能量可以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我们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在地震发生后会产生两种类型的波,一种是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也称为P波,横波也称为S波。
纵波是挤压传递的波,横波是剪切传递的波。
另一种是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
大地震发生后,对地面造成破坏的主要是横波,对建筑物造成强烈破坏的主要是面波。
由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每秒仅为几公里,相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每秒30万公里要慢得多,人们就将地震发生的消息用电磁波手段(电话、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迅速地传给远方,在距发生地震较远的地方地震波还未到达时收到警报,从而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逃生。
地震预警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远震的地震记录。
地震预警盲区示意图。
红星为震源,红房子为地震台。
有人会问:这明明是警报怎么能被称为预警?追根溯源,“地震预警”这个名词中的“预”字往往使人们认为是指在地震没发生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发出的警报,这是因为在汉字里“预”字有预先之意,所以很多人常常会把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相混淆。
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之前发出的预测。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地震是发生在地壳的内部,人类现在还无法动态观测和探测到地球深部的环境变化和地震发生的过程,因此目前还无法科学验证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地震预警”是从英文“Earthquake Early Warning”翻译过来的。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第一篇: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性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几十次。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
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汶川全国防灾减灾题库
选择题汶川地震发生在哪一年?A. 2006年B. 2007年C. 2008年D. 2009年答案:C汶川地震的震级是多少?A. 7.0级B. 7.6级C. 8.0级D. 8.5级答案:C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日期是?A. 4月12日B. 5月12日C. 6月12日D. 7月12日答案:B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首先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次生灾害?A. 切断电源B. 立即外逃C. 躲进衣柜D. 跳窗逃生答案:A破坏性地震一般是哪种地震?A. 浅源地震B. 中源地震C. 深源地震D. 次深源地震答案:A地震时,哪种地方相对来说更安全?A. 高楼顶层B. 高楼底层C. 宽阔广场D. 桥梁下答案:C填空题汶川地震的震中位于四川省的________县。
答案:汶川地震时,我们应该遵循“________”的原则进行自我保护。
答案:伏地、遮挡、手抓牢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主要有:房屋倒塌、________、地面裂缝等。
答案:山体滑坡地震的三大要素包括:震级、________和震源深度。
答案:发震地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________”的方针。
答案: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目的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这里的“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又称________。
答案:抗震设防烈度简答题简述地震发生时应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墙角等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
在室外时,应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高大物体,以免被砸伤。
地震时为什么需要切断电源和燃气源?答案:地震时切断电源和燃气源是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如火灾、爆炸等。
防震防雷工作制度
防震防雷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防震工作制度1. 地震预警和预报(1)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工作由各级地震工作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地震预警体系,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2)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工作由国家级地震预报部门负责,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协助国家级部门做好地震预报工作。
2. 地震应急预案(1)各级政府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应急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处置流程等。
(2)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3. 地震应急救援(1)地震发生时,各级政府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应协助政府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4. 地震灾后重建(1)地震灾后,各级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2)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应参与灾后重建规划制定,提高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三、防雷工作制度1. 雷电预警(1)雷电预警工作由各级气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雷电预警体系,提高雷电预警能力。
(2)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雷电预警信号,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采取防护措施。
2. 防雷设施建设(1)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防雷设施。
(2)各类建筑物、设施的防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防雷安全管理(1)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对防雷安全监管,查处违法行为。
4. 防雷科普宣传(1)各级气象部门应组织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防雷意识。
(2)各类媒体应积极参与防雷科普宣传,普及防雷知识。
