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公开课《笔意刀之韵》听课评课(2020)
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第一篇: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感受名师张齐华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日前,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智慧、互动、成长” 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张齐华教学特色研讨会。
观看了来自各地的名师上的观摩课,聆听张奇华老师的教学成长故事,回顾张奇华老师超越自我的经典课堂实录,感受到名师教学方式的超越,真是受益良多。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奇华老师的教学语言魅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写道:“……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
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
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教育。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 “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张奇华老师正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用张奇华老师的话说,课堂上他特会“勾引”“撩拨”,“勾”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
张奇华老师的语言饱满动人,他的语言、他的引导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令人陶醉的学习情景中。
在教学六年级《负数》这一节课中,老师都知道六年级的孩子不大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可张老师就是有办法,边说边示范:一年级小朋友是这么举手的——左手放平,右手高出左手一点;二年级是这么举手的——右手更高一些;三年级是这么举手的——右手再高一些;四年级又高一些;五年级……张奇华老师说:看出规律了吗?那么,六年级的孩子该怎么举手呢?这时学生抖擞地把手高举过头。
张老师趁热打铁说:六年级同学来,咱们得“玉树临风”像个男子汉!手高举是“玉树“,还得“临风”,手得像响尾蛇一样抖动起来。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课之案例的自我评析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课之案例的自我评
析
陈建新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我曾经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做了许多尝试性的探索,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其中的汗水和遗憾使我在教坛上不断地成熟。
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美术课程标准》,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大幕,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更进一步地完善了自己。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案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现在提出来略作粗浅的分析,望诸方同行、专家教正。
【总页数】1页(P110)
【作者】陈建新
【作者单位】漳浦白沙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新课标下的语文课:自主性与主导性共存——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一次教学实践反思 [J], 高敏;
2.学习新课标完善数学课——在新课标指导下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J], 刘桂芬
3.新课标下的语文课:自主性与主导性共存——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一次教学实践反思 [J], 高敏
4.中国画中的美育教育——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为例 [J], 刘国奇
5.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自我”——《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J], 于红英;张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品】九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2浙美版
以刀代笔1教学目标1、欣赏优秀的版画作品,启发思维,在评论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玻璃版画的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体验造形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
2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本课是根据浙美版16册教材以刀代笔的内容,结合实际改编而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版画创作、制版、印刷的过程和手段,了解其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版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版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地构图、制版、印刷活动。
教学难点:玻璃版画的艺术语言以及制作技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展台同学们老师有一张未完成的绘画作品,完成的这一半我已经在一块木版上刻了一位老人的相,但是还没有完成,我想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完成这幅作品。
完成后提问这是什么画种?(同时讲解木刻版画的工具以及木刻版画讲究刀味的特点)与平常的绘画有什么区别?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版画的概念(版画是以版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版画创作包括绘画、制版、印刷缺一不可)版画种类(同学所了解的版画有那些?金属版画、木刻版画、丝网印版画石版画这些版画主要区别在于制版的材料和手段不同)版画的欣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了解其中的一些版画类型)A、《西湖四季图》陆放水印木刻版画表现了西湖的四个不同季节(提问用什么材料制版?)(木版,用宣纸和水彩印刷)B、《犀牛》德国丢勒(这幅细腻逼真的作品又是属于什么版画那?铜版画。
提问用什么材料制版?这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伟大艺术家丢勒的作品,(播放铜版画制作图)金属版画是用金属材料制版,用镂刻和用化学溶液如:硝酸等腐蚀的手法使版面产生凹陷的线条,然后再涂油墨,用专门的金属版画印刷机把油墨压到纸上完成的。
教研公开课《穿井得一人》听课评课(2020)
教研公开课《穿井得一人》听课评课(2020)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执教的《笔意刀之韵》一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我谈一下个人的浅薄的见解。
本节课开始,刘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同学们相互交流后,又指名让一个同学讲给大家听。
由刘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的语言障碍,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很快掌握课文大意,而且不在文言词汇上过多纠缠。
