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自主完成选择题练习。课堂上,采取分组合作,创设情境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
信息,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掌握工业革命的经过,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素养。课后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
2.教学目标分析
(1)时空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及扩展的时间及地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及
本课结构:本课由“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部分组成,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介绍,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对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智慧课堂、史料学习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2) 完成表格填写,培养学生 表格类和图文类材料的理 解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 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让 学 生 从 地 图 中 提 炼 信
息,以问题为引领,引导
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步骤 4:
通过四张幻灯片的阅读,结合教材,从五个方面 (1) 通过史料,生动的再现工
总结工业革命的影响。
业革命时期的社会事实,
单元结构: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上升,资产阶级逐渐确立多世界的统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的矛盾日益加深。《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阐明了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工人运动指明方向,最终推动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课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单元
第五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师:这四同学回答的很棒。从第一则材料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直接掠夺与商业两种方式,而直接掠夺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从材料二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一本万利”的特点,这种一本万利通过在殖民地获得原材料,再把商业制品卖给殖民地人民,使得英国人“一本万利”。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教师:我们一般说工业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年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教师:那首先,我们先来探寻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刚刚我们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时讲到“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属于棉纺织业,那工业革命率先起源于哪一个行业啊?对!就是棉纺织业。我们说棉纺织业需要经历织布—纺纱—织布三个阶段。那我们先来看看“纺纱—织布”这一环节。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利用一张表格来概括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同学们试着填一下。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行业
重大发明
地位
棉纺织业
飞梭(1733年)
珍妮纺纱机(1765年)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水利纺纱机(1768年)
骡机(1779年)
结合水力与珍妮之优点
水利织布机(1785年)
水力纺纱厂(曼彻斯特)
教师:大家看PPT,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制品都是从那个时候发明出来的,例如塑料制品、人造纤维等。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由新的技术反哺旧的产业体系也成为一种很明显的特点。;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观点和主要阶段。
2.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工业革命的利弊得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工业革命的主要阶段和影响。
2. 难点:工业革命对举世化的推动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经过。
2.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得失。
3. 课前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章节,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4.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背景中。
2. 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技术发展,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3. 介绍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解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通过实物展示或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 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生产力、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室发言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工业革命的经验,推动我国摩登化建设。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对生产力、经济、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2. 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阶段和重要发明,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世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标分析【课标内容】内容标准的规定: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课标分析】知道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爆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理解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学习与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以及对世界与中国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大部分。
【本课的地位】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围绕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讲述,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
从本单元上看,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两大阶级的矛盾激化,为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较好地衔接下一课的内容。
【教材的处理】三个子目的重要内容是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要讲清楚史实之间联系的认识和对世界历史的宏观认识。
三、学情分析【知识方面】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落实,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已经具备初步认识,但主要是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然而,学生对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的能力较为缺乏,尤其对于美国和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关系和兴衰缺乏深入的思考,同时对工业革命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能力方面】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敢于自我表现,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梳理教材的基本史实。
然而,高一学生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较为薄弱;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历史思维尚未成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较为粗浅,难以运用唯物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3.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容易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5.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强调工业革命多维度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工业革命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通过简答题、论述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如比较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和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如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变革等,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英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对于难点的突破: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分析:以工业革命时期的某个工厂或企业为例,分析其生产组织形式、劳动者待遇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visual literacy(视觉素养),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境体验、探究讨论、对比分析、启发思考”为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首先,我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如科技发明、市场需求、资本积累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阶段,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提醒学生:“同学们,请你们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小论文。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这种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导向: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业革命的本质和影响。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工业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小组讨论成果。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
本案例注重教学反思和评价,教师通过及时反馈、学生互评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这种关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实现个性化发展。
5.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将历史学科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这种跨学科整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工业革命背后的原因、动力和影响。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案例中设置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工业革命的相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共享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互补不足的过程中,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4.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学会运用文献、图片等资料研究工业革命的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总结出工业革命的规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导入新课
