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二次创新战略——以海尔电冰箱技术演进为例
案例海尔的崛起
案例海尔的崛起2005年,海尔集团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舍弃大量竞争力不高的订单的情况下,全年预计实现全球营业额1039亿元,同比净增30亿元,其中海尔品牌产品的出口和海外生产产品销售预计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
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2005年海尔实现利税约36亿元,创业21年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160多亿元。
同年8月31日,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海尔荣登榜首。
国家质检总局首次评选三个“中国世界名牌”,海尔冰箱、洗衣机双双入选。
据权威评估,海尔自主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在2005年世界品牌500强的排名中,海尔排在第89位,海尔已经成为“中国造”的一面旗帜。
人们惊叹之余,不免要思索海尔是如何从一个严重亏损的小型国有企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呢?让我们沿着海尔成长的轨迹,看看其成长历程吧。
一、艰难的起步(1983—1988年)1984年是海尔集团创业史的开端。
海尔集团前身是由两个小厂合并而成的青岛电器总厂,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人员素质差,企业举步维艰,1984年亏损达147万元。
新任厂长张瑞敏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大量市场调查基础上,他们选择冰箱为突破口,试图通过引进技术转产电冰箱来谋求一条生路,通过对32个国外厂家进行比较,该厂决定采用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并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
同年10月,青岛电冰箱厂被确认为中国最后一个电冰箱定点生产厂,由此拉开了海尔集团创业的序幕。
当时,国内已有40多家冰箱生产定点厂,其中有不少产品冠以“部优”,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且进口冰箱已充斥市场。
经过市场分析,该厂发现,尽管市场上冰箱产品繁多,但尚未形成中国的名牌冰箱,名牌几乎还只是洋货的代名词,若本厂能够率先创出名牌产品,必将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因此,他们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名牌”的口号,确立了创名牌冰箱的企业发展战略。
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王跃杰发布时间:2010—04-30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结合技术创新战略理论的基础上对海尔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其他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上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尔,技术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无论对一个国家或是对一个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国家来说,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够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这个环境中求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海尔是我国家用电器制造业成长最迅速、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个企业集团,在海尔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海尔技术创新活动始终遵循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
一、海尔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1、海尔技术创新的总体战略模式(1)发展初期模仿创新战略.1984年,在“起步晚,起点高”的思想指导下,青岛冰箱在青岛市经委的指导下,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4星级冰箱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在这个阶段,其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引进技术的掌握,为此,海尔委派技术人员赴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接受培训。
通过学习、消化,海尔突破了内部技术瓶颈,并进行模仿创新,推出了亚洲第一台4星级电冰箱。
此后,海尔进入其他的家电领域时,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如1993年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合资,生产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
随着产品的逐步系列化,海尔拟以低成本、高质量扩大本地市场,并打开海外市场。
此时海尔步入了改进创新阶段,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同时,其管理焦点向降低成本转移。
在这一阶段,海尔德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生产工艺的创新和零部件的国产化。
论文:海尔发展战略分析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所在系: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海尔发展战略分析—————————————————————————————摘要27年前,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
为了发展,这个小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长线,随后,从这里又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从此走“名牌战略”(1984—1991)道路,随后经过“多元化战略阶段”(1984—1991)、“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到如今的“全球化战略阶段”(2006—至今),海尔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并向着世界企业500强的目标迈进,海尔的成功跟他们27年的正确、科学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海尔发展战略的分析,得出海尔在正确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的经验,并根据如今的背景形势和所学知识,提出未来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的展望----加强海尔全球化的进程,使海尔做的更大更强!也通过对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使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可以从海尔的发展经历和经验中得到启迪!关键词: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分析,全球化Abstractbrink of collapse. In order to develop, this small factory introduced Germany Liebherr refrigerator line of growth, then, from here came the shocked the nation" smashing refrigerator" event, Haier people from" famous brand strategy" ( 1984 - 1991 ) road, followed by" diversification stage" ( 1984 - 1991 )," the strateg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e"27 years ago, Haier 's predecessor - Qingdao refrigerator factory is a small factory on the ( 1998 - 2005 ) to the" global strategy stage" ( 2006 - present), Haier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to become the world's top 500 enterprises, Haier 's success with their 27 years of correc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insepar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Haier in the right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uccess of the experi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knowledge,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Haier prospect --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Haier do bigger and stronger! Al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makes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rom Haier'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enlightenment!