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蚕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白僵菌菌株JG-17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技术优化
白僵菌菌株JG-17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技术优化摘要:白僵菌(JG-17)是一种重要的真菌资源,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发酵技术优化有助于推动其产业化应用。
本次研究对白僵菌菌株JG-17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其发酵过程中的优化技术。
结果表明,白僵菌JG-17生长适温为26-30℃,适ph为5.5-7.5,适盐度为0-1%(w/v)。
在不同培养基中,白僵菌菌丝生长最好的是PDA培养基。
在发酵过程中,优化培养条件,如培养基选择、液体培养方式、发酵温度、pH 值等,均可以显著影响白僵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平菇多糖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白僵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发酵技术优化;多糖1. 引言白僵菌是一种产生多糖的真菌,具有良好的食品和医药价值。
近年来,随着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白僵菌产业化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发酵技术是实现白僵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对发酵过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白僵菌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
因此,对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研究所使用的白僵菌菌株JG-17来自于菌株库,培养基包括PDA、SDA、MEA、SDB、YPG等,供试菌的处理包括不同质量比的碳源和氮源的配比。
2.2 方法2.2.1 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运用培养基筛选等方法研究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如温度、pH 值、盐度等,对优化发酵过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2 发酵条件优化本研究在发酵中对培养基、液体培养方式、发酵温度、pH值等因素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菌丝生长和多糖产生效果。
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菌丝多糖产量。
3. 结果与分析3.1 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 pH 值条件下,白僵菌JG-17的生长最适pH为5.5-7.5。
在不同温度下,最适温度为26-30℃。
在不同盐度下,最适盐度为0-1%(w/v)。
PDA培养基最适宜白僵菌的菌丝生长。
昆虫学报第63卷第1-12期总目录
昆虫学报KUNCHONG XUEBAO第63卷第1~12期总目录导言123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闫凤鸣研究论文!生理与生化I烟草甲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的表达及其与甲酸乙酯耐受性的关系严毅,许抗抗,杨洪,胡大鸣,杨文佳II亲土苔蛾成虫复眼超微结构陈庆霄131灰飞虱中IKK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在水稻条纹病毒侵染中的功能鲁燕华,卢刚,亓玉华,叶庄新,李俊敏,陈剑平142烟粉虱MED隐种钙离子结合蛋白基因的RNAi及其生物学效应郭磊,潘正元,刘佳茵,韩铭轩,褚栋149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引物筛选与体系优化王克,何艳艳,张友军,吴青君,王少丽159番茄褪绿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王吉成,李洁,丁天波,褚栋166亚洲柑橘木虱成虫和5龄若虫在感染黄龙病的柑橘上的取食行为及获菌效率比较乌天宇,张旭颖,George A. C.BEATTIE,岑伊静174水稻条纹花叶病毒对介体电光叶蝉生长繁殖及取食行为的影响李吩,张洁,岳g,陈红燕,吴维,魏太云,贾东升181PVY侵染后烟草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介体烟酚生长发育的影响陈茜,刘金燕,徐蓬军,刘英杰,董勇浩,臧云,蔡宪杰,任广伟191nC22矿物油及其与毗虫咻混用对柑橘木虱的室内毒力评价高晶,杨琼玉,冯耀恒,毛润乾199水稻施硅对白背飞虱刺吸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贾路瑶,刘丹丹,侯茂林207携带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李鸣宇,周娇,王海香,赵莉蔺218若虫生种及快速检测辛—,AtifMANZOOR,曹亮明,王小艺245家蚕miR-2769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孙妍妍,王景娅,王露,李晓哲,阚云超,乔惠丽255亚洲玉米螟卵黄原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谱及对UV-A胁迫的响应刘芳,孟建玉,杨昌利,张长禹266学相关基因的转学高艳,朱雅楠,张威,王雪妍,李秋方,苏松坤,聂红毅278 285 381 390 401 413 421 433 439 523 533 545 655 667 679 688 697 708 717 779 788 798 807蚯蚓提取物对家蚕中肠氧化损伤、总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徐麒麟,齐桂兰,蒋易龙,倪奎,陈亚迎,刘瀚扬,朱佳文,吴永胜雌性中华蜜蜂胚胎发育组织形态观察朱翔杰,徐新建,周姝嫡,郝振帮,陈琳,周冰峰松墨天牛漆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表达谱分析陈昊,罗巧玉,马秋雨,初旭,袁超,刘颖,余伟,吴松青,王荣,梁光红,张飞萍,胡霞花椒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zanOBP/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组织表达谱分析巩雪芳,杨平,王延来,郭莉,陈迪,谢寿安,呂淑杰小麦吸浆虫保幼激素酯酶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滞育和变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动态王晶晶,梁婷婷,成卫宁,朱克岩利用单感器记录与神经元示踪结合对棉铃虫主要性信息素感器内神经元投射的鉴定马百伟,刘晓岚,常亚军,谢桂英,陈文波,刘杨,赵新成,王桂荣合哑蝉成虫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英文)钟海英,张雅林,魏琮有翅型和无翅型大豆酚卵巢和胚胎发育的差异许向利,仟均祥访花昆虫红腹毛蚊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袁轲,朱慧,曲业宽,任炳忠,尤杨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廖永林,李燕芳,杨斌,赵华,高燕,陈伟平,蔡时可,王继华草地贪夜蛾热激蛋白基因S0sp9O的克隆及在高低温和UV-A胁迫下的表达分析周呂,孟建玉,杨昌利,李锦,胡朝兴,张长禹草地贪夜蛾幼虫对四种刺激物质的味觉感受和取食选择侯文华,孙龙龙,马英,孙惠婉,张佳佳,白润娥,赵新成,汤清波梨小食心虫生物钟基因Gmper和Gmtim的鉴定及其对羽化节律的影响方海波,张璟,刘小侠,张青文,李贞二点委夜蛾非典型嗅觉受体AlepOrcc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田彩红,刘晓光,黄建荣,王瑛,封洪强松毛虫赤眼蜂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在不同滞育阶段的表达谱分析姜雪冰,张雪,杜文梅,邹振,张俊杰低温下的表达基因姚丹,周姝嫡,周冰峰,徐新建,朱翔杰信息素雄性信息素受基因表达的刘俊峰,李茫,王子龙,何旭江,曾志将茶足柄瘤场茧蜂滞育和非滞育蛹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刘敏,韩海斌,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岳方正,黄海广七星瓢虫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杨雪娇,张蔓,江宇航,唐启河,张棋麟,林连兵,陈均远褐飞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 S erpm4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王正亮,朱杭锋,潘海波,俞晓平沙葱萤叶甲表皮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段天凤,李玲,马红悦,庞保平,单艳敏,张卓然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serpin2对酚氧化酶原激活和抗菌肽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李冰,孙帆,陶姗姗,夏家凤,叶崇军疆夜蛾Plus-2气味结合蛋白PsauOBP7的组织表达谱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孙亚兰,呂琪卉,杨海博,胡镇杰,李定旭,董钧锋817825 913 924 932 941 952 1039 1048 1059 1070 1159 1171 1287 1295 1305 1314 1325 1431 1441 1452! 22小菜蛾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PxERV的发现与特征分析王月,卢丛,刘天生,陈韶萍,尤民生扩头蔡白蚁肠道蛋白的鉴定苏丽娟,伍志伟,高新浩,赵鹏飞,肖元玺,楚君鹏,宋安东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HaHSP19.8在棉铃虫抗逆反应中的作用魏纪珍,王凯,刘少凯,刘晓光,梁革梅,杜孟芳,安世恒fruitless在桔小实蝇求偶和交配行为中的作用陈瑶瑶,古枫,钟国华,易欣伞裙追寄蝇滞育关联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张博,韩海斌,徐林波,高书晶,甘霖,岳方正,刘爱萍苹果蠹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32A19和CYP337B19的克隆及表达分析陈高满,陈展博,葛辉,杨雪清,王小奇甜菜夜蛾谷氧还蛋白SeGrx原核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杨付来,赵真真,王月华,张兰,张燕宁,毛连纲,蒋红云近暗散白蚁#葡糖昔酶基因R P Bg7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苏丽娟,肖元玺,李琰,伍志伟,赵鹏飞,楚君鹏,魏n珍,安世恒,尹新明,宋安东绿盲蜻八个普通气味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李彬,张赛,王晨蕊,王桂荣,刘杨沙葱萤叶甲钙结合蛋白基因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李爽,李玲,周晓榕,庞保平,单艳敏桔小实蝇肽聚糖识别蛋白基因BAPPRP-SB1的克隆及功能鉴定张迎新,陈冬,张苏芸,魏冬,王进军花椒窄吉丁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巩雪芳,谢寿安,杨平,郭莉,陈迪,车显荣,王延来,呂淑杰埃及伊蚊不同组织的基因共表达模式分析刘杰,李勃,陈晓洁,陈斌家蚕非滞育红卵突变体Re-nd的遗传分析张宇靖,张海燕,沈关望,吴金鑫,贾林帮,毛雪芹,焦梦瑶,林英小菜蛾保幼激素受体PxMet-1和PxMet-2的原核表达、纯化及与保幼激素的结合模式彭露,秦玉冬,邹明民,董诗杰,刘莉莉,尤民生过表达筛选发现果蝇miR-2参与调控线粒体稳态(英文)李潮森,赵美琦,张峰超,沈杰,张俊争中华蜜蜂NPC1蛋白AcNPC1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刘永梅,史红霞,李颜,马振刚,王林玲,许金山,周泽扬,党晓群的谭静,武江利,涂洋洋,Tessema AYNALEM,于慧敏,李南南,李小英,徐书法二化性家蚕滞育、非滞育和即时浸酸卵中糖代谢相关酶mRNA水平和活性的变化许瑾,蒋涛,薛鹏,沈广胜,黄静怡,朱娟,王梅仙,唐顺明,沈兴家蒙古寒蝉末龄若虫与成虫复眼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英,魏的李兆英,孙嫡,张敏,解书钦,同利娟,王舒闻病理与微生物一株侵染豌豆场的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张挺峰,王睿,刘长仲294450 462 727 735 744 751 835 1183 1194 1333 1345 1461! 