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研究课题
问题:
教材内容与难度的跳跃:初中数学内容相对简单,且多为常量、数字方面的内容;而高中数学内容更为抽象,对变量和字母的研究更为深入,这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
教学方式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计算和应试能力,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这种转变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初中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生则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研究课题: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对比研究:对比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研究其中的差异和衔接点,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过渡研究:研究如何从初中阶段的教学方式平稳过渡到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心理的变化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他们在初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并总结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过渡。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初中数学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高中数学则更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由于这种差别,很容易使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感到困难。在初中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但在高中却需要深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就需要重新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对高中数学学习造成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学普遍偏重于应用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较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基础薄弱的问题,导致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加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重复教学或者遗漏重要知识点的情况。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为学生做好过渡准备。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训。在重要的学习节点,可以开展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课程,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并掌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教师合作等多方面考虑。只有全面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顺利过渡。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目前初高中都是新课程,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现在显得比较突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如何降低学生初高中衔接中的不适应度?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回补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点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较大的变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因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所以对其内容根本不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深度被大大降低了,但广度却增大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的,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为此现将知识断点综述如下:
1.“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
例如“判断f(x)=-x2+2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时就要用到“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 。
2.“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会经常用到,而且较“求根公式法”简单易行,并能提高运算速度与准确度。
3.“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但人教版教材中出现了较多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不连贯性、难度层次的跳跃、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渐丧失等。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教师之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一致,以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当建立起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机制,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交流。只有通过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以及密切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中实现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通过这些改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成绩,促进数学课程的持续发展。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脱节问题,原因分析,改进策略,教学衔接机制,师资培训,专业交流,总结。
1. 引言
1.1 导言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压力。这种衔接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
的脱节。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而高中阶段要
求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由于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之间存
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过渡时往往无法顺利适应。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
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入手。建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机制,明确各学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连续发展的两个阶段,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也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数学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教材设计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数学教材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方法运用的规范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而高中数学教材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方法运用的灵活和数学思维的拓展。由于初高中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取向和编写背景,导致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和衔接带来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初高中数学教材进行统一规划。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教研人员,对初高中数学教材进行评审和修改,明确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点,使其在基本概念和方法上有所延伸和深化,尽量减少学习负担和重复学习。注重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提高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发展。
教学方法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由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对于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来说是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教师培训,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邀请高水平的初高中数学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平台,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
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
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数
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
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
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
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
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
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
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
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1.2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
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
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公式多,叙述多,进
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对万花筒式的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
2、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
7、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为了能使各位新高一的同学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各位同学利用暑假做好以下知识点的衔接学习。预祝大家高中学习顺利!
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
编于2012.7.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更加深入的数
学知识,并且需要逐步接触并理解更加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初高中教育阶段的分割和教
学内容的差异,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着衔接问题,学生在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过程中可能
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那么,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我们有哪
些可以探讨的内容呢?
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策略。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
衔接和延伸。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并
且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高中阶段的
数学教学也需要兼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避免过于抽象和深奥的内容,给
学生留下一定的过渡和适应的时间和空间。
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在初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
知识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等,引导学生逐步提
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激发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和潜力,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需要进行教学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在初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和充实。学
校可以增加数学实验室和资源,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动向,及时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
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
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
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
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是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但是,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内容的断层
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初等数学知识和初步代数部分,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则涉及到高精度计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知识。这种内容上的断层会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时出现困难,而且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难度的跨度
初中数学的难度比较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但是,当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难度突然飙升,让一些学生茫然无措。