当刘老师把课题板书写到黑板上时,没想到她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丁氏的话之所以与后来的传闻发生那么大的出入,关键是对哪个词的理解有不同?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得!” “有什么不同?” “丁氏的愿意是得到,传闻者误以为是挖出。
”刘老师并不满足,而是继续引导:“传闻者认为丁氏挖出来的是死人还是活人?”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课堂给点燃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得出一致意见:是活人。
在指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刘老师把重点放到了“文”上面,凸显了她一贯的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教学思想。
刘老师通过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领悟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创作寓意,通过理解寓言主题,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这节课精彩的课堂设计,高超的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以及一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得不让人深深折服。
现场听课的老师也无不感叹,以为妙绝。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刘老师之所以有这样高超的语文教学能力,关键在刘她对深爱的语文教学倾情投入,爱学习,善钻研,才使得整节课设计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做到眼到、手到、嘴到和心到,让学生用心的去读、去体会、去感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节奏连贯,变成了学生的课堂。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
书法“笔意”教学浅说6页word文档
书法“笔意”教学浅说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篆、隶、楷、行、草,五体各显特色,“势、韵、法、意、态、质”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
学习书法提倡从源头开始,不仅要领会古人的笔法、笔势和墨法,更要体会其笔意特点等。
南朝书家王僧虔《笔意赞》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在结体、笔法、章法、神采中,强调了神采,神采即内在精神,也即笔意所体现的意态情趣等。
在书法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笔意呢?首先,要理解笔意的概念。
“笔意”:即书画或诗文所表现的风格、意境。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在书法具体实践中又怎么去实现呢?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一、笔意与笔法、笔势的关系。
笔法是执笔、运笔的方法,如提按顿挫,中锋侧锋等。
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的基础上演生出来的,东汉蔡邕《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书法如自然界一样,有“形”也有“势”,“势”反映了事物形态的一种趋向,静态中蕴含动态。
“永字八法”点画的名称分别为: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我们从每个字就看到了各种动作的态势,侧如鸟之翻然,勒则马之用缰,策乃马之用鞭,啄如鸟之啄物。
横犹如千里阵云之势,点如高空坠石之感,竖如万岁枯藤等,每一点画都具意象动势,可以说笔势是结字的依据。
笔意与笔势是相互依存的,笔意是建立在笔势、笔法上的个性意志表现,是由其而生的精神面貌,或称意韵、风神、气韵等。
历代书家都有各自的书意风韵,《兰亭序》用笔中侧兼顾,牵丝映带,风神潇洒,自然天成。
《黄州寒食诗帖》运笔稳健,气势奔放等。
不同书体之间,也有笔势、笔意之别,如楷如坐,行如走,草如飞,既包含了体势的姿态,也蕴含了用笔的意趣。
二、意图或意愿。
古人说“意在笔先”,在书写开始时,要有构思或想法,要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要追求什么等。
美术初中人教新课标《以刀代笔》说课稿(精)
《以刀代笔》说课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在用笔绘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独具特点的绘画方式——版画。
运用大量的范画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并通过实际制作,制版印刷完成平面绘画作品。
2、设计理念: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四个阶段(引导——认知——实践——评价)完成教学、运用猜谜导入,激发兴趣——讨论分析、掌握方法——欣赏评述、感受设计——亲身实践、创意无限——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的线索逐步展开,动静结合,以猜谜讨论、欣赏、评述、合作、创作等多种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八年级下学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内容,集绘画、雕刻、木版、印刷为一体。
学生构思绘制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借助油墨或颜料,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
由于木版画制作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4、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但对版画知识了解较少,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理解版画与用笔绘画的不同之处时,让他们亲身制作简单可行的造型,在印刷技巧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习版画的表现语言。
2、过程与方法:引采用作品猜谜、欣赏、比较、小组讨论探究及亲身实践等方式,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制作黑白木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感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四、教学难点: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木版、刻刀、颜料(油墨)、滚筒、印纸、版画图片、多媒体课件。
语文教研活动评课点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日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资深语文教师进行授课,并由教研组长组织评课。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点评。
二、评课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次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们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重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景象,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同时,教师们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教师们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体验父爱的伟大。
