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第一节:地质灾害

第一节:地质灾害

第一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地震灾害:【自主探究】:(看看书,能学会)1、了解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1)在下图中标注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并理解它们的涵义。

(2)解释震级和烈度,说说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例题: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A.4级以上的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C.震级虽然不大,但震源相当浅D.震源相当深,但烈度大,震感强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1)说说地震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地震可分为几类?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哪一类型?(2)简述地震的发生过程。

哪种地震波是造成建筑物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1、世界上大部分的地震属于那种地震类型?说说这种地震类型的发生过程,并说明世界重要地震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各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_______________板块俯冲到_______________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岛弧链。

(3)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_______________分成六大板块。

(4)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自主探究】:(看看书,能学会)1、什么是滑坡、泥石流?对比滑坡、泥石流有何异同?2、简述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1、探究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1)滑坡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它们在滑坡形成中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它们在滑坡形成中各自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认识灾害的发生过程特征,对于掌握灾害先兆信息,规避和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PPT演示文稿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PPT演示文稿

影响地区 多发期
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 以东区域,其中粤、琼、浙、 台、闽沿海受灾最为严重
夏秋
危害
由强风、暴雨、风暴潮造成
由寒冷、大风、雨雪等造成
(2)旱灾和洪涝的对比分析
旱灾 洪涝 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 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 全国有四个多发中心:华 少。具体有五个多发区: 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 ①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 区 ②湘赣北部;③苏浙沿海 和闽北;④淮河流域;⑤ 海河流域 多为春季,夏秋次之 多为夏季 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历 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 时最长,对农业影响最大 造成的损失严重 影响农业、工业及生活用 水和生态环境 淹没工厂、农田,影响交 通等
畜牧业
热点二
防灾减灾
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1)方针
①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②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 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2)手段
手段 灾害监测 灾害预报 防灾 具体内容 监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 提供数据、信息 对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及程度预先作出警报 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 如灾前准备好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救灾物 资,确定合适的储备地点
黄土 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________
2.中国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寒潮 、干旱和洪 台风 (1)中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涝等。 广东 、海南、 (2)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省区有________ 浙江 、台湾、福建等。 ________
3~4月 ,寒潮对我国的影 (3)寒潮灾害发生最强的月份是________ 减弱 。 响基本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 华北 、华南、西南 (4)旱灾在我国的四个多发中心有:________ 江淮 地区。我国的干旱多为________ 春旱 , 和________ 夏、秋 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________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高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4. 产生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山区,沟谷上游有坡度较大的汇水面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大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为松散土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水流条件:暴雨强度大,或在高山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水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4.发生的条件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第一节 地质灾害 学案(学生用)

第一节   地质灾害   学案(学生用)

第一节地质灾害学案课标要求:1、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掌握地质灾害的类型。

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比较滑坡与泥石流的异同点、危害、发生机制。

重点难点:掌握地震的成因类型,理解各种地震的发生机制。

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地质灾害⒈概念及类型地质灾害是以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各种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有、、等。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2.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各种地质灾害之间在成因上存在关联性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一、地震灾害⒈概念地震灾害是。

地震是。

⒉地震要素A、震源。

B、震中。

C、震中距。

D、震源深度。

E、等震线。

⒊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震级。

烈度。

烈度的大小受、、、、等因素的影响。

震级越大,烈度越;震中距越小,烈度越;震源深度越小,烈度越;等震线大致呈 ____状,离震中越远,其数值越。

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A.4级以上的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C.震级虽然不大,但震源相当浅D.震源相当深,但烈度大,震感强4.地震的类型(1)按照震源深度,分为、、。

(2)按成因机制,分为、、、。

(3)按震级,分为、、。

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震的发生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B、地震无论大小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C、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5.地震的形成机制(1)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各种地震中,_____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_______地震。

(2)________运动使______圈内的岩石发生变形,当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岩石一旦发生_____或_____,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 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

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 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

全国有350 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 余座大型工厂、55 座大型矿山、3000 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

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 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

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 万多个,塌陷面积300 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 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 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 多平方公里。

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 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

