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英文小说与电影”课程为例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英文小说与电影”课程为例引言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和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是充分调动和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理念。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所以,根据《指南》的要求,大学英语的个性化教学已是业界的共识,《指南》鼓励各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校办学活力[1]。
“英文小说与电影”是面向石河子大学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生的一门提高课程,是大学英语学习的继续与提升,符合《指南》提出的分级教学目标,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不同需求”的基本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基础,通过石河子大学的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发布作家作品简介、电子书、电影、背景知识、微课、拓展资源等相关内容。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人带来启发与思考,聂珍钊[2]曾说:“上课要有课本,书写要有笔墨,教诲同样需要工具。
文学作品作为工具用于教诲,有一些人可能会反对这个观点。
尤其是那些反对文学工具论的人,他们会用文学的审美反对把文学作品用作教诲的工具。
但是,如果我们客观地、历史地进行反思,厘清文学和读者的概念,厘清文学与功能的关系,我们会认识到文学作品的确是教诲的工具。
”怎样把这一工具利用好?首先教师要对课程作品合理筛选,在有限的课时达到最优效果。
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3]。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英文小说与电影”与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区分开来,授课内容遵循优秀的内容、积极的价值和清晰的结构原则,不以文学史为主线,分为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两部分,英国文学部分包括《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简·爱》《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美国文学部分包括《紫颜色》《死亡诗社》《喜福会》《阿甘正传》《追风筝的人》等。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英美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结合时代、社会背景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英美文学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英美文学名著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念、社会伦理等重要问题。
在《傲慢与偏见》中可以思考尊重他人的个性和自由,拒绝偏见和歧视;在《雾都孤儿》中可以思考贫困与社会不公;在《妈妈是女王》中可以思考母爱与家庭责任等等。
英美文学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名著,引导学生思考,深化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式教学在英美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案例分析式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人物,进行案例分析式教学。
通过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3.跨学科教学英美文学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叉领域,可以与思政课、伦理课、历史课等课程进行跨学科教学。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品味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品味。
通过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品味,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道德规范,争取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近年来,“思政课”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学科的教学中都需要考虑
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同样适用于英美文学这一学科。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英美文学课中开展思政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程设置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授课中,可以通过教学材料、
案例演练、课堂讨论等形式普及正确的文化知识、历史或社会背景的了解和思考。
在阐释
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时,教师应当尝试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文学赏析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政治认知能力。
通过旨在
激发学生的思考的问答、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从“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民族精
神等多维度”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文学作品所引发的思考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积极提升自
己的思维意识和社会政治意识素养。
最后,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
当学生在文学课堂上涉及到一些现实问题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根源、问题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引导学生思
考问题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的心理辅导与指导,从课堂到课外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不断构建文化赋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课堂开展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文学课堂中。
通
过积极的教学手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文学的艺术创造中,深切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
意义,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境界,达到培养有思想的人的目的。
思政育人理念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思政育人理念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思政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思政育人理念不仅是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思考人生、社会和历史,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源远流长,包含了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英美文学的辉煌历史,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在思政育人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增进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同时,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多叙述都与社会现实、政治权力、伦理道德等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深入解读这些作品,学生也能够加深对社会和政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标准。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思政育人理念首先体现在选材上。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深刻人生哲理和社会思想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马克·吐温的作品等。
通过解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思政育人理念还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辩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充分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政治和人性的启示,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另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思政育人理念还应该体现在评价方式上。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他们文学常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
在考试或评价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辨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展现他们的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而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知识,更是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很好的素材和平台。
