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探究

合集下载

失地农民再就业法律问题探索

失地农民再就业法律问题探索

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大片土地被征用,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这4年期间国家批准的建设用地是224.57万公顷,其中由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为154.97万公顷,占用耕地94.39万公顷。

这个数据体现了农民用地大量减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农民是长期以耕作土地为职业的,如果一些耕地被征收后,失地农民只能寻求别的生存方式。

很多农民是缺乏文化知识的,也是没有一些专业技能的,因此,他们是很难融入到城市的,因此,他们只能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失业。

因此,当前形势下,加强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镇化进程下的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城镇化也被称为非农业化,它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它的表现主要为,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了城市。

城镇化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解决我国农村巨大的就业压力,也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增长会越来越快,城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

因此,城镇化可以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历史过程,也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城镇化的进程就在这种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在不断的加快。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利处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

城镇化使很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而不能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因此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要开始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这一转变,便为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浅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浅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机会和就业选择性要小得多。 并且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少 , 就业
质 量 不 高 。从 就 业 途 径 上 看 , 去 土 地 的农 民为 了 维 持 生计 , 失
进入市场 自谋职业 的人多 。 而由国家 、 地方 和村集体有计划 、
有组织 、 统一安排 的人少 ; 从就业构成 上看 , 农民在本村工商 企 业 中就 业 的人 多 . 在 外来 工 商 企 业 中 就业 的 人 少 : 就 业 而 从 形式上看 , 蹲地摊 、 当小贩 、 打短工的人多 。 自己搞个体工商 而
农 民的 就业 , 多 农 民称 这 种 安 置 方 式 为 “ 脚 踢 ” 很 一 。
力人数 的 5 . 1 %。 8 而获得就业安置的人 员, 由于 自身文化程度 比较低 . 在企业减员增效 的时期往往 成为第一批下岗者。
二 、失 地 农 民 就 业 难的 原 因 分 析
理 论 上说 应 该 是 谁 占地谁 承担 农 民 的就 业 问题 。而员 工 , 另 一方 面又存 在 大量 的失 一 而
失 地 农 民 的 就 业 现 状 ( ) 地农 民就 业 责 任 分 担 机 制 不 合 理 一 失

这种不合理之处主要反映在 占地与解决就 业的相互关系 上。 失地农 民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 , 当时各级政府通过一 但 系列行之有效的政镱措施 , 农民“ 以土地换就业”使他们在国 . 有企业 内就业。从而很好地解决 了失地农 民的就业问题。然
和办 私 营企 业 的人 少 。
了土地, 就失去了依靠, 了生活 的来 源, 失去 仅靠现行征地补偿 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 生活的。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
化 的 巨 大 贡献 。但 在 现 有 失 地农 民 补 偿 安 置制 度 和 地 方 政 府