目录绪论几乎所有当今公认的经济强国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企业。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
【三】海尔国际化的秘诀
海尔国际化成功的七大秘诀: 国际化的目标:创世界名牌 国际化的原则:流程再造化;结构网络化;竞争全球化。 国际化的方向: 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设计、制造、营销 三融一创:融智、融资、融文化、创本土名牌 个性化:推出B2C全球控制模式 国际化的灵魂,文化的延伸。 国际化的风险防范:先于市场,后有工厂。 国际化的策略:播种、扎根、结果
其 海 制 尔 定 集 的 团 四 成 个 功 发 地 展 战实 略施
横向代表海尔发展的历程,纵向代表企业管理的高度。 一、从1984年到1991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名牌”,公 司 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品质建设。 二、从1991年到1998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多元化”, 公司内部实施“OEC” 管理模式,OEC管理,其中“O”代 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 Everyone(每人)、 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 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以表示为: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三、从1998年到2005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国际化”, 公司全面实施 “市场链”流程再造,企业管理的全面升 级。 四、从2005年到现在,公司战略方向是“全球化品牌”, 公司全面实施 人单合一T模式的管理方式,每一个企业追 求的最高管理境界“人性化 、自主化管理模式”。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 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 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 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 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海尔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海尔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A、技术创新的典范——海尔银色变频冰箱冬天本是冰箱市场的淡季,而一向以技术创新领先于行业的海尔冰箱公司,推出了科技含量极高的银色变频系列冰箱,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再次创造了淡季热销的奇迹。
业内人士指出:海尔银色变频系列冰箱的上市,作为一个成功的技术创新典范,为中国冰箱业上了生动一课。
如今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冰箱?银色变频系列冰箱的热销表明:消费者需要的是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高科技产品,而不是一般的无差别产品。
海尔冰箱在全国范围内推出B2B冰箱产品定制以来,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收到了100多万的市场订单。
而海尔银色变频冰箱更是直接根据用户的意见开发出来的。
把握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就等于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海尔冰箱做到了这一点,海尔银色变频系列冰箱的市场热销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正是从消费者的切实利益出发,海尔银色变频系列冰箱在技术上实现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采用国际先进的数字变频技术,日耗电量仅为0.48度,只相当于一只20瓦的电灯泡;独有的无级变速全自动功能,实现了冰箱控制从手动到自动的技术革命;配置世界最先进的变频压缩机,在节能之余还大大降低了噪音,再加上独具匠心的银色外观设计……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技术组合成就了海尔银色变频在市场上的无限风光。
如果说银色变频为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益处的话,那它对于行业发展的意义则更为深远。
由于海尔银色变频冰箱在外观、节能及温控上的技术突破,真正捕捉并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在业界引导了一股新的冰箱技术开发潮流。
目前"银色变频"不仅是冰箱销售商的最佳卖点和用户的首选产品,也成为越来越多冰箱企业仿效的“样品”,一些国内外冰箱品牌纷纷跟进,相继推出了相近或相似的产品,从而再一次形成一股技术升级的潮流,将中国冰箱业从价格战的怪圈拉回到了技术竞争的良性循环中来,避免了中国冰箱业的又一次“火拼”。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国外品牌产品的逐渐渗透,中国家电市场将面临一场更为残酷的竞争。
海尔集团三步曲战略案例
海尔集团的三部曲战略青岛海尔集团使我国家电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的领航企业。
从1984年两家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青岛冰箱总厂算起,海尔的成长用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话来总结,是执行了三部曲战略,即由品牌战略到多样化战略到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1984--- 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青岛冰箱总厂成立时,国内冰箱厂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
张瑞敏经过仔细分析市场后,毅然提出"创名牌、高起点"的战略,在收集和比较国外30多家企业的技术资料基础上,决定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为了培育职工严格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到厂不久,究责令将厂里生产的76台不合格的冰箱砸毁,并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
从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高于利润"、"只有一等品,没有二等品、三等品",就成了海尔人贯彻品牌战略的经营理念。
经过严格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1985年,以”青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就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冰箱类第一名,名牌战略初战告捷。
1989年,在其他冰箱因滞销而纷纷降价之际,海尔却给自己的冰箱提价12%,其销量反而上升。
此后,海尔的冰箱以及其他家电产品一直突出高速质量、优服务,从不低价促销。
二、1991----1998年:多样化战略阶段在创出名牌、实力壮大之后,张瑞敏认为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名牌而无规模,名牌将无法保持和发展。
于是,海尔逐步采用兼并收购的办法执行多样化战略。
