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研究生电路与系统硕士课程介绍

研究生电路与系统硕士课程介绍

研究生电路与系统硕士课程介绍研究生电路与系统硕士课程作为电子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系统化、全面的电路与系统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系统的实现技术。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介绍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元件和电路定理等。

通过学习电路图、电路分析和电路计算等基本方法,学生将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技巧。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电路的信号与系统理论。

学生将学习信号的特性与变换方法,掌握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技术。

通过对信号与系统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系统级设计。

此外,本课程还将讲解各种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学生将学习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技巧。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模拟电路结构,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振荡电路等,并探讨数字电路的逻辑门、时序电路和数据转换器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仿真实验的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电路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

本课程还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巩固所学的电路与系统知识,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研究生电路与系统硕士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电路与系统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系统实现技术,提高他们的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

我们期待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电子科技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作者:————————————————————————————————日期: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5年10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路与系统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案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通信技术与应用2.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网络工程3.通信信号处理与调制解调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各方向的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参加教案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每个方向的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2学分<含三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实践为2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2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任课教师0001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自然辨正法)5431考试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考试0003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24061、2考试5101随机过程3621考试凌毓涛620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5432考试谭明新1602多媒体信息技术5432考试刘清堂160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5431考试王忠华<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研究方向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任课教师通信技术与应用现代通信技术3623考试吴彦文光纤通信工程3622考试王继新软件工程3622考试彭文辉移动通信技术3622考试吴彦文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网络工程视音频数字信号处理3622考试凌毓涛面向对象技术与C++编程3622考试彭文辉软件工程3623考试王洪亚信号处理光通信工程3622考试王继新矩阵论3621考试谭明新纠错码3622考试谭明新<三)任意选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任课教师1606人工智能导论5433考查刘晋萍1614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3623考查彭文辉1615传感技术3624考查姚远1617计算机模拟3623考查赵呈领1618光纤电视传输技术3623考查王继新1619DSP技术及应用3623考查罗小巧计算机图形学3624考查吴彦文TCP/IP原理与技术3624考查官金安现代数据库原理3623考查王忠华MATLAB应用3625考查罗小巧近世代数3621考查谭明新通信系统3622考查谭明新小波变换3625考查谭明新现代控制理论3623考查瞿少成五、教案实践两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均要参加本科的教案工作,主要是参加与两个方向有关的实验教案工作,或协助老师辅助答疑,或协助毕业设计工作等,均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总计不少于40课时的教案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电路与系统专业(0809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0809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类、类、类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类课程则采用各种方式,如课堂讲授,自学,实验课堂讨论,由学生作专题报告等,并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阅读有关专业文献。
七、考核方式
1、类、类、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类课程可采取笔试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调研,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体现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选定研究课题后,作开题报告,由有关专家审议批准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
⑦计算方法
易大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⑧软件工程
(美).
梅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3、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停止攻读建议。
八、学位论文
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论文答辩并申请学位。
十、参考书目
、杂志
①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②电子与信息学报中科院电子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科学部主办
③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杂志社
④信息与控制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刊
⑤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编辑部

西电电路与系统学科(博士硕士)

西电电路与系统学科(博士硕士)

电路与系统学科一、学科、专业介绍本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是国家重点学科。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现代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一切电子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各种电路与系统进行分析、综合和故障诊断。

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电路及为完成某种功能、采用各种技术所构成的基本系统。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VLSI 设计与故障测试等。

本专业有全校多个院、系和专职科研机构所构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国防科工委批准建立的“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神经网络与非线性理论)”、CAD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等,还有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电工电子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本学科点还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有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8人,讲师和工程师30多人。

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教学基地为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近年来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种,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有50余项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在研的纵、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项目25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二、培养方案1.博士生培养方案1.1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意对博士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电路理论与系统实现、电路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分析、电路与系统的系统集成(SOC)等。

二、培养目标为我国电路与系统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电子线路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发展动向,具有一定从事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并有志于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2级学制2年,2013级起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26分,开题报告1分,参加学术活动1分,专业实践4分。

五、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1、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2、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4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代码:080902)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掌握电子电路科学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2、培养严谨求实和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具备一定的听说及交流能力。

4、能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2.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及在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2、数模混合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技术
4、现代数字系统与数字集成电路
5、嵌入式系统与复杂系统控制
6、无线网络与生物认证信息安全
7、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
8、系统级芯片应用与网络化智能仪器
9、网络通信安全系统与QoS
四、课程学习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及本学科课程设置中的要求和导师的建议选择学习的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2、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初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阅读导师指定的外文文献。

4、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学院及学科规定。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课程设置。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应在本门科学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要求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能独立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3.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4. 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5. 应有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现代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2.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3. 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4. 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5. 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集成6.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 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硕博连读学习年限为4至6年,直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为5至6年。

