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1

合集下载

科教版科学三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2.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学会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在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发现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3.在动手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与交流的乐趣;4.了解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2.在动手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难点】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学会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在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发现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分好小组, 指定好组长)多媒体课件,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帶)、喷壶、水槽、清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件ppt4——ppt7)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学生:喜欢,我喜欢听雨声;学生:不喜欢,下雨天到处湿漉漉的,不能出去玩……老师:感谢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雨的看法。

不管大家喜欢还是不喜欢下雨天,我们都得经历下雨天气。

不同季节的雨水有不同的特点,如:毛毛细雨;又如:倾盆大雨。

请同学们形容下你见过的雨势,其他同学注意认真聆听,并判断雨势的大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雨势老师:刚刚有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对雨势大小的形容。

现在,我来问一下同学们,根据他们的描述,你能清楚地知道雨势的大小吗?学生:不能。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那么降雨量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应该怎么样测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测量降水量。

板书:测量降水量。

2、老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喝的饮料上面都有表明体积,如:550ml、250ml等,方便我们了解这瓶饮料的多少。

现在我们需要测量降雨量为多少?是不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测量容器,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啦?老师: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

小学科学测量降雨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降雨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降雨量(教案)测量降雨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测量降雨量的基本方法,掌握使用测雨器进行测量的技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份测雨器的示范样本,准备一些空白记录表格,准备一些降雨量数据资料,准备一些测量降雨量的实验材料(如测雨器、量杯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纸和铅笔,准备好测雨器和其他实验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放映一些有关降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降雨量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

引出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降雨量的定义,以及为什么需要测量降雨量。

讲解主要的测雨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砝码式测雨器和漏斗式测雨器等。

通过文字和示意图的形式,详细讲解两种测雨器的原理和使用过程。

3. 实践操作请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测雨器和一份记录表格。

在教师示范下,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降雨量的测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降雨量数据资料,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回到课堂后,将测量到的降雨量数据整理归纳,并填写到记录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比较不同地点和不同日期的降雨量差异。

5. 学生报告请学生依次上台,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简要的报告。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讲述使用测雨器测量降雨量的过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

6.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测量降雨量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收集降雨量数据。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降雨量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风向等。

2.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设计比赛,谁测量到的降雨量最准确等。

3. 学生可以合作编写一个有关测量降雨量的科普小册子,分享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工作原理:
3、我的测量记录下雨日期
降水量
我确定的降水
【提示】
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七、作业布置
关注当地天气,坚持测量气温和降水量,做好观察记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知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测量降水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交流法。

六. 教学准备1.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

2.教学课件。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台雨量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讨论降水量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提问: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份降水量观测记录表,让学生在家观察降水量,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绘制降水量测量方法的示意图,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45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测量降水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不同形式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 参考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测量降水量 参考教案1

4.测量降水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气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制作雨量器.mp4、模拟降雨.mp4、【活动设计】变酸的雨水会损害植物吗?.jpg。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聚焦【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展示】水循环的照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讲述】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展示】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讲述】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新知讲解】(二)探索:1.制作简易雨量器【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总结】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呢?好,现在我们观察下面的视频,看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4.测量降水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4.测量降水量

4.测量降水量【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完善天气日历的记录。

3.对天气现象的观测产生浓厚兴趣。

4.知道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会通过测量降水量指标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对降水量进行测量,熟记降水量的六个等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材料:直筒塑料杯或玻璃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和喷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好多种天气,其中下雨、下雪都是天气现象,那么下雨天时,我们怎么知道雨下的大小呢?2.学生自由回答:雨滴的大小,下雨的时间长短等。

3.教师介绍气象学家使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

(强调下雨下雪都是降水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种降水形式。

4.教师导入本课课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降水量。

5.板书:测量降水量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制作简易雨量器。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步骤和方法。

(2)教师提问:根据上面的步骤,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3)展示教学课件总结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注意事项。

(4)学生参照教学课件用准备好的材料分组制作简易雨量器。

(5)将各组制作的简易雨量器进行评比,谁做的最好、最标准。

2.模拟降雨,练习使用简易雨量器。

(1)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强调测量教科版新三上科学教案时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并填入记录表格,知道气象学家测量降雨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情况。

(3)学生完成随堂学第4题,总结回顾测量降水量需要注意的事项。

3.比较确定降水等级。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降雨量等级标准。

(2)学生比较本小组测量降水量与等级表上的数值,判断本小组模拟的是哪个等级的降雨。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新编教科版人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新编教科版人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降水是天气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研讨活动,通过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可能通过化为水测量水量的方法测量降水量,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来了解降雨数据。

【学情分析】学生的前概念认为下雨是降水,而对于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没有概念,所以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雪、冰雹化为水再进行测量,从而知道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降水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当然没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解决。

