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
马政经各章复习重点各章重点难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政经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马政经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马政经的学习对于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以及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马政经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马政经的现实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马政经的知识点。
一、马政经基本概念1.马政经的定义:马政经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础,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政经的基本观点:马政经认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3.马政经的核心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政经的核心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拥有的生产工具、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总和;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权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
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价值理论:马政经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理论:马政经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政经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将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最终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马政经的现实应用1.经济发展实践:马政经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建设:马政经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强调无产阶级的主导地位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3.全球化背景下的马政经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政经理论也需要与国际经济关系相结合,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结起来,马政经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卷:第1章:分工的原因和效果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能够增加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他用针对纺织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纺纱和织布,那么他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专门分工人来说会大大降低。
因此,斯密提倡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2章:自由交易的原因和效果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自由交易的益处。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福利。
而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
第3章:货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取决于劳动价值。
第4章:货币的真空量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货币供给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第5章:外国贸易的益处斯密在这一章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经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
第二卷:第6章:国内收入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中,斯密详细讨论了国内收入的组成。
他认为国内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这三者是生产要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内收入。
第7章:资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斯密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资本的定义和价值。
他认为资本就是投资于生产的一切,包括工具、机器和劳动者。
他还讨论了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章: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劳动力的收入,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供过于求,则会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工资上升。
第9章:价格的利润率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价格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马政经知识点框架总结
马政经知识点框架总结马政经(Equinomics)是一门研究马科学、经济学和经营学相结合的学科,其目的是利用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的工具理论分析和解决马业经济问题,促进马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概括出马政经的知识点框架,包括马业经济的特点、马市场的形成和运作、马品种的经济学分析、马产业链的构建、马管理经济学和马政策经济学等方面,以此作为对马政经学科的初步了解。
一、马业经济的特点1. 马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马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交易和利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因此在马业经济中必须合理把握相关的周期规律和季节规律。
2. 马产业的多元化:马业经济包括饲养、驯化、培育、交易、配种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
3. 马业的文化价值:马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其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相互交织,十分复杂。
4. 马业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马业已成为国际间的重要经济联系和交流纽带,国际合作和竞争日益加剧。
5. 马业的生态性与环保意识: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马业经济也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马市场的形成和运作1. 马市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传统马市,到现代的马业交易市场,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是马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2. 马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从源头到终端的马的供给链和需求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等方面。
3. 马市场的相关政策:包括马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价格监管政策、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等,这些政策对于马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 马市场的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马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透明度对于市场的运作起着关键作用。
三、马品种的经济学分析1. 马品种的产业链构建:包括种马、运动马、工作马、休闲马等不同品种的经济学分析和市场需求分析。
2. 马品种的交易价格:不同品种的马在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波动规律的经济学分析。
马哲经济政治部分重点
马哲经济部分重点(老师报重点然后听写下来的啊没有划书上啊!伤不起有木有!!还好姐姐听觉灵敏手写速度快!全记下来了!好好考!不要浪费了我的心血!)只出单选和多选。
单选:1、货币的职能(5个)2、在同一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生产出的商品的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如何变化?(数量上升,价值量下降)3、决定两种商品之间交换数量的比例是由什么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决定)4、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5、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是以下哪个比率?(利润率,利息率,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
选剩余价值率。
)6、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为什么?(掩盖了劳动的价格和价值)7、资本聚集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最大区别是前者会使社会资本总额上升)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交换的商品在价值量上要相等)10、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中,新价值如何创造(由抽象劳动创造)11、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循环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资本运动?(从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的角度)12、什么既属于生产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劳动力)13、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社会总资产的实现问题)14、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固定资本的更新)15、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制定的、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垄断这块看下书)多选:1、劳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2、价值规律的作用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辨析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心主义发展形态代表人物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马政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称,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它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因此,在理解和掌握马政经知识点,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通过对马政经知识点的总结,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马政经中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度研究。
劳动价值论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价值所决定的。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的体现来决定的。
而这个劳动的体现是通过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所共同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规律的理论研究。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除了支付给工人等生产成本之外,还剩下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他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大于工资总额,而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马政经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是一个核心概念,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资本是通过对劳动的剥削来获得剩余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
考研政治--(马政经部分)考点整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不是为了交换●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存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的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私有制,个体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私有制,雇佣劳动●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劳动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商品的自然属性,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决定商品交换价值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才具有价值●都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关系●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对立关系●对于同一商品所有者来说,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注意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是同时进行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注意区分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时间,个人劳动生产率,个人劳动生产时间之间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需不需要培养和训练技能)●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实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不是货币,纸币是价值符号●职能:●价值尺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金属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国际上。
政经重点最终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产生于17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经即无产阶级政经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2.物质资料的生产:含义: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成的产品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的活动.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须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地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于一切其他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3.社会生产力的含义与要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4.社会生产关系的含义: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相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内容: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居于首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与结构,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6.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决定,他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8.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特点:1.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经济活动相联系的2.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马原政经部分重点
