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癔症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癔症“癔症”即由心理发生障碍,而引发自我暗示的一组病症,通常容易发病于亚健康个体,属于精神科疾病。

当病情发作时常表现为躯体功能发生行动障碍,或在意识判断上出现困难,精神因素是癔症的主要致病因素,通常包含有生活中的突发意外事件、内心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而对自己内心产生强烈的痛苦,从而对身体素质不够好的个体引起严重的精神障碍。

分离症状是癔病的第一表现形势,指的发病个体对过去经历的感受和认知和现有发生的认知完全或部分的矛盾。

转换症状是第二种表现症状,指的是由于精神的反复刺激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然后导致躯体发生不良的恶性症状,当躯体的不良症状出现时,情绪上的反应就会出现消退或消失,这种由心理转换为躯体的症状即为转换症状,由于有些时候身体某些部位上的器质性病变也可能产生躯体上的病态表现,所以转换症状在确诊之前还要检查患者身体有无器质性病变。

癔症最先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第一种分离性的危害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时常无法记住不久前发生在个人身上的经历。

只能回忆起片段的内容。

或者是发生突然的想法而没有计划的去实施。

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无法抗拒的。

再有情感的表现多样化,时而大笑起来,时而哭闹起来,旁人通常无法进行阻止,便有可能发生冲动的毁物,伤人,甚至是自伤和自杀的严重危险行为。

癔症发生时也会引起情感的爆发,无休止的发泄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愚蠢幼稚的表现。

当问起患者身份时,通常会说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身份,如一些神话传说中的人鬼,给人一种“鬼怪附体”的感觉。

生活中甚至出现内容复杂的幻觉和妄想,稍微刺激性的事情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暗示,从而发生肆意妄为的行为。

第二种转换症状的危害可表现为生活动作减少,或者增多甚至出现瘫痪的情况发生。

神经系统也还会随之发生损害而引起肢体无故震颤、慌动和肌肉阵挛。

经常在情绪激动或者是受到外界暗示时便会出现缓慢倒地不起或者躺在床上,全身僵直,他人无法唤醒的危害。

中医具有疗治根本的作用,但由于治疗时期较长,药品煎熬服用苦难的因素,一直是一个遗留很久的问题,而西医具有疗效快、服用方便的优势,但是通过长久的治疗经验来看,对癔症的治疗往往会留下很多病根问题,所以现在各大医学研究机构开始着手研发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癔症时,首先在患者的静脉缓慢注入安定注射液,安定液能够迅速到达患者各极神经中枢,短时间内传输到各极神经末梢,快速控制住患者的情绪,减缓患者内心的焦虑、恐惧。

中医对癔症的解释

中医对癔症的解释

中医对癔症的解释概述在中医理论中,癔症被称为癔病,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属于神经症范畴。

癔症表现为患者出现各种身体症状,如瘫痪、癫痫、抽搐、失声等,但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往往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

中医认为癔症是由于情志不畅、气血失调等原因导致,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癔症的效果。

癔症的病因癔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志因素情志因素是导致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当情志不畅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癔症的发生。

常见的情志因素包括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2. 气血失调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

如果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癔症。

气血失调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

癔症的常见症状癔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每个人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癔症症状包括:1. 瘫痪瘫痪是癔症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患者可以表现为半身不遂、四肢无力等。

但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神经病变或肌肉疾病。

2. 抽搐抽搐也是常见的癔症症状,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周期性运动。

抽搐可以出现在不同部位,如面部、四肢等。

同样,经过细致的检查,没有发现肌肉疾病或神经病变。

3. 失明、失聪等感觉缺失在癔症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失明、失聪等感觉缺失的症状。

然而,感觉缺失并不符合解剖学分布的规律,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损害。

中医对癔症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癔症主要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方法来达到治疗效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 调理情志情志调理是中医治疗癔症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情志畅达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治疗癔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癔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西医诊治癔症良方

中西医诊治癔症良方

中西医诊治癔症良方【概述】癔症或称歇斯底里,指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

多数突然发病,表现为短暂的精神失常或感觉、运动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这些症状可在暗示影响下产生,亦可在暗示影响下消失。

百合病是一种以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和食欲时好时差,以及口苦、尿黄、脉象微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其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