雨量器的使用让降水量的测量变得更加准确,但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对正确使用雨量器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测量中准确操作。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制作雨量的选材、刻度条的绘制、粘贴等都会导致测量降雨量不准确,所以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并且在多次操作中练习精确性。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降水量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降水量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降水量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降水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和方法测量降水量。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

2. 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量杯、漏斗、雨量计等。

3. 实验材料:水、小容器、纸巾等。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降水形式,如雨水、雪、冰雹等。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2. 与学生共同探讨降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Step 2: 实验前准备1. 向学生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如量杯、漏斗和雨量计。

2. 解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Step 3: 实验过程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实验材料。

2. 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在室外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将量杯放在地上。

b. 使用漏斗将水缓慢地倒入量杯中,直到水满。

c. 使用雨量计记录实验开始时的降水量。

d. 将小容器放在室外,观察并记录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

e. 使用纸巾或其他方法将降水量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Step 4: 数据分析与讨论1.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降水量差异。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Step 5: 总结与延伸1. 小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变化原因,如季节、地理位置等。

3. 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出如何减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的建议。

Step 6: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降水量的小作文,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和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未来一周的降水量,并与同学分享结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案

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教学过程】(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

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

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

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

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

课件出示:4.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从这个《雨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二)认识雨量器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多媒体出示)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来练习测量、记录降水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容易忽略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理解雨量器口径大小对测量降水量没有影响也有一定难度;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样有限,制作简易的雨量器、观察读数时都会出现各种小问题。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致预设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三)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认识到雨量器的口径大小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易于观察的直筒杯、绘制好的毫米刻度条。

教师准备:多个透明直筒玻璃杯、刻度条、剪刀、胶带、拍照设施、喷壶、水槽、降水量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郑州遭遇强降水的视频)2.揭示课题:这么大的降水量给郑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什么是降水量呢?它又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降水量》(揭示课题)。

二、探索(一)明确降水量的含义。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天空中的雨、雪、冰雹等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高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最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最新
课时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具
学具
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
板书
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形式: 制作: 模拟降水:
雨 直筒透明 放平
雪 毫米 平视
冰雹 “0”刻度对齐 毫米
作业
设计
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 )对齐。
A.杯子外底部 B.杯子内底部 C.杯子顶部
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
第( 三)单元 第4课 第1课时
课题
4.测量降水量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7-49页
课时
教学
目标
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2.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3.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提问: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
1.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2.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测量降水量-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测量降水量-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测量降水量-1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天气与气候”中的“降水”一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特点,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测量降水量,培养学生探究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降水的形式和特点。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测量降水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记录和计算降水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雨量器,尺子,记录本。

3.教学环境:户外操场或者花园。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讲解使用方法。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雨量器,等待降水。

4. 巩固(10分钟)降水结束后,学生用尺子测量雨量器内降水量,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给予引导和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降水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测量降水量》为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第四章《水和空气》的第三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1.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测量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降水量,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探讨降水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包括:介绍降水量的单位毫米;讲解并演示用量筒、雨量计等工具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测量降水量的实地观察活动。
举例解释:
-在讲解降水量概念时,可通过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看到不同降水量对应的实际高度,加深理解。
-在教授测量工具使用时,教师应演示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数据记录与处理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填写记录表,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平均值。
2.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降水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降水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思考降水量的重要性。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讨论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了较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记录数据时还是显得不够细心,导致数据出现偏差。未来,我需要在课堂上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正确使用雨量计:学生可能对雨量计的结构和原理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

《3.4 测量降水量》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3.4 测量降水量》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测量降水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测量降水量》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和操作方法,培养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和意识。

本节课的主题是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测量降水量工具和方法,学会使用雨量计进行观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天气和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评价任务1. 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降水量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使用雨量计进行测量时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及创新性。

4. 结合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天气预报和实拍雨景,引出降水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降水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意义,让学生明白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3. 工具介绍:展示雨量计等测量工具,讲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4.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雨量计进行测量,强调注意事项。

5. 小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6.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操作经验,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7.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操作中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降水量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准备一个小型雨量计,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降水量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下次上课时,将观测数据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讨论和分析。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降水的资料和信息,如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降水对动植物的影响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降水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降水量测量工具(如雨量器)。

3.准备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这一天气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需要测量降水量?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呈现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并展示其使用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降水量测量实验。

每组领取一个容器和雨量器,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地进行降水量测量。

引导学生总结降水量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雨量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降水量?让学生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

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

(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

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

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建议: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4.提问: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预设: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


三、研讨:改进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改进制作。

提问: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预设: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进模拟降水。

提问: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预设: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提问: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预设:先让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四、拓展: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自制雨量器]
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注意事项:
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④如果当地10 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板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形式:制作:模拟降水:
雨直筒透明放平
雪毫米平视
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10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
【作业设计】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A.直筒透明
B.上宽下窄
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对齐。

A.杯子外底部
B.杯子内底部
C.杯子顶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