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五个矛盾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知识传授与学生主体性的矛盾: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他们可能会对课堂知识表现出不同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
教师需要找到平衡点,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 教师角色与学生需求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学生的需求可能是多元化的。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指导和帮助,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希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选择和引导。
3. 知识理解与应用的矛盾: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然而,学生在初学阶段可能存在将知识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的困难。
教师需要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教与学的互动矛盾: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教室环境和一些传统教学方法可能会限制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合作,创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评价与反馈的矛盾: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指导,但评价方式和标准的确定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
教师需要确保评价方式公正、有效,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与学生主体性、理解与应用、教与学的互动以及评价与反馈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
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矛盾的存在,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与“个别教学”相对。
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对于课堂教学的了解,我们从中可以提取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
在调研与学习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以教定学。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
备课没备到点子上,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去备课,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以本为本。
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
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教学也就没有创意。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
(完整版)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2、古文字介入法3、画图法4、体态语教学法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7、部件分合法8、笔顺展示法9、韵语教学法10、信息化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教学目睹之怪现象导读: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席卷全国,其最大特点是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作为核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新课程教学的开展如火如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带来的教学效果却让人欢喜不得,又或者说是喜忧参半。
其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反响最为热烈。
在实施新课标教学后,我们的语文课堂气氛确实是活跃或者说是热闹了许多;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不再满堂灌,不再唱独角戏了……所有这些确实是值得欣喜的。
可是欣喜之余,一些随之而产生的负面现象也不容忽视。
笔者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的确目睹了一系列的怪现象。
一、重“人文渗透”轻“知识传授”。
无庸置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同时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对此,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是十分清楚的。
也许是新课程更强调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而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许领悟得有点过了头,便想当然地以此为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总是有意突出这一点,于是,一节本应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语文课便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无趣的思想政治课。
试问,这样上课,学生除了懂得了一些所谓的人生哲理以外,还能懂得些什么?这能达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吗?别忘了,语文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属于工具性的学科。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除了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外,还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
教学中的矛盾(教师个人工作总结)8篇
教学中的矛盾(教师个人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教学中的矛盾往往源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但这也会带来一些矛盾:有些学生可能表现得很难搞定,有些则可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满意。
如何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保持教学效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家长的期望也是教学中的矛盾之一。
家长们通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并不是家长所期望的那样“优秀”,这时就会出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质疑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
学校和教育制度也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矛盾。
学校通常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评估标准与实际教学情况不符的情况,这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