三、师资力量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师资力量存在着差异,有些初中老师并没有完全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因此,当学生进入高中时,老师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讲解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问题导致了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着许多困难,这也是让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些改进策略包括:
1、打破学科和年级的限制,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在数学、物理等科目间建立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导师制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更有针对性。
3、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探索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4、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效果更佳。
总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初高中数学衔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教
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知识体系、难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挑战。由于初高中数学的连续性和
递进性,初中数学的不完整和高中数学的深化之间存在明显断裂,导
致许多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感到突然地难以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情绪,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业发展。为
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有必
要开展相关研究,并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部分将从初高中数学
课程的差异性和衔接问题的现状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
讨。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
的对策,从而加强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衔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
力的提升。通过深入分析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找出造成衔接
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探讨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
法和习惯,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
改善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供参考,并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合理的
建议和措施,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2. 正文
2.1 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
初高中数学课程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主要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循序渐进。而到了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开始涉及更加深入和复杂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在升入高中阶段时常常会面临数学知识的断层和适应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改进策略来解决。本文将围绕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知识储备不足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和难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初中数学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而高中数学则涉及更加抽象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存在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2.学习兴趣下降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抽象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很深入,学生往往能够轻松掌握。然而一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和抽象程度都在大幅提高,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学生长时间对数学学习没有太大的渴望,导致了升入高中后学习兴趣的下降,这也成为了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一。
3.学习方法不适应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初中数学学习注重基础的巩固和概念的理解,而高中数学学习则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了一些固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当升入高中后,这些学习方法可能不再适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建立内容衔接的桥梁
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差异,学校和教师需要建立起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衔接桥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习得的知识能够顺畅地延伸到高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编写适合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材,加强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延伸,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知识衔接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
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知识桥梁不够完善。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断层,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导致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
需要重新学习和理解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方法,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初中数学教学以教师讲述
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机械运算的训练;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问题解决能力
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之一是调整教学方式,使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初中数学教
学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
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注重
记忆和机械运算,而高中数学学习则注重理解和应用。这种学习方式的不同给学生造成了
一定的困扰,导致他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适应性问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通过加强初高中数学知识的
衔接,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这也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1. 引言
1.1 初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初高中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态度。通过
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
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初高
中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考试要求,更是为了培养学
生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初高中数学教育,学生不仅能
够获得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数学
知识体系的分层不清晰,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无法无缝衔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造成学习断档和脱节现象。其次
是初高中数学学科认知水平的差异,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侧重于
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而高中阶段则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抽象能力,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认知模式的转变。数学教学方法的差异也是一个问题,初中阶段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训练式教学方式,而高中阶段则
更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
不适应。
课程设置的衔接难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初高中数学课程设置的
内容和难度相差较大,学生在转换阶段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容易产生学习困难和挫折感。在初高中数学教育中缺乏合作互助的机
制和氛围,学生之间缺乏互相支持和学习资源共享的机会,导致学习
效果不佳和学习氛围不良。解决初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共
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需求的教育改革模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
未来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学科的衔接上。由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内容和难度差异较大,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成为了数学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存在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体系的变化:初中数学主要涉及整数、分数、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而高
中数学则包括了更深入的数学内容,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等。初中数学和
高中数学在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需要迅速适应新的知识体系
和学习方法。
2. 难度的提升:高中数学的难度相较于初中数学更大,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可能会感
到学习压力增大,尤其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3. 学习习惯的改变: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也存在不同,初中
数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高中数学更加注重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这种
学习方式的转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整和适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从而影
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影响到整个学科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使
得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初高中数学学科的过渡,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1. 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在初高中数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需要充分考虑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对策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对策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对策论文
很多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很优秀,但是这些学生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却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使得意志较为薄弱的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从自身找寻原因,探索解决办法,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地提高数学成绩。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成因
首先,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有较大变化。按照高一的数学课程安排,学生一开始就要学习集合、函数、映射等定义,这些知识的抽象性明显加强,论证严谨且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同时,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会应用很多特定符号和图形,这对学生而言也是较难理解的。
其次,进入高中后,学习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也和初中数学有较大差别。在初中,学生往往利用一种定式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例如解方程式时,学生可以按照固定的步骤逐步解决。但是,到了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尽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转化到理论型抽象思维。
最后,高中数学的知识量较初中数学有明显增加。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第一章中,有34个基本概念和22个数学符号,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在步入高中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现象。