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写作提纲一、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一征地补偿款不到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受阻..二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三就业培训机制、条件落后;针对性较差;跟不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置保障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到位..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加大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监管力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二制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三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发就业空间..内容摘要自古以来;农民就与土地密不可分;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保障的来源..但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修建征占了大量的土地;不可避免的;农民被一批一批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了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面对日趋增多的失地农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了社会各界的面前;就是他们以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据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今后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失地农民将超过7 800万;而其中将会有大部分农民既失地又失业..这样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如果不能有效安置;必将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促使失地农民再就业是解决他们生活的较好途径..就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再就业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一、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当前;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实现再就业;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失地农民数目的不断增多;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国家也相继出台的多项社会保障政策;不少地方还建立或计划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来尽量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但这只能起到部分效果;要彻底的保障还得靠再就业..据调查;目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观念较强;头脑比较灵活;有一些技能手艺的;这些人离开了土地;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再就业;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小本生意;他们的生活质量相比较以前还有所增加;但这部分人只占少数..大部分的一种是由于思想保守;信息不灵;未能及时转产;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偶尔打打零工贴补家用;而另一些年纪大的;特别是女劳动力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观念脱离实际、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找到工作;致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土地征用款过日子;成为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逐步进入了贫困行列..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一征地补偿款不到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受阻..据了解;大部分被征地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土地被征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征地补偿款便成了他们的希望..但目前;在征地补偿款的发放上;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如部分乡镇存在企业用地“上征下租”的情况;即企业向所在乡镇政府支付土地征用补偿费;乡镇政府没有将其足额发放给农民;而是每年向失地农民支付一定的土地租金;这就严重违法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一部分失地农民想靠着土地补偿款进行自主创业来为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而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款;常出现土地补偿款漏发、少发的现象;这不仅使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失去了创业资金;丧失了创业机会;大大减弱了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造成了多方利益受损的局面;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二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在失地以前靠种植农作物生存;采取“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与社会的接触较少;信息闭塞;思想陈旧保守;很多观念都不能及时更新;造成了大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所适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对以后的生活一片空白..再加上很多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普遍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导致再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就算是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在其就业观念陈旧;获取信息能力差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下;也很难找到工作;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就处于了失业状态..同时;部分失地农民还对政府和集体有着“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观念;认为“低工资、重劳力、苦脏活”是外来民工的职业;自己从事这些工作会丢面子;就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失地农民能够再就业..三就业培训机制、条件落后;针对性较差;跟不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当前;社会上很多技能培训学校都把培训放在了课堂上;培训内容较为笼统;没有根据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有区别的开展培训;缺乏对农民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专业程度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差;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使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接不上;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失地人员就业变得很困难..另外;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承担着新增农村劳动力的中长期职业技术培训任务;由于受场地、设施、师资不足的限制;难以大量承担对农民工的短期技能培训;不适合失地农民需快速培训;及时找到工作的实际情况;而民办培训机构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由于很少或享受不到政府资金投入;在组织生源上也受各方面因素的困扰;致使办学成本高、收费高、生源少、发展缓慢;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效果也存在很大问题..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置保障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到位..随着失地农民的日趋增多;国家虽然相继出台了诸多保障措施;但总体来讲;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不严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且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农民基本上没有;导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时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其适用的范围就仅限于城市居民;而将广大农民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所以如何使保障政策更适应失地农民的需求;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同时;现有的针对失地农民的部分安置保障政策;不是起点高;就是落实难度大;导致了失地农民生活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一些较为合理的可实行的安置保障政策;却有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而没有落实到位;这些都增加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难度..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加大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监管力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征用的不断增多;对土地征用补偿款的监管力度也应不断加大..针对土地补偿款的发放;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公正有序发放;确保将补偿费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坚决杜绝因土地补偿安置费层层被挪用而影响农民基本生活的现象发生;减轻农民因失去土地而产生的过多担忧;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土地征用得越多;社会不稳定的隐患也就越多;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已经迫在眉睫..为有效保障好失地农民的后续生活;尽可能地满足好他们被征地以后的生活;很多地方已经试实行“土地换社保”政策;通过低保障、广覆盖;尽可能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应不断强化措施;将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摆在重要位置;逐步建立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机制;可以采用由土地补偿安置费;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农民自筹等多方出资的形式;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养老保障成效..二制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扶持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从而缓解大批量失地农民涌入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多方位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相关机构可以对想要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群体建立免费的咨询服务平台;针对创业中可能出现的语言交流困难、交际能力弱、市场经验缺乏等问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在创业途中的市场竞争力..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民;甚至可以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缓解创业初期资金紧张问题;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在对创业所需相关证件的办理上;应制定出一套简单、便捷的办理程序;以及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极大程度上地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他们的再就业;缓解公共就业压力..此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发展个体经营;在对失地农民身份确定的情况才下;对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如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等;可视具体经营活动享受涉农税收有关优惠政策;对在市场内销售自产或非自产农产品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小贩;免于办理税务登记并免征各项税收;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通过创业而实现就业..三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一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动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起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 逐步形成一套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劳务市场体系;为用工单位和失地农民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服务优质的市场化就业平台;从而有效改变部分失地农民因信息闭塞、资源缺乏而失去就业就会..同时;建立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使失地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劳动保障服务;以及通过加强对思想观念和择业方面的教育;使他们逐步走出陈旧就业观念的束缚;打破“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树立起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更好地实现再就业..另外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利用他们的优势;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就业能力..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少就业培训机构;教授各种技能;但总体来说比较凌乱;没有形成合力;国家的培训资源不能得到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差..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面向失地农民的专门培训机构;将各个渠道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针对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愿等进行分类培训..对年纪较轻、文化素质较差的人员重点开展一些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目标的岗位技能培训;对年龄偏大的人员开展如养殖业、种植业、社区服务业等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员可以重点开展技术含量较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技术工种培训;并积极鼓励他们考取相关技能资格证书;从而不断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更快更好地实现就业..在具体的培训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教室里听课;培训机构可以联系一些企业;与他们进行合作;让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在实际的岗位中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培训;工资可以低点;政府也可以将把补贴给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补贴给企业;减少企业的损失;关键是要让受培训的失地农民真正掌握技能;可以被企业所吸纳..此外;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培训教育;增强失地农民在择业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发就业空间..根据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要;政府应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通过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做文章;在增强有效投入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水平;实现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加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保证好失地农民可以尽快就业..为增强企业对失地农民的聘用;政府还应针对吸收失地农民的企业制定一些税费优惠政策;从经济上鼓励用工企业尽量消化失地农民;最大程度解决好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此外;政府还应集中部分资金;向重点小城镇倾斜;大力支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带动重点城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机会;实现失地农民的就地安置;从而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征收、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通常面临着就业难、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由于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失地农民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1. 土地政策: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问题。

