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比热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密度复习教案

密度复习教案

密度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密度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复习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能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练、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实际
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密度的概念,如比较不同材料的重量和体积。

2. 讲解: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密度与物质的紧密程度之
间的关系。

3. 演练: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讨论,加深对
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密度概念进
行解决,并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密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
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
1. 教学手段:黑板、投影仪、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 学时安排:本教案为一节课的内容,预计用时45分钟。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作业考查学生对密度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效果
更加理想。

九年级物理密度复习总结教案

九年级物理密度复习总结教案

九年级物理密度复习总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密度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回顾: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 m/V。

2. 密度公式的应用:计算物体的质量、体积;判断物体是否漂浮或沉没;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

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温度和状态的影响。

4. 实际问题举例: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真假黄金、测量物体密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难点:实际问题中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和公式。

2. 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回顾密度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掌握情况。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等,让学生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数据分析: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如身高、体重、年龄等,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如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的浮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物质密度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物质密度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物质密度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

2. 能够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分析物体的密度特性。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回顾2. 密度公式的运用3. 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分析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和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密度概念的回顾(10分钟)1. 复习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

2. 解释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

3.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三、密度公式的运用(10分钟)1. 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 举例说明:已知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如何计算物体的质量;已知物体的密度和质量,如何计算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2. 日常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解释现象等。

五、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密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运用。

2. 强调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密度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问题解决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密度复习课教案

密度复习课教案

密度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密度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密度的单位和常见物质的密度数值。

3. 能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实验器材:容器、不同物质的样品、天平、量筒、计时器等。

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如一个沉浸在水中的金属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块会沉在水中?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导入:1. 回顾密度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提问学生: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表示密度?3. 解释密度的单位:克/立方厘米(g/cm³)或克/毫升(g/mL)。

知识讲解:1. 使用PPT或白板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即密度=质量/体积。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密度,例如:一个物体质量为20克,体积为5立方厘米,求其密度。

3. 介绍常见物质的密度数值,如水的密度为1 g/cm³,铁的密度为7.8 g/cm³等。

实验演示: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将水和油倒入同样大小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浮沉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和油的浮沉现象不同?与密度有关吗?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物质,通过实验测量其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其密度。

2.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模板,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结论。

知识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如:某物体在水中浮起的条件是什么?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

总结:1. 总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密度现象,并提出更多问题。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更多有关密度的实验,如:测量不同浓度的盐水的密度。

初中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密度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进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

2. 密度公式的运用。

3. 密度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

2. 密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密度表。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提问:密度是物质的什么属性?它与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二、密度公式的复习(10分钟)1. 复习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三、密度单位换算(10分钟)1. 讲解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g/cm³ = 10³kg/m³。

2. 练习密度单位换算:将2.5g/cm³换算为kg/m³。

四、实际问题解答(1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进行解答。

2. 问题案例: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密度单位换算。

2. 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密度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密度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密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度复习教案

密度复习教案
2、测量物质的密度:
原理:用量筒测量出体积V,用天平测量出质量M,根据密度的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对规则物体可用刻度尺量出有关长度,再求出体积.
例1:如何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学生叙述主要步骤
3、应用密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签别物质2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让学生讲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当堂
检测
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克,体积是60厘米3,问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纠错
记载
教学
反思
1、天平:测量质量的常有工具.
结构:使用时要注意的地方,学生思考回答
4、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学生思考量筒的单位及使用中要注意的地方.
三、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
1、应用公式求物质的密度:
例1:一块长2m,宽,厚20cm的金属块,质量是×103kg,求此金属的密度,并说出它是哪种金属若将它截去1/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解答
密度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间:10年5月总第1时
课题
第十章密度复习
课型
复习课
共享备课以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重点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
应用密度解决简单问题




一、弄清两个概念:质量和密度
1、质量:1单位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单位:斤2换算:1吨= 千克 1公斤=2 斤 3常见物体质量估测
2、密度:1计算公式:2单位:
思考1、2×103 kg/m3= g/dm3
3、水银的密度是×103kg/m3表示的含 义是: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质的密度与比热容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质的密度与比热容

初中三年级物理科目教案物质的密度与比热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 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 教学难点:学生对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应用;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导入(引入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三种物质:苹果、钢球和海绵,并提问学生,这三种物质哪个更重?为什么?2. 密度的概念讲解:1)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重量与大小的关系,引出物质的密度概念;2)板书密度的定义: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3)分小组讨论:学生按照密度的定义,自行在小组中讨论,找出不同物质的密度计算方法并总结在纸上。

3. 密度的测量方法:1)讲解常见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2)示范实验:用水杯、天平等器材,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并在黑板上展示计算方法和结果;3)引导学生根据示范实验,自行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密度;4. 密度与物质特点的关系:1)通过示范实验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对密度与物质的特点进行总结;2)板书总结:密度大的物质一般比较重、坚硬;密度小的物质一般比较轻、柔软;5. 比热容的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相同的热量分别加在水和铜上,水和铜的温度变化会有什么不同?2)板书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有什么不同,以及影响比热容的因素;6.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1)讲解比热容测量的方法;2)示范实验:用热水、热铜的实验进行比热容的测量,并在黑板上展示计算方法和结果;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热容的测量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比热容;7. 比热容与物质特点的关系:1)通过示范实验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对比热容与物质特点的关系进行总结;2)板书总结:比热容大的物质一般升温较慢,冷却较慢,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能力较强;比热容小的物质一般升温较快,冷却较快,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能力较弱;8. 应用案例:1)通过展示几个与密度和比热容相关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思考拓展。

