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1.1 定义情境教学是指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理解和技能。
1.2 特点(1)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情境教学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情境教学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参观实际的场所,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并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思维能力。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设置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情境教学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协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几何图形的建模任务,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1 设计合适的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情境,确保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习目标相契合。
3.2 提供适当的引导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有效性问题情境是指那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老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创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
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和购物、找零、计算食物配料等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兴趣。
二、注重问题的情境性老师们要注重问题的情境性,即将数学问题融入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园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设计花坛或者花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老师们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实物、互联网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可以利用实物数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法。
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之一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学习多边形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六、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老师们需要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讲堂教课中情境创建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讲堂教课中情境创建的有效性策略“ 创建情境”是小学数学教课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益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想的详细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行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课是数学活动的教课,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课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建各样情境,为学生供给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梦想”。
目前,好多教师特别重视创建情境,力争为学生供给优秀的学习环境。
但数学教课终究需要如何的环境?教课情境和生活环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建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很多教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使得有些教师常常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建情境,但并无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此,本课题将对数学讲堂教课中情境创建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实践和研究,其目的是丰富情境创建的内容和形式,找出讲堂教课中情境创建与数学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和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有效情境中,不只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并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课内容中的感情,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构主义以为,学习老是与必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质情境下或经过多媒体创建的靠近实质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能够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得激发联想,唤醒长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进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知识构造中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目前学习到的新知识,给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假如原有知识与经验不可以同化新知识,则要惹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构造进行改造与重组。
总之,经过“同化”与“适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而同化与适应离不开原有认知构造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建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建了有益条件。
情境创建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提升教课成效与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活中实际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具有情感色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图形模型,参观图形展览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践数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情境教学可以提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时,能够体验到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体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
些策略,可以用来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
1. 基于日常生活
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授计算面积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家的房子,问他们如何测量房间的面积,如何计算房间的面积等等。
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 提供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
例如,在教授
比例时,可以给学生一些购物的实际情况,让他们计算折扣后的价格是多少,或者在教授
百分数时,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百分比问题。
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数学知识。
3. 利用游戏和竞赛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和竞赛来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
例如,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
为两组,让他们竞赛计算某个问题的结果,并给出奖励。
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
参与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借助图表和图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表和图像来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授统计学时,可
以利用图表和图像来展示数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
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
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5. 利用模拟和实验。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情境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让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
和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其有效性。
一、情境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对数学缺乏兴趣,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很抽象、难懂。
情境
教学策略可以将数学与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感受数学,从而
激发其学习兴趣。
比如,在探究面积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板面积,并设计
面积计算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理解面积概念。
情境教学策略将学习对象放入一个具有真实场景的情境中,学生通过体验和认知初始
情境,反复感知整个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还可以将课外园游、实地考
察等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境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策略融合了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实践,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对几何图形形状的认识、检测来巩固知识点、培养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打造
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育场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一、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情境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的环境和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参与学习,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
具体来说,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在情境中发生。
情境教学倡导将学习置于真实场景中进行,通过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情境激发学习的动机。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学习具有社会性。
情境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通过情境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学习体验为重。
情境教学注重学习的体验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切实可行的实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境教学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方式,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时间的概念时,可以安排一个“时间旅行”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时间的流逝和计算。
2. 引导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探究,逐步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教室的面积,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面积,从而理解面积的概念。
4. 反思总结。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采用情境教学策略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境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教学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它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解决。
情境教学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推理和证明,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运用。
情境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模拟实际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表现。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参与、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表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策略。