3. 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不足,使得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四、失地农民问题的影响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失地农民的就业难、收入减少等问题加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失地农民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政治稳定。

五、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1. 完善土地政策: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征收、征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2. 促进就业: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确保他们在失去土地后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4. 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摘要:失地农民就业需要两个要件:一是就业的场所;二是能够适应的就业岗位。

在失地农民中还有大量存在的待业人员,他们大都是中老年群体。

为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应突出对他们的关注。

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总体思路在于:存量和增强就业渠道齐头并进。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就业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诸多传统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失去了原有土地。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充分挖掘现有岗位的吸纳能力,还应在区域植根性原则下创造就业岗位。

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失地农民的额外收入来源包括: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房产出租等。

结合文章主题,笔者主要就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进行分析。

(一)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往往是失地农户的年壮年人口,他们大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部分人员在就业前接受过相应的技能培训。

从培训的内容看,针对男性主要侧重于家电维修领域的电子技术操作;对于女性则突出家政服务和工艺品制作等能力。

伴随着东、中、西部收入水平的日益接近,近年来大量人员返乡在本地就业。

不难看出,上述人员是失地农民群体主要的就业形式。

并且,也是失地农户家里的主要经济提供者。

(二)自主创业失地农民具有城市经济意识,即商品意识。

因此,自主创业也逐渐成为他们的就业形式(自我雇佣)。

从自主创业农民的构成上看,大部分具有外出务工经验,正因如此具有创业的本钱和技术。

还有一部分是在利用当地连接城乡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开办农家乐、乡土工艺品制作等为主的创业类型。

不难看出,在失地农民中还有大量存在的待业人员,他们大都是中老年群体。

为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应突出对他们的关注。

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解决的思路在本文开篇就已指出,不仅需拓宽就业渠道,还应增设就业领域。

前者主要通过诸多中小企业(如,乡镇企业)来推动,而后者则根据区域自然禀赋条件,创建具有农家特色的岗位群,来解决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一)在xxxx乡xxxx村的见习过程中,我看到xxxx村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进步,农民们住上了小区洋房,当上了城里人。

但同时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民失去土地,有别于城市居民。

他们种地无田,就业无岗,创业无钱,社保无份,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亟待社会关注。

一、xxxx村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xxxx村现在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现有的230户685人,仅60%的村民有经济来源,40%的村民无业在家。

其中约10%的村民经营拆迁后的店面,20%-30%的村民在工业园企业上班。

大部分村民都在工地打零工的方式维持生活,例如,5%的村民在工地开货车。

自主创办的本地企业很少,且资金不足,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仅有2家养鸽子场,1家养鸡场,1家涂料厂,1家服装厂,1家水泥砖厂,1家大理石厂共7个村民创办的企业。

二、xxxx村就业难情况分析透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失地农民就业不充分,就业渠道少,缺乏稳定性。

就业不充分,xxxx村有近半村民无业在家,他们依靠征地补偿款现在生活无忧,坐吃山空或盲目投资,对将来的生活并没有长远的考虑。

呈现出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饱满,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状态。

就业渠道少,缺乏稳定性。

工厂务工的村民由于自身知识缺乏易下岗失业;开店从事个体户或自主创业开办村企业则需要勇气和资金;工地建筑工人或运输都受季节和市场需求影响。

隐性失业现象相当普通,就业转失业的比例过高。

其中大龄失业农民和完全依靠土地的纯农民就业情况更加严峻,没有了田地,由于年龄、文化、体力、技能等限制,转业十分困难,失地往往意味着失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制度因素和经济动因,也有社会资本的支持及人力资本的作用。

就主体而言,一个方面政府征地补偿过低,安置方式单一,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另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较差,自身就业能力弱,同时因为征地补偿款的原因,生活压力小,就业积极性不足,就业意识落后。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浅析毛柳元刘玉侠杨娟(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业现象也随即出现,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和谐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社会稳定。