在课堂上,教师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表达。
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参与度高。
如在《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们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 作业布置合理,注重分层教学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了合理、适量的作业。
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例如,在《草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们布置了以下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2. 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分享;3. 撰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初中书法教研课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将其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
为提高初中书法教学水平,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我校特开展了初中书法教研课活动。
本次教研课由我校书法教师XXX主讲,旨在探讨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书法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通过书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有何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书法的基本特点,如:线条流畅、布局合理、章法严谨等。
2. 讲解书法基本知识(1)教师讲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及分类,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
(2)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如:执笔、运笔、笔势等。
3. 书法实践(1)教师示范书法基本技巧,学生跟随示范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书法学习中的困惑。
四、教学评价1.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课内容丰富,涵盖了书法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审美情趣,符合初中书法教学大纲的要求。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回答问题,认真练习书法,表现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4.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研课,学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法技巧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五、改进措施1. 加强书法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书法作品和教材。
《ai ei ui》教研组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ai ei ui》教研组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聆听了袁志坚老师的执教的《ai ei ui》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在袁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袁老师印象颇深。
一、以忆导学,注意了知识的紧密衔接由于学生要在本课第一次接触到复韵母这一新概念,一开始,袁老师就以回忆6个单韵母的发音及记形为切入点,以“配音”小游戏为辅助,承上启下,既复习了6个单韵母,又为新课内容──学习复韵母的发音和记形埋下伏笔。
在课件的生动展示下,学生获得了对单韵母和复韵母的完整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二、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这一理念,袁老师将活动和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袁老师将丰富多彩的课件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将声母与 ai ei ui 组成音节的拼读设计成一朵朵美丽鲜艳的花朵,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在扩展游戏中,袁老师将写着音节的花朵从屏幕中请下来,指名请孩子拼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
在本课的教学中,袁老师设计了一次四人小组讨论和一次同桌讨论,充分地给予了学生学习交流、互助合作的自主权。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有助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各小组把自己组的劳动成果由本组代表进行展示,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同时,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又是一种调节和放松。
四、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袁老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研课点评(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本次初中语文教研课由我校优秀教师XXX主讲,课程主题为《语文阅读与写作》,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课程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亮点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
2. 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容丰富,既有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又有写作方法的传授。
教师结合教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 教学环节紧凑课程环节紧凑,环环相扣。
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参与,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时间分配,使教学过程既充实又高效。
5. 教学评价多元教师采用了多元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不足1. 教学进度略快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不牢固,教师教学进度略快,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放慢速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时间。
2. 课堂互动不足课堂互动环节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 课后辅导不够课后辅导环节不够完善,部分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掌握不牢固。
建议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改进建议1. 优化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教研活动评课沁园春雪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沁园春·雪》。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交流等方式,探讨《沁园春·雪》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成员共同对《沁园春·雪》进行了集体备课。
