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选择题专练 类型四 示意图、关联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三)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三)

专题强化练(十三)自然地理第一组选择题仿真练(一)一、选择题(2019·衡水金卷四)下图是2019年10月22日某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读图,完成1~3题。

1.推想图中乙地旁边的数值“125”表示的是()A.海拔高度B.风速C.降水量D.蒸发量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A.1 016 B.1 008C.1 024 D.293.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A.中心降水量最大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解析:第1题,图中的乙地旁边位于低压系统旁边,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中心旁边降水量大,故数值“125”最可能是降水量,选C。

第2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区域有上升气流,因此甲地应当处于低气压旁边,甲的数值应当是较小的那个数值,据此选B。

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位于乙地旁边,为低压系统,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呈现逆时针方向移动,结合选项选B。

中心旁边降水量最大;中心位置盛行下沉气流,但不行能烈日当头,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据此,A、C、D错。

答案:1.C 2.B 3.B(2019·银川一中模拟)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

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m)环绕湖泊的景观。

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

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据此完成4~6题。

4.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A.降水B.地下水C.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5.苏木吉林湖()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6.探讨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缘由是湖区()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密C.风速较小D.海拔更高解析:第4题,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解除其余选项。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课时作业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课时作业

专题练(十)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山东临沂教学质量检测)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吹动风车叶片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风能。

1991年丹麦建成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场,目前丹麦为全球主要的海上风电开发国家之一。

如图示意丹麦在运的海上风电场分布。

中国海上风电开发起步晚,发展快,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位于上海市东南附近的海面。

据此完成1~2题。

1.丹麦海上风电场发电机的叶片朝向以及发电量最大的月份分别是 ( )A.西南7月B.东北1月C.东北7月D.西南1月2.与中国东部沿海相比,丹麦海上风力发电的突出区位优势是 ( )A.降水多B.温差小C.风向稳定D.风速大解析:第1题,丹麦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的影响大,由于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故海上风电场发电机的叶片朝向是西南方向,排除B、C;丹麦风电夏季相对发电量小,冬季发电量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而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速大,因此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大,A错误,D正确。

第2题,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风向随季节而变化,且不稳定。

但丹麦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向比中国东部更稳定。

答案:1.D 2.C(2019·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

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4.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农业生产特点是( )A.商品率高B.科技水平高C.机械化水平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5.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市场D.交通解析:第3题,图示为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夏季高温多雨。

第4题,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

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解题方法】(1)首先要表明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明白无误地表明你选择的是哪个观点,不能答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适当发展”,观点不明确,好像既赞同也不赞同、自认为是“科学辩证”的观点。

(2)若支持某个观点,回答时应该从“有条件这么做”和“这么做有好处”两方面探讨;如反对要从“不适宜这么做”和“这么做带来哪些问题”的角度论证。

(3)表达理由时,理由应是正向的,要顺着选择的观点,形成合理的地理链条,一直得到最后的结论,不能从另一种观点出发进行“反证法”“排除法”等方式混答。

也就是思考的时候可以逆向思维,但落实到卷面上必须是正向答题。

1.[2021·山东省潍坊市3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2019年7月,山东的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黑龙江建三江(左图)考察,沿途经过一望无垠的平原,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好,一片希望的景色(右图)。

(1)考察过程中,师生们感觉建三江天亮较早,天黑较晚。

同学们从网站查到,7月建三江昼长比家乡长。

师生们在品尝建三江米饭时发现,米粒晶莹如玉,充盈流脂,口感纯正。

在与当地人进一步交流后,同学们了解到建三江大米品质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长季昼长较长。

请解释7月建三江比山东白昼长的原因并说明白昼较长对建三江水稻生长的有利影响。

(4分)(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水稻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

请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建三江种植水稻灌溉水源充足的原因。

(3分)(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建三江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扩大水稻生产规模。

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3分)2.[2021·陕西省西安铁中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岩是指温度大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它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