2. 学分要求: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2学分;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总学分要求≥54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四、课程设置:见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五、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 培养质量的责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培养过程的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课程学习以外,其他还必须包括以下环节:(1)选题报告(2)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3)中期报告(4)学术论文发表(5)预答辩(6)答辩3.论文选题报告要求:(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4. 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要求: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

5. 中期报告的要求:博土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0809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科学技术最新发展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路与系统高素质专业人才。

掌握电路与系统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具备科学文化素养,不仅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论文。

身体健康。

二、学科介绍1、电路与系统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图像处理与成像技术主要进行视觉感知技术,高速视频信号处理和重建,近场显微影像处理,模式识别等研究。

(2).智能控制与微传感主要进行自动程序控制,无线遥测遥控,微控制模块,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海量多媒体数据传输与处理,以及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等研究。

(3).现代电子设计开展嵌入式技术,FPGA,DSP及其应用研发。

2、学科历史和科研水平电路与系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成立最早的学科,现在有现代图像工程实验室和软件研发中心均依托于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分别成立于1998年及2002年,是信息电子学系乃至本学院将科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相融合得最早的实体机构,研发内容涉及电子信息类多学科交叉,主要研究3D重建技术、三维场景理解提取、运动捕捉与增强现实技术,高速图像/视频处理成像、图像控制作业自动化,显微影像分析与理解,无线自组织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算法与实现,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嵌入式手持设备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高安全度生物特征身份识别等最新的IT技术,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项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或国防验收。

以伪装作业自动化、微传感器网络工程应用、嵌入式系统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广泛的应用于新型武器装备型号研制、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国防战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子课题、国防武器装备预研基金、IT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支撑计划等数十项课题,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取得显著成绩,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省科技进步奖一次,日本富士通优秀作业奖,江苏省优秀软件工程等各类奖项10余项。

电路与系统_培养方案_2012

电路与系统_培养方案_2012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版)专业代码:080902专业名称:电路与系统(一)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路与系统学科的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型、工程技术型专门人才,具体目标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掌握电路与系统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电路与系统研究、开发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2、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在校年限学制为三年。

优秀硕士生申请提前毕业,须经学校批准,且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二年半。

提前攻博生需经本人申请,并符合学校有关规定。

硕士生因休学、保留学籍等所允许在校的最长年限为5 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集成电路设计2、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3、微纳系统设计(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课程主要包括核心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实践必修环节三部分,其中:核心类课程为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拓展类课程为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专业的选修、专业补修课等;实践必修环节包括论文开题、学术交流活动、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实践训练。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时包括课堂学时和课下学时,18个课堂学时为1个学分,课下学时包括独立学习、试验、准备报告等。

1、总学分要求硕士生应修满34学分,不超过36学分。

2、硕士生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1)、核心类课程(1)公共课(8学分)(2)专业学位课(11学分)2)、拓展类课程(1)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及工作技能而设置的课程。

为加强硕士生探究性、主动性的学习,专业选修课一般可按“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形式进行,每门2学分。

(2)专业补修课程研究生根据培养需要,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门数和修读方式由导师决定。

补修课程只计成绩,不记入硕士生选修阶段的总学分。

电路与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0902)学科简介电路与系统属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的二级学科。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近年来,因为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电子电路走向数字化、集成化、系统化。

电路与系统的经典理论向现代化理论过渡,而且与信息和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

本校电路与系统硕士授权点以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理论、微电子技术、EDA 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超大规模电路系统集成、智能数字信息处理系统设计、集成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等。

此外,为了将各种不同的器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本硕士授权点还研究兼容各种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

本硕士授权点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近几年来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基于手掌形状的身份识别技术,热型传感器的构造及设计理论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电路与系统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熟练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能胜任科研院所、企业及高等院校的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电路与系统测试;2. 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3. 智能信息系统。

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为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

公共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允许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它学科的专业学位课一门作为学位课。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90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电路与系统学科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电子与信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专业,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网络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本专业依托电信系、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电子与计算机研究所以及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光通信技术实验室,EDA 和DSP实验室等先进实验室,提供了培养本学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需的工作环境。

该学科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二、培养目标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电路与系统、信号与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综合开发应用EDA、DSP、SOPC或嵌入式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

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的团对精神。

具有第一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少数优秀学生可以2年或2年半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6-38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25-27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型培育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型培育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型)培育方案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52)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目标是: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大体原
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坚持四项大体原则,酷爱祖国,遵纪遵法,道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2、在集成电路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
要的实验技术,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2、微纳电子器件模拟与建模
3、网络与智能信息系统
4、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三、招生对象
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电子信息类、物理类、自动化类、计算机应用类和数学类等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学位论文时间二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一(适用于研究方向一、2)
课程体系二(适用于研究方向3、4)
六、学位论文
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依照学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七、答辩与学位授予
依照学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八、参考书目
参见教学大纲。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应掌握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及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信息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理论与技术;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件的能力;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由于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支持,才有可能有效利用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元器件实现复杂的、高性能的各种诸如智能交通、智能家电、智能建筑、先进制造技术等信息化系统。