初中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3)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复习:(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2)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的复习:密度 = 质量 ÷ 体积3. 密度单位的复习: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鉴别物质:利用密度的差异来鉴别不同物质。

(2)测量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设计容器:确保容器能够承受液体的压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黄金和铜,引发学生对密度知识的复习。

2. 密度概念的复习:(1)引导学生回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2)讲解密度的定义,强调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 密度计算公式的复习:(1)引导学生回忆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讲解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密度单位的复习:讲解千克/立方米(kg/m³)是密度的国际单位制。

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鉴别物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密度的差异来鉴别不同物质。

(2)测量体积: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设计容器:讲解如何确保容器能够承受液体的压力。

6. 练习与讨论:(1)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物质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物质复习课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物质复习课【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特性及其应用。

2. 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2. 密度、比热容、热值的概念及其应用3.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

提问: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物质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相互转化条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2. 复习密度、比热容、热值的概念及其应用。

提问:密度、比热容、热值分别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回答: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热值是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鉴别不同物质,比热容影响物质的温度变化,热值则是燃料燃烧时的能量表现。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讲解物质的三态转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转化条件。

2. 密度、比热容、热值的概念及其应用讲解密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热值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以及热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例分析与解决(15分钟)1. 分析实例:鉴别黄金和假黄金提问:如何通过密度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学生回答:黄金的密度较大,可以通过测量密度来鉴别。

2. 分析实例:汽车发动机水箱的水为什么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学生回答:汽车发动机水箱的水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是因为在发动机工作时,水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保持发动机温度稳定。

3. 分析实例:燃料的热值对锅炉选用的重要性学生回答:燃料的热值越高,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越多,对锅炉的加热效果越好。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规律2. 密度、比热容、热值的概念及其应用3.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五、作业布置1. 复习密度、比热容、热值的概念及其应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备考 专题十:物质的密度和比热 复习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备考 专题十:物质的密度和比热 复习讲义

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题复习专题十:物质的密度和比热物质的密度1、密度(1)定义:某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2)公式:ρ=m/V ,其中ρ表示物质的密度。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³。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cm³ 。

换算关系1 g/cm³=1000 kg/m³。

2、测量物质的密度(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ρ=m/V。

(2)固体密度的测量(以小石块为例)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小石块。

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 。

○3用细线将小石块系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小石块的总体积V2。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V = V2-V1 。

○5求出小石块的密度ρ=m/(V2-V1 )。

(3)液体密度的测量(以盐水为例)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盐水。

实验步骤:○1将适量配置好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并记录数据。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并记录数据。

○3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由(m1-m2)可得被测盐水的质量m。

○4根据公式ρ=m/V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物质的比热1、热量(1)定义:问题吸收和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用符号Q表示。

(2)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J。

2、比热(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对比热的理解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有物质本身决定。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例题: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为20cm3 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B.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解答:A、由图可知,体积为20cm3 的甲物质的质量为30g;故A错误;B、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不成比例;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两倍,故C错误;D、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两倍,所以质量相同时,根据公式V=m/ρ,可知乙的体积是甲体积的两倍;故D正确;故答案为:D。

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设计时间:2009/12/26计划课时:1课时时间:2009/12/30
课题
《密度》复习课
教材
人教社九年级《物理》
范例教材简析
首先通过对“密度”概念、公式、单位等的复习,进一步了解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加深对密度的理解和密度概念的定义,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2. 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3.巩固与复习
4.布置作业
3.教师利用投影,投射密度知识结构图,并对密度知识结构进行分析讲解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量体积比问题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5.教师利用投影,投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方法
6、教师引导学生练习
学习方式
实践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大量的练习、训练




问题情景:用“对密度知识知多少?”提问,通过学生参与回答的结论,引入复习的主题;
活动场景:学生回答老师的引导提问,并进行解题训练。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1.引入
2.正课
1.教师引入课题,
提问:对密度知识知多少?
7.教师再次回顾密度知识结构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密度知识结构
4.学生练习
5.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6.学生练习
7.作业
3.认识密度的知识结构
4.复习利用比值不变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控制变量法
5.进一步学习密度的测量方法
6.学生进行有关密度问题的解题训练

密度的测量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密度的测量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密度的测量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个复习教案时,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密度这一物理概念。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能够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计算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回顾和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密度的性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量筒、砝码、液体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

提问学生: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漂浮?学生可以回答: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如何计算密度呢?2. 讲解:回顾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密度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量筒、砝码和液体等实验器材。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是0.5kg/m³,它在水中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可以运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解决这类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密度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