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地下4~8千米的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再通过另一个专用深井(相距约200~600米)将岩石裂隙中的高温水、汽提取到地面;取出的水、汽温度可达150~200 ℃,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冷却后的水再次通过高压泵注入地下热交换系统循环使用。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世界的气候类型附答案复习:世界的气候类型一、选择题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该地可能是()A.北京B.洛杉矶C.巴西利亚D.开普敦【解析】1、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位于南半球。

其次,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即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解析】2、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答案】C D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题。

3、图示②地气候()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4、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地形D.纬度位置解析:第3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

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A .C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将在图中④地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

基地海拔约2 900 m,距离该大学所在的城市约100 km。

该基地将成为我国第二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

据图完成题。

5、图中①地、②地、③地、④地与甲、乙、丙、丁气候资料相匹配的一组是()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甲;②—乙;③—丙;④—丁C.①—乙;②—甲;③—丁;④—丙D.①—丙;②—乙;③—丁;④—甲6、推测中国选择在④地建设天文观测基地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气候干旱,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夜数多B.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大气透明度高,夜晚灯光少C.西部沿海受大气环流及近岸寒流影响,云雾较小D.和中国处于不同半球,观测的时空互补性好【答案】A .C解析:第5题,①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气温高,对应甲图。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选择题限时练【含答案及解析】(四)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选择题限时练【含答案及解析】(四)

选择题限时练(四)(限时:40分钟)太阳辐照度是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后到达固体地球表面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是影响太阳能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最直接、最显著的因素。

某研究小组测量制得广西桂林某时段(北京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太阳辐照度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1~3题。

1.该时段最接近()A.元宵节B.妇女节C.端午节D.国庆节2.曲线④代表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A.晴天B.阴转晴C.阴天D.多云3.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太阳能光伏电站可以配合建设的电站是()A.火电站B.水电站C.潮汐电站D.风力电站(2021·山东烟台二模)“空屋”是指长时间无人居住和打理的闲置房屋。

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

后来,即便在东京等大城市,空屋也越来越多。

2013年日本境内“空屋”达820万所,占全国房产总数的13.5%,有研究机构称,2033年日本空置房屋比例将升至20%。

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空屋银行”政策,以低价甚至免费形式鼓励人们入住乡镇空置房屋。

据此完成4~5题。

4.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本国人口迁往国外B.人口死亡率升高C.房屋简陋寿命较短D.城镇化的发展5.导致东京等大城市的“空屋”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有()①社会养老机构发达②受逆城市化影响③大城市房价高④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口死亡率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为一体,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

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A.地势崎岖B.河流穿城而过C.东南部为山地D.气候干旱7.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布局最可信的是()A.地铁站B.高教园区C.中央商务区D.生态保护区(2021·山东济宁二模)某科研小组,对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中一绿洲防护林[(40°N,106°E)附近]进行小气候研究。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题型解读专项练(二)如图中a为纬线,Q是昏线与a的交点。

读图,完成1~2题。

1.若5月22日,Q点不存在,则a的纬度可能为( )A.20°N B.40°NC.60°N D.80°N2.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B.6月、4时30分D.4月、5时解析:第1题,Q是昏线与纬线a的交点,若5月22日,Q点不存在,则a纬线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是15°N,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约是75°N,a的纬度应大于75°,纬度可能为80°N,D项正确。

第2题,Q是昏线与纬线a的交点,当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时刻应是18时前后,C、D 两项错误。

9月份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低纬地区昏线与经线交点的时刻接近18时,不可能是17时,B项错误;可能的月份是12月,时刻是17时30分,A项正确。