四、法律责任1.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2. 地震、雷电灾害发生后,迟报、谎报、瞒报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地震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五、地震预警原理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纵波的传播速度为 5.5~ 7 千米/秒,破坏性较弱;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3.2~4.0 千米/秒,破坏性较强。地 震预警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 捕获到传播较快的纵波,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 破坏性地震波(横波或面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少地震灾害 和地震次生灾害的技术。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 级、震中位置、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并以倒计时方式对地震来袭时间进行记
地震预警
科 普 宣 传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二 0 一二年五月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目录
一、什么是地震预警 ........................................................................ 1 二、地震预警系统简介 .................................................................... 1 三、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区别 ....................................................2 四、地震预警的意义 ........................................................................ 2 五、地震预警原理............................................................................ 2 六、国家政策对地震预警的支持 ....................................................3 七、地震预警的应用现状 ................................................................ 3 八、地震预警的持续播报(为什么地震预警会有第一报、第二报 等?) ...............................................................................................4 九、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的避险措施 ............................................5 十、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地震预警技术介绍 ............................. 5 十一、地震预警案例 ........................................................................ 6 (一)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应用案例......................................... 6 (二)在城市燃气项目中的应用案例 ............................................7 后记 ......................................................................................................... 7
【地理概念】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
1.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公布于众,让预测受灾区人们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时间尺度的不同,可将地震预报分为5 个阶段,即: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和主震后余震预报。
但是,人类的视线还无法穿透厚实的岩层直接观测地球内部发生的变化,因此,地震预报,尤其是短期临震预报始终是困扰世界各国地震学家的一道世界性难题。
2.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上下震动的P波,震动幅度较小,要过大约10秒到1分钟时间,水平运动的S波才会到来,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预警就是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与S波之间的时间差。
原理上,在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会在地震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
根据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
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则可使人员伤亡分别减少39%和95%。
试题链接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28.41°N,104.86°E)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由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61秒向成都成功预警本次地震。
专家呼吁,在地震高发区,要尽快完善地震预警机制,全面解决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注:1公里=1千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四川省多地震的根本原因是(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受板块挤压影响,断裂带活跃C.地表山高谷深,地下岩层破碎D.水利工程建设诱发地震2.要实现地震高发区地震预警应用“最后一公里”,需强化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3.当接到地震预警时( )A.若在室内,快速躲向宽敞的空间B.若在运行的电梯中,及时按停走出C.若在室外,应躲避在大树下、墙角处D.若正在上课,应抢先逃离教室【答案】1.B 2.D 3.B1.四川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受板块挤压影响,断裂带活跃,所以地震多发;山高谷深,岩层破碎,是地壳运动活跃的结果;从材料中的“震源深度16千米”可判断,不可能是水利工程建设诱发地震。
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
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高能量运动导致的地表震动。
当地球的板块移动或板块之间产生剪切力时,就会引起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灾害。
因此,预测地震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了解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
一、地震孕震地震发生前,往往会出现地震孕震的现象。
地震孕震是指地震前期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地表位移、地表变形等。
地震孕震是地震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
地震孕震有以下两种类型:1. 前兆孕震:指地震发生前几秒、几分钟或几小时,在地表现出非规律性的变化,例如冷热、潮湿、光亮度和气压等。
2. 长周期孕震:一般是指地震前数天到数年的地球物理及环境异常现象。
比如,地球磁场的变化、地表的变形、地震波的放射等等。
二、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一种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的科学活动。
目前,地震预报主要分为观测法和分析法两种。
1. 观测法观测法主要依赖于地震孕震、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等现象。
利用这些现象进行地震预报需要专业人员的精确地测并进行分析。
2. 分析法分析法主要是对地震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球物理、地质、地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等。
三、地震预警除了地震预报,地震预警也是一种减少地震灾害的有力方法。