2936 470 558 565 574 582 590 843转录组分析揭示东方蜜蜂微抱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的分子机制耿四海,周丁丁,范小雪,蒋海宾,祝智威,王杰,范元婵,王心蕊,熊翠玲,郑燕珍,付中民,陈大福,郭睿三种跳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及功能预测陈伟,陈霞,李娟,马欣然,崔薇,渠凤甜,谢桂林,赵红庆肠道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对斑翅果蝇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的影响高欢欢,覃冬云,代晓彦,刘洁,于毅家蚕微抱子虫海藻糖酶3的表达、定位及功能张轶岭,李俊昊,宁嘉兴,Bismark KYEI,沈中元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鉴定与番茄环纹斑点病毒NSs蛋白互作的西花蓟马蛋白赵星月,陈建斌,王曙光,张晓林,穆野,魏辉,赵立华,陈永对,郑雪,陈勇,郑立敏,张洁昆虫病原真菌长抱蜡翰菌TF-2菌株对豌豆场的侵染过程和致病力张挺峰,王睿,刘长仲对桃酚高毒力的蜡(菌菌株筛选刘明科,闫芳芳,齐禹哲,黄岩,闫雪梨,钱逸彬,李茂业抱悬液浓度和宿主体型大小对球抱白僵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郭涵,刘柱东,孙江华七氟菊酯和45菊酯对棉铃虫肠道菌群的影响姜笑维,关丹阳,李清亚,刘晓,Hongmei LEBYARLAY,贺秉军绿僵菌MaFZB3对橙带蓝尺蛾幼虫致病力及林间防治效果郑宏家蚕BmPGRP-S5蛋白的抑菌活性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陈雪,周虹,李晓凤,j阳,钟仰进,杨婉莹基于蜜蜂球囊菌纳米孔测序数据的基因非翻译区延长"SSR位点发掘及未注释基因和转录本鉴定杜宇,付中民,祝智威,王杰,冯睿蓉,王秀娜,蒋海宾,范元婵,范小雪,熊翠玲,郑燕珍,徐国钧,陈大福,郭基于第三代纳米孔测序技术的东方蜜蜂微抱子虫全长转录组构建及注释陈华枝,杜宇,范小雪,祝智威,蒋海宾,王杰,范元婵,熊翠玲,郑燕珍,付中民,徐国钧,陈大福,郭睿毒理与抗性八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王烁,谢丽霞,陈浩,吴光安,周浩,王瑜,于毅,郑礼,翟一凡,闫毅亚致死浓度4虫X和毒死脾对等钳赚蟻生长繁殖和解毒酶的影响杨娟生,丛林,王翠伦,侯栋元,周浩楠,于士将,成禄艳,雷双,傅云梅,程明明,冉春基于转录组的苹小卷叶蛾杀虫剂靶标及解毒代谢相关基因分析孙丽娜,张怀江,刘孝贺,仇贵生乙基多杀菌素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其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高祖鹏,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草地贪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张百重,苏%,卢留洋,甄丛爱,朱斌,李亚设,董文阳,汪耿,胥燕博,孔凡彬,刘润强,陈锡岭,高希武我国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靶标基因a)B的基因型和突变频率李妍,龚丽凤,王欢欢,李曦,孙歌,谷少华,梁沛,高希武湖北四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的杀虫剂敏感性及靶标突变检测郭志敏,邓晓倩,李静,袁茂钧,万虎,李建洪,马康生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毒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比较呂圣兰,王有兵,谷少华,梁沛,张雷,高希武转飞蝗j酸酯酶基因果蝇品系的构建及其在有机磷农药代谢解毒中的作用尹菲,杨洋,张徐波,张建珍,张建琴9611201 1473! 4654 63 309 317 327 334 343 482 494 597 604 613 759 851 861 973 981 992细胞色素P450基因AsGYP6Z2在中华按蚊45菊酯抗性维持中的作用韩宝珠,车林茸,陈晓洁,闫振天,乔梁,陈斌转crylAb/crylAc基因玉米Cry1Ab/Cry1Ac融合蛋白表达及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杀虫效果刘晓贝,(树雄,王振营,王月琴,王勤英,何康来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生长发育及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樊艳平,党海燕,王宏民,郑海霞,成小芳,张耀文,张仙红生态与害虫治理不同大豆品种上红绿两种色型豌豆酚的种群参数马亚玲,李春杰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冯波,张万民,张丹,屈丽莉,孟威,王巍,王浩杰,杜永均黄翅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田间种群动态王政,张绍华,杨陈军,孟倩倩,孙世伟,高圣风,刘爱勤,杨嫡麦长管酚的低温适应性及陕西杨凌小麦田春季虫源分析许向利,何乐乐,俞晓婷,仟均祥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冯波,张万民,张丹,屈丽莉,孟威,王巍,王浩杰,杜永均川硬皮肿腿蜂在松褐天牛幼虫上的合作繁育行为赵琪,孟玲,李保平红火蚁入侵强度对本地蚂蚁群落物种的发现-支配权衡的影响燕迪,卢志兴,王庆,于潇雨,张念念,李巧,陈又清外来西方蜜蜂放蜂密度对云南罗平本地传粉蜂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胡晓玲,任晓晓,马方舟,孟柏达,张睿,黄永权,吴水菊,顾忠堂,吴军,董坤华北大黑鲫金龟引诱剂配方筛选及引诱效果评价李晓峰,李金桥,曹雅忠,尹姣,张帅,秦建辉,王思雨,陆俊姣,李克斌红火蚁巢穴土壤中生物碱成分分析李晓玲,陈立,方守国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和小麦上的取食和生长发育特性比较呂亮,李雨晴,陈从良,常向前,张舒,许冬,万鹏草地贪夜蛾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与适合度邱良妙,刘其全,杨秀娟,黄晓燕,关瑞峰,刘必炮,何玉仙,占志雄草地贪夜蛾在浙江东阳田间玉米植株上的发生及防治策略韩海亮,章金明,徐红星,包斐,刘敏,赵福成,呂要斌,呂仲贤,王桂跃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冯波,刘天伟,陆明红,钟玲,郭荣,刘万才,郭前爽,杜永均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及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陈俊蓉,闫诗谣,曹丹丹,靖金蕊,张阔菅凯敏,马海峰,魏建荣粉小粉与间的汪雪敏,苗白鸽,彭艳琼黑刺粉虱危害对黄金芽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李程锦,宋长远,王鹏,陈珍珍,许永玉枣飞象对枣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阎雄飞,刘永华,王亚文,李刚,景瑞,杨亚洁取食和交配对苹小吉丁飞行能力的影响马志龙,彭彬,卡德艳•卡德尔,阿地力•沙塔尔,张元明9991010 1081 1091 1101 1108 1117 1207 1215 1223 1234 1242 1358 1366 1482 1490 1497! 7385 97 354 502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何雨婷,何佳春,魏琪,赖凤香,杨中侠,傅强丝光绿蝇蛹壳颜色变化及其对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意义王贺,唐晁,齐莉莉,董春楠,宋兆昱,任晓鹏绿原酸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和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潘忠玉,莫夏娜,孟香,陈敏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烟场茧蜂生长发育、寄生率和蜕皮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白晶晶,顾钢,赖荣泉,周挺,吴晓婷,陈丹明,舒静烟场茧蜂寄生对烟酚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陈丹明,顾钢,赖荣泉,周挺,白晶晶,陈志厚,吴晓婷变温对甘蓝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赵晨宇,李新畅,崔娟,高宇,史树森沿海拔梯度的表型可塑性影响银胶菊叶甲的取食效率和发育(英文)Daya Ram BHUSAL,Kishor Chandra GHIMIRE,Rekha UPADHYAY,Mahadev BISTA,Bhupendra KUMAR 基于EPG的三种刺吸式害虫在苹果苗上的取食行为比较周昊,李锤,滕子文,杜凌君,万方浩,周洪旭微波辐射对桃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张宣,易蓬,褚平富,袁向群,展恩玲,冷春蒙,李引,胡迪,李怡萍石蒜绵粉(在七种多肉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潘颖佳,崔旭红,邵峑,商啥武园林害虫大袋蛾在四种寄主植物上的繁殖潜能评估(英文)陈琪,王睿,魏亚娟,刘建军茶园周边景观格局对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李金玉,牛东升,陈杰,尤士骏,尤民生温度对亚洲小车蝗成虫体内呼吸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郭娜,高书晶,王宁,韩海斌,徐林波,董瑞文,娜仁满都呼,娜布其亚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对大豆田节肢动物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陈彦君,刘来盘,关潇,刘标东方绢金龟雌成虫对桃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张萌萌,陈宏潮,王文凯,陈立暗期5h不同波长LED光照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钟春兰,陈苏泓,周小妹,翁如玉,肖国权,郑欢欢,涂小云湖北三峡库区兴山县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郑晓旭,j能文,赵慕华,文栋,何帅洁,李雪梅,杨凤连,吴刚进化与系统学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东北地区灰飞虱遗传变异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姜姗,王兴亚,王小奇基于mtDNA