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概要及练习题学习资料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声现象晨禾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产生声音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例题: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组建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放生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钢铁总声音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图1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的结果5、小强在暑假跟爸爸到峨眉山旅游,在一座古寺院里,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挂了一口钟,善于观察的小强用重锤敲响古钟后发现,停止对钟得敲击之后,大钟任“余音未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这是钟声在寺庙原子里的回声B、敲击之后,大钟任然继续振动C、大钟停止后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在大脑神经中“暂留”现象4、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的发声体是()A、风B、空气C、树叶D、以上都是5、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产生这种声音振动的是()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6、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总结及考点练习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的讲话声是有声带的振动产生;一般敲、打、弹的乐器是由乐器本身振动发声,吹的乐器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度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速度: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V 固>V 液>V 气。
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产生。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需离障碍物17米以上),人的耳朵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
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听见声音的途径:空气传播和骨传播。
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若鼓膜,听小骨等发生损坏,可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但人耳的听觉神经发生损坏,则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振动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 .雷声不断是由于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的缘故。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4、以下现象: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原卷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 识 点 框 架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 2 16二 声速 ★ 2 2 三 回声 ★★ 2 2 四人耳的构造★22知 识 点 总 结 + 例 题 讲 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 (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
【变式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例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依照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解析:鼓面的纸屑跳动、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等现象能够判定: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答案:振动。
练习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解析: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依照现象能够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振动2. 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那个声音的声源是()A.嘴B.笔帽C.空气D.手解析:用嘴吹笔帽能够使笔帽中的空气振动发出鸣叫声,因此那个声音的声源是空气,选C。
答案:C。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例2】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步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步。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解析:(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步变小;(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练习3. 渔民能够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说明能传声;“土”说明能传声。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能够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说明液体能传声;“土”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答案:液体固体三、声速【例3】鱼儿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解析: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ACD错误,B正确,选B。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与产生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 产生原因。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我们敲鼓时,鼓面在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人说话时,是声带在振动产生声音。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
当我们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振动,不再发出新的声音,但之前发出的声音还会在空气中传播一会儿。
2. 实验探究。
- 转换法在探究声音产生中的应用。
- 例如,在探究音叉发声时,由于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就表明音叉在振动。
- 或者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看到纸屑跳动,从而证明鼓面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 传播条件。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两个宇航员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2. 传播形式 - 声波。
-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疏密变化,这种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3. 声速。
-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例如,在常温下,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例如,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25℃时,传播速度会略大于340m/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知识点,练习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等。
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 回声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V V >>V ;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 。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
要点三、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 影响音调大小的因素: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 —20000Hz ,振动频率低于20Hz 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
要点四、声音的强弱——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中考声学知识点及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音的发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并没有停止(二)声音传播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15℃)340m/s。
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实质:声音实质是一种波,叫声波。
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
4、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1)人耳听声;(2)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到人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
(三)回声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2.利用回声测距离:s=vt二、音调、响度和音色(一)音调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粗),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生波(如大象)(二)响度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3.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三)音色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
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四)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1、条件:(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2、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概要及练习题学习资料
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概要及练习题学习资料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概要一、声音的基本概念(重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了解)⑴人耳的构造:见课本P17图1.2-1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
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声音的世界知识点归纳 声音的世界知识点习题
声音的世界知识点归纳声音的世界知识点习题声音的世界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⑴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2、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⑵声音的传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②真空不能传声⑶声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3、声速:⑴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反映的是声音传播的快慢。
⑵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②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
4、回声:⑴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产生的。
⑵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秒⑶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
这就是所说的“拢音”。
⑷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测海底深度,山与山间距离等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5、人耳的构造:⑴外耳: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耳,主要有:耳廊、耳道两部分。
⑵中耳:主要有耳膜、三条纤细的耳骨:锤骨、砧(zhen)骨、镫骨。
耳骨(又叫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⑶内耳:耳蜗、半规管(共三条)6、鼓膜是怎样工作的:人耳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像鼓的鼓膜一样的弹性膜,即可绷紧,也可伸展。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
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2、解题方法点拨(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
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3)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
3、解题方法点拨(1)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规律不是绝对的,软木就是特例,所以表达规律时要说“一般情况下”。
(2)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
如长水管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
首先注意管子要“长”,其次注意管内有没有水。
第三注意听到的多次声音是不同介质传播的,并不是回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知识点及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ts v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a .当△t >0.1s 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b .当△t <0.1s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三: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2)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最全笔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吹树叶“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①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①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卷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2.声音的传播条件(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振动使媒质得到的声能量.3.声速(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2)公式:v=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二、精选练习题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典例】1.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题型及知识点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题型及知识点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即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图1A 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纸片图1B 纸盆中的纸片随着音乐的图1C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上述三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①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作为声源; ②不同物体振动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③《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例题精讲【例题01】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例题02】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 .