大家围绕诗歌的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选取了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观摩。
第一位教师以“感受雪景之美”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意象、情感等方面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第二位教师则以“品味历史沧桑”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评课交流观摩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评课交流。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随后,其他教师结合课堂观摩和自身教学经验,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三、评课内容1. 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都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他们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让学生领略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爱国情怀。
同时,两位教师还注重了诗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第一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第二位教师则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两位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都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位教师采用了朗读、品析、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第二位教师则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慧笔评课
智慧笔评课
智慧笔评课是一种创新的评课方式,它结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课体验。
在智慧笔评课中,教师使用智能笔来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首先,智慧笔评课有助于提高评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传统的评课方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而智慧笔评课则通过智能笔记录学生的实际表现,以数据为依据来进行评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评课结果的影响。
其次,智慧笔评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智慧笔评课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智慧笔评课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传统的评课方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智慧笔评课则让学生参与到评课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最后,智慧笔评课还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通过记录学生的表现和数据,教师可以进行多次评课和比较,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趋势。
同时,智慧笔评课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历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智慧笔评课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评课方式。
它可以提高评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支持。
莫泊桑拜师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莫泊桑拜师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3. 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教师教学课例;2. 分组讨论,交流教学心得;3. 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4. 教师代表发言,总结活动收获。
四、活动过程1. 观摩优秀教师教学课例本次活动,我校邀请了莫泊桑老师作为优秀教师的代表,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莫泊桑老师以《背影》为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了莫泊桑老师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
2. 分组讨论,交流教学心得观摩课后,教师们分为若干小组,就莫泊桑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莫泊桑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显著。
在讨论中,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 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我校邀请了教育教学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专家首先肯定了莫泊桑老师的课堂教学,认为其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明显。
接着,专家针对教师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教师代表发言,总结活动收获在活动最后,教师代表们纷纷上台发言,分享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自己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找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笔墨的情趣》评课稿
《笔墨的情趣》评课稿参与人:本组成员主讲人:自评:阐述个人的教学设计。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评课:徐伟:教师语言表述清晰,问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思维要求且有一定的梯度,教材难点突破也自然。
不足之处就是教材处理无创意。
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重点把握较好,难点基本能突破,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氛围,内容处理得较为简单,课本教材的活动,阅读材料的处理手段有待提高。
秦老师:备课较充分;落实基础知识较到位;能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基本功较好,如果在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上再深入一点,新课程理念再强一点,环节把握再好一点,会更好。
韩梅:对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讲解得非常清楚。
教师的教态自然,风格比较老练。
但整节课相对而言缺乏一定的感性材料。
李老师:。
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意识。
以条纲的形式介绍模块,条理清晰,但激发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目标与兴趣不明确。