1.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篇,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如蒸汽机车、纺织厂等,让学生对工业革命有直观的认识。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0.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历史氛围,提高了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1.认识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历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通过分析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乐观态度,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工业革命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黑白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照片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发表观点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张照片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场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五前。
4.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事件和地点,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利用历史地图、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发明创造、影响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特别是对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原因、过程和影响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涉及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发明创造、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解答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情境,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时空定位、历史解释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合作共赢的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性事件。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结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注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设计一系列关于工业革命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工业革命为何能在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3.结合时事热点,如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智能制造等,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挑战。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涉及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相关内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2.运用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业革命中的关键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使他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2.能够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3.了解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影响,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国发展的差异性。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及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和影响。
2.利用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地图、手稿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工业革命吗?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意义。
3.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工业革命,了解它如何改变世界。”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授工业革命的定义、原因、过程和影响。
2.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0课。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为中心,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两次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自我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工业革命的视频片段,如蒸汽机工作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工业革命对该地区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工业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分享自己对工业革命的初步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包括农业革命、商业革命、科技革新等因素,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2.介绍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珍妮机、蒸汽机、铁路交通等,以及它们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和推动社会进步。
4.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和科技成就。
-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倡导诚信、敬业、团结互助的价值观,让学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优秀品质,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工业革命的氛围。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以工业革命为背景,探讨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产生敬意和兴趣。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进步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主要发明创造及影响。
2.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提高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地位的认识。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的小论文,内容涵盖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主要发明创造、历史影响等方面。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合作中的困难,提高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其巩固和深化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对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系统讲解,重点阐述工业革命的关键事件、发明和创新。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
3.结合实例,深入剖析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检验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培养其对创新和变革的积极态度。
3.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引入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热爱和尊重。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学案1: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自主预习】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英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英国通过 ,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世纪中期,英国很多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6)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思考]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19—1625年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
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思考这段材料主要揭示了什么问题?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棉纺织业机械化生产:从 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生产。
(2)工厂出现:①原因: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出现了。
②表现:1771年,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材料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3)蒸汽机出现①过程:1782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知道工业革命时期各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在工业革命这一专题上,学生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并了解这些发明创造如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如城市化、人口迁移、劳动力结构变化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比较分析法,将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进行对比,强化学生对工业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以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工业革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我还将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各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看待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影响等。
2.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小组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4.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
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
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等。
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教师利用史料逐一讲解。
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关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