本文将从英美文学课程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作品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时的思政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英美文学课程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背景。
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并借鉴西方文学中的思想精髓,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英美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到人类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反思,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常常探讨权力、伦理、道德等问题,如《哈姆雷特》中对权力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问题等。
这些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思想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思政思考。
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应该通过思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等方面,来探索其中蕴含的思政意义。
例如,在阅读奥威尔的《1984》时,学生可以思考作品中对权力和自由的探讨,以及对极权主义的批判。
在阅读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时,学生可以思考作品中对社会阶级和贫困问题的关注。
通过这样的思政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英美文学课程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浅谈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思路及实践初探
一
音的方式 , 而一些学生 则采 用配乐朗诵英 文诗歌的方式 , 这些 活动一方 面扩宽学生的学 习广度 ,这些朗诵 的诗 歌或配音的 电影成 为同学 了解 文学的一种很好 的途径 ; 另一方面 , 通过这样 的展示活 动 , 学生更 加主
科技信息
人 文社科
浅谈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思 路及实跬和搽
沈 阳体 育 学 院外语教 研 室 徐 唠
[ 摘 要 ] 文通过 分析在 当代社会 发展形势 下的英美文学课程的 必要性 和重要 性 , 本 阐释 文学课教 学理念 以及 在 实践 中采 用的教 学 手段 , 在 总结教 学体会 以期 更好的服务英 美文学课教学。 旨 [ 关键词 ] 美文学课程 重要性 教 学理念 教学手段 英
路、 总结教学方式手段 , 旨在 阐释文学课 的体会 以期更好 的服务教学。
一
、
诵读 经典 , 品味现代 , 悟人类思想 的光辉 , 感 培养学生认 知 、 创
新素质 。 英美文学课程内容涉及广泛 , 承载 了基本 文学常识 和西方人文
思想 的传授任务 , 从英 国文艺复兴 时期莎士 比亚 的诗 歌 、 戏剧到现代派 大师 的意识流小说 , 以及近年为世界 赞誉 的作品 , 生通 过阅读这些经 学 典的英文原著 , 在提高 自身英语 阅读 能力 的同时 , 对作 家的写作风格和
动地 去体会文学作 品中的艺术 特色 , 并用 自己的方式将其表现 出来 , 有 助于其 阅读欣赏能力 的培 养。而且教师根据所 讲授的文学 的不 同表现
211192036_课程思政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改探索
课程思政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改探索唐小霞 黄 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视野下,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应当与时俱进,改革文学类课程体系设置,将中国文化元素、跨文化视角和深度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该课程在文学鉴赏与批评知识的传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使该课程成为中国高校新文科建设中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的高端国际化外语人才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课程思政;中国文化;教改0 引言根据教育部2020年6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应当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建构思政课、专业课、通识教育课全方位联动的多维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思想和不同价值观之间不断产生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也在悄然升温。
时代赋予我国外语教育事业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和战略意义,时代呼唤能够联结中外、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勇于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英语专业主干课程,在政治导向、文化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方面有其特殊作用。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学生不仅可以获取鲜活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可以汲取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人文精神,陶冶心灵和情操。
其次,英美文学教育承载着传递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促进国际交流的重任,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拟比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等内容,必然会激发中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和不同世界因而如何利用这一重如何让英美文学课程在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功能,融语言技能的提升、文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一体,是每一个外语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作者:卜繁明巩晓莹赫蓉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9期[摘要] 《英美文学》课是一门蕴含了西方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思想的典型的文科课程。
作为一门专业课与通识课,探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从必要性、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了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其他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关键词]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化教育改革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理论的建构及实践研究”(17CYYJ09);山东体育学院院级教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的教改探索”(2019CMXY)[作者简介] 卜繁明(1979—),男,山东济南人,山东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9-0299-02; ; [收稿日期] 2020-01-15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实现。
进入新世纪,课程育人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专业课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1]。
二、“英美文学”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英美文学”课多以文学史的形式介绍各个时期的英美作家,他们作为作家的同时也是思想家、哲学家。
在此意义上,“英美文学”课讲授的又是一部英美文明史和思想史。
“英美文学”课除了作为一门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在很多院校还作为一门通识课供全校各专业选修。
这样一门以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内核的课程,很容易使同学们在学习后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认识,甚至盲目的认同感。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的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
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一些文学知识,而缺乏对文学作品背后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探讨。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考试评估,缺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如何在英美文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探讨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实践经验,本研究将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探索、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认知水平提高以及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够为推动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人格和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开展还可以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往往注重文本本身的解读,忽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课程的教育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思想品质。