常继发于热病之后或由情志不遂而引起。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癔症发常与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癔症患者的特征有情感用事、情绪不稳定、喜欢夸张、易受暗示、心胸狭窄、好表现自己和自我中心的倾向。

有人称为“歇斯底里性格”。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有器质性损害时,也可有癔症倾向的释放。

因此,癔症症状有时可成为脑器质性病变的早期征象。

易感素质明显者,轻度的精神刺激就可引起癔症发病,但如果素质较稳定,精神刺激要足够严重,才会引起癔症。

癔症症状产生后,使患者取得了“病人角色”,从而免除其某些社会责任,获得别人照顾或经济补偿,这种“继发性获益”有时是某些患者癔症发作槿症状迁延难愈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伤寒病后,热邪伤阴在伤寒或温病病程中,由于热邪太盛,或汗、下、吐用之失当,以至病去而阴虚未复;或热邪毒气,伤气伤血;或病后余热未尽,熏灼心肺。

心主血脉而藏神,肺主气、朝白脉而司治节,心肺阴虚,气血失调,神明无主,面脉失养,而为本病。

(二)情志不遂,忧思成疾平素忧思不断,抑郁寡欢;或境遇不佳,不能自释,以至阴血暗耗,虚热内生,神气失于依附,以至行动、语言、饮食失常。

【临床表现】癔症多发于青年期,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病较多。

癔症大多突然发病,多数呈反复发作,症状演戏那样带有夸张性,往往在周围人多时症状加重。

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模拟任何一种疾病。

临床上可归纳为两大类: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

一、精神障碍最常见情感暴发,发作特点为情感色彩浓厚、夸张、做作和易受暗示。

什么是癔病

什么是癔病

什么是癔病导言:癔病,也被称为功能性神经症状障碍,是一种身体上出现的症状,却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情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癔病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影响。

第一节:癔病的定义和症状癔病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其根源可追溯到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

患者通常表现出一系列身体症状,如抽搐、瘫痪、失声、失明、耳聋以及记忆丧失等。

这些症状可以没有任何生理基础,但患者真实地体验到痛苦和困扰。

症状通常在激发性事件之后迅速出现,有时患者可能并不自觉地制造这些症状。

第二节:癔病的诊断和鉴别由于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基础,癔病在诊断上是一项挑战性任务。

医生通常通过检查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以及进行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评估来进行诊断。

然而,鉴别癔病与其他相似症状的病症是非常重要的。

癔病症状与其他神经症症状往往非常相似,例如癫痫发作、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

因此,医生需要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并不能忽视任何可能的器质性原因。

第三节:癔病对患者的影响癔病对患者的影响是显著的。

患者常常遭受长期的痛苦和社会排斥。

他们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社交,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此外,癔病患者可能感到沮丧、绝望甚至自卑。

他们可能经历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负面的心理和社会影响强调了对癔病患者提供全面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性。

第四节:癔病的治疗方法癔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是癔病患者最常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暗示疗法被广泛用于帮助患者理解并控制他们的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处理潜在的心理创伤,同时帮助他们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药物治疗不是癔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某些药物如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可能用于管理伴随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节:医务人员对癔病的应对医务人员在处理癔病患者时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耐心。

他们应该明确癔病的特点,避免笼统化的指责或忽视患者的困扰。

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向患者传递信息,帮助他们理解症状的心理学原因。

中医常见的精神障碍病症名称

中医常见的精神障碍病症名称

中医常见的精神障碍病症名称中医常见的精神障碍病症名称特征性症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中医也不例外;我国典籍对于精神症状多有描述,其常见症现列于下可供参考:1. 妄见妄闻《灵枢·癫狂》:“狂,目妄见,耳妄闻。

”由肝火妄动,痰迷心窍所致,中医学描述为看到“五色神鬼”“左顾右盼如见神灵”“与人语尝无见”等,相当于西医的幻觉,如幻听、幻视,。

治宜清肝热、泻心火。

2. 语言错乱又称“语言颠倒”,《丹溪心法》简称“错语”。

是指神志恍惚,语言前后颠倒错乱,或言后又自知讲错,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

表现为言语无序、多言而漫、言语首尾不顾、妄言等。

相当于西医的思维言语障碍。

3. 独语指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语止的症状。

属虚症。

4. 狂言指言语粗鲁狂妄,失去理智控制。

其人言语增多,伴有夸大妄想。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相障碍)、脑器质性精神病及某种变态人格。