其次,内容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课堂拓展的“度”。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阶段,教师在本课讲解时要注重利用马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推演讲解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
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
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等。
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教师利用史料逐一讲解。
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关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
其次,内容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课堂拓展的“度”。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阶段,教师在本课讲解时要注重利用马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推演讲解工业革命。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
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对该段历史略有了解。
但由于中考开卷的考试形式,且高一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历史思维尚不成熟,难以准确把握“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内容涉及范围专一,但时间跨度大,相应的知识点零散且繁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其次,初中教材中并未涉及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是直接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的基础不扎实,也是需要教师注重的一个点。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1:本课内容在探讨工业革命背景问题时,学生应该学会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内容去分析问题。
2:在探讨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马恩《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进行教学。
【时空观念】1:本课时间跨度较大,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历经三个世纪,学生应学会利用时间段来进行分阶段的学习,大致可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2:在空间上分布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而后遍布整个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德国与美国,即工业革命遍布了全世界。
学生应该学会从地域的角度对本课的两个知识点进行学习。
(【史料实证】1:对于课堂的诸多引题,需要使用精辟以及深刻的史料。
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时间段在世界中世纪史,可以选用通史类的文书(例如吴齐本的《世界近代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的《剑桥欧洲经济史》)等史料,利用不同史观进行比较(吴齐本的《世界古代史》主要运用唯物史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主要选用全球史观)。
2:也可选用一些专门史书、原始史料、经典著作进行国别史、专题史的讲解,例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评价;帕尔默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对工业革命的描写;史料的选择确保客观性、准确性、代表性,第一手史料最佳。
【历史解释】1:本课内容名词解释较多,例如“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垄断资本主义”等,学生应该学会将这些名词放入历史环境中去看待这些事件的作用。
2:在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缺点时,学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而并不只看见资本主义的优点。
<【家国情怀】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由资产阶级发展产生的市场、原材料、财富的需求,是近代英国敲开中国国门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也应该从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
2:准确把握情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工业革命的背景。
^2: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3: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1: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学生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进而通过这个问题,将两次工业革命串联起来。
2:工业革命的影响分为利弊两个方面,我们的学生怎样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工业革命,是教师之引导、学生之学习的一个重要点。
通过这个点,我们才能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把握“家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教法:史料教学法、讲授法等;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资源及工具:视频、ppt、板书、以及各类史料实证。
六、教学设计【创设环境,引入新课】(PPT展示珍妮纺纱机的图片,教师利用珍妮纺纱机的起源故事进行导入。
同时,利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背景进入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学习,并引出资产阶级成长的概念。
)%PPT展示:教师:同学们看PPT上这幅图画,大家猜一下这是什么机器对,这就是珍妮纺纱机。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科普一下珍妮纺纱机的起源。
1764年在英国有一个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一天他下班回来,一不小心把妻子的纺织机踢倒了。
当他弯下腰想要扶正纺纱机的时候,看到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了直立的。
他忽然想到如果将纱锭竖着排列,不就可以一次性只用一个纺锤纺很多的纱了吗于是珍妮纺纱机应运而生。
那为什么这台机器叫做“珍妮纺纱机”呢对!是因为他女儿叫做“珍妮”。
珍妮纺纱机比原先老式的纺纱机可以增加十倍的量,而工业革命也由此正式开始。
大家来思考一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后,纺纱行业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回答的这样,机器生产使得劳动效率成倍的增加。
而这种机器的变革升级一定是在一定的具体背景下进行的,那接下去就跟着老师一起进去那个时代,去看看工业革命前的时代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利用历史小故事来进行导入,便于吸引学生兴趣以及增进学生的理解。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得纺纱这一环节快速便捷了很多,而纺纱环节的快速引起了整个产业的变革,而从棉纺织业开始,英国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而不是法国或者德国呢我们一起来看几则材料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一般来解决背景问题,都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思考的呢对!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那首先我们先来看政治角度。
那在看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可以分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
怎么样将这三个角度与这五个因素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
同学:选取两位一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农奴制度在14至15世纪已经瓦解,说明农村地区的束缚关系已经逐渐消亡。
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得到了政权,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所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政治角度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环境,那接下去我们从经济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那资产阶级是怎么样通过政治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呢我们通过圈地运动来了解一下。
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的圈地运动,然后说明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什么同学:选取两位一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历史纵横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圈地运动”。
那什么是圈地运动呢我们说一般农村经济都是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但是随着英国制昵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增加,羊的养殖数量不断增加。
那羊的养殖需要土地,大量贵族就将农民的土地购买、强征过来来养羊,正是因为用栅栏圈起了土地,而得名为“圈地运动”。
考试一般会用“乌托邦”、“羊吃人”来形容这一知识点,大家需要注意。
刚刚我们的同学为我们分析几个要素。
首先,材料中“新式农场主或牧场主经营”说明了原先的自耕农自给自足形的经济方式变成了大牧场、大农场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就说明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更高。
由此得出第一个要素在于“农业资本”。
其次“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出卖劳动力”说明农民为了生计必须进入城市工作,这也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要素。
教师:说完了国内市场,那国外市场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看。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第一则材料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直接掠夺与商业两种方式,而直接掠夺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从材料二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一本万利”的特点,这种一本万利通过在殖民地获得原材料,再把商业制品卖给殖民地人民,使得英国人“一本万利”。
·教师:分析完经济角度,接下去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工业革命的背景。
通过预习课本我们可以发现文化角度主要集中在技术这一因素。
那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分析。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与技术之间的某种关系。
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促使需求增加,而有限时间内的需求增加促进了技术的升级要求。
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发现手工工场的劳动分工促进了技术的专门化,这也就间接的促进技术的升级。
教师:从第一目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会有很多的重合,大家能自己画一个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吗同学:给同学几分钟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重点在于怎样讲解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材料分析与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这一知识。
|【小结】:第一目内容的重点在于怎样讲解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并列的。
其次,五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需要教师注意的,这种关系可以体现在政治保障是基础,政治保障促进劳动力的产生,资本与市场互相作用,市场需求是技术升级的内在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教师:我们一般说工业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年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