整体教材处理合理,得当,能比较合理的理解教材,不足之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学习气氛相对平淡,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上欠缺。
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材处理得当,合理,教学思路流畅,重点把握较好,能基本突破难点。
提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能较好的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
但合作探究气氛不够浓。
书法评课稿
《基本笔画》评课稿侯秀娜11月15日下午第二节,我认真聆听了刘杜琼老师执教的《基本笔画》教研课,觉得受益匪浅。
就刘老师的课而言,这是一节扎实的书法课,教师从开始的复习握笔姿势入手,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到观察基本笔画,再到认真范写,教给顺口溜,再到学生的自评,互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扎扎实实,教师写,学生练,“写”的概念落得很实。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这堂课的点滴感想:一、体现中国特色,做足中国风。
作为一节有中国特色,旨在体现汉字风韵,传扬中国文化的特色课,这节课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中国元素,显得平淡,平白。
要想激起孩子们的书法兴趣,氛围创造很重要。
如果刘老师能在开头加入一个围绕“汉字、书法”的激趣互动谈话,或者出示画面上有一些中国汉字的故事或名家书写汉字的视频,再配上悠扬的中国古曲,应该会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抓住在场每位教师的心。
二、提高课堂效益。
一直以来,“高校课堂”是许多老师追求的目标,我也有许多困惑。
但是这节课我认为眼前可以做到的有很多。
首先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没有将孩子们的书法欲望激发开来,所以可以说孩子们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带动下一步一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练,这样的书法课可以给孩子们留下多上影响我想每位老师心里都清楚,如果老师动心思将孩子的书法欲望深深激发,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喜欢了这些字,忍不住要写一些,那样的效果不言而喻。
其次是教师评价效果不太好。
在每次孩子们写完之后,教师都有一个评价活动:自评,互评,小组评,形式蛮多的,但是这些评价都在被评价孩子的眼前进行,老师忙于对这个孩子进行评价的时候,别的孩子看不到,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字好在那里,不足在哪里,后来有进步在哪里,这样评价的效益就是仅限于被评价孩子以及周围的那几个人,并且老师的进行评价的时候,我看到了其他孩子们是无聊的,有的瘫坐在位子上,有的顺着教师的话在做,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玩。
建议教师作业的评价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且给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孩子以一定的奖励:一颗红星呀,一阵掌声呀都可以,这样的指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高效的。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评语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评语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
何谓“情趣”即文人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
笔墨情趣,即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内在修养通过笔墨在画纸上的体现。
中国人的心灵高远,视野恢弘,节奏舒缓,满足自我精神的调节,力图把握冥冥之中的超妙神韵。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影响下,中国画就形成以“通天人之际”为最高主旨,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相融相合为其表现特征。
因此,绘画最高价值不在于对对象的描摹,也不在主观精神的抒发,而在于通过绘画体合宇宙精神,把握天地境界,从而成就理想人生。
“笔墨情趣”也是通过绘画体合宇宙精神的体现。
什么叫中国画的笔墨结构和笔墨关系中国画的笔墨结构之美在于蕴含着丰富的笔墨精神,反过来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又通过精妙的笔墨结构之美得以体现,二者的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中国画的核心。
时下谈笔墨结构,好注重笔墨技法,而忽略了它的核心精神。
谈中国画的笔墨结构离不开笔墨精神,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也离不开笔墨结构,如果把笔墨结构比喻成“骨、肉、血”,那么笔墨精神就是它的“精、气、神”。
再通俗点用“活生生的人”来做比喻,离开了笔墨精神的笔墨结构就好似“植物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意识,其实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离开了笔墨结构的笔墨精神就像是传说中人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亦不复存在。
笔墨结构与笔墨精神相辅相承,相互依存,当它们承载着画家的思想,成功地合二为一,跃然纸上,向观者传递着画家情怀时,评论家谓其“气韵生动”,鉴定家谓其“贯气”“开门”,大众百姓谓其“动人”。
笔墨精神体现了人格品位,也体现了人的修养和气质,更是品评字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它的理解应该上升到中国文化的高度。
作为中国画表现与传达美的基本绘画语言,笔墨结构和笔墨精神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灵活的结构性笔墨结构是画家抽象的思想感情和画家风格特性具体载体,笔与笔、墨与墨、笔与墨的排列、组合即结构。
笔墨结构有着很大的灵活性,从小处着眼—笔墨结构是指笔墨在皴、点、染中的起承转折,点、线、面的相互关联;从大处着眼—笔墨结构是指笔墨在画面经营、位置布势中的安排,包括色墨、开合、留白、虚实、呼应、避让,以及题款、印章等。
湘美版篆刻《走刀如笔意趣纵横》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美版篆刻《走刀如笔意趣纵横》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篆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手工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湘美版篆刻《走刀如笔意趣纵横》。
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篆刻基础知识介绍、篆刻技法、湘美版《走刀如笔意趣纵横》讲解、篆刻创作实践、作品欣赏等。
3. 教学步骤第一步:篆刻基础知识介绍在篆刻基础知识介绍环节,老师将向学生讲授篆刻的起源、篆刻的分类、篆刻材料、刻刀的种类等篆刻基础知识。
第二步:篆刻技法在篆刻技法环节,老师将讲解篆刻技法,包括切刀法、描摹法、勾线法等篆刻技法,并列举实例进行讲解。
第三步:湘美版《走刀如笔意趣纵横》讲解在湘美版《走刀如笔意趣纵横》讲解环节,老师将向学生讲授《走刀如笔意趣纵横》的起源、传承、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老师将详细讲解篆刻作品中的意义、结构、线条、笔触等方面的技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走刀如笔意趣纵横》。
第四步:篆刻创作实践在篆刻创作实践环节,老师将让学生尝试用篆刻工具刻制篆刻作品。
在实践环节中,老师将向学生进行演示,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第五步:作品欣赏在作品欣赏环节,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价。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讲解自己的创作心得。