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6.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10.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3.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5.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6.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8.其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19.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1、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得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过程与人与人之间发生得相互关系得过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得就是几个行人在瞧一家饭店外贴得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您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得寓意有A、生产者与消费者就是相互依存得B、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得同一性C、利己就是人得一切活动得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得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得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生产力得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劳动力、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得作用就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得。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与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得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得总与构成该社会得经济基础。
生产力就是生产得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得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发展必然要求调整与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得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就是生产关系总与。
它就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得。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得经济制度与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得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得、本质得、必然得联系与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政经重点
老三2005年夏推出吐血力作:马政经重点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研究。
2)经济学除了研究经济制度外,还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形式,即经济制度。
总之,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注重对经济体制的研究,还要强调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的研究。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的出发点只能是物质资料生产。
3.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结成的相互关系。
4.什么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如何理解它们的关系?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
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动模式的概括。
二者的关系:1)经济体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制度则是特定社会形态的反映。
2)经济体制已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经济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反映、表现经济制度。
4)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的变化则具有独立性。
5)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采用同样的经济体制;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有机统一。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政经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涉及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领域。
在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
经济现象包括资源配置、生产、消费、分配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人们满足其需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需求、供给、市场、价格等。
1.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无限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某种经济活动会导致其他活动的放弃,这种放弃就是机会成本。
3.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当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时,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越来越小。
4.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中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供给是指市场中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总和。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出清的数量。
5. 市场和价格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价格是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
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中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规律。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企业成本、边际效用、弹性、垄断、竞争、市场失灵等。
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市场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2. 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不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固定资产折旧等;可变成本是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下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雇工工资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政经全文重点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要点: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但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二、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采用新技术等手段,不断地榨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方面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马政经考试重点及其解答
1经济学,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P99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这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两方面)【通过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两者对立)商品经济(产生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设利益,通过经济联系,相互交换产品,并遵守等价交换原则交换劳动产品,以商品形式,经过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即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形成了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形态下地基本经济形式。
3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市场经济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自主参与交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
“秒杀”马原政经的20个小考点
“秒杀”马原政经的20个小考点考点一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考点二自然经济的特征(1)自给自足(2)简单再生产考点三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劳动者考点四: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1)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历史范畴(3)社会属性使用价值及其特征(1)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求(2)自然属性(3)永恒范畴交换价值(1)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量的比例(2)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1)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统一:一般商品两者都有考点五: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2)使用价值的源泉是具体劳动和自然物相结合(3)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1)抽象劳动生产价值(2)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3)抽象劳动是劳动社会属性考点六:商品的价值量(1)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和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3)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考点七:价值规律(1)内容: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依据价值等价交换。
(2)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3)主要作用积极部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自发调节收入分配消极部分:导致垄断、两级分化、资源浪费考点八:价值形式(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扩大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本质:一般等价物(2)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考点九:劳动力成为商品基本条件(1)有人身自由,能独立出卖劳动(2)一无所有,无任何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支出(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考点十:所有权和所有制的关系(1)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2)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考点十一: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马政经
马政经名词解释: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有效的产权应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3、经济发展: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它是连续的、动态的,伴随着生产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经济增长进程。
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高。
4、农业产业经营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经营方式。
5、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6、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再贷款利息率。
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之一。
7、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
8、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9、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多个方面。
其中产业结构是主要组成部分。
10、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以一定所有制为基础的特定企业制度,在特定经济体制制约下,有多种相关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机能和运行方式。
11、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1、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得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过程与人与人之间发生得相互关系得过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得就是几个行人在瞧一家饭店外贴得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您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得寓意有A、生产者与消费者就是相互依存得B、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得同一性C、利己就是人得一切活动得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得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得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生产力得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劳动力、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得作用就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得。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与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得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得总与构成该社会得经济基础。
生产力就是生产得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得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发展必然要求调整与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得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就是生产关系总与。
它就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得。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得经济制度与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得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得、本质得、必然得联系与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都知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2】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市场机制
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C」(2005年单选 Nhomakorabea第5题)。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通货紧缩。
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5.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5.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10.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件数增加,而因为价值总量不变,单个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下降。反之,就上升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6.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即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时,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的职能以及用来支付租金、利息、税金和工资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代表的作用,它是货币上述各种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运用。
14.货币流通规律
7.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形态的货币,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货币或仅仅是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即具有实在价值的金银。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特有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指两次劳动,而是指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9.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商品价值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个换算是通过交换、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