密度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

一、教学内容分析:密度和沸点、熔点、比热等都是反应物质特性的一类物理量,应用十分广泛。

在初中阶段,密度是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到高中又是学习气态方程和其他有关物理量的必备知识。

因此,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之一。

突出实验和应用是这部分内容的显着特点,也是复习时要突出的方面。

为了有利于构建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也可以穿插适当的浮力和压强的问题,结合和密度概念紧密相联的质量、体积来复习。

二、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的应用。

(2)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密度及了解其他间接测定密度的方法。

(3)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养成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意识和作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构建和完善基础知识网络是本节课的重点;密度是物质基本属性,密度知识的灵活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设计:由于这部分知识结构并不复杂,可以采取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完成的方式。

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用练习的形式,密度应用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来复习。

另外,为了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以采用抢答、竞赛等方式来组织教学。

五、教学仪器:天平、量筒、烧杯、水、酒精、大头针、铁丝、实物投影仪等。

六、教学环节设计:七、教学过程:(一) -------------------- 概括回顾,构建体系回忆本章所学知识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手抓起讲台上这块铁块吗?(出示铁块)假如这是一块中了星物质,你还能轻易地抓起来吗?那么这样一块中子星物质有多大呢?这就要利用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密度知识来解决。

师:以前复习课大都是老师帮大家整理知识,大家想不想试着自己整理啊?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基本上每4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在讨论基础上每组画出知识结构图或表格,教师可以适度指点。

2.汇报交流师:请各组派代表上来,在投影仪下展示本组归纳好的知识小结。

学生观察、比较,一边欣赏其他同学的小结,一边回顾知识,教师应该充分肯定每一个同学, 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中考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密度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物理密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3. 能够运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1. 运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子白板、投影仪、教学PPT、实验器材(如实验室天平、容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入物体的密度概念,通过提问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和木材的密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重要性。

Step 2: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通过教学PPT或板书,简明扼要地介绍密度的定义,并给出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2. 解释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等。

Step 3:示范计算密度的例题1. 选择一些简单的例题,如求某物体的密度、给出密度和质量求体积等,通过板书或PPT演示解题过程。

2. 强调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保留有效数字、单位换算等。

Step 4:学生练习和巩固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2.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和梳理。

Step 5:拓展应用1. 提供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应用题,如浮力、物体浸没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Step 6:实验演示1. 进行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演示,如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Step 7:小结与评价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密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供一些评价题目,检验学生对密度的掌握程度。

Step 8: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物理密度变化教案

中考物理密度变化教案

中考物理密度变化教案教案标题:中考物理密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密度的公式。

2. 掌握物体密度随温度、压强和成分变化时的规律。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密度变化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密度随温度、压强和成分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 密度随温度、压强和成分变化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与密度变化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Step 2: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15分钟)2.1 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向学生展示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和密度变化。

2.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提出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3 教师向学生解释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

Step 3:密度随压强变化的规律(15分钟)3.1 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向学生展示物体在不同压强下的体积变化和密度变化。

3.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提出密度随压强变化的规律,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3 教师向学生解释密度随压强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

Step 4:密度随成分变化的规律(15分钟)4.1 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不同成分的物体的密度变化情况。

4.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提出密度随成分变化的规律,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3 教师向学生解释密度随成分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

Step 5:课堂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密度变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Step 6: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日期时间段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1. 密度的计算
2.了解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3.学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

4.会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难点考点
分析
密度的计算比热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m/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
(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
(4)单位转化: 1毫升= 1立方厘米= 1×10-6立方米1吨=1000千克=1×106方克
1毫升= 1×10-3方升 1升=10-3立方米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③计算ρ=m/v
(3)测量步骤(液体):①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1②倒掉V体积液体③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2④计算液体密度ρ=(M1-M2)/V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比热
教学过程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

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

如c 水=2c 冰。

③由公式Q=cm △t 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 、m 和△t 求物质的比热容,
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 成正比,与m 和△t 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课后作业 习题
班主任审批
签字
教学主任审批
签字
典型例题
1.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____________ 。

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 /(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2.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B .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C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D .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一杯水倒去一半 B .水凝结成冰
C .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 .15℃的水变成45℃的水
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 是( )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题型二)
1、.在各种液体中,通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
A.水具有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质很稳定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 D.水的凝固点较低
巩固作业
1.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_。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

(已知C
铝>C

>C

)(题型一)
2.温度计里常用水银、酒精、煤油作测温物质,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具有_____ _____的特点。

(题型二)
3.关于比热的概念,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题型一)
A. 各种物质都有自身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B.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也叫这种物质的比热。

D. 物质的比热与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正比,与组成的物体质量成反比。

4.将比热不同的物体同时放入冰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题型一)A.比热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D.无法确定谁放的热量多
6.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题型二)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6-15所示,根据图线,比较液体的比热是()(题型一)
A.a液体比热大 B.b液体比热大
图6-15
C.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8.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一)A.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比乙放出的热量多.
B.若甲、乙降低的温度相同,则甲比乙放出的热量多
C.若甲、乙质量相同,初温度也相同,则甲比乙放出的热量多
D.若甲、乙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也相同,则甲比乙降低的温度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