4. 教学评估本教案的评估方式有两种:•学生的作品评估:老师将评估学生的篆刻作品是否达到了课程要求,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将给予教师的反馈和建议,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篆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学习篆刻时,收获了很多知识,在刻制作品的过程中,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
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也充满了自豪感。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篆刻创作实践环节中所遇到的难度较大,需要大量练习来提高技巧。
其次,在湘美版《走刀如笔意趣纵横》讲解环节,有些学生有些难以理解。
刀代笔抒情意以黑白方寸显本真
刀代笔抒情意以黑白方寸显本真发布时间:2023-02-02T03:27:09.87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8期9月作者:钱琪敏[导读]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钱琪敏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教育部也指出:“美术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版画就是美术形式的表现之一,学生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丰富了校园文化。
本篇论文主要以分析版画教学为主,探讨在学校兴趣小组活动中如何将文化建设渗透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方寸版画之间实现文化对童心的浸润。
关键词:版画兴趣小组教学策略校园文化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校内兴趣小组课堂的开展是一个必然结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喜欢的兴趣课程,其中版画就是本校兴趣小组的课程之一。
版画的形式种类较为繁多,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我校依托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以及专业的美术教师开展版画兴趣小组教学,延伸教材的宽度以及深度,给学生提供体会和学习的空间。
一、学校兴趣小组中版画教学的价值(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我校开展的版画兴趣小组活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展开,以“文化”为中心辐射学校艺术教学。
教师在开展版画课程时,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版画的制作技巧,在参与教学中还会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洗涤以及古韵之美。
版画课程的开展,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创造能力学生在进行版画制作之前需要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构思,之后再采用版画的语言将之转换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同时学生在创作时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意愿选择心仪的制作材料与油墨进行结合,通过反复的雕琢,从而创作出自己满意的版画作品。
整体来看,版画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观察、发现、欣赏、创作的阶梯式旅途,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艺术创造能力。
文学类文本公开课评课稿2022年原创
精研启思探幽溯光大家好,我是来自某某中学的某某。
我今天的评课主题是“精研启智,探幽溯光。
”意指两位献课的老师立足专业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聚焦于复习过程中显现的突出问题,思考探究,最后拨云见日,让学生学有所获。
一、第一节课这节课的课堂容量虽大,但在教师的组织下,方向明确,主线突出,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参与程度较高。
具体而言,教师教学设计方面有以下几个亮点:第一,厘清了传统与反传统的关系。
传统即小说阅读在以往的命题形式,反传统即在“叙事”层面这些年来考查力度的增加。
厘清了这个关系,教学的重点就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推动了课堂的教学的有效进行,凝聚了学生在思想层面的重视。
第二,化解了套路与反套路的矛盾。
套路即学生在答阅读理解时常用的公式化模板,反套路即在使用规范答题模式时需要关注的文本意识、思维逻辑、语言构架和批判反思意识。
教师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为学生的灵活应变提供了可能。
第三,融合了思维和反思维的训练。
思维即阅读理解时的知识储备运用实施,反思维即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命题者、阅卷者等角度,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命题、相互赋分、评判、自我反思等形式强化学生的情境意识和反向思维,从而建立健全对小说叙事类问题的思维体系。
学生在这节课成为了主动的思考者,从而为文本叙事的深入解读提供了可能。
课堂实施方面,本节课教师的表现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教师基于对于学情考情的深入解读,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应对自如,并且适时点拨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再度思考和深入探究,让知识体系一再延伸拓展。
教师则能在抛出一个个问题后,大开大合,通过生成新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在遇到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时还能够适度的留白,让课堂的思维在静止中深入的进行,最后教师从容精准总结问题的要害,学生在激烈的思辨之后也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堂角度新、完成度较高,包含探索、批判、反思精神的课堂,师生的出色发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有一个小问题,提出来供各位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公开课《笔意刀之韵》听课评课(2020)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执教的《笔意刀之韵》一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我谈一下个人的浅薄的见解,供大家交流。
一、这种课型在平时是很少见的,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二、老师尝试搭建几种艺术形式联系。
比如国画与版画、拓与印、描画女刀刻,这一组一组。
两位老师试着打通艺术之间的相通之处以及相互之间的
关联,这样的思维方式值得鼓励。
在分析水图与版画的水法,在分析中给学生一些感受,学生的回答也很好。
三、从这节课的教学情境看,老师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和工具。
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没有来得及用,说明前面太拖拉!
建议:1、节课要思考,多个内容,很多思考点,相互之间有很多的冲突:雕刻包括木雕,石雕,版画,这些都会从脑子里蹦出来。
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理清思绪。
我们到底要教学生什么,我们着力点到底在哪里?一节课能够承载的力量还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