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也会给教师带来矛盾和困扰,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面对这些矛盾时,教师需要保持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学生和时代的变化。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减少矛盾的发生。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教学中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教师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就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支持。
【简明总结本年度教师个人工作完成情况】。
第2篇示例:教学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上。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都不同,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弱,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这种差异会造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困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就是为了追求育人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要不断追求效率。
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因此,明确课堂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意义,深入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就成为当前中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有三次重大变革在教育史上影响深刻和广泛。
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
他把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时间和空间、统一教学要求的班级授课制,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贡献。
自此以后,经过各国的教育实践,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
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阶段论。
他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式化、模式化,这样教师就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赫尔巴特认为,一个教学过程应该有这样四个密切相连的阶段组成:“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五段教授法”,即我国中小学教师所熟悉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知、巩固复习、布置作业。
赫氏的理论让教师们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
第三次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
在杜威看来,赫氏理论的基本缺陷在于它从根本上只重视“教材”,而忘记了教育中的“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
教学的中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所以他认为要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到学生。
杜威对教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发明了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在于使教学方法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旨在唤醒主体意识、关注个体独特性、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教学时代。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简答与论述1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简答与论述1、课程与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答:学科与课程有着⾮常紧密的联系。
学科确实是我们学校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重要课程形1、课程与学科的关系是什么?答:态之⼀,也是教师⽇常⼯作中每时每刻必须⾯对的;学科门类、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等作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式进⼊课程中。
然⽽课程与学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程不仅仅是学科,也不⽌于学科。
从课程的⾓度看,学科是⼀种⾮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科是否进⼊课程和如何进⼊课程却必须遵循课程组织和设计的内在逻辑;从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度看,学科课程只是课程类型之⼀。
2、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是什么?答:、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是什么?答:从课程编制的逻辑顺序看,课程标准是核⼼,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是基本的、统⼀的、法定的,⽽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可以是多样化的、开放的、市场化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种国家⾏为,教材的编制是⼀种社会⾏为,教材的选择和使⽤是⼀种学校⾏为。
从课程资源的⾓度看,教材是⼀种⾮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的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所提供的仅是⼀种符号式的、抽象性的间接经验,学⽣的发展还需要更为真实的、情境性的、丰富的、复杂的、交互性的课程资源。
教学计划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教学⼯作的统⼀⽂件,主要内容包、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纲的关系是什么?答:教学计划3、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纲的关系是什么?答:教学⼤纲是教学计划的明确化、具体化、操作化,即将教学计划括学科设置、教学顺序、各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的编制等。
教学⼤纲中的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教学重点与难点、顺序或结构,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法提出原则的要求。
教学⼤纲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要求和具体规格,是教科书编写、教学管理与教学操作的基本依据。
但是,教学计划与教学⼤纲主要是从教育者的⾓度对教学的范围、教学科⽬、教学进度、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所作出的规定和要求,是以教为主线对课程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的⼀种描述,体现的是⼀种“教的过程”与“教的结果”的统⼀;教学计划与教学⼤纲为教科书的编制和教学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提供了统⼀性的要求、规定和规格,不适应不同地区、学校、教师甚⾄学⽣的实际;教学计划与教学⼤纲只是抽象的课程概念,观念形态的课程概念,不是真实的、具体的、多样的、活⽣⽣的课程概念。
把握课堂教学本质回归课堂之本真