新时期,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生活成本、职业技能成本双重压力,探索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化新时期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扩充使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业,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这就需要我们分析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及生存状况1.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1)我国失地农民失业率高,再就业困难由于农民进城,受到行业限制、限期清理造成失地农民进城就业极其困难,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点:第一,伴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以及加入WTO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失地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普遍较低,已经成为严重阻碍就业的因素之一。

第二,从失地农民的主观意愿看,并不想进城。

一方面,是农民的乡土情结影响着他们,不想远离农村这块土地。

另一方面,是在城市生活的工作压力大,他们深知自身的文化不够;还有就是目前城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他们保障不够,他们一旦失业就基本上得不到社会救济;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很难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他们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

(2)我国失地农民缺乏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不仅需要物质资本要素及劳动要素数量增加,而且需要素质量提高及两种要素的合理配置[1]。

失地农民缺乏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主要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技能水平不够,当今社会,知识开始渗透进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这必然使那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的人面临着失业。

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农民就业问题调研报告「篇一」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从性别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个百分点。

农村女性劳动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高学历才能胜过男性,在竞争中获得从业机会。

表4: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情况表5、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足两成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我市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17.9%。

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4.2%;只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2.4%;同时接受过农业技术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3.4%。

从性别看,男性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19.4%,明显高于女性的14.7%。

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的比重越高。

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分别占14.2%、17.5%和22.2%。

尤其是参加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的比重分别占9.4%、13.0%和18.7%,显著高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农民工就业分布状况1、近九成以本地就业为主由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一直以来都是外地农民工务工的流入地。

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来说,基本上无需外出就可实现充分就业。

调查显示,在乡内从业的占88.9%,是我市农民工最主要的从业地区;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及国内其他省市从业的农民工分别占5.8%、3.8%和 1.5%。

从年龄和婚姻状况看,30岁以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乡内从业,比重比3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高19.4个百分点;已婚人员选择在乡内从业的比例比未婚人员高23.0个百分点。

2、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从产业结构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占0.1%;从事第二产业的占60.0%,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9.9%,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超过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占51.3%,是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行业;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7.8%;再次是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各占8.0%;随后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7.4%。

城中村失地居民就业问题的研究

城中村失地居民就业问题的研究

城中村失地居民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因此我们给其一个特殊称谓——失地农民。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功能。

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仅靠征地补偿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生活的。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它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失地农民各类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就业现状困境对策1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的大多数人就业安置困难,计划内安置率低,而且岗位大多为一般管理人员、工人和杂工,所以,被征地农民必须自谋职业,由于失地农民自身无资金、无技能、无技术、就业理念落后,加上社会用工单位的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下,国有企业排放冗员的问题不可避免,产生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和富余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都使得城镇劳动者本身已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没有足够的余地吸纳失地农民就业。

所以,失地农民很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导致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率低、就业难,即使找到了工作,在就业过程中也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劳动权得不到保障,当企业改革时他们常常被列为首批精简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也大多稳定性差,未来生活很难得到保证。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解决其就业问题,使他们的长远生活有保障,否则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性思考2.1 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改变农民弱势群体地位的根本办法就是使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要建立失地农民的培训和就业、创业新机制。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收土地以及城市化进程而失去自己的农村土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土地流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土地并未被政府更好利用,只有少部分的土地被发展成新农村、工业园区等。

其中,超过70%的农民表示自己的土地被转让给了开发商或者企业,但收到的补偿金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计。

2.生活状况被调查农民中的90%表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

他们失去土地后,许多人面临着生存困境,家庭经济压力加大。

此外,失地农民也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住房条件较差,60%的农民认为他们的子女教育受到了影响,40%的农民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3.就业情况在失土后,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但他们的就业机会有限。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在城市从事的是低工资、体力劳动的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很多农民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4.政府政策支持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有政策规定应该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但很多农民表示并未得到足够的补偿,甚至还面临着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的监管,确保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2.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补贴计划,帮助失地农民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建立覆盖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摘要】失地农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失地后再就业难题。

政府应加大再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同时鼓励他们创业,拓展就业渠道。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不仅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失地农民重获工作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支持,职业培训,创业,农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失地农民的现状我国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而失去土地而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

失地农民失去了农田,无法通过耕种谋生,也缺乏专业技能和资金去从事其他行业,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状态。

他们通常只能在城市边缘或农村做一些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生活困难,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失地农民的现状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紧迫性。