这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当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过于传统,缺乏与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对英美文学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英美文学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
应该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将更多当代文学内容融入其中,使课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探索
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探索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文学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何在传授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分析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实现文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外国文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外国文学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二、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关系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
课程思政旨在通过各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外国文学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将课程思政融入外国文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还能使外国文学教学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性。
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同时,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的结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分析外国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评价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外国文学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别就英美文学课程介绍、课程思政概念解析、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实践探索和效果评估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重点阐述了课程思政对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思政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探索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课程介绍、思政概念、现状分析、实践探索、效果评估、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英美文学课程也逐渐成为高校人文学科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美文学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培养。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在英美文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探索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英美文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和效果评估,可以为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政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对于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思政育人理念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思政育人理念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在思政育人理念下,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提供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现象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增强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自信。
首先,英美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理解西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通过欣赏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些作品能够提供思考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机会,培养学生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能力。
其次,英美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和视角。
通过阅读不同种族、性别、阶级和地区的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多元性和尊重不同文化传统。
例如,通过阅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上帝的城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伊斯兰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女性作家如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学生能够理解性别问题在社会和文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这些不同的视角,学生能够培养包容性和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
最后,英美文学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自信。
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通过学习分析和解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下的社会现象。
同时,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作品,学生也能够增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从而培养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总的来说,思政育人理念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能够通过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了解、尊重社会多元性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中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39期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彭静(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继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倡导以来,各个高校在相应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格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单纯地学习专业知识或者单纯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不能实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
为此,人们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但是,由于该课程在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该课程作用的发挥。
为此,本文阐述了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且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最后的课程考核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08-01一、课程思政相关概述课程思政是在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讲究的是与其他科目能够有机融合,从而使得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标。
确切的课程思政定义为: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开展、有序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的一种综合型教育理念。