COI基因序列的中国柑橘果实蝇的分子鉴定及柑橘大实蝇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崔中翌,周琼,刘一鹏,司品法,汪洋通用引物双重PCR在节肢动物物种鉴定中的应用王彦坤,李天楚,粘景梓,陈思聪,郝志霞,姜金壮,黄大卫甜果蟻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分析赵亚男,李朝品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舟山群岛碧蛾蜡蝉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李奎,周传江,梁爱萍512绿豆象幼虫虫龄的划分及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和感器观察崔小林,王宏民,张静,张仙红,郑海霞769基于mtCOI基因序列的中国葱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钟裕俊,杜素洁,潘立婷,王玉生,王福莲,刘万学870基于GC-MS的异翅亚目臭腺分泌物化学分类学分析张嫣,夏炎,陈企发,卜文俊1016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鞘翅目肉食亚目水生类群系统发育分析田天,袁缓,陈斌1028绿眼赛茧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王丹阳,王予形,于良斌,韩海斌,徐林波,崔艳伟,康爱国,庞红岩1125斑衣蜡蝉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刘佳宁,秦道正1260湖南龙山不同海拔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徐浩,陈孝梅,蔺哲广,吉挺1377基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的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向颖,董婉未,蒋国芳,洪芳,张佑祥,张文武1385云南锦斑蛾成虫触角、喙管和踰节感器超微结构李根层,赵昱杰,李嘉莉,鲁国艳,刘乃勇1508薜荔榕小蜂幼虫虫龄的划分包甜甜,陈友铃,吴文珊,吴婷婷,张兴坦,周莲香1516中国北方黑唇苜蓿盲蜻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王梦琦,张利娟,张宏瑞,孙跃先1525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的中国橙黄豆粉蝶遗传分化和谱系生物地理研究(英文)陈可可,罗阿蓉,王运良,司成才,黄敦元,苏成勇,郝家胜,朱朝东综述104昆虫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徐刚,叶恭银229植物病媒昆虫的翅型分化俞金婷,陈小芳,任应党,崔峰235柑橘木虱蜜露排泄机制:进展与展望舒本水,吴仲真,崔扬,林家豪,林进添365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杜亚丽,徐凯,赵慧婷,刘玉玲,牛庆生,姜玉锁624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研究概况与展望梁沛,谷少华,张雷,高希武889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Cia的研究进展朱翔宇,尤士骏,刘天生,张玲,尤民生902双翅目害虫性别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彭威,李云欣,翁诗函,周若涵,潘熙,李佳洋,韩宝瑜1136雄性棉铃虫感受性信息素的分子和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刘晓岚,尹新明,王桂荣,赵新成1145树木病虫害缺陷精准检测方法的综述和展望,姜,刘,,李,玲1268昆虫着色及体表黑色斑纹和斑点形成机制研究进展高云,梁燕婷,留怡勤,徐豫松,王华兵1276纳米杀虫剂及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张大侠,潘寿贺,白海秀,杜江,刘峰,侯有明1399昆虫离子型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郭金梦,董双林1411景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陈燕婷,尤士骏,柯富士,刘天生,李建宇,尤民生1536昆虫嗅觉中枢系统对外周信号的整合编码研究进展刘伟,王桂荣1546蛾类性信息素受体研究进展曹松,刘杨,王桂荣简报639不同地区田间草地贪夜蛾卵巢的结构和发育冯波,郭前爽,毛必鹏,钟玲,宋建辉,肖明徽,杜永均649东亚小花蜻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代晓彦,王瑜,翟一凡,周浩,李丽莉,郑礼,陈浩1153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桃小食心虫飞行能力龚强,宫亚军,曹利军,郑小锤,蒲德强,黄琼,魏书军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Vol.63No.1-12GENERAL CONTENTSINTRODUCTION123Plant pathogen-insect vector interactions: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YAN Feng-MingRESEARCH PAPERS!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S-tronsferose gene LsGSTe;and ito relationship with ethyl formate tolerance in the cigarett ebeetle,Lasioderma s&ricome(Coleoptere:AnobiiPae)YAN Y,XU Kang-Kang,YANG Hong,HU Da-MPg,YANG Wen-JioII Ultrastractura of aduf compound eyes of Manulea affineola(Lepiooptere:Erebidae:Arctiinae) CHEN Qing-Xiao131Identification of the IKK related genes and their antivirel roles in response te Rice stripe vims infection in Laodeiphax striatellus(Hemiptero:DelphaciOae)LU Yan-Hua,LU Gang,QI Yu-Hua,YE Zhuang-Xin,LI Jun-Min,CHEN Jian-Ping142RNAi ot the calcium-Xinding protein gene and ite biological effects in Bemisia tabaci MED(Hemiptero:AleyrodiOae)GUO Lei,PAN Zheng-Yuan,LIU Jio-Xin,HAN Ming-Xuan,CHU Dong149Primer screening and amplification protocol optimization ot ropiO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musWANG Ke,HE Yan-Yan,ZHANG YouXun,WU Qing-Jun,WANG ShaoXi159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t a TaqMan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to opid detection of Tomatc chlorosis vimsWANG Ji-Cheng,LI Jie,DING Tian-Bo,CHU Dong166Comparison of feeding behaviors and pathogen acquisition rotes of adults and the5th inster nymphs of Diaphobna citoi (Hemnpeeea:Lnv n d ae)onhuangeongbnngXnneeceedcneeus peanesWU Tian-Xu,ZHANG Xu-Ying,George A. C.BEATTIU,CEN Yi-Jing174Eff e cte of Rice stripe mosaic vims on the growth,reproduction and feeding behavioo of the vectoo Recilia dorsalis(Hemnpee0a:Cncade e ndae)LIPan,ZHANG Jne,YUEYue,CHEN Hong XYan,WUWen,WEITanXYun,JIADongXSheng181Changes in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tobacco plants aftar Potato vims/infec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ector Myzus persicae(Hemiptero:AphidiOae)CHEN Xi,LIU Jin-Yan,XU Peng-Jun,LIU Ying-Jio,DONG Yong-Hao,ZANG Yun,CAI Xian-Jio,REN Guang-Wei 191Evaluation of laborotoo texicitios ot nC22agriculturai mineroe oil and its mixture with imiOaclopriO against the Asiancitros psylliO,Diaphorina ciai(Hemiptero:LiviiOae)GAO Jnng,YANG QnongXYu,FENG YaoXHeng,MAO RunXQnan199Effecte ot silicon amendment to rice on piorcing and host selection behaviors ot the white-Xacked planthoppee, Sogatell o fumifem(Hemiptero:DelphaciOae)JUALuXYao,LUUDanXDan,HOUMaoXLnn207Tronscriptome analysis ot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Monochamus aOamatus(Coleoptere:CeombyciOae) carying and without car o Pg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onchus xylop h ilus)LUMnngXYu,ZHOUJnao,WANG HanXXnang,ZHAO LnXLnn218 245 255 266 278 285 381 390 401 413 421 433 439 523Genetic differences among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nd rapid early detection of a nymphal parasitoid of Lycormadelicatula(Hemiptora:Fulgoridae)XIN Bei,Atif MANZOOR,CAO Liang-Ming,WANG Xiao-Yi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mid-2769target gene in Bombyx mo+SUN Yan-Yan,WANG Jing-Ya,WANG Lu,LI Xiao+he,KAN Yun-Chao,QIAO