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汇总

合集下载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争取人人得100分。
【学习目标】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方面:民国初年,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源)。
3.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原因是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质是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科学的含义?
1、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
2、科学:指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
3、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道德、旧道德的含义及反对旧道德的原因?
2.旗帜:“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中心:北京大学。
5.主要阵地:《新青年》。
三、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内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四、评价:
1、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二课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制作人:邓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民主与科学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导入】拿什么来拯救?《药》节选: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祝福》节选:四叔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嫁了第二个丈夫)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哪些问题?探究:除旧布新铸国魂——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 ,反对 。

【自主探究】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先学指导:一、“探”新青年之时代-----背景篇背景:二、“听”新青年之呐喊——内容篇1.概况(1)序幕标志:(2)代表人物:(3)指导思想:(4)运动中心:2.内容:三、“寻”新青年之回音——影响篇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1)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各自内涵。

(2)在此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民主、科学的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材料二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材料三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思想道德角度指出两位女青年命运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2)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原因,并说明文学革命的意义。

自主检测:完成练习册选择题应用练习:1.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

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

……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目标达成】1、准确表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标志、思想阵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体会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价值在于改造国民性,倡导个性主义,个人自由,培养现代国民。

【课前导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的思想解放运动政治上:民国初年,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直接原因)背景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经济上: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标志:1915年,陈独秀《》阵地:《新青年》思想:民权、平等、(核心:和)新文化运动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五四前)中心:北京大学(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内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推动文化平民化)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思想解放打击专制主义、动摇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思想解放)积极性促进青年的觉醒、推动的发生(民众觉醒)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文化转型)仅限于知识精英,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化评价(五四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合作探究】一、办刊缘起1、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2、辛亥革命后中国百姓门户前的对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民国万税(岁),天下大贫(平)3、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4、1913年6月,袁世凯发布“尊崇孔圣令”;后又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加读经一科”。

一时间,尊孔复古逆流浊浪翻滚。

5、“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封建帝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尊孔复古思想兴起;除了要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二、杂志封面人物1卡内基:一个经过自我奋斗而后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人称“钢铁大王”。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带答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带答案

21.新文化运动【目标定位】【问题引领、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1).政治上: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2).经济上:一战期间3).思想文化上:a、袁世凯倒行逆施b、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C、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进行思想革命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3.代表人物:4.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大力宣传5.活动基地: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新文化运动前期: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①“德先生”②“赛先生”【探究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②口号:③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文章有《》《》【探究二】: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K12学习】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K12学习】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高中历史5.21《 新文化运动》学案(1)(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5.21《 新文化运动》学案(1)(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情景导入:民国初年政治上演出了一幕由共和而专制甚至沦为帝制的怪剧。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都在深刻的思考的问题。

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运动。

二、预习展示: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在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2、《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还有谁?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3、陈独秀为什么要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4、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为什么他们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和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5、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文学革命的内容有哪些?四、精讲点拨:五、当堂达标: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A.《新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B. 《新青年》以民主、科学思想为其主旨C.《新青年》歌颂了十月革命 D. 《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3.右图为北大校园的雕塑,其造型来源于“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英文头一字母“D”“S”的变体。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A.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C.民权与科学 D.民主与科学4.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①提倡白话文;②文学要为工农服务;③使用简化字;④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5.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含答案)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基本内涵,认识新文化运动“新”的时代性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从特定视角考查新文化运动独有的人文特质;恰如其分地评价新文化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文化运动代表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和强烈时代精神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难点: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教育意义【自主梳理】一、兴起背景1、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国内:袁世凯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3、思想:国外:;国内:袁掀起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要求进行思想革命。

二、兴起1、标志2、代表、、、、、指导思想3、运动重镇及中心。

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1、民主与科学:核心内容民主思想不仅指人民享有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等理念。

2、打倒孔家店,反对旧礼教旧道德陈独秀发表与;鲁迅的抨击最为猛烈,发表《》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发表《》揭露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3、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①代表及其文章:胡适的《》、陈独秀的《》②形式变革:以取代文言文。

③内容革命:以取代旧文学。

④意义:【知识补充】理解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的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与普及提供文化载体,文化平民化。

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四、意义:①性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_________;③动摇了统治地位;④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的思想觉醒;⑤加速了的传播;⑥推动了的发生;⑦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知识补充】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1)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解读关键词】1、民主(德先生):2、科学(赛先生):3、新道德:4、旧道德:5、新文学:6、旧文学:一、新时局,新思考——解读《新青年》之背景[合作探究一]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教材及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1: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苦。

——陈独秀《青年杂志》材料2: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材料3:材料4: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

他颁发了《祭孔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甚至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

与恢复祀孔制度的同时,袁世凯也决定恢复祭天。

1、新时局(时代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2、新思考:二、新群体、阵地,新理念、呐喊——解读《新青年》之作者群和精神1、新群体、阵地[思考] 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呢?[对点演练]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质是()A.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B.让具有各种思想的学者担任教授C.缓和派系矛盾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2、新理念、呐喊[说一说] 你认为《新青年》所要塑造的新青年应该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材料及课本《“德先生”与“赛先生”》、《“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胡适与白话文》三个子目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1:“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2:“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材料3:“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鲁迅《狂人日记》材料4: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掌握陈独秀、蔡元培、鲁迅、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3.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正确认识其局限性。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5)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阵地《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基地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1)民主:①政治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