把握课堂教学本质回归课堂之本真作者:张三元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4期张三元作者简介:张三元,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江苏淮安,223000)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在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师的“善教”。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追求。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真正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保证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
一、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关系教和学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素。
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激励、启发和引导,“开而弗达”是教的最高境界;学不仅是被动地听、看、记,更是积极地做、思、说,“学而思”“学而问”乃学之真谛。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在各种关系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故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是处理好其他各种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准确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教与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从对立方面看,教的愿望与学的现状往往存在偏差,即教学目标与教学现实之间常常是不一致的;从统一方面来看,教与学相互依存,它们同时存在于课堂这个统一体中,教以学为依据,学以教为前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谓教学相长也”。
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和学可以相互转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一方面,教师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兵教兵”,做“小老师”,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在教和学的矛盾中,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即课堂教学应以教师的教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笔者认为,教和学的地位是动态变化的。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努力工作争创佳绩【精品范文】
努力工作争创佳绩努力工作争创佳绩--创先争优总结几度春去秋来,几度风霜雪雨,伴随着炎炎酷暑,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89岁生日。
按照区委、系统党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今天我们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带头”要求,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今天的教师以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令人对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要求很高的职业,一门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的职业。
专业化意义下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和身正是教师职业的资本,是令其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
我国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正在由总量不足转变成结构性失衡,教师教育也面临着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
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牢记服务意识,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尽职尽责,在各项活动中起积极带头作用,努力在工作中创造佳绩。
二、扎扎实实抓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抓好教学常规是教导处工作的重点。
做为教学主任,我注重对教师备课、上课的指导工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整体的要求,对老师的批改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把好月素质测试关,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集体备课体现自主性和实效性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也就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的备课体现自主性和实效性,像在语文备课中,要求教师注重了课前和课后资料积累的设计,这样就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修之名, 实则还是必修课程的管理方式。从实质上来 ! 这样一个 目标 , 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 内容来实现核心
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选修课程 。( ) 2 因选修课程和 l 学习 目标。 这样高 中阶段的考评就有 了一个除学科知
必修课程的课程价值不同, 在教学方式上也应该存在 l 识外 的重要领域—— 核心学习技能 的考 评 , 是“ 不 教 着不同。必修课程强调的是核心能力和基础知识 , l 因 什么”考什 么”而是“ “ , 学什 么”考什么” “ 。
的课时数与选修语文课程的课时数相比, 选修课程的 l 化沦著研渎系列。这些选修课程的设置, 使得语文课 学习总时数要多于必修课程的学习时数 , 可见 , 新课 l 程呈现出多样的选择性。 这种语文课程的多样性不仅
程 中语文课程改革是 关注选修课程 内容 的学 习和学 l 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 , 也是学生发展 的必然 。
自20 年开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 f 03 到的内容型考试, 它是语文能力测试。但很多的家长
课 程结 构上带来 了新 的变化 , 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 l 和学生 、教师在这个 问题 的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
和选修课程 , 正是这种课程 结构上 的变化 , 导致 高中 I 就使高 中语文课程的教学 和考试矛盾突出 , 这 给整个
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区别语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 l 技能 ,它能帮助学生对具体 的学科知识进行辩 证分
析 摒弃不 正确的 程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大同小 J , 可以促使学生 吸收有价值 的信息 , 异。 事实上语文选修课程和语文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应 l , 观点 建立 自己的独立认 识 , 而达到较高 的学 习水 从 该存在着不同 1在教学 内容上应该存在不同 , () 语文 : , 但是高考特定的评价形式 和手段往往无法对这些 平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复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下面是对这个矛盾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教学目标的不一致上。