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震 震级: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 级 级,能量约增加30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3-5级之间的地震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微震 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大地震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 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第一节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导入新课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 化的作用----地质作用。那么地质作用 可以分为哪几种?
地质作用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 人们觉察,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就是经历了几千万年漫长的 地质时期。有些则进行得很迅速。当这些自 然现象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危及人类生 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了地质灾害。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69227名同 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 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 损失8451亿多元。
【探究活动】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 级地震。读图,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 界地带?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和影响最 大的是哪一种?
1、地震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预 防措施;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图说
出我国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3、学会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求生技能。
地震的危害——造成的危害最大
地震具有分 布范围广泛、 伤亡大、损 失大、危害 大、突发性 强的特点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 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起的。 发生8.0级地震,汶川地震直

我国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震上课用-精品文档

我国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震上课用-精品文档

2、我国地震的分布: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我国的地震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我国的地震灾害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我国地震分布不均匀、呈条带状(与我 国高大山脉走向基本相同);大陆东部 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合作探究
1.读图判断下列哪些省属于多地 震地区:河北、湖南、台湾、 四川、黑龙江、新疆、云南
资料二: 2019-2019年中国部分破坏性地震
2019年05月01日 中国台湾莲花5.2级地震 2019年05月19日 台湾以东沿海6.7级地震 2019年05月23日 西藏班戈、青海海西间5.3级地震 2019年06月29日 青海治多5.3级地震 2019年07月03日 西藏班戈5.2级地震 2019年07月12日 西藏仲巴县与隆格尔县间6.7级地震 2019年08月10日 云南鲁甸昭通5.6级地震 2019年10月15日 台湾以东海中6.2级地震 2019年10月19日 云南保山发生5.0级地震 2019年02月19日 台湾台东与花莲间发生5.0级地震 2019年02月01日 台湾宜兰6.3级地震 2019年02月15日 新疆乌什6.2级地震 2019年03月06日 台湾宜兰沿岸东海中5.6级地震 2019年04月06日 新疆乌什县5.1级地震 2019年04月08日 西藏仲巴县6.5级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3 2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 、我国地震的分布: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4、地震的危害:
• 地震的危害都有哪些?
探究
• 1、2010年 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 7.3级地震。海地政府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 地震已造成27万人死亡。另据联合国的统计, 有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 • 2、1976年的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70 多万人受伤。 • 3、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 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 4、201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死亡的是 69,000多人,失踪的18,000多人,加在一起 是87,000多人。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共37张PPT)
的,可以发布“寒潮”预警。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 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 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 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
级,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 (震级每大一级,能量就大31.6倍。)
地震的烈度: 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
度。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1.2 我国地震的分布 地震东少西多,灾情东重西轻,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面气压形势图”。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 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梅雨
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天气特征: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
(2)寒潮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地表热量交换,维护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寒潮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春天消融 缓解春播旱情。
③寒潮带来低温,还可以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 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⑤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
④净化大气。带来的雨雪天气,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北方的扬尘 天气,也会使飞沫中的病毒随雨雪降落。
降水量:大小与集中程度;
来水 水系:支流多少、水系形状与流域面积大小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灾害地理 2.1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灾害地理  2.1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案例② 台湾岛"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 .6级大地震, 年 月 日凌晨 南投县发生7. 级大地震 日凌晨, 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 震源深度 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 千米左右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 死亡2 死亡 329人,伤8 722人,失踪 人,倒塌各种建 人 人 失踪39人 筑9 909栋,严重破坏 575栋,受灾人口 栋 严重破坏7 栋 受灾人口250万,灾 万 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万 财产损失 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亿美元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105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故地震较少. 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46%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 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25页

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25页

中国地质灾害概况及成灾特点第一节中国主要地质灾害概况一、地震(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范围内,20世纪地震灾害尤其严重。

伴随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超过以往任一世纪,达历史最高水平。

据有关国际组织提出的报告,20世纪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左右,经济损失难以计数。

一次损失100亿美元以上的地震屡屡发生,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的阪神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创历史地震损失的最高记录。

中国受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控制,地震活动频繁而又强烈,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米s≥7级的地震98次,约占世界的1/10;8级以上地震9次;全球米s≥8.5级的特大地震5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和1950年西藏察隅-墨脱8.6级地震。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震震源浅,房屋和工程建筑抗震性能差,所以震灾十分严重。

本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达61万多人,约占世界地震死亡总人数36%,居世界首位。