②民主理念:反封建专制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①内容:包括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②影响: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表现: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文章。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新文化运动,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伟大人物为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3.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的关键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组织小组汇报、分享成果,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历史概念】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历史回顾】图片【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图片略)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时空定位:1840 1856 1894 1900 1911 1915阶级:尝试:结果:【讲授新课】一、新旧冲突乱象生——背景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阅读教材第一段,结合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苦。

”——陈独秀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

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归纳:1、经济:2、阶级:3、政治:国外:国内4、思想:国外:国内: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还会出现这些闹剧呢?它的实质是什么?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民报》【探究一】为什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4、蔡元培“兼容并包”方针的实质是A、让具有各种思想的学者任教B、任各种不同思想自由发展C、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二、除旧布新铸国魂——内容20世纪初国人的思想存在哪些问题?拿什么拯救呢?镜头一:“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21新文化运动导学案王晓丹

21新文化运动导学案王晓丹

21新⽂化运动导学案王晓丹⼤庆市第⼗中学历史导学案⼀、明确任务确⽴⽬标【学习⽬标】1、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究新⽂化运动的影响3、体会陈独秀等⼈以天下为⼰任的精神和胸襟4、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进⼀步明确,这也是个⼈健全⼈格,形成正确道德观、⼈⽣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的科学精神与⼈⽂素养【重点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法学法】⾃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法⼆、师⽣合作攻克⽬标【⾃主学习】⼀、背景1.政治上:帝国主义2.经济上:⼀战期间3.思想⽂化上:(1)袁世凯倒⾏逆施(2)西⽅,资产阶级强烈要求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认识:⼆、兴起1.标志:《新青年》的创办:①概况:②影响:2.代表⼈物:3.前期指导思想:4.主要阵地:①主要思想阵地:②主要活动基地:三、内容(⼀)新⽂化运动前期: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内容①“德先⽣”②“赛先⽣”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旧道德指:以孔⼦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②⼝号:“打倒孔家店”③鲁迅:3.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倡导⽂学⾰命:①胡适②陈独秀③鲁迅4、提倡⽂化平民化表现(1)教育平民化:2)⽂学界的平民化(⼆)新⽂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四、影响1、性质:⼀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化运动2、进步性:①思想解放:②政治和思想上③它促使⼈们④利于⽂化的普及和繁荣【合作探究】请思考:新⽂化运动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呢?三、总结反思提升⽬标【课堂⼩结】【课后作业】练习册第21课内容【反思】⼤庆市第⼗中学历史导学案明确任务确⽴⽬标【学习⽬标】1、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概述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究新⽂化运动的影响3、体会陈独秀等⼈以天下为⼰任的精神和胸襟4、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进⼀步明确,这也是个⼈健全⼈格,形成正确道德观、⼈⽣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的科学精神与⼈⽂素养【重点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法学法】⾃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法训练检验达成⽬标【基础检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①⾟亥⾰命使民主观念深⼊⼈⼼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③马克思主义传⼊中国④西⽅启蒙思想进⼀步传⼊中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的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考试大纲】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但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B案【基础知识整合】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进行革命,必须进行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等。

3.指导思想:西方的、思想和达尔文的。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其成为运动中心。

4.主要阵地:《新青年》。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成就)1.思想革命(1)提倡,反对专制;提倡,反对迷信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对以孔子和为代表、维护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树起了“”的大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体系、的全面清算。

其中,批判地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和纲常礼教的黑暗,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还发表《》揭露“、、”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观念,指出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

2.文学革命:(1)斗争锋芒:指向及其文体——,以彻底清算旧文化。

(2)发起: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一文,系统提出了的主张,即提倡,反对;提倡,反对。

(3)发展:陈独秀发表《》,主张以取代,推倒,建立。

3.文化平民化(1)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思潮。

(2)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内容反映形式生活,形式创新多样。

四.新文化的意义1.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和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冲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民主主义的和运动。

3.促使人们追求、追求,为在中国的传播和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C案课堂探究1.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

——白莉、汪刘生《中西文化冲突与教育价值取向》材料二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

”……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

”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

(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

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

——《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材料三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足以形容之。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材料四准此以定中国教育之方针,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

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

(二)惟民主义。

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

(三)职业主义。

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

……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

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

——摘编自陈独秀《今日教育方针》(1915)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

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5分)(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5分)(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4分)(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

(6分)A案【真题演练】1.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2.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4.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基础巩固训练】1.《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2015·江门模拟)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3.(2015·北京西城区检测)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其意在()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4.(2015·大连模拟)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5.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6.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他表达的意图是()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7.“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8.(2014·深圳一模)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

”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9.(2015·珠海质量监测)“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