根据学科的这一特点,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点的建设与研究生的培养将密切注意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技术创新和具体的技术实现、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三、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01 数字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02 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现代通信领域通信理论和方法。

主要涉及音频、图像的编码、传输、解码及其处理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图像处理理论及方法,现代通信技术中的无线网络通信理论及其处理技术。

03 网络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研究WWW非结构化多媒体信息处理算法及系统。

主要涉及WWW 信息挖掘、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处理及模式识别等算法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04 分布式网络化控制系统。

分布式和网络化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局域与互连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环境下控制理论与策略研究、控制网络互连与集成技术研究等。

05 系统仿真与建模五、专业课程开设具体要求课程编号:001课程名称:矩阵分析英文名称:analysis of matrix任课教师:林俊预修课程:大学理工科线性代数课程简介:矩阵理论作为近现代技术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已成为现代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0902)一、培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专门技术工作及大学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2.微纳电子器件模拟与建模3.网络与智能信息系统4.非线性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5.嵌入式系统与应用三、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培养方式前一年半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年半以学位论文为主。

1.课堂讲授和课堂研讨相结合。

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倡启发式,反对填鸭式。

2.课程学习和阅读自学相结合。

任课教师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指导研究生查阅资料,广泛阅读文献,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综述,使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学术规范、发展动态和前沿课题。

3.课题研究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并提供适合研究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具体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增长才干,追求创新。

五、实践环节1.本科教学辅导;2.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六、学位论文及答辩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论文答辩工作按照学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七、课程设置(见附表)。

电路与系统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电路与系统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学位论文 合格并通过答辩后记 3 学分。
4.正常毕业 对于修满 3 年,正常毕业的硕士生,不要求发表相应论文。对于没有发表论文的硕士生, 不可以参加硕士毕业生的一切评优活动。 5.非正常毕业 对于有提前毕业要求、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做出突出贡献者,或发表第一署名单位为东 北师范大学与论文方向一致 EI( 含 SCI)论文 2 篇以上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3.硕士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提倡
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
践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对于培养方案中
列出的本学科专业硕士生必读的文献和书目,通过课程学习或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检查和 考核,确保文献阅读贯穿硕士生培养全过程。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 38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 7 学分,学科基础课 9 学
分,专业主干课 8 学分,发展方向课 8 学分,文献阅读 2 学分,学术活动 1 学分,开题报告 和学位论文 3 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 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理学 硕士学位。
5.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 有计划的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 课程。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措施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5年10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路与系统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案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通信技术与应用2.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网络工程3.通信信号处理与调制解调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各方向的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参加教案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每个方向的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2学分<含三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实践为2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2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五、教案实践两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均要参加本科的教案工作,主要是参加与两个方向有关的实验教案工作,或协助老师辅助答疑,或协助毕业设计工作等,均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总计不少于40课时的教案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科研学位论文的需要,引导和支持硕士生进行资料收集、科技咨询或学术研讨等,进行调研活动累计为一月左右<四周),无论进行哪一种调研,必须有充分和周密的前期准备,调研结束后,要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

其中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902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版)2009-12-19 18:39:43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256次·[考研一站式]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北京理工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电路与系统专080902彰武(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网络督察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它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由于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器件实现复杂的、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

济近二十年来因为信息与系统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与系统的经典理论向现代化理论过度,而且与信息和通讯工程、计算机学科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专1.信息处理与传输:信号采集与处理,网络数据融合,现代通信传输理论与技术研究。

济2.应用电子电路与系统:智能与虚拟仪器技术,综合传感器检测技术,多媒体技术、嵌入式技术,电路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性研究。

研3.功率电子学:功率控制与驱动技术,电力伺服传动技术,现代电源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336260 37济一、培养目标112室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的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信息与通信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5年10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路与系统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

3.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通信技术与应用2.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网络工程3.通信信号处理与调制解调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各方向的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

每个方向的总学分为38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2学分(含三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教育实践为2学分。

四、课程设置(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五、教学实践两个研究方向的硕士均要参加本科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参加与两个方向有关的实验教学工作,或协助老师辅助答疑,或协助毕业设计工作等,均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年,总计不少于40课时的教学工作,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科研学位论文的需要,引导和支持硕士生进行资料收集、科技咨询或学术研讨等,进行调研活动累计为一月左右(四周),无论进行哪一种调研,必须有充分和周密的前期准备,调研结束后,要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