以下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为日本(15.5万人)、意大利(14.5万人)、伊朗(14万人)、土耳其(近10万人)。

一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毁灭性地震,本世纪共发生3次,其中有2次发生在中国,分别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另一次发生在日本(1923年9月1日,日本8.2级关东大地震,死亡14.3万人)。

发生在中国的这两次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人类地震灾害史上屈指可数,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公元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是中国和世界近代最大的地震,共造成23.4万人死亡。

震灾最重地区在海原、固原和靖远、隆德、静宁、通谓地区,震动波及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

据《农商公报》1921年第七卷第86期等史料,死亡超过一万人的县有:海原县(死37030人)、固原县(死40176人)、靖远县(死31933人)、隆德县(死28370人)、通渭县(死18108人)、会宁县(死13962人)、静宁县(死12447人)。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震源浅
自然原因: 震中位于市区
震发时间为凌晨
人口密度大
人为原因: 人们防震意识薄弱
建筑物抗震系数小
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一是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 除此之外,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 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案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 主要分布在____ (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BCE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 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
防灾减 灾措施
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加强国际合作
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躲在室内开间较小和支撑坚 固的地方,如卫生间、墙角、坚固的家具下;尽量 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 鼻;疏散到空旷的地面上,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 使用电梯等。
华北区、台湾地 区地震成因:位 于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交界区 地壳活动强烈
分析材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我国河北唐 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 千米,造成24.2万人死亡,16.7万人伤残,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283亿元,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2003年9月26日凌晨3点50分,日本北海道 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5时7分又发生7.1级余 震,但仅造成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微乎其微 的损失。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一)地震(二)崩塌、滑坡、泥石流(三)岩溶塌陷(四)矿山采空(五)地面沉降(六)地裂缝(七)土地荒漠化一)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位于山海关以南,太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

(二)山地斜坡变形破坏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山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中国中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确定(二)渐进性地质灾害发展速率的确定(三)地质灾害危害范围的确定(四)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现状评估1.崩滑流2.地面变形3.水土流失4.特殊岩土5.矿井灾害6.冻融7.海岸灾害8.地震预报方法1.大地形变测量异常分析2.定点形变测量3.水文地球化学方法4.地下水动态微观异常5.地电阻率法6.地磁短周期变化7.钻孔应力、应变异常8.地热9.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第一节表生化学环境特征一、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转化(一)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点1.表生环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与太阳辐射能相互作用的地带,由于地球公转自转的影响,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过程具有周期性和地带性变化的特点。

2.水的循环使地表中的多种元素发生以淋滤淀积为主的迁移聚集过程。

3.生物的新陈代谢造成元素的生物循环。

4.由于岩石圈表层地质地理环境的差异,元素在迁移过程中不断发生再分配与重组合等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5.人类活动影响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可造成局部地区元素分布异常。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Word版含解析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

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

(区域认知)2.掌握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综合思维)3.掌握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的成因。

(综合思维)4.通过对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人地协调观)1.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2.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两个地震带?3.地震有哪些危害?4.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其危害分别有哪些?5.灾害性海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其危害有哪些?6.引起风暴潮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其发生的季节分别是什么?7.海啸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其危害有哪些?8.生物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分类:我国在自然灾害成因分类基础上,根据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将其分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易混提醒]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界异常变化”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如交通事故不属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构成危害”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属性,如发生在昆仑山中的滑坡没对人类构成危害,就不属于自然灾害。

[提示]不属于。

因为没有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分布: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特点: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

(4)类型: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千米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700千米)。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知识基础练含解析1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知识基础练含解析1

第1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当地时间2019年9月27日,新西兰附近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

完成第2题。

2.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岩石圈C.下地幔D.软流层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B.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C.我国地震灾害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方面的差异有关D.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4.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C .东多西少,东轻西重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知识点三滑坡灾害5。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6.下图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A.①B.②C.③D.④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探究题]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降水集中,多暴雨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2018年1月23日,印度尼西亚西南部海域发生6。

0级地震,震源深度43。

9千米。

据此完成3~4题.3.从成因上看,此次地震属于()A.火山地震B.水库地震C.构造地震D.陷落地震4.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D.印度尼西亚领土组成主要以岛屿为主读“‘醉林’示意图",完成第5题。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一、中国地质灾害基本概况1.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3)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2.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二、难点突破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1.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2.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牧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出现顺岩层滑坡的现象。