答案:1.D 2.A阿克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

下图示意阿克苏河流域冰川面积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阿克苏河流域冰川的分布特征是 ( )A.该地夏季0 ℃等温线分布高度约在4 500 m附近B.该地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C.海拔5 000 m处的冰川面积约为海拔4 000 m处的2倍D.冰川面积最大处分布在海拔4 500 m左右4.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 )A.主要来源于季节性积雪融水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C.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夏季D.随全球气候变暖将持续增加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的冰川最低海拔在3 000 m附近,说明夏季0 ℃等温线分布高度约在3 000 m附近,A项错误;该地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B项错误;冰川面积最大处分布在海拔4 500 m左右,C项错误,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垂直分异规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垂直分异规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垂直分异规律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完成下面1~2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C.长白山脉D.台湾山脉解析:1.D 2.D 第1题,读图,枫叶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杉树叶属于针叶林,樟树叶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属于高山草地,所以草所处海拔最高。

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选D。

第2题,该山地山麓地带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是樟树,可能位于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祁连山脉、长白山脉的山麓地带植被是温带植被。

读“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条件B.热量状况C.经度位置D.海陆位置4.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其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小,云杉林难以生长B.地处阴坡,热量不足C.地处背风坡,降水少D.土层浅,不利于云杉林生长解析:3.B 4.C 第3题,两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因而热量状况不同,导致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不同。

第4题,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该山A坡在草原带与草甸带之间未出现森林,说明该位置降水较少,位于背风坡。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

读图完成5~7题。

5.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6.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光照D.土壤7.近年的观测表明,某些地点的低等植物逐步被森林所替代,其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升高B.光照增强C.基岩出露D.蒸发加强解析:5.A 6.D 7.C [第5题,植被带自下而上分布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下图是2019年5月11日2时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此时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风向基本相同B.③地风速一定大于①地C.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④地D.①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2、关于④地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正确的叙述是(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气温较低,天气晴朗,D对。

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可判断当地吹东北风;同理也可判断②地吹偏南风,A错;③地等压线密集程度虽然略大于①地,但由于位于山地,地面摩擦力远大于位于高原的①地,地面风速不一定大于①地,B错;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C错。

选D。

第2题,④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随着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④地将经历冷锋天气,风速加大,气温降低,天气转阴。

选A。

答案 1 D 2 A下表为某市2019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级3月11日11 2 多云多云西南风微风3、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4、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空气质量更差B.大气辐射增强C.可能出现作物冻害D.气压更低解析第3题,从表格信息看,该市经过了气温下降、阴雨、大风天气,说明该天气过程是冷锋过境。

图A是准静止锋,图B是暖锋,图C是气旋,图D是冷锋。

第4题,由上题可知,3月5~11日冷锋过境。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大气辐射将会减弱;3月10日有4~5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会变好;最低气温降至0 ℃,可能会出现作物冻害。

答案 3 D 4 C下图为嘉兴、阿布贾(7°E、9°N,尼日利亚)的天气预报信息及7月17日我国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2021届高考地理(新高考)大二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4 研究地质作用 探究地貌变化

2021届高考地理(新高考)大二轮复习专题试卷:专题4 研究地质作用 探究地貌变化

专题4研究地质作用探究地貌变化高考评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项正确;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项错误;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项错误;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项错误。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答案 C解析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项正确;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项错误;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B项错误;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项错误。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

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

据此完成3~4题。

3.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大理岩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

4.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处,故B项正确。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一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一

非选择题专练一原因分析类【解题方法】(1)清楚每个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有哪些,并理解这些“因子”各自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即因子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比如地理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1.[2021·西安市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能源生产国,俄罗斯远东的伊尔库茨克州、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等地区所产油气均以出口为主,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点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能源开发以外籍劳务为主,主要城市间均有公路与铁路连接,水、电等设施相对完备。

中俄石油管道——泰纳线在两国能源合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下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不只局限于上游的油气田勘探开发,在中游的油气管线建设及下游油气产品精炼化工等领域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1)说明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2)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管道最初方案是安大线,分析与安大线方案相比,俄罗斯最终确定泰纳线方案的原因。

(3分)(3)说明中方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实现中游和下游的各领域都进行合作的主要原因。

(3分)(4)分析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开发投资成本较低的原因。

(3分)2.[2021·福建省质检仿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腹地,海洋货物运输发达。

2019年3月23日,中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并在基础建设、5G通讯、贸易等多个领域达成协议。