地震预警是一种预测地震的方法,可以使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地震来临前获得充足的预警时间。
这样,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不同,预警是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再通过计算机系统提前预警,预测地震的到来时间。
一旦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人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总之,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对于我们了解和预测地震都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对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我们就能够在地震来临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地震的损失。
同时,地震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地震预报的准确率。
2023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3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①经调查,失读症在西方人中比较多见,而在中国人极其少见。
②让思考者先学习汉语,再将语言材料用英文和汉字分两边认读,丧失的英文阅读能力竟然会得到了部分恢复。
③失读症指人因大脑局部收到损伤而丧失文字阅读能力。
④根据文字认知的特点,西方发明了一种奇特的失读症治疗法。
⑤所以使用汉字的人因局部脑损伤而导致失读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少了。
⑥其原因就在于汉字的认知是左右脑并用,而非只有左脑在单独发挥作用。
A、①②⑥③⑤④B、②③⑤④⑥①C、③①⑥⑤④②D、④②⑥③①⑤答案:C解析:观察选项,首尾句在四个选项中均未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再观察题干,可知第3句是解释何为“失读症”,应该作为首句出现,只有C项符合,再根据C项顺序,代入验证。
故选C。
2.中国很早就有鲛(jiāo)人的传说。
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
其眼,泣,则能出珠。
”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关于鲛人的考证B、鲛人的神秘传说C、有关鲛人的诗文D、鲛人的真正居处答案:A解析:文中首先通过古代诗歌和传说引出“鲛人”话题,然后用“虽然……”做转折,引出针对“鲛人”的身份问题提出自己不同于其他学者的看法,所以接下来很自然地会介绍这种看法的根据,即作者对“鲛人”的考证。
故选A。
3.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村落被空置,甚至遭_______。
同时,交通网络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增多和信息网络覆盖面的扩大等种种条件,加剧了外部文化________农村的速度,村落传统文化趋于边缘化,家庭意识淡化,安土重迁的习俗弱化,_________几千年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可谓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区别摘要地震预警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以及地震P波与S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地震预警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以及地震P波与S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发出预警的时候有害的地震波S波、L波、R波往往还未到达地表因此人们仍然有时间采取紧急措施。
虽然地震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秒、十几秒或数十秒但是如此短的时间仍然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减少很多损失。
在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行地震预警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
地震预警地震学家把地震预测prediction定义为同时给出未来地震的位置、大小、时间和概率四种参数的研究并且每种参数的误差不确定的范围应小于、等于下列数值①位置±1/2破裂长度②大小±1/2破裂长度或±0.5级③时间±20复发时间④概率预测正确次数/预测正确次数预测失误次数。
地震预测通常分为长期10年以上、中期110年、短期1天至数百天以下预测短期预测又细分为短期十天至数百天和临震一天至十天以下预测。
在国际上有地震学家把不符合上述定义的预测等统称为预报forecasting例如对在一段长时期内的某一不确定的时间发生地震的概率做出估计就应叫作地震预报。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前副主席吉布森Gibson2004认为预报指可能发生probably而预测则指肯定发生definitely。
在我国也有科学家把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发布的有关未来地震的警报称作地震预报。
几年前很多科学家认为对地震来说预报和预测都是不可能的而现在主流观点认为预报还是可能的但预测非常困难。
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ISDR Secretariat2001指出自然灾害的预警是指对即将发生的灾难进行的紧急警告包括对即将来临的灾害如热带风暴、洪水等发出的紧急警告也可以包括对一段时间后由此灾害可能引起的灾难如饥荒与干旱等发出的延期警告。
地震预测与预警技术
地震预测与预警技术地震袭来,众生惶惶。
自然灾害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而地震是其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一种。
地震的袭击常常无声无息,甚至连一点原因都找不到,给民众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害。
地震的预测和预警是人类在面对这场世界级灾难时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防控地震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对地震预测与预警技术展开讨论。
一、地震预测技术地震的预测也就是通俗说的能不能提前知道有地震发生,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探索地震预测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来研究地震预测技术。
这些研究让人类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预测技术的研究热情。
按照预测的原理和方式,现有的地震预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地球物理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地球上一些异常状况来推测未来地震的可能发生。
比如电磁异常、地形变化、重力变化等,这些异常都可以被当做地震前兆来观测和判断。
2. 地表变化方法同地球物理方法很像,只不过是通过观察地面的物理变化来预测地震的方法。
其中气象方面最容易被人们所感知,台风、降雨等和地震相关的天气状况很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3. 杂波分析法杂波分析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地震前后的地震波与地震预测期间杂波信号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监视,在杂波信号的微小变化中找到地震的影子,从而推断出地震发生的可能。
二、地震预警技术可预警地震是指在地震发生前,人们根据地震预测技术所取得的数据,通过快速传播地震预警信息,提前几秒甚至几十秒向公众发出警告。
尽管时间短暂,但是却可以让民众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防护措施,从而减轻地震的伤害。
地震预警技术的核心就是快速传输地震信息,对此工程师们想出了各种方式:1. 无线电波传输这是将地震预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出去,可以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发送警告。