1991年12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空调器厂;1995年7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进入洗衣机领域;1995年12月,收购武汉希宝实业60%的股权,成立武汉海尔公司,实现首次跨地域扩张;1997年3月,海尔出资60%与广东爱德集团合资组建顺得海尔公司;同年八月,合资成立莱阳海尔公司,进军小家电(比如电熨斗)市场。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
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
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
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一)、单一产品――电冰箱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
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
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
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
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
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
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
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
毕业设计(论文)-国内家电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对策研究--以海尔为例
毕业论文国内家电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对策研究——以海尔为例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domestic electrical home appliances brands expand overseas markets——“haier,” for example学生姓名彭敏杰所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所在班级国贸1114班指导教师吕湘戎职称教授目录摘要 (3)ABSTRACT (4)1 引言 (5)2国内自主品牌海外市场营销现状 (5)2.1国内有哪些主要的自主品牌及其特点 (6)2.2国内自主品牌在国内和国外的市场份额 (7)2.3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 (8)2.4 目前国内家电品牌面对的困境 (8)3 以海尔集团为例 (9)3.1 海尔集团的现况 (9)3.2发展概况 (10)3.2.1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10)3.2.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10)3.2.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11)3.2.4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至今): (11)3.3海尔集团如何开拓海外市场 (11)3.3.1高标准的质量管理 (11)3.3.2坚持打自己的品牌 (12)3.3.3打价值战而不打价格战 (12)3.3.4品牌的提升与延伸 (13)3.3.5产异化营销 (13)3.3.6海外生产 (13)3.4海尔比其他同类型企业优胜的地方 (14)3.5海尔的显著成就 (15)4 海外市场对国内品牌的重要性 (15)4.1 市场环境 (15)4.2 行业体系 (15)4.3 国内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意义 (15)5对国内品牌如何开拓海外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16)5.1进入国际市场应以坚持稳健原则为主 (16)5.2选择适合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路径 (16)5.3 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水平 (17)6 结论 (17)摘要中国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家电大国,算不得一个家电强国。
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
案例: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尔再造从1998年起,海尔集团开始“流程再造”,历时五年。
在清华大学主办的“2003企业卓越领导高层论坛”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亲述五年变革的原由始末。
在全球化背景下,张瑞敏认为中国的家电制造业正在面临三大悖论,面对这三大悖论,企业不追求变化就是等待死亡。
张瑞敏表示,中国家电制造业面对的第一个悖论就是“销售额越来越大,利润额却下降”。
通过分析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报表后,发现整个家电行业中,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多数企业,总体上都是利润下降,这边是销售额增长,那边是利润额下降,如果利润再下降,出现亏损,那么销售额的增长也不复存在。
第二个悖论是,在国际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但是中国创造的名牌太少。
近年家电的出口有很大的增长,但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
另外,国外企业往往还规定,不管产品打谁的牌子,只要是你做的,将来出了问题都要你来承担,反倾销也包括在内,这样让中国的企业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第三个悖论是,加入WTO后,企业的压力很大,但是企业员工并没有感受到相应的压力,压力传导机制没有形成。
如果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压力,就不会为企业分忧。
张瑞敏表示,正是看到这三大悖论,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流程再造。
为解决“销售额越来越大,利润额却下降”的问题,海尔开始关注“大流通”问题。
张瑞敏解释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谁的产品质量好,谁就可以在行业里领先;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讲的是“服务为王”,谁服务好谁就有发展;现在是流通为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简单,谁卖得多、卖得快、卖得好就是核心竞争力,你技术再高不能转化成市场竞争力就没有用,海尔之所以到全球各地设了很多工厂,也建了很多的公司,就是要加入到全球的企业网络连锁中去。
为解决品牌问题,海尔的措施就是不能光在国内做产品加工,而是要在全世界做企业的“本土化”,比如在美国直接加入美国的家电协会,这样就可以参与制订标准;在巴基斯坦海尔也有一个工厂,但一开始当地总反映海尔产品的质量不行,后来了解到,巴基斯坦的一个家庭要有20口人到40口人,买了冰箱,平均每天开门的次数是80到100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解决了制冷问题,同样也就拿下了当地市场,海尔自己的体会就是你要成为国际名牌,就要成为本土化的名牌。
海尔全球化策略案例分析
海尔全球化策略案例分析引言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
在全球化趋势下,海尔制定全球化策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本文将对海尔的全球化策略进行案例分析。
1. 全球市场拓展海尔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海尔积极开展海外并购,收购了许多具有地区优势的家电企业。
这样,海尔能够利用这些企业的资源和渠道来进入当地市场,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海尔借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最后,海尔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参与国际展览会、举办全球性促销活动等方式,海尔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并吸引了更多海外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2. 本地化生产与研发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海尔采取了本地化生产与研发的策略。
海尔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以满足当地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通过本地化生产,海尔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同时,本地化研发也使海尔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地市场的趋势,推出更受欢迎的产品。