5. 善喜是指未遇喜乐之事,病人却自觉很高兴,经常喜笑,有的能被他人理解,有的不能为他人理解。

6. 善悲又称善悲易哭。

是指未遇悲哀之事,却经常悲伤欲哭,不能自制而言。

在抑郁状态中有善悲的表现。

其情感基调低沉、灰暗,可以轻度心情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

多因肺燥,心肝血虚或心火炽盛所致。

《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所谓善悲者,不必实有可悲之事,心中只是怏悒不快。

”宜用养肝、清心、宁神、润燥、化痰等法。

7. 善恐又称恐惧。

是指未遇恐惧之事而产生恐惧之感,终至神志不安,或如人将捕的症状而言。

惊恐发作是严重的焦虑发作。

善恐,证名。

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多由脏气伤损所致,尤以肾伤、心神浮越为常见。

以心中恐慌、畏怯不安为主证。

患者不敢独处一地,或有将被擒捕之感。

《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恐病由心者,宜镇其神,宜定志丸加金银箔、琥珀、犀角、龙齿等。

恐病由胃者,宜壮其气,宜四君子汤倍茯苓。

中医治疗癔症的辩证治疗

中医治疗癔症的辩证治疗

中医治疗癔症的辩证治疗癔症取义为“心意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歇斯底里。

对于癔症德治疗,中医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也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采纳,在医学界取得了广泛的好评,为中华医学书写了新的篇章了解中医治疗癔症的辩证治疗理念对于患者放心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癔症的辩证治疗就是采用辩证的思想来治疗癔症,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尽快将患者带离病痛的折磨。

辩证施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一个总体的理论指导依据,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与西医是不完全一样的,中医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根据面色、舌苔、症状、脉象等一些资料来判断疾病的证型,然后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处方进行治疗,这就是所谓的辩证施治,辨证是治疗的依据。

辨证治疗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

辨证治疗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对于癔症而言,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一、心神惑乱适应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二、气郁痰结适应症:精神抑郁,闷闷不乐,胸部闷塞,胁肋不舒,咽中异物感,咽中之物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见咳嗽有痰或痰多胸闷,或突然失语,或突然昏倒、四肢强直气逆则发.气缓则止。

舌质淡红。

苔白腻,脉弦滑。

三、心神失养适应症: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志意不定,喜欠伸,心烦不得卧,心悸动而坐卧不宁,口咽干燥,舌淡苔白,脉细弱。

采用辩证治疗的方法是中医治疗癔症的辩证治疗的根本,也符合中医治病的最核心理念,调理身体的各大部件,使身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一起工作,就能将身体的各项机能调整到最好状态,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治疗癔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癔病(脏躁)——针灸

癔病(脏躁)——针灸

癔病(脏躁)——针灸
脏躁是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神志异常疾病,常见于年青女性。

现代医学认为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感,运动、感觉等方面的障碍。

临床表现本病女性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有复发,且每次发作其症类似,情志异常表现为最多见,如无故嘻笑、悲泣、歌唱、呻吟、缄默不语、呆坐不动等。

亦可见于突然失语失
聪,睁目不见、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以及突然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瘫痪等。

表现的特点为“戏剧性”和“表演性”。

治则平肝降逆、理气宽胸、宁心安神、疏调气血。

刺法以毫针刺人五分~一寸,施用泻法,留针一小时。

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之一。

患者以年轻女性多,绝大多数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后发病,多呈阵发性发作。

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症状可类似其他疾病表现。

其发作主要分为精神障碍与躯体功能障碍两大类。

发病症状可表现为:大哭大笑、昏厥、唱歌、失语、失明、失聪、瘫痪或肠鸣腹胀等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若不能给予积极适当的治疗,可导致其症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治疗脏躁首选内关穴以平肝理气、疏通气机、通调经络。

使厥阴调畅,气血得和。

然后根据脏躁的不同症状表现及不同性质、病机酌情选用其他俞穴 .
由于本病是精神因素而致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给病人以必要的安慰鼓励,使病人建立起信心。