意大利的北方港口建设是重中之重,其中瓦多港、的里雅斯特港、威尼斯港、拉韦纳港等港口的建设成为中意主要合作项目。

下图示意意大利港口分布。

【推荐下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练四

【推荐下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练四

重难点专项练(四)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A. 降水B. 水汽输送C. 蒸发D. 径流2. 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A. 搬运、沉积过程B. 侵蚀、搬运过程C. 风化、侵蚀过程D. 变质、沉积过程3. 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 各圈层相互渗透C. 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 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答案】1. C 2. B 3. B【解析】1. 由图分析可知,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故C项正确。

2. 由图分析可知,④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故B项正确;矿物质进入水圈与沉积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风化、侵蚀的产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故C项错误;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故D项错误。

3. 地球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层相互渗透,故B项正确,A项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故C项错误;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D项错误。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B. 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C. 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 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5. 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4. B 5. A【解析】4. 四地均位于北半球,读图,根据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曲线判断,①地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冬夏降水丰富、均匀,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A错。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堆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

第2题,图示河流向两则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

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答案 1.D 2.A 3.A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

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

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解析第4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二部分 技能一 专项4 景观图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二部分 技能一 专项4 景观图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七)P145](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解析:1.D 2.C[第1题,图①是高山、峡谷地区景观;图②是西南地区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景观;图③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图④是烟雨迷蒙、小桥流水、低山丘陵景观。

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

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成因:风积地貌→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地貌→千沟万壑地表景观。

](2019·广东深圳一调)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而成的地貌。

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变化B.风力C.流水D.冰川解析:A[山坡白天光照强而岩石温度较高,夜晚降温快而温度低,则岩石因日较差大而物理风化作用强,从而逐渐破碎。

题中信息不能判断山坡风力、流水或冰川作用强弱。

] 4.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解析:C[受重力作用大的颗粒物易滚落到锥底,小颗粒物不易滚落而在锥顶。

](2019·高考江苏卷改编)“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

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

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①地形平坦,水网密布②气候温和,物种丰富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④人多地少,耕地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①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②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③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5.C 6.B[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2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2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 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 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 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 等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3)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综合分析试题情境,明确试题 的来龙去脉,将复杂的情境分解,还原到基本模式;
(4)针对问题特点,选择、优化解题策略与方法,组织材料, 完成答题。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B
[探究追问] 依据上题中信息推断云杉的生长习性。 [解析] 本题依据北美北部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回答分析。 [答案] 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壤。
地理示意图的答题步骤 (1)感知情境,明确核心。在分析、比较试题情境材料的基础 上,通过筛选、认定、归纳,概括出情境材料的核心,明确试题 解答的关键所在; (2)根据核心信息展开联想,发现和挖掘出隐含的地理原理和 地理规律,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交通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交通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交通练习含答案专题:交通一、选择题(一)沿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

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A.生产功能B.吸收功能C.平衡功能D.分解功能【答案】C(二)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 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1.B 2.A 3.D【试题解析】1.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

故选B。

2.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 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修建铁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

故选A。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

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

2019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19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客观题练习(一)注意事项:1、在完成客观题练习的时候,一定避免以前的很多错误方式,比如:直选(选完就完)、不仔细研究材料等等。

空白的区域可以自主总结,然后转到笔记本上面去。

一定要把笔记用起来!!2、在现在完成选择题的时候,应该具有和主观题一样的意识,要学会写出推导思路,甚至能具有把主客观题互相转化的思维。

即:某个客观题如果是主观题,答案说法的详略是否能完善等。

所以要求:做客观题也要把方法和适当的推导过程写出来。

这是必须完成的。

坚持!加油!作为长江的南源,当曲流域是高寒沼泽湿地的集中分布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是长源地区湿地面积发育最大的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当曲的河水主要来自于A. 山地降水B. 冰雪融水C. 山地湖泊D. 地下水2.当曲流域多温泉,由此推测该流域多A. 背斜B. 向斜C. 断裂D. 地垒3.下列属于当曲流域湿地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 冻土发育B. 地势低平C. 土壤黏重D. 河道弯曲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