3. 场地化管理为了提高海尔全球化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海尔采用了场地化管理的策略。
海尔将全球各个地区划分为多个“场地”,每个“场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业务运营和决策权。
通过场地化管理,海尔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文化差异,并更灵活地制定和执行战略。
这一策略使海尔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力。
4. 结论海尔全球化策略的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海尔通过全球市场拓展、本地化生产与研发以及场地化管理等策略,有效提高了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海尔还需继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全球化策略,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海尔创新案例
海尔创新案例【篇一:海尔创新案例】企业是如何进行更好地进行创新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
于是,“开放式创新”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具体来说,企业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样重要的地位,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不仅仅把创新的目标寄托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还积极寻找外部的合资、技术特许、委外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等合适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
从“由内到外”到“由外到内”,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本文通过八个案例,具体分析开放式创新的类型有哪些,又有哪些部分是值得我们所借鉴的。
一、英特尔:应用外部资源英特尔开放式创新的方法,是在创新过程中应用外部资源。
英特尔的研发战略由四项构成:大学研究赞助、大学周边的开放式合作研究实验室、公司内部研究项目以及公司收购。
上图描绘了英特尔的探索性研究方法。
整个流程始于扫描环境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
有意向的研究项目通过赞助、实验室研究、内部研究或者英特尔投资发起,直到能够看清成果时再做出是否将这项产品、技术进行商业化的决策。
英特尔赞助了五百多家大学,并且将其开放性合作实验室布局在相关领域领的大学周围。
这样的实验室一般有20个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和20个来自大学的研究员。
尽管这种实验室是英特尔所有的,但是研究的环境相当开放,并且部分项目是公开的。
英特尔更加重从大环境中快速学习,获得大量的新想法并获得知识产权。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内部研究活动来获得有前景的发明。
英特尔鼓励实验室从英特尔内部和各个业务单位角度出发提出有价值的创意。
英特尔公司每两年就会更新一次研究开发的战略规划,以此来保护未来的发展。
此外,实验室中基本一半的研究员都是学生。
海尔全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案例分析一、问题剖析从海尔的角度考虑,面对增速放缓的家电产业,未来的战略重心应当集中于哪些类型的产品和市场?针对日本市场而言,海尔应当继续在日本市场加大投入,进一步开发市场吗?他们真的能在日本市场获得成功吗?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海尔在日本市场能否有效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虽然海尔已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成功,并且通过前期与日本三洋的合作和收购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日本毕竟是世界家电强国,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家电企业,品牌间竞争和挑战将更趋激烈,所以海尔要想在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确立在日本市场稳定地位,就必须更深入开展和实施相关的战略战术以实现最终目标。
二、背景分析(一)家电行业的发展形势:对于家电企业来说,2011是不平静的一年,比前几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新产品新技术的冲击……导致家电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家电行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下滑。
2012年1-2月,家电行业收入同比下降2.39%,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61%,延续了2011年增速放缓的趋势。
(二)海尔战略发展成效: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通过在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在欧洲实施并购方式先后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并迅速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三)海尔在日本市场发展历程:海尔瞄准日本市场并采取始于2002年。
2002年1月,日本海尔销售株式会社成立,构建在日本的销售据点。
2002年2月海尔和三洋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两公司开始在中国和日本的合作销售。
2002年6月,海尔日本控股公司成立,负责管理海尔在日本的相关公司。
2011年7月,海尔宣布以1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从松下集团手中接管“三洋电机”,同时接管三洋在日本、印尼、大马、菲律宾和越南的家用电器业务。
海尔的创新案例幻灯片
? 1、海尔的创新三原则 ? 2、海尔创新体系的6个方面 ? 3、海尔的创新观念举例 ? 4、海尔冰箱的技术创新演进 ? 5、海尔组织创新启示
1
1、海尔的创新“三原则”:
? 即:创新的目标、创新的本质、创新的 途径。
? 创新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 ? 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地策划,我们把
7
组织结构的创新 --形成企业的有序的非
平衡结构,它使企业内部充满活力
海尔组织结构的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在
名牌战略阶段 ? 第二个阶段----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进入
多元化战略阶段 ? 第三个阶段----市场链管理模式。市场链简
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
16
物质文化 制度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即海尔 的价值观:创新)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行为文化, 有什么样的行为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物质文化。
17
海尔的组织结构创新
? 形成企业的有序的非平衡结构,它使企业内部充满活 力
? 平衡结构:稳定但机械 ? 无序的平衡结构:机械、不稳定、混乱
18
海尔的组织结构创新
3
战略创新
? 海尔的战略创新分为三个阶段: ? 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是名牌战略
阶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 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是多元化战
略阶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 从1998年12月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
略阶段----“先难后易创名牌”
4
观念创新
? 观念创新----海尔提出了“ 三只眼”的理论、斜 坡球理论