充分利用患者的视、听、等感觉器官沟通外界信息,提高他(她)们的信念,从根本上治愈本病。

中西方医学中癔症的演变研究

中西方医学中癔症的演变研究

中西方医学中癔症的演变研究中西方医学中癔症的演变研究摘要:癔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在中西方医学中的定义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本文回顾了癔症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定义和治疗方法,分析了中西方医学在癔症诊疗中的异同,探讨了现代癔症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癔症,中西方医学,治疗,发展引言:癔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其具有特有的症状表现和治疗策略。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癔症的定义和治疗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西方医学的诊治方法也千差万别。

本文将从历史性的角度来比较研究中西方医学在癔症诊疗中的具体表现,探讨现代癔症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回顾1.1 西方医学中的癔症癔症在西方医学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希波克拉底认为癔症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涵不足而导致,因此治疗应该以增强体内涵为主。

到了中世纪,癔症逐渐被看作是“康复病”,即由于罪过所致的一种身体疾病。

这种观点在基督教传媒中的强调下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广泛信仰。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医学对癔症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医生开始将癔症看作是一种精神障碍,并对其进行精心治疗。

对于那些未能有效治疗的患者,医生们通常会诊断其为“伪病”或心理异常,这种观点一直持续到19世纪。

19世纪后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西方医学界开始流行,即“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强调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特征,使得人们对于癔症的认识更加深入有效。

本时期的医生通常更倾向于采用精神疗法、病理学帮助,通过使患者放松心态,调整思想,促进治疗。

到了现代西方医学中,医生们逐渐意识到了癔症的复杂性,明确其并非一种单一性障碍,而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性疾病。

因此,西方医学目前普遍采用综合疗法来对癔症进行治疗,包括精神疗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2 中医中癔症癔症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称为“癔病”、“癫痫”、“梦游”,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

在中国文化中,“癔病”曾被视为治疗的重点之一。

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暗示治疗癔症性失语1例

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暗示治疗癔症性失语1例

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暗示治疗癔症性失语1例癔症性失语,也称精神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症,是癔症的一种,其发音器官无病变,声带活动亦正常,并非喉部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导致的以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的发声障碍。

一、病例介绍及诊疗经过患儿刘瑾瑜,男,8岁,学生,失语半年。

患儿半年前因情志不随出现突然失语,无头昏、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

曾就诊于省四院、唐都医院、儿童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查喉镜:无异常。

给与针灸、中药口服、雾化、发音训练等治疗,症状缓解。

4个月前,患儿感冒后复出现突然失语,查双侧扁桃体肿大,影响呼吸,行扁桃体摘除术。

此后,虽能发音,声音低微、嘶哑、模糊不清,多方求治效果不佳,今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患儿症见:发音低微、嘶哑、模糊不清,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无肢体微软无力,咳嗽、哭笑发音无异常。

舌暗,苔薄,脉滑。

神清语明,精神尚可,饮食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舌暗,苔薄,脉滑。

二、治疗方法2.1. 中药以疏肝理气,化痰解郁为法,以二陈汤加减,组方如下:陈皮5g 法半夏3g 枳实2g 茯苓5g 竹茹5g柴胡3g 酸枣仁6g 炙甘草3g苍术5g 厚朴6g。

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患者学龄男童,因“失语半年”为主诉入院,患儿平素沉默寡言,情志不畅,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蒙神窍,患儿年幼,气血亦亏;痰阻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致脑失所养,“脾气通于口,脾脉连舌本,邪乘其脏而搏于气,发言气动,邪随气而干之,邪气与正气相交,搏于口舌之间,脉则否涩,气则壅滞,亦令言謇吃”,则失语、多梦、眠差,患者舌淡,舌暗,苔薄,脉滑。

本病当属中医“失语”病范畴,证属属痰气郁结证。

2.2. 针刺穴位能有效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解除已加强的抑制状态,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机能水平,暗示疗法是不断通过暗示而影响中枢神经。

咽喉是经络循行的要冲,足阳明胃经循喉咙入缺盆,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

对症(癔症)找方手册

对症(癔症)找方手册

对症(癔症)找方手册癔症癌症又名“歇斯底里”,多在精神因素作用后起病,呈阵发性发作。

临床症状复杂而多变,以女性为多见。

临床症状可分两类:(1)精神障碍,其特点为情感色彩浓厚,夸张而做作,易受暗示。

患者常有大哭大笑、大喊大叫、蹬足捶胸、装模作刚等表现。

甚者可出现癌症性昏厥。

(2)躯体机能障碍,包括运动障碍(亦称“癔症性瘫痪”)、感觉障碍(视觉、听觉障碍;有的自觉喉部梗塞感,亦称“梅核气”)、植物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临床症状能排除器质性病变者。