这种传输方式基本上有短波、中波、甚基波和超短波等方式,其中超短波传输效果最好。
2. 公众媒体除了无线电波传输,公众媒体也可以传播地震预警信息。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地震的成因?A. 地壳运动B. 地壳断裂C. 陨石撞击D. 地球自转答案:D. 地球自转2. 地震波分为几种?A. 纵波和横波B. 表面波和体波C. 纵波、横波和表面波D. 三种以上答案:C. 纵波、横波和表面波3.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一回事吗?A. 是B. 不是C. 预警是预报的一部分D. 预报是预警的一部分答案:B. 不是4. 以下哪个不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A. 提高建筑抗震标准B. 加强地震监测C.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演练D. 随意堆放物品答案:D. 随意堆放物品二、判断题1. 地震无法预测,因此开展地震预警工作无意义。
()答案:×(错误)2. 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下面是最安全的避难方式。
()答案:√(正确)3. 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应该立即进行,不顾一切地救出被困人员。
()答案:×(错误)4.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的居民应该立即跳楼逃生。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区别。
答案: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的速度差异,尽快向人们发出警报,使人们有时间采取措施减轻地震灾害。
而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进行预测,目前科学界还没有找到准确预测地震的方法。
2. 请简述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答案: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如果在室内,应立即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避免靠近玻璃、门窗等易碎物品;如果在室外,应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危险物品,尽量到开阔的地方避难。
3. 请简述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其次根据灾情制定救援计划,合理分配救援力量;在救援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专业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灾害;注意被困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救援过程中给予关爱和支持;对于重伤员,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浅谈地震的预测与预警
地震的预测与预警是地震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关键措施之一。
尽管目前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但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预测和预警成果。
本文将浅谈地震的预测与预警,包括常用的预测方法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一、地震预测方法1.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最常用的地震预测方法之一。
科学家通过分析历史地震数据,根据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统计学原理,进行地震概率预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如中国的地震带。
2. 地下水位变化观测法:地下水位变化观测法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
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地下水位可能会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井中的地下水位变化,可以追踪地震的活动,并进行预测。
3. 地震前兆观测法:地震前兆观测法是通过监测地震前发生的地震前兆现象,如地震云、地磁异常、地电异常等,来进行地震预测。
这种方法需要综合利用多种观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技术,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发生前的前兆信号,及时向可能受灾地区的人们发出预警信息,以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措施。
以下是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1. 监测网络的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地震台站、加速度计、地震云图等设备。
这些设备要能够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并传输数据。
2. 数据分析与处理: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对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判断地震的规模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同时,还需要建立预警模型和算法,以便及时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
3. 预警信息的传递:地震预警信息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受灾地区的人们,包括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公众教育和培训机制,提高民众对地震预警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4. 预警系统的响应能力: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或几分钟内发出预警信息。
这就要求预警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算法都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
15道公务员面试(国考)省级及以下机构湖北省地震局类岗位面试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公务员面试(国考)省级及以下机构湖北省地震局类岗位面试问题根据过去1年热点时事政策预测,含考察点分析和回答话术,共计15道一、湖北省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湖北省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地震监测预报是湖北省地震局的重要职责之一。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威胁。
因此,湖北省地震局需要通过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报,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地震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地震灾害。
其次,地震灾害防御是湖北省地震局的另一重要职责。
地震灾害防御包括地震烈度速报、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等工作。
通过对地震灾害的预测和评估,湖北省地震局可以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的地震灾害防御建议和措施,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再次,地震应急救援也是湖北省地震局的重要职责之一。
当地震发生后,湖北省地震局需要迅速响应,组织救援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搜救、救援和恢复工作。
同时,湖北省地震局还负责协调和指导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非常后,湖北省地震局还负责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