? 计划经济下,只要一只眼盯住政府; ? 充分的市场经济下只要两只眼就可以了,一只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尔集团的二次创新战略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尔集团的二次创新战略某某某(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新的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提高企业绩效,使企业在获取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基业常青,是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家电企业如何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实现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结合海尔电冰箱技术的演进过程,对基于全球竞争的二次创新动态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在二次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海尔在主导战略、管理焦点、研发活动重点、技术策略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为我国制造业实施二次创新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二次创新;技术创新;海尔集团Haier group's secondary innovation strategy in theglobalization某某某(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hebei056038,china)Abstract:In the new economic and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s, how to gain higher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management instrument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companies’ eternal development based core competence are the highest targets of compani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globaliz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t’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ir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to meet such end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odel of secondary innovation based on global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case of Haier Refrigerator. It observes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Haier Refrigerator in the secondary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its strategies and R&D, which may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on secondary innovation.Keywords: global economic; secondary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Haier group一、引言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自1984年创立以来以年均增长78%的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企业开放创新--以海尔为例
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关键词:海尔创新,海尔创新平台,海尔开放合作平台1.关于HOPE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即海尔开放合作生态系统, 是海尔集团与全球资源对接的平台。
HOPE致力于搭建全球创新者与全球用户需求的生态系统,其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创新产品的同时,使用户价值最大化,合作伙伴利益最大化。
海尔一直致力于通过开放的模式吸引全球一流资源,并与全球资源共同创新,不断创造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
HOPE(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简称HOPE)是海尔和全球伙伴交互创新的社区,致力于打造全球资源并联交互的生态圈,通过需求与资源在平台上的自交互,为用户提供引领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实现各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平台上所有资源和用户的共赢共享。
HOPE平台旨在通过发布创新的需求,与全球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精诚协作,将最佳的方案与用户需求结合,创造出引领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海尔有以下强大的优势,——创造用户资源能力(每年新增用户2000万以上)——创新转化能力(美国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BCG)公布了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
我集团排名第八,是中国唯一进入前十强的企业;同时,也是消费及零售领域排名最高的企业。
)——家电企业品牌影响力(2012年,海尔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灵活的资源合作分享模式(11种形式,项目合作、项目孵化、渠道资源共享、共创共享等)通过HOPE平台,任何的资源注册后,就可查看海尔发布的所有创新需求,并可随时提交解决方案,提交后的解决方案会自动在HOPE平台上参与用户的交互,与该需求相关的攸关方都可与资源方随时交互,并共同完善方案,直至形成可转化落地的产品方案,并最终与海尔一起完成产品化,实现市场价值,参与交互的各方也可获得市场价值的分享。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案例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一.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是以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热水器等为主流产品,兼营房地产、信息产品、金融投资、生物工程等业务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
1999年海尔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工业收入212亿元。
目前集团下设企业100多家,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
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目前海尔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7个,1999年出口创汇1.38亿美元。
除出口业务以外,海尔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南斯拉夫、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在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硅谷、里昂、蒙特利尔建立海外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海外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二.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家电行业冰箱厂蜂拥而起,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濒临倒闭,管理混乱,缺乏竞争优势。
为摆脱亏损,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青岛电冰箱总厂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
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与原西德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散件,生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
这一阶段,海尔狠抓质量管理,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所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
相关多元化使企业在各业务之间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技能转移和成本分担使多元化企业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转移,并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