脑萎缩、额叶肿瘤等病,初起亦可见癔症样发作,要注意鉴别。

本病治疗以暗示疗法为主,可结合针灸治疗。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妇人脏躁”、“梅核气”、“厥证”等范畴。

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抑郁恼怒,肝郁化火,心肝火旺,下及肾阴,阴越亏则大越旺,脏失滋涵而致病。

亦可挟气、痰、湿、瘀为患。

治宜调气解郁,甘缓和中。

养阴润燥1.[处方名称]甘百栀地汤[功能主治]功能背心除痰,解郁开窍。

主治因癔症而引起下肢瘫痪。

[处方组成]炙甘草9克、浮小麦30克、肥大枣7枚、炙百合12克、生地黄15克、首乌藤18克、鸡子黄2个(分冲)、栀子6克、淡豆豉12克、莲子芯3克、郁金12克、菖蒲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1例,服上药7剂后,症见缓和,再7剂后,已能挟物行走。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谢海洲。

[处方备注]本方由张克庄整理。

治疗癔症瘫痪,不应见瘫治瘫,而应以治癔症为主。

故应清心解郁,滋涵肝肾。

方用栀子、莲子芯清心肝之火;甘草、麦冬、大枣、百合、地黄滋肝肾之阴液,配合妥切,疗效甚佳。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2.[处方名称]牛豆半朴方[功能主治]功能行气化痰,利咽散结。

主治梅核气。

[处方组成]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9克、生姜3片、苏叶9克、牛蒡子9克、山豆根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失眠加枣仁;胁痛加香附、陈皮;呕恶加胆星;痰粘加瓜篓;病程3月以上者加当归。

中医疗法治疗癔症

中医疗法治疗癔症

中医疗法治疗癔症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癔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病,癔症临床表现多样,而且癔症容易复发,所以治疗癔症比较困难。

这里介绍中医治疗癔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癔症的方法主要采用辩证的思想对症下药,就如下面这几种症状:一,心神惑乱适应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镇心安神。

药方:甘麦大枣汤加味送服安神定志丸。

方中炙甘草甘润缓急,小麦味甘微寒,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

故三药合用,甘润缓急养心安神,以宁神志。

若躁扰、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

养血安神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者,可加入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等养血熄风,合用安神定志丸以补心安神、镇惊益志,增强甘麦大枣汤之功用。

二,气郁痰结适应症:精神抑郁,闷闷不乐,胸部闷塞,胁肋不舒,咽中异物感,咽中之物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见咳嗽有痰或痰多胸闷,或突然失语,或突然昏倒、四肢强直气逆则发.气缓则止。

舌质淡红。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药方:半夏厚朴汤。

方用厚朴、紫苏理气宽胸。

开郁畅中;法半夏、生姜、茯苓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诸药合用有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

气郁甚者,可加香附、柴胡、佛手等加强理气的作用;痰郁化热者,可加浙贝、黄连、瓜蒌、竹茹等清热化痰;兼有瘀血者,可加丹参、片姜黄、茜草等活血化瘀。

三,心神失养适应症: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志意不定,喜欠伸,心烦不得卧,心悸动而坐卧不宁,口咽干燥,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养心安神。

药方:甘麦大枣汤加味。

《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疗脏躁症.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用浮小麦、甘草养心安神;佐以大枣甘平质润,补中益气,并润脏躁。

加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五妹子以强养心安神之力,心悸动不安,可加龙齿、牡蛎以镇心安神。

(责任编辑:格林)。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7.癔病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7.癔病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7.癔病27.癔病神经官能症,是在各种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

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和癔病两种。

癔病,多发于青壮年,以女性为多见。

其特征为:患者有特殊的性格,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属于中医学中“郁证”、“脏躁”、“梅核气”等病证的范围。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证型。

脏阴不足证肝气抑郁证脏阴不足证又名“脏躁”,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频作呵欠,心中烦乱,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睡眠不安,饮食无味,舌质嫩红,脉细弱。

治宜养心安神,滋阴润躁。

· 单验方·方一甘草10克,大枣10枚,浮小麦30克,石昌蒲10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小麦30克,甘草9克,大枣5枚,丹参、朱茯神各12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甘松20克,陈皮6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食疗方·方一厚朴花3克,合欢花3克,扁豆花3克,玫瑰花2克,代代花2克。