Hui+iCloning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vitellogenin gene and its response to UV-A stress in Ostrinia fumacalis (LepiOoptore:CrembiOae)LIU Fang,MENG Jian-Yu,YANG Chang-U,ZHANG Chang-YuTrenscriptomic analysis of learning and memo0-relatod genes in nurses of Apis mellifem Hgustica(Hymenoptore:Apndae)GAO Yan,ZHUYa+Nan,ZHANG Wen,WANG Xue+Yan,LAQnu+Fang,SU Song+Kun,NAEHong+YnEff e cto of eartOworm extrect on toe oxiOative damage,total antioxiOant capacity and antioxiOant enzyme contento in tOe midgut of the silkworm&Bombyx momXU Qi+in,QI Gui+an,JIANG Yi-2ong,Nl Kui,CHEN Ya-Ying,LIU Han+ang,ZHU Jio-Wen,WU Yong+heng Histomorphological obseeation ot the embeonic development ot female Apis cemna cemna(Hymenoptore:ApiOae) ZHU Xiang-Jio,XU Xin-Jian,ZHOU Shu-Jing,HAO Zhen-Bang,CHEN Lin,ZHOU Bing+engMolecular cloning&prekaeotic expression and expression prefiling of the laccase gene MaLac;in Monochamus afematus(Coleoptore:Cerembyciaae)CHEN Hao,LUO Qiao-Yu,MA Qin-Yu,CHU Xu,YUAN Chao,LIU Ying,YU Wei,WU Song-Qing,WANG Rong, LIANG Guang-Hong,ZHANG Fei-Ping,HU XiaCloning,prekaeotic expression and tissue expression prefiling of odorent binding pretein gene AzanOBF?frem Aghius zantUoxylumi(Coleoptore:Buprestiaae)GONG Xue+ang,YANG Ping,WANG Yan+ai,GUO Li,CHEN Di,XIU Shou+n,LV Shu-JiaCloning of juvenile hormone estorese and juvenile hormone epoxiae hydrolase genes and their expression dynamicsduring diapause and metamorphosis in Sitodiplosis mosellana(Diptore:CeciOomyiiaae)WANG Jnng+Jnng,LUANG Tnng+Tnng,CHENG Wen+Nnng,ZHUKe+YanPrejection of major pheremone tuned olfactory receptor neurens of Hefcovema armigem(LepiOoptore:Noctuiaae) eeveaoedby usnngsnngoesensn um eecoednngandsoannnngMA Bai-Wei,LIU Xiao+an,CHANG Ya-Jun,XIE Gui-Ying,CHEN Wen+o,LIU Yang,ZHAO Xin-Cheng,WANG Gun+RongMorphology,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ie alimentory canal of ie adult muto cicada&Kamnia caelatato (Hemiptere:Cicadiaae)(G English)ZHONG Han+Ynng,ZHANG Ya+Lnn,WEUCongDifferences in ovarian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between alate and aptoreus morphs of ie soybean aphia&Aphis gtycces(Hemiptora:Aphidiaae)XU Xna$g+Ln,WU Ju$+X na$gObservation of antennal sensill a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 Bibis mfiventas(Diptore:Bibionidae)wit scanning electren mnceoscopeYUAN Ke,ZHU Hui,QU Ye-Kuan,REN Bing+hong,YOU Yang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e trenscriptomes of male adult and ie5i instor larva of Spodoptom Uhgipeha (Lepndopoeea:Nocoundae)LUAO Yong+Lnn,LUYan+Fang,YANG Bnn,ZHAO Hua,GAO Yan,CHENWen+Pnng,CAUShn+Ke,WANG Jn+Hua533 545 655 667 679 688 697 708 717 779 788 798 807 817 825Cloning of heat shock protein gene SfHspQ Z and its expression under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and UV-A stresses in Spodoptera f+giperda(LepiOoptsra:NoctuiOae)ZHOU Lu,MENG JianAu,YANG Chang-Ai,LI Jin,HU Chao-Xing,ZHANG Chang-AuGustatory perception and feeding preference of Spodoptera fagpe+a(Lepidoptera:Noctuidae)laoae ts four stimuli HOU Wen-Hua,SUN Long-Aong,MA Ying,SUN Hui-Wan,ZHANG丿也+诅,BAI Run-E,ZHAO Xin-Cheng,TANG Qing-BoIdentification of circadian clock genes Gmper and Gmtim and tUeir contributions to tUe emergence rhythm in GraphoHte moleste(Lepiaoptere:Tortriciaae)FANG Hai-Bo,ZHANG Jing,LIU Xiao Ain,ZHANG Qing-Wen,LI ZhencDNA cloning,prekagotic expression and polyclonai antinody preparetion of the olfoctoe receptor co-receptor AlepOrco from Attetip lepipone(Lepiooptere:Noctuidae)TUANCanAHong,LUUXnaoAGuang,HUANG JnanARong,WANG Ynng,FENG HongAQnangMolecular cloning and prokaeotic expression of nitric oxole syntOase gene Oom Trphogramma dendralimi (Hymenoptere:TrichogremmatiOae)and its expression prefiling acress different diapause stagesJIUNG Xue-Bing,ZHANG Xue,DU Wen-Mei,ZOU Zhen,ZHANG Jun-JioTrend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prepupae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YAO Dan,ZHOU Shu-Jing,ZHOU Bing-Aeng,XU Xin-Jian,ZHU Xiang-JiaEff e cts of queen mandiOular pheremone on ie expression of candiOate sex pheremone receptor genes in honeybee deonesLIU Jun-Aeng,LI Mang,WANG Zi-Aong,HE Xu-Jiang,ZENG Zhi-Jiang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eteins associated wii energy metabolism in diapause and non-Aiapause pupae of Lysiphlebus testaceipes(Hymenoptere:BreconiOae)LIU Min,HAN Hai-Bin,LIU Ai-Ping,GAO Shu-Jing,XU Lin-Bo,YUE Fang-Aheng,HUANG Hai-Guang Analysis ot ie antennal trenscriptome and olfaction-related genes ot Coccinell e septempunctate(Coleoptere:Coccnne o ndae)YANG Xue-Jiao,ZHANG Man,JIANG Yu-Hang,TANG QOHe,ZHANG Qi-Ain,LIN Lian-Bing,CHEN Jun-Auan Cloning and expression prefiling of ie serine pretease Ohibitor gene Nlserpir.in ie brewn plantUopper,Nilapa+ate eugens(Hemnpeeea:Deophacndae)WANG ZhengALnang,ZHUHangAFeng,PAN Ha nABo,YUXnaoAPnng Udenenencaenonandexpeessnonpeoenonngoecuencuoaepeoeenngenes nn Gaeeaucadauapca(Cooeopeeea:Cheysomeondae) DUAN Tnan AFeng,LULnng,MAHongAYue,PANG BaoAPnng,SHAN Yan AM nn,ZHANG ZhuoARanInhibition o O ie activation of prophenoO oxiOase and ie expression oe antimicrobiaO peptiOe genes by ie serine pretease inhibitor BmserpOV in Bombyx mopLUBnng,SUN Fan,TAO ShanAShan,XUAJnaAFeng,YEChongAJunTissue expression prefiling and ligand binding charecterization oe ie Plus-C odorent binding pretein PsauOBP7oe Pead+ma saucia(LepiOoptere:NoctuiOae)SUN Ya-Aan,LV Qi-Hui,YANG Hai-Bo,HU Zhen-Jia,LI Ding-Xu,DONG Jun-AengDnscoveey andchaeaceeenzaenonoeanendogenous eeeeovneaoeoemene,PxERV,nnehegenomeoeehednamondback moeh,Peuee e a xyeosee e a(Lepndopeeea:Pouee o ndae)WANG Yue,LU Cong,LIU Tian-Sheng,CHEN Shao-Ping,YOU Min-Aheng Udenenencaenonoepeoeenns nnehe)ueoe Tsaee+mes ampeceps(Usopeeea:Rhnnoeeemnendae)SU Li-Juan,WU Zhi-Wei,GAO Xin-Hao,ZHAO Peng-Aei,XIAO Yuan-Ai,CHU Jun-Peng,SONG An-Dong。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检测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方法1、目的:对4-5龄的家蚕肠道进行解剖,分离出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纯化,最后得到单一的菌种,进行菌种鉴定分类。