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围绕思想政治课程,这就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但是,课程思政并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专业课机械式的融合,而是要有选择性,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教学过程进行融合,最终保证在教授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伴随有思想政治理论的影子。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一门新兴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且对于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第29卷第4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12月Vol.29No.4JournalofBeijing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Dec.2021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董㊀慧1㊀李天宇21.包头师范学院ꎬ包头市㊀0140302.北京电子科技学院ꎬ北京市㊀100070摘㊀要:近年来ꎬ课程思政成为热门话题ꎮ学界围绕课程思政展开的研究多以宏观价值理念ꎬ理论内涵探讨为主ꎬ缺乏具体院校与微观课程相结合的分析ꎮ本文以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为切入点ꎬ探讨师范类院校英美文学创新教学模式ꎮ文学共情阅读成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路径ꎮ学生在文学阅读中不仅具有审美共情的体验ꎬ也可能会在实际生活中形成利他行为ꎬ这就为课程思政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一种可能性ꎮ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共情教学模式也为非英语专业外国文学思政教育提供示范指导ꎬ并为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ꎮ关键词:课程思政ꎻ师范院校ꎻ英语专业ꎻ英美文学教学ꎻ共情中图分类号:H31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64X(2021)4-118-124∗㊀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包头师范学院创业学院一般项目 互联网+背景下内蒙古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重构 (项目编号:BSCY2020-11)阶段性研究成果∗∗㊀作者简介:董慧(1985-)ꎬ女ꎬ汉族ꎬ包头师范学院讲师ꎬ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英国现当代小说研究ꎬ小说叙事学研究ꎮ李天宇(1988-)ꎬ男ꎬ讲师ꎬ博士ꎬ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ꎬ汉语本体研究ꎬ课程思政和语言政策研究ꎮ1㊀引言2014年上海高校最先开展 课程思政 ꎬ探索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方法ꎬ落实 育人为本㊁德育为先 的教育方针ꎬ引起不小反响ꎮ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ꎬ有力推动这一理念的实施ꎮ2017年以后ꎬ全国高校纷纷效仿 上海模式 ꎬ 课程思政 走入各大高校课堂ꎬ相关教研如火如荼展开ꎮ借助中国知网搜索引擎ꎬ笔者先后以 课程思政 ㊁ 英语课程思政 ㊁ 师范院校课程思政 ㊁ 师范院校英语课程思政 ㊁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 为关键词展开搜索(截至到2021年7月1日上午10点)ꎬ从2017-2021年7月累计发文量分别为:7691㊁1783㊁37㊁6㊁9ꎮ从各年度数量趋势看ꎬ关于 课程思政 以及 英语课程思政 的话题逐年增加ꎬ前者由2017年202篇增加到2021年3825篇ꎬ后者由2017年1篇增加到2021年347篇ꎮ但有关 师范院校课程思政 研究甚少ꎬ再细化到 师范院校英语课程思政 ㊁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 微乎其微ꎮ就整体文献阅读来看ꎬ学界有关 课程思政 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具体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ꎬ也从实践层面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德育培养的内容ꎮ然. All Rights Reserved.第29卷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㊀而ꎬ以往有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ꎬ具体总结如下:1)研究切入点ꎮ 课程思政 的探讨多从宏观层面入手ꎬ关注其价值本源[1]㊁理论内涵与哲学渊源[2]以及 思政课程 思辨性的分析[3]以及具体实施路径[4]等ꎬ比较抽象ꎬ缺乏具体专业课程思政的讨论ꎮ即使有具体课程思政的分析ꎬ也多为理工科院校及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思政ꎬ文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极少得到关注ꎬ以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为聚焦点的论文少之又少ꎮ2)研究内容ꎮ从研究主题与内容看ꎬ多数学者关注高职院校英语以及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中的课程思政ꎬ本科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关注较少ꎮ在1783篇 英语课程思政 的文章中ꎬ其中英语专业有236篇ꎬ大学英语984篇ꎬ英语专业类课程思政的探讨仅占13 2%ꎬ且英语专业类课程思政多注重基础课ꎬ如«综合英语»㊁«泛读»㊁«语音»等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讨论ꎬ«英美文学»等高阶专业课程思政相对较少ꎮ同时ꎬ学者多关注单个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ꎬ没有考虑整个专业课程间的互动教学ꎬ以及专业课程思政与院校类型㊁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ꎬ缺少全局与整体观念ꎮ就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研究来说ꎬ学者们多从文化视角㊁比较视野以及具体教学方法㊁手段㊁课堂实施路径ꎬ如线上线下混合模式㊁小组合作学习等入手ꎬ讨论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ꎮ此类研究对文学文本人文性挖掘不够ꎬ重在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应用ꎬ缺少涉及英美文学人文性与思想性内容的论述以及具体教学模式的探讨ꎮ此外ꎬ多数研究成果只将课程思政理念局限于文学课堂教学中ꎬ忽略课外实践活动与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互动作用ꎮ师范类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设置课外教学实践活动ꎬ这就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广阔的第二课堂ꎮ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双向联动从理论与实践上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ꎮ3)研究方法ꎮ236篇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论文基本从浅层的理论思辨以及教学实践㊁教学改革的经验方法入手ꎬ缺少学理分析与系统总结ꎮ综上所述ꎬ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讨论有必要从具体院校情况出发ꎬ以其中一门课程为切入点ꎬ探讨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与学校整体培养目标定位相结合ꎬ由点ꎬ到线ꎬ再到面铺展开来ꎬ从理论到实践层面ꎬ全面理解 课程思政 的内涵ꎬ为英语专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ꎮ2㊀师范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2 1㊀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特色较之非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内容ꎬ师范院校有其独特的课程思政教学特色ꎮ首先ꎬ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定位成为其实施课程思政理念的强有力保障ꎮ师范院校主要以培养合格师资为定位ꎬ以教师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为目标ꎬ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ꎮ在课程设置上ꎬ师范院校注重知识理性与学生思想素养的结合ꎬ且偏重人文通识教育内容ꎮ就具体的课程设置而言ꎬ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不仅成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ꎬ也是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理念施行的有力载体ꎮ根据2018年国家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ꎬ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听说读写四个内容ꎬ具体课程包括英语精读㊁泛读㊁语法㊁英美文学㊁跨文化交际㊁西方文明史等ꎬ这些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ꎬ是实施课程思政理念的第一课堂ꎮ其次ꎬ师范院校专门设有校外课堂实习学期ꎬ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ꎬ还要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ꎬ学生不仅需要展示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ꎬ更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ꎬ包容与理解他人ꎬ在共情体验中践行自我思想道德认知ꎮ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将911.