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扶持措施,才能帮助失地农民重新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和改善生活水平。

针对失地农民的现实困境,政府和社会应当更加关注和支持,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再就业的重要性再就业的重要性在于,失地农民因土地流转或其他原因失去了稳定的就业来源,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机会,维持生计。

再就业不仅可以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

通过再就业,失地农民可以重新融入社会经济生活,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再就业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对策

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对策
的政策提供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1
扩大研究范围和样本数据
未来研究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样本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
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失地农民就业状况。
02
加强政策对比分析和案例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政策的优劣和改进方向,同时开展
典型案例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03
关注新趋势和新问题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如灵活就业、创业等
支持失地农民创业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指 导和支持,如创业培训、融资支持、政策优
惠等,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创业梦想。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失地农民就业面临多方面挑战
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不稳定性、低收入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同时面临着文化程度和 技能水平较低等自身条件的限制。
不同地区和政策背景下就业状况存在差异
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针对失地农民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素质。
实施技能提升计划
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各类技能提升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和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失地农民就业扶持
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促进失地农民的稳定就业。
02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
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与职业选择
01
02
03
外出务工
许多失地农民选择到城市 或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就业 机会,从事制造业、建筑 业和服务业等。
本地非农就业
一些失地农民在当地从事 非农产业,如交通运输、 餐饮、商业等。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

A j e ddr - R  ̄

s u t 09 7 8 SD.印 e d t 口 5 q a . 5 7 2 . d n∞ v
56 7 8 68

的便利与高效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 的 同时, 能造成环境污染等 问题 , 持可持续 的发展 。 () 不 保 3 积极
切联系的。
1 王常雄 .对我 国城市 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BO ] t : r. E / L .h p / c t/ m 资。人均 G P与城市化率的拟舍优度 为 0 9 , D . 5 存在较强的线性 [】
s d .d e /rap ? D=4 9 20 4 u ae u. a.s x AI n 9. 0
的力度越来越大 , 失地 的农 民越 来越多。我国各级政府 多渠道 工来 贴补家用 , 而那些年 纪大 的 , 别是 女性 劳动者 只能“ 特 赋
地解决失地农 民的就业 问题是当务之急。当前失地农 民的就业 闲’ 家 , ’ 在 再加上文化水 平程度不高 、 缺乏劳动 技能 , 只能靠土
状况可 以分为两种 , 一种 是有着较 强的市场观念 , 并且有一些 地征用款过 日子 , 且这 部分农 民占了大多数 。据有关媒体披 而 技能手 艺的 , 这些人虽然 离开 了土 地, 是能够较 快的适应新 露 , 但 当前 , 国失地农 民总数预 计在 4 0 全 0 0万人 左右 , 每年还 要 从 一元线性 回归模型 的结 果中可 以看 到增量 F I与城市 促进 了城市 的市场化 进程 , D 减少 了市场扭 曲的程度 , 随着经济 化率 的拟合优度为 08 。 以说 明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9 可 但线 全球化 的进一步深化 , 商投 资对城市化发展 的促进 作用 也会 外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被征地拆迁,但未能得到合理补偿或重新安置的农民。

他们的生活现状备受关注,以下为一份针对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详细探讨了他们的居住状况、就业情况、教育医疗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一、居住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选择在城市边缘或城市周边地区购买廉价住房或租赁居住。

然而,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如给排水、供电、供暖等。

农民需要自行解决生活用水、取暖、照明等问题,同时也缺乏居住空间。

失地农民的居住状况普遍较差,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在城市失去土地后,由于教育水平较低和技能不足,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他们大多从事临时性的劳动力工作,如建筑工地的打工、扫地、搬运等。

这些工作收入不稳定,且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缺乏正式劳动合同保障,失地农民在工作中也容易遭受剥削和欺压。

三、教育医疗在教育方面,失地农民的子女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很难进入优质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对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来说,他们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甚至有些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失地农民在城市周边地区往往缺乏基本医疗资源,他们很难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困扰,但由于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往往忍受疾病的折磨而不得不忍受。

四、心理健康由于失去土地、丧失家园,失地农民普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沮丧和焦虑。

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就业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缺乏社会支持和适当的心理健康服务也使他们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普遍较差。

他们面临居住环境差、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职业培训、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就业稳定、教育平等、医疗保障和心理健康。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就业问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往往无法顺利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二)生活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失去了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社会性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

(二)社会性原因社会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省提出“工业强省”战略以来,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小城镇建设、外来投资建设,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改变用途。