2、材料及试剂2.1 供试材料供试家蚕品种为苏秀×春丰,桑叶品种为育711。
2.2 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蒸馏水1000 ml煮沸后调节ph 7.2-7.4分装到三角瓶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富集培养基:称取胰化蛋白胨1 g,酵母提取物0.5 g ,Na Cl g,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转入锥形瓶中,高于灭菌,接种,摇床培养6 h。
2.3 主要试剂乙醇、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稀释液为生理盐水3、试验方法3.1 菌种纯化与分离(1)将4-5龄蚕的头尾夹住,在70 %的酒精中浸泡几秒钟后,在酒精灯上燃烧,进行体表消毒,然后用灭菌剪刀剪开体表,取出中肠,将肠液小心挤入盛有9 ml稀释液的试管中,取肠液1 g。
(2)为了达到对蚕肠道微生物良好的分离效果,有必要对提取的肠液进行较好的稀释。
将4-5龄蚕肠液用灭菌生理食盐水按10-1、10-2、10-3、10-4浓度进行梯度稀释,各浓度稀释液取0.2 ml接种于12 cm 培养皿的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37 ℃下培养2天,挑取单菌落,编号,观察菌生长情况。
根据的生长情况和菌落数,选取最佳稀释均匀浓度。
(3)将得到的菌落进一步纯化,直到镜检为单一菌为止。
将纯化好的菌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进行保存。
3.2 菌种鉴定(1)菌落形态观察将纯化好的菌在相应的琼脂平板上划线,30℃培养箱中培养2天,待长出单菌落后,根据颜色、形状、大小、边缘、透明度、突起等。
(2)菌体特征的显微观察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许已活化的优势菌菌落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
接着,手执载玻片并使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快速通过3-4次,使标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分子时代的白僵菌研究
M ycosystema菌 物 学 报15 November 2011, 30(6): 823-835jwxt@ISSN1672-6472 CN11-5180Q©2011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分子时代的白僵菌研究李增智1,2* 黄勃2 陈名君2 王滨2 樊美珍21泛亚生命研究院 上海 2004332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6摘 要:白僵菌属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虫生真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白僵菌的研究进入分子时代,各方面的研究都有快速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复合种的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已被分割,而且还有其他新种被陆续命名,有多种有性型被发现;在查明一些致病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后,通过转基因改良菌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解决了与白僵菌在农林生态系中的流行有关的一些难题。
文中就白僵菌的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生物学、分子致病机制与基因工程,以及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白僵菌,分子系统学,线粒体DNA,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分子生态学,流行病学Studies on the genus Beauveria in molecular eraLI Zeng-Zhi1, 2* HUANG Bo2CHEN Ming-Jun2 WANG Bin2 FAN Mei-Zhen21BioAsia Life Science Academy, Shanghai 200433, China2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Contro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Abstract: Beauveria spp. are the most common cosmopolitan entomogenous fungi. Al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on Beauveria have been achieving rapidly and substantially since the research of entomogenous fungi entered a molecular era in the early 1990’s. Beauveria bassiana and B. brongniartii as species complex were divided and segregated into several new species as some teleomorphs discovered. Based on the revealed pathogenic genes and their function mechanism, strain improvement obtained breakthroughs by gene transformation. Tough problems related to prevalence of B. bassiana in different crop and forest ecosystems have been solved through molecular ecological approach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axonomy, phylogenetics, biology and molecular pathogenesis, as well as ecology and epizootiology of Beauveria spp. are reviewed.Key words:Beauveria, molecular systematics, mtDNA, molecular pathogenesis, gene engineering, molecular ecology, epizootiolog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972368)*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zzli@收稿日期: 2011-08-30, 接受日期: 2011-09-10824 Mycosystema/jwxtcn白僵菌属Beauveria Vuill.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土壤虫生真菌(Rehner & Buckley 2003),包含有球孢白僵菌B . bassiana (Bals.-Criv.) Vuill.和布氏白僵菌B . brongniartii (Sacc.) Petch 这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
白僵菌对害虫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第27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9月 Vol. 27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5──────────收稿日期:2005-03-20作者简介:李春香(1968-),女,河北乐亭人,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副教授,理学硕士。
白僵菌对害虫致病性的研究进展李春香,张淑红(唐山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技术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重点介绍白僵菌对蛾类、棉铃虫、松毛虫和蚜虫等致病性的研究,并对影响致病性的因素作了简单的探讨。
关于白僵菌的致病机制,列举了几种不同观点,着重阐述白僵菌分泌的毒素和蛋白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白僵菌;致病性;生物防治;害虫中图分类号:Q93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5-0040-04目前对农田害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广谱性的化学农药,而化学农药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带来了害虫的抗药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害虫的再猖獗等现象。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探索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无公害防治。
真菌杀虫剂在应用害虫无公害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白僵菌被认为最具有开发潜力。
白僵菌符合生物制剂对微生物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对温血动物和植物无害,易培养,致病性足以使害虫数量减少至许可水平之下。
[1]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林地区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白僵菌的一般特性白僵菌在真菌分类学上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 mycotina )丝孢纲(Hyphomycetaces )丛梗孢目(Moniliales )丛梗孢科(moniliaceae )白僵菌属(Beauveria )。
白僵菌是一种寄生真菌,昆虫是它最好的培养基。
其菌体由两部分组成:(1)营养体——菌丝,无色透明,较细,有隔膜,是营养、取食和生长的结构。
菌丝在虫体上蔓延生长显白色,菌落呈粉状;(2)繁殖体——分生孢子,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4μm ,无色透明,是繁殖、侵染和传播的结构。
国内冬虫夏草培育报道
瓶子里“长出”冬虫夏草安顺两夫妇花8年时间培植虫草,经检测主要有效成分均超过西藏虫草辞职培植“人工虫草”马红卫与妻子熊艳今年均42岁,1991年,马红卫毕业于云南农学院植保专业,在安顺实习时认识了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的妻子。
此后,马红卫到成都一家单位搞微机,熊艳便到成都中医院一附院当医生。
2001年,因生孩子,两夫妇回到了安顺。
就在此期间,马红卫的一位北京农大的朋友来到安顺,想与他一起培植人工虫草。
当时,在马红卫的脑海中,虫草只是一个比较珍贵的药材的概念,此外什么都不了解。