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语言知识技巧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机会ꎬ并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不断体悟自身言行ꎬ认识自己的不足ꎮ学生在不断碰壁与挫败中反省自我ꎬ从而锤炼自身意志ꎬ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自我责任意识ꎮ可以说ꎬ校外教学实践活动于无形中形成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ꎬ在具体的实习活动中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ꎮ再次ꎬ师范类院校注重人文性培养的理念激发学生文学阅读的热情ꎮ文学阅读可以生发于课堂内外ꎬ或以个人内化阅读㊁或以群体阅读讨论的方式展开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塑造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观点取向ꎮ因此ꎬ文学阅读又隐性地成为课程思政的第三课堂ꎮ徐锦芬[5]在谈到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课程思政建设时ꎬ指出: 落实到英语课程ꎬ课程思政就是要将育人的内容㊁要求㊁原则与英语课程有机结合ꎬ与课程知识的建构系统科学地融合ꎮ 具体到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内容ꎬ主要以文学作品阅读为依托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赏析外国文学的过程中ꎬ不断了解外国语言文化ꎬ并自觉地进行中西比较ꎬ逐渐形成国际视野ꎮ学生在文学阅读体验中不仅能了解他国政治㊁经济㊁历史文化ꎬ同时又会审视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ꎬ激发家国情怀与大国担当的责任使命感ꎬ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责任意识ꎮ2 2㊀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人文性特点英美文学囊括西方文学㊁文化㊁历史㊁地理㊁政治经济等内容ꎬ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课程ꎮ该课程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ꎬ既可以由教师课堂讲授ꎬ又可以由学生开展教学实践ꎬ还可以供人终身研读ꎮ因此英美文学贯穿第一课堂至第三课堂ꎬ对应的课程思政也应全面覆盖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ꎬ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要遵循 内涵式发展道路 ꎬ即 不能把英语仅仅视为一项技能ꎬ而忽视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内涵ꎮ [6]换言之ꎬ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ꎬ更要强化人文精神与思想道德的学习ꎮ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ꎬ这就在无形中鞭策学生对语言工具性的驾驭能力ꎮ此外ꎬ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人类真理与积极的价值观ꎬ加之教师自身在授课过程中深刻地解读与正面引导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感受到其中的正能量与崇高的思想ꎮ这些人文精神春风化雨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㊁价值观与世界观ꎬ于无形中植入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ꎮ由此ꎬ我们可以看到ꎬ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和课程思政理念很好地结合ꎬ并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ꎮ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往往把文学文本当作精读材料ꎬ偏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ꎬ忽略文学的人文性与思想性的训练ꎮ本文认为ꎬ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很好地避免传统教学的缺陷ꎮ课程思政立足课程本身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ꎬ并将课程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ꎮ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ꎬ教师选择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教材内容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ꎬ隐性输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ꎮ在师生互动阅读中ꎬ学生于无形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ꎬ并在中西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本国文化自信ꎮ同时ꎬ课程思政理念需要教师从教学整体观念出发ꎬ注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ꎮ英美文学教师应根据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ꎬ建构知识整体网络ꎬ不断整合知识模块ꎬ形成整体思维ꎮ在网格化单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ꎬ建立不同课程间的整体协同观念ꎮ既要设置一个单元㊁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ꎬ又要统筹安排ꎬ协调整个专业课程思政目标ꎬ形成同心圆效应ꎮ教师在遵循各自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同时ꎬ应不失时机地嵌入思想政治内容ꎬ构建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ꎬ形成网格化与整体化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思想ꎮ此外ꎬ课程思政理念还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ꎬ并与院校培养目标密切结合ꎮ英美文学教师要结合师范学校整体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021. All Rights Reserved.第29卷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㊀标ꎬ不断激发教师自身积极性㊁主动性与创造性ꎬ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规律紧密结合ꎬ努力培养知行合一ꎬ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ꎬ教师引导为辅ꎬ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ꎮ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ꎬ注重集体价值观的引导ꎬ将特殊与普遍相结合ꎮ同时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德行举止ꎬ以身正为范ꎬ学高为师为训诫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ꎬ真正做到政治强㊁情怀深㊁思维新㊁视野广㊁自律严㊁人格正的 人师 和 经师 [1]的典范ꎬ在学识和道德品行上为学生树立榜样ꎮ3㊀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意义和示范作用㊀㊀英语专业教师要围绕 立德树人 的总目标ꎬ尊重英语专业不同课程间的知识模块与教学规律ꎬ协同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ꎬ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具体知识学习水乳交融ꎬ实现各个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整体目标相一致ꎮ在盘活院系课程建设的同时ꎬ也要结合本学校整体人才培养的定位ꎮ以师范类院校为例ꎬ其主要办学定位是以教师教育为本ꎬ面向基础教育㊁研究基础教育㊁服务基础教育ꎬ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厚㊁素质全面㊁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ꎬ以及具有高尚师德与职业素养以及过硬的知识本领专业教育人才ꎮ上述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向同行ꎮ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ꎬ应以包容差异㊁平等对话的态度看待多元文化与价值观ꎮ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时ꎬ我们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四个意识 ꎬ即有 政治意识㊁大局意识㊁核心意识㊁看齐意识 以及 四个自信 ꎬ即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㊁文化自信ꎮ在学习和赏析他国文化㊁文学作品时ꎬ应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容纳不同的价值理念ꎮ在看到他人之美的同时ꎬ坚定自我意识ꎬ不崇洋ꎬ不媚外ꎬ在差异与不同中寻求对话与合作ꎬ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ꎮ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作为典型范例ꎬ可以推广到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中ꎬ也对非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等选修课程具有启示作用ꎮ无论哪种ꎬ都需要教师结合相关课程内容的特点ꎬ既注重知识理性的学习ꎬ更要巧妙地贯穿课程思政理念ꎬ结合人文性㊁思想性与思想道德内容的学习ꎮ如对于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来说ꎬ英语语法课可以采用文学作品片段选读材料ꎬ通过阅读文学来学习文法修辞ꎬ并将选读内容的思想意义隐性地传达给学生ꎬ做到寓教于乐ꎮ英语精读㊁泛读㊁高级阅读课程同样也可选取文学作品内容ꎬ在阅读技巧知识性讲解的同时ꎬ兼顾学生人文性价值观的引导ꎮ这样不仅形成课程间的对接ꎬ而且使得思政内容分散在不同课程㊁不同学生群体中ꎬ真正做到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与育德育人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ꎬ最终达到在师生互动模式中隐性地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于师范类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中ꎬ有效地做到师范类英语专业不同课程间地协同互动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连接ꎬ巧妙地协调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文价值与工具理性的关系ꎮ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选修课程来说ꎬ教师同样可以在第一课堂中利用共情方法进行教学ꎬ同时开展课程思政ꎮ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虽然没有第二课堂的社会教学实践要求ꎬ但却可以在终身阅读的第三课堂中保持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ꎬ并且不断培养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锤炼塑造价值观取向ꎮ因此ꎬ英美文学的课程思政模式对于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其他课程ꎬ以及非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选修类课程均具有示范意义ꎮ4㊀师范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实施路径4 1㊀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模式-共情阅读英美文学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121.