***地处城郊结合部,也由此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使很多农民在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改变人居环境这一成果的同时,也就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县城的拓展、工业园区的强力推进、外来投资建设既为失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但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阻碍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失地农民群体及就业现状从2009年以来,因殡仪馆建设、银盏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公益设施建设等因素,***共征用农民承包土地约2500余亩(不含即将启动的北部新城和武汉凯迪生物发电建设用地及下步工业园区推进征地),占全乡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0024亩的24.94%。

因征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民约2500人,占农村土地承包人口14090人的17.74%。

这部分失地农民群体,虽然得到了征地补偿,但解决长久生计是一个大问题,就业成为第一需要。

按全乡农村劳动力占人口比例61%计算,不论是否进行农转非,总体上约有1500人需要陆续解决就业问题。

在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上,***人民政府按瓮安县出台的《瓮安县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政策,给予被征地农民进行社保,共有889人参加社保,这889人所交纳的参保金,60%由政府出资,40%由被征地农民自己交纳,达到规定年龄(男60岁,女55岁)后,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现参加社会人数约有一半在45岁左右)。

其他安置方式就是推进自谋职业,如动员部分有条件的失地农民从事服务业,如县内营运的士车、卖水果、卖肉、卖菜、卖服装、卖早餐或夜市小吃、擦皮鞋等。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再就业 。 3 . 3 失 地 农 民 自身 条 件 限制
3 . 3 .足
就 业 培 训 以 失地 农 民 自愿 参 加 为 前 提 , 基 于失 地 农 民 的 年龄 , 受 教育 程度 等 等特 点 , 开 设 不 同层 次 的技 能 培训 班 。
相 比 于城 镇 居 民 , 失 地农 民 的 文 化 程 度 普 遍 偏 低 , 在 就 要 重 视 第 二 、 第三 产业 , 适 度扩 大 产业 规 模 , 进 一 步 增 大 就 业 竞 争 中难 以 与 城 镇 居 民进 行 公 平 竞 争 。再 则 失 地 农 民 本 业 容 量 。政 府 应 引 导 企 业 在 招 收 职 工 时 , 优 先 录 取 失 地 农 招 收 失 地 农 民 来是 从事农业 生 产 , 无 其 他 一 技 之 长 。 专 业 技 能 缺 乏 导 致 民或 者 按 照 一 定 比 例 录 取 失 地 农 民 。 当 然 ,
3 . 2 . 2 国 家劳 动 就 业 政 策 不 全 面
政府没有建 立就 业 服务 体 系 的应 尽 快 建立 , 保 证 多 数
失 地 农 民能 够 再 就 业 。 而 已 经 建 立 的 则 需 不 断 完 善 体 系 ,
近年 , 各 个 地 方 政 府 陆续 出 台 了 就 业 登 记 制 度 , 把 失 地 给 予 失 地 农 民更 好 的 服 务 。
农 民纳入就业 培 训 , 就 业 补 偿补 贴 等 福利 政策 中 但 是 缺 4 . 2 . 1 加 强就业培训 , 提 高 劳 动 技 能 水 平 乏 国家统一 的规定 , 将失地农 民涵盖 在就 业体 系 当中 , 仍 有
大 量 的 失 地 农 民 无 法 享 受 这 些 福 利 政 策 。 同 时 我 国 政 府 根 据城镇 登记失业 率 对 下 一年 的 就业 工 作进 行 指 导与 决 策 , 并 没 有 把 农 村 人 口就 业 登 记 情 况 考 虑 在 内 。 国 家 的 政 策 导 向侧 重 促 进 城 镇 居 民 的 就 业 , 但 不 一 定 有 利 于 失 地 农 民 的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_
经 并 茔 活
■■r
晶 :

【 摘要 】 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 , 集体土地将大量被 农村
征 用 , 来越 多的 农 民将 成 为 失 地 农 民 , 得 失 地 农 民 的 就 业 越 使 问题 日益 突 出 。 I 前我 国存 在 征 地补 偿 标 准 偏 低 且 安 置 方 式单 / 1
乏非农产业工作技能和经验的失地农民处 于就业 竞争劣 势 , 容 易茫然 失措 , 能够找到就业 岗位的不 多 , 这就 使得部分 农民在 失地的同时也失业了。其 实, 征地补偿费只是一个“ 数”绝对 死 , 不可能仅靠这点钱就能维持一生 , 简单地用极为有限的征地补
偿费来解 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 问题 , 是难以实现的。
【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