地震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国利益,因此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湖北省地震局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符合湖北省情的地震工作政策、标准和规范,并负责监督和管理全省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
总之,湖北省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地震工作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国利益。
二、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何区别?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常被混淆的概念,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地震预警是指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于电磁波的特性,通过自动地震监测系统检测到地震发生后,向可能受影响的地方发出警告信息。
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警
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地震预知”四字从日本消失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过一次里氏震级的“3.11东日本地震”,那次地震所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后果到现在还在现在进行时中,估计可能会成为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地震之一。
3.11地震后的短时间日本经济几乎完全停止了,这是因为那次地震直接袭击了东京周围的两大工业地区:以千叶县的千叶市为中心面临东京湾的“京叶工业地域”和从东京到横滨的所谓“京滨工业地带”延伸出来的包括埼玉县,群马县,枥木县和茨城县的“北关东工业地域”,这些地区是日本的钢铁,化工,石化,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集中的地带,这些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也是日本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那一部分。
再往下追踪下去就能发现一个甚至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事实:其实正是因为要准备躲避另外一个大地震才使得这次东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变得格外大。
聚集在北关东工业区域内的不少企业是因为据说在静冈县一带会发生一个“东海大地震”而有意避开了那个区域往北进入北关东选址建厂的,还有些甚至是从静冈一带特地迁出来的,但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一直在提防着的静冈一带并没有发生传说中的大地震,地震是在岩手县和宫城县一带发生了。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说明了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预报的困难。
在讨论地震的时候有几个很常用但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名词概念,就是“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
一般说起来,所谓“地震预测”是指“某地在将来有可能发生地震”这种定性的含糊说法说法,而“地震预报”则是指“某地将于某时发生地震”这种定量的明确说法,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实际发生了之后尽早发出警报让大家逃生的说法。
地震是能够预测的,地震不会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胡乱发生。
受到弹性回跳理论支持的断层理论现在是学术界解释地震形成机理的主流理论,这个理论能够解释至今为止发生的地震现象。
这个理论认为地震总是发生在活动断层的位置上,而根据历史记载和地质勘探,甚至根据发生过的地震,人们可以识别出活动断层,从而可以预测在这些活动断层上将来还会继续发生地震。
何谓地震预警
何谓地震预警作者:李丽云王卓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3年第05期地震预警的时间提前量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却是千钧一发之际挽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黄金时间。
事实上,人类必须面对地震无法完全预防、只能尽量减灾的现实。
基于这个情况,地震预警被高度重视起来。
一字之差,截然不同什么是地震预警?这得从地震源头说起。
地震发生后,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主要地震波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但震动相对较小,通常不会造成破坏;横波紧随而来,是造成危害性破坏的元凶,但它的速度只有每秒3.5公里左右。
地震预警系统利用震中附近监测仪器捕捉到的地震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横波达到震中周边地区之前,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发布预测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相关机构和公众提早采取应急措施,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与之相比,地震预报虽然和地震预警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
中国地震局专家李山有解释说,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但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发出警告;地震预报则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推测。
效果明显,但精准度有待改进“虽然地震预警的时间提前量只有几秒到几十秒,却是千钧一发之际挽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黄金时间。
”李山有反复强调,公众接到预警后可以提早采取措施避震逃生;医院正在进行的精密手术可以立即中止……特别是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地震预警系统起到的作用更为关键。
地震预警系统减灾效果明显,但并不是能够完全避免震灾损失的“灵丹妙药”。
李山有解释道:“地震震中附近地区一般破坏最为严重,但因为地震波数据获取和地震参数估算需要时间,导致预警信息发布时强烈地震波已经覆盖了震中附近一定区域,这个区域就是预警盲区。
”“而且系统要利用有限台站和有限时间段的观测数据来快速自动测定地震参数和预测地震烈度,所以估算值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导致误报或漏报。
这是另一个弊端。
”李山有说。
李山有强调,除了要进一步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各方面的技术水平,提高其预警的精确度,还应看到,地震预警只是防震减灾系统中的一个手段,防震减灾还是要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构建起包括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以及恢复重建在内综合防震减灾体系,并着力提升建筑抗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的区别
【摘要】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
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关键词】地震;地震预报;预警
1.地震预报的历史沿革
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构造环境有关。
同时,地震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只是整个构造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前,还会发生其他事件。
如果能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报地震。