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1年学生的一门专业课ꎮ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学发展脉络㊁文学现象㊁文学流派及各个时期作家作品ꎮ在此基础上ꎬ学生不断学习相关文学理论知识ꎬ并学会运用文学理论赏析和批评文本ꎮ在文本分析过程中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ꎬ创新性思维ꎬ以实现启迪学生思想ꎬ激发学生潜能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ꎮ英美文学人文性的课程目标与思想教育强调的德育理想同向同行ꎬ因此ꎬ英美文学成为课程思政理念实施的强有力的课程载体ꎮ美国伦理学家努斯鲍姆(MarthaNussbaum)认为文学作品会对现实读者产生积极影响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与人物产生共情ꎬ并站在人物的立场与角度ꎬ体察人物的生存困境与情感伦理纠葛ꎬ进而会在现实中采取行动ꎬ同情弱者ꎬ客观公正地对待他者ꎮ这也就是努斯鲍姆所说的 诗性正义 (poeticjustice)[7]ꎬ即用文学的人文性ꎬ人文关怀对抗物化㊁经济功利主义思想ꎮ英美文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文学的人文性和知识工具性与全方位育人相结合ꎬ贯穿课程思政的理念ꎬ在注重知识输入的同时ꎬ强调思想道德的内容ꎬ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ꎮ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正是以文学作品的共情阅读体验展开ꎮ前述提到ꎬ文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与精神性为核心的学科ꎬ它的终极目标是围绕人来展开的ꎮ而情感可以说是人的内核所在ꎮ换句话说ꎬ人的存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ꎬ其他一切活动都围绕情感展开ꎮ而共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ꎮ从广义上来说ꎬ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ꎬ即个体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ꎬ并产生同理心ꎮ共情具有 共同体验 (experiencesharing)ꎬ 情感认知 (men ̄talizing)以及 社会利他动机 (prosocialmotiva ̄tion)三个特点[8]ꎮ也就是说ꎬ共情不仅包含对他人所生发的共同情感体验ꎬ还具有走向实际行动的道德行为趋向ꎮ笔者已在另一篇文章中阐述了文学作品引发共情与 利他行为 的可能性ꎬ认为文学作品 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情感认知环境 [9]ꎬ让读者体验到复杂的人际关系㊁情感纠葛ꎬ甚至是自身无法体验到的一些情感经历ꎮ可以说ꎬ共情阅读是文学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ꎬ是学生情感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ꎮ那么ꎬ如何在文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共情情感并引向现实行动是文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ꎮ4 2㊀共情阅读模式的具体步骤文学教学中的共情阅读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进行ꎮ这种共情式的文学阅读模式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破除思想认识局限ꎬ以同理心体认人物情感与伦理困境ꎬ更需要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ꎬ认真筛选作品的人文价值ꎬ积极阐释文学意义ꎬ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ꎮ也就是说ꎬ文学共情阅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ꎬ以文学作品为媒介ꎬ实现人文性与知识性相结合ꎮ就具体实施步骤来说ꎬ分为课前㊁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ꎮ1)课前ꎬ教师要在教材选择上下功夫ꎮ教师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扩大体裁和内容的范围ꎬ不仅要关注西方经典作家㊁作品与题材ꎬ还要选择一些非西方ꎬ非主流的作品ꎬ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扩大阅读视野ꎬ还会让学生接触到自身生活范围内无法体验到的人生经历ꎬ进而能够解除群组思维ꎬ站在对方的立场ꎬ进行共情想象[10]ꎮ同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问题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ꎬ并在自我学习探索中感悟作家作品的情感内涵ꎮ2)在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在作品分析时应进行正面解读ꎬ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和道德认识ꎬ具体可利用第一课堂上的讲解ꎬ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进一步讨论思索ꎬ最终在第三课堂的终身阅读中深嵌内化ꎬ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覆盖ꎮ我们以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TheBirthmark1843)为例稍加讨论ꎮ«胎记»讲述了作为科学家的主人公艾尔默ꎬ为了实现自己征服221. All Rights Reserved.第29卷课程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究㊀自然的梦想ꎬ利用科学手段消除象征着自然的自己妻子脸上的胎记ꎬ结果导致妻子不幸去世ꎮ对于该作品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科学进行辩证分析ꎬ引导学生从艾尔默和妻子的角度共情思考ꎬ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认识人类与科学㊁与自然的关系ꎬ进而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对待科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ꎬ趋利避害ꎬ尽量利用科技积极的一面ꎬ消除科技的负面影响ꎮ尽管学生可能不会在现实经验世界中立刻认识到科技两面性的问题ꎬ但却在思想上产生了辩证认识ꎬ而这种认识最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课堂外的实践行为ꎬ并促使学生在校外教学实践中与教学对象开展讨论探索ꎮ最终学生会内化对科技的理解以及思想上的辩证认识ꎬ并在终身阅读的过程中持续阅读思考和不断深化理解ꎮ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ꎬ除了教师的讲解外ꎬ可以说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ꎮ学生应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ꎬ在朋辈合作学习的过程中ꎬ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ꎬ进而能够改变自身狭隘的理解ꎮ这也就是基恩(SuzanneKeen)所说的共情的含义ꎬ即不仅是在阅读体验中看到的共情ꎬ同时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听到他人讲述时产生的共情[11]ꎬ换句话说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ꎮ在与他人交流时ꎬ学生自身会认识到问题的多面性ꎬ进而能够不断扩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ꎬ从而能以一种包容与共情的态度理解作品中人物的生存困境与情感伦理纠葛ꎬ最终可能会在现实中采取利他行为ꎮ这种共情式的阅读和讨论模式体现了布斯(WayneCꎬBooth)所说的 共导 (coduction)[12]ꎬ即读者在阅读中形成一种相互讨论与修正的模式ꎮ这种模式起到交流与互动的作用ꎬ突破单一㊁线性思维ꎬ让读者认识到自身以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ꎬ打破自他㊁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ꎬ以一种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态度看待自我㊁他人与世界的关系ꎮ3)课下教师要布置一定反思性作业ꎬ如读书报告㊁心得体会等ꎬ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教师ꎮ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时又会回读文学作品ꎬ进而产生新的认知ꎮ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循环阅读的模式ꎬ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生发共情情感ꎬ不断调试自我认知ꎬ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习得的情感认知ꎮ5㊀结论本文将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内涵以及实施路径与师范院校具体培养目标㊁人才定位与教育宗旨相结合ꎬ在考虑院校情况与课程设置的同时ꎬ通盘思考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方法路径ꎮ英美文学不仅在课程性质和内容上有利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ꎬ还在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调试课程思政的内容ꎮ文学的共情阅读模式成为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ꎮ学生在文学阅读中不仅具有审美共情的体验ꎬ也可能会在实际生活中形成利他行为ꎬ这就为课程思政理念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提供一种可能性ꎮ本文以英美文学这一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为切入口ꎬ统筹协调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模块ꎬ形成统一整体的课程思政观念ꎬ将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在每门课程中ꎬ做到点㊁线㊁面相结合的协同性课程思政ꎬ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第一课堂至第三课堂的全面覆盖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ꎮ同时ꎬ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共情教学模式也对英语专业其他课程ꎬ以及非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选修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具备示范指导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ꎬ2017(9):10-14. [2]㊀聂迎娉ꎬ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ꎬ2018(5):38-43.[3]㊀敖祖辉ꎬ王瑶.高校 课程思政 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321.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覃春华【摘要】由于当前英语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英美文学课程的开设在高校中较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该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研究了当前英美文学课程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在课程思政这一新角度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模式。