法做到保值增值 , 反而 十分容易又成为腐败和官僚主义产生 的
源头 。

引 言
自 2 世纪 9 0 0年代中期 以来 , 随着我 国工业化 、 城市化的步 伐不断加快 , 大量农村 土地转为非农建 设用地 , 大批 农民失去 了原本赖 以就业和生存 的土地 , 成为新时期 出现 的一个特殊群 体——失地农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 设的若干意见 》中强调 : 完善对被征地 农民 的合 理补偿机 “ 制, 加强对被征 地农 民的就业培训 , 拓宽就 业安 置渠道 , 健全对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 我国 目前大多数失地 农民都是 属于无文化 、 无资金 、 无技
2社 会保 障不 充 分 , 、 失地 农 民生存 隐 患 多
生的城市里。要 由农村意识转化为城市意识 , 由农 民的生活 、 生 产方 式和行为转化 为市民的生活 、 生产方 式和行 为 , 需要一 这 个较长的磨合 期和适应期。这使得失地农民就业 问题 已逐渐成 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城市化进程 的障碍 因素。因此他们未 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探究上海财经大学陈梦迪,陈曜,闫芳如,文佳杨(1.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200433;2.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上海市200433;3.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市200433;4.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市200433)曹建元副教授中文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群体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与协调发展的重要话题,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以重庆江津双福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可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别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McNemar test、Chi-square test、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调研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是影响失地农民就业重要因素的结论,另一方面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岗位条件及薪酬进行分析,可得出失地农民较好的就业去向包括快递、家政等行业的结论,由此可改善当地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并为其他地区的研究提供对比样本。

英文摘要:With industrialization, requisition for rural land is increasing in china. As a result, the large population of land-lost farmers and their employment become worrying problems which have crucial influence on social stability.Based on research in Shuangfu Chongqing, the data collected by fieldworks and analyzed with McNemar test, Chi square te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 suggests that age, gender, work experience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on employment of land-lost farmers and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ayments of various jobs points out appropriate job orientations such 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nd housekeeping industry for land-lost farmers.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城镇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迅速增加,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十分关键。

本次调查地点选在了失地农民问题较为突出的重庆市江津双福新区,调查对象为当地失地农民,调查方式为入户走访,调查方法为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3份。

问卷内容涵盖调查对象目前就业情况、就业意愿、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等多个方面。

研究以问卷调查所收集到当地失地农民所处现状的数据为背景,对双福新区失地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模型,较为全面地展现出当地失地情况,反应该地区失地农民地生存现状与再就业意愿,并与地区劳动力市场和产业发展状况相结合指明就业问题改善方向。

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作者简介:陈梦迪(1998-),女,重庆江津人,投资学专业,2015级。

陈曜(1997-),男,安徽马鞍山人,金融统计专业,2015级。

闫芳如(1997-),女,河南平顶山人,投资学专业,2015级。

文佳杨(1997-),女,重庆江津人,加拿大会计专业,2015级。

(一)生活水平现状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大致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生产资料丧失,就业权益受损。

土地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保障。

[1]而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失去土地之后很难找到工作;二、被城市化,却难同享市民权益。

失地农民不能再继续享受农村优惠政策,而一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政策等往往不能及时覆盖到失地农民;三、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

部分失地农民在调查中表示一时难以适应消费方式的转变。

(二)就业情况现状1.就业模式双福地区农民就业模式总体呈现从“农业与兼业”、“兼业与非农就业”的“旧二元分化”向“失业—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创业”的“新二元分化”转变。

从事农业与兼业模式的农民比例急剧下降,而从事完全非农就业的比例大幅上升至63% ,无业或失业的比例也增至10% 。

2.职业层次根据双福街道办事处的数据征地后失地农民职业层次发生变动,从事非技能性工作和半技能性工作的农民比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从事半专业性工作和管理性工作的比例则相对增加,从事专业工作的失地农民人数净增长近7%。

但从绝对数看,失地农民总体职业层次仍然偏低,从事长期雇工职业的比例高达35.55% ,成为失地农民的最主要职业形态,征地后,农民从事短期雇工等半技能性工作的比例依然有1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处于绝对最底层职业阶层的非技能性职业更高达13%,且以失业形态为主。

二、失地农民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一)mcnemar test失地前稳定工作—现今稳定工作一致性检验本文旨在探究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需对失地前后居民拥有工作的两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