开水冲泡,当茶饮。

方二胡桃仁30克,捣碎,和糖开水冲服,每日3次。

肝气抑郁证又名“梅核气”,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常觉喉中如有物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懒言语,久坐不动,舌淡红,苔薄滑腻,脉弦滑。

治宜理气解郁,化痰。

· 单验方·方一净硼砂20克,乌梅肉,柿霜各9克,青盐15克。

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制成如樱桃大的小丸(直径约1厘米),随时含服,每日含化6—7丸,连服半个月。

据报道,用本方治验4例,效果确定可靠。

方二楷杷叶30克(刷去绒毛、洗净、切丝)水煎3次。

第1次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第2次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第3次加水16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

3次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6剂。

· 食疗方·方一厚朴花2朵,佛手片10克(鲜品最好)。

泡茶频服,每日1剂。

癔症的科普知识

癔症的科普知识
状:如瘫痪、抽搐、失 明等。
感觉症状:如麻木、失去某种 感觉等。
癔症的症状
痉挛性症状:如咳嗽、呕吐、 痉挛等。
癔症的原 因与诊断
癔症的原因与诊断
原因:癔症的发病原因与心理 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如创伤 经历、压力等。
诊断:癔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 虑患者的临床表现,排除身体 疾病的可能性,并进行心理评 估。
癔症的治 疗与预防
癔症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癔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 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催眠疗法等 。 预防:预防癔症的关键是提高心理 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压力,建立良 好的心理应对机制。
癔症的社 会影响与
支持
癔症的社会影响与支持
影响:癔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 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 会带来了负担。
癔症的科普知 识
目录 癔症的定义与特点 癔症的症状 癔症的原因与诊断 癔症的治疗与预防 癔症的社会影响与支持 癔症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癔症的结论与展望
癔症的定 义与特点
癔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癔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导 致的身体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特点:癔症患者常常表现出身体症 状,但没有明确的身体疾病原因; 症状可随环境因素变化;通过心理 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改 善社会对癔症患者的认知与理 解,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
癔症的重 要性与发
展趋势
癔症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重要性:癔症作为一种心理疾 病,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心理压力 的增加,癔症的发病率可能会 有所上升,需要加强宣传和预 防工作。
癔症的结 论与展望
癔症的结论与展望
结论:癔症是一种心理因素导 致的身体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疾 病,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症 状。

癔症

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症。

这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

Hysteria一词源于希腊文。

这一疾病的命名可上溯到公元前1900年埃及的记载。

当时医生认为这类疾病是子宫在妇女体内游走所致,曾设法驱使子宫复归原位以治疗本病。

我国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难经》和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都有类似癔症的记载。

《金匮要略》奔豚篇中描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侯,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指明本病的心因性起源,并提出奔豚汤等几种方剂用于治疗不同原因的奔脉病。

此外,《灵枢》忧恚无言篇中记载针刺天突穴可以治疗精神因素引起的失音;《金匮要略》采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妇女咽中如有炙脔”;为我国采用针炙、药物治疗癔症的早期记载。

流行病学癔症的发病受城乡、性别、年龄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我国曾在12地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学的调查,发现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3.55‰;居神经症中第二位,仅次于神经衰弱。

其农村患病率5‰明显高于城市2‰。

文盲半文盲者的患病率(18.30‰)显著高于较高文化者(小学组4‰,初中组0.37‰);在经济文化条件较好的地方患病率显著低于经济文化条件较差的地方。

癔症在国外一般居民中患病率约为5‰。

病因和发病机理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

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

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

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

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现心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癔症。

癔症名词解释

癔症名词解释

癔症名词解释癔症,也被称为心因性疾病或功能性神经症,是一种由精神压力或冲突造成的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或功能障碍。

以下是对癔症的详细解释。

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即身体症状或功能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它通常是在思维、情感和社交方面出现问题的人群中发现的。

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觉或运动缺失、失神或昏厥、抽搐以及非癫痫性发作。

这些症状往往无法通过医学检查解释,并且与患者既往的病史或身体状态无关。

癔症多半源于潜意识的冲突或心理创伤,患者通常无法直接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或问题。