二、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有效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克服苦难。为此,学生要为自己量身制作一套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要充分考虑该项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制定之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学活动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 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1)数字运算能力差。由于初中生比较普遍 地使用计算器计算,中考中也可以使用, 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在数字运算上依然依 赖计算器,笔算或心算能力差。而高中 (包括高考)又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符号(字母)运算出错多。
2.关于二次方程
(1)不会因式分解。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章内容 就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而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是其前提,学生不习惯用因式分解求根,大 多用求根公式求(套公式),这样就增加了教学 的难度,降低了思维的水平; (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不清。高中 数学中经常用到不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尤其当 方程很复杂或出现字母系数方程时),只需借助 两根的关系进行整体代换解题的问题,如“求两 根的平方和”(解几中求线段长的“设而不求”) 等,此时暴露出学生相应知识准备不足。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 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 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 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 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 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 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 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 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 就是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逻辑关 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 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 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 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 “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3.学习活动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学生应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 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 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活动。 另外,初中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并逐步学会数学 地思考;高中则更强调理性思维。
2.传统知识点部分移至高中, .传统知识点部分移至高中, 新增知识点教学要求不高
部分教学内容已由原来的初中讲授移到高中讲授(如 常用对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法),而高中一些教师对调整 后的大纲要求认识不够,故对编在附录内的内容认为初中 讲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教材 内容,给学生后继过程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删减较 多,而且难度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删减相 对较少,初中较难的部分内容又移到了高中,并且高中为 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又增加了一些现代实用性较强的 知识,虽然这些新增知识点教学要求不高,但在一定程度 上,加大了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跨度;另一方面,高中 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难以 下降,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加大。
2.许多学生是机械地接受知识, .许多学生是机械地接受知识, 只知所以, 只知所以,不知所以然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许多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 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 结的能力,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对知识一知半 解,只知所以,不知所以然。而高中则要求学生 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归纳探索规律,然而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沿用 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 教学。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 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 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 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学习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 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 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 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 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 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 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制度等方面。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 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例如,过程性评 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 评价,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 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 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对于数学 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要建立响应的过程评 价内容和方法。
(2)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不作要求 (已知三点求抛物线解析式也属超纲内容), 二元二次方程组不作要求,分式方程仅限可 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且分式不超过两个), 解一元二次方程不涉及十字相乘法,根的判 别式及韦达定理不作要求。 (3)不等式:限一元一式不等式(组)。 (4)函数、直角三角函数、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统称为初中四大函 数):应用题加强,但抽象题要求降低,函 数与几何结合题要求降低。
3.为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对 .为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能力的要求 在初中阶段,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都已得到了体 现;同时为了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还提高 了对其它的能力的要求,如信息处理能力、探究 能力等等。 4.教学内容分层推进、螺旋上升、逐步深入, .教学内容分层推进、螺旋上升、逐步深入, 以便顺利与高中数学衔接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 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 理解、接受和掌握。知识的展开也体现了分层推 进、螺旋上升、逐步深入的特点。
3.关于二次函数
1)画图方法停留在“列表、描点、连线”作 图(有学生作直线时也用此法)阶段,不 会借助关键点作函数的示意图。 2) 2)在某个范围内的最大最小值
4.关于推理论证能力 关于推理论证能力 (1)不懂规范的书写格式;
(2)不会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对比
教材方面
1.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有很大不同 . 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 高中较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 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的 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 还常需作定性研究。
(二)对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共分数与代数、空间 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 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 习领域。
1.数与代数 .
(1)运算能力:难度大大降低,对有理数 “+、—、×、÷”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可以借 助计算机,二次根式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因 式分解仅限提公因式和公式法(而且用公式不超 过二次),分组分解法、添项、拆项不作要求, 而且每项指数是正整数。
5.评价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 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 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 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 识自我,建立信心。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几个问题
靖江高级中学 朱占奎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对比
(一)两个标准的对比
1.基本理念 .
两个“标准”都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另外,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还着重强调了: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这里除了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意义外,还把 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特别还提到,要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强调本质,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 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 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 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 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虽没明确提出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但在教材及实际教学中, 都很好地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
2.空间与图形
(1)强调借助于材料动手操作,题目大 多来源于实际,灵活性大,比以前难度增 加。但几何抽象证明题几乎绝迹,弱化证 明。 (2)尺规作图只限最简单,考试中较少 涉及。 (3)圆只限于点、线与圆关系,难度下 降。
3.统计与概率
(1)弱化“术语”的记忆,不考概念; (2)强调从统计观念解决实际题目; (3)内容比以前增加(如方差、极差 等),但难度下降较大。
2.学习方式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 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 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学生方面
1.初中生以直观思维为主,高中生抽象思维 .初中生以直观思维为主, 不断增强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 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 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 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 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 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 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 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 与方程思想、等价化归与变换思想,分类讨论思 想。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 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
4.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是新课程区别于老教材的根本之处, 也是以“新”代“旧”的最出彩之处,一 般体现在应用题上。新教材应用题的比例 比以往大幅度增加。 从上述教材内容的要求,不难看出高中 与初中教材单一、直观相比,有较大的差 别,自然形成了一个“台阶”。
(三)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1.关于计算能力 .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 容的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 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 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 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 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 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 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 和发现。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初、高中教材中都有 很好的体现,许多教学内容都必须要借助于计算 器、计算机等设备来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学 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 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 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 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 数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