只有当其存在显著差异,之后的方差分析以及回归才有意义。

采用麦克尼马尔变化显著性检验,如果概率值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a,认为样本来自的两个配对样本总体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图3-1 失地前稳定工作-现今稳定工作一致性检验根据表3-1中Kappa值以及图3-1一致性检验,认为两组数据之间一致性较差,可以对数据进一步分析。

(二)Chi-square test为探究失地农民的属性数据对现在是否有稳定工作有影响,用chi-square test检验属性变量与因变量的无关联性。

以下选取几个具有实际使用意义的chi-square test:1.性别*现今是否有稳定工作统计量卡方=26.2552,P<0.0001, 拒绝无关性假设。

结论:性别对现在是否有工作显著有关,女性比男性更难找到工作。

2.年龄*现今是否有稳定工作统计量卡方=.7269,P=0.6778, 接受无关性假设。

结论:年龄对如今是否有稳定工作无显著的影响。

3.性别*月收入水平统计量卡方=78.0197,P<0.0001, 拒绝无关性假设。

结论:男女月收入不均,男性月收入显著高于女性。

4.年龄*月收入水平统计量卡方=39.8524,P=0.1604, 拒绝无关性假设。

结论:年龄对月收入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无关性检验概括地揭示了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所面临的问题:男女待遇不均,失地男性农民所面临的环境明显好于女性;年轻人收入低,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三)方差分析模型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现今拥有工作的部分失地农民月薪水平受哪些考察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水平。

1.性别效应图3-2 性别效应方差分析图结果解释:由图3-2可知男性月薪水平普遍高于女性且波动较小。

2.年龄效应图3-3 年龄效应方差分析图结果解释:由图3-3可知年龄对月薪的影响不完全线性相关,两者总体正相关但在35-44年龄层有轻微回落的趋势,回落的范围为人均500元左右。

3.交互效应图3-4 交互效应方差分析图结果解释:由图3-4可知交互效应下更能直观地看出男性月薪普遍高于女性,稳定在图3-4上方,而女性月薪波动大且随受年龄影响大,波动性强。

(四)性别,年龄,失地年数,失地前工作对现在工作logistic回归模型为得到影响因素与现在是否有工作具体的函数关系需要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此处采用logistic回归。

ln(π)=β+αx得到回归结果:ln(p)=3.22−1.79x1−0.045x2+2.63x4,其中p为现今有稳定工作的概率。

1−p由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上述模型可估计当地再就业失地农民比例和人数:当地再就业农民比例为0.896,估计人数为39568人(见图3-5)。

图3-5 当地再就业农民数量估计(五)失业农民再就业职业类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具体职业类型,建立两个模型:对现在工作职业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对现在工作职业期望回归。

1.模型一:现在职业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1)分析从所得问卷中抽取出现今有工作的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职业为参照组,建立了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2)变量定义(3)模型结果多分类无序logistic模型结果以优势比的形式给出:log πj(x)πJ(x)=αj+βj x表3-4 模型一特定职业优势比图3-6为带入人口普查数据后的结果,由图可知目前60%左右的失地农民从事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工作,20%左右的失地农民从事制造加工业相关工作,仅有约20%左右从事其他行业工作。

图3-6 现今行业分布估计2.模型二:性别,年龄,失地年数,失地前工作对现在工作职业期望logistic回归选取所有现今无职业人口,对其期望职业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变量赋值如表3-5,所得结果如表3-6。

因为失业人口重新获得职业与个人意愿紧密相关,该模型为地区职业规划提供了前瞻性的意见。

结合数据可以得出失地农民期望的一二三产业岗位分布情况如图3-7。

由图3-7可知,期望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工作的农民数量大致相同。

图3-7 失地农民期待的未来行业分布三、就业形势分析(一)重庆市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根据重庆市就业保障服务部的公开数据,近几年重庆市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上岗位供大于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大致在1.2至1.7之间波动,在全国各城市中列于中上,因此重庆市整体的就业竞争压力较小。

从产业角度来看,2015-2017年各季度劳动力需求在第一产业不足3%,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需求比约为4:6。

根据钱纳里的理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测算出重庆市2015年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2]。

而重庆市十三五纲要中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指出到十三五期末应处于工业化后期。

根据重庆市十三五前后处于同一工业化阶段可以推断在此期间就业结构并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二三产业需求比将围绕4:6上下波动。

从岗位角度来看,长期保持在劳动力缺口前三位的岗位主要包括简单体力劳动人员、电子元器件与电子设备制造装调维修工、推销展销人员,而劳动力过剩的岗位则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其他社会服务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锁具修理工等17小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