后来,他找来各种资料研究,才知道虫草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中药中的瑰宝,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在中药中,它是唯一一味阴阳双补的药材,被外国人称为“东方传奇式珍宝”。
感觉到人工虫草市场前景广阔后,马红卫决定到成都的单位辞职,与朋友一起培育人工虫草。
2002年4月份,他与朋友买来几个用于灭菌的电饭锅,将房屋的卫生间改造成一间“灭菌室”,又找来200个罐头瓶,用朋友从北农大带来的菌种,开始培植人工虫草。
令他与朋友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200多瓶罐头瓶子里,竟然有40多瓶生长出虫草,采集后,这些虫草共有1两左右。
由于感到珍贵,马红卫与朋友吃了一点,又给在成都上班的妻子熊艳寄去了一点。
贵州安顺一年可培植两季虫草第一次培植便获成功,这令马红卫与朋友激动不已。
2002年10月,马红卫与朋友在城郊租了3间面积较大的房屋,准备大干一番。
没有想到的是,2003年一年的时间里,无菌室内的数千罐头瓶里,并未长出一根虫草。
此时,马红卫才明白,他们第一次“培植”出虫草,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可以说,虫草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非常苛刻,首先,周围环境必须无菌无污染,温度、湿度必须适度,此外,光照必须是过滤的光线。
通过仔细研究,马红卫掌握到,根据安顺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在安顺可以一年进行两季人工虫草的培植,第一季是4至6月,第二季是10至12月。
卜元卿:确保农药安全,她有“独门秘笈”
卜元卿:确保农药安全,她有“独门秘笈”作者:金凤来源:《莫愁·智慧女性》2021年第12期11月,刚刚获得2021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卜元卿像往常一样,奔波在城市的长江口、内湖口,一次次采集水样,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农药等污染物……“如果没有农药,不仅农业安全会受巨大影响,生态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但想用好农药并不容易,中国作为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
”卜元卿是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生态效应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
十余年来,她和团队创建了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使用技术体系,完善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理学测试方法与标准体系,并用环境安全评价引导农药企业科技创新。
走进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风险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你一定能与鱼、溞、藻、蜜蜂、鹌鹑、蚯蚓、线虫等生物不期而遇。
卜元卿的工作之一,就是在新农药上市前研究这些环境生物通过取食、接触农药后的中毒反应,判断其是否具有毒性、是否会影响生态系统,为农药登记上市提供环境安全性和生态风险评价依据。
要验证农药对环境生物是否有毒副作用,首先要学会照料这些特殊的小生物,减少外界因素对它们的干扰。
“有段时间做蜜蜂幼虫毒性试验,一开始我们按照国际通行准则做,但发现空白对照组蜜蜂存活率很低,试验结果很不理想。
我们不断向国内外养蜂学专家请教,通过试验反复测试饲料配方、饲料温度、加料顺序、移虫装置、培养装置等,终于摸索出一套方法,最终将蜜蜂幼虫巢外存活率提高到97%以上,试验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在卜元卿看来,要掌握这些环境生物的生命密码,首先要让这些充满野性的小生命“听话”,这既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也需要“独门法器”。
做蜜蜂半田间试验时,要观察农药喷洒后对蜜蜂个体和蜂群的影响,但蜜蜂可不会对打扰它们的人客气,蜇人是常有的事。
如何让蜜蜂“淡定”如常?“此前,有研究者用二氧化碳麻醉昆虫,是否也能用二氧化碳麻醉蜜蜂?”卜元卿和同事为蜜蜂蜂群量身定制了麻醉箱,通入二氧化碳麻醉蜜蜂,这样不仅能方便地测量蜜蜂群落数量、幼虫发育等参数,还能对蜜蜂个体进行精细化的试验操作。
“一消净”对家蚕病原性病毒、真菌的杀灭效果
本试验 设 3种处 理 : 1 ④ %石灰 水 + 原 : 0 2 病 ⑤ . %消毒 0 液+ %石灰水 + 1 病原 ; ⑥病 原 。调 查石灰对 “ 一消净 ” 消
彻底 消毒 . 扑灭 病 原 . 杜绝 传 染 是安 全 养蚕 的头
等大事 。7 0年代 以来 , 国内外在蚕用 消毒药 物方 面进 行 了大量 的筛选研究 工作 。 按照 S alig pudn 对化 学消毒 剂分类 的观点 .常用 的蚕用 消毒 剂可分 为氯 制剂 、 醛 制剂 和表面活性 剂三类 . 用最 多的 当属氯 制剂 和醛 使 制剂 。氯制剂主要是 通过次氯 酸的强氧化作用 使病原 微 生物蛋 白质 变性 从而起 到消毒作用 。氯制 剂可分为
后 , 定量 消毒 剂 和病 原液 混 和液 ( 取 药毒 混 和 液) 行 进
用 的卫生消毒剂不一 定对其 有效。“ 一消净” 家蚕病 对 原 的杀灭 效果究 竟如何 一直 未见 报道 。为此 . 我们 研
究 了“ 消净 ” 一 对家蚕 常见病 原(P N B、 f . 的消 C B、 P A, b B) 毒效果 . 以期 能对蚕 业生产 中消毒 剂 的使用提 供一 定 参 考。 1 材 料和 方 法
④先将 消毒剂 与病 原液作用 , 预定时间后 . 加人 中 达 再 和剂 . 然后取混合液 感染试验蚕 ; 病原液直接感染 试 ⑧
不 同消毒 剂 的 复配 . 醛一 氯 合剂 、 如 氯一 过 氧 化物 制
剂等 ; 是在 消毒剂 中添加增 效 剂 . 在煤 酚 、 二 如 戊二 醛
验蚕 ; 病原与消毒 剂作用后感染 试验蚕 。 ⑥ 根据 3 种处
理 的发病 率 . 判断药 物作用方式 。
1 . 杀 菌力 测定 : 试验 设 计 . 用 “ 量法 ” .3 2 按 先 碘 测定
生物农药对家蚕药害试验
到 9 .% , 中 有 一 条 蚕 生 长 正 常 并 结 茧 , 93 其
但 剥 开 茧 壳 发 现 蛹 为 未 脱 皮 的 死 蛹 。 02 .%
阿 维 螨 清 为 抗 生 素 与 其 它 药 剂 合 成 的生 物 农 药 , 家 蚕 致 死 作 用 快 , 蚕 中 毒 后 吐 口水 而 对 家
2 3 壮 蚕 期 不 同 桑 品 种 对 原 蚕 产 卵 成 绩 的 .
用湖桑 3 , 2 对于 春蕾 和锡方 这对 原种其 茧质
是好 的。 3. 在 实 际 生 产 中 , 蚕 稚 蚕 期 用 桑 以早 、 2 原
中生桑 为 主 , 蚕 期 用 充 分 成 熟 的 中 、 生 壮 晚
原 蚕 的影 响 , 需 进 一 步 试 验 。 还 3 3 各 地 自然 气 候 及 环 境 条 件 差 异 , 桑 树 . 对 生 长 有 较 大 影 响 ; 年 来 推 出 的 原 蚕 品 种 又 近 较 多 , 桑 叶 的 要 求 也 不 完 全 一 样 。 因此 , 对 我 们 认 为应 该 因地 制 宜 , 据 不 同 原 蚕 品 种 和 根
究 所 生产 ; 尺蠖 N V, 国茶 叶研 究所 生产 。 茶 P 中
1 2 室 内 毒 力 测 定 试 验 .
越来越 高 , 这不 仅没控制农作物病虫 害危 害 ,
反 而 日益 猖 獗 , 且 污 染 环 境 , 产 品 的农 药 而 农 残 留提 高 , 重 影 响 人 们 健 康 。对 此 , 界 许 严 世 多 国家 提 出 发 展 有 机 农 业 , 农 作 物 防 治 病 在 虫 害方 面 主 张 减 少 化 学 农 药 的 使 用 , 倡 生 提 物防治及 其 有 效 防 治 措施 , 产 有 机食 品 。 生 因 此 , 了 了解 在 实 行 生 物 防 治 , 蚕 桑 生 产 为 对 是 否 有 影 响 , 进 行 了此 项 试 验 , 验 结 果 如 特 试
家蚕的白僵菌生物防治措施
家蚕的白僵菌生物防治措施
白僵菌是一种对家蚕尤为危险的真菌病原体,它可以造成严重的白僵病,给蚕业带来重大损失。
采取正确的生物防治措施,可以很好地防控白僵菌并提高产蛹率。
1. 使用天敌钝瓶虫。
钝瓶虫是一种以真菌孢子为食的有益昆虫,它能很好地控制真菌的繁殖和扩散。
每坛可以撒入30-50只钝瓶虫防治白僵菌。
2. 增殖并使用白僵菌病原体特异性的巴克菌。
这种优质微生物能分泌抗肽,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以降低白僵菌的毒力。
每坛需要撒入500-1000左右。
3. 使用真菌杀灭菌剂。
这类生物杀灭菌具有较强的细菌杀灭作用,但对蚕没有毒性,如金霉素可以很好地控制白僵菌繁殖。
需要按说明使用。
4.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清理蚕房通风系统,加强通风、净化系统,清除各种污染源,实现无菌饲养环境,是防控白僵菌的重要举措。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家蚕白僵病,减轻疫情影响,为养蚕工作铺平道路。
球孢白僵菌菌株产孢量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
球孢白僵菌菌株产孢量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黄大庆;姚剑【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来源不同的1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产孢量及其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力,分析得出相关方程为:LTs0=84508N-0.5,表明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与菌株的产孢量呈正相关关系.【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04(019)002【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球孢白僵菌;毒力;产孢量【作者】黄大庆;姚剑【作者单位】合肥市第六中学,安徽,合肥,230001;安徽检验检疫局,安徽,合肥,2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5真菌杀虫剂是一种具高度生态和经济价值的高科技产品,在生物防治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李增智,1987a,1987b),但是作为生物活性制剂,其有效成份和对昆虫毒力的强弱的测定仍是一个难点。
就球孢白僵菌而言,菌剂中有效成份的多少是决定其对昆虫毒力的重要因素。
而菌剂中有效成份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菌剂的含孢量,也取决于菌株的产孢能力和其它一些因素。
Feng等(1990)研究白僵菌对蚜虫毒力时发现,毒力与菌株产孢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唐晓庆等(1996)、李农昌等(1996)的研究也证明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与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因此,本文选取了来源各不相同的12株白僵菌,分别测定了它们的产孢量和它们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性。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及其来源实验所采用的1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以下简称白僵菌),均为SDAY培养基上新鲜培养物,其寄主和采集地见表1。
1.1.2 供试昆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1代幼虫,3~4龄,采自安徽省六安青山林场。
1.1.3 SDAY培养基含40%葡萄糖;10%蛋白胨;10%酵母浸膏;20%琼脂。
1.1.4 0.05%吐温-80液含吐温-80 0.05%,高压灭菌。
其他作用白僵菌素与环脂类抗生素镰...