有效性问题情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实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是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常用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情境:“小明和小红同学分别自家到学校的路上碰到了红绿灯,请问谁更早到达学校?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思考时间的先后关系,并将其与数学符号进行对比和联系,进一步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二、拓展应用场景在数学教学中,拓展应用场景是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另一种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应用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情境:“小明有5元钱,他去买了一本书,花了3元钱,还剩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和联系,理解数学运算的含义和应用。
三、设计探究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探究性问题是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一种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情境:“小红和小明分别用一根蜡烛和一把尺子测量了一张纸的长度,请问纸的长度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运用分数的知识进行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数感和数学思维。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又一种策略。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概念的关键策略。
有效性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几个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1. 实践性问题情境实践性问题情境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假设学校要建一个花坛,花坛的周长是20米,那么这个花坛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时学生不仅需要计算出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还需要考虑花坛的形状,并联系到实际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地势高低、道路宽度等。
模拟性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
比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假设学校需要将100块饼干分给25个人,每个人吃4块,请问需要分多少个1/4饼干?这时学生需要将具体情境转化为分数的形式,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运算和应用。
探究性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本质。
比如,在学习长度和面积时,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假设要用一个4cm×4cm的正方形铺满一个200cm×200cm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个4cm×4cm的正方形?这时学生需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实现,发现正方形和面积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大小、比较和测量的概念。
互动性问题情境可以鼓励学生间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旋转对称性时,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假设有一份旋转对称图形的作业,每个学生只能完成其中一部分,请你们同学将各自完成的部分汇总起来,肯定图形是否对称。
这时学生需要彼此扶持、学习和协作,不断尝试、建议和实现,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环境?教学情境和生活环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许多教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使得有些教师往往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此,本课题将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实践和研究,其目的是丰富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找出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数学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征和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不但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得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知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情境创设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 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引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如购物打折、食物配比等,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2. 利用情境故事:利用情境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通过情境故事,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在教授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有关农田面积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境来计算和比较面积大小。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一起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思考能力。
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关于图形的问题,如“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否相等?”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推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4. 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授乘法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乘法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小明要把一些桃子平均分给他的五个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桃子?”或“小红用了3分钟烤一片面包,她要烤6片面包需要多少时间?”通过不同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运用乘法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小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部分的位数与小数值的大小有关系,从而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规则。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
“ 教学 情境 ” 是指教 师 在课堂 教学 中, 根 据 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 内 容 , 有 目 的
l n 辅 簌 精 l 毫 堂 骚 e 窳 灿 l 0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牲策略
一
地 创 设 的 适 合 学 习 主 体 并 作 用 口蔡惠珍 于 学 习
的趣 味性
问题源 于某 种情境 , 而 生动 具体 、
富有 情趣 的情境 则是 产生 问题 的肥 沃 土壤 。 将 问题 置于 生动有 趣 的情境 中 ,
能 使 学 生 的 认 知 因 素 与 情 感 因 素 共 同
参 与 到 解 决 问 题 的 活 动 中 ,从 而 保 证
难点 。 教学 时 , 我 给学 生提供 了 一些画在 方格 中的 梯形 ( 方 格 边 长 1厘 米 , 梯 形 的 上 底 是 4厘 米 , 下 底 是 8厘 米, 高 是 5厘 米 ) , 要 求学 生想 一想 、 移 一移 、 拼一拼 , 尝 试推 导 出梯形面 积 的计算 公式 。 首先让 学 生独 自思考 , 然后 组织学 生进 行小 组合作 学 习 。 在这 个过 程 中 , 学生 各显 其能 , 纷纷 说 出自 己的想法并 动手 操作 , 得 出 了 不 同的计算 方法 。 这 种操作 性的情 境设 计 , 力求让学 生通
《 数 学课 程标 准 》 指出 : “ 数学 教学必 须注 意从 学生
熟 悉 的 生 活 隋境 和 感 兴 趣 的 事 物 出 发 ,使 孩 子 们 有 更
多机 会从 周 围熟 悉的 事物 中学 习数 学 、 理 解数 学 。 ” 数
学知识 本就 来源 于生 活 , 只要细 心观 察 , 生 活中 会有许 多事物 可供 我们 教学 使用 。 因此, 教 师 要 善 于 结 合 生 活 经验 , 创设学 生 熟知 的生活 化情境 , 让学 生感 受到 生 活 与数学 的 紧密联 系 , 感受到 数学 在生 活 中的作 用 , 从而 激发起 学 习数学 的热 情 。 如 教学 “ 角 的初步 认识 ” 时, 可 从学 生熟 悉的场 景 引入 , 创 设 开 放 式 的 活 动 隋境 。 通过 让学 生在 周 围的环 境 中找 角 、 指角 、 说角 , 充分 调 动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
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情境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抽象概念和公式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而情境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将数
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
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
判思维。
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境进
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又能够培养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
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
力等方面。
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是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置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置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技巧。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情境设置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场景之一,因此可以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来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比如在超市、公园、家庭等地方展开数学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超市购物的情景来教授小学生加减法,比如给出不同价位的商品,让学生计算购买这些商品需要多少钱,或者设计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店员和顾客进行购物结账等。
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利用游戏情境游戏是小学生们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情境来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比如通过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比如数学接力、数学填字游戏、数学拼图等,通过这些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实践操作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手工制作活动,比如折纸、编织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学习几何图形的折纸制作、数形结合的编织图案等,通过实践操作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利用跨学科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将数学与语文、艺术、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课题,比如数学与语文结合的诗歌朗诵、数学与艺术结合的画作设计、数学与科学结合的实验操作等,通过跨学科的情境设置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五、利用实践活动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实践活动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
的探究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情境的真实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生活性。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可以用
一些实际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如购物、出游、健康等,引导学生思考并
解决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重情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在
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题目,如把
一块纸张剪出一个三角形,重叠叠放几次,然后分开纸张,发现有几个小三角形。
问题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既要让学生有挑战的感觉,又不能过于困难,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较强的
题目,如在某个尺寸的长方体中放置尽可能多的卡片。
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问题讨论,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算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时,可以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如食物、比重、长度等,让学生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增加问题讨论的新颖性。
问题情境应该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考和