另外,地震的发生又带有随机性,在不断积累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在何时、何处发生破裂,决定于局部构造中的薄弱点及其性质,而对这些薄弱点的分布和性质常常不能清楚了解,此外,地震还可能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
因此,预报地震有时就归结为估计地震发生的概率问题。
根据以上这些考虑,地震预报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
以上3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独立地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实际采取的是综合的办法,把3种不同思路所得放在一起对比参照,力求对未来的地震活动做出估计。
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
第一,地球具有不可入性。
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对地表的观测来推测以及用地震学方法计算得到;第二,地震孕育的复杂性。
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育过程;第三,地震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
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要获得用于科学研究的大量信息,在有生之年非常困难。
就现在来说,科研人员所做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美国曾经遭遇了一次地震预报滑铁卢事件。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地震预报研究,起初信心十足。
他们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大约平均每隔22年就会发生一次5~6级地震。
于是,根据上一次地震发生在196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在1985年发布预报,预报帕克菲尔德地区在1988年到1992年将会再次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
然而,预期的地震在预定时间内始终没有发生,一直拖到了2004年才姗姗来迟。
而且,在断层附近密集的仪表网络系统中,科学家也始终没有找到这次地震的可确信前兆。
尽管地震预报具有复杂性,但经过广大地震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地震预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中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
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
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实例。
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了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报、可以预防的。
2.地震预警的发展现状
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
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
当地震发生后,其能量会以两种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纵波,速度快但破坏能力小;另一种是横波,其传播速度较慢,但破坏力巨大,是造成灾难的最主要原因。
纵波传播速度约为6km/s,横波则大约为3.3km/s,根据震源位置的不同,横波会延后一定时间到达地表。
地震探测仪器在检测到纵波后会立即传给计算机,再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置后,地震预警系统将抢先在横波到达城市前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
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甚至可能赶在纵波到达城市之前发出。
考虑到城市离震中位置的差异,预警时间通常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不等,因此,这种预警又被称为“10秒预警”。
地震预警更像是一场和地震波的横波“赛跑”,在地震的横波尚未到达时,提醒人们做好防护准备。
在地震预警系统争取来的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通过停止高速列车、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供的应急时间存在上限。
美国一项针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表明,系统对于不到一半的地震,能够提供10s以上的预警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地震,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s。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了7.2级地震。
日本气象厅在此次地震中,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
这次地震仅造成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数百万日本人在地震波到达前大约1min得知了地震的消息,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在美国,地震预警系统也已在加利福尼亚州投入使用,加州南部著名度假旅游胜地棕榈泉附近,预计有120个地点都安装了这种预警系统,其目的就是监测地震以留给人们得以躲避和逃离的机会,使消防队员有时间将救火设施移出房外。
该系统可与其他设施相联,地震一旦发生,消防站大门即可自动开启,城市的水、汽阀门将自动关闭,医院的自动发电器开始运转,最主要的是,能够使学校的孩子们迅速躲避。
地震预警系统由于整合度高,对地震台站密度有要求且需要长期不间断运作,其部署成本并不低廉,对当地可能有一个长期的经济压力。
日本和台湾地区均为整体设防,因为那里需要防御的总面积小。
美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也是针对旧金山周边区域。
这些防御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高科技产业密集,人口密度大,长期预警的经济社会价值可观。
中国大陆的地震带分布十分广泛,经济发展不平衡。
目前地震监测网络主要集中在首都圈。
中国西部地区建造地震预警系统的经济动力不足,但西部地区却是地震高发区,地震造成的灾害也更大。
3.讨论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都没有得到有效预报,使得人们对地震预报的前景产生怀疑。
但地震是不是永远不能预报,在科学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
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报尽管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报还是有可行的办法的,中期预报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报。
但我们不能因为地震预报难度很大,就放弃这方面的努力。
如果我们不做地震预报研究,也就无法真正地认识地震,也就永远预报不了地震。
我们不能把抗震设防与地震预报对立起来。
提高震灾防御能力既要靠抗震设防,也离不开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人类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进一步说,房屋的抗震能力、平时自救常识的普及都会对地震的后果造成影响。
同时预警系统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
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
另外,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
[科]
【参考文献】
[1]周波,邢佑宏.地震预报的几种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0(35).
[2]杨马陵,沈繁銮,陈大庆,曾春梅.地震预测预警等级风险评估与分区分级发布方案的研究[J].灾害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