本文可供各位同行参考,希望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138-138)【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思政;课程教学【作者】覃春华【作者单位】[1]河池学院,广西河池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3在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刻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情况来看,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自身素养有所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因此,本文主要内容研究在思政角度下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相关概述课程思政等相关理念的提出源于传统的政治课程,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其与其他课程相关融合,最终使课程思政理念与奇它科目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实现1+1>2的目标。
有关课程思政的确切定义为:在全员、全课程教育人的格局下,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有效开展,在此过程中,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育的核心。
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有关教学活动时,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不断渗透思想政治理念,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思想政治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非是将所有思想政治理念与其他专业科目进行融合,而是要有选择性的融合部分思想政治理念,最终达到教师在教授奇它科目时,始终伴随者思想政治理念的影子。
课程思政视域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课程思政视域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肖芳芳
【期刊名称】《品位·经典》
【年(卷),期】2024()4
【摘要】文学本身是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载体,具有教化功能,我国自古就有“以文育人”的传统。
本文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为例,以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为重要抓手,探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
【总页数】3页(P160-162)
【作者】肖芳芳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医药院校西方文化课程思政途径初探——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例
2.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英美文学课为例
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4.课程思政视域下“英美文学选读”的教学改革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引言英美文学作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分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学传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往往过于侧重文学史和文学鉴赏,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渗透。
如何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与现状1.1 《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英美文学》课程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文学形式和体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1.2 《英美文学》课程的现状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重视对文学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在当今社会快速变化和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理论知识教育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二、课程思政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意义2.1 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指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应该旨在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进行思考和感悟。
2.2 课程思政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意义《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课程,不仅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学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文关怀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3.1 文学作品与思想引导英美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对人性、生命、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英美文学”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背景主要围绕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展开。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文学课程不再只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化的精粹,其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态度。
英美文学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实践。
在社会多元化、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教育也面临更多挑战。
加强对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不仅可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本研究将围绕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定义、融入方式、学生认识反馈、效果评估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字数:218】1.2 研究意义研究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全面发展。
通过在英美文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通过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华和人文精神对于当代青年人的成长和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方式和实践路径,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内容已达200字,继续输出】2. 正文2.1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定义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和理解。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与人生、社会、价值观念等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英美文学课程思政也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思想启迪以及社会批判的引导和传达,通过文学的力量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审视社会、审视世界,达到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教育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作者:彭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9期
【摘要】继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倡导以来,各个高校在相应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格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单纯地学习专业知识或者单纯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不能实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