中文摘要我们对传统中药僵蚕的研究发现其粗提液在体内外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对凝血酶原时问(PT),自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问(AP订)具有延长作用,而且对凝血酶时间(订)也有显著延长作用,表明是直接抑制凝血酶一纤维蛋白原反应物…。
为了提取和分离纯化僵蚕抗凝活性蛋白成分,阐明僵蚕抗凝的化学本质,本文首先对僵蚕粗提物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媒用量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抗凝蛋白含量,用b(34)正交设计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僵蚕用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
然后将僵蚕粗提液用凝胶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凝胶色谱分离得到4个色谱峰,其中峰3活性与其它组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活性组分进一步用阴离子色谱交换梯度洗脱,得到3个色谱峰,其中峰1活性与其它纽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将其脱盐后再用阳离子色谱分离得到单一活性组分。
对阳离子色谱分离的抗凝活性多肽进行纯度和结构鉴定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单一条带,经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1.2Kda,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一抗凝活性主峰,用其测定一级结构(含甘氨酸、r均氨酸、丝氨酸、雨苯氨酸和酪氨酸等7种氨基酸),这远适小于已有的抗凝血药物水蛭素f约7Kda),这很利于以后我们合成这个小分子多败的工作。
关键词:僵蚕抗凝活性多肽提取X-.艺分离纯化结构鉴定ThestudyoiltheisolationandpurifitionabouttheanticoagulationofBombyxBatryticatusHuanghaiyingpcngxinjunpcngyanguAbstractWefoundtheBombyxBatryticatus--aChinesedrughasstrongactivityofanticoagulationinandoutofthebody.Initialexperimentsrevealedthatitscrudeextractcanlengthenthebloodclottingtimeofmammalsignificantly.TheevidencealsoshowedthatthisactivitycausedbyaspecialinhibitorofeffxctedonthrombinandfibrinogengeneForthesakeofextractingandpurifingtheanticonguJationinBombyxBatryticatus,WestudiedtechniquesofextractedbydecoctinginwaterWhichwasscreenedbyorthogonaldesignatfirst,takingthecontentofproteininBombyxBatryticatusasevaluationindex,wemeasurateditbytheultravioletspectrometry,ThecontentofproteininBombyxBatryticatuswasthehighestinthebesttechnicalofextractbyregurgitating,thatis:shatteredBombyxBatryticatuswasextractedbywaterwitheighttimesofdosageofmaterialdrugregurgitated30minutestwiceSecond,wedevelopedapurificationbygelfiltrationchromatographyandionexchangechromato黟aphy,theresultis:wehad4groupbygelfiltrationchromatography,inwhichthethirdgrouphasactivitysjgnificient】y(P<O.01).weisolatiedthegroupbyexchangechromatography,andwehadsinglegroupwithactivity.Themassspectrometryshowedthatitsmolecularweightwas1.2Kda,smallerthanthatofhirudin(about7Kda),wepresumethattargetisanovelanticoagulantpolypeptideKeywords:BombyxBatryticatusanticoagulantpolypeptideextractionprocessisolationandpurificationV654818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选择性高、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从植物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是研发新型杀菌剂的热点之一。
目前,中国开发与应用的植物源杀菌剂主要有苦参碱、黄岑苷、小檗碱、丁子香酚、香芹酚、儿茶素、大蒜素、乙蒜素、大黄素甲醚等。
但前述产品多集中于对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对植物源杀细菌剂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食品污染菌的控制,且大多数还处于室内筛选阶段。
魏希颖等研究发现泡桐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叶舟测定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小枝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发现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崔彦等的研究证明五倍子、丁香、地榆对黄瓜细菌角斑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提取物的活體防效可达60%,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李玉玲发现竹焦油对甘蓝黑腐病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茄青枯病菌等多种供试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为了获得对植物细菌病害有广泛抑菌谱的植物源物质,本研究选取已报道过的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核桃黑斑病菌、白菜软腐病菌4种常见的病原细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筛选,旨在为新型植物源杀细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线索。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种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rora)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提供。
1.1.2 供试植物源物质及试剂大黄提取物(其中大黄素含量为0.30%)、博落回提取物(其中血根碱含量为0.57%)、狼毒提取物(其中狼毒素含量为1.90%)、皂荚提取物(其中皂荚素含量为6.90%)、苦参提取物(其中苦参碱含量为2.15%)均由山西德威生化有限公司提供。
一株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培养及致病力研究
一株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培养及致病力研究一、摘要本研究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培养及致病力研究。
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动物感染实验,对菌株的形态特征、遗传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菌株为白僵菌属一新种,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广泛的宿主范围。
本研究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白僵菌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培养以及致病力的探讨。
我们从多种昆虫标本和土壤样品中采集样本,经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多株真菌菌株。
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最终筛选出具有强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
我们将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了生长特性研究,包括菌丝的生长速度、产孢量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初步掌握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为了评估白僵菌菌株的致病力,我们选用了常见的昆虫宿主,如家蚕和玉米螟幼虫作为实验对象。
通过对菌株与宿主的共培养实验,我们发现该菌株能够侵染宿主并引起典型的真菌病害症状。
我们还通过室内接种、田间试验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菌株的致病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了白僵菌菌株与其他昆虫病原菌的相互作用,以期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该菌株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为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并对其生长特性和致病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白僵菌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了具有较强抗真菌活性的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研究对象。
优良杀虫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优良杀虫绿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中,害虫是制约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但也会带来农产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害虫,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绿僵菌是一种天然的杀虫菌,对多种害虫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杀虫菌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优良的绿僵菌菌株,通过对其进行筛选和培养,研究其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培养条件。
具体内容如下:1. 绿僵菌的筛选通过实验初步筛选出防治效果好、适应性强、繁殖快等优良的绿僵菌菌株。
2. 绿僵菌的培养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探究不同生长条件对绿僵菌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佳培养条件。
3. 绿僵菌的防治效果研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评估优良绿僵菌菌株对多种害虫的防治效果,包括杀虫率、致死速度等指标。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绿僵菌的优良菌株的筛选、培养和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为生物农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条件下的菌株筛选、单菌发酵、发酵产生杀虫毒素、对害虫防治效果评价和田间试验等多种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如下:1. 样品采集和处理在不同地理环境中采集绿僵菌样品,进行初步筛选。
2. 生物学特性研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形态与解剖特点、生长周期、生长途径等常规生物学研究,分别观察于普通培养、小试与大试阶段。
3. 杀虫毒素研究将选定的优良菌株进行单菌发酵,提取绿僵菌杀虫毒素。
4. 对害虫防治效果评价将绿僵菌杀虫毒素加入害虫的饲料中,观察杀虫效果、致死速度和残留期等指标。
5. 田间试验在不同害虫发生期,采用不同配方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对比绿僵菌对多种害虫的防治效果。
家蚕病原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白僵蚕药理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家蚕病原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白僵蚕药理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家蚕病原白僵菌属于真菌门,具有广泛的药用和工业用途。
其产生的白僵蚕素是一种植物源性杀虫剂,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可用于家畜、家禽、水产、果树等农业领域。
然而,由于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高,导致药效的不稳定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因此,该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提高防治能力,保障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农民的生产收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1、通过分离并鉴定病原白僵菌,建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
2、深入探究病原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为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3、探究白僵蚕素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治疗蚕害方面的药理作用,具有推广白僵蚕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病原白僵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传统的分离及培养方法,鉴定病原白僵菌的生长特性、生理生化性质和形态特征。
2、病原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集不同地域、不同菌株的病原白僵菌进行PCR扩增和分析,建立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揭示其演化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
3、白僵蚕药理作用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方法,分离白僵蚕素化学成分并鉴定其结构,探究其对蚕的抗菌、抗病毒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四、研究方法1、分离接种法:采用传统的分离接种法选取不同来源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筛选。
2、PCR扩增:选取多个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建立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白僵蚕素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
五、研究预期成果1、建立病原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构,判断其演化关系。
2、筛选分离出主要的白僵蚕素成分,分析其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
3、揭示家蚕病原白僵菌的分布区域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六、研究难点1、家蚕病原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高,对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方法。
广西林用白僵菌生物农药对家蚕的致病性试验
s p so h e 5-a e slwo s p a e t e tcd o c ntol us en i n.T g ik r wa s r y d wih p si ie t o r l m Be v da ba sn n da ,t ik r c ul au e s ia i 5 y he sl wo m o d i et ng s,ma u e a d C C O r al ,wh l l o he wer e d i o o fe d y o un i d c ul o up t t r n O O n no m ly ie al ft m e d a n c c on at r7 a fmo tngan o d n tp ae.