这些症状是一种非自愿的行为,即患者无法主观控制或模拟这些症状。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心理心理和情感因素,并可能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癔症的症状一般会在压力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出现,例如在家庭纷争、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问题增加时。

症状可能会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但在缓解后可能会再度复发。

癔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症状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并通过控制思维和情绪来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包括个体或群体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探索潜意识冲突,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病症状,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

总结来说,癔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症状或功能障碍。

它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觉或运动缺失、失神或昏厥以及非癫痫性发作。

癔症通常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或心理创伤,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癔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癔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癔症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目录 介绍癔症 癔症的症状 识别和诊断癔症 癔症的治疗和管理 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
介绍癔症
介绍癔症
什么是癔症:癔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表现为身体症状,但无法找到身 体上的明显损害或病变。
癔症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癔症的 确切原因,但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可能都起到一定作用。
介绍癔症
体征和症状:医生关注癔症患 者的体征和症状,如痉挛的不 一致性、转移性感觉缺失和情 感不一致等。
癔症的治疗和 管理
癔症的治疗和管理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 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癔 症患者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应对 机制。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如抗焦虑药 物和抗抑郁药物,可能对于管理癔 症的相关症状有帮助。
癔症的分类:癔症可分为不同 类型,例如癫痫样癔症、瘫痪 型癔症和感觉缺失型癔症等等 。
癔症的症状
癔症的症状
身体症状:癔症患者常常出现 不同部位的疼痛、瘫痪、抽搐 或感觉缺失等身体症状。
心理症状:癔症患者可能出现 记忆问题、认知障碍、 症
识别和诊断癔症
医学评估:癔症的诊断需要排 除其他潜在的原因。医生通常 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 室测试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癔症的治疗和管理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方法将心 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 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生活方式和自 我管理
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规律的睡眠、健 康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有 助于改善身心健康。
应对压力:学会有效地应对压 力和应对困境是管理癔症的关 键。可以尝试放松技巧、冥想 和心理疏导等方法。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癔症,又称为功能性神经症或癔病,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出现多种身体症状,但在医学检查中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癔症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其症状常常模糊不清,缺乏客观的生理指标。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癔症,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参考。

首先,癔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以确认患者的症状并非由于其他疾病引起。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

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才能考虑癔症的诊断。

其次,癔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癔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如麻木、肌肉痉挛、瘫痪等,但这些症状无法用已知的生理机制解释;患者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出现,且常常与情绪或心理因素相关;患者对其症状过分关注,但又对医学治疗缺乏响应;患者的症状对心理社会功能有明显影响。

最后,癔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癔症的发病往往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创伤经历、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因此,在进行癔症的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了解其个体差异和生活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其症状产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癔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症状后,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癔症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认识癔症
*导读:消极情绪会引起内脏功能的失调,如不消除致病的
心理或行为因素,仅靠药物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可见在中医理论中,就主张癔症需要心理治疗。

……
癔症用心理疗法治疗的思想在中医里就有论述,不少文章都有相应记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篇癔症的中医论述,看看中医是如何定义癔症并治疗的:
《古今医统·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明确指出了郁证的病因是七情不舒,而症状表
现变化多端。

郁症病变可涉及心、脾、肝、胆,其病机可分为忧思郁怒、肝气郁结;思虑忧愁、脾失健运和情志过极、心失所养等。

提出治疗以疏肝理气,平肝熄风、清心泻火、苦辛通降、健脾化痰、活血络、益气养阴等法,治法灵活多变,应证而为,实为可贵。

《类经》提出的“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是形不可活”的“形神相印”医学思想、“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的学术思想,
指出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

“眼病多见于性情急躁之人,因
性急于人,肝易抑郁,郁久生热,湿与热合,蕴结于脾,使精气受损而目暗不明”。

因此,情绪剧变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
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眼病。

《医学入门》载:“内伤七情,暴喜动心,不能主血。

暴怒伤肝,
不能藏血,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皆能动血”。

说明消极情绪会引起内脏功能的失调,如不消除致病的心理或行为因素,仅靠药物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可见在中医理论中,就主张癔症需要心理治疗。

因此,若是患上癔症,最佳方法就是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另有《黄帝内经》,有关于五气之郁及情志致郁的论述,如《灵枢·本神篇》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金匮要略》对百合病、妇人脏躁、妇人咽中如有物梗、奔豚气等病症也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治法方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