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C .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例题03】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 ] A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 .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 .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 .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例题04】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声音传播的条件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例题05】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 .手指B .琴弦C .弦柱D .空气【例题06】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由于 [ ] A .手吸收了声音 B .锣面振动停止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小了 D .锣的音色改变了【例题0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例题0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 .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 .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 .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例题0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少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 .用力敲打鼓面,纸面上的纸屑会跳起 A .声带振动产生的 B .气流振动产生的 C .鼻腔振动产生的 D .胸腔振动产生的【例题11】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例题12】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积极进行营救,遇难矿工采取有效自救措施,如敲击钻杆使钻杆 发出声音,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例题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 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钟的 所产生的.(地面,振动)【例题14】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也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①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②真空不能传声;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被人耳接收,人就听到了声音.在真空状态下,因为发声体周围没有介质,无法形成声波,因此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也就不能传声.④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以上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要点
一、声音的产生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三、声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 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
2、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停止 发声体 是由于物体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是一切正在振动的固 体、液体、气体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升高1 oC,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约0.6 m。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是 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 此时,高处的人容易听到低处的声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1、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 介质状态
内容 实例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 隔墙有耳 液体 说话声吓跑游鱼 气体 人与人相互交谈
三、声速
定义 计算公式 常数 影响因素 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v=s/t,其中v指速度,单位m/s;s指传播距离, 单位m;t指传播时间,单位s。 v=340 m/s(15 oC的空气中) (1)介质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介质温度。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声。
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听见。
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针对训练1、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生的。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A.叮咚的鼓声B.哗哗的流水声C.隆隆的炮声D.悦耳的歌声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4、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5、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6、(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 .吹着的哨子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C .关闭的收音机 D .敲击的水瓶琴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转播。
2、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声音能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一般地,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②在外太空,宇航员用无线电传声。
3、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由声音产生的原因可以知道,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 v v 固体液体气体>>。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精讲·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类似于水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因此称之为声波。
·三点剖析·一.核心考点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2.放大法证明振动发声★★3.声速★★二.重难点和易错点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理解振动发声,不同的物体发声部位不同,比如,人/狗:声带;蟋蟀:翅膀;古筝/琴弦:琴弦;笛子/哨子:空气;雨落在荷叶上发声:荷叶;海浪:水等.很多振动人肉眼无法分辨,可以用放大法证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比如音叉把塑料小球弹开或者溅起水花;鼓面上放纸屑等。
2.声音的传播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河岸上人的脚步声能够把鱼吓跑,说明液体能够传声;趴在铁轨上可以提前感知到火车的到来,利用固体能够传声,并且速度快、能量集中的特点,土电话也是利用固体可以传声;太空中两个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面对面的讲话,而是利用无线电,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概要一、声音的基本概念(重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了解)⑴人耳的构造:见课本P17图1.2-1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
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⑷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征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
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
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
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
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
⑶音色:声音的品质。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⑴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⑵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⑶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了解)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 超可以诊断病情等。
⑵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
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填空题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发声体的________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4.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________次敲击声.5.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 km/h.6.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 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5、(09福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8、(09安顺)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
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____ __传播,而电磁波可以____ __传播。
9、(09湛江)“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 _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10、(09常德)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
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15、如图3-2,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____通过____传给___。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
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8、把发声物体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泵把罩里面的空气抽空。
在抽空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_____,最后______。
如果用秒表计时,能否计算出抽空罩内空气的时间:____,这种确定把罩内空气抽尽的时间的测定方法是_____。
声音需要两个条件:振动和传播物质。
这个实验是把哪个条件去掉了,答:___________。
19、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进行传播的. 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 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客机每秒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___m以上.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_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__传播来的,22、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2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25、. 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26、同学们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27、.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______.33.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4.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不同。
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越来越小。
35、(09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______。
36、(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二、选择题8.(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9.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 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10.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11.当气温是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A.340 mB.170 mC. 34 mD. 17 m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13、(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4、(09太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15、(09威海)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6、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B.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C.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D.声波就是声源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B.正在振动的物体并不一定发声C.木鱼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得快18、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由声源处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19.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2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2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 钟声的回声B. 大钟还在振动C.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2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2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通过学习“声”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三、计算题1.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 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2.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 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 m/s)3.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 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4.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5、一辆向峭壁方向行使的汽车,在距离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 2.5s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