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4.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5.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l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D.地壳运动6.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A.东北流向西南B.西南流向东北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专练类型四示意图、
关联图和景观图分析型新人教版
(2017·浙江杭州教学质检)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热量都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
D.大气不能吸收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传递的能量
2.如果其它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
②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
④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对流层大气热量都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属于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地面辐射通过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形式将能量传递给大气。

第2题,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由于阴天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少。

(2017·安徽高三联考)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4.该天气系统( )
A.是冷锋过境B.是暖锋过境
C.形成梅雨天气D.①地将迎来降水
答案 3.C 4.A
解析第3题,从图中空气运动状况可以看出①地的风推动锋面移动,根据方向定位为西北风。

第4题,根据图中冷空气运动方向判断应为北半球的冷锋。

(2017·内蒙古集宁期中)下面为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

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
6.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a′
B.人类对b环节影响很小
C.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D.d的数量大小与a无关
答案 5.D 6.B
解析第5题,等流时线密集,说明汇流速度慢,坡度越缓,f1处坡度最缓,f4处坡度最陡,流速最快。

等流时线的数值大小除了受坡度影响外,还和距河口的距离有关,植被覆盖情况虽然影响流速,但影响不大。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越靠近海洋,数值越小,说明流域内的水最终流向海洋;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a表示海水蒸发,b表示水汽输送,c表示大气降水,d表示径流,在各个环节中,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径流,对水汽输送影响很小,各环节相互关联。

(2017·江西四市期末)下图是“地质循环示意图”(a、c、d表示三大类岩石)。

读图回答7~8题。

7.b物质最可能是( )
A.岩浆的喷发物B.风化作用的产物
C.沉积形成的岩石D.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8.图中b到d的过程( )
A.均在地表进行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物质进入软流层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知,a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b则是二者受地壳抬升形成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第8题,结合图示分析,d为变质岩,那么b到d的过程中,岩石性质发生了改变。

(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

读图回答9~11题。

9.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
A.②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10.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
C.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20世纪50和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11.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
A.青壮年负担加重
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
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
D.加重就业压力
答案9.C 10.D 11.A
解析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出现时间早、水平高;我国老龄化出现时间较晚,但增速快;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相对较低。

据此判断其对应关系。

第10题,20世纪50和60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到2010年前后陆续进入老年人行列,从而使我国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

第11题,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青壮年将承受养老和抚育的双重压力,负担加重。

(2017·东北三省四校期中)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2.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答案 A
解析乙地玉米夏播秋收,冬季气候对其生产影响很小。

夏季湖泊蒸发量大,沿岸降水丰富,利于玉米生产。

(2017·河南洛阳上学期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

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二者争夺客源的旅行距离最接近于( )
A.1000km B.1400km
C.200km D.300km
14.三种交通方式相比,机场的位置往往距离居民区最远,这主要是考虑了( )
A.水体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
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时间因素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乘客更倾向于选择速度快、耗时短的交通运输方式;据图知高铁和航空在1000km处所用时间相同,说明在该距离竞争最激烈。

第14题,飞机起降会产生很大噪音,为了减小对居民的影响,机场应远离居民点。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B.钢铁厂
C.玻璃厂D.化工厂
16.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A.减弱噪声B.减少酸雨
C.保持水土D.绿化环境
答案15.A 16.B
解析第15题,读图知,H厂是以石膏板材厂的废渣做原料进行生产,可将废渣作为生产砖瓦的原料。

第16题,火电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图示电厂实施了原料的脱硫处理,故直接导致向环境中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可减轻酸雨危害。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某地区独特的聚落景观。

下图为我国四地聚落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7~18题。

17.甲~丁四地中,与该民谣所描写的景观相符合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8.当前,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暴雨洪涝B.水土流失
C.荒漠化D.沙尘暴
答案17.C 18.B
解析第17题,民谣中描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地窨院。

第18题,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