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2.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①在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③在中、上游地区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给充沛的水源。

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爆发。

中国的水文灾害一、中国水文灾害概况1.洪水灾害(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与地质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在地球内部的应力积累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所产生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震不仅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地震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震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首先,地震能够导致土地震动,使土壤失去稳定性,引发土地滑坡和崩塌。

地震瞬间的剧烈震动会破坏岩石和土层的结构,使之变松散,加之水分的渗透,导致土壤的流动和滑动,造成山体滑坡。

其次,地震还可以引发地震液化现象。

当地震波传播到含水土层时,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会使土体中的固-液饱和层气泡膨胀,土体失去原有的强度,形成液体状。

这种液化现象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造成破坏和倒塌。

最后,地震还会引发地下水位的改变,从而导致地下水涌出或下降,引发泉水暴涨、断流、湖泊消失等灾害。

地震能量会使岩层产生位移,进而改变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距离,从而给地下水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地震灾害的防范措施为了减轻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采用合适的抗震结构设计,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位于地震活跃区域的重要建筑物。

其次,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防范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民众撤离提供宝贵的时间。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还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另外,加强公众的地震防范教育也非常重要。

通过开展地震防灾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授地震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这可以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地震灾害的防范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地震监测研究的投入,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与地质灾害地震是地球表面由于地壳内部产生的能量释放所导致的地球震动现象。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变动、地球表层自然作用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非人为破坏,导致生命、财产和环境受到损失的现象。

地震是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可小觑。

本文将探讨地震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与防范措施。

一、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多种地质灾害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断层破裂引发地表震动:地震的震源区域通常是地壳中断层破裂的地方。

当断层破裂释放能量时,会产生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地表震动,导致房屋、桥梁等建筑物受损甚至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2. 地震引发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能量的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当地震波穿过地下岩土时,会引发土壤液化、土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建筑结构的沉降或倾斜,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3. 地震引起地壳变形:地震时地壳产生的应力和应变作用会导致地壳的变形,进而引发各种地理现象。

例如,地震引发的地壳断裂可能导致火山喷发、地面沉降等灾害,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二、地震灾害的预防与减轻措施为了减少地震对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减轻措施。

1. 加强地震监测:建立健全的地震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震的发生、发展趋势和震源位置等信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抗震建筑设计:根据地震影响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采用科学的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3.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对地震频发区和可能受到地震影响区域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灾害防范规划和措施。

4. 加强人员培训与宣传:通过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抵御地震威胁的自我保护意识。

5. 加强跨区域合作:地震是地区性的自然灾害,需要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人口
经济损失 中国地震灾情的年际变化(1949-2000年)
其他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被滑坡冲毁的铁路路基
读材料: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的时间规律。 发生在中国的部分滑坡、泥石流灾害
时间 1933年8月25日 1981年7月 地点 四川茂汶县 四川省 灾害 地震引起大规模的山体滑坡 特大暴雨的袭击,使全省18个地、市、州的90多个 县区发生了约6万处滑坡
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间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夏秋季 节多发,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地域分布的广 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构造运动强烈
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
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 • 坡面物质松散,易发生滑坡;
•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
极易发生泥石流; •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分析某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方法
地质地貌
物质基础
气候
人为因素
课堂小结
1. 1.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及灾情的空间差异。 2. 2.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3. 3.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4.分析某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方法。
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北京市第57中学
刘 欣
中新网: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 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宁夏、 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 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

汶川地震
读图思考:(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的多发地区。
西多东少
读图思考: (3)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我国多发地震的原因。
读图思考: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
灾情
社会经济
读图思考: (5)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为什么经济损失却 上升?
灾情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1981年7月9日
1981年秋季
四川省
陕西南部
我国铁路史上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泥石流灾害事故
连降暴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随之而产 生滑坡和泥石流 暴雨引起15个乡75个村暴发滑坡 特大泥石流 大面积山体滑坡
1985年7月15日 2005年6月30日 2007年7月31日
湖北鄂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省泸定县 四川省达州市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说明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的地形区名称,分析这些地形区多发滑坡、泥石 流的原因。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山区,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 是西南地区成为重灾区。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这些地区多 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