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然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可能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一致。
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匹配上。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然而,有时候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能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或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这时,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尝试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上。
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然而,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会出现障碍,导致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这时,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消除沟通障碍。
综上所述,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复杂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调整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沟通等方式,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吴正宪老师谈如何评课
吴正宪老师谈如何评课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课》,现把他所讲的怎样评课的方法提供给大家。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看学生:①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②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
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看老师:① 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
② 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③ 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④ 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
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以便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
把握公开课的评价角度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宏观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规模的公开课教学,开展评价活动,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确实是推进新课程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在这样的活动中,除遵循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外,针对不同的授课目的、把握不同的评价角度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如对授课人的教学评价或者对一个教研群体的评估。
1.初试课。
执教初试课的主要是实习教师和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刚从事该学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公开课的目的在于锻炼他们的从教能力。
因此,评课的立意不要过高,要注重基础。
在组织对初试课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授课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应尽量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其进取心。
第二,由于这部分教师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因此,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各方面还要从严要求,评说中从严把握,使他们明确要求,找出差距,继续努力。
第三,根据大家评说的意见,主持人应归纳值得肯定的一面,重点指出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执行的过程要求,确保他们的提高能够落实。
教育教学中的五个“一”
教育教学中的五个“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
在高中阶段,为高考做准备是学生和老师追求的目标之一。
但是新课改的进行,也是在方方面面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过程当中,教育和教学应该凸显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效果的好与不好跟老师的课前准备密不可分。
正如“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得那样,一节好的课跟老师的认真备课是分不开的。
老师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甚至是不同水准的学生。
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知识内容,而且要备学生,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从课堂上语言的组织、新课程的导入、问题的提出、知识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应用、疑难点的突破、习题的选择、课外拓展延伸的准备等方方面面是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
只有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够为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文科班和理科班的生物课,两个班的学生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法或者是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所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找一位学生谈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要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组成,包括学生的人数、姓名、性格特点、甚至的家庭背景等。
就好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学生是我们组织好课堂教学,进行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利用教学中的空余时间,不定期的找一位学生谈心,通过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想法、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
以上信息的了解,对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驾驭课堂,进行更好的教育提供莫大的帮助。
例如:在谈心中我了解到一个学生缺乏自信,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多一份鼓励和肯定及赞美;如果发现一个学生性格孤僻,那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他开口说话、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了解到一个学生没有朋友,可以试着做学生的朋友;如果发现学生跟同学关系不好,可以帮助他建立和谐、愉快的同学关系;如果了解到一个学生存在短板,可以刚他开“小灶”等等。