其中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在理论与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2)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解决应用中的具体问题;(3)能结合论文的内容综述国内外有关方面研究的动态和发展方向;(4)努力做到在理论研究、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1.采用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价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6202 课程名称: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待定内容概要:内容主要包括参数估计理论,信号检测,波形估计,现代谱分析,自适应滤波,谱分析,二维和多变元信号分析,时频分析和小波分析。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6203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 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彭文辉内容概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uc/os内核结构、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以及在x86和单片机系统上的实现,同时介绍嵌入式Linux的相关知识,并在32位的嵌入式CPU上实现该系统。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UC/OS-Ⅱ:the Real Time Kernal》,Jean brosse R&D Books,an imprint of MillerFreeman,Inc;2.《嵌入式系统技术育应用》,许海燕,付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嵌入式Linux设计与应用》,邹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授课、讨论、实验课程编号:6204 课程名称:TCP/IP原理与技术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官金安内容概要:内容包括TCP/IP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各种路由协议、TCP协议、SMTP、FTP、Telnet、TFTP协议等,并基于Linux的Socket的编程实现。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周明天,江文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易大义,陈道琦编,浙江大学出版社;3.《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朱水根,龚时霖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6205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吴彦文内容概要:本课程以现代通讯为背景,在《通讯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和研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效数字通讯技术。

内容包括QAM正交调制、多维TCM网络编码调制、DMT,W AP,DWT等无载波调制技术。

对数字化扩频通信技术也作一定的探讨。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2.《数字化扩频技术》,Harrus Corp CCITT/ITV V.32 plus IEEE802.11 Draft5.0。

教学方式:授课、实验课程编号:6212 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原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王忠华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支持现代工程型(非传统事务型)应用的现代数据库(Advanced Databases)与信息管理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工程型应用的特征与要求及现代数据库的功能特性、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时态数据管理、实时数据管理、实时数据库、主动数据库、内存数据库、超文档(超文本/超媒体)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和发展等。

本课程内容应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反映数据库技术的最新进展。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现代数据库技术》,刘云生,国防工业出版社;2.《特种数据库技术》,何新贵等,科学出版社;3.《数据仓库中的决策支持》,Paul Gray,Hugh J.Watson,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4.《实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张志檀等,中国石化出版社;5.《面向对象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雷光复,国防工业出版社;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近世代数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谭明新内容概要:内容包括群论、陪集、环和域、理想。

熟练掌握近世代数中群的同态基本定理和同构定理,Lagrange定理以及环的同态基本定理,代数学基本定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张禾瑞主编《近世代数基础》(1978年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冠章主编《应用近世代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石生明主编《近世代数初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4.杨子胥主编《近世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矩阵论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谭明新内容概要:内容包括矩阵代数、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内积空间、等距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与Jordan标准形、特殊矩阵、矩阵分析、矩阵分解、广义逆矩阵。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矩阵理论》(讲义) 苏育才、姜翠波、张跃辉编,20032.《矩理阵论与应用》,陈公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代数特征值问题》,JH.威尔金森著,石钟慈邓健新译,科学出版社,2001。

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小波变换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5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谭明新内容概要:小波变换、小波级数、框架、抽样理论、Gabor变换与短时Fourier变换;多分辨分析、小波分解与重构算法、初始函数的选取与图形显示算法;正交、半正交、双正交尺度函数与小波的构造;多元小波分析;正交、半正交、双正交小波包。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杨福生著,科学出版社,2000,1。

2、小波分析及其应用,刘贵忠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3、实用小波分析,秦前清,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程控交换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谭明新内容概要:主要内容包括数字交换系统的终端和接口、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程控交换系统控制部件的组成特点、交换技术基础、电话通信网。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程控交换与交换网》叶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现代交换原理》桂海源人民邮电出版社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瞿少成内容概要: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

《现代控制理论简明教程》王声远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现代控制理论》刘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11月。

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6213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工程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王继新内容概要:内容包括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主要内容有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光发射机、线路码型、光接受机、模拟光通讯技术、光纤通讯网、光纤通讯的发展。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光纤通讯原理》,张煦,上海交大出版社;2.《光纤通讯工程》,赵辛森,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通信系统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谭明新内容概要: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性信号的分析和传输,随机信号、噪声和信道的分析。

数字信号的基带、频带传输,差错控制编码。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现代通信系统》鲜继清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2.《通信系统原理》(第二版),上海铁道大学,张树京主编,中国铁道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2版3.《通信原理》,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教学方式:授课课程编号:2602 课程名称:多媒体信息技术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刘清堂内容概要: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多媒体在教学软件中的应用特性分析;多媒体软件工具评估;超文本的链接系统的实现;热区、多媒体接口编程;人机界面设计;图形图像特技显示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