为此,人们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但是,由于该课程在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该课程作用的发挥。
为此,本文阐述了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且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最后的课程考核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08-01
一、课程思政相关概述
课程思政是在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讲究的是与其他科目能够有机融合,从而使得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标。
确切的课程思政定义为: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开展、有序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的一种综合型教育理念。
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围绕思想政治课程,这就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但是,课程思政并不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专业课机械式的融合,而是要有选择性,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教学过程进行融合,最终保证在教授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伴随有思想政治理论的影子。
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一门新兴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且对于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美文学与单纯的大学英语不同,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更多的是向学生教授一些语法、词组等基础知识,但是英美文学课程更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
正是由于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而部分学生的基础与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最终的结课考核方式“不匹配”,所以最终导致该课程实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英文语言并不是母语,所以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当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合理时更为严重。
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必须讲究“由简入繁、由浅到深”,这样才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基础,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顺利。
但是,有些教师将课程内容安排的不够合理,将一些很难的文学知识作为开课的内容,这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非常吃力,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能盲目地选择教学内容,否则只会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二)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影响当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因素。
我们知道,对于英语类课程来说,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十分重要,互动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有助于教学。
教学方式单一是很多英美文学授课教师的共性,他们始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需要。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保证他们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实际吸收了多少却难以得到保证。
在课堂上,教师照读已经做好的课件不仅使得学生难以认真听讲,而且还降低了课堂效果,而且很多能够做成视频的教学内容也直接以课件的形式给出,进一步地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果。
(三)节课考核方式不科学。
节课考核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与大学英语课程相比,英美文学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以考查学生这些方面能力为主。
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合理地安排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主要以阅读理解和写作以及翻译等题型为主。
虽然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理解水平,但是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则有所欠缺。
而且试卷考试就必然会出现作弊现象,尤其是对英美文学考试来说,大部分的试题都是选择题,学生很容易就能抄袭到旁边人的答案。
所以,这种没有面试的考试实际上只能考查出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考查则有所欠缺。
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求学校与教师做出努力,制定出一套更为科学的考核方式,迫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付出努力,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鉴于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最后的节课考核方式上做出改变,按照学生实际的情况对上述内容进行整改,同时要注意将思想政治理念融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当中,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完成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一)完善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接受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围绕学生而进行,不能单纯地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置学生于不顾。
只有当教学内容安排的合情合理以后,后续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逐步提高教学难度,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兴
趣,而且还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保证教师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利。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的进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福音。
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教师不仅能够在这些新媒体技术平台上获得很多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从中借鉴一些前沿的教学方式,这对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
例如,新媒体技术中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英美文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听课效果。
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不认真听课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三)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仅影响了最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度,而且还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如果考核方式存在漏洞,那么有些学生就可能会完全依赖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方式来为自己这门课程的学习画上句号。
而他们的这种作弊心态就会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懒散的习惯,不利于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过程。
四、结束语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英美文学课程的发展也不利。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如果方法得当,那么就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为此,首先应该从教学内容上入手,完善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过程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其次,要善于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听课兴趣;最后,改革考核方式,增加考试难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作弊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虞颖.教学目标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肖剑.主体间性理论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作者简介:
彭静,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