找学生谈心,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所需要去做的。
新课改浪潮下高中语文教材教学摭拾
新课改浪潮下高中语文教材教学摭拾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而教学的关键就是课程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经改革而终将放弃,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同时高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
改革未免有阵痛,但凡改革也必能推进事物一定的发展。
高一语文新教材使用近一年了,作为使用教材的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感悟有真切的体验。
一、教师学习终身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于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整体的提高。
但有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与全新的课程教材,我们还得重视教师理念的更新与素质的提高。
人教版教材用了几十年,教师固然能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但在吃透用好教材的同时,我们却遗憾地发现我们好多的教师在教学领域遇到了瓶颈。
究其原因,在于教材沿用几十年没改变,使我们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思维停滞不前,一套教案用好几年不用变,教师的能力素养没有与时俱进得到提高。
正由于对教材的过分了解而导致部分教师停止在专业领域内的学习,不再主动寻找教学生命的生长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一经面世就给了广大语文教师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教材编排分为必修与选修,以两大目标五个模块为核心的必修课程须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更具有人文性与审美性,选修课程的编排分为五个系列,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的要求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更具挑战性。
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广大一线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动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教材与学生),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同时,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突破教学常规,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广泛涉猎社会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阅读,持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型的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备 、教 、改 、辅 、考 、评 ;在各 种 测 验 、考 试 、评价 前 ,我 们
四 、 得 与 失
使 课 堂 教 学 取得 真 正 的 成 效 ,光有 宏 大 的 理 论 是不 够 的 ,光 有 埋 头 苦 干 的精 神 也 是 不 够 的 。教 育 _ 作者 既要 “ 望 天 空 ” 放 眼 T 仰 , 长 远 ,借鉴 和吸 收 外先 进 的教 育 理 论 ,同时 也 要 “ 踏 实地 ” 脚 , 结 合 奉 闰本 土 实 际 ,对奉 本 土 的 教 育 理 论加 以改 造 、创新 ,走 自己的路 ,形 成 有 A身特 色 的 教 育 理 论体 系 ,惟 有 如 此 ,才 能使 课 堂 教 学 真 正 走 向 一种 至 高 的境 界 。理 想 和 现 实 的差 距 是 必 然 的 , 因为 有 这 样 的差 距 ,/ 促 使 我 们努 力 去 追 求 理想 。 这个 过 r 程 是艰 辛 的 ,这好 比理 想 是 那 满 树 的 累 累果 实 ,而 我 们 必须 要 承 受寒冬里凋零的残败和春华秋实 漫长的等待。
பைடு நூலகம்
小 心翼 翼 、战 战 兢兢 ,但 仍 然 有那 么多 的学 生 不 喜欢 我 们 ,仍 然 有 那 么 多 的 家 长 指 责 我 们 ,社 会 对 学 校 教 学 的批 评 仍 然 有 增 无 减 ,我 们 惑 、尴 尬 ,甚 至 无 奈 。 作 为素质 教 育 和新 课 程理 念 实施 的主 阵地 一 课 堂 ,究 竟 能否
发 挥 其 应 有 的功 效 ,一 直 是 教 育理 论和 实 践 工 作者 所 思 考 的 主要 问题 。在 长期 的观 察 、调研 及 实 践 q ,我 们 也 深刻 地 感 悟 到 :要 1
任 务 ,提 高教 学 效 率 ;而 有 的 教师 则 与之 相 反 ,认 为教 学 活 动要 “ 自然 生 成 ” ,无 需 预 设 环 节 ,这 样 学 生 才 能获 得 最 大 的发 展 。
21 ・ 月 0牟 , ・ ] 0 3
学 理 现 代 衾菩 术・ 论
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五个矛盾
曾 佑萍 ’ 杨 正强 。 ( .重庆 市 永川 区大 安小 学 重庆 4 2 6 ;2 1 0 1 0 .重庆 文理 学 院
重庆 4 2 6 0 1 0)
摘 要 :在 基 础教 育课 堂教 学 中 ,总 存在 着 理 想 与 现 实 、 继 承 与 创 新 、 预 设 与 生 成 、得 与 失 、 动 与静 等 诸 多矛 盾 。 正 确认 识 和 处 理 好 这 些 矛盾 , 对 于提 升 教 学 质 量 、教 学 境 界 及 推 动 课 程 改 革 的 深入 实施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关 键 词 :新 课 程 课 堂教 学 矛 盾
对 于 提 升 教学 质 量 、教 学 境 界及 推 动 课 程 改革 的深 入 实 施 是 大有
裨 益的。
一
有益 于新 课程 实 施 的 教学 理 念 和教 学 经 验 。 授 教学 在 学 校教 育 ” 讲 中有 着其 他 方 式 所 不 能替 代 的作 用 和 价 值 :从 教学 内容 看 ,许多 基本 概念 、原 理 、方 法 ,许 多 个 体 无 法 去接 触 、去 发 现 的知 识 仍 然要 通 过 讲 授 教 学 ,学 生 才 能 把 握 ;从 教学 效 果 看 ,讲 授 教 学 方 式在 传 递 间 接 经 验 、系统 知 识 方 面 的 效 率 是其 他 教 学 方式 无 法 比 拟 的 。我 们 否 定 的 主要 是 教 师 的 “ 堂 灌 ” 满 ,学 生 机 械 、被 动 接 受 学 习现 象 ,而绝 不否 定 有 意 义 的 教 师讲 授 式 教 学 。 事 实上 ,无
、
理 想 与 现 实
新 课 程 课堂 追 求 的理 想 境 界 是 :追 求教 学 高 效 益 ,求 真 、求
实 的 科学 课 堂 ;追求 教学 高 质 ,求 善 、求 美 的艺 术 课 堂 ;追 求 教 学创 新 、 L 俱 进 的创 新 课 堂 。 l 在 新 课 程 的具 体 实 施 巾 ,理 j 时 “f 旦
新课 程 改革 已经 走 过 近 l 0个年 头 ,有可 喜 的 成绩 ,也有 深 刻 的教 训 。通 过 长期 的观 察 和 实践 ,在 课 堂 数 学 巾 总存 在 着 理 想 与
应 的 新 的课 堂 ,这 自然 是情 理 之 巾的 事 。 然 ,任 何 创 新 都是 在
一
定 基础 上 的创 新 ,课 堂 教学 的创 新 也 必 须继 承 过 去 课 堂 中一 切
现实 、继 承 创新 、预 设 与生 成 、得 与失 、动 与静 等诸 多矛 盾 , 这些 矛 盾 I B 扰 着 一 线 的教 师们 ,制 约 着 课 堂 教学 效 率 和 教 学  ̄, / ,1 水 平 的 提高 。 为此 ,正确 认 识 、分 析 和处 理好 课 堂 教 学 巾的 矛盾 ,
不 难发 现 ,上 面两 种情 况都 是对 预 没与 生成 的片 面理 解 。第一 种 忽 略 了学 生 的学 习 是一 种 主动 探 索 与发现 的过 程 ,而 第 二种 则 忽视 了教师 的主 导地 位 ,容 易使 活动 陷 入混 乱 。其实 预 没与生 成在 教学 活动 中 同等 重 要 ,是 不 可分 割 的一 个 整体 ,预 设 是生 成 的基 础 ,生 成是 预设 的提 升 。 因此 ,应把 好 预设关 ,捕捉 生成 点 ;以预 设 为 出 发点 ,以生 成 为落脚 点 ,通过 总体 预 设 ,为生 成 把握 方 向 ; 精心 预 没 ,为生 成做 足 准 备 ;弹性 预 设 ,为 生成 留足 问 。 l 4
想 与 现实 的 差 距 实在 太 远 ,有 老 师 感 叹 :我 们 已经 在 教学 这 座 大 山里迷 失 得 太 久 太深 r,从 走 上讲 坛 的那 大 起 ,我 们 就 辛辛 苦 苦
沦过 去 、现 在 ,还是 将 来 ,凡 要 进 行有 组 织 的 课 堂教 学 都 无 法 摒 弃 有 意 义 的讲 授 方 式 。