30  ̄ 0 a d2 0 1 p rs L o euei b s n i i p sc e gnrl sdi tef et o N n igc y ad . 1 n . x 0 soe/ ) f avr as abo c et i , e e l ue rs f a n i , n 0 4 m B a i t id ay nh o s n t po ue yH aj n i a oetF r . h le yl vs sae ntesses no e ue absiabo c rd cdb uni gAs n Frs am T emu r e e, okd i h up ni fB a vd as ii a h br a o n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3):4492451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对家蚕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①孙伟屹1,张 磊2,鲍先巡3,林华峰13(11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肥230036;2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合肥230061;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合肥230031)摘 要:白僵蚕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药材,为选出人工生产白僵蚕的最佳菌株,以分离的5株白僵菌菌株为材料,以营养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筛选。
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各个指标均存在差异,其中B0722营养生长量最快,产孢量最高,10d内对家蚕的致病率为98118%。
综合比较,B0722为生产白僵蚕的最佳接种菌株,它对家蚕的致死中时L T50为5109d,致死中浓度LC50为2169×106孢子・mL-1。
关键词:白僵菌;家蚕;致病力 中图分类号:S47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52X(2008)0320449203 Isol a ti on of B eauveria bassiana of h i gh v i rulen t stra i n s aga i n st B om byx m o ri L.S UN W ei2yi1,Z HANG Lei2,BAO Xian2xun3,L I N Hua2feng1(1.School of Plant Pr otecti on,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230036; 2.Sericultural Research I nstitute,Anhui Acade 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230061;3.Depart m 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hui Acade 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230031)Abstract:W hite muscardine silk wor m is a kind of useful China2medcine.To is olate the best strain t o p r oduce W hite muscardine silk wor m,five strains of B eauveria bassiana were is olated and selected according t o gr owth rate, s pore p r oducti on and pathogenicity.The results are as foll o ws:The gr owth rate of B0722and its s pore p r oducti on is the best in all the strains,and in10days ti m e,B0722has the highest mortality(98118%).B0722is the best strain t o inoculate silkwor m by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different strains of gr owth rate,s pore p r oducti on and patho2 genicity.Its L T50and LC50against the B o m byx m ori L.was5109d,and2169×106s pore per mL,res pectively.Key words:B eauveria bassiana;B o m byx m ori L.;pathogenicity 白僵菌属(B eauveria)是虫生真菌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属之一,是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真菌菌属之一,可侵染15目149科700多种昆虫[1]。
白僵菌对寄主昆虫致病力强,寄主广泛,国内外已有许多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的报道,在生物防治中尤其重视[224],此外,白僵菌在环保、医药、食品和基础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5]。
白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 o m byx m ori L.)的幼虫在未吐丝前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僵化虫体。
它是我国传统中药,早在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述:白僵蚕“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灭诸疮瘢痕”、“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等等[6]。
随着白僵蚕诸多功效的发现,使之在临床上的应用增加,用量剧增,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蚕农养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各养蚕区自然感染的僵蚕不断减少,形成了供求矛盾。
为了解决这种供求矛盾,人工生产白僵蚕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为此,作者研究从自然感病僵蚕身上提取的几株白僵菌菌株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家蚕的毒力,以期筛选出对家蚕高毒力的菌株,为生产白僵蚕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
①收稿日期:2007210224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1021)资助。
作者简介:孙伟屹(1982-)男,硕士研究生。
3通讯作者(Corres ponding author)1 材料与方法111 试验材料菌种B0721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桑蚕病理室继代保存菌种,其余菌株B0722、B0723、B0724和B0725均采集于蚕区分离培养得到。
供试蚕品种为菁松×皓月。
112 试验方法11211 白僵菌营养生长量的测定 用直径为5mm 的打孔器在培养相同时间的菌落边缘取菌落块,然后将菌块接种于PP DA培养基上,放入25℃培养箱中培养,每2d测定菌落直径,每菌株重复3次,比较各菌株的生长量。
11212 白僵菌产孢量测定 在菌株培养到15d的平板上,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在菌落中央到边缘的中点处取菌落块,移入三角烧瓶中,加入011%吐温280无菌水,在漩涡振荡器上充分振荡使孢子均匀分散,配成孢子悬浮液。
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孢子量。
每菌株重复3次,比较各菌株在PP DA平板培养基上的产孢量。
1c m2菌落含孢量=(平均每小格孢子数×4×106×稀释倍数)/(3114×0116)11213 白僵菌对家蚕致病力的测定 用011%吐温280的无菌水配制浓度为107个・mL-1的孢子悬浮液,将4龄起蚕蚕体浸入孢子悬浮液10s后,放入塑料筐内饲养,用011%吐温280无菌水处理做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20头蚕,每2d调查死亡情况。
虫尸保湿培养,检查是否有菌丝和分生孢子长出。
计算死亡率、僵虫率,采用机率值分析法[7]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致死中时(L T50)。
11214 高毒力菌株致死中浓度的测定 根据生物测定得出的高毒力菌株B0722,用011%吐温280溶液将其配成105、106、107、108和109共5种浓度的孢子悬浮液,以011%吐温280溶液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20头蚕。
方法同上。
2 结果与分析211 白僵菌营养生长测定结果不同菌株不同时间菌落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速度见表1。
5株白僵菌菌株在PP DA培养基上的菌落增长直径存在差异,B0722和B0721生长最快,10d 内菌落的总生长量分别达到7122c m和6181c m,相对其他菌株为最高,最低的B0724,10d内菌落的总生长量仅为4181c m,从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速度来看,B0722和B0721为优。
表1 白僵菌各菌株菌落生长直径Table1 Gr owth dia meter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B eauveria bassiana on PP DA p lates菌株Strain生长量/c m Col onial dia meter2d4d6d8d10d平均生长速度/c m・d-1Average gr owth rateB07221111±0122a2120±0119a3179±0121a6108±0117a7122±0147a0172±0105a B07211111±0112a2101±0132ab3120±0114b5137±0121b6181±0132a0168±0104ab B07231100±0120ab1169±0116bc2188±0120c4187±0118c6114±0130b0161±0103bc B07251104±0118ab1151±0115cd2172±0112c4153±0111d5173±0138b0157±0104c B07240171±0120b1130±0115d2114±0116d3161±0112e4181±0134c0148±0104d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105)。
下同。
Note:D ifferent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0105level.The sa me bel o w.表2 白僵菌不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接种10d后)Table2 Pathogenicity of different strains t o the B o m byx m ori L.(10days after inoculati on)菌株Strain 供试虫头数Tested larvanu mber累积死亡率/%Cu mulatemortality校正死亡率/%Correctedmortality僵虫率/%R igidcadaver rate回归方程Regressi onequati onL T50/dB0722*******±0102a98118a8918y=1160+4180x5109B07216076167±0107b74155b7311y=1189+3153x7159B07236071167±0120b69110b6218y=1167+3159x8145B07256063133±0112bc60100b5618y=1161+3139x10101B0724*******±0108c43163c4113//对照CK608133±0102d////054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212 白僵菌产孢量测定从白僵菌各菌株产孢量测定结果看(图1),菌株间差异显著,B0722菌株的产孢量最高,达到5134×109c m -2,产孢量最低的为B0724,仅为0198×109c m -2,二者相差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