探究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有关钱的运算时,可以让学生假想在超市购物,
协同计算所需的费用,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加贴近生活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情景中。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有效性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联实际生活:问题情境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激发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欲望。
2.提供真实情境:问题情境应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动机。
3.鼓励合作学习: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注重思维训练: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真实情境开展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农场或超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超市里让学生进行价格比较、找零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意识和判断能力。
2.问题情境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引入一个问题情境,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用时20分钟,如果他每天骑自行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那么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时间和距离的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教学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游戏来增加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竞争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情境模拟实验:通过情境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习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6.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问题情境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太简单以致于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难以致于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问题内容和难度。
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
问题情境可以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的引导,也可以是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挑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比如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情境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问题内容和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问题情境。
2. 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设计涉及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
3. 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是一种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对该策略的定义、特点、实施方式、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该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结论部分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意义、发展趋势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该教学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定义,特点,实施方式,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实践意义,发展趋势,局限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都不高。
而情境教学则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定义、特点、实施方式、案例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实践意义、发展趋势和局限性,旨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境教学是一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环境?教学情境和生活环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许多教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使得有些教师往往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此,本课题将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实践和研究,其目的是丰富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找出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数学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征和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不但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得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知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情境创设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中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一)情境创设应充满童趣,但要因人而宜。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
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案例1]这是笔者上的一节县级公开课,学习内容是一年级的《拼组图形》。
具体这节课的情境创设如下:1、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参观森林王国中小熊家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小熊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小熊家是由许多图形组成的,从而引入新课。
2、为小熊补钩破的裤子,应选择什么形状的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考虑图形的应用性。
3、为小熊家被小猪拱破的外墙修墙,估计需要多少块长方形的砖,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分析]:本课主要从情境的生活化、现实化、趣味化和情境呈现的连续与递进等方面做了探索。
目的是希望通过一个个问题情境的呈现和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归纳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整堂课下来气氛活跃,学生学的轻松而愉快,教学效果也不错。
略有遗憾的是由于几个环节没处理好,对思维的训练还是不够。
[案例2]这是一堂校级数学公开课(课前由老师独立备课,教导处未参与)。
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与学生开展了对话——师:(绘声绘色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听过。
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引出圆的周长)。
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
”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析]:这不禁让人疑惑: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同样都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何[案例2]中的童话故事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没能调起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学生的抱怨“老师把我们当小朋友看”就道破了“天机”——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
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
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
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
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
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
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只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二)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内容,切忌顾此失彼。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
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学科内容,提供学习场景的情境创设易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学科。
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
而真实情境则易用于态度情感和技能的学习,此外,还常用于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案例回放]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地数学新课程观摩课。
有位教师在教完9的乘法算理后,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
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
“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
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
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
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
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
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
[思考]: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
“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
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
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三)情境创设贵在求真,不应弄虚作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
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
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案例1]最小公倍数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报数是2的倍数的和3的倍数的分别站起来。
(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在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有些站起来两次,有些是一次。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抱6、12、18、24、……的同学师:报6的同学为什么站起来两次?生:我即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站起来了。
[分析]:教师从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此案例中的情境不花哨,但很扎实、有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案例2]这是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一堂随堂课。
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老师对学生宣布了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学生去春游。
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考虑到目前是旅游旺季,游人较多,为使同学们玩得舒心,又确保安全,学校交给老师一个任务——了解观音山等风景区最近的日游客量,选择其中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目的地。
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
接着,老师出示了三个风景区的景点图片及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进展也很顺利。
下课铃响了,正当该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的刹那间,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下周几去春游?”“老师,我们真的要去游玩吗?”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便应付说“等以后再说吧!”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事后,虽然这堂课受到了许多老师的好评,但学生那失望、不满的神情着实让听课的我